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05年化学史部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首页

更新时间:2024-01-04 22: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998-05年化学史部分

世界近代著名化学家的统计研究,王 军,中国人才,1998,8,4~6 --------------------------------------------------------------------------------------------------------------- Fullerene化学创立过程中科学方法研究,张立根,化学通报,1998,11,61~64 中国化学工业迈出了“右脚”.樊洪业.科学时报,1999年2月24日 侯德榜的《红三角》.樊洪业.科学时报,1999年1月26日

从诺贝尔化学奖看二十世纪的化学发展. 温和瑞.化学教育*,1999,3,7-10

近代德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陈青川.大学化学*,1999,14(1),60-62 献身祖国,一代师表-纪念曾昭抡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徐光宪.化学通报,1999,5,53-53 往事如烟—忆曾昭抡先生二三事. 胡亚东.化学通报,1999,5,54-55 曾昭抡先生照片和手迹简介. 王治浩.化学通报,1999,5,56-56

吴征铠—化学家、铀同位素分离专家. 记 者.科技日报,1999年5月5日

在如烟往事中寻找生机--二十世纪化学家科学发展的回顾. 胡亚东.科技日报, 1999年5月13日

蒸馏酒起源与唐代的新论据.李 肖.文献,1999,3,265-267

哀君谋学长--兼记汪猷(1910-1997)兄二三事.梁树权.化学通报,1999,6,60-60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陈敏伯.科学时报,1999年6月24日

"看见了"表面原子的人--兼述扫描隧道显微镜发展简史. 杨先碧等.

大学化学,1999,14(3),59-62

美国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化学教育家雷查兹生平简介. 冯光瑛等. 大学化学,1999,2,57-60,54

十九世纪化学界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纪念著名化学家本生逝世100周年. 何法信等. 化学通报,1999,8,60-64

化学史的意义(上下). Allen G.Debus.化学通报,1999,10,53-57;11,59-63,48 缅怀曾昭抡先生在武汉大学的杰出贡献. 刘基万.化学通报,1999,11,45-48 缅怀曾昭抡先生的教益与启示. 刘道玉,化学通报,1999,11,49-51 我国国防化学的奠基人曾昭抡教授. 赵国辉.化学通报,1999,11,52-53 忆曾昭抡先生的风采. 王积涛.化学通报,1999,11,54-54

曾昭抡先生带领西南联大学生考察大凉山. 裘立群.化学通报,1999,11,55-58 中国酒文化研究五十年. 徐少华.中国酿造,1999,5,10-14

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教育事业—纪念曾昭抡教授百年诞辰. 曾汉发.

科学中国人,1999,12,7-7

飞秒化学—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张宗穰.自然杂志,1999,21(6),363-366 门德列夫与周期表。储三阳.科学月刊*(台),1999,30(10),812-815 自然界中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元素—铼.褚廷夫.化学教育*,1999,4,P9,12 哈伯:合成氨与化学武器.褚廷夫.化学教育*,1999,11,17-18,16 我国古代对三大能源的认识和利用.余天桃.化学教育*,1999,8,11-12

中国古代炼丹术在西域的传播和演变.冷 冻.化学教育*,1999,10,21-22,27 高分子材料高歌前行—二十世纪的科学:化学篇(上下). 张小军. 科学时报,1999年12月30日,2000年1月4日

1

-------------------------------------------------------------------------- 超铀元素发现的历史及其命名经过。郭保章.科学,2000,52(2),47-49 中国现代化学50年.白春礼.科学,2000,52(3),9-13 21世纪的中国化学.白春礼.科学,2000,52(4),3-5 化学史教育与化学. 鲍时安等.化学教育*,2000,1,44-46

论化学史的素质教育功能。马 刚等.化学教育*,2000,4,44-45 碳酸和利斯特.毛华茂.化学教育*,2000,3,11-12

阿伏加德罗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杨旭东.化学教育*,2000,4,16-17 “锱铢必较”与氩元素的发现.杨旭东.化学教学*,2000,8,11-12 化学实验室的由来.王 军等.化学教育*,2000,6,44-45,42 化学奠基者的成才分析.王 军等.化学教育*,2000,11,46-48

非秒化学—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黄坤林.化学教育*,2000,5,5-7 元素捉周期表的形式.李国栋等.化学教育*,2000,5,43-48

20世纪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发展简史, 董奇志.化学教育*,2000,10,43-47 化学与中医药.叶能生等.化学教育*,2000,11,1-3

黑火药和爆炸药史点滴.邢乃文.化学教学*,2000,6,11-12 20世纪化学发展大事回顾.金发兴.化学教学*,2000,7,13-15

化学史上的双子星座李比希与维勒.何法信等.化学通报,2000,63(8),60-64 Friedel-Crafts反应的发现史.张殷全.化学通报,2000,63(7),59-62

埃迷尔·费歇尔:一代化学巨匠, 张清建.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5),77-84 我国化学学科发展前景展望. 白春礼.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4期

诺贝尔奖得主的中国学生谈化学奖成果, 本 刊.科学时报,2000年10月17日 世纪之交,纪念曾昭抡. 王治浩.科学时报,2000年1月31日

鲍林:诺贝尔奖百年史上的唯一。刘 立.科学时报,2000年5月15日 化学家谈诺贝尔奖, 本 刊.科学时报,2000年10月27日

2000年美日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揭示塑料也可导电, 本 刊. 光明日报,科技日报,2000年10月11,12日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 吴仲国.科技日报,2000年10月12日 诺贝尔化学奖百年, 余海若.大众科技报,2000年10月19日

诺贝尔化学奖历年获奖名单, 本 刊.大众科技报,2000年10月19日 曾昭抡先生的故事, 王扬宗,科学时报,2001年10月21日

诺贝尔化学奖百年. 储三阳.科学月刊(台)*,2000,31(12),1030-1034 意外发现的导电高分子—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特别报导. 陈寿安. 科学月刊(台)*,2000,31(12),1052-1089

20世纪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发展简史. 董奇志.化学教育,2000,10,43-47 評盧嘉錫主編《中国科学技術史--化学卷、造紙與印刷卷、陶瓷卷、人物卷》,

2

(日)島尾永康, (日)科学史研究213, 2000年, 50-52

----------------------------------------------------------------------------- 有机化学与几何学,何子乐,科学月刊(台)*,2001,32(5),436-442

悼念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前中科院院长--卢嘉锡院士,郭保章,化学教育, 2001,22(10),46-48

中国现代著名化学家成材规律浅析,王 军等,化学教育,2001,22(5),47-48,44 有机电化学的发展史,汪丰云,化学教育,2001,22(7-8),91-93,95 佛尔哈德与他的沉淀滴定法,魏 音等,化学教育,2001,22(7-8),94-95 论燃素说在化学发展史上的作用,曹存启,化学教育,2001,22(11),46-48 中国有机氟化学研究40年. 刘金涛.化学通报,2001,64(1),60-62

戴安邦与《化学通报》,王治浩,化学通报,2001,64(4),255-257

高风亮节,光彩永存--纪念戴安邦教授诞辰100周年,陈荣三,化学通报,

2001,64(4),251-252

父亲永在我心中--纪念戴安邦先生,戴乐蓉,化学通报,2001,64(4),253-254,257 范特荷夫、勒贝尔主体化学理论的比较,张清建,化学通报,2001,64(7),460-462,438 拜耳与合成靛蓝,吴 祺,化学通报,2001,64(8),527-529

从化学论视角看西方炼金术,周雁翎,化学通报,2001,64(10),667-670 新世纪的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王玉和等,化学通报,2001,64(12),745-749 茨维特色谱技术缘何被埋没一段时间,张清建,化学通报,2001,64(12),802-804 从诺贝尔化学奖看20世纪化学的发展--纪念诺贝尔奖颁发100周年,彭万华,化学通报, 2001,64(11),735-742

从诺贝尔化学奖看20世纪化学的发展--纪念诺贝尔奖颁发100周年,彭万华,化学通报, 2001,64(11),735-742 怀念严师高崇熙先生,朱永貝睿,光明日报,2001年4月25日

关于亚里士多德和波义耳两个元素概念的历史重整,廖正衡,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17(3),39-42

党项族酿酒中的化学--论“烧酒”的起源,王福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 2001,7(3),194-196

对“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再认识--兼论波义耳与17世纪的化学,刘 立,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4),65-72

20世纪星期化学领域女性境遇分析,阎 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8(5),53-57 21世纪的碳氢化合物--洛克碳氢化合物研究所的工作,龙亚秋译,世界科学,2001,12,16-17 动态组合化学,李红霞译,世界科学,2001,12,17-18

诺贝尔化学奖青睐不对称性--200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龙亚秋译,世界科学, 2001,11,6-7

21世纪的碳氢化合物--洛克碳氢化合物研究所的工作,龙亚秋译,世界科学,2001,12,16-17 动态组合化学,李红霞译,世界科学,2001,12,17-18

诺贝尔化学奖青睐不对称性--200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龙亚秋译,世界科学, 2001,11,6-7

丹心染日月‘壮志凌云霄--追忆卢嘉锡先生,郭保章,科学,2001,53(6),42-44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评述,本 刊,国外科技动态,2001,11,3-5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有照片),本 刊,参考消息,2001年10月11日

今年(2001年)化学诺奖得主到沪访问,本 刊,科学时报,2001年12月25日

3

化学形象被与其交叉学科的成功埋没--《自然》杂志社论,本 刊,科学时报,

2001年6月6日

今年(2001年)化学诺奖得主到沪访问,本 刊,科学时报,2001年12月25日 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唐有祺,科学时报,2001年12月6日 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唐有祺,科学时报,2001年12月6日 中国感光学会介绍,本 刊,大众科技,2001年11月29日 X射线与诺贝尔奖,杨旭东,化学教育*,2001,12,19-20

催化不对称合成--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廖春阳等,自然杂志,2001,23(6),349-355 ----------------------------------------------------------------------------- 从氩到安定的氩化合物--兼谈科学发展,刘广定,

科学月报(台)*,2002,32(10)896-900,896-900

2001年何梁何利化学奖获得者--杨承宗, 本 刊, 中国基础科学, 2002,2, 59-60 2001年度诺贝尔奖评介--手性催化合成,一个追求像酶一样催化反应的梦,林国强, 科学,2002,54(1),53-55

对催化不对称的重大贡献--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张梦军等,化学教育,2002,23(1),5-13 六种矿物质伪元素发现的接受和拒斥, 熊洪录等, 化学通报, 2002,65(4), 284-289 鲁迅与镭的发现, 余天桃, 化学教育, 2002,23(2), 46-48 法拉第与化学,吴 祺,化学教育,2002,23(4),47-47

发现钪的尼尔森教授, 刘景清等, 化学教育, 2002,7-8, 85-86 化学史中科学精神的探析, 余天桃等, 化学教育, 2002,7-8, 87-89 美国化学会的人名奖介绍, 刘 岩, 化学通报, 2002,65(7), 497-498 论唐敖庆的研究风格, 乌力吉, 化学通报, 2002,65(6), 433-433

张青莲院士与原子量新值测定, 赵匡华等, 中国基础科学, 2002,3, 50-54 发现钪的尼尔森教授, 刘景清等, 化学教育, 2002,7-8, 85-86 化学史中科学精神的探析, 余天桃等, 化学教育, 2002,7-8, 87-89 美国化学会的人名奖介绍, 刘 岩, 化学通报, 2002,65(7), 497-498 论唐敖庆的研究风格, 乌力吉, 化学通报, 2002,65(6), 433-433

张青莲院士与原子量新值测定, 赵匡华等, 中国基础科学, 2002,3, 50-54

现实世界的永续化学制程(上下), 刘广定, 科学月刊(台)*, 2002,33(3-4),

254-261;344-351

德国化学之父--李比希, 储三阳, 科学月刊(台)*, 2002,33(3), 529-532 化学的永续发展原则, 刘广定, 科学月刊(台)*, 2002,33(1), 38-42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01-2000年), 本刊, 化学世界*, 2002,5-6, 277-279;335-336 拉瓦锡之死的历史思索, 余天桃, 化学世界*, 2002,2, 111-112

中国化学切莫“走偏”--冷观我国成为化学论文世界第三大国, 董山峰, 新华月报,

2002,10, 101-102

化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陆敬严, 中华读书报, 2002年11月13日

化学论哲学、机械论哲学、有机论哲学与近代化学的建立, 张殷全, 化学通报,

2002,65(10), 712-718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分子的革命分析方法, 本刊, 化学通报,

2002,65(11), 722-726

诺贝尔化学奖纵横光谱, 王宛君译, 世界科学, 2002,11, 6-6

2002年诺贝尔科学奖--化学奖:识别生物大分子的革命性方法, 本刊,

国外科技动态, 2002,11, 8-11

4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尹子卉等, 自然杂志, 2002,6, 361-366 分析蛋白质的利器--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特别报导, 何国荣, 科学月报(台)*,

2002,33(12), 1037-1041

透视生物巨分子结构--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特别报导, 王文竹, 科学月报(台)*,

2002,33(12), 1033-1036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尹子卉等, 自然杂志, 2002,6, 361-366 分析蛋白质的利器--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特别报导, 何国荣, 科学月报(台)*,

2002,33(12), 1037-1041

透视生物巨分子结构--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特别报导, 王文竹, 科学月报(台)*,

2002,33(12), 1033-1036

------------------------------------------------------------------------------------------------------------------- “看清”蛋白质, 张守林等, 化学教育, 2003,24(1), 4-5 我与辛普森案--PCR发明者,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凯利·穆利斯的回忆, 本刊,

文汇读书周报, 2003年2月7日

焰色反应小史及其局限性, 岳晓明, 化学教育, 2003,24(3), 48-48 人工合成元素的重要基地--劳沦斯贝克莱实验室, 戴志群, 化学教育, 2003,24(2), 48-48 化学中的“物理定律”--质量作用定律的创立, 关广鹏, 化学教育, 2003,24(2), 44-47 化学的发展与中国学会的进步, 白春礼, 科学, 2003,55(1), 3-5 化学::20世纪的辉煌及其前途, 徐光宪等, 科学, 2003,55(1), 11-15

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研究的里程碑--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评介, 余亦华, 科学,

2003,55(2), 57-58

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唐有祺, 世界科学, 2003,4, 2-5

诺贝尔化学奖得者普里高津教授逝世--其获197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本刊, 物理通报, 2003,6, 48-48

无尽的思念--痛悼邢其毅先生, 郭保章, 化学教育, 2003,24(5), 43-44 悼念老师邢其毅, 陈韶, 化学教育, 2003,24(5), 45-45

忆邢其毅先生殷切关注基础教育的两件事, 武永兴, 化学教育, 2003,24(5), 45-46 突出化学学科研究特色的尝试, 福州大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光明日报, 2003年6月13日 化学哲学试探, 包士敏, 化学教育, 2003,24(7-8), 85-86

关于化学的诗《石灰吟》, 周天泽, 化学教育, 2003,24(7-8), 87-87 道尔顿与科学探究, 吕琳等, 化学教育, 2003,24(7-8), 88-90

构象分析初期的研究和有关的思考, 王建基等, 化学教育, 2003,24(6), 43-45 《化学通报》复刊30年回顾, 王治浩, 化学通报, 2003,66(8), 509-510 70年代前的创新研究:有关化学反应的电子理论--怀念周原复老师, 钱人元,

化学通报, 2003,66(8), 511-520 女科学家凯瑟琳·朗斯代尔, 陈育和, 大众科技报, 2003年8月21日 共价键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阎莉等, 化学教育, 2003,24(9), 53-56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合成史略, 汪朝阳等, 化学通报, 2003,66(9), 641-644 2003年诺贝尔科学奖解析--化学篇, 本刊, 国外科技动态, 2003,11,15-18页 E·费歇尔--诞生150周年暨诺贝尔化学奖获得100年, 吴祺, 化学通报,

2003,66(11),794页

两个里程碑的回眸与启迪--纪念道尔顿创立原子论两周年与卢瑟福提出元素蜕变理论

一百周年, 李华龙等, 化学通报, 2003,66(11),794页

通向诺贝尔奖的离子通道--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胡磊等, 科学世界, 2003,4,6-10页

5

巧用化学史,培养创造性, 刘霖, 化学教育, 2003,24(10),54-56页 卢嘉锡:科学大家的“毛估”, 本刊, 科学时报, 2003年11月14日 诺贝尔奖后面的中国学者, 左迪, 科学时报, 2003年11月7日 发现细胞膜的通道: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曾晖等, 自然杂志, 2003,25(6),362-364 揭开细胞膜通道的奥秘: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奇云, 科学月刊(台),

2003,34(12),1018-1023

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 梁建军, 化学教育, 2003,24(11),52-53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偏重医学用途, 本刊, 参考消息, 2003年10月10日

《周易参同契》与外丹铅汞论:中国古代炼丹术何以推崇铅汞大丹, 容志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2003,2,11-14页

中国古代水法炼丹中的化学方法和化学知识, 张国春等,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

2003,17(3),90-91

火药革命,中国没抓住机会, 彭光谦等, 环球时报, 2003年12月31日

-------------------------------------------------------------------------------------------------------------------- 以人命名的化学元素, 姜广智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4,16(1),67-69, “化学”一词的由来, 张殷全, 化学教育, 2004,1,59-61

近十年来发现的新元素, 刘广定, 科学月刊(台), 2004,35(3),224-226 剖析化学诺贝尔人才成功的环境要素及启迪, 余天桃, 化学教育, 2004,25(2),60-62 20世纪50年代的学报与化学研究, 陈镱文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 2004,34(2),246-248 世界化学研究中心转移初探--从定量角度, 关广鹏, 化学教育, 2004,25(6),60-62 浅谈化学史中的思维方法, 朱红平, 化学教育, 2004,25(5),63-64,45 从共价键理论的提出看科学的历史继承性, 阎莉等, 化学通报, 2004,67(7),545-550 《化学》-《化学通报》历任总编辑和主编(1934-2004年)其创刊70周年, 本刊,

化学通报, 2004,67(9),633-633

对“从诺贝尔化学奖看20世纪化学的发展”评介和订正, 王智民等, 化学通报,

2004,67(9),707-710

侯德榜--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张婷,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1月2日

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奠基人--忆先贤庄长恭, 张藜,科学时报, 2004年11月26日 怀念钱人元先生—化学前辈, 张藜,科学时报, 2004年12月3日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郭晓强, 生物学通报, 2004,39(11),22-24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 本刊, 化学通报, 2004,67(11),789-794 细胞内“死亡之吻”--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本刊, 世界科学, 2004,11,43-44 化学史上的“无心插柳现象”, 吴志荣, 化学教育, 2004,11,64-封3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李炎武等, 化学教育, 2004,11,6-7

诺贝尔2004科学奖评述--化学/物理/医学汇编, 本刊, 国外科技动态, 2004,11,14-24 以史为鉴--《中国化学史》(古代卷)出版访谈, 崔雪芹, 科学时报, 2004年4月8日 周嘉华等编著《中国化学史》(二卷)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本刊, 光明日报,

2004年12月14日

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与院士, 张培富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21(6),83-87 波义耳对分析化学的贡献, 张清建, 化学教育*, 2004,6(4),24-26 化学史上的“无心插柳现象”, 吴志荣, 化学教育, 2004,11,64-封3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李炎武等, 化学教育, 2004,11,6-7 波义耳对分析化学的贡献, 张清建, 化学教育*, 2004,6(4),24-26

近代化学史上的“半个原子”问题, 张玉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2,116-118

6

以史为鉴--《中国化学史》(古代卷)出版访谈, 崔雪芹, 科学时报, 2004年4月8日 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奠基人--忆先贤庄长恭, 张藜,科学时报, 2004年11月26日 怀念钱人元先生—化学前辈, 张藜,科学时报, 2004年12月3日

侯德榜--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张婷,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1月2日 周嘉华等编著《中国化学史》(二卷)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本刊, 光明日报,

2004年12月14日

--------------------------------------------------------------------------------------------------------------------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简介, 焦姣等, 科技导报, 2005,23(2),22-25 氧气的故事, 张澔, 科学月刊(台), 2005,36(4),330-330 化学世界的前瞻之路, 王鸿伟, 科学月刊(台), 2005,36(10),786-788 气体化学与首次化学范式的更替, 石诚, 化学教育, 2005,26(6),60-63 生物无机化学的先驱--记科学家格雷, 郭晓强, 化学教育, 2005,26(9),64-封三 《中西闻见录》中的两则光学知识, 段海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报(自然),

2005年34(3),354-358

诺贝尔奖得主被判欺诈盗窃--2002年化学奖, 王丹红, 科学时报, 2005年2月18日 日本汉学战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本汉学罪行课题组, 光明日报, 2005年9月20日 三人因改分子而获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龙亚秋编译, 世界科学, 2005,11,31-32 化学史与科学方法教育, 刘霖, 化学教育, 2005,26(11),62-64

三位科学家分享05年化学奖--诺贝尔奖, 刘仲华, 环球时报, 2005年10月7日

今年(05年)诺贝尔化学奖直击绿色化学之门,余海若,大众科技报,2005年10月27日

2005年12月整理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ra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