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考研学硕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4-04-17 09: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学硕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6题,每题10分,共60分)07年 1、新考古学派(无)
2、许家窑人: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属古人阶段。生活年代约距今10万年左右。1974年以后陆续发现于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梨益沟及其东南紧邻河北阳原县侯家窑。所发现的化石包括顶骨、枕骨、上颌骨和牙齿等,代表10多个个体。形态特征较北京人更为进步,既具备一定的原始性,又接近现代人类。使用石器、骨器,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最多,石球也大量存在,还有少量尖状器、雕刻器、小石钻和小型砍斫器。仍用直接法打击石片,但制作技术较前改进,形状更为复杂精巧,许多细小石器的存在与后来发达的细石器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经济生活以狩猎为主,石球的盛行和遗址中共存的哺乳动物化石,说明了当时狩猎业的发达。
3、红山文化:我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文化。193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最初称“赤峰第一期文化”,1954年,定名为“红山文化”。其基本特征为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及特有的掘土工具。分布地区为: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吉林省西北部也有少量发现。年代约为公元前3500年。红山文化,与新乐文化、新开流文化、富河文化等的发现,证明北方地区普遍存在新石器文化,并居全国新石器文化之首,其发展进程与黄河流域大体是一致的。
4、列鼎列簋:(只有这一个解释)春秋。炊器,礼器。通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出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贵族在祭祀或宴飨时,用形制相同、大小相次的几个鼎,煮或盛鱼肉,称为列鼎。列鼎常与簋相配,所用列鼎和簋的多少,标志贵族的不同等级。根据礼书记载和出土情况看,一般情况下,天子为九鼎八簋,卿大夫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这墓出土列鼎一套,计九件,此为其中最大一件。鼎侈口,方唇,圆腹束腰,平底,三粗短饕餮蹄足,口沿上有两个外撇出器身的竖耳,盖微鼓,中央有半环钮,钮外铸窃曲纹两周。腹周附六条龙形怪兽,作探水状。器表满饰细密的半浮雕夔龙、窃曲纹和云纹。蹄足上部纹饰与扉棱也作浮雕状。出土时鼎内尚存牛骨多块,鼎盖置铜匕一件。整器气魄雄伟,结构复杂,装饰精美,为春秋青铜器之珍品。内腹与盖上均铸铭文。盖上铭文一行四字:倗乍(作)",鼎。腹内铭文14行,共84字。铭文大意是,王子午(即令尹子庚)用好铜铸造了这件祭祀祖先文王的鼎,用来祈求长寿和福泽,永远恭敬和小心地进行盟祀。自己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希望子孙后代要记住这些。王子午,见于《左传》,即觛,也即子庚,楚庄王子。康王时为楚令尹,卒于康王八年(公元前552年)。此鼎在下寺楚墓群出土器物中有确切的人名和年代可考,是研究楚文化的珍贵资料。
5、云梦秦简:出土于云梦睡虎地秦墓中的木简。总数1100多枚。经整理编纂,分为9种。其中《编年记》为秦昭王元年至秦始皇30年间的大事年表,可据此核校《史记·六国年表》和深入研究秦代傅籍制度、服兵役制度、地方官吏制度以及历法、记时制度等。《语书》为秦始皇二十年四月南郡守腾颁发给所属县、道啬夫的文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和《封诊式》为秦法律文书,是中国时代最早、保存条目最多、内容最丰富而又有系统的定型成文法律。是研究战国历史和社会性质、秦国各种制度及中国古代法制的重要资料。
6、唐三彩:(书上有)唐代低温铅釉陶器的总称。在陶器表面施以黄、绿、白、蓝、赭、紫等彩釉,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称为“唐三彩”。由汉代的低温釉陶工艺发展而来,艺人们创造性地运用氧化铁和氧化铜的呈色原理,使几种简单的釉色呈现出鲜艳明朗、华贵富丽的效果,极大丰富了瓷器的装饰方法。唐三彩盛行于唐高宗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包括日用品、陈设品及殉葬的明器。所塑造的人物、动物,形态逼真、姿势优美、比例恰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宋三彩、辽三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8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8题,任选6题,每题10分,共60分)08年
1、金石学:研究古代铜器和刻石的学问。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形成
于北宋时期,清代金石学家王昶提出命名。北宋金石学偏重于以三代钟鼎彝器和秦汉刻石进行著录和考证文字,以达到证经补史之目的。刘敞的《先秦古器记》一书开金石著作之始,之后,吕大临的《考古图》和宫廷内府编修的《宣和博古图》掀起了金石研究的热潮。清代是金石学鼎盛时期,研究范围更加扩大,内容更加深入,由铜器、刻石扩大到钱币、玺印乃至玉器、镜鉴、兵符、砖瓦、封泥等,清末的三大发现(殷墟卜辞;敦煌石室文书、经卷;长城烽遂汉筒)更加扩大了金石学的眼界,造就了罗振玉、王国维、孙诒让等一批卓有成绩的金石学大家。金石学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收集、整理、鉴别、考订、刊布金石器物方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中国考古学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但金石学只是孤立地对器物和文字进行考证,没有深入研究器物的形制及花纹,更没有器物出土的地层依据,这些局限性使它无法形成科学的研究体系。
2、山顶洞人:晚期智人或新人。1933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
顶洞里,计有三个头骨和一些破碎的其他骨骼,至少代表八个男女个体。体
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似,脑容量达1300—1500毫升,在现代人变异范围之内。体型具有原始黄种人的特征。同时出土的文化遗物十分丰富,除石器外,有磨光鹿角、骨针和石珠、石坠、穿孔兽牙、海蚶等装饰品。从生产技术看,已掌握了磨制与钻孔技术。装饰品的出现也反映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墓葬的存在表明了原始宗教的萌芽和成员之间的互相关怀,他们已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
3、夏家店下层文化:北方地区的一种青铜器时代文化。因1960年
在今内蒙古赤峰夏家店发掘确认而得名。分布在内蒙古、辽宁、河北之间,西拉木伦河以南、辽河以西及河北北部一带。其年代大致相当夏、商时期,碳-14法测定年代有约公元前2400年、前1900年等。发现有刀、镞、耳环等小件青铜器及铸范,并有金耳环出现。陶器多夹砂,多为手制,也有应用轮制的。器表多饰绳纹,也有篦点纹、划纹及附加堆纹等。器形有盂、鼎、鬲、甗、豆、鬶、爵、尊、盆、罐、盘等,有些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相似。还有彩绘陶器,花纹很像后来的青铜容器。经济以农业为主,发现铲、锄、镰等石制农具较多,且有稷、粟等谷物。房基发现较多,主要为半地穴式,多有二道围墙,外用石、内用土坯,个别以夯土筑成,无围墙房则以坑壁为墙。墓葬大小及随葬品有差别,反映墓主贫富不同。使用卜骨的习俗较为普遍。这一文化对研究北方及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特别是同商文化的互相影响有很大意义。
4、居延汉简:汉简的一种。发现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额济纳河两岸
和黑城附近。其地在汉代属张掖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管区,习惯上把这一带发现的汉简统称为居延汉简。曾经两次大规模发掘:1930年由西北科学考察团掘得一万多枚;1972—1976年间又由甘肃居延考古队掘得近二万枚。简文纪年最早的是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大部分是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之物,内容主要是与居延、肩水一带屯戍活动有关的文书,包括制书法令、例行公文、爰书、名籍、钱粮簿、兵器册,重要事件记录;此外,还有历谱、干支表、药方以及某些古书的片断,涉及当时典章制度、历史事件和文化科技等方面情况,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大量宝贵材料。
5、关键柱(无)
?
6、三叠层: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一个类型。因首先发现于
河南省安阳市后冈而得名。年代经14C测定为公元前4390-前4185年。后冈遗址早在1931年即已发现,并以仰韶、龙山与商文化的“三叠层”而出名。1949年后,又进行了多次发掘,并有新发现。属于后冈类型的遗迹有房屋、窖穴、墓葬等,遗物有石器与陶器等。房屋系半地穴式建筑,有圆形与圆角长方形两种。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单人葬与多人二次合葬墓,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与俯身葬等,均未见葬具。遗物中的石器,有梯形石斧、长方形石刀、弧刃石铲。陶器数量多,器类多样。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泥质灰黑陶,夹砂红陶与彩陶较少。器类有“红顶”碗或钵,小口长颈壶、折沿圆底钵、圆底瓮、罐形鼎、盂和深腹缸等。其中红顶碗或钵与圆底罐形鼎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因烧制关系,陶钵与碗的近口沿部分氧化成一周红带,而腹部还原成灰褐色,表面上成为上红下灰两种颜色。陶器表面还饰有线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与彩绘,彩绘以红彩为主。纹样有条纹、三角纹、菱格网纹、圆圈纹。属于后冈类型的重要遗址有河北武安南杨庄、磁县下潘汪、界段营等。后冈类型与大司空村类型在豫北、冀南一带是交错分布的,在下潘汪发现两者共存,因此两者的相对早晚关系尚待研究。有人根据后冈的部分器物与半坡类型相似,如陶钵、小口壶,认为后冈类型要早于大司空村类型。有人推测后冈类型较多地继承了磁山文化的因素,可能是从磁山文化发展来的。
7、燕云十六州:五代时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十六州的总称。燕指契丹所
建的燕京,云指云州。“燕云”的名称始于北宋末,初为宋人企图收复北部失地的泛称。自宣和四年(1122)宋朝宣布成立燕山府、云中府二路,才有确定的地域。但二路辖境包括后唐失陷的平、营二州,和契丹所置的景州,不限于石晋割地范围。到元时修《宋史·地理志》始将燕云和十六州联系在一起,后世便沿称为“燕云十六州”。
8、《水经注》:(书上有)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注。四十
卷。原书已佚五卷,后人将三十五卷分为四十卷。此书虽为《水经》作注,但注文二十倍于原文,自成巨著。记载大小水道一千多条,并详论流域内地理形势、建置沿革及有关历史人物、事件及传说,征引书籍四百三十七种,是六世纪前我国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且文采绚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一、名词解释(共8题,任选6题,每题10分,共60分)09年
? ?
1、原史时期:中国
传说时代
外国 〔腓尼基〕 乌加里特、格巴尔、西顿诸城邦约形成于此时。腓尼基系指叙利亚自推罗至乌加里特沿海一带之地。古时此地区有城邦十余,以工商业与航海活动驰名于世。〔埃及〕 上埃及王美尼斯约于此时征服下埃及,将埃及统一,是为第一王朝之开始(公元前3200—2930年)。都西尼斯。在第一王朝时期,埃及采铜冶金之术大为提高,青铜器之使用较为广泛。埃及称王曰法老,意为大屋(埃及史家普遍将埃及第一至第二王朝称为原史时期〔公元前3200—2780年〕。关于古埃及年代,本书采用埃及史学家阿·费克里教授说)。
2、丁村人: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属 “古人” 阶段。1954年
发现于陕西襄汾丁村附近,为同一个体的三颗牙齿。1976年在同一地点又发现一幼儿的右顶骨化石。形体特征较北京人进步,石器制作技术也有提高,类型多样,趋向规整定型。其中以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用三棱厚大石片打击而成,手握部分宽厚,尖端锐利对称也呈三棱形,主要用于挖掘植物和砍琢,被称为 “丁村尖状器” 。经济生活以集体狩猎为主,辅以采捞软体动物。社会组织已进入血族群婚阶段,处于原始群向氏族社会过渡时期。
?
3、庙子沟文化:(没看懂)指孕育、生长于草原地区,以草原经济
和草原生活为载体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体系。草原是指大面积保持着草本植被或灌木植被、没有或很少有乔木植被的温带半干旱地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挑战下,草原人民为了求得生存,选择了 “游牧”这一生活方式,草原文化就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过程中孕育、发展起来。是由草原地理环境(自然因素)、游牧经济生活和马背民族的历史传统等(人文因素)多方面作用而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复合体。是草原游牧民族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心理的各种途径自我选择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草原文化,广义包括亚洲北方草原、西域地区、青藏高原三大板块;狭义专指亚洲北方草原文化,即包括大兴安岭文化、阴山文化和阿拉善文化的内蒙古草原文化圈。早在70万年前,就出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之后又出现了河套人、扎赉诺尔人;新石器时代,草原先民继续创造了查海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白泥窑文化、富河文化、庙子沟文化、老虎山文化;青铜器时代又发展出夏家店下层文化、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鄂尔多斯青铜器等草原文
化类型。草原文化是以英雄精神、自由精神、务实精神、开拓精神和顽强精神表现出来的,这些精神是草原传统文化发展演进的内在动力和主流形态。其最根本的特点是尊重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天然性文化本性,前仆后继性文化轨迹,流动性文化形式,尚武性文化心理,开放性文化精髓和诚信性文化内核。
4、殷墟: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之一。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称北蒙,亦称“殷”,直到帝辛(纣)亡国,共历273年。周灭殷后,渐趋荒芜,故称殷墟。都城遗址,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从1928年开始考古发掘到现在,先后发现了宫殿、作坊、陵墓等遗址,以及大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四周饰有夔龙纹和饕餮纹,通高1.33米,重达875公斤,为世界罕见的重器。殷墟的大体分布是在洹河南岸,以商代王宫为中心,周围环绕着居民点、手工业作坊和墓葬等;在洹河北岸以王陵为中心,有商王陵墓、贵族墓葬和数以千计的屠杀奴隶祭祀坑,周围也有商代聚落和平民墓葬。殷墟的发掘和勘探,对研究商代后期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具有很大的意义。
5、磁州窑:宋元时期北方著名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磁县附近。其地
古属磁州,故名。以生产盘、碗、瓶、罐、盆、缸、瓮之类日用品为主。釉色白中微带黄,上有黑褐色花纹。花纹题材多取于民间生活内容,描绘鸟兽、虫鱼、花卉水草、人物建筑等,图案流畅,形象粗放。元代有些瓷器上还打着姓氏铭记,表明其为民营产品。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的民窑也广泛烧造此类瓷器,泛称为“磁州窑系”。
6、探方隔梁(无)
7、投下军州:亦称“头下军州”,辽朝的一种地方行政组织,是由辽的
王公、外戚、大臣,以及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的人可分得或俘获的人口及地盘组成,最大的称州,其次称军,再次称县,统称为投下军州,实为契丹贵族的私人领地。它的设置要经中央政权批准,其长官为节度使,由中央任命,其余的官吏由本主委派。其赋税一半交朝廷,一半归本主。商税中,酒税归朝廷,其余归本
主。投下户逐步演变为依附朝廷和本主的 “二税户”。投下军州在辽朝初建时较多,后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而减少,至10世纪末叶,基本收归中央直接管辖。
8、《读史方舆纪要》(名词解释书上有) 10试题:(请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10题,任选8题,每题10分,共80分)
1、东胡林人(无)
2、兴隆洼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敖
汉旗兴隆洼遗址而得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续进行了六次发掘。据C14探测年代约为前5520年至前4945年,早于红山文化,是目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陶器均夹砂、无泥质陶。手制。火候较低,色红褐、灰褐、黄褐,多见斑驳。器类简单,主要是筒形罐,其次是盆、碗、杯等。纹饰多为压印或戳印纹,素面极少。石器打制、磨制、细石器共存。打制石器以有肩锄为特征。磨制石器有斧、锛、凿及斧形两端研磨器等。细石器有骨梗石刃镖。房屋为半地穴式,最大的有150多平方米,最小的15平方米左右,一般20多平方米。房子不设门道,似以梯子从房顶开口出入。居住区周围有壕沟。墓葬皆为长方型竖穴土圹墓。葬式单人,仰身直肢。随葬品不一。其中一位墓主两耳佩玉玦,制作精细,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玉器。兴隆洼文化的发现填补了西辽河、大淩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较早阶段的缺环,为探索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的渊源提供了线索。
3、“野兽风”(无) 4、“单于天降”(无) 5、探方基点(无)
6、文化层:1.考古学术语。指遗址地层中集结在一起的一组文化特质
或一种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这些文化特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广泛传播,成为空间连续体,表现为不同遗址中每个相似的文化层基本上属于同时代遗存。在确定遗址及各层位的相对年代,建立地区性年代序列,研究文化的传播和变异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2.指在一种文化内的历史上的层面,或一种文化被认为所归属的历史层面。一个文化层面是由同时期的一个文化丛所组成的。文化层有地理范围的限制。西方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地理范围最大不过一洲或邻近两洲的某些地区。当然也必须考虑有些文化层并非完全不可能超出它的历史范围。一种旧的文化层有时候可能成为一种共同的文化遗产。一连串的文化层构成一个历史层次。 “文化层” 是一个历史学概念,应当把它和 “文化期别” 区别开来。苏联《百科词典》把 “文化层” 仅仅当成一个考古学名词,认为 “文化层” 是含人类活动遗迹(如古代建筑等)的士层。其深度从几厘米到几十米。
7、梁思永中国考古学家。原籍广东省新会县。生于日本横滨,逝世于北
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随后去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1930年获硕士学位。归国后一直从事考古学工作与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过许多重要遗址如昂昂溪、城子崖、两城镇、后冈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安阳殷墟和侯家庄商王陵区等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对中国田野考古走上科学的轨道起过积极推动作用。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主持日常工作,为该所的建立和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梁思永的主要学术成就有:发现*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商文化次序的三叠层关系,从而第一次从*地层学上解决了三者间*相对年代关系;他最早对龙山文化作综合性研究,通过对龙山文化的面貌和特征的初步分析与概括,预见到该文化将能划分为不同区域类型。梁思永的主要学术著作有:《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1930)、《梁思永考古论文集》(1959),此外,他还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城子崖》(1934)。
8、元青花(无)
9、澶渊之盟(名词解释书上有) 10、《资治通鉴》(名词解释书上有)
一、名词解释(共10题,任选8题,每题10分,共80分)11年
1.考古学(名词解释书上有)
2、地层学:又叫“层位学”。研究*考古学*遗存的时间与空间或纵与横关
系的理论与方法。是近代考古学的基本方法论之一。考古学中的“地层”一词,是
从地质学借用来的,但考古学中的地层,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它一般是一些质地、颜色不同的土及当时人类制造、加工的*遗物、 *遗迹的堆积。根据地层学有关早期堆积在下,晚期堆积在上;晚期堆积迭压或打破早期堆积的理论, *考古发掘必须坚持根据土质、土色划分地层,并由上到下、由晚及早地按层发掘。在发掘过程中,既要弄清每一遗迹的相对年代,又要确定同时期诸遗迹的相互关系。前者可以表明不同时期遗迹发展变化的情况,后者能够观察同时期诸遗迹的结构与布局,二者不可偏废。而且,对每一个遗迹,除了考察它建筑前和建筑后的遗存外,还应注意遗迹本身各部分堆积的早晚区别,考察遗迹的建筑、使用和废弃的年代,以弄清遗迹历史的全过程。对于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来说,地层学不仅是考古发掘及其资料整理的理论基础,而且作为方法论指导着考古学研究的全过程。
3、泥河湾(书上有) 4、半坡文化(书上有) 5、妇好墓(书上有)
6、侯马盟书:春秋晚期晋国赵氏内部盟誓的遗物。用红或黑色颜料将
誓词写在圭形的玉石片上,1965—1966年出土于山西侯马市东,故名。共出土五千余件,每篇文字长短不一。少者十余字,多者达二百余字。誓词是赵氏族人及下属表示对主人的忠诚,按内容分为宗盟、委质、纳室等类。主盟人“赵孟”有学者认为即晋六卿之一的赵鞅。盟誓反映了春秋晚期晋国内部的激烈斗争。盟书字体变化多样,形态复杂,又是研究晋国文字和书法的第一手资料。另外,河南温县西张计也发现有类似的盟书。
7、明堂:天子行祭祀天地祖先,朝见诸侯,养老尊贤等重大典礼的地
方。即明政教之堂。《礼记·明堂位》载西周初年,周公就曾经朝见诸侯于明堂之内。其后,随着宫室的逐渐完备,古代帝王往往在京城近郊东南建明堂,以存古制。关于古代明堂,历代学者说法不一。汉代的高诱、蔡邕,晋代的纪瞻都认为明堂、清庙、太庙、太学、辟雍为同一物,清代的惠栋也认为明堂为大教之宫。
8、辽中京: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大明城。始建于辽统和二十
一年( 1003),经五年基本建成,并设立大定府。辽代帝王常驻此地。辽亡后,金改称北京路大定府,元又改称大宁路,明初设大宁卫,永乐元年(1403) 撤销卫所,沦为废墟。外墙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00米,南北长3500米,城垣系黄土版筑。南墙正中开门,有瓮城,四角有角楼。自南门朱夏门到内城南门阳德门之间有一条大道。大道两侧有对称的街道,南北各三条,东西各五条,由这
些街道组成坊区,是汉族居住地。外城北部有寺庙、廊舍、驿馆和官署等。内城在外城中央偏北,东西长2000米,南北长1500米,内多空旷之地。宫城位于北部中央,每面长千米,北墙即为内城之北墙,另筑东、西、南三墙。南墙有阊阖门和东、西掖门。阊阖门内沿中轴线排列宫殿,辽中京已废弃上京的南北城制,而仿效北宋汴京的都城,采用以宫城为中心的重城式布局,突出宫城地位。
9、布方(无)
10、苏秉琦:考古学家。男。汉族。河北高阳人。大学毕业。现任中
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考古研究,在原始社会及秦汉时期考古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1934年至1936年首次参加陕西斗鸡台考古发掘工作。1941年写出《瓦鬲研究》(专著),从研究一种古器物普系开始跨入考古学大门。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考古经验,发表了大量卓有建树的论著。主要有:《苏秉琦考古学术选集》、《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图说》、《辉县发掘报告》(合著)、《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等。提出的考古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推动了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引起广泛重视。学风严谨、功底扎实、知识渊博。为我国考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高的威望。
12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10题,任选8题,每题10分,共80分)
1、新考古学:考古学学派。本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美国家。主要代
表人物为美国阿尔伯克基市新墨西哥大学教授刘易斯·宾福德。主张考古学者要象科学家研究自然界一样建立理论和法则,研究程序上一般是先从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学科原理中得到一些假说或理论,然后设计实验和证明的步骤及方法,再在考古发掘中加以实施,寻找论证材料,十分重视研究手段的改革,多采用实验考古、民族考古和定量分析方法。注意文化生态的恢复,认为每种文化是在相应的环境中发生和形成的,文化受特定环境所制约。强调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对象往往是某个区域或某个遗址中的全部内涵,目的在于探析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整个变迁过程及其发展动力与规律。该学派的缺点是容易以推论代替事实,甚至产生对考古资料作歪曲解释的现象,研究中过分求新,创造出一些艰涩难懂的术语。
2、类型学:又称“标型学”或“形制学”等。近代*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
法之一。即根据考古*遗迹、 *遗物和花纹的形态区分*文化,划分文化时期,探讨各文化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和方法。类型学的基础是*地层学。类型学研究必须将层位关系明确的遗存,按地层顺序分类排队,然后确定标准形制,分型定式,分析形制发展的逻辑序列,总结其演变规律,最后,类型学研究的结果还必须经受地层的检验。这样经过几次反复,才能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结果。对无地层关系而形态上相同的器物,类型学依据间接地层关系的资料,用桥联法或横联法加以对比研究,也能确定这些器物在其形态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准确位置。类型学方法既可用于单一器物形态的分析,也可用于包括成组器物的遗迹单位乃至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类型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祥于欧洲。在我国,其理论出现于本世纪30年代, 40年代开始应用于考古研究。将类型学应用于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是中国考古学家的贡献。它对于近代考古学朝着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北京人(书上有) 4、赵宝沟文化(无)
5、李济:中国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字济之,湖北钟祥人。1918年
赴美留学,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1920年转入哈佛大学学习人类学,后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从1924年起,从事田野考古工作,成为第一位最早独立进行考古学发掘的中国学者,曾因主持殷墟发掘而获国际声誉。1949年赴台湾后,主办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李济也是最早致力于研究汉民族和中华民族问题的中国学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殷墟器物甲编:陶器》(1956)、《李济考古学论文集》(1977)、《中国民族的起源》(英文,1923)、《中华民族形成的人类学研究》(英文,1928)等。
6、额济纳汉简(无)
7、镇墓兽:战国楚墓随葬物。多以木料雕刻而成,少数以陶土烧成。
一般包括座、身、颈、头四部分。座下部多呈方台状,上部四周面呈梯形,外表雕刻花纹,并施彩绘。身部立于方座正中孔眼内,以套榫相合。身、颈皆有曲、直两种形式,头部作兽面或人面,作兽面者表情凶猛狰狞,或长舌外伸,头顶两侧多插有成对的鹿角。据考古发掘资料,此种随葬物有双头双身、单头单身两种,后者出土数量较多。约始行于战国早期,盛行于战国中期,衰于战国晚期。均出于随葬有铜礼器或仿铜陶礼器的有椁墓中,一般置于椁内头箱内,每座墓只出一件。随葬此物之意,一般认为是用以驱邪镇恶,保护亡灵。
8、三叠层(上文有)
9、鸡冠壶:辽代契丹族盛液体用的器具,因壶的上部有鸡冠状穿孔而
得名。其形制乃模仿契丹族使用的皮囊,故也称“皮囊壶”。鸡冠壶唐代就已出现,在陕西西安、河南新安等地的唐墓中均有出土。该器有竖直的管状口,背部有鸡冠状单孔系或双孔系,扁腹似两片皮页,下部较肥,并加圆底。器身常常刻画出缝合的针脚线,部分在器腹部也装饰花纹。从造型上看,口小液体就不易倾洒,有系孔则便于随身携带,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
10、金中都:(觉得不靠谱)在北京市旧城外城西南部。金天德三年
(1151) 在辽燕京城( 即唐幽州城)基础上扩建,并重建宫城。贞元元年 1153) 新宫成,从上京迁都于此,改名中都。外郭城平面呈方形,城垣为夯土筑成,东、南、西各三门,北面四门。宫城位于全城中央,平面长方形,前设皇城。正南门应天门、皇城正南门宣阳门和外郭城正南门半宜门同在一条轴线上。城内原属辽南京城的街道,仍为唐代街坊形式,新扩展部分变为沿大街两侧平行排列街巷。中都废弃金上京南北城之制,布局由隋唐时宫城居全城北部、前设皇城,向宋以宫城居全城中心、皇城包围宫城、外设大城的重城式布局过渡,两种不同形式的城市街道共处一城。
13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10题,任选8题,每题10分,共80分)
1、考古学文化:*考古学的基本概念,亦是一种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它
专指存在于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具有一定特征的实物*遗存的总和。考古学文化的存在,是同某种人类共同体相联的,是某种共同体在*物质文化上的反映。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关系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同时也会受到自然条件和周围文化的影响。通过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可以复原共同体的社会面貌,了解其发生、演变的过程。通过对不同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还可以了解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2、金牛山人(书上有) 3、红山文化(书上有)
4、失蜡法:我国古代三大金属铸造技术之一。又称“剥蜡法”。是一种精
密的熔模铸造方法。工艺过程大致为:先用蜡、松香、油脂等配制成蜡料,再根据需要制成不同形状、纹饰的蜡胎,再用泥挂涂四周,仅留冒口,阴干后,加热把蜡熔化除去,形成铸型空腔,最后浇铸成品。失蜡法铸造技术战国前已有之,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尊和尊盘,颈部剔透镂空,说明熔模铸造技术已具有相当水平。汉唐失蜡法铸造续有发展;以后历代文献不乏失蜡工艺和失蜡铸像的记载;现存故宫博物院和颐和园等处的铜狮、铜象、铜鹤、狻猊等,都是艺术价值很高的用失蜡法铸造的雕塑作品。
5、画像石墓:用画像石砌筑墓室的墓叫做画像石墓。画像石内容丰富,
表现题材广泛,有表现天空、大地的日月星辰天象图;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像; 有表现当时的宗教信仰,最流行的图像是东王公、西王母神像。也有反映墓主人的身份和生平,如车马出行图、宴乐等。还有宣扬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如古帝王图,孔子、老子及弟子故事,忠臣义士,孝子义女等图像。亦有表现当时生产、生活的农、牧、纺织、建筑等图像。这类墓主要分布在山东、苏北、皖北、豫东、鄂北、陕北及晋西北等地。
6、步摇:古代妇女首饰之一。即一种附在簪钗上的首饰,上饰金玉花兽,
且有五彩珠玉垂下,行走时随之摇动,故称。大都以黄金制成,用于装饰的野兽为熊、虎、赤罴、天鹿等。汉代为最盛,至唐代,贵族妇女仍以之为装饰,后来日渐式微。
7、唐三彩(书上有)
8、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等地。曲阳宋属定州,故称。该窑始烧自晚唐,盛于北宋,元代以后衰落。宋代烧造的瓷器成就最高,主要烧造白瓷,也兼烧少量的黑釉、绿釉和酱釉(即所谓“紫定”)瓷器。其白瓷盘碗采用“覆烧法”烧制,口沿部无釉,称为“
口”。常以金、
银、铜镶边。这是定窑瓷器的一大特征,覆烧法亦为该窑首创。定窑瓷器还以其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花纹变化多样,布局繁复严谨。其手法有印花、刻花、划花等,其中印花定器最为珍贵。北宋后期,定窑还为宫廷及官府烧造瓷器,其产品在社会上名声很大,为当时全国许多地方的窑场所仿造。
9、《永乐大典》(书上有)
10、安特生:瑞典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1906年起任瑞典地质调查所
所长。1914到1924年在中国任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调查周口店化石地点,并预言该遗址会出土人类化石,后获证实。1921年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又在甘肃、青海调查大量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将其划分成齐家、仰韶 (半山)、马厂、辛店、寺洼 (卡约)、沙井6期,对中国考古学有重要贡献。曾主张中国文化西来说,后有所更正。1925年回国后任瑞典远东古物馆馆长。著有《中华远古之文化》、《中国史前史研究》等书。
14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12题,任选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直立人(书上有)
2.玉猪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祭物或佩饰之一。其一高6.7、宽5.5、
厚2.3厘米。青玉琢制而成。勾形蜷曲,整体如“C”字形。中央穿一径2厘米的圆孔,将首、身、尾显露。首尾相离。首似豕,两只近三角形的大耳立于头顶,圆目。眼周饰瓜子形圈,吻部前突,鼻间有多道阴线皱纹,口微张。其身扁圆光洁。背部颈际钻有一对径0.2厘米的小圆穿。尾圆钝内钩,似龙之尾。同类猪龙形玉佩在牛河梁等“红山文化”墓葬中出土较多。其规格或大小不一,但造型酷似微别。现分别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省博物馆和旅顺博物馆等处。是以辽西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3.陶寺文化(无) 4.走马楼竹简(无)
?
5.安伽墓:北周墓葬。位于陕西西安市北郊大明宫乡炕底寨村,西距
汉长安城遗址约3.5公里,南距唐大明宫遗址约300米。该墓系长斜坡墓道多天井砖砌单室墓,出土有石门、围屏石榻、铜带具和墓志。据墓志可知,墓主人安伽为姑臧昌松人 (今甘肃武威),北周静帝大象元年 (579) 卒,终年62岁。其祖上来自中亚安国,系昭武九姓粟特人,内徙后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安伽本人即担任“同州萨保”,负责管理祆教事务。石门和围屏石榻上的大量彩绘贴金浮雕图案亦具有典型的祆教信仰特征,表现了西域胡人,尤其是中亚粟特人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是研究丝路民族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
6.《洛阳伽蓝记》:我国古代地理学著作,约成书于东魏末年。北平
(今河北满城)人杨衒之有感于京城洛阳之兴衰,撰成该书,共五卷。该书以洛阳城伽蓝(梵语佛寺)的兴废沿革为主要线索,依次分《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五卷,描述帝都庄严的气象和城市的繁荣,揭露贵族官僚的奢侈豪华,反映当时的经济文化状况。《城北》卷绝大部分依据《惠生行纪》、《道荣传》和《宋云家纪》而成,叙述惠生、宋云至西域取经事,是研究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和地理交通的重要资料。全书文笔隽秀、叙事简练,状景写物,讽刺社会,都很优美。该书既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史书和地理学著作,又是文彩灿烂的文学著作。
7.元大都(书上有)
8.釉里红:陶瓷装饰传统技法的一种。属釉下彩绘中比较名贵的品种。釉
里红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颜料,画在未施釉的生坯上,然后施以白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的窑炉中烧成。纹饰呈深沉的红色,含蓄而又丰富,色彩极为美观。由于釉里红烧成过程中呈色不够稳定,所以制作难度比较大,更显得名贵。其绘制方法与青花相同,但由于颜料易沉淀,绘制时较难控制。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有青花釉里红,是把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颜料画在同一件作品上,红、蓝相衬,
别具风格。釉里红瓷器彩绘始于元代,明、清两代不断有佳作,一直保留到现在,是我国优秀的陶瓷彩绘品种。
9.遣策:记录下葬时遣送死者之物品及赙赠者人名的简策。《仪礼·既夕
礼》:“知死者赠,知生者赙,书赗于方,……书遣于策。”郑玄注:“方,版也,书赗奠赙赠之人名与其物于版。”“策,简也。遣犹送也,谓所当藏物茵以下。”贾公彦疏引《礼记·聘礼》说宾客、赠物名字少时即书于方,名字多时即书于策。“遣策”之称即本自“书遣于策”。书写赙赠物与赙赠者人名的方(即木牍)实与遣策性质相同。根据“书赗于方”,可称之为“赗方”。遣策在下葬时要由葬礼主持者向送葬人宣读,尔后随葬。已发掘的长沙、江陵等地的战国楚墓,随州曾侯乙墓以及长沙马王堆、临沂银雀山等地的汉墓均有遣策实物出土。多数汉墓使用具有遣策性质的木牍。出土之遣策记载了赙赠者之人名、官职,所赠器物的名称、数量、大小、质料,不仅有助于识别同出的随葬器,亦有助于了解当时的葬俗、社会经济状况及官制等。
10.克孜尔石窟:佛教石窟群。位于新疆拜城县东南60公里左右的木
札提河北岸,洞窟开凿于明屋达格山上,现存 236窟,分为谷西、谷内、谷东和后山四个区。窟内造像大都损毁,而洞窟形制较为完整,遗存壁画较多者亦仅有1/3 左右。石窟开凿于4世纪,延至8世纪,大致可分为早(4 世纪)、中(5—6世纪)、晚(7—8世纪)三期。窟形主要以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为主。早、中期壁画内容基本是佛本生、图像、佛传等,反映了当地小乘信仰的传统;晚期则出现了表现千佛之类的大乘信仰的题材。在洞窟形制、壁画题材及艺术风格等方面不仅受到了中亚、印度文化的影响,而且该石窟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是佛教东弘过程中的重要文化遗存,也是新疆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集宁路窖藏(无)
?
12. 碳十四(C14)测年:利用样品中的放射性元素14C的衰变
速率作为时间尺度来测定数万年以来含碳物质年龄的一种常规方法。宇宙射线产生的14C不断参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的交换循环。当生物死亡或碳酸盐沉淀后,14C得不到新的补充,交换反应就停止了。此时,其中所含的14C按放射性衰变定律减小,
I=I0e-λt
式中,I0为处于交换运动中的14C放射性比度,或称现代14C放射性比度;I为停止交换后所测样品的14C放射性比度;t为生物死亡距今的年代,即被测样品的年龄;λ为14C的衰变常数。因此
可供测定的样品很多,好样品的顺序是:木炭、木片、泥炭、贝壳、珊瑚、古土壤、骨骸等。
14延安单考班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12题,任选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蓝田人(书上有)
?
2.沣镐遗址:周人在周原定居以后,逐渐向东发展,文王在沣河西岸
建立沣京,武王又在沣河东岸营建了镐京。时约在公元前11世纪,武王自镐出兵灭殷,建立了周王朝,沣、镐遂成为西周的都城。沧海桑田,随着时间的推移,沣、镐城郭早已湮灭。建国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和陕西省考古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曾经进行过多次勘察和发掘,城郭范围至今仍不具体,但在沣河两岸发现了相当密集的西周遗址和墓葬。其范围是:北起今客省庄、张家坡;南至冯村、新旺村,当是探索沣京的重要地区。镐京大致在今长安县斗门镇、花园村、普渡村一带。历来年,在此范围内发现西周时期遗址、遗物不少。其中板瓦亦有发现,但为数不多。
3.棺椁:礼所规定的葬具。装尸之器为棺,围棺之器为椁。据《礼记》之
《檀弓上》和《丧大记》记载,古代天子的棺椁共四重,诸侯三重,大夫二重,士一重。天子亲身的棺叫“椑”(bi),棺外用水牛皮蒙住四周;第二重叫“杝”(yi),用椴木制成;最外两层均用梓木制成,内层为“属”,外层为“大棺”。诸侯无“杝”,大夫没有“椑”和“杝”,士只有大棺一重。除了棺椁的重数应视死者的身份而定外,衬棺的材料、棺盖与棺体的连接方式均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4.日光镜:西汉铜镜。1982年淳化县秦河乡高家砭村西汉墓出土。圆
形。直径8.2厘米。圆钮,圆座。内区在两圈栉篦纹间有凸起平沿带,外区有“见日之光,长毋相忘”铭文,左旋读。铭带外为弦纹,栉篦纹。素宽边,斜杀沿。另有西汉日光镜二种,形制大小相近,一刻“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另一面径7厘米,圆形钮、钮座,刻“见日之光乎,与君长毋相忘兮”铭文。现藏淳化县文化馆。
5.瓦当:铺在屋檐前面的筒瓦的瓦头,是中国传统屋面建筑材料,其上
压制有花纹图案或文字,既有束承功能,又有装饰作用,出现于周代。现在出土的东周瓦当和战国瓦当为半圆形,故又称“半瓦当”,其上图案为云纹、花草纹、禽兽图案等。到秦汉时代,瓦当的图案种类极多,有几何形图纹,动植物、神像、文字。到南北朝时受佛教影响,多用莲瓣及兽头。宋、辽时又增加龙凤。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压制各种图案,花纹趋于简洁疏朗且富于变化;另一种是压制有各种吉祥文字,如“延年”、“长乐未夫”、“千秋万岁”。这种文字,后代称之为“瓦当文”。
6.统万城:在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之无定河北岸,南距靖边县
(张家畔)约50千米,东距榆林120千米。十六国夏凤翔元年(413年)匈奴族赫连勃勃发民十万筑城为大夏国都,定名为统万城,取“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北魏始光四年(427年)为太武帝攻取,在此置统万镇。城址呈淡灰色,耸立于一望无垠的沙漠之中。南门名朝宋,西门名服凉,东门名招魏,北门名平朔。有内外二城,内城完整无缺,东西492米,南北527米,城高10米,四角各有墩楼,最高达30余米。四城墙均有防御性的马面设施,四门均施瓮城。四城墙和城内钟楼、鼓楼建筑遗迹,夯层历历可数,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陶俑:用陶土制作并经火烧成的用于随葬的明器。商周以前有用活人
随葬的陋习,春秋战国以后,逐渐采用陶俑来代替。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制作精细,形体高大,具有写实风格。汉代墓葬普遍出土陶俑,个体变小,种类较多,有男女立俑、舞乐杂技俑、抚琴俑、聆听俑、庖厨俑等,多以群体形象出现,制作相对粗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新增加了镇墓兽、持盾武士俑、甲骑俑、牛车等。隋唐流行三彩俑,种类除男女立俑、天王俑、骑马俑、牵驼俑、生肖俑、胡人俑外,还有惟妙惟肖的驼、马俑,制作华丽精美,形象多姿多彩,这时的陶俑制作达到了巅峰。宋代以后,陶俑减少,制作也日趋简单。
8.麦积山石窟:中国著名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天
水县东南麦积山。始凿于十六国后期。北魏、西魏、北周时大规模开凿,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亦均修龛造像。麦积山岩石松脆,不宜雕刻,佛像多为泥塑。现存窟、龛、摩崖雕刻一百九十四处,各种造像七千余尊。一二三号窟内北魏所塑童男童女像,一二一号窟内西魏所塑比丘尼像尤为精美,富有生活气息。窟内七座北朝“崖阁”是研究中国建筑艺术的重要资料。
9.里坊制(无) 10.釉里红(上有)
11.明器:用以随葬的器物模型。以竹、木、陶等仿实用器具制成。《礼
记·檀弓上》:“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据考古发掘,西周以前的墓葬未见有用明器者,战国始有非实用的仿铜陶礼器,又有陶俑、木俑等,当即明器。及至汉代,明器遂盛行于世。常见者为陶制的灶、井、仓,也有人俑,偶车马以及院落、楼阁、碓房、风车、水田、池塘、猪圈等模型。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习和生产、生活状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12.张謇:近代实业家。江苏通州(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清光绪二
十年(1894)中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中日甲午之战,清军屡败,曾上疏弹劾李鸿章。十五年建成南通大生纱厂,二十六年起,陆续开办通海垦牧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二十八年起又创办南通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聋哑学校、女子师范、剧场、医院等;对南京高等师范、上海复旦大学的创立,也颇多赞助。三十二年拥护清政府预备立宪,与汤寿潜等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宣统元年(1909)当选江苏谘议局议长。见清朝大势已去,表示“拥护”共和。辛亥革命后,任江苏两淮盐政总理、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暗中却与袁世凯函电交驰;在“南北议和”中,为压迫革命党人向袁妥协,颇尽汗马之劳;后又曾受袁委托,参与起草清帝退位诏书。1912年与章太炎等组织统一党,以对抗国民党。次年任北洋政府熊希龄内阁的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后袁世凯推行帝制,遂辞职南下,与徐世昌、赵尔
巽、李经羲被封为“嵩山四友”。此后,继续办理实业,提倡尊孔读经,抵制新文化运动。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正在阅读:
文博考研学硕名词解释04-17
高英词语辨析11-25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05-28
八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中文人教版)06-03
四川省岳池一中10-11学年度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人教新06-04
2019年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前景策略分析报告(定制版)目录09-29
华中师大《经济社会学》练习题库及答案04-15
工矿产品购销合同范本通用版04-14
敬畏老师作文600字07-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文博
- 名词解释
- 考研
- 结合学生实际,谈谈你对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宿舍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具体方案
- 毛概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
-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 实验六 步冷曲线法绘制二元合金相图
- 试题七
- 单片机课程设计 - 基于C51简易计算器
- 2019版最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知识测试试题及
- 追求理想与享受生活不矛盾 四辩
- 2016第二十一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试题解析(小学中年
-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
-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获得者简历(17)兰州军区
- 副井绞车房重建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服务和监管的通
- 奥鹏《法理学》练习题
- 公司委外设备维修及零部件采购的管理规定
-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完整版)
- 施工模板计算课程设计计算书
- 51CTO下载-cisco4006配置手册
- 小牧者生活期中考试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