《无机化学》(上册)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04-20 17: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无机化学》(上册)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科学教育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包括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原理、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电化学基本原理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有关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基础知识、化学基本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原子和分子结构、四大化学平衡计算。本课程的难点:原子和分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掌握。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立足于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为后续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专业必修课程起到奠基或指导作用。

五、学时学分

学时分配:54 学分: 3

六、选用教材

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合编. 《无机化学》上、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七、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 论 (2学时)

1.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

2.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3.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发展趋势4.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1章 原子结构 (8学时)

1.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2 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

1.3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4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1.5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学习要求:①氢原子线状光谱产生的原因和光谱的规律性及玻尔原子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局限性;②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③概率和概率密度的概念,辨析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④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写出常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⑤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点和元素的典型性质;⑥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①四个量子数;②常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③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等概念。

第2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6学时)

2.1 化学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

2.2 离子键

2.3 共价键理论

2.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5 金属键

2.6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学习要求:①键能、键角、键长和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磁性、分子的极性等概念;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影响离子化合物性质的主要因素;③用价键理论(包括杂化轨道理论)讨论共价键的本质、特征、类型及解释共价分子的几何构型;④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并用其解释简单双原子分子的形成和性质;⑤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共价分子几何构型;⑥金属键理论,掌握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的本质区别;⑦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及其对分子型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氢键

第3章 晶体结构 (2学时)

3.1 晶体的特征

3.2 离子晶体

3.3 原子晶体

3.4 分子晶体

3.5 金属晶体

3.6 离子极化

学习要求:①四种晶体类型的特征,特别是质点间相互作用力的状况;②晶体的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③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定义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④离子极化的概念及其应用;⑤混合型晶体、晶体缺陷的概念及同质多晶现象和类质同晶现象。

教学重点:四种晶体类型,离子极化

第4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6学时)

4.1 热力学第一定律

4.2 焓

4.3 盖斯定律

4.4 自发过程和熵

4.5 自由能

学习要求:①化学热力学的一些常用术语;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热化学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吉布斯自由能和熵,ΔfHm 、ΔrHm 、ΔfGm 、ΔrGm 、Sm 、ΔrSm 等概念;③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及等温方程等。初步掌握ΔrH、ΔrS、ΔrG的计算,包括热力学分解温度的计算。

教学重点:①热化学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吉布斯自由能和熵,ΔfHm 、ΔrHm 、ΔfGm 、ΔrGm 、Sm 、ΔrSm 等概念;②盖斯定律、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及等温方程等,ΔrH、ΔrS、ΔrG的计算

第5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 (4学时)

5.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5.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4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5 反应机理简介

5.6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学习要求: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以及平均速率和瞬间速率的表示;②从实验出发,建立速率方程,利用速率方程计算反

应级数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③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Arrhenius公式确定活化能和求算速率常数。④从分子水平建立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及反应分子数;⑤催化反应;⑥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

教学重点:速率方程,Arrhenius公式,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及反应分子数,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第6章 化学平衡 (6学时)

6.1 理想气体定律

6.2 化学平衡

6.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学习要求:①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混合气体分压定律及气体扩散定律的有关概念计算;②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意义;③化学平衡的计算;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及化学平衡移动。

第7章 电离平衡 (8学时)

7.1 电解质溶液理论和酸碱理论简介

7.2 溶液的酸碱性

7.3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计算

7.4 沉淀溶解平衡

学习要求:①溶液酸度的概念和pH的意义,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②水、弱酸、弱碱溶液的酸碱平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③强电解质理论,离子氛、活度、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等概念;④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缓冲溶液pH的计算;

⑤Ksp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沉淀生成、溶解和转化的条件,利用溶度积常数进行的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弱酸、弱碱溶液的电离平衡,缓冲溶液,溶度积规则及溶度积常数的相关计算。

第8章 氧化还原反应 (6学时)8.1 基本概念8.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8.3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8.4 电极电势有关的图表及其应用 学习要求: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②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③电池的表示方法,能斯特方程的应用;④常见电源和电解原理。

教学重点: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能斯特方程。

第9章 配位化合物 (6学时)(上学期讲述基本概念,2学时)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9.2 配合物空间结构及几何异构现象

9.3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9.4 配位平衡常数

学习要求:①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命名法,配合物的主要类型;②配合物的异构现象,配合物的几何异构;③配合物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磁性、配位数、空间构型和稳定性;④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说明八面体配合物的磁性、颜色及稳定性;⑤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应用及有关计算。⑥配合物形成引起的性质变化与应用。

教学重点:;①配合物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磁性、配位数、空间构型和稳定性;②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应用及有关计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si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