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灯》文章解析

更新时间:2023-12-05 13: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学是灯

《文学是灯》是中国现代作家铁凝的一篇文学演讲,自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以后,铁凝必须频繁地出房中外文学活动,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主席和名著 名的作家,她有义务宣传文学,表明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和自己的文学理想,在当今社会不断唤起大众对文学的信心,使文学更多地参与到福利社会生活中,参与到民族精神的传播与建构当中她还不断对中国文学的传统进行新的阐释,讨论中外文学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将文学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活动和精神财富,在全球化的时代同时又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担负起文化交流的使命。 这篇演讲原本是作者在韩国的一次文学活动上发表的,收入教材时作了删节。全文共分9个自然段,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主要是回忆作者的文学阅读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个导语,将话题由当下引人对自己文学活动的回忆,对自己文学启蒙的回溯。作者没有去凭空回忆,而是从媒体的一个提问开始:“有媒体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举出青少年时期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两本文学作品,前提是只举两本。一本中国的,一本外国的。”这个问题本不难回答,但由于问的是青少年时期,而作者的青少年时期是处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样,问题就复杂了。于是,作者不得不对中国的那个荒诞岁月作一个介绍。最后叙述由这个年代的特殊的社会氛围的压迫产生的特殊的心理和维之产生的行为。“又因为出身的灰色,内心便总有某种紧张和自卑。我自幼喜欢写日记,在那个年代紧张着自卑省也还坚持写省,只是那时的日记都是“杆悔休’了我每天都在日记里检讨门所犯的错误,期份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实在没有错误,还会虚构一点写下来”然后从今天的角度对这一行为进行不确定的命名:“不知这是否可以算作我最初的“文学训练”这样,就自然地将话题引到了文学上。

第2自然段是承前而来,由文学训练转移到文学阅读依然是对那个特殊年

代的回忆,只是角度变了,但却扣住了第一自然段中媒体的提问,即影响自己的文学作品作者说了两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一是 中国清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对这两部书都进行了评价,而日这样的 评价首先是从那时的阅读情境出发的。主要突出了这两本书对作者当时产生的能 动,《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突出的是扉页上的题记:“真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 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I 为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样的格言式的题记除了辩证式的思维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对于特殊情境之下的人们来说不管是石破天惊,“这两句话使我受到深深的感动。一时间我觉得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说连英雄也可以有卑下的情操,更何况我这样一个普通人呢。正是这两句话震撼了我,让我偷着把我自己解放了那么一小点又肯定了那么一小点,并生出一种既鬼崇又昂扬的豪情,一种冲动,想要去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而这对于一个在文学上有敏感与天赋的人来说意义就更为重大,虽然作者当时并未意识到。而《聊斋志异》的意义则在于它的想象,它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显然,书中的人物与世界和作者生活的现实反差实在太大,她“觉得书中的那些狐狸,她们那么活泼、聪慧、率真、勇敢而又娇憨.那么反常规。作者蒲松龄生活在同样也很压抑的中国清代,他却有那么神异、飞扬、趣味盎然的想象力,他的那些充满人间情味的狐仙鬼怪实在是比人更像人。她们的悲喜交加的缠绵故事,为我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的有趣味的、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作者对这些作品的描述,

对这些作品对自已产生的影响的描述都突出它们对自己心灵产生的震动,实际上已经在说“文学是灯”了,在 说文学对一个人心灵的影响了,所以也可以说这两段是下面作者下面论述的铺垫。 第二部分是第3.4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是作品的拓展,它是文学的另一个视角。铺垫谈的是文学阅读,是狭义的文学对心灵的烛照,这一部分作者深人到文学的核心,从文学与生活,与人的关系人手说明文学的本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题记也罢,《聊斋志异》的神异世界也罢,前面只是描述了它对作者的震动,它是如何照亮作者的心灵的,但它们为什么能如此,作者并没有展开,到了第二部分,作者换了一个角度来说明,而且,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来说明是根本的说明。作者回忆她下放农村后的心态,特别回忆了她在农村妇女那儿受到的关爱,在叙述的生动的故事后,作者说道,“她们接纳了我,成全了我在农村,

或者在生活中看待人生和生活的基本态度”。这对于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影 响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它让作者体验到人性之美。而这是每一个人要获得并守护的,所以,作者在第四自然段接着说道:“岁月会磨捐掉人的很多东西,生活是千变万化的。一个作家要有能力打倒自己的过去,或者说不断打倒自己,但是你同时也应该有勇气站出来守住一些东西。”与那些文学名著一样,甚至超过了它们、是人性是生活中人性的光辉,它才是文学的本质,文学之所以能够约束人以光亮,不是文学本身,而是文字对生活中人性之美的描绘。所以,作者说:“值将我怀您的也不仅是那种原始,朴家的记忆,那些醇厚的话 生生的感同身受却成为了我生话和文学永恒不变的底色。那

里有一种对人生深沉的体贴,有一种凛然的情义。”不能放视作者这一段的叙述 议论,它实际表明了作者是在唯物主义的立场来解释文学,来说明文学的力量 的终极来源的。文学之所以有力,有光,就在于它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传递给读者。这是作者议论的基石,明白这一点,再去讨论狭义的文学,就不会就事论是了,不管怎么对文学进行高评,它的本限都在生活所以,作者才会自然而然地由过当年下放生活的感受过渡到对文学打的主题的发挥:“我想,无论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我们的笔下是如何严酷的故事,文学最终还是应该有力量去呼唤人类积极的美德正像大江健二即先生的有此作品,在极度绝望中洋溢出希望,文学应该是有光亮的、如女,照亮人性之美。” 第三部分是第5.6自然段,文章正论述”文学是灯”经过第一、二部分特别是第4自然段后,作者已经能自然地亮出文章的中心“文学是灯”第5自然段描绘了现代社会的面貌,对现代城市的特点也进行了说明,不管现代社会如何发展文学都不能少,尽管它不在中心繁忙与对财富的追逐是现代人生活的目的,但是只有精神才是人生活的本质,而在这个方面,文学能够提供支持。“实现经济大国的目标,并不意味着现代公民就一定出现而一座城市的神圣,从广义上也可以理解为高尚信仰的自觉,道德操守的约束,市民属性的认同,以及广博的人性关怀。”对这点,第6自然段紧接着进行讨论:“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在这一段的后面,作者在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家进行了描述后再次对作为灯的文学的涵义进行认定,“以古至今,人世间一切好的文学之所以一直被需要着,原因之一是它们有本领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它们能够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呼吸,有能力表现出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

第四部分是第7、8自然段,是对“文学是灯”的进一步深化。如果说前面通过自己的生活与文学体验,通过古今中外的文学史的描述已经论证了这一观点的话,那么在这一部分作者要从两个层次来深化,一是文学的超越性,这是文学的广度,文学是灯,不管它的光亮是明是暗,见大是小,它都是超越了人类设定的各种界限的。这里,作者实际触及广人类文明的共享,人类文明的共通性,触及到了文学的普世价值,触及到了中外文学的交流等问题。文学之灯是照向全人类的,是为每个个体而发光的。这是个中国作家对文学的看法,对文明的看法。也是一个中国作家在当今社会就有的胸怀。“若把文学简单分为两类,只有好的和不好的。而所有好的文学,不论是从一个岛,一座山,一个村子.一一个小镇。一个人,一群人或者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出发,它都可以超越民族、地域、历史、文化和时间而抵达人心。也因此,我对文学的本质基本持一种乐观的认识。”而在第八自然段,作者主要在探文学的深度,这种深度既在于对文学传统的继承,又代于对文学未来的求察,在继承也好,创新也好。这两者并不矛盾。由于论题的限定,作者更多地将视点集中在传统上,即使创新也不能忘了传统,继承也好,创新也好,基本点是一样的,“坚持写作的难度,保持对人生和世界的惊异之情,和对人类命脉永不疲倦的摸索,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去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真正的高贵”。在这个基本点上,两个向度就可以统一了。而这种态度来自于对经典的敬畏。于是,才有了作者这样看上去有些缠绕的辩证观点,一方面,“在文学和艺术发展史上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才子或才女。当我们认真凝视那些好作家好画家的历史,就会发现无一人逃脱过前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当我们认真凝视那些好作家、好画家的历史,就会发现无一人逃脱过前人的影响。那些大家的出众不在于轻蔑前人,而在于响亮继承之后适时的果断放弃,并使自己能够不断爆发出创新的能力。这是辛酸的,但是有欢乐; 这是‘绝情’的,却孕 育着新生”。而不变的态度与j事实是“谦逊这种关德”,作者说道,“当我们固执地指望用文学去点亮人生的幽暗之处时,有时我会想到,也许我们应该首先用谦逊把自己的内心照亮”。这实际上在说文学的发展,在说经典的力量。文学是灯,这盏灯是先于我们的,所以首先要尊重传统,对文学传统要有

种敬畏和“谦逊”。事实上,也没有人能超越文学的传统,创新也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也是以传统作为参照的。

最后一部分是第9 自然段。再一次重申对文学传统,对在我们之前就亮着的灯要谦逊,同时进一步说明文学之灯的光亮是永恒的,文学之美是永远无法抵达的,这正是文学不朽的魅力。

本文在写作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亲切的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语言的自 然、亲和上,同时也体现在作者对观点的表述上,作者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处处在与读者商量、探讨,同时,注意讲述自己的个人经验,而不是说普遍的经验,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探讨留下了余地。

第二点是形象,生动。上面分析因为重在介绍作者的观点,所以对作者的叙述没有过多的引述,实际上,作者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叙述开始,都是从叙述中来的。这样文字就显得形象、具体、生动,这正是议论散文的特点,整篇文章,我们就像在听一个朋友如语家常地聊天,而不是耳提面命地说教,但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s8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