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课题研究技术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20 03: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管理中《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课题研

究技术报告

华坪县中心中学 余元斌

总课题:学校管理中“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 内容摘要:“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是以“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学习小组合作管理班级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励为操作手段,以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的现代班集体运作模式。这种模式通常不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小组 班级管理 学生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表述

“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是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充分发挥班委和学习小组长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均衡搭配”(德智体美等方面)后,组成学习合作小组。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鼓励人人成功。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班级管理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提高的能力,它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1、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是给青少年提出的

1

殷切期望,也是给教育工作者指明了育人的方向与途径,同时强调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如何培养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2、心理特点的需要: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他们开始感到自己是个“大人”了,开始发现新的自我,产生了一种长大了的成熟感,自觉性和独立性增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愿望给予尊重、鼓励和引导。

3、学校实际情况的需要:我校学生以农村孩子为主,适龄少年都要入学,生源没有选择的余地。在调查中71%的学生合作精神、互帮互助表现较差,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不高。在此基础上,班级管理工作中就要采取一些更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成功心态的小环境,学习小组由此产生。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目的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对有关班级管理文献的阅读,学习了“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管理模式”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高效课堂管理模式”的先进理念,还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漫谈》,结合我们自己的的工作经验和现在的班级管理实际,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均衡搭配\组成合作小组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特别有利于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信心的培养,从而达到

2

育人的目的,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健康地成长,从而提高我们学校管理水平。 (二)研究目的

1、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2、探索“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3、探索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有效途径,提高我们的xue学校和班级管理的水平,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高效发展。

4、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便于操作的“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在我校全面推广运用。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科学认识方法,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和注重实践的原则,把握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内在统一性,发挥其各自独特的功能。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关注的是人本身,其学习小组合作管理就注意发挥个人潜能,强调人际关系对于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认为自我教育管理必定是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初级社会群体功能。中小学生属于初级群体,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健康运行。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华坪县中心中学七年级10个教学班和八年级部分班

3

级。代表性的有:七年级145班、149班、152班和八年级140班。 (二)研究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三)本课题课题负责人:余元斌(七年级145班班主任);研究成员有:彭吉勇(校长)、张福凯(办公室主任)、李兴志(七年级年级主任)李其斌(八年级140班班主任)和吴红(七年级149班班主任)。 (四)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是科学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而获取其事实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2、调查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被研究学生的材料数据,比如:课堂学习行为记录、作业完成情况记录、平时纪律表现记录等,从而达到对研究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就是具体的班级管理行为操作方法和过程。比如:班级日志填写过程、小组学习展示评价过程和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过程等。

此外,还将辅以访谈法等进行研究。 四、研究的内容和具体实施过程

(一)“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研究内容。

1、分析传统班级管理中师生劳而无功、师生之间沟通理解不足的原因,设计出初步的具体有效的“班级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具体的实践研究总结经验,便于在中心中学班级管理中推广实施。

4

2、探索制定合理的班规制度,发挥导向作用。 3、探索合理划分小组方法,科学地实行量化考评。 4、发挥班干部效应,实行“群体”决策。 5、营造合作氛围,把握管理原则。 6、建立科学的学生档案,记载成长记录。 (二)具体研究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2012年7-8月(理论学习阶段 )。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制定班级小组管理方案,分层次落实课题——课题启动阶段。)

第三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月(实施学习小组管理的班级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在总体目标下,制定本班级的具体管理要求,并且付诸实施——具体实践研究阶段)

第四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经验总结和推广实施阶段)

第五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总结交流结题阶段) 五、课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学习小组管理是以“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学习小组合作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励为操作手段,以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的现代班集体运作模式,它通常不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一)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将近一年的“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的课题研究研究,我们取

5

由此可以判断“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学生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改变了原来的学生个体形式,把全班学生划分六个或八个(根据人数划分)学习小组(一般每组6一8个学生为宜),每个小组的组员自己设计个人进步目标,共同设计小组的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都为班集体的每一项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近期校长对实行《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的班级40名学生的谈话调查;同时课题组对6个班级(初一4个班,初二3 个班)的120(每班20名)名学生进行了“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的随机问卷调查,被调查的不同班级的学生95%认为:现在有了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学生课堂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90%的学生认为纪律比以前好了,班级事务有人自觉完成,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比起以前有了很大提高。这证实了实行“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后,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大多数学生学会了管理自己和管理班级,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自我教育能力。 参考书目:

1、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2、《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高效课堂模式》。 3、《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管理模式》。

4、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二0一三年七月二十日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rw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