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大学

更新时间:2023-07-25 19: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空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代表与特点和局限 家庭手工业

[英]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意] 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

中级阶段、代表、特点与局限 手工工场

[法] 摩莱里(1720-1780)法] 马布里(1709-1785

空想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机器大生产

克劳德·亨利· 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实业制度”

傅立叶(1772-1837)《文明制度的批判》《新工业世界》“和谐制度”、法郎吉

罗伯特·欧文(1771-1858)《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和谐新村”

【“实业制度”是一种圣西门设想的未来的理想制度。在实业制度下,由实业者和学者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权力;社会的唯一目的应当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手工业的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满足人数最多的最贫穷阶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人都要劳动,经济按计划发展,个人收入应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不承认任何特权。在理想社会中,政治学将成为生产的科学,政治将为经济所包容,对人的统治将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圣西门把从事产业活动的资产者看成是和工农一样的劳动者或“实业者”。并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理性和善心,幻想国王和资产者会帮助无产阶级建立实业制度。这就使得他的社会主义学说不能不流于空想。“和谐制度” 傅立叶富有想象色彩的力论,认为在“和谐制度”的社会里,人们联合起来,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一致,这种社会的基层组织称为“法朗吉”,通常由1600至2000人组成,傅立叶先生又将“法朗吉”根据不同劳动性质程度又分称为各种“谢莉叶”。“法朗吉”成员不可根据个人爱好加入不同的“谢莉叶”。人人参加劳动,劳动成为一种需要而不再成为负担,使劳动成为人的天赋权利中的第一权利。这种曾经轰动一时的“和谐制度”,即傅立叶、圣西门创建的空想社会主义乐园,最后以失败告终。】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19世纪40年代1848年

经济条件:西欧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暴露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贫富分化) 社会条件/阶级根源(三大工人运动)

思想根源(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自然科学条件(三大发现:细胞学、能量守恒、达尔文进化论)

【卢德运动破坏厂房,破坏机器,参与破坏的不是工厂的工人,而是破产的手工工业者。工人的觉悟低,没认识到给他们带来灾难的不是机器,而是资义制度。三大工人运动:1、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两次武装起义。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是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

一。 地位与“巴黎公社”、“英国宪章运动”并称“三大工人运动”。2、英国宪章运动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 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3、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年6月4日,德国西里西亚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彼特斯瓦尔道和朗根比劳,爆发了纺纺织工人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的自发的起义。起义导火线是争取提高工资被拒绝,起义工人扩大到3000人,工人们发出了反对私有制的呼声,他们高唱《血腥的屠杀》战歌,痛斥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我们全都知道,什么是你们的贪欲,剥削穷人的最后一件衣裳,掏干他们的心肝五脏!”工人们捣毁工厂主的住宅和机器,焚烧了票据、帐簿和仓库,以简陋武器迎战前来镇压的包括骑兵和炮兵的政府军,展开了搏斗,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表现得十分顽强、勇敢,坚持到6月6日,起义被镇压。这次起义表明,年青的德国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已经开始成长起来,它标志着德国无产阶级继英、法无产阶级之后,也走上了独立的政治斗争的道路。

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

《人民宪章》核心:以选举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问题(争取普选)

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1837年6月,由伦敦工人协会的领导人威廉洛维特拟定。1837年由下院六名议员和六名伦敦工人协会会员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并于1838年5月8日作为准备提交议会的一项法律草案在各地群众大会上公布。人民宪章包括了宪章派的下列六项要求:

1.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目前因犯罪而坐牢者除外),都有选举权;

2.无记名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可充分地自由运用其投票权;

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的限制,以便使各选区选举她们最爱戴的人;

4.议员应支付薪金,以使当选议员的人能离开原来的职务,用全部精力为国家利益服务; 5平均分配选票区。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

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防止贿赂、恫吓以及议员违抗、出卖选举人等事件的发生;

1839、1842和1849年,议会三次否决了宪章派所递交的要求通过人民宪章的请愿书。 《神圣家族》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全称是《神圣家庭,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该书就是为从理论上彻底批判这种思辨唯心主义思潮而写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制定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蒲鲁东主义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法国,50—60年代广泛流行于西欧国家并颇具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因其创始人蒲鲁东(1809-1865)而得名。蒲鲁东1809年1月15日生于法国东部贝桑松一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卒于1865年1月19日 。蒲鲁东主义对巴黎公社前的法国工人运动颇有影响,巴黎公社的成立受到蒲鲁东主义的影响要大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蒲鲁东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有弊病,都不合乎理性,以“个人占有”为基础的“互助制”社会是最好的社会模式;主张建立以无息贷款为基础的“人民银行”作为改造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互助制”社会的根本途径;宣扬阶级调和与和平革命,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任何国家和政府,反对一切权威。 蒲鲁东主义的核心,是幻想通过和平改良的办法,建立小手工业生产制,实现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为了维护国际工人运动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者同蒲鲁东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论住宅问题》等著作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蒲鲁东主义。 巴黎公社后,蒲鲁东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影响基本消除。

蒲鲁东主义

《贫困的哲学》1846与《哲学的贫困》

属于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即站在小资立场反对资本主义

主张小生产,反对工业革命,回到手工劳动和个体生产之中,抛弃蒸汽机等现代设备;主张无政府,不要国家、不要权威,主张通过互助会、共济会、合作社等组织来管理社会。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第一国际(1864-1876)成立时间:1864年9月28日;地点:伦敦圣马丁堂;领导机构:K.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它的任务是在国际范围内组织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在工人运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之间建立联系并把它们联合起来,保卫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反对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成立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理论思想基础;推行马克思主义,建立真正的工人阶级的政党;2,经济危机等因素加剧了各国工人的联合:伦敦万国博览会,美国内战和波兰人民起义。

巴黎公社(1871.3.18~5.28)的伟大创举A.政治: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立法、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并大胆的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实验。a.3月29日,公社颁布法令,宣布“巴黎公社为现今唯一的政权”b.同一天,下令废除资阶常备军,而代之以人民的武装----国民自卫军c.废除了旧的警察和司法机构,建立了由选举产生的治安委员会取代警察局,负责维持秩序和社会治安;同时还选出司法委员会,组织新的民事法庭,颁布新的诉讼陪审条例,以完善司法程序,保护人民的正当权利d.废除资阶议会制,实行立法、行政合一的公社委员会制。有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既是立法机构,又是行政机关e.为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人民的主宰,公社采取三项重要措施:第一,实行公职人民的民主选举制;第二,保障公民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权和罢免权;第三,取消高级官员的高薪制B.经济:实行许多旨在保护工人利益的措施,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协作社的指令C.文化教育:把宗教教育改造为世俗教育,排除教会对学校的控制D.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1848年欧洲革命性质和特点:

性质:总体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具体而言,各国不尽相同(法、德)

特点:几乎同时在欧洲发生,范围广、影响深远;

工人阶级参加革命,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关系错综复杂,资产阶级既联合无产阶级又与无产阶级发生冲突;

革命以失败而告终,检验了马克思主义。

(影响与起因:欧洲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波及范围广,席卷法、德、及东南欧等国;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第一次革命,检验了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理论。

各国起因不同,根本原因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与封建制度及其残余的矛盾所致; 直接原因:1845-47年马铃薯病虫害/1847年欧洲范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马恩与1848年欧洲革命

2月在巴黎写《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3月在科隆,办“新莱茵报”

后来在伦敦,总结革命经验

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总结

重要文献《法兰西阶级斗争》(1848-1850)(马克思)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恩格斯)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马克思)

重要思想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问题)

工业联盟的重要性

不断革命的思想

宴会运动(1847.7-1848.2)以宴会形式组织的群众性政治集会。目的是向政府呼吁,实行改革;是与政府(七月王朝)对抗的一种形式;组织者:巴罗;巴黎是先导,里昂、第戎等声援,其声势浩大,对七月王朝构成威胁;2月22日巴黎群众走上街头,发动了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历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时,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在起义过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成立了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果:组建临时政府(2月24日)

11人:资产阶级7人,小资产阶级2人,工人代表2人

第二共和建立(2月25日)实行普选制

卢森堡委员会(2月28日)路易·勃朗为主席

开办国家工场(针对失业工人,计11万人,45生丁税)

24营别动队(每营1000人)

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的原因

1、法国人民的拿破仑情节a.把土地分给人民b.《拿破仑法典》保护土地私有c.拿破仑军队主体----农民,战争的胜利使农民耀武扬威

2、波旁王朝复辟后,农民处境江河日下

3、路易个人因素

4、议会通过法案,实行普选 (1848年11月12日宪法)

Ppt:1848年的政治形势与十月十二日宪法

各个阶级的支持,尤其是农民

波拿巴个人的努力

秩序党:1848-51间保王党奥尔良派(大资,恢复七月王朝)和正统派(恢复波旁),目的重建君主制,故名

雾月十八日(1851.12.2)

第二帝国的统治 帝国政治:波拿巴主义 帝国经济状况 对外政策

帝国危机(工人运动 奈儿事件 普法战争的失利)

对第二帝国的认识和评价

法国人竭力谴责第二帝国,原因:

普法战争的失败,民族情绪问题

法国人民对帝国这一统治形式有看法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政敌有意贬低之

20世纪60~80年代充分给予肯定

郭华榕:北京大学历史系

完成工业革命

政治上倾向民主化(普选、恢复资产阶级议会制)

旺多姆圆柱位于巴黎旺多姆广场中心。拿破仑皇帝下令建于1810年,是模仿罗马的特拉真(Trajane)柱修建的,柱高44米,用法国军队在奥斯特利兹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铸成,上面描绘着拿破仑的四十五个战役的事迹,顶上立有拿破仑·波拿巴铜像,波旁王朝复辟期间(1814年)被取下,换上了亨利四世的塑像,路易十八时期上面是巨大的百合花。1833年在人民的压力下,七月王朝又把拿破仑·波拿巴像放在圆柱顶上。

1871年4月12日,巴黎公社委员会通过法令,要求拆除旺多姆圆柱。5月16日下午举行了拆毁仪式。1875年又被资产阶级政府所恢复。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由于被剥削的主要对象是农奴,故名又称封建领主制。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现代德国的起源【】

普鲁士王国兴起的原因:

地理优势;重商主义政策;

军国主义政策: 军事立国; 全民皆兵,军费开支大; 加强科技文化建设。

施泰因和哈尔登堡的改革 自上而下

施泰因(1757-1831)1807.10~1808.11月底任首相 颁布《十月敕令》 哈尔登堡,1810-1822年担任首相 颁布《关于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敕令》(1810) 普鲁士道路普鲁士道路的特点:奉行先军政治,重视国防建设;容克长期把持国家政权;王权强大 发展资本主义;

普鲁士道路得以形成的原因:农奴制强化了容克的政治统治地位;推行重商主义 注重发展经济;鼓励移民 收容新教徒;统治者忧患意识强烈 较少陷入腐化堕落;统治阶级能够顺应潮流 及时推进各项改革;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善于利用外交手段 为本国谋求利益(团结盟友,孤立对手,是普鲁士最基本的外交策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外力推动。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综上所述,正是经由这样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普鲁士才能在短短百年内迅速崛起并完成了近代德国的统一,所以普鲁士有时就成为了德国人精神和文化的代名词,而一部“普鲁士道路”的演进史,也在某种意义上不断给予着我们警示和启迪。

教育改革、教育立国

对教育改革的认识,提升到国家首要地位

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普鲁士国王)“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要培养人去适应传统世界;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要去传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门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种种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全民族的事,要教育的是整个民族。”

格尔哈特·沙恩霍斯特(国防大臣)

教育改革的理念或理论

费希特/洪堡 (德教育之父,创立柏林大学)“教育是个人状况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的个性特性的一种整体发展。教育是一个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结束的过程。因此,接受教育是人自身的目的,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德国教育改革的特点与影响:

贯彻普遍教育的原则,降低文盲率;

大力开办职业学校

德国大学独具特色

综合性

学术自由,科研和教学统一

学生有充分自由

教授的资历问题

德意志统一(德意志统一只能由普鲁士领导;德意志统一必须凭借武力和战争手段,即用铁和血; 使用民族主义的口吻来吸引和煽动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转移资产阶级议会对政府的对抗。)

A.统一的历史条件

1. 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实现政治统一的先决条件

180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覆灭,打击了旧帝国意识

法国大革命关于民族自由和民族平等原则的传播

拿破仑对德意志的民族压迫政策,刺激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

德意志民族价值的认同

2.19世纪上半叶统一斗争积累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反拿破仑战争的经验

维也纳会议的教训:

1848年革命的启示

3.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经济基础

农业资本主义改造的独特道路:“普鲁士道路”,废除农奴制度 推行“自由地产”

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德意志的工业化

19世纪20~30年代工业革命启动的条件

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原因

B.两条道路和两个方案

两条道路

自上而下:通过合法议会道路实现民族统一。

法兰克福议会:1848年5月美因河畔

自下而上:以人民革命的手段,消灭地主经济、政治势力,建立统一、民主的德意

志共和国

贵族地主、资产阶级自由派以及工人阶级三股主要政治力量对比,最终决定了德

意志统一道路的选择

两个方案

“小德意志方案”:由德意志普鲁士邦的霍亨索伦王室领导。将奥地利排斥在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之外

“大德意志方案”:由奥地利皇室领导。建立包括所有德意志邦国在内的德意志民族国家 德意志统一两种方案的取舍,由普、奥“双强”综合力量的对比决定

C.宪法纠纷(1862-1866)

背景——1860年军事改革方案

实质:普鲁士资产阶级把持的议会,同容克贵族政府在政治权利上的争夺1862年9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

与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法兰克福议会(全德国民议会):1848年5月美因河畔 1848-1849年德国革命期间的全德制宪国民议会。1848 年5 月在法兰克福召开,故名。会议经过长历史期争论,通过帝国宪法,决定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把帝位授予普鲁士国王。为普鲁士、奥地利、巴伐利亚等各邦君主拒绝。1849年6 月,议会迁到斯图加特。7 月为符腾堡军警驱散。

宪法纠纷普鲁士在1849年及1859年曾两次企图在自己的领导下实现德国的统一,但是都由于奥地利的阻挠而归于失败。普鲁士的统治集团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要想统一德国,非使用武力不可,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达到这个目的。1860年起,普鲁士政府锐意推行军事改革,以便为用武力统一德国作准备。但是这个军事改革却引起了一场所谓"宪法纠纷"。

1860年,陆军部长房龙在议会里提出军事改革法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取消后备军,而把常备军从14万人增加到21.7万人,服役年限从二年延长到三年。房龙在提出这个法案的同时,还要求议会同意拨款1000万塔列尔作为改革用的军费。议会里居多数的资产阶级议员利用1850年宪法赋予议会的权力,拒绝批准政府提出的军事拨款,这就等于否决了军事改革法案。实际上,资产阶级既然希望由普鲁士用武力领导统一,他们就没有理由反对以增强普鲁士军事力量为目的的军事改革法案及与之有关的拨款。他们之所以持反对态度是因为军事改革是由房龙所领导的,而房龙是最反动的容克阶级代表,军事改革会增强容克的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反动力量,会阻挠普鲁士政治的进一步民主化。议会不但拒绝拨款,而且还要求实行责任内阁制①。这就开始了"宪法纠纷"。

"宪法纠纷"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与以国王为首的地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前者不满足于宪法所赋予它的微不足道的政治地位,他们要求更多的统治权。

铁血政策由来铁血政策,是指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俾斯麦针对障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

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三次王朝战争

俾斯麦采取有力的外交政策

丹麦战争或德丹战争(1864.2-10月)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

施勒斯维希和霍尔斯坦

俾斯麦战争动机

1864年2月普、奥对丹麦战争爆发。8月1日议和。10月缔约

普奥战争(1866.6-8月)

俾斯麦的战争准备

普奥在荷尔斯泰因问题上的纠纷

1866年6月17日,普鲁士进兵荷尔斯泰因引起战争。7月20日停战。8月23日订立《布拉格和约》

普法战争(1870.7-1871.1)

南德意志问题

阿尔萨斯和洛林问题

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

导火索: 埃姆斯急电

1870年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9月1-2日色当战役,法军败降

埃姆斯急电在1870年的春天,流亡在巴黎的西班牙的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宣布退位,西班牙的政府想请普鲁士国王的堂兄去当国王。普王威廉一世怕触怒法国而表示反对,但当俾斯麦的成功说服下,威廉一世改变了态度。

在7月1日,西班牙报纸过早地把消息披露出来。法国认为这是德国首相俾斯麦刻意令法国腹背受敌,故此表示强烈反对,甚至向普鲁士宣战。在这种紧张局势面前,威廉一世却突然公开表示不赞成自己的堂兄继承西班牙王位,令俾斯麦非常失望。

在7月13日,法国驻普鲁士大使贝内德狄带着法国政府的新指令,来到普鲁士国王的疗养地,科布伦茨东郊的埃姆斯温泉,希望求见威廉一世,转达拿破仑三世的密函“希望陛下能保证,将来不要求这种已放弃了的候选人资格”。但这种无礼的态度,令威廉一世感到惊愕。之后威廉一世就把和法国大使交谈的内容,从埃姆斯向柏林发出一份急电给俾斯麦。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这时,俾斯麦正在举行家宴,突然接到威廉一世的急电,在读过电文后,俾斯麦非常开心,并问参谋总长毛奇是否对法国战争有全胜的把握,毛奇作了肯定的答复。于是,俾斯麦拿起笔来修改电文,他删去电文中"还可在柏林从长计议"一句,在结尾部分加上了这样的刺激法国的话:“国王陛下以后拒绝接见法国大使,并命令值日副官转告法国大使,陛下再也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俾斯麦把这个电文在报纸上公布,并通告驻国外所有普鲁士使团后,埃姆斯急电的内容很快传到巴黎,舆论一片哗然,拿破仑三世被激怒了。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

德国首相俾斯麦利用埃姆斯密电以激起德、法人民的民族仇恨的外交事件,藉以令法宣战,发动普法战争。由此第一只获得真正统一!

色当战役发生于1870年9月1日普法战争时期。战斗的结果是普军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其麾下的军队,虽然普军仍需要与新成立的法国政府作战,但此战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及其盟军的胜利。

德意志帝国成立时间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4月16日

联邦制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德国统一的评价:

解决了民族统一问题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对统一手段的认识

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伤害了德意志民族

保留了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强化了容克地主的统治

割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与法国结下了民族仇恨

自由主义时代(19c50s-70s)英国的特点:

1. 经济:工业垄断,成为“世界工厂”

工农业产量增长迅速,对外贸易领先; 机器制造业迅猛发展,并大量出口

工农业人口比例变化(城市化,1851年英城市人口开始超越农村);

铁路运输业的变化(1825年铁路首次出现在英国)

2. 政治

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的重大发展

公开集会演说批评政府;允许工人组织存在,避难之地;国家官僚机器薄弱;选举权扩大和实行文官制度改革

自由党长期执政,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1851-1874间,19年自由党、4年保守党执政

反保护关税政策;废除航海条例(1849);废除“谷物法”(1846年)

航海条例英国历史上关于航海贸易的一系列立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发展英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

“谷物法” 或称“玉米法案”指英国1672年制订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律,并在1815年通过新的谷物法提高对农业的保护力度。规定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实施该法后,谷物价格骤贵,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外国也提高英国工业品进口税,从而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846年,该法被废除。

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文官制度弊端:恩赐官职权

诺斯克特-屈威廉报告(1853年)

文官的选拔和录用问题: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文官的晋升:以才能和勤奋代替资历;

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文官

两道“枢密院命令” 1870年基本确立

彼得大帝是后世对沙皇彼得一世的尊称。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之子,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俄国沙皇(1682年—1725年)、俄罗斯帝国皇帝(1721年—1725年),著名统帅,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作为罗曼诺夫朝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背景:1)前提: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

2)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

4)外部原因: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5)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 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6)直接原因: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

7)目的:挽救统治危机,被迫的、被动的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缓和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农奴制危害:1.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2.农奴的贫困化严重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3.农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尖锐。

阶级意义:1.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2.防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2. 维护和巩固动摇的沙皇专制统治 4.促进资产阶级壮大、发展

民族意义:1.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 2.缓解社会矛盾 3.增强抵御西欧国家扩张的能力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内容: 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

性质:1861年的改革是农奴主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亚历山大猝死,无子嗣,其弟康斯坦丁放弃皇位,推荐弟弟尼古拉继位,但未公开,人民已经向康斯坦丁宣誓,但政府让人民再次向尼古拉宣誓,人民决定在宣誓日起义。十二月党人俄国最早的革命家,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战士;1825年12月14日(俄历)举起义旗;多为青年贵族特权阶层,近卫军军官。

反抗沙皇的原因:受早期启蒙思想的启迪;不少党人参加了1812年的卫国战争和1814年的出国远征,看到法国的繁荣和自己的落后

评价

民粹派:19c70s出现,主要是一些平民知识分子组成的小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属于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在关于俄国发展道路问题上,主张走村社道路(不主张革命),自称是“农民中的精粹”,故名;

“卡夫丁峡谷”:马克思用以象征苦难和耻辱的资本主义制度;

列宁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普列汉诺夫(1856~1918); 列宁(1870~1924)的生平与早期活动; 列宁主义的诞生(1903);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格奥尔基 瓦连廷诺维奇 1856年11月29日生于坦波夫省的古达洛夫卡,1918年5月30日在芬兰的特里奥基逝世。他开始自己的革命生涯时,是一个革命人民主义的信徒。他反对当时居支配地位的政治恐怖主义路线,是最早倾全力于城市工人工作的民粹派鼓动家之一。到1878年,他已公开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捍卫自己的下述观点:俄国公社的公社土地占有制是,并将继续是俄国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1882年,他所翻译并由马克思作序的《共产党宣言》出版,次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反对民粹主义的长篇论文,并在日内瓦组建了劳动解放社。这个受普列汉诺夫才智支配的劳动解放社是19世纪晚期俄国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中心。它的权威出版物有助于确立俄国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观念,并对列宁1914年前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列宁主义的诞生(1903)及其标志: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历史条件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1)阶级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

(2)思想组织基础:80年代,普列汉诺夫、列宁等开始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3)列宁的准备工作。

诞生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意义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本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赫尔岑(1812~1870)俄国哲学家,作家,革命家。 1812年4月6日生于莫斯科古老而富裕的官僚贵族雅可夫列夫家,1870年1月21日卒于巴黎。他是私生子,所以不能继承父姓,但他的父亲十分爱他,给他取赫尔岑为姓,德语意为“心”,并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1829年秋进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数理科学习。学习期间,他和朋友奥加辽夫一起组织政治小组,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宣传空想社会主义和共和政体思想。

1905年革命的性质及历史意义:俄国1905年革命(亦被称为1905年失败起义),是指于1905至1907年间,发生于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境内,一连串范围广泛,以反政府为目的,又或没有目标的社会动乱事件,诸如恐布攻击、罢工、农民抗争、暴动等,导至尼古拉二世政府於1906年制定等同於宪法的基本法、成立国家杜马立法议会与施行多党制。

对於这一次革命事件,当时与後世名人学者的评论,多抱持正面评价,认为因有这一次革命事件,而让主张推翻沙皇帝国统治的社会主义人士,发现工人革命的可行性,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更创立了苏维埃组织,培养了许多的革命家,总体来说这是1917年俄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关键事件。

南北矛盾与争夺焦点问题: 焦点之一:关税问题(1824、1828、1832连续颁布保护关税法,目的是限制英廉价工业品输入美国,但南部种植园主要求实行自由贸易,他们要从英买入商品);焦点之二:土地政策问题;焦点之三:奴隶制问题(奴隶制问题的由来与演进;南方与奴隶制;废奴运动)【奴隶制的产生:17世纪殖民地时期——19世纪60年代被内战摧毁 黑人奴隶而不是印第安人

奴隶制度的区域差异:17、8世纪普遍存在于13殖民地;中北部奴隶较少,家里1-2名奴隶比较多见,渐衰;南部大种植场,人数多达几十甚至几百人,且不断发展壮大;1760年黑奴40万,3/4在南部;北中部黑人占人口2-8%,南部黑人占50%甚至更多

南部奴隶制发展的原因:种植园奴隶经济获利丰厚;英国殖民者的大力扶植

南方奴隶制的范围

80%的家庭不拥有奴隶

19%的家庭拥有少量奴隶,通常5人或更少

1%的家庭(大种植园主)拥有50名或以上奴隶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南方奴隶的处境:因时因地而异

都市与乡村; 小农场与大种植园;

主人的仁慈与残暴(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美国黑奴制) 黑人的反抗和斗争

积极与消极

废奴运动废奴主义者(abolitionist)的内涵;废奴主义者的活动: (宣传、鼓动、行动;“地下铁路”(the underground railroad);代表人物:塔布曼;道格拉斯;废奴主义者即便在北方追随者也很有限)

塔布曼哈莉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 1822年-1913年3月10日)是美国废奴主义者,杰出的黑人废奴主义运动家。她本人就是一个逃跑的奴隶,帮助许多黑奴逃亡,被称为“黑摩西”或“摩西祖母”。美国废奴主义运动的领袖约翰·布朗称她为“塔布曼将军”。 布朗起义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的反奴隶制的起义。约翰·布朗是这次起义领导人,故名。约翰·布朗起义背景: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北方的雇佣劳动制和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异常尖锐,废除奴隶制,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1859年爆发的约翰·布朗起义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爆发的。 1859年7月3日布朗等4人来到哈珀斯费里(哈普斯渡口),租赁一个农场,用以集结队伍,储存物资。10月16日夜间,布朗留下3人看守农场,等待命令,率领其余18人(其中有7名黑人)袭击哈珀斯费里。很快攻占了兵工厂和军械库,控制了市镇,同时在附近村子逮捕种植园主,解放了少数奴隶。17日,政府当局召集的民团陆续赶到起义地点。布朗等人被包围在兵工厂附近的消防工具间。战斗进行了一整天。当天夜间,罗伯特.E.李上校率领一支海军陆战队赶来,18日起义惨遭镇压。在战斗中起义者10人牺牲,连布朗在内有7人被俘。12月2日约翰·布朗就义,以背叛弗吉尼亚的名义处刑。其他被俘者也先后被处以绞刑。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有力地推动了奴隶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美国内战的爆发。K.马克思对约翰·布朗起义予以高度的评价。影响:1.约翰·布朗为黑奴自由解放英勇斗争的故事,促进了美国废奴力量的团结,把全国的非奴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2.在约翰·布朗死后两年(1861年),美国爆发了旨在推翻南部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3.约翰·布朗为黑人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英勇就义的时刻,北方各州统统下半旗,高大建筑物上饰以黑色装置,教堂鸣钟致哀。

4.在反对奴隶制起义中,约翰·布朗起义影响最大。1858年5月8日,他在加拿大的安东尼奥省查塔姆召开秘密会议,会上成立了以他为总司令的白人、黑人联合反对奴隶制的战斗组织,通过了废除奴隶制的《合众国人民临时宪法和命令》,并拟定了发动努力创造奴隶总起义的计划。5.布朗起义是劳动人民不畏强暴、宁死不屈、坚持用武装斗争先消灭奴隶制的典型,它为废奴运动指出了正确方向,体现了北方废奴运动和南方奴隶起义的结合,白人和黑人联合,冲破种族界限反对奴隶制度的革命精神,它象一把锋利的匕首刺进了奴隶主统治的心脏地区,鼓舞了黑人的解放斗争,把全国的废奴运动和反对奴隶制斗争推向高潮,为美国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林肯就职演说【】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林肯对奴隶制度的态度反对奴隶制度,但不是废奴主义者,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度,反对干涉南部奴隶制,主张限制奴隶制的进一步扩张; 内战初期坚决不肯实行解放奴隶的政策; 内战第二阶段,同意颁布《解放宣言》(1862,5,24); 林肯身为总统,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拯救联邦政府首要目标。

南部的“重建” (1865-1877 )

1.面临的主要问题

南方州符合什么“条件”,才能重新加入联邦?

重建工作由哪个部门领导?(国会or林肯 )

如何处置黑人?

2.林肯的重建计划 【除了罪大恶极的人都赦免;组建州政府】

关于局势的设想

宽大为怀

赦免

“10%计划”

林肯遇刺身亡 1865,5

内战和重建的长远后果

民族主义的胜利;“联邦至上”

惨重的代价:物质/精神;北方/南方;白人/黑人

黑奴制的废除;对黑人权利的保障

第13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

第14条修正案(1868)

进一步保证以前的奴隶获得公民身份和平等的法律保护

第15条修正案(1870)

规定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

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黑人的地位有所改善:政治、法律、社会、经济

三K党“Ku Klux Klan”

美国一个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民间组织,于1866年由南北战争中被击败的南方邦联军队的退伍老兵组成。

目标是在美国南部恢复民主党的势力,并反对由联邦军队在南方强制实行的改善旧有黑人奴隶待遇的政策。这个组织经常通过暴力来达成目的。

1871年,尤里西斯·格兰特总统签发了三K党和执行法案,强行取缔了这个政治组织。 解放宣言《解放奴隶宣言》(1863,1,1)是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此宣言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但实质上强化联邦军掌控邦联的领土后这些黑奴自由的权威性,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密苏里妥协定美国独立以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矛盾,双方因此经常在国会争论不休。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规定从马萨诸塞州画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而密苏里则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并且将蓄奴州和自由州划分改为北纬36度30分为分界线,这条线以南的领土允许奴隶制存在,线以北的领土禁止奴隶制。这个协议表明,北部的资产阶级向南部的种植奴隶主做了让步,因此这个协议被称为“密苏里妥协案”。但是,由于南北双方这一制度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所以妥协只能取得暂时的平衡。

宅地法1862年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颁布的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内容:《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1英亩=0.40公顷)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宅地法》还规定一项折偿条款,即如果登记人提出优先购买的申请,可于6个月后,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购买之。这一条款后来被土地投机者所利用。据统计,依据《宅地法》及其补充法令,联邦政府到1950年有2.5亿英亩土地授予移民。意义:《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而《宅地法》影响最深的是促进了西部的开发。 在南北战争中,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半数以上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内战爆发原因1861年4月15日至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北方领导战争的是资产阶级,战斗力量是广大工人、农民和黑人。在南方,坚持战争的只是种植场奴隶主,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是要保卫奴隶制度,脱离联邦,建立邦联,体现了这个国家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的自由,而北方目的则在于打败南方,以恢复全国统一,废除奴隶制度,以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廉价劳动力,从而使得资本主义得到顺利的发展。 经过

(1)内战的爆发和初期战况:

林肯总统①1861年,南方的一些州建立南部同盟,接着挑起战争。

②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节节失利。

(2)战局的转折:

①为扭转战局,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②1863年,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北方军队获胜,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

(3)战争的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

内战北方胜利的原因

1、有人民和黑奴的支持 2、强大的资本 3、先进的武器 (此点值得推敲)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4、战争的性质是正义的(此点值得商榷,因其战争原因的实质是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可能并不能很好的体现正义,而且一般只有胜利者才能说自己是正义的,所以正义一词不是很恰当。不过有一点需要注名,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也属于资本主义制度)

5、人力资源丰富 6、林肯的正确领导(不知道有没有这一条)

7、《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8、《宅地法》的颁布

亚洲第一次民族运动性质和特点 时间:十九世纪中叶前后

性质:反殖民主义的民族运动,近代亚洲民族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特点:属于旧式反帝反封建运动,不具有近代资本主义性质; 没有先进思想指导,宗教成为团结的武器; 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

1.亚洲第二次民族运动的高涨 时间:19世纪70-90年代

特点:两种运动同时进行 (旧式的农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越南的勤王运动

朝鲜甲午农民战争

印度尼西亚萨敏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印度国大党领导的活动

伊朗马尔科姆汉领导的改良运动】

3. 亚洲第三次民族运动的高涨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性质:反帝反封建革命,列宁称之为“亚洲的觉醒”,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事件:【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1896-1902)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1908-1909)

伊朗资产阶级革命(1905-1911)

中国辛亥革命(1911-1913)

印度国大党领导的反英斗争(1905-1908)】

“亚洲的觉醒”19C末20C初亚洲出现的第三次民族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列宁称之为“亚洲的觉醒”,主流是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影响P204印度民族起义一般指1857年到1859年发生在北部和中部印度的反对英国统治的民族起义。这次起义终结了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体制,使得印度置于英国直接统治之下,故此常被视为印度的第一次独立战争。19世纪中期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又称印度雇佣军兵变、土兵起义。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王公的不满。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以后,取消20万印度雇佣兵的特权,使印度雇佣兵十分气愤。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结果: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1858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东印度公司。

失败原因:这次起义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因为,就全国来说。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绝大多数是站在英国殖民者一边,竭力阻止自己地区爆发起义并从兵力、财力上支持英国统治者,使起义在范围上受到限制,使英国殖民者有可能在一个地区被赶走而在另一个地区稳稳安身,并把未起义地区变成镇压起义的基地;另方面,也因为领导起义的封建主本身有很大阶级局限性,无力担当领导起义的重任。

导火索:1857年初的“涂油子弹事件”,伤害了印度士兵的宗教感情,激起了普遍的愤慨而拒绝使用。英国军事当局对士兵的反抗采取了镇压,加速了起义的爆发。

印度传统社会的特征 高度稳定的村社制度; 种性制度与印度教

幕府与幕藩体制【镰仓幕府(1192-1333年) 室町幕府(1336-1573年)

德川幕府(1603-1868年)】

幕藩体制17世纪德川家康建立了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称“幕藩体制”。在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幕府对他们实行交替参觐制度。大名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利。全国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各领主的土地均按份地由农民耕种,农民须交地租,履行各种封建义务。幕府对农民实行登记制度,在政治思想上进行严格控制。各个藩国的大名实际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征夷大将军的亲属,领地被封在近畿附近,第二类是早年跟随征夷大将军征战四方的忠心家臣,第三类是战争中投降幕府,但仍不能取得幕府信任的大名,这类大名一般被封在边疆地区。在实行幕藩体制后,为了巩固政权,保卫领土,幕府又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直到明治维新后才被打破。可以说幕藩体制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之处。

江户幕府实行以“幕藩制”著称的统治体制。中央政权为幕府,地方政权为藩。幕府既处于对各藩的统辖地位,又允许各藩有相对的自治性。幕府的主要收入,依靠直辖领地的年贡和幕臣的贡纳。幕府还垄断对外贸易。幕府直辖领地以外的土地,分封给大小不等的大约260个藩主(诸侯)。各藩藩主都必须定期到江户参谒将军,称“参觐交代制”。

封建等级制:士农工商 “四民”(士:将军、大名、武士、天皇皇族成员;农工商是被统治阶级)

大盐平八郎起义:1837年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城市平民起义。1837年在大阪爆发。领导人为大盐平八郎。因叛徒告密被幕府迅速镇压。1837年由大盐平八郎领导的一次起义。大盐平八郎为一下级武士,1836年,天保灾荒,粮价飞涨,富商大户囤积居奇,大盐平八郎一再建议大阪官吏和富商救济灾民,但屡遭拒绝,使他十分气愤。他开始意识到:要想解救饥民,必须下决心以武力来推翻恶政,铲除奸商,于是着手组织起义。起义原定于1837年2月19日晚进行,由于叛徒告密,被迫在清晨仓促起义。起义者沿途炮击贪官污吏和奸商的住宅,使大阪的官吏巨商胆战心惊,他们一面开仓济民,一面调兵镇压。到下午两点,在幕府重兵围攻下,起义军虽经激战,终因寡不敌众,难以支撑。大盐见大势已去,急忙解散队伍,率心腹逃走。3月,大盐被官兵发现后,不愿被捕受辱,引火自焚而死。大盐起义虽告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失败,但却有重要历史意义。它是由下级武士发起和领导的,并主动联结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的第一次暴动,它把从前的分散、自发、局限于反对当地封建领主的农民暴动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于这次起义是发生在号称“金库”的重镇大阪,震撼了幕府的封建统治。

“尊王攘夷”口号提出及演变口号提出:德川齐昭,没有反幕府之意,只有“攘夷”;依靠天皇反对外夷,对幕政进行改革——“尊王攘夷”;经过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看到幕府本质——尊王倒幕。

明治政府的建立 1868年1月3日,萨摩和长州两藩发动政变,以天皇(睦仁天皇继孝明天皇之位,为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建立新政府。并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即交出兵权和领地)

德川庆喜“除君侧之奸”名义率军向京都进军,引发戊辰战争(1868.1-1869.6) 明治政府的改革

改革纲领:“五条誓文”,1868.4.6

明治政府改革措施

【“五条誓文”1868.4.6广兴会议,万机取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破旧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关于“五条誓文”的争议

会议: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代议制;或指为获得各藩的支持而协商决定事情。

经纶:从起草人经历看,有整顿财政,发展经济之意;从字面意义看,有管理和经营国家之意;有人认为是新政权确立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针。

关于“五条誓文”的意义

a.内容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多方面,是新政府首次颁布的国策方针;但是远非资产阶级的施政纲领;

b.从第五条“大振皇基”和“王政复古”来看,还未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甚至还有军国主义色彩;

c.但是第四条和第五条中“破陋习”、“求知识”反映出新政权的进取精神和开国的基本方针,为日后改革指明了方向。】

明治政府改革措施 废藩置县; 改革等级制度,取消封建俸禄; 地税改革;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富国强兵。

(其中后三项被称为明治政府的三大政策)

殖产兴业即指充分发挥国家政权力量,通过采用各种政策手段和国库资金,干预国家经济建设,扶植和发展资本主义

岩仓具视使节团出访欧美 时间:1871.11~1873.9一年九个月 出访目的有二:a.修改不平等条约 b.考察研究“欧美诸国开化最盛之国体,诸种法律、规则等实务”及“可在我国采用、设施之方法”,内含文物制度、法律、财会、产业、经济、政治、教育乃至社会福利、婴幼设施等等,还要研究各国陆海军之法律、待遇和指挥方法等,一句话,“凡可予我国有益之事,概当研究熟览”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出动日本新政权的主要人员,相当于“日本行政部门的倾巢出动”;被视为对主要成员的一次有效的“洗脑”

出访结果:提出以英国为榜样的“殖产兴业的建议”,具体做法: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

b.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各国学习;

c.创办官营企业,动用国家资本,引进西方技术,兴办一批模范工厂

d.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创办银行等

文明开化是以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等,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日本近代化,将日本由封建社会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最早是福泽谕吉在1867年提出的,主要是指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近代化和普及。具体做法:教育改革,普及初等教育,重视高等教育;派遣留学生出国,招聘外国学者;出现“全盘西化”的现象。 自由民权运动:1874~1884年,这是日本中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掀起的要求开设议会、制定宪法、扩大民主、减轻地租、参与政权的运动。

大日本帝国宪法 时间:德国宪法为蓝本,1889年2月颁布

意义:确立近代天皇制,使日本由君主专制制度向君主立宪政体过渡。

特点:名义上属于君主立宪,实则是天皇制; 议会权力无足轻重;

军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军国主义色彩明显

大日本帝国宪法与英国1689年宪法有何不同

1. 大日本帝国宪法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实则是天皇制,即二元制(天皇被视为神的化身)

2. 议会权力无足轻重(议会形成的立法必需由天皇批准,方能生效)

3. 军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不对议会负责。日本帝国军部属内阁行政机关,权力膨胀,军

国主义色彩浓厚。

英“大萧条”的含义:指领先地位的丧失,但国内生产总之仍在增长

英国工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1. 竞争加剧:德、美进入工业革命 2.海外投资量大

3.设备陈旧,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 4.教育落后乃是落后的真正动因

农业经济急剧衰退的原因

1. 谷物法废除的影响 2.农业危机的影响 3.土地经营制度的弊端

德国(经济快速增长)原因:

1. 德国的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2.农业资本主义改造最终完成;

3.与扩充军备有关; 4.采用和推广最新科技成就

5.普法战争的胜利,为德国工业发展提供新的矿产资源、资金来源和工业基地

美国(经济发展快速)

1.南北战争的作用 2.欧洲移民的作用

3.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奖励科学发明 4.拥有长期和平发展的环境

《解放宣言》1863年1月1日,林肯总统颁布的一项旨在使南部叛乱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民的法令。南北战争初期联邦政府军失利。为扭转战局,林肯政府决定以革命方式进行战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争。1862年9月22日,林肯召开内阁会议,公布预告性《解放宣言》。宣布:如果在1863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乱者不放下武器,叛乱诸州的奴隶将从那一天起获得自由并受保障。1863年元旦,林肯以总统身份,依据宪法所授予的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的职权颁布了《解放宣言》。正式宣布:仍在反叛联邦的各州及若干区域内,“所有被据为奴隶的人们立即获得自由,并且以后将永保自由,合众国政府和陆海军当局并将承认和维护他们的自由”;“获得自由的人们,除必要的自卫外,应避免使用任何暴力”,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忠诚的工作”;合乎条件的人“将被容纳于联邦的武装部队”,为联邦服务。此举使大批黑人奴隶参加了联邦军队,战争后期达到18万人。但《解放宣言》不适用于没有参加叛乱的边界蓄奴州,对这些州的奴隶解放仍按1862年4月国会决议,采取自愿的、逐步的、有偿的方式实行。而且《解放宣言》是作为军事措施颁布的,没有以宪法的形式固定下来。1865和1868年,国会分别通过了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才正式废除奴隶制。《解放宣言》是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宣言得到国内外进步人士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坚决支持和拥护。根据宣言,有400万黑奴获得自由。被解放的黑奴成为联邦军队得力的同盟军,扭转了南北战争的战局,并保证联邦政府夺得最后胜利。

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使人成人。

前一个“人”字指自然人,后一个“人”字有多种说法。但成为一个好人,这是最起码的。

什么样的人是“好人?聪明、勤劳、勇敢、热情、节制、大度、健康、善良、公正、无私,这些都可以是好人的标准,但无一完美。

期望中的好人是指品格高尚的人。

但什么是品格?如何培养品格?这是专题八的主题。

先请看成长的烦恼第14集:生日快乐。

简评:本恩把迈克的话当真并不特别可笑。幻想一夜暴富的成人也会有类似的行为,例如在股票或彩票市场上孤注一掷。如果现实社会不值得或没什么可幻想的,成人还会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佛祖或者其它超自然的奇迹。

重要的是,生活中某些重大事件或事实往往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和信念,并由此改变我们的行为。 本恩的错误很严重吗?迈克经常向他父母撒谎,父母也惩罚过迈克,但从没有像这次那么坚决和严肃。为什么这样?简评:撒谎和欺骗的共同特征是:说假话或捏造事实。但撒谎往往因为害怕惩罚或担心利益受损,而欺骗往往以获利为目的。在各种欺骗中,利用他人的善良进行欺骗(例如诈骗)尤其不能容忍,因为它会危及善和诚信的基础。

但是,本恩比迈克年龄小,他并不懂这些,为什么对他那么严格?为什么一定要本恩当晚就去道歉认错? 简评:正因为本恩的年龄小,他的认识能力有限。因此马上纠错表达了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品格也称品性、品质。在西方,品格一词由烙印一词演变而来,以后引申为一个人的经历烙印在他身上的印记。

包含大学《世界近代史》的所有重点,让您考试轻松过关!!

今天,人们常用品格一词概括一个人的本质。由于理想中的人都是品格优秀的人,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品格是指道德品格,而优秀品格是美德的另一种说法。

但是,作为烙印的品格本来是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指美德的素质基础。例如罗素提出过四种理想品格:活力;勇气;敏感;智慧;怀特海认为智慧、风格、力量是重要品格,还有人把理解力、判断力、同情心、正义感视为最重要的品格。

概括地说,品格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美德之素质基础的品格,二是作为美德的品格。

布贝尔认为,品格是介于一个人的认识与态度、本质与外表之间的纽带。即品格是能把一个人的人格的诸方面统一起来的力量。

在心理学里,人格指一个人的全部个性心理,常表示一个人业已形成的全部自我。心理学中的人格一词主要用于对一个人的自我现状的描述。例如,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也是一种人格。

品格是后天的,是能把一个人的人格的诸方面组织或统一起来的力量。当我们用品格来概括一个人的本质时,它不是对人格现状的事实性描述,而是对一个人的人格是好是坏的价值判断。

作为美德的品格作为美德之素质基础的品格由烙印而来,它由一个人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事件所印刻。品格教育就是借助教育的影响形成某种期望的或理想的品格,即形成美德意义的品格。 美德原指潜能的充分实现。精神的卓越曾被认为是最高的美德,因为它是人类潜能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此意义上的品格也被认为是人之为人的根据。

作为美德的品格也称人类优秀品格。它是一种公设:即以真、善、美为普遍价值,由此延伸出智慧、诚实、勇敢、公正、节制等具体品格。

品格教育品格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因为它支配了一个人的认知风格、行动模式和态度倾向。

作为美德的品格是德育的目标。但在烙印的意义上,一切教育都指向某种品格,不论它是好的还是坏的品格。所以布贝尔说:“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不是谋生教育或人力教育,而是人的教育。谋生教育也能塑造某种品格,但那是一种被生计目的所困的品格。 品格教育追求的是精神或素养的卓越。它以美德为目标,以善为根据。

品格教育的方法品格不是知识,它不能被考试但可以被觉察,它不能被教会但可以被领会。

品格也不能被灌输,它只能由凝聚了教育者的人格力量的教育行为所影响或烙印。

助于形成品格的最好教育方法是对话。苏格拉底采用对话式教学,因为他要教给人的不是知识,而是美德。 品格教育的成败,根本上取决于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或品格。苏格拉底可以为捍卫真理而死,那是一种人格力量,它本身就是品格教育。

品格与自主性品格教育必须预设什么是优秀品格,那么,它是使一个人成为别人认为优秀的人,还是成为他自己? 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品格教育会不会塑造的是没有自主性的人?

许多教育家都认为优秀品格必须包括理解力和判断力,因为它们是自主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特质或品质。 那么,如何使指向优秀品格的教育,与指向自主性的教育相统一?

请看《成长的烦恼》第26集:自己的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se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