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04-30 23: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

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4)

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24)

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34)

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45)

第1 页,共54 页

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一、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任务不仅在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更在于现实地改变世界,是革命性、批判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1)实践观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经验概念的缺陷,把实践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一种能动的现实存在。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的实践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的本质。因此,辩证法就被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或辩证的唯物主义。

(2)实践观是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并不是脱离开对于自然的唯物主义理解的。它不仅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的先在性,而且更在于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物质生产实践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自然的唯物主义理解也不是脱离开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的。它把实践视为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把物质生产实践视为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也就把历史的观念带进了自然领域。也就把历史的观念带进了自然领域。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观点,揭示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使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3)实践观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以物质工具为中介而对于对象世界的实际的把握,认识则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而对于现象世界的观念的把握或象征性把握,这两种把握活动应当是彼此一致且互为前提的。而且,认识归根到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源泉,而且是认识的真理性、客观性的标准;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所以,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即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两个力一面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获得了统一。

2.简述运动和发展的区别。

【答案】“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1)运动

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它包括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发展

第2 页,共54 页

发展是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即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不是发展,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不是发展,事物由高级到低级的倒退的变化也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在认识论上,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何区别?

【答案】在认识论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

(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而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2)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所有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而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也进一步证明了唯物主义反映论是正确的。主体认识客体就是主体接受客体的信息,并对其筛选、存贮、加工的过程,这也就是反映的过程;唯心主义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把认识看成是头脑中固有的,是主观自生的是主观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某种“客观精神”的是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是错误的,它不符合人的认识的实际过程。

4.简述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案】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1)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

(2)观念上层建筑

观念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在这个意义上,观念上层建筑又被称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在观念上层建筑中,往往存在着多种意识形态,但只有反映并服务于该社会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才能决定该社会观念上层建筑的性质。

(3)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互相转化。

①政治上层建筑是在观念上层建筑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②政治上层建筑尤其是国家制度一旦形成,对于生活在该国家中的人来说,又成为一种外在的环境和既定的现实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③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作为一个整体,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观念既反映经济又反映政治,并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

总之,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第3 页,共54 页

5.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是什么?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指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及其实在的过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发展的结果意味着一事物变为另一事物。对立统一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固有的。实践活动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对立统一。只有把联系的本质理解为一种矛盾的关系,把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双力看作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才能理解和说明客观事物是由于自身的矛盾本性而自我运动的,才能理解和说明人的活动是由于自身的矛盾本性而自我发展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作为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说明联系与发展的,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揭示了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因此,它必然贯穿并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作为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把握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辩证法是人的认识活动所固有的。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等关系,都是对立统一关系。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就是要以概念的矛盾运动去反映、表达“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运动,因而矛盾分析法作为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根本方法,提供给人们理解现存事物及其运动的钥匙。对命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与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4)辩证法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对立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决定着事物从肯定自身到否定自身,推动着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在实践活动中,人以一种辩证否定的方式促使着事物的不断发展。人对世界的这种否定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最深刻、最复杂的矛盾关系,它本身就构成、包含并体现着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因此,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实质的唯物辩证法本身必然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6.如何正确理解交往的概念?

【答案】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该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生产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孤立的个人不能进行生产活动,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互相交换自己的活动,才能进行生产,离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类便无法生存和活动。

(2)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

第4 页,共54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s9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