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自理教育中的环境因素

更新时间:2024-02-01 09: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自理教育中的环境因素

上海市普陀区启星学校 刘君

重度智障儿童属二级智力障碍,IQ在20—35或20—40之间。这类儿童适应行为极差,生活自理能力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仍然需要照顾。

随着“零拒绝”的深入开展,重度智障儿童都来到学校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然而,要使他们将来能回归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强化其自我服务技能,掌握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进餐;如厕;穿脱衣、裤、鞋袜;洗手;洗脸;梳头等一些最简单的技能。这些能力和技能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基本上是通过生活实践逐步形成和掌握的,可是这些重度智障儿童不善于拜生活为师,不会自觉地从生活中学习自理能力。究其原因,环境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一、 影响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社会因素

导致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低下,除了由于自身的内在原因以外,还存在着一些社会因素。这些社会因素多数来自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或社会环境的压力。也有部分是由于这类儿童所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过于单调和贫乏所造成的。

1、家长的教育观

儿童不可能凭空获取知识和技能,他们首先是在家庭环境的教育熏陶下,从模仿开始的。而根据研究,儿童学习有一个关键期,即在二岁到四五岁之间。这是学习的最好时期。而这一时期,对于绝大多数重度智障儿童来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可见父母在家中为孩子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对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家长的教育观是否正确对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自理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较好发展,正确的生活自理教育观念会使重度智障的孩子得到潜能的开发,为其将来就业和回归社会打下基础。相反,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大事小事都亲历亲为家长代之,殊不知这样会使孩子的残疾程度加重。 2、情感挫折的影响

作为社会的一员、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儿童的学习

需求是建立在成人肯定、赞扬和鼓励的气氛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过多的失败和挫折,一次又一次的将重度智的障学习兴趣浇灭,使其备受歧视和冷落,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智儿童的学习障碍。只有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并设法给他们一些成功的喜悦和温馨的体验,才有利于促进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3、生活实践活动过分单调贫乏的影响

生活是知识技能的源泉,社会实践活动是自理能力发展的动力。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不可能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只有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中,积极地参与活动,重度智障儿童才能将许多的经验付之于实践,才能激发出他们想继续学习的愿望和需求。

二、 教学中的环境因素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要求家人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务做亲子游戏,从欣赏和鼓励的角度出发,与孩子进行交流,培养其自理能力的发展。

有的家庭,父母过于沉默寡言,重度智障儿童得不到良好的足够的发展空间,没有刺激,没人说话,得不到鼓励和反馈;非常关键的是,许多家长不懂得与孩子积极交往的定义和重要性,平时极少与孩子交谈或做游戏,没有耐心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也从不给孩子以鼓励和肯定。结果,孩子往往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更不可能学会生活自理。

2、学校环境的创设——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与个体差异

孩子是生活的主体,体验是他们学习的方式,是他们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重视重度智障儿童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生活自理教育不能只顾着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孩子,不能机械的训练,要了解这些重度智障儿童在过程重的感受、需要、兴趣等,重视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使孩子情绪稳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获得自信,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产生满足、安全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愉悦、关爱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重度智障儿童乐意接受学习,积极参与活动,自愿听从老师指挥,从而主动积累基本的生活经验。

智障孩子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障碍程度使每个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也体现出了不同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学生不会如厕,有的学生不会进食,有的学生不会穿鞋袜,有的学生不会使用剪刀,等等。因此,单靠集体教育是无法满足每一个个体发展需求的,应更具不同要求指导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提出的不同要求,重视个别化教育。

三、几点意见

1、建立必要合理的生活常规。

必要的生活常规是生活的保障,也是生活自理教育的内容,孩子执行常 规的过程,就是体验、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 2、给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

不要怀疑他们的能力,让孩子建立自信,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注重实践。

实践寓教育于实际生活中,具有真实感,有助于孩子在练习中获得真实的 感受。

4、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qd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