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广水市文华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21 11: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2018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 A.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 2.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5.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唐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7.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8.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④元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集中军权 B.集中行政权 C.集中财权 D.集中司法权

10.汉初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甚至尖锐对抗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管理地方行政事物 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11.“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讲述的是清朝一位大臣的故事,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一个历史学上的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 )

A.“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 C.“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 D.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1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的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分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3.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14.《三字经》中所说的“周撤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 )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

15.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后,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一位同学不可能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 ) A.甲同学为西周王族成员

B.丁同学做了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 C.乙同学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丙同学回到了商朝,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

1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 17.秦朝推行郡县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进一步加强君权

C.防止地方官吏搜刮百姓 D.完善地方机构

18.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 )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礼制 D.宗法制度

19.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0.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明经 进士 初试 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作诗、赋、文各一篇 每经帖十条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作时务策五道 答时务策三道 二试 三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4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20分) 材料一: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二: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1)根据材料一,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3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态度?(5分)

(2)材料二中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4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3分)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5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20分)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4分)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2分)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分)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6分)

2016—2017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

答题区(高一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分) (1) (2) (3)

22.(20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qf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