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对策.doc

更新时间:2023-07-23 15: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对策

【摘要】职业倦怠现象正在中职教师队伍中蔓延,它严重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师自我发展、对工作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影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因素有很多,主要来自社会,也和教师个人有关。对于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中职教师 职业倦怠 分析及对策 教育教学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一场大的变革,由于受到教育对象日趋复杂化、工作压力增加、教师职业声望下降、教师人格发展缺陷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教师越来越多。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有轻微职业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职业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职业倦怠比较严重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9%。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说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

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与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状态,使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状态。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团队职业倦怠最明显的岗位表现有:工作缺失热情、缺乏活力和主动性、个人发展无目标和计划、个人发展停滞、个人成就感低等。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多方面的、复杂的。从分析来看,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明显带有中等职业学校的特征。

第一,学生的行为问题和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的因素。

职业教育入学门槛降低,必然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文化基础差、行为道德发展有问题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双差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司空见惯。下面是一组统计数据。

从学生的心理状态来看:行为自觉性:较好、很好的占17%,其余为一般和较差;行为自制性:较好、很好的占17%,53%为较差和很差;自 信 心:较好和很好的仅占19%。

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基本完成正常学习的心理状态要求的学生仅占五分之一左右,“学习能力”一项不到10%,其余属于在学习心理上“厌学”,在学习能力上“不会学”的庞大群体。

由此带来的是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增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接受能力,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消解学生的厌学情绪,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但即使如此,教师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学生与家长的理解,师生对立时有发生。教师感到心力交瘁,毫无成就感可言。课堂教学困难,厌学情绪蔓延,学生纪律涣散,使教师产生挫折感。学生的品行不端,对学习缺乏热情,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教师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逐减,形成习得性无力感而失去工作乐趣,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

上个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曾一度辉煌,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齐而庞大。在世纪之交的前后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一再萎缩、下滑,教师队伍也在逐年萎缩。很多学校教师年龄40岁以上、教龄15年以上的占75%,近几年来也几乎没有补充新教师,而该年龄段、教龄段是职业倦怠高发期,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主体多元,主管部门多样,学校分散而量少,与普通高中不相融通,势必造成教师流动壁垒,形成一种相对独立、封闭、固定的办学单元。这种格局的影响之一就是教师与整个教育大环境隔离,而缺乏积极的社会联系,失去活力。

第二,学校各种机制的因素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其中的组织氛围不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情绪状态。如果同事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教师就会获得安全感、自尊感和归属感,就会觉得工作轻松愉快,工作积极性就高。反之,如果领导实行家长作风,独断专行,教师无权参与学校的各项

决策,或者同事之间明争暗斗,处处防范,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就会感到紧张、压抑、烦躁、郁闷,就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诱发职业倦怠。

另外,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好每一个学生,按照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用考上大学的多寡来评判一所学校或一个教师成就高低已成为全社会通识。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很难为当前社会多数人所认同,系统内也很难界定一个教师的成就大小。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极大地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这种模糊的评价导致教师成就感极低而产生付出与回报失衡心理。有调查表明对目前收入满意的仅占14%,不满意的为33%,其余为说不清。对所从事的工作愿意一直做下去的仅占42%,说不清的占25%。

第三,心理压力大与社会认可度低的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管理人员长期心理压力达到极限,经常性产生身体疲劳感、精神疲惫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压力源有:学生的心理异常、心智发育不全、家庭缺陷、留守孩子教育、生命、饮食和交通安全、青春期安全、学生就业压力、学困生压力、实习实训压力、招生压力等,学生管理的压力问题全都摊到教师头上,这些压力全时空、多层面地象一张网罩住职业学校教师。而巨大的压力要以巨大的身体和心智投入为代价,巨大的付出与社会认可度又极不相称,当前社会上对教师职业的社会评价非常高,但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声望评价偏低,甚至是偏见。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于职业声望的自我评价也偏低,这意味着教师对自己的不满意感。

从以上分析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和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是生理、心理、社会、个体、制度、工作对象、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俗话说“干一行,厌一行”这就是职业倦怠,也就是说各个行业都有倦怠的现象。它是客观存在的。立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现实,尝试着如何实施有效干预和减缓职业倦怠是十分必要的。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对策

一、建设以和谐师生关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营造释放身心压力的宽松环境。 管理中处处体现服务至上,真正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管理中的情感投入,努力营造校园内轻松、和谐、民主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人,不仅仅是

老师,也包括学生在内,尽可能在这种环境中避免产生不良情绪,既使有不良情绪也可在良好的环境中得以净化,及时排解,减少堆积,缓冲心理压力,减少和缓解职业倦怠。总体目标是要达到校园内人际关系阳光、合作、轻松、信任。

二、立足实际,构建以激励和导向为原则的评价机制,让师生在精神上宽慰。 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客观实际,建立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评价新机制。学校要建立在激励和导向原则下的师生评价制度,在重大制度、工作要求出台前,要充分召开各种层次的座谈会,畅通沟通渠道,让师生有充分表达自已意愿的机会。在评职称、评优、评先等方面,在尊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覆盖面,让师生经常体验成就感给心理带来愉悦。

三、加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课程改革步伐,让师生在教与学中无障碍合作。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实际,加大力度开发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学、会学、想学的校本课程,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改变过去以考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手段,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实施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和进步都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学生有成功体验,同样对教师有着正相关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高发职业群体。除环境、制度、社会因素诱因外,个人的自我调节、自我矫正、提高自身缓解能力也是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策略。我们有望看到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团队的生命质量同样得到提升,以期达到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积极的社会功能,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冰霜,梁友信.精疲力竭症的三维模式[J].职业医学,1997,(24).

[3]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

[4] 姬祥清.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及缓解措施. 职业教育研究,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2008年 09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qs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