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更新时间:2024-05-30 17: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什么是民粹主义

什么是民粹主义?就是以维护平民的利益为由反对权威,甚至不惜采用任何手段。其民粹主义是发源于近代欧美国家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思潮,最早于19世纪下半叶出现,其雏形是农民基于对土地权的渴望和对自由社会权利的追慕而对抗地方政府组织的活动,虽然有其客观性,但也不乏盲目性和激进性。民粹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政策主张只反映当时民众的心理状态和流行观点。其基本内涵和特征为:强调人民大众的地位和价值,奉行人民至上;崇尚直接民主和大众参与,排斥间接民主,否定代议制;在对平等的追求上,要求绝对平等,反对一切等级关系,坚持反精英、反体制和反权威的社会批判立场;在政治参与上通常采用非制度化的和较为激进的参与方式,诉诸情感而非理性。

民粹主义在当前中国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历政治体制的改革的同时也经历了对外开放和甚为激烈的社会转型。改革初期的利益共享和福利共赢过程在改革后期出现滞后,改革、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少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也受到损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动向就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社会知识群体和民间的民粹主义话语也开始有所抬头,甚至大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势头。

当前中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更多地是借助于网络媒体、文艺形式来表达不满,或者是借助对外关系中的民族主义进行情绪宣泄。

1. 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通常表现为网络空间的极端平民化倾向,指网民面对与权富阶层有关的事件时表现出来的对权力和精英的极端不满、不信任和对立情绪。当前在网络上“凡商必奸”,“凡官必贪”,“当官的没有好东西”等诸如此类的偏激观点随处可见,而“砖家”、“叫兽”这种戏称更是对知识精英群体最常见的贬损。这种极端和偏激色彩也正是民粹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

2. 文化民粹主义文化民粹主义认为普通百姓的符号式经验与活动比大写的文化更富有政治内涵。文化民粹主义无限度地抬高民众文化活动的地位,贬低和摒弃精英文化的教化与影响,认为普通百姓的文化活动比精英文化更有价值。

3. 民族民粹主义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密不可分。民粹主义将人民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民的团结统一,当这一基本价值遭到外敌威胁或

人民主观地认为遭到外敌威胁时,民粹主义就会很容易转变成民族主义,即强调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本民族成员共同抵抗外国势力的侵犯。这时民粹主义反对的重点也由国内转移为国外。尽管民粹主义有很大的模糊性,但不含糊的是,所有形式的民粹主义都有一种民族关怀。因此,所有民粹主义或多或少是一种民族主义。所以,民粹主义也可称为民粹民族主义,或民族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对当前中国的危害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了比较活跃、非理性的特征,这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

概括而言,民粹主义对当前中国的危害有八个方面:

一是极端平民主义,反对精英主义,常常打出人民的旗号否定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取消现有的领导体系,主张重新建立文革时期的群众专政或多数人的暴政。

二是反对在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制民主,要求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即直接“大民主”。

三是“均贫富”,要求结果均等,甚至不惜以无偿没收、抢劫等暴力手段实现均富。 四是道德至上,认为道德只存在于底层大众之中,鼓吹革命道德高于法律、高于程序 五是崇拜那些从底层崛起的传奇型、道德型、魅力型的领袖。民粹主义在反对权威 和精英主义的同时,又极端崇拜他们心目中的魅力型领袖,并且不容任何人批评他们心目中的领袖。

六是不耐烦渐进改良,热衷于暴力和推倒重来,挑动民众同政府进行对抗

七是宣扬极端民族主义,以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为招牌,迷惑群众,逼迫政府以刚性对抗来作为解决复杂国际关系。

八是宣扬约定俗成论,否定一切形式的理论创新。

如何防范和消解民粹主义思潮的回归

民粹主义者会利用社会转型期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农民土地问题、工人劳动条件和保障问题、农村人口进城之后的生存问题等,影响下层民众,破坏现存社会秩序,对抗法律和社会道德,对待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改革举措和实践政策应当毫无疑问地为社会公正和平等留有充足的位置,并且应确保其真实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分配与享有必须顾及下层民众的感受,以避免社会情绪的激进化;通过解决具有普遍性的民生问题,以保护下层民众的生存条件,减少滋生民粹主义的土壤,弱化引起社会对立和冲突的因素。逐步建立不同阶层、群

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博弈平台,争取社会支持、稳定民众情绪、避免民粹主义激进化,给民情民意的表达提供适当的舆论空间,进行必要的疏导。

与此同时,思想理论界应当有意识地加大批判民粹主义的力度,就像当年列宁批判俄国民粹派那样,让其在中国大地上现出丑陋的原形。政府对民粹主义的非理性行为,应当按照国法政纪严肃惩治,不被民粹主义的舆论和行为所左右。

总之,在社会改革转型期,我们应该在切实做好应对民粹主义撕裂社会、腐蚀执政党合法性的危险,彻底防范敌对者假借兜售西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而行民粹主义之实的投机行为和敌对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r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