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4-02-14 00:5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人无俭不立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让我们行动起来,坚决反对任何浪费行为,从每一个时间节点抓起,从每一件具体事务抓起,以良好的节俭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光盘行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文明节俭意识,树立了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营造了争当“光盘一族”光荣,饭桌浪费一粒粮食可耻的饮食文化氛围,践行了尊重粮食、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

“光盘行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形成自觉自我控制、互相监督的好习惯。老师不但要叮嘱孩子们自己做一个光荣的“光盘族”,同时还要将光盘行动带回家中去,提醒家人和亲朋参与到“光盘行动”中来,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

作为一名老师,还应告诫学生“光盘”行动不应只在饭桌上,还应该在每个角落,比如节?a href="http:///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加盟⒂玫绲鹊龋庋颐蔷湍苁髁⒔谠脊馊佟⒗朔芽沙艿乃枷牍勰睿跃踝龅郊杩嗥铀亍⑶诩蠼谠迹跃醯种粕莩蘩朔研形?/p>

“光盘行动”论文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我经常是最后吃光盘子的人,就戏称自己是?光盘?,正好与?光棍?相对。”这是光盘行动的发起者张页对记者说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也触动了很多人。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如今重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的宴婴,“一钱太守” 刘宠,一代名相魏征,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勤劳天下的宝贵遗产。*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使年轻的共和国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甩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意识,以崇尚节俭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滴水可以成河,聚沙可以成塔,集腋可以成裘。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我们每一位职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实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从我作起,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 “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虽然大家都知道“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长明灯,白昼灯,水长流,长待机等现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美德为什么在如今就不能充分发扬呢?关键是人们心中缺少节约理念,缺乏节约意识,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光盘行动让党政机关自上而下的进行了一场“厉行节约”作风改革,被视为“光盘行动”能够引起如此大反响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这得益于每个关注者和传播者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光盘行动”见证了公民意识的一次觉醒,“否则我们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光盘行动的背后,一种自觉的秩序正在形成。这种秩序让我们不再沉默,懂得了如何行动,更加积极、主动地改变社会的面貌。如果我们有能力做得更好,那中国也有能力变得更好。”

“光盘族”成为这一群觉醒的公民的典范。“今天,你?光盘?了吗?”“从今天开始,做个?光盘族?吧。”类似的口号几乎成了每一个人的口头禅。

“2000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两亿人,是一年倒掉的食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触目惊心的数据被一再引用。

在家“光盘”,去饭店“光盘”,劝别人“光盘”——“新三光”政策被“光盘族”视为行动准则。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自己认识到肩上承担的共同节约社会成本的责任,还要影响身边更多的人觉醒。“但仅仅是影响而已,毕竟,这归根结底还是得靠自觉。

在全国范围内,“影响”的效果显而易见,“光盘族”正在迅速壮大。几天前,武汉尝试举办了一场“告别餐桌浪费”签名活动,结果响应者云集,万余名市民赶至现场签名。 行动效果还体现在另一些细微的变化上。打包态度转变便是其中之一。“打

包没面子”是一些消费者的旧想法,一些餐厅服务员则嫌“打包太麻烦”。如今,双向的态度都在迅速转变中,不仅许多餐厅推出鼓励打包的优惠政策,消费者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打包,这不仅不会被指为“抠门”,反而会因为不浪费食物而受到认可。

节约风气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公民意识的完全成熟,也是一个长期过程。直到现在,“光盘行动”仍在升温,在“光盘族”看来,“任重道远”。我们也在默

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评论文章

2013-05-25 09:42 来源:兰州晨报作者:佚名 点击:449

春节,“吃喝”这个中国人节日生活中最大的主题突然被放在舆论的“放大镜”下审视。反对浪费,这场自上而下的整治让曾经无所忌惮的公务宴请不得不收敛,同时,这股反对浪费的清新之风也吹向了普通市民阶层的餐桌。据了解,目前兰州市颇具规模的餐厅就有3000多家,如果按平均每天一个饭店节约80公斤剩菜计算,全兰州市一天就要节约24万公斤饭菜。按照一个三口之家每天用菜1公斤计算,节约的饭菜可供72万人吃一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文明用餐,节俭惜福”,“倡导节约,不剩饭菜”,“合理点餐,抵制浪费”,形成餐桌文明显得尤其重要。

1. 那些我们经历过的浪费

这是一间VIP包厢,下午6时刚过,做东的主人就来了,一行三人拎着一箱白酒和一箱红酒。夏蓉把客人引进了包厢,双手奉上精美的菜谱,客人显然深谙点菜之道,凉热、荤素、海鲜搭配得恰到好处,夏蓉熟练地在点菜器上输入菜品名称。夏蓉说,这样的客人一看就是经常光顾高档餐饮场所的,所以她也不会主动提醒客人按需点菜,那样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作为一名餐厅的服务员,夏蓉见过各种各样的饭局,每次饭局结束后满桌狼藉让这位农村来的小姑娘触目惊心:“一桌菜能吃掉一半就不错了;一条几百元的鱼没动几筷子,看上去还像条整鱼,就倒掉了。”

“这样的场合会有人打包吗?”夏蓉有点吃惊地看着记者反问,“你会打包带走吗!”记者也是一时语塞。夏蓉说不管是动了筷子的还是压根就没动筷子的菜品,在他们眼里都是剩餐,它们的去处只有一个地方泔水桶。夏蓉的语气里听不出一丝可惜。

胡泉在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甘肃分公司担任办公室负责人,说到吃饭时的浪费现象,他比喻说:“吃饭其实就是中药里面的药引子,关键是喝酒,酒喝酣了,谁还顾得上吃。”在胡泉看来,吃饭如果不喝酒,饭局就很没气氛,没气氛事情就不好谈。

除了公务消费,夏蓉说,一些普通消费的浪费现象其实也并不鲜见,最多的就是各类宴席,像结婚宴、满月宴、升学宴等。这样的场合有个特殊现象,大部分客人同桌而坐却无人介绍,相互陌生,都不好意思给陌生人留下一个“吃货”的印象,所以动起筷子大多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一桌子菜大部分就剩下了。

颇受食客欢迎的自助餐厅,虽然都标明按需取餐,但是“花一样的钱,就一定要吃撑”,相信是许多食客的潜意识,这其实让自助餐厅成为食物浪费的重灾区。一位朋友就说:“虽然店家标明了剩余食物超过一定分量就要多收一半的自助餐费,但服务员很少真的去称量。”他对付的招数就是,将食物倒进火锅里,甚至有人故意将食物扔到地上。

2. 那些我们知道的浪费理由

有个曾经很火的段子是这样说的:“等我有钱了,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对于段子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有一针见血地评价,“近年来,人们富裕起来,社会转型加快,消费主义观念泛滥,浪费的背后其实是代表了"成功"和"地位"。”

万炎非常赞同教授的判断,经历过一次颇为狼狈的饭局之后,万炎痛心疾首地说:“面子害死人。”万炎26岁,大学毕业即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收入虽不算丰裕,但是在老家村子里已算是有脸面的人物

了。一天,老家来客,老乡是一乡村学区校长,在村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论辈分又是万炎的叔伯级别,且平素又好论人长短。万炎回忆说,他接到电话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断不可在此人面前输了面子。最终,万炎费劲周折在甘南路找了一个既有面子又不费银两的吃饭好去处,并请了几名同乡坐陪一同就餐。五人席散,杯盘狼藉,结账竟花去近千元。当然,万炎收获的不光是账单,再回到老家,万炎敏锐地发觉,与以前相比,老家人觉得他混得更好了。

在市民刘然然看来,其实餐桌剩菜太多与商家也不无关系,像结婚宴等大型宴席,商家一般都会推出各类套菜,消费者又不能调换菜品,不管是否对味只好全盘接受,选择价格较低的,怕请的客人有意见,“不能让人觉得请客的人小气”。选择价格高点的,菜品一丰富,浪费在所难免。再说这种地方吃剩的菜,人多嘴杂,谁又愿意去打包?

尽管有关部门要求餐饮行业不准设立最低消费标准,但是在一些中高档餐厅包厢设立最低消费标准的依然不在少数。一家餐饮企业的大堂经理说,他们的包厢很抢手,如果不限定最低消费,一些消费者也许因为好面子就进包厢消费,对餐厅的包厢资源也是一种浪费。这位经理承认,包厢最低消费限价的确会在客观上造成超量点餐或者点价格更高的菜品的趋向。

篇二:六思品试题一及答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人无信不立”的意思是( )。

2、诚信是一种( ),是一种可贵的( ),不诚信是一种()。小与大没有不可逾越的( )。

3、做人做事要( ),()会为我们赢得别人的( )和()。 4、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因为有的()很小、不起眼就去做,也不要因为()、()事不起眼就去做。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反映了一个人的品质。

5、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诚信应当是公民的( )和()。无论是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只有依靠诚信才能够把握( ),赢得事业的()。

6、诚实带给我们( )的感觉,使人和人的关系变得()、();反之,不诚实会给我们带来( )、( ),甚至是( )。一个不诚实的人,不会是一个( )、()的人,当然,缺乏诚信的社会也不会是文明、()的社会。

7、“诚信是金”说的是做人讲( ),就像金子一样宝贵。自古以来,( )、( )、( )、( )就是人们追求的品格和( )。

8、( )是做人的核心,( )是做人的根本。

9、在文明社会中,( )不仅是个人的品格和(),更是一份社会(),它应该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 )。

10、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品质,还是一种( )。要做到守信是要付

出( )的。

11、( )月( )日是“世界节俭日”。( )是每个时代都应提倡的美德,过去人们常说:“( )是极大的犯罪。”

12、富裕是靠人的( )和( )创造出来的,每个家庭都是靠(劳动)来维持生活的,贫穷的人需要( ),富裕的人也没理由()。

13、人们生活富裕了,但生活中还是应该提倡( )。

14、( ),人皆有之。

15、人人都爱美,但( )只是美的一部分。( )才是真正的美。小学生最适合的打扮是( )。

16、嫉妒别人,伤害的不仅是(),更严重的会形成一种( ),会使自己变得()。

17、帮助他人不一定要具备更多的条件,只需要你拥有一颗( )。

18、帮助他人不仅仅是出于(),更是一种美好的()。

19、人人都需要( ),人人都可以( )。 20、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 ”),但每个人都应当懂得(“ ”)。

21、写出一条诚信的格言和节约的格言。( 。)( )。

22、一张假币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会为我们赢得别人的()和( )。

二、判断

1、帮助别人是需要条件的。()

2、社会进步了,生活富裕了,不需要讲节约了。 () 3、一人一天浪费一粒米,全国就浪费13吨。 () 4、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

父母的劳动成果。 () 5、别人有的东西我就要向父母要钱去买。 () 6、节约如同燕衔泥,浪费就像河决堤。() 7、现在生活富裕了,提倡节约太过时了。 () 8、做到对人讲诚信,就一定会有回报。()

9、 小梅爸爸开公司赚了不少钱,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因此,小梅可以挑自己喜欢的穿的衣服,不喜欢的衣服可以扔掉。 ( ) 10、 帮助别人是一种付出,是需要条件的。( )

11、我还是名小学生,力量很微薄,因此无需向灾区人民献爱心。()。 三、问答

1、你是如何理解“诚实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你作为一名小学生,你应该怎样做?

2、你如何支配零花钱?

3、你认为怎样才算美?

4、你如何从帮助别人中获取快乐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 测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诚信是一种_美德_,是一种可贵的_善良_,不诚信是一种_恶德_。小与大,并没有不可逾越的_鸿沟_。

2、“勿以 -恶小_而为之,勿以_善小_而不为。”

3、在现代文明社会中,_诚信_应当是公民的_觉悟_和_品德_。无论是一_个人_、一所_学校_、一个_企业__,还是一个_国家_,只有依靠诚信才能够把握发展的_机会_,赢得事业的_成功_。

4、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遇到“_诚实_”或“_不诚实_”的事情。_诚实_带给我们愉快的_感觉_,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_亲切_、_融洽_;反之,不诚实会给我们带来_失望 、_伤害_,甚至是_愤怒_。

5、我国有句俗语叫“_诚信是金__”,说的是做人讲_诚信__,就像_金子__一样_宝贵__。

6、言必信,_行必果__。一言既出,_驷马难追__。

7、滴水成河,_粒米成箩__。成由节俭_败由奢__。节约如同__燕衔泥__,浪费就像__河决堤__。

8、帮助他人不仅仅是出于_善良_,更是一种美好的_道德情操_。无论是在我们_国家__,或是在其他国家,_助人为乐_已经成为许多人的_精神追求_,它超越了_亲情__,超越了_国界__。

9、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_以助人为乐__”,但每个人都应当懂得“_以扰人为耻_”。

10、帮助_他人__不一定要具备更多的_条件_,只需要你拥有一颗_

善良_的心。

二、 判断题

1、 个体老板赔钱换诚信,奔走千里自毁过期饮料。﹙ √ ﹚

2、 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品质,还是一种责任。 ﹙ √ ﹚

3、 诚是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 ﹙ √ ﹚

4、 在小事上说谎没什么,算不得什么大事。﹙ Х ﹚

5、 节俭是上个时代的事,现在提倡节俭过时了。 ﹙ Х ﹚

6、 我的零花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 Х ﹚

7、 浪费粮食虽然不对,但我又没有浪费别人家的粮食。 ﹙ Х

8、 浪费那么一点儿水也没什么,我又没侵害别人的利益。﹙ Х

9、 我喜欢的明星怎么打扮,我就怎么打扮自己。 ﹙ Х﹚

10、受人尊敬的人一定都是大人物,大英雄。﹙ Х ﹚

三、选择题

1、“一言九鼎”新记中的主人公是﹙B ﹚。

A、 吕元鹰 B、 宋先钦

2、“世界节俭日”是﹙B ﹚。

A、3月5日 B、10月31日

3、在公交车上追逐、打闹、抢座的行为。﹙ B ﹚

A、美B、不美

﹚ ﹚

篇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解释】:先师说:“做人不具备信德,就不知道他有什么可取之处了。好比牛车缺乏輗、小车缺乏軏的结构一样,这样的车靠什么行路呢?”

【讨论】:古代的车子,车体前端伸出一条或两条直木,称为车辕,与车辕前端相连接的,架在拉车的牲口背上的曲木,称为车衡。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是輗(读音为ní)。明朝方孝儒作《越车》说:“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大车指的是牛车,机动性差但载重量高。

軏(读音为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活销钉关键。小车指的是只有单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机动性高,但载重量低。没有輗和軏这么一个微小的构件,车子就不能行走。一个人有才华,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但不具备有信德,就象古代的车子,不过就是少了车辕横木上的一枚小小的活销式衔接结构,就无法负重远行。

“信”之一字,大多数的注家解释作“信用”。我们释为“信德”。信用大致表现为为说话算话,重诺守信;信德则包括诚信处世为人的信用,还包括信人,即对于对于他人的信任、人性的信任;甚至包括了自信,即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正确认识与信心;信用、信人、自信三者,即为信德。

一个人不自信,不肯信任他人,不肯讲诚信,这种人就不具备信德,这种人的人品一无可取之处,慢说为政,连做人处世都弄不清爽的。

信德中的信用,一指说话要有事实依据,否则即是信口雌黄的妄语,无稽之谈及道听途说都不能取信于人;二指承诺要能兑现,“千金易得,难买季布一诺”,即“一诺千金”的出处;三是既然决定做了,一定要有始有终。

信德中的信人,一指相信人性中都存在善良的成分,怀有博大的胸怀,如《老子》所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诚信的人,我们信任他,诚信度不高的人,我们也给他机会证明他的诚信,也同样以真诚的心意对待他,就算一个罪恶磬竹难书的人,都会有悔悟自新的一天,以宽大的心量去包容这类人,始终给他机会和希望,这就是人的德性中最高的信义修养。亚圣孟子也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含有善良的成分的。所以《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固然嫉恶如仇,却也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想真正认识生命与人生的真理,但人人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与时间。

二是指信任他人,我们回溯曹操的史事,官渡之战,他以绝对弱势最终击败了袁绍强大的北方军团。但这不是正面战场上靠勇气和意志、战术来取得的胜利,而是靠用人得当,比如,任用降将臧霸担任东方青州防线守备司令,挡住侧翼的敌军;任用降将张辽、关羽率突击队斩杀袁军先锋猛将颜良,猛挫了袁绍军团的锐气;曹操在襄阳战役中,还运用降将徐晃击败名震华夏的关羽;在安徽合肥逍遥津防卫战中,任用张辽指挥全军,张辽亲自率队两次突袭孙权的指挥营,使孙权两度抱头鼠窜,绝对优势的东吴大军始终无法展开攻势而被迫退出战场。可以说曹操的一生成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用人得当。而袁绍刚好相反,他拥有极优秀的战将和参谋人员,却不知如何合理地使用他们,造成政治上、决策上、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误再误。最后袁绍的生命连同他曾经鹰扬河朔的英雄事业,都随着官渡战争的结束,化为历史的一缕轻烟,飘渺而散。他之所以被人记起,只因为他的失败最终成就了曹操统一北中国的政治功业而已。

信德中的自信,要建立在对于社会现实与历史的综合而全面的了解上,通过生活的实践,人生经验的积累,达成对于自身素质的正确了解,正确培养自己的能力与智慧,这样才会拥有自信,自信的人,当然一定是个善于学习与实践的人。

本章节中,应该着重阐述信德中的“信用”,而信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言而有信,不可“食言而肥”。今天的概念,就是“诚信”之道。

“食言”,据《尔雅》解释:“食,言之伪也。……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后终不行,前言为伪,故通称伪言为食言。”即凡假话都可以叫做“食言”。因为吃的东西,吃下就没了。假话也说过就完事,不需要实行和兑现。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便宜与高兴,即为“食言而肥”。表示坚决履行诺言,说话一定算数,即为“决不食言”。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载:春秋时,鲁国大夫孟武伯,说话一贯无信,鲁哀公对他很不满。有一次,鲁哀公在五梧举行宴会,孟武伯照例参加,有个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这郭重长得很肥胖,平时颇受哀公宠爱,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辱。这次孟武伯借着向哀公敬酒的机会,又向郭重道:“你吃了什么东西这样肥胖啊?”

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这句话分明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在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

古代咨讯不发达,人们一旦相距数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极不方便,往往“使人为信”,即把要传递的内容交给专人送达。这内容称为“信”,今天称为 “信息”,古代的“信”有书面形式,也有口头转告,有时还有“信物”为证;传递信息的人称为“信使”。“信”、“信息”和“信使”中的“信”后来转化成了道德范畴的“信”。因为信使的职业以及信息传递的过程一定要包含“确实”、“可靠”、“不可随意改变”等意义。古人对“信”这一道德品质极为重视,即令百家异说、处士横议的先秦时期,在“信”的问题上,具备广泛的共识。这种文化现象说明了两点:一是讲信用、重言诺是古今社会生活所必需,是这一客观的、现实的需要,统一了人们的道德要求;二是使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守信”的观念。

古人云:“言行相应,则谓之贤”。言行一致,就是品质优良的贤者。其最核心的东西应该是“诚信待人”。

楚汉时期,楚霸王项羽的猛将季布最讲信用,凡有承诺,一定做到。所以民间有“千金易得,难买季布一诺”的美谈,他曾在战场上击溃刘邦的军团并亲自纵骑追杀刘邦,据说最危险的时候季布的战刀可以斩断刘邦所骑战马的尾巴了。刘邦后来成为汉高祖,记起这次九死一生的大败逃窜,深以为耻辱,下令全国通缉季布。但有位在战争时代支持刘邦的豪侠朱家提醒刘邦不要副迫季布这样的大将逃向北方的匈奴或南方割据军阀刘陀,如果能够重用此人,这对于刚刚建立国家基业的汉朝来说,在边防上多了一个有力的支持,否则,等于给自己制造一个可怕的敌人。季布很早的时候就因为他“千金一诺”的诚信品格而名传天下,如果他愿意投诚,当然对新兴的西汉帝国有巨大价值。于是刘邦马上同意不计较战争时期的旧恨,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而季布通过朱家表示愿意为自己并为刚刚摆脱战争苦难而恢复统一的国家重新选择人生的意向。刘邦任命季布担任汉帝国北方边境的驻军某部司令官,季布也为汉朝的边防忠诚地贡献了一生。可以说,季布以“诚信”取信于天下,也赢得曾经喋血战阵的敌人对他人格的信任,从而给自己赢得了空前的机遇,在经历因故主不明而遭受惨败的耻辱之后,获得新的成功机会。

诚即诚实、真诚;信即即信用、守诺。诚信的基本含义是真诚、守诺、践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居然出现了“诚信危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然更是我们民族的耻辱。

随着时代的变迁,商品经济的出现,“人心不古”的诚信危机出现了。改革开放后,一些尚在原始积累期的商贾,利用宏观政策的缺陷,坑蒙拐骗、逃账赖账、尔虞我诈,圈套、侵占别人款项情况,时有发生。假烟假酒假名牌、毒米毒面毒瓜子、股市造假见怪不怪、“三角债”越滚越大;

有的地方由于水平和能力因素,政府和部门的政策朝令夕改,或政令不行、故意不作为的现象时为发生。

部分官员贪取商业贿赂,见利忘义,言行不一、道德败坏、见钱眼开、卖官鬻爵,或欺上蒙下、浮夸造假,面子工程大行其道。

这一切个别的然而又是普遍的个人行为,都给政府的信誉造成久远的损害。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将引起社会的效仿,形成一种无信而受到鼓励的假象,导致社会信用的大滑坡。

因此,目前在我国的“诚信”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而是一种濒危的社会精神资源,诚信之德的危机已经危及国家、民族、政党、社团、企业,乃至于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和生命线。欺诈行为蔓延,招摇撞骗横行,导致我国市场经济很难持久发展,与国际接轨必成为空谈。

人之失信,害及若干人,团队失信,危及一群人;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如果缺乏信用,则德治难行,权威不立,导致政府公信力丧失,而政府自毁公信的连锁反应,祸及国家天下。

诚信是立世之本,立业之根,更是立国之基。个人需要诚信,社团需要诚信,社会企盼诚信!悲观失望,扼腕叹息,均不能重建诚信!唯有从我做起,方能构建诚信个人、诚信社团、诚信社会!

2006年前的某天,孔子的弟子曾参的妻子去赶集,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参的妻子就哄孩子说:“好好乖乖在家待着,等妈妈回家后杀猪给你吃。”等她赶集回来,见曾参正磨刀准备杀猪,她忙问究竟,曾参说:“你不是对孩子说好,赶集回来杀猪给他吃吗?”妻子忙劝阻道:“我刚才这样说,只是为了哄住孩子,你怎么能当真呢?” 曾参十分严肃地说:“我们不能哄骗孩子,因为孩子时刻在模仿父母,现在你哄骗他,等于教他用同样的方法去哄骗别人,而且当他知道你是在哄骗他时,他就不会再相信父母了,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信任了,将来如何教育他呢?”最终曾参还是杀了猪,让孩子吃到了猪肉。更重要的是,他使儿子感到父母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父母的威信在孩子心中更加稳固了。

中国的诚信教育极为缺失,80年代后的中国人们,尤其是学生们,多在不诚信的环境中徘徊出入。撒谎、抄作业、考试作弊、聘求“枪手”,尽管有些事情在地下以其特有的方式蔓延,我们还有孩子们却早已心知肚明。

在街道两旁,甚至在电视滚动的屏幕上,经常看到“办证,电话13××××××××”的牛皮癣广告。如果没有市场,没有需求,这种伪造证件的业务会火爆吗?

80年代后处于时代浪尖上的中国人以此“行为艺术”教育着21世纪中国的下一代。虽然中国人信奉了几千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信条,但80年代后的中国社会还是出现严重的诚信危机。为什么厚实文化积淀也没能救赎中国人呢?

素质教育口号响彻云霄而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的今天,诚信教育象个病弱奄晟、将进坟墓的老人,“大人先生”们说一套做一套,板着面孔的说教和种种矫伪造作的行为我们这个社会扣上了虚伪的面具,使“假、大、空”一度成为中国社会最漂亮的名片。

人人都说诚信是一个人成才立足之本。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是国家民族未来的栋梁,这个群体能否真正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

我们不良的教育制度,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片面强调知识的价值和知识的功利价值,从而导致考试作弊、“枪手”替考、求职简历注水、恶意逃避归还助学贷款、拖欠水电费等“诚信”缺失行为,尽管不能代表整个大学生群体,但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周恩来曾指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已是迫在眉睫。否则,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更多是“小人”而非“君子”、“贤者”。

不诚信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其中大有甜头。小而言之可不劳而获或少劳而获,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大而言之,为官治学都是“捷径”,GDP可以浮夸,论文可以“借鉴”,省

时省力何乐而不为?这种逻辑普遍支配了整个中国社会,古老诚信原则自然成为“傻子”的代名词。

有人曾说中国将呈现“大奸商”时代。齐齐哈尔的假药害死多少民众,煤窑里“出土”了多少僵硬的尸体,上海 “智叟”们把公交卡用微波炉烤焦而指望可以一劳永逸,永不充值的乘坐免费公交……

诚信教育,关乎个人,也关乎国家民族的操守。构建诚信的社会须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到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无不说明诚信的重要,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我们通常一出口,就“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甚至大呼“人无信不立”。然而,诚信就像迷彩服一样,成为许多人用来伪装掩护的幌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见过太多的贼喊捉贼的骗子,口口声声诚信为本,实际骗你没商量。一个人的诚信,来自于个人的价值观、所在组织的规范程度,以及如法律、人文、风俗习惯等的社会环境。西方人视信用为自己的第二生命,并非他们的道德观念使然,也是西方法制国家的健全法律体系所形成的游戏规则的要求。在一个好的社会制度规范下,把诚信当作儿戏的人,最终都将没有好的下场。

就现实而论现实,现代中国社会的诚信建设,不但需要个人的修养,更需要制度保障,征信体系的建设从道德层面的单纯倡导进入制度保证阶段。建立起中国社会的征信系统后,诚信固为“君子”所乐,无信“小人”在征信体系面前无路可走,甚至四面楚歌。

所谓征信体系,就是在一定范围内采集与信用交易有关的个人记录,包括信用咨询、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评分和信用评级)等内容。征信系统就是信用记录的查询系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信用报告。

迟缴公用事业费用、逃票、闯红灯等这些在平时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情今后将一笔不落地载入个人信用报告,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个人信用分值下降。个人征信系统开通后,一个人有没有信用,信用如何,一查便知。上海在全国先行个人征信系统试点,上海人的个人信用数据已成为各家银行放贷重要的参考指标,一个上海人如果信用报告有“污点”的话,向银行申请信用卡、车贷、房贷时就会非常不顺利。也许有人会说,迟缴公用事业费、逃票、闯红灯这些只是生活中的小事,有点小题大作的味道。但凡事皆可以小见大,一个连小事也不讲信用的人能期望他在大事上一定讲信用吗?

希望在往后的中国社会,个人信用能成为每个中国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一个人可以暂时没有工作,没有钱,但是绝对不能失去信用。因此只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自己的信用成为每个人的共识时,诚信社会才指日可待。个人征信系统,是诚信的试金石。

俗话说:“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从古至今,言而有信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赞颂,事业得到人们的支持。所以孔圣人说:做人,处世,对朋友"信"很重要,无信誉是绝对不可以的,尤其古代和今天一些领导干部,处理事情若不多想想,骤下决心,经常允诺而又随时改变,就会使部下无所适从,失去信用,所以孔子才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从荀子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到苏轼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前赤壁赋》),无不说明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道、齐家之要、治国之宝,弘扬诚实守信之风,鞭挞见利忘义之弊,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大儒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可见,诚信是做人立德的根基,是人格修炼的起点。现代文明社会,诚信是必须大力提倡并制度保障的“公民道德”的领域,一个人不诚实守信,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就会在社会上四处碰壁,甚至无法安身立世。诚信素质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诚信道德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衡量社会

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行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我们每个人要完善自我,立足社会,必须从讲诚信做起。

常言讲:“诚实是金,守信是银。”让“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真正成为我们中国社会每个公民的行动纲领和指南。

最后,摘录一些有关于诚信的格言,供大家共享: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北京同仁堂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 ———海尔著名广告语

《孺童讲论语》第二十二章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解说:

(一)

“信”,是“信用、信义”的意思。

“其”,指“无信”之人。

“可”,是“可以”的意思,即还有什么可以作为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的话,那就不知道他还可以有什么大的作为。也就是说,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的。

(二)

“大车”,指牛车。

“輗”,大车是以牛拉作为动力的,套在牛身上,以便驾牛拉车的工具称为“鬲”,“鬲”与车身相连接的关键处称为“輗”。

“小车”,指马车。

“軏”,小车是以马拉作为动力的,套在马身上,以便驾马拉车的工具称为“衡”,“衡”与车身相连接的关键处称为“軏”。

“其”,指“无輗大车”和“无軏小车”。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大车没有“輗”将牛与车进行连接,小车没有“軏”将马与车进行连接的话,那么大车、小车又如何能够行动起来呢?

(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qi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