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3-10-08 21:30:01 阅读量: 哲理故事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路边,墙缝里,山坡上,到处都是绿绿的野草。我一路踩着这些野草,来到阿公的坟墓前。啊,我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只见阿公的坟墓前野草丛生,一堆堆,一簇簇,或直直地立着,或横生枝节,淹没了石阶,掩藏了坟墓,人都走不过去。天哪!石阶、坟墓不是用坚硬的石头砌成的吗?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

野草的启示我忍不住扒开野草丛一看,下面的确是石头。但是野草却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甚至把上面的水泥都顶破了。这坚硬的水泥被一群野草挤出了一条蜿蜒的蛇行似的缝!缝里的野草蓬勃地生长着。没想到,看似柔弱的野草的力量竟如此巨大。

但谁叫你长错了地方,那就别怪我手下不留情!我握住野草,用力一拔,不仅野草没被拔起来,自己还摔了个屁股蹲儿,手上也有了一条条血印子。我再也不敢拔野草了,只好对它甘拜下风。

爸爸一手拿镰刀,一手握住野草,正费力地割着。野草宁死不屈,爸爸只好把它们的上半部分割了。另一边,哥哥手拿大剪刀,正艰难地剪着。干了一会儿,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

割呀割,剪呀剪,拔呀拔,我们终于把野草清除完了。可是临走前,我惊奇地发现:好多野草的根都没拔掉!想必来年,它们一定会重新长出来的!明年扫墓,看到的又会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吧!

山上,清风徐徐吹来,那些不知名的野草随风摇曳,绿得耀眼,绿得醉人,似乎在宣告着:“任尔东西南北风,春风一吹绿又生!”突然,我明白了,这就是——野草的力量!

1819年5月31日,他生于美国长岛一个海滨小村庄。5岁那年,他们全家搬迁到纽约布鲁克林区,父亲在那儿做木工,承建房座,他在那儿也开始上小学。由于生活穷困,他只读了5年小学,便辍学在印刷厂做学徒了。工作虽然辛苦,却没有阻止他爱上浪漫的诗歌,他像发疯一样,没日没夜地写。

野草只是没被发现用处的植物1855年7月4 日,他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初版印了1000册。薄薄的小书只有95页,包括十二首诗和一篇序。绿色的封面,封底上画了几株嫩草、几朵小花。他兴奋地拿了几本样书回家,弟弟乔治只是翻了一下,认为不值得一读,就弃之一旁。他的母亲也是一样,根本没有读过它。一个星期之后,他的父亲因风瘫病去世,也没有看过儿子的作品。

拿出去卖,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但也没有得到好报。著名诗人朗费罗、赫姆士、罗成尔等人则不予理睬,大诗人惠蒂埃把他收到的一本干脆投进火里,林肯看后也险些给家里的女流们烧掉。

社会上的批评更是铺天盖地,对他一大堆臭骂。伦敦《评论》报认为“作者的诗作违背了传统诗歌的艺术。他不懂艺术,正像畜生不懂数学一样”。波士顿《通讯员》则把这本诗集称为“浮夸、自大、庸俗和无种的杂凑”,甚至写他是个疯子,“除了给他一顿鞭子,我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连他的服装、相貌都成为嘲笑的对象,“看他那副模样,就能断定他写不出好诗来”。

铺天盖地的嘲笑和谩骂声,像冰冷的河水,浇灭了他所有的激情。他失望了,开始怀疑自己:我是不是根本就不是写诗的料?就在他几近绝望时,远在马塞诸塞州康科德的一位大诗人被他那创新的写法、不押韵的格式、新颖的思想内容打动了。大诗人随即写了一封信,给这些诗以极高的评价:

“亲爱的先生,对于才华横溢的诗集,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菁华。我在读它的时候,感到十分愉快。它是奇妙的、有着无法形容的魔力、有可怕的眼睛和水牛的精神,我为您的自由和勇敢的思想而高兴……我揉揉眼睛,想看看这道阳光是不是幻觉,直到昨天晚上,我在一家报纸上看见本书的广告时,我才相信真有此书。我很想会见使我受到教益的人,并想定下一个任务,去向您致敬。”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一下子点燃了作者心中那将要熄灭的火焰。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一发而不可收。1856年9月,增订的诗集第二版问世,共有384页。直到1892年,他去世时,诗集已经出到第九版,里面所收的诗歌也由最初的12首发展成近400首。

他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伟大诗人,他惟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他就是现代美国诗歌之父——瓦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叫爱默生。

我想,惠特曼最后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大诗人,除了他的天才与勤奋之外,与爱默生的欣赏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欣赏是阳光,它能使将要映入生活暗处的人,因为有了光亮的指引,获得前进的勇气,走到明媚的未来。

有人说,欣赏是良药,它能让一个濒临失败的人恢复信心,可以让一个活力消失的人再现惊人的战斗力。

爱默生说:“在我的眼里,没有野草,野草只是还没有被发现用处的植物。”

故事的上半段,非常悲情。一个32岁的打工者,凌晨醉酒驾驶摩托,撞上了电线杆,当场昏迷。

肋骨骨折,肝脏破裂,腹腔大出血,以至于血液失去了凝血功能。医生告知,伤势致命。输血、急救,一下子就花去这户农家全家的吃饭钱、种谷钱加上东借西凑的7万元钱。伤者依然昏迷不醒,可怜那个家庭再也拿不出钱来,只好把缠着一肚子止血纱布的伤者接回家。第二天,家人开始为他筹备后事。

救命靠什么也许是年轻吧,等死的他居然不死,一天,两天,足足熬过10天,家人看不下去了,砸锅卖铁,再次将他送医院。

这家人运气很好,他们遇上了一位好医生,且看如下对话。

医生说:“要开刀。”

家属的第一问:“贵不贵?”

第二问:“花了钱,能救活不?”

医生如实作答:“没有医生能有100%的把握,手术当然要花钱,如果手术中途大出血,会有生命危险。”

家属说:“我们不救了。”

故事的下半段,非常有戏剧性。医生拉住了正在准备出院的家属说:“他只有32岁,拼一下,也许能救活的。我们尽量节省费用,麻醉改用镇痛药,抗生素用最廉价的,骨折不用钢钉用石膏。”这次冒险救治,获得了最佳结果,人被救活了。手术过程中很多人都为医生捏把汗,因为这样省钱的后果是很危险的,万一发生意外,打起官司来,医生是要败诉的。但是为了救命,他承担了责任。为什么?他说:我觉得这家人很实在很本分,他们相信我,我也相信他们。

一条命,其实就是靠相互间的信任救活的。

而通常情况下,要做尽量多的检查为日后的纠纷预留证据,要交足一定量的费用以防欠款逃离,因此耽误了救命的最佳时机。所以一定也有一些生命,是因为相互不信任而死去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s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