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更新时间:2024-05-30 00: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招题库 库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D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

2.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D )出版的。 A.乌申斯基B.皮亚杰C.维果斯基D.卡普杰列夫E.布鲁纳

3.脑的生长到(B )岁时基本完成,这时脑的重量达到成人水平,容积也接近成人水平。 A.6 B.12 C.15 D.20 E.25 4.建构主义发展观的提出者是(A )。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埃里克森D.斯滕伯格E.加德纳 5.下列属于学生学习内容的是( ABCDE )。

A.知识的掌握B.创造性的发展C.道德品质的培养D.技能的掌握E.健康心理的培养 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这些都表现的是( E )。 A.强化B.强化的程式C.消退D.回避条件作用E.逃避条件作用 7.( A )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是各种复杂学习的基础。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词汇学习E.代表学习 8.下列属于具体知识的是( AC )。 A.日期B.概念C.事件D.推理E.判断 9.知识的理解是通过对教材的( AB )实现的。 A.直观B.概括化C.记忆D.比较E.抽象化 10.心智技能的特点包括( ADE )。

A.结构具有简缩性B.执行具有外显性C.结构具有展开性D.对象具有观念性E.执行具有内潜性 11.低年级学生借助香蕉、苹果的图片等代替物进行加、减运算,属于( B )。 A.物质活动B.物质化活动C.外部言语活动D.内部言语活动E.活动的定向 12.下列属于连续型操作技能的是( ABD )。 A.滑冰B.开汽车C.弹钢琴D.跑步E.打字 1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BC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观念E.道德信念

14.全社会各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简单的共同生活准则包括( ABCE )。 A.尊老爱幼B.诚实守信C.讲究卫生D.团结一致E.文明礼貌 15.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ABCD )。

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D.解法评价E.反思 16.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 ABC )。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目的性E.开放性 17.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ABCD )。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E.思维扩散

18.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故事,解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题等体现的都是学习动机中的( A )。 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E.附属内驱力 19.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C )。 A.斯金纳B.马斯洛C.班杜拉D.韦纳E.阿特金森 20.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B )构成。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经验和方法D.认知策略E.计划策略 21.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D )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 A.80% B.100% C.120% D.150% E.180% 22.下列属于交互式教学的策略的是( ABCD )。 A.总结B.提问C.析疑D.预测E.反思

23.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指的是( E )。 A.正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E.一般迁移 24.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 C )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A.思维B.认知C.定势D.心向E.智力

25.( B )首先在形状知觉方面进行了迁移训练的实验研究。 A.詹姆士B.桑代克C.伍德沃斯D.奥苏贝尔E.贾德

26.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 ABCDE )。 A.具有生命的活力B.具有积极的内心经验C.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

D.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E.有效地发挥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7.一个学生不敢同教师说话,也没有勇气向教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教师请教,教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他就能学会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这种方法属于( A )。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E.惩罚法 28.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则该教师处于( B )。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发展阶段E.关注成长阶段 29.关于反思方法,下列属于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是( ABCD )。 A.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交流讨论D.行动研究E.观察分析

30.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学业成绩对工作绩效的平均预测效度系数仅为( A )。 A.0.11 B.0.12 C.0.08 D.0.09 E.0.10

库二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有( )。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迁移 D.心理健康 E.教师心理

2.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l908年( )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A.桑代克 B.房东岳 C.廖世承 D.陆志韦 E.潘菽

3.中学生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语言能力 B.思维能力 C.反应能力 D.行为能力 E.认知能力

4.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说明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达到了( )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后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5.( )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A.加涅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E.斯金纳

6.教师对一个同学的助人行为进行表扬,这对其他同学就是一种( )。 A.直接强化 B.强化的程式 C.替代性强化 D.自我强化 E.间接强化

7.建构主义受到下列哪些重要人物的影响?( ) A.杜威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E.布鲁纳

8.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到( )时,效果最佳。 A.50% B.150% C.100%

D.120% E.200%

9.学习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的( )在理解中的表现。 A.系统化 B.概括化 C.变式 D.比较 E.抽象化

10.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 A.加里培林 B.加涅 C.安德森 D.华生 E.桑代克

11.( )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它的应用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A.示范 B.讲解 C.练习 D.反馈 E.动觉

12.心智技能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 )。 A.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B.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C.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D.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E.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

13.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 )。 A.义务感 B.责任感

C.事业感 D.自尊感 E.羞耻感

14.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的阶段包括(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被动 E.稳定

15.不断明确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并不断通过一定的运算操作来缩减这种差 距,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是( )。 A.问题类比

B.“手段一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 E.检验

16.瓦拉斯提出的创造性思维的阶段有( )。 A.准备期 B.酝酿期 C.豁朗期 D.验证期 E.评价

17.下列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的幻想 B.走路 C.穿衣

D.简单的记忆索取 E.奔跑

18.学习动机理论的观点有( )。

A.强化说 B.需要层次说 C.动机归因理论 D.自我效能感理论 E.成就动机理论

19.同样考80分,有的同学会高兴,有的同学会伤心。这表现出了学生( )的不同。 A.品德 B.兴趣 C.爱好 D.志向水平 E.态度

20.(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基本策略 D.辅助性策略 E.资源管理策略

21.人的学习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以及用手写等,这种识记表现的是(A.有意识记 B.整体识记 C.过度学习 D.多种感官参与 E.排除相互干扰

22.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这种方法属于( )。 A.位置记忆法 B.谐音联想法 C.关键词法 D.视觉想象 E.语义联想

。 )

23.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做出系统解释的是(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认知观 E.联结说

24.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有了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体现的是( )的基本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奥苏贝尔的认知观 E.桑代克的联结说

25.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是(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E.睡眠障碍

26.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 A.人格缺陷 B.依赖型人格障碍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恐怖症 E.强迫症

27.下列属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的是( )。 A.指导模式 B.治疗模式 C.发展模式

D.社会影响模式 E.强化模式

28.教师专业需要的特殊能力包括( )。 A.思维的条理性 B.思维的逻辑性 C.口头表达能力 D.组织教学活动能力 E.值得信赖

29.为促进新教师的成长,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其程序包括( )。 A.每天进行回顾 B.有意义的呈现新材料 C.有效的指导课堂作业 D.布置家庭作业

E.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30.( )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阶段。 A.福勒 B.布朗 c.艾里斯 D.荣格 E.弗洛伊德

答案及解析 1.ABCDE

【解析】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心理健康和教师心理。 2.B

【解析】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3.B

【解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 4.E

【解析】形式阶段的儿童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并能作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5.C

【解析】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6.C

【解析】教师对一个同学的助人行为进行表扬,这对其他同学就是一种替代性强化。 7.ABCDE

【解析】建构主义受到杜威、奥苏贝尔、维果斯基、皮亚杰、布鲁纳等重要人物的影响。. 8.B

【解析】具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 9.A

【解析】学习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的系统化在理解中的表现。 10.A

【解析】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l959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11.C

【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12.ABC

【解析】本题考查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以上选项都属于这个范畴,但是题干所述为基本要求,故选ABC。 13.ABE

【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14.ABC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15.B

【解析】“手段一目的”分析是指不断明确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并不断通过一定的运算操作来缩减这种差距,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16.ABCD

【解析】瓦拉斯1926年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即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17.ABCDE

【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其基本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A项没有明确的目的;BCE三项虽然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属于自动化操作,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D项是单一的认知活动,问题解决包含的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18.ABCDE

【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 19.D

【解析】志向水平指学生自己设立的目标以及在学习活动之前对所欲达到的目标作出的估计。不同的学生其指向水平是不一样的,其学习的需要及表现也不一样。 20.A

【解析】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21.D

【解析】本题考查对复述策略中的多种感官参与的理解。 22.C

【解析】关键词法就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23.A

【解析】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做出系统解释的是形式训练说。 24.A

【解析】本题考查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题干指的是教学的目标是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 25.B

【解析】题干所述是抑郁症的定义。 26.C

【解析】题干所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两个显著特点。 27.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它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和社会影响模式。 28.ABC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需要的特殊能力,它包括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15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9.ABCDE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教师进行专门训练的程序。题目选项均为正确选项。 30.AB

【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阶段。

库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E.教学内容

2.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如( )。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

3.在几种有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性 D.反思型 E.整体型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 )。 A.生理要素 B.心理要素 C.遗传要素 D.社会性要素 E.教师要素

5.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E.布鲁纳

6.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E.知识

7.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8.概念学习有两种形式,那么概念的教学也可采用相应的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 )

A.例一规法 B.规一例法 C.规一例一规法 D.实物法 E.概括法

9.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 )。 A.符号 B.名称 C.内涵 D.外延 E.结构

10.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是有规律的,一般是( )。 A.遗忘的进程不均衡 B.遗忘先快后慢

C.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 D.遗忘先慢后快 E.遗忘的速度越来越快

11.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A.观念性 B.内潜性 C.简缩性 D.整体性 E.展开性

12.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高原期 C.后期进步较慢 D.总趋势是进步的 E.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 )

13.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 B.积极性 C.主动性 D.稳定性 E.适应性

14.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 B.观念 C.信念 D.道德认识 E.道德观

15.“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训练发散思维中的( )。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E.内容扩散

16.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负向迁移 C.功能固着 D.定势影响 E.正向迁移

17.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 种动力机制表现为几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几种动力是( )。 A.浮力 B.推力 C.拉力

D.压力 E.摩擦力

18 .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逊认为( ),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简单任务时,动机水平偏高 B.中等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中等 C.高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低 D.中等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低 E.高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高

19.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l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E.监控策略

20.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 A.列提纲 B.利用图示 C.利用表格 D.做笔记 E.提问

21.小明背诵一首唐诗,背诵了10遍刚好能回忆出来,那么小明需再背( )遍,记忆效果更佳。 A.3 B.4 C.5 D.6 E.7

22.概括说,亦称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 A.桑代克

B.布鲁纳 C.贾德 D.奥苏贝尔 E.班杜拉

23.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不良习惯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E.强迫观念

24.强迫症包括( )。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E.情感强迫

25.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A.教材 B.情境 C.生存 D.学生 E.课堂

26.下列属于布鲁巴奇等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的是(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关注问题 E.行动研究

27.瓦拉斯(G.Wallas)1926年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几个阶段,即(。

A.思考期 B.准备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28.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的首创者为( )。 A.雅各布松 B.沃尔朴 C.艾里斯 D.斯金纳 E.华生

29.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 )。 A.活动定向阶段 B.活动操作阶段 C.认知阶段 D.联结阶段 E.自动化阶段

30.一个儿童不敢同老师说话,遇到问题也没勇气请教,为了解决儿童这种问题,他一旦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这种行为改变方法是( )。 A.强化法 B.自我控制法 C.示范法 D.肯定性法 E.鼓励法二、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答案选B。 2.ABCDE

【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

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因此,答案选ABCDE。 3.D

【解析】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他们在作出回答之前倾向于用充足的时问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评估各种可替代的方案,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较有把握的最佳方案。因此,答案选D。 4.ABD

【解析】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1)生理要素;(2)心理要素;(3)社会性要素。因此,答案选ABD。 5.B

【解析】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是巴甫洛夫的理论,条件反射中涉及四个基本的事项:(1)无条件刺激,指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条件刺激,指原来的中性刺激;(4)条件反应,指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因此,答案选B。 6.D

【解析】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一反应(s—R)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因此,答案 选D。 7 ABCD

【解析】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即对榜样情景各方面的注意和知觉。(2)保持过程,即对示范信息的记忆,这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3)复制过程,即自己仿照做出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这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过程。(4)动机过程。因此,答案选ABCD。 8.ABC

【解析】概念学习既然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形式,那么概念的教学也可采取相应的方法。一种方法是从例子到规则,叫做“例一规法”;另一种方法是从规则到例子,叫做“规一例法”。当然,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往往是这两种思路的综合形式“规一例~规法”。因此,答案选ABC。 9.BCD

【解析】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第一,名称,即代表概念的词语、符号。第二,内涵,即这类事物所共有的关键特征。第三,外延,即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具体事物(实例)的范围。因此,答案选BCD。 10.ABC

【解析】遗忘的进程都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减慢,这条规律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因此,答案

选ABC。 11.ABC

【解析】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因此,答案选ABC。 12.ABCDE

【解析】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因此,答案选ABCDE。 13.ACD

【解析】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它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答案选ACD。 14.BC

【解析】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不同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的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因此,答案选BC。 15.D

【解析】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办什么事。因此,答案选D。 16.A

【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鸟是原型,对飞机的发明起到了启发作用。所以,这种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原型启发。因此,答案选A。 17.BCD

【解析】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答案 选BCD。

18.AB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逊(Dodson)认为,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因此,答案选ABC。 19.B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包括记忆术、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等。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l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属于谐音联想法。因此,答案选B。 20.ABC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常用的几种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示;利用表格。因此,答案选ABC。 21.C

【解析】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l50%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l50%时,效果不仅不递增,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从而成为无效劳动。因此,答案选C。 22.C

【解析】概括说,亦称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l908年,贾德批评了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认为桑代克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先期与后期的学习活动所共有的那些因素上是不够的。他主张用概括说解释迁移现象。因此,答案选c。 23.B

【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因此,答案选B。 24.BC

【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已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因此,答案选BC。 25.D

【解析】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变为成熟的教师,熟练的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作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因此,答案选D。

26.ABCE

【解析】布鲁巴奇等人l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供教师参考,分别是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而关注问题并不属于其问。因此,答案选ABCE。 27.BCDE

【解析】瓦拉斯(G.Wallas)1926年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即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因此,答案选BCDE。 28.B

【解析】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由沃尔朴(J.Wolpe)1958年首创。因此,答案选B。 29.CDE

【解析】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因此,答案选CDE。 30.A

【解析】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因此,答案选A。

库四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1924年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桑代克 B.房东岳 C.廖世承 D.陆志韦 E.潘菽

3.1976年以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 )。 A.研究内容不断扩展,增加了对新领域的探索

B.研究方法较多的采用了教学性实验、教育性实验及实验室实验 C.注意介绍国外教育心理学的文献

D.初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E.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

4.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以前一阶段发展为基础,而且又在此基础上萌发出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这表现的是(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定向性 D.不平衡性 E.差异性

5.( )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斯滕伯格 E.加德纳

6.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 A.智力低下

B.智力超常 C.中等智力 D.较低智力 E.较高智力

7.关于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的变化是短暂的 C.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E.学习是后天习得的活动

8.教师对上课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等都属于(A.获得 B.消退 C.逃避 D.回避 E.强化

9.程序教学实际上是( )在实践中的运用。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积极强化的原理 C.观察学习 D.认知学习 E.认知同化理论

10.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 A.命题网络 B.图式 C.产生式系统 D.抽象思维 E.具体思维

11.( )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归属学习 E.并列结合学习

12.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关知识学习过程本身的是 ( )。 A.感觉 B.记忆 C.想象 D.意志 E.情感

13.打字、弹钢琴等属于(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操作技能 C.粗放型操作技能 D.断续型操作技能 E.器械型操作技能

14.下列属于我国教育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是(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原型内化阶段 D.原型操作阶段 E.原型定向阶段

15.态度的结构包含的成分有( )。 A.认知 B.情感 C.行为 D.依从 E.认同

。 )

A.25% B.50% C.75% D.90% E.100%

20.学习策略包括的成分有( )。 A.认知策略 B.注意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E.社会管理策略

21.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E.计划策略

22.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同化性迁移 D.顺应性迁移 E.重组性迁移

23.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会产生学习的迁移。这是( )的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奥苏贝尔的认知观

E.官能说

24.(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E.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25.关于考试焦虑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E.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 26.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 )。 A.加涅 B.罗森塔尔 C.戴尔 D.波斯纳 E.奥苏贝尔

27.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 )。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记忆 E.应用

28.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 )。 A.活动定向阶段 B.活动操作阶段 C.认知阶段

D.联结阶段 E.自动化阶段

29.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操作模仿 D.操作熟练 E.操作整合

30.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 A.依从 B.服从 C.从众 D.认同 E.内化

答案及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因此,答案选ABCD。 2.BCD

【解析】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因此,答案选BCD。 3.D

【解析】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因此,答案选D。 4.C

【解析】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即用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其公式为:智商(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因此,答案选c。 5.BCD

【解析】桑代克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因此,答案选BCD。 6.DE

【解析】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因此,答案选DE。 7.C

【解析】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因此,答案选c。 8.ABDE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因此,答案选ABDE。 9.C

【解析】当新知识在概括程度上低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新知识从属7:113知识)时,这种学习称为“下位学习”,即自上而下的学习。因此,答案选C。 10.ABCD

【解析】重现知识有困难,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旧知识的干扰;(2)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完备程度;(3)学生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此,答案选ABCD。 11.BCDE

【解析】连续型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连续动作组成。换言之,操作动作本身是连续性的如在开汽车、骑自行车、滑冰、跑步等活动中均由一系列连续动作完成。因此,答案选BCDE。 12.C

【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因此,答案选c。 13.B

【解析】权威阶段(5~8岁)儿童的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而权威阶段属于他律道德阶段。因此,答案选B。 14.C

【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因此,答案选C。 15.C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认同是其经历的第二个阶段,它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因此,答案选C。 16.ABC

【解析】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因此,答案选ABC。 17.DE

【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要符合这三个特点。因此,答案选DE。 18.ABCE

【解析】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因此,答案选ABCE。 19.B

【解析】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因此,答案选B。 20.ACD

【解析】学习策略的三种成分:(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2)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3)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q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