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13: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3 1.1工程简述 .................................................................................................................................................. 3 二、编制说明、原则、依据 ........................................................................................................................ 3 2.1编制说明 .................................................................................................................................................. 3 2.2编制原则 .................................................................................................................................................. 3 2.3编制依据及执行的规范、规程及标准 ........................................................................................ 4 三、地源热泵中央空调节能分析............................................................................................................... 4 3.1引言 ............................................................................................................................................................ 5 3.2地源侧系统简介 .................................................................................................................................... 5 3.3地源热泵系统特点 ............................................................................................................................... 7 3.4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的优点 ................................................................................................................. 7 3.5结论 .......................................................................................................................................................... 12 四、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施工方案............................................................................................................. 12 4.1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 12 4.2PE管连接通用规定 ............................................................................................................................ 13 4.3预制PE管 ............................................................................................................................................. 18 4.5 钻井埋管PE管的下管 .................................................................................................................... 23 4.6灌浆和回填............................................................................................................................................ 23 4.7桩基埋管的下管施工 ........................................................................................................................ 24 4.8沟槽开挖、检验及水平管连接与回填 ...................................................................................... 26 4.9水平管敷设及连接 ............................................................................................................................. 29 4.10地埋管穿越检查井的防水措施 .................................................................................................. 30 4.11温度探测器安装 ............................................................................................................................... 30 4.12集分水器制作安装 .......................................................................................................................... 32 4.13地埋管换热器的系统调试 ............................................................................................................ 34 4.14地埋管换热器的检验和验收 ....................................................................................................... 34 五、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末端施工工艺 ................................................................................................... 35

1

5.1复合玻纤风管特点 ............................................................................................................................. 35 6.1水蓄冷系统的原理 ............................................................................................................................. 39 6.2水蓄冷空调系统的技术特点 .......................................................................................................... 40 6.3水蓄冷空调的特点和优点 ............................................................................................................... 40 6.4蓄冷水池施工方案 ............................................................................................................................. 41 6.4.2蓄冷水池内壁保温、防水施工工艺 ...................................................................................... 46 6.4.2.1 水蓄冷水池内壁需进行防水、保温施工,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 46 6.4.2.2水蓄冷水池内壁防水施工工艺 .......................................................................................... 47 七、质量保证体系 ......................................................................................................................................... 57 7.1 质量目标 ............................................................................................................................................. 57 7.2 质量管理体系 ................................................................................................................................... 57 八、安全保证措施 ......................................................................................................................................... 62 8.1安全管理控制目标 ............................................................................................................................. 62 8.2安全保证总的原则 ............................................................................................................................. 62 8.3工程安全保证体系 ............................................................................................................................. 63 8.4工程安全教育 ....................................................................................................................................... 64 8.5项目安全管理 ....................................................................................................................................... 64 8.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 65

2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1.1.1项目名称:江苏省档案馆迁建工程

1.1.2工程地点: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与黄山路交界口 1.1.3设计单位:南京市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 1.1.4招标单位:江苏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1.1.5工程概况:江苏省档案馆迁建工程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与黄山路交叉处,按照一类省级档案馆标准设计,馆藏档案馆数量100万卷以上,属于甲级档案馆,总建筑面积48128平方米,建筑高度33.95米,室内外高差600mm,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二、编制说明、原则、依据

2.1编制说明

本节能方案是经过本公司的技术人员按招标文件进行精心编制的,完全响应招标文件的所有要求,与招标文件的所有条款、条件和规范相符合。

2.2编制原则

(1) 全面执行我公司“科学管理,质量达标;信守合同,顾客满意”的宗旨,严格按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依据招标文件及图纸等资料,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施工方案的审定工作,并发挥管理优势,强化计划管理,确保本工程质量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达到设计指标。如因我方原因一次验收达不到合格工程标准,则我方必须返修整改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为止。才能交付招标方,其返修的费用全部由我方自己承担。返修工期计入总工期考核,并支付招标方违约金。

3

(2)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本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及保证措施;安全文明环保施工方案及保证措施;劳动力、机械安排措施;施工主要技术措施及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人员配备情况等方面做出综合阐述,同时,本施工组织设计既是项目部综合性指导文件,又是该工程项目部的质量计划文件。

(3) 充分发挥我公司整体实力,大量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

(4) 遵循国家有关环保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噪音;

(5) 依据招标文件及图纸等资料为依据,经专业技术人员综合暖通安装要求、内容、规模、功能反复分析,为此本工程遵照设计师的思路,遵守设计图纸各部位的设计要求与节点进行施工配套,从而确保地源热泵的系统整体稳定运行,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空调使用效果。本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中的不详之处,均以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规定为准。

2.3编制依据及执行的规范、规程及标准

(1)编制依据

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补充招标答疑、最新暖通施工图图纸一份。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 3)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6) )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三、地源热泵中央空调节能分析

4

3.1引言

在能源总消耗中,建筑能耗占有着很大比例,其中照明和空调,特别是空调能耗,占据了建筑能耗的30%~40%。所以,进行空调节能潜力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即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装置。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高品位能源,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的转移。由于全年地温波动小,冬暖夏凉,其季节性性能系数有着恒温热源热泵的特性,季节性性能系数较高。

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共分为三部分:室外地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机组和室内采暖或空调末端系统。

30%

70

地埋管换热器 热泵主机 室内末端 100地埋管循环末端循环

3.2地源侧系统简介

地源侧系统由地热换热器组成,根据埋管形式可分为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两种。根据运转形式又可分为开式循环和闭式循环两种。我们推荐采用闭式循环垂直埋管系统。

5

该种交换器埋深大约在60米,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温度常年保持恒温的特性,通过地热换热器与土壤的换热达到能量提取的目的。

夏季供冷时通过换热系统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一方面为建筑物提供制冷的效果,另一方面将热能储存于地下,作为能量储备以供冬季使用。

冬季采暖时通过换热系统将低温热源(地下岩土层)储存的热能提取出来,用于供暖循环水的加热,以备建筑物采暖使用。通过整体设计可使这种循环周而复始的运转,保证系统的供冷、供暖及供卫生热水要求。从能量守恒角度考虑,系统以30%的电能作为驱动,从地下岩土中获得了70%的热量(冷量),与传统的中央空调(冷水机组+锅炉)相比,节能效果显著;又因其取消了锅炉,它的环保特性非常突出。

系统运行原理图

6

3.3地源热泵系统特点

1、运行节能

地温循环冷暖系统由于只与温度相对稳定的浅层土壤进行换热(常年稳定在13--20℃),故系统效率很高——夏季运行COP 5.0以上、冬季运行COP 3.5

左右。相对于其他系统,它的耗能极少,故能源费用极低。 2、绿色环保

由于系统均为闭式环路,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介质交换,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其所使用的能量为电能和地热能,全部为清洁环保的能源。

3、运行安全、可靠

由于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基本不受外界干扰且无易燃、易爆燃料储存的隐患,故系统运行极为安全。热泵机组技术成熟,安装简便,传统产品寿命均超过15年,故系统运作极为可靠。

4、一机多用

热泵机组基本可满足建筑物制冷、采暖要求,先进的主机系统,故一套系统承担全部任务,占地空间小。

5、 使用寿命长

热泵主机寿命均超过15年,地埋管部分寿命50年

3.4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的优点

1、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为建设部推广使用的节能环保的供暖空调技术。热泵方案大大降低冬季采暖夏季制冷运行成本。

2、采用电力驱动,无消防、安全部门严格管理的燃气、燃油等设备;制冷工况下,热泵机组等同于普通电制冷机组,操作维护简单、可靠,运行效率高;

7

无需室外机、冷却塔等外置设备,无扰民、不耗水;制热工况下,热泵机组相当于锅炉,但是因采用电驱动,所以无污染产生,环境友好性强。

3、地埋管热泵方案对于用户而言的优越性:

(1)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采暖、制冷运行成本低,无污染,环保性好; (2)本空调系统方案,一年四季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供冷或供热而不受其他用户的影响;

(3)热泵机组使用寿命约15~20年;地埋管系统使用寿命约50年。 (4)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可靠性高,自控性能好;同家用空调类似,用户可根据自身要求设定温度,启动运行;全年维修费用低廉。

4、地源热泵与常规空调技术特点、投资、运行费用、经济性分析一览表

8

地源热泵与常规空调技术特点、投资、运行费用、经济性分析一览表 (1万m2建筑配置、冷热负荷分别为100w/m2)

项目 地源热泵空调 锅炉 锅炉 机房占地面积大,需消耗较多的地下占地面积 置灵活,可设在地下室或楼梯间 却塔占用屋顶面积,储油设备需占用地面积 塔,占用屋顶面积,储油设备需占用地面积 却塔、占用屋顶面积、需较大电负荷 水资源和污染地下水资源 占地面积比例分配 制冷,需要煤场和渣场 果受气候影响,有时不能制热 占地面积小,需要很大的电负荷,制冷效溴化锂吸收式直燃机组水冷机组+燃油(气)热水水冷机组+电热锅炉 水源热泵空调 煤炭锅炉 风冷热泵 机房占地面积较小,设机房占用建筑面积大,冷需冷冻站和锅炉房、冷却需冷冻站、锅炉房、冷占地面积大,不能1 2 2 1.5 1.2 3.5 0.6 设备寿命 20-25年 7-10年 冷水机组20年、燃油锅炉7-10年 1500元 冷却水循环量的2%,冬季供热的排污补水 冷水机组20年、电锅炉15年 1500元 冷却水循环量的2%,冬季供热的排污补水 夏季电能利用系数为3.5-3.8 冬季90% 15-20年 7-10年 7-10年 年维修维护成本 100元 只利用地下的热量,并3000元 冷却水循环量的2%,冬季供热的排污补水 2000元 消耗、污染地下水资源,难以回罐 2000元以上 消耗一定的排污补水 50元以上 水资源消耗 不消耗,不污染水资源 不消耗水 驱动能源 电能能源利用系数5.61-7.89 燃油或燃气能源利用系数为80% 夏季电能利用系数为3.5-3.8,冬季燃油或燃气80% 电能的利用系数为3.8-4.5 能源利用率为 60% 电能利用率为夏季2-2.6, 冬季利用系数为2以下 9

人员管理 无人职守或1人/日 3人/日 3人/日 3人/日 无燃料污染,夏季有一1人/日 6人/日 有燃烧污染,煤无人职守或1人/日 环境指标 无污染 有燃烧污染,有一定的噪音和水霉菌污染(冷却塔),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有燃烧污染,有一定的噪音和水霉菌污染(冷却塔),定噪音和水霉菌污染(冷却塔),产生城市对水体有一定的污染(运行过程中加场、粉尘的污染和炉渣污染、噪音污产生热岛效应 染 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 除垢剂) 没有危险,安全控制全 运行安全方面 初 投 资 制冷机组 附设设备 辅助设备 机房土建 设备安装 管网 70 100(埋管) 40 10 100 30 140 12(冷却塔) 15.2 15 48 35 90 17(油)/30(气) 10(冷却塔) 24.3 20 30 40 90 24 10(冷却塔) 20.2 20 50 40 智能化,需一套人员即可管理 机房需设置自动安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需较多的人员值班管理 需要设置两套机组和人员,运行和维护复杂,锅炉需要设置自动安全报警系统 人员,运行和维护复杂 需要设置两套机组和需要水井经常维护,如果淤井需要洗井,需不断在运行中加阻垢剂 70 40(水井) 40 10 100 35 除渣等 需要较多的运行人员轮班,运煤、少 没有危险,管理人员 40 30 15 30 80 8 5 25 10

总投资 350 265.2 251.3(油)/264.3(气) 254.2 295 115 118 运 行 费 用 比 较 (热指标60W/m2,冷指标100W/m2) 运行费用10000m2×120d×12h×0.6×3600×0.06kw=1866240MJ 103680(夏) KWh 制热1:6,制冷1:5 , 0.6元,51840(冬) 天热气 制热1:0.8,制冷1:1.6,2.6元 制冷1:4, 131283(冬) 109402(夏) 157089.5,3.5元,(冬)129600(夏) 131283 327410冬, 1296002.6元 夏 Kg制热1:0.9, 制热1:0.9, Kwh 制热1:0.95,,3600,0.5 KWh 制热1:4 ,制冷1:5, 3600, 0.6元,77760(冬) 103680(夏) Kg制热1:0.6,元,103680 KWh 制热1:2 ,制冷1:2.6, 3600, 0.5元,155520(冬) 199384.6(夏) 常年240天满负荷运行费用 年每平方米运行成本 机房运行费用 年每平方米实际运行成本 155520 240685 286689(油)/260883(气) 457011 181440 103680(没有制冷) 354904.6 15.55 24.07 28.67(油)/26.09(气) 45.70 18.14 10.37 35.49 2.5 4.5 4.5 4.5 4.5 2.25 4.5 18.05 28.57 33.17(油)/30.49 (气) 50.2 22.6 12.62 39.99 由上表可知,地源热泵空调比传统空调每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冷负荷同样为100W/m2,可比运行费用为:

结论:比水源热泵空调节约4.5500万元; 比传统热风空调节约21.94万元; 比溴化锂吸收式直燃空调节约10.52万元; 比水冷机组+燃油空调节约15.12万元; 比水冷机组+燃气空调节约10.07万元; 比水冷机组+电锅炉节约32.15万元.

11

3.5结论

1、绿色环保 效益显著

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取代燃煤锅炉可能得很好的环保效应和经济效应,避免了燃煤锅炉的废气、 废渣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省掉了燃煤的运输费用、贮煤场地费用、除尘费用、灰渣的运输处理费用等。同时解决了低温地热水或热尾水排放后对环境造成的热污染的问题。地源热泵的使用电能,电能本身为一种清洁的能源,所以,地源热泵机组的运行没有任何污染,相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 2、一机多用,节约资金

在该项目中,利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冬季供暖的同时,还可提供夏季制冷,一机多用,从而避免了中央空调系统的重复投资,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能源利用率高,投入1KW的电能可得到4KW的高品位热能,运行费用与常规方式相比更节约。

3、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土壤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其波动的范围远远小于空气的变动。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土壤温度较恒定的特性,使得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不存在空气源热泵的冬季除霜等难点问题。地源热泵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控,运行人员少,无压力容器存在,安全性好。机组体积小,可灵活安置在任何地方,节约空间。

四、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施工方案

4.1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地埋管的质量对地埋管换热系统至关重要。进入现场的地埋管及管件应逐件进行外观检查,破损和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不得采用出厂已久的管材,宜采用刚制造出的管材。高密度聚乙烯管应符合《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63的要求。

12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地埋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管件与管材宜为相同材料;管材及管

件使用不低于50年。

(2) 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6Mpa。

(3) 埋入岩土体中的地埋管中间不应有机械接口及金属接头。 (4) 管材导热系数不小于0.35W/(m.k)

(5) 地埋管运抵工地后,应用自来水试压进行检漏试验。地埋管及管件存放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搬运和运输时,应小心轻放,采用柔韧性好的皮带、吊带或吊绳进行装卸,不应抛摔和沿地拖拽。成捆、成箱盘状管材及管件应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应>2m。支点物应采用木块,宽度≥0.2m,间距宜<1 m;

(6) 管材在运输时应避免尖硬物件划伤刻痕,沾染 污物,管材不得用钢

丝绳成捆吊装及重压。管材、关键 应存放在通风良好、温度不超过40℃的库房内。工地 临时堆放场应有防雨、防晒遮盖措施。管材、关键应远离火源,不得与油、酸、碱及易燃等危险品存放在一个库房内。存放方式如下图:

4.2PE管连接通用规定

PE管 PE管整齐堆放 PE管遮盖防晒保护 13

所有暗埋管道必须采用热熔的方法连接。连接管道的施工方法,应以管道制造商和热熔焊机制造商的技术要求为基础进行。管径小于等于D75的管道,应采用热熔承插连接;大于D90的管道,采用热熔对接连接,不同种类的塑料或级别不同的塑料不应熔接。管道管件应在使用前按照厂商技术要求进行熔接,并剖面检测是否合格达到设计要求。从事管道连接的操作工人上岗前,应经过专门培训,经考试和技

术评定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地埋管系统施工时,地沟或竖井应避免雨水和施工用水浸入。

(1) 专用施工工具: 1)R50手持式热熔承插焊机

手持式加热器用电加热(220v/50hz),功率为600w。电控调温,可加热器

的温度保持恒定。适用于管径16-63。 2)SG125台式热熔承插焊机

加热板为230/1500W,带自动电子温度控制器,带主电源和加热间隔时间指示灯。

适用于管径20-125。 3)热熔对接焊机

规格型号 SHY250 焊接范围(mm) 110 125 140 160 180 200 225 250 加热板最高温度 加热板表面温差 压力调节范围 工作电压 加热板 270℃ <±7℃ 0~6.3Mpa 220V,50Hz 2.1KW 14

铣刀功率 液压站功率 总功率 整机重量 用途 特 点 1.1KW 0.75KW 3.95KW 143KG 适用于在工地连接PE、PP、PVDF管材与管材、管材与管件,也可在车间使用 1、低启动压力,使焊接小口径管材更为可靠; 2、焊接位置可变换,方便焊接各种管件; 3、双通道计时器,可记录吸热和冷却两个时间段,计时结束报警,方便(2) PE管熔接技术要求(如厂方无特殊要求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1) 热熔承插技术要求

a) 用切割器垂直切割PE管材,切割后的PE管端呈圆形。

b) 刮皮范围与PE管插入深度长度相当,一定要到头,去除表面氧化层。 c) 用不起毛的毛巾擦干净准备焊接的管子端头的外表面和管件的内表面。

d) PE管插入深度应符合表的要求。

15

PE管插入深度标准:

管子外径(㎜) 熔入深度(㎜) D25 18 D32 20 D40 22 D50 25 D63 28 D75 31 e) 确保加热器温度达到260℃±10℃并用干净无油的干布清洁过。将管端

与管件分别插入加热套和加热头,并用手握住(不要旋转),不要太快移动(使材料有足够融化时间)。当开始加热后,开始计时。加热到规定的时间后,慢慢将管子和管件从加热器上拔出(不要旋转)。

加热时间要求:

管子外径(㎜) 加热时间(秒) D25 7 D32 8 D40 12 D50 18 D63 24 D75 30 f) 热后立即将管子和管件沿其轴线

往一起压,不要转动。严格保持冷却时间。在保持时间内,必须用手或者夹具保持管子和管件的

相对静止。严禁有快速冷却的现象(即外表用水进行强冷)。 冷却时间标准:

管子外径(㎜) 保持时间(秒) D25 15 D32 20 D40 20 D50 30 D63 30 D75 40 g) 焊接工序完成后,检查焊接处焊

形状是否均匀和有无脏污。如有污则为不合格焊接,要重新焊接。

瘤脏

16

2) 热熔对接技术要求 a) 焊接准备

焊接准备主要是检查焊接机状况是否满足工作要求。如检查机具各个部位的紧固件有无脱落或松动;检查整机电器线路连接是否正确、可靠;检查液压箱内液压油是否充足;确认电源与机具输入要求相匹配;加热板是否符合要求(涂层是否损伤);铣刀和油泵开关等的试运行等。

然后将管材规格一致的卡瓦装入机架;设定加热板温度至焊接温度(聚乙烯管:200~230℃),

机械热熔焊接机器

加热前,应用软纸或布蘸酒精擦试加热板表面,但注意不要划伤PTFE防粘层。

b) 主要步骤

焊接应按照焊接工艺卡各项参数进行操作。必要时,应根据天气,环境温度等变化对其做适当调整。主要步骤如下:

I) 用干净的布清除两管端的污物。将管材置于机架卡瓦内,使两端伸出的长度相当(在满足铣削和加热的要求情况下应尽可能短,通常为25~30mm)。若必要,管材机架以外的部分用支撑物托起,使管材轴线与机架中心线处于同一高度,然后用卡瓦紧固好。

II) 置入铣刀,先打开铣刀电源开关,然后缓慢合拢两管材焊接端,并加以适当的压力,直到两端均有连续的切屑出现,撤掉压力,略筹片刻,再退出活动架,关掉铣刀电源。切屑厚度应为0.5~1.0mm,通过调节铣刀片的高度可调节切屑厚度。

III)

取出铣刀,合拢两管端,检查两端对齐情况。管材两端的错位量不

应超过管壁厚的10%或1mm中的较大值,通过调整管材直线度和松紧卡瓦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矫正;合拢时管材两端面间没有明显缝隙,缝隙宽度最大不能超过:

17

0.3mm(de<225mm)、0.5mm(225mm<de≤400mm)或1.0mm(de>400mm)。如不满足上述要求,应再次铣削,直到满足上述要求。

IV) 测量拖拉力(移动夹具的摩擦阻力),这个压力应叠加到工艺参数压力上,得到实行使用压力。并检查加热板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

V) 加热板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放入机架,施加规定的压力,直到两边最小卷边达到规定宽度时压力减小到规定值(使管端面与加热板之间刚好保持接触),进行吸热。

VI) 时间达到后,退开活动架,迅速取出加热板,再次操作液压装置,使以熔融的两管材端面充分对接并锁定液压装置(防止反弹),然后合拢两管端,其切换时间应尽可能短,不能超过规定值。冷却到规定的时间后,卸压,松开卡瓦,取出连接完成的管材。

VII)

施工完毕,须经试压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土投入使用;

VIII) 管材在加热过程中作好防风措施,冷却过程中,应逐步经行,不宜急速降温。

4.3预制PE管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型弯管接头,选用定型的U型弯头成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

钻井开始时,应提前将垂直埋管熔接制作安装好,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型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原则上管道中间不应许有接口),预制好的PE管进行压力试验,试压时须排除管内空气,试压合格后,管道内维持0.6Mpa的压力,为了监控方便,压力表不必拆卸,组对好的U型管的两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

U型管制作试验合格,宜成卷打捆堆放,表面用彩条布覆盖避免在阳光下直接照射,以防发生热变形

18

成卷打捆、端口密封堆4.4工程钻孔 成型U型管封好口 4.4.1埋管参数

遮盖保护 本工程桩基埋管284口,钻孔埋管540口;埋管有效深度59m,钻孔孔径为φ150mm。

4.4.2土壤钻孔工艺 ? 钻孔设备旋扭式钻机

本工程采用的钻孔设备为旋扭式钻机(XY-150),钻孔直径为¢150,土壤钻孔钻孔深度约为60m。

钻机进场施工前,施工人员应仔细阅读空调施工图纸和施工设计说明,并同土建施工图纸对钻孔位置位置进行认真校对并进行现场测量布点。

钻机进场施工前,施工人员应仔细阅读空调施工图纸和施工设计说明,并同土建施工图纸对钻孔位置位置进行认真校对并进行现场测量布点。 ? 放线

参照现场建筑基准点和已有建筑物,结合施工图进行放线,按照施工图纸确定钻孔埋管的位置,并在定位处固定木桩,以保证打孔位置准确。 ? 竖立钻机

以钻孔点定位塔架底盘,采用水平尺对底盘横向、纵向进行找平,水平度≤0.5mm/m;

19

底盘定位后,安装塔架竖杆,利用铅锤和直尺测量塔架的垂直度,保证塔架竖杆垂直;

安装钻机头、钻机提升装置和钻头充水(泥浆)等附属装置; 按要求挖好沉淀池及泥水沟,并使其畅通。

对钻机及附属装置接电、接水管,对每台设备进行点试,确定转向。 ? 钻井

采用直径150mm三叶钻头钻进,开始钻进时注意低速钻井,边钻进边测量钻井垂直度,确保钻井成功质量,进入正常状态后可以正常速度钻进,至设计深度时减速。一般钻井深度超过设计深度0.3~0.5m。 4.4.3使用与操作

做好以上钻机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后,钻机方可正常运行和工作。一般空载运行(首次启动30分钟,日常不少于5分钟)经检查正常后,才能操纵手柄来完成各部件所要求的功能。当发生意外事故应马上切断电源。详细过程如下。

① 行走:钻机行走前先将滑架放置于水平位置,同时操纵两个行走手柄向前或向后,即实现钻机向前或向后直行;单独操纵一个行走手柄或同时操纵两个行走手柄一个向前一个向后即实现钻机向左或向右转弯行走;松开行走手柄钻机即停止行走并制动:钻机下坡行走时应断续操纵即走——停——走,防止制动失灵。 ② 钻孔操作

? 开动钻机行走到应钻孔位置。

? 操纵钻臂起落及摆角动作,是滑架置于钻孔位置。 ? 操纵滑架移动手柄6,使滑架顶到应钻孔地面上。

? 操纵钻具推进及加压手柄8使钎头顶到岩石上,调节手柄9可获得

适当的推进力,同时操作手柄7可获得最大的加压力和提升力。

20

? 开启冲击给气阀,冲击器开始冲击。

? 操纵回转手柄1、2、3、使其正转并选择所需要的转速档。 ? 开孔时由于浮石或裂隙的存在、需要反复操纵钻具推进和提升以使

孔内碎石土排除,防止卡钻。 ? 接杆

钻完一根杆后,需要进行接杆操作,其过程如下:

1) 停止回转,停止钻具推进,关闭冲击给气阀; 2) 用钻机专用板手卡住钻杆公接头端卡扁处;

3) 操纵回转手柄、使回转机反转、实现回转机反转与钻杆卸扣; 4) 当回转机与钻杆卸扣后,操纵钻具推进及手柄,使回转机上升,当

回转机上升到能接杆位置时停止回转机上升,同时停止回转机反转; 5) 取下卡钻杆的专用板手;

6) 人工把应接钻杆母接头端放到孔中钻杆公接头上,把应接钻杆公接

头端对准回转机前接头,操纵回转机推进,使钻杆公接头端旋入回转机前接头内,操纵回转机正转;

7) 当新接钻杆两端螺纹均被旋入后,开启冲击给气阀,钻孔作业重新

开始。 ? 卸杆

当一个孔最后一根钻杆钻完后,反复操纵钻具推进和提升,将孔底碎土石排除,而后需进行卸杆操作,其过程如下:

? 操纵回转机加压或提升手柄8使孔口第二根钻杆公接头卡扁刚好处

于托钎器上面位置,停止加压或提升;

21

? 停止回转,关闭冲击给气阀;

? 用钻机专用板手卡住孔口第二根钻杆公接头卡扁;

? 操纵回转机反转,当第一根钻杆与第二根钻杆松扣后,用专用板手

卡住第一根钻杆母接头卡扁,回转机反转松下第一根钻杆并取下、如果当回转机反转时第一根钻杆与回转机先松开,则须用专用板手(或管钳)卡住第一根钻杆母接头卡扁,人工反转松扣,松开后回转机反转取下钻杆;

? 操纵加压或提升手柄8,使第二根钻杆公接头卡扁处于托钎器上面

位置;

? 重复B、C、D、操作方式,取下第二根杆。

? 当使用一挡(或四挡)工作时,可关闭第二泵组,单泵组工作。 ? 以上以冲击钻为例介绍钻孔操纵,别的钻孔形式参照此操作变更。

4.4.4具体施工过程中注意要点

①.在所有的埋管点上方,或者标明管线定位带,确保钻孔位置偏差在50cm以内;

②.钻孔之前应做好机台调平,设备布置,器材堆存,塔架竖立,钻机安放等工作。

③.施工过程中钻机应确保钻机钻杆垂直度,避免深部钻孔垂直交叉,损坏已埋设U型管。已下管完的换热井应进行保压,在临近的钻孔施工完毕方可进行回填,并拆除压力表。

④.钻机钻孔深度应超过设计深度0.2~1m,确保埋管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在钻孔完毕应及时清理,并堆放至指定位置。 ⑥.钻井埋管过程应心理一气呵成,中途停机或休息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钻井成功并起出钻杆后,立即带压下管,下管到位后稍侯5-10分钟,让井内沉

22

淀的泥浆土“咬住”双U型头使其不上浮,而后起出一根下管转杆,开始回灌泥浆,然后边回灌边依次起出全部下管转杆。

4.5 钻井埋管PE管的下管

下换热管之前按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1.5MPa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将其密封保持有压状态,准备下管。

下管时U型管管内充满水且必须带压0.8MPa,以增加自重保护管材,U型管的安装长度以露出作业面0.5米—0.8米为宜。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型管安装应在钻孔钻好且孔壁固化后立即进行。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成孔困难时,应设护壁套管。钻孔完毕后孔洞内有大量积水,由于水的浮力影响,将对放管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泥沙沉积会减少孔洞的有效深度。因此下管过程中,U型管内宜充满水,下管前将U型换热管与灌浆管捆绑在一起,并采取防止U形管上浮的措施。在孔口处放置麻袋之类的衬垫物品,以防止下管过程中换热管磨损而导致其耐压等性能下降。

埋管深度及孔内地下水(或泥浆)水位较浅时,宜采用人工下管。当下管较困难时,可采用机械下管。U形管底部用软质塑料带等进行绑扎,使下井的机械叉不直接与U型PE管接触,防止碰坏U形管,机械下管时顺着井口缓慢下井,PE管操作手注意下管时的机械重量,要求以机械钻杆自重下管,不需外力,当垂直下到井底,操作手查看压力表的压力,当原有压力无下降时,即下管成功。

下管完毕后,严格作好到管口临时封闭,确保立管深度与孔深相当。

4.6灌浆和回填

垂直管安装完毕后,3—5天内用灌浆原材料回填封孔,隔离含水层。灌浆的目的一是强化换热管与地耦孔壁之间的传热,满足传热要求;二是满足环保要求,

23

表现在:避免地表污染物渗漏到地耦孔中;防止不同含水层水质的混合串通;防止自流井水由地耦孔向上喷漏等。

根据不同地质层采用不同的回填浆料:在土壤层或淤泥层的回填料中不得有大粒径的颗粒,灌浆回填料一般为膨润土(5%)、泥浆(95%),热物性为土壤和彭润土的加权平均值,回填材料导热系统为:1.97W/(m.℃),比热容为:2017kJ/(kg.K)等辅助材料等混合浆作为回灌材料。钻孔时取出的泥沙浆凝固后如收缩很小时,也可用作灌浆材料,实际回填材料的体积不小于理论计算孔容积的90%,确保回填密实无空穴。其各材料的比例参照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做适当调整。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4.7桩基埋管的下管施工

4.7.1下管前的准备工作

图为下管前的准备工作

桩基埋管的下管工序是我方配合桩基单位的混凝土导管将PE管下放到位,所以在桩基单位钢筋笼下好之前必须将下管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保证交叉施工有序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将试压合格的PE管抬至圆盘托架上并固定、将两组PE管的U型弯头用铁丝固定在刚套圈的两个角上。

24

4.7.2 PE管的下管

PE管的下放要与桩基单位密切配合,两组U型管要有专人负责定位,配合桩基下管速度,缓缓下放;并有一人负责PE管转盘,防止发生卡阻现象,导致PE管下放速度与桩基导管下放速度不同步,损坏PE管;PE管下放到位后,应在每根PE管上加装钢套管,并固定到指定位置,以起到破桩时保护PE管的作用。

图为伴随混凝土导管下管并安装保护钢套管

4.7.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二次试压

当混凝土进入导管进行浇铸完约8~10米或在第一节至第三节导管抽出时,施工人员将导管进行正逆向转动,使U型PE管的固定支架能自动脱离导管,让导管顺利取出,并使U型PE管埋入已浇铸的混凝土灌桩内。灌注桩在浇灌混凝土时,应勤抽管,少振导,振导时导管上下抽的必须是短距离(控制在20cm~30cm之内)。下放完成的PE管应露出地面,并检查压力是否正常。每个灌注桩施工完毕,必须做好明显的标志及编号,并进行试压、保压,稳压24小时后,方为合格。

4.7.4热熔封口成品保护

完成PE管下放的所有工作后,应对PE管进行热熔封口,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避免因其他单位施工而遭到破坏。

25

4.8沟槽开挖、检验及水平管连接与回填

水平埋管开挖沟槽时应避开土建承台和集水坑,沟槽宽度不得大于1m,深0.3m。待土建把承台、集水坑等工程开挖好后,我项目部再进场对水平管的施工。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开挖沟槽→PE管的热熔及敷设→压力试验→黄沙垫层→土方回填 水平管施工具体步骤如下: (1)定位放线

给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并应掌握管道沿线的下列情况和资料。现场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它各专业设计的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气象资料;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施工供水、供电等条件。

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辅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不宜少于1个;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

根据图纸先确定管道变向点、分支点和变坡点,并据此确定管路走向,在确定的点上打坐标桩,标出管沟中心及挖沟深度,沿桩用线绳拉直,在确定的点上打坐标桩,标出管沟中心及挖沟深度,沿桩用线绳拉直,撒上白灰,即为边沿线。

根据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记录,确定管线坐标位置,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现场验线,并会签定位放线记录,坐标及标高数据以建设单位及土建单位提供的建筑物、道路的坐标及标高为准,并以此为室外管线的施工基础。

沟槽开挖必须在定位放线验收合格后进行。

26

沟槽开挖完成后,需对管线坐标、标高进行控制定位,管道安装后其偏差必须符合设计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有关规定。

(2)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必须在定位放线验收合格后进行。

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不得大于1.0m,设计不明确或现场无法按设计施工时宜按下式计算:

B=D1+2(b1+b2+b3)

式中: B--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m); D1--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mm); b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

当D1≤500,非金属管道一侧工作面宽度为400mm b2--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可取150~200mm; b3--现场浇筑混凝土或钢筋砼管渠一侧模板厚度(mm)。 当地质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于沟槽底面高程,且开挖深度在5m以内边坡不加支撑时,沟槽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沟槽开挖深度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待土建单位底板开挖完成后向下挖0.5m。 当沟槽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必须尽量缩短原状土的暴露时间,待管道敷设完后,必须按要求用黄沙尽快进行回填、夯实。

沟槽每侧临时堆土或施加其他荷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得影响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安全;不得掩埋消火栓、管道闸阀、雨水口、测量标志以

27

及各种地下管道的井盖,且不得妨碍其正常使用;人工挖槽时,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m。

当开挖沟槽发现已建的地下各类设施或文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沟槽的开挖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扰动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2).槽壁平整,边坡坡度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

3).沟槽中心线每侧的净宽不应小于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的一半; 4).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开挖土方时应为±20mm;开挖石方时应为+20mm、-200mm。

(3)管道垫层

水平地埋管沟槽挖好后,应将沟槽内的石块清理干净,沟底应夯实。管道敷设前,沟槽底部夯实后应先铺设不少于管径厚度的细砂垫层。此砂垫层在地上建筑物因发生垂直或不均匀沉降时,可减少和降低对水平地埋管造成破坏的软基层。

(4)试压试验

先对垂直管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垂直管与水平管进行热熔连接,连接完成后对水平管进行试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2MPa,保压30分钟后压降下降不大于3%,而后进行沟槽的回填。

(5)沟槽检验与回填

给水管道施工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及时回填沟槽。

检查沟中无石块并且细沙土平整后,再将管道放入沟中。下管过程中,严禁将管子从上往下自由滚放,并应防止块石等重物撞击管身。

28

管道的安装位置应与设计相符,并应采取固定措施。水平地埋管在地上连接成若干个管段,再置于地沟与垂直U形管相接,构成完整的闭式环路。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安装时,应防止石块等重物撞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现象,转弯处应光滑、且必须采取固定措施。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垫层上部回填料应细小、松散、均匀,不允许含有石块及土块。回填压实过程应均匀,回填料应与管道接触紧密,并且不得损伤管道。

沟槽回填时,应分层用木夯夯实。 (6)回填

回填土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槽底至管顶以上300mm范围内,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采用细粒土回填;冬期回填时管顶以上300mm范围以外可均匀掺入冻土,其数量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且冻块尺寸不得超过100mm.

回填土或其他回填材料运入槽内时不得损伤管节及其接口。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300m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回填其他部位时,应均匀运入槽内。

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且不得损伤管道;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300mm范围内,应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200mm。

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但基础底面的高程不同时,应先回填基础较低的沟槽;当回填至较高基础底面高程后,再进行回填;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接梯形,且不得漏夯;采用木夯、硅式夯等压实工具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度不得小于200mm。

4.9水平管敷设及连接

29

水平管与垂直埋管的热熔安装,是整个地埋管质量的关键,必须确保热熔焊接器质量优良,热熔材料焊接部位须清理干净,热熔温度适宜,热熔时间适中,承插熔接内插尺度精准,杜绝“内开花”,确保管路系统畅通无阻,万无一失。

水平管DN75mm以下(含)热熔焊接采用承插式,DN90mm以上(含)热熔焊接采用对接式。

水管坡度应坡向土壤换热器集分水器,严禁倒坡。

为了防止热短路,水平管道供回水管宜分层铺设,但上下两层PE管之间必须有200mm的黄沙回填层,管道连接并试压验收合格再进行PE管上部的黄沙回填,作为PE管保护层,然后回填原土。

水管在铺设时严禁管道上下蜿蜒,造成管道积气。水管应在水平方向蜿蜒铺设,留有一定膨胀、收缩空间,避免管道应热胀冷缩影响管道使用寿命。

施工时水平管下垫沙层200mm,管道电熔或热熔时必须按照厂家施工要求及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进行。

4.10地埋管穿越检查井的防水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尤其重视检查井的防水,PE管在穿检查井时及建筑基础防水时,预留刚性防水防护套管。以保证房间的防水性满足要求。

土建单位配合和注意点

开挖的过程中注意保护PE管,要专人配合检查。 提供管道连接时临时施工用水用电。

4.11温度探测器安装

由于总冷、热负荷相差较大,以至于取热与放热量相差更大,土壤长期运行后,地温可能会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专业俗语称“热堆积”,为了避免热堆积效应,在本项目中四个典型的埋管位置分别埋设了四个温度探测器,以便于系统运行时检测地温变化情况。

30

5.1.1 风管材质

该风管的主材为厚30mm,容重为75kg/m3的高品质离心玻璃棉板材。内、外贴面为复合玻纤铝箔贴面,如图所示:

5.1.2 复合玻纤风管的优点

复合玻纤风管是以超细离心玻璃纤维板为基材,经特殊加工工艺复合制作而成。集保温、消音、防火、防潮、防腐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质量轻、制作安装便捷、占用建筑空间小、外表美观等诸多优点。尤其是它优良的保温和消音性能被广大用户所偏爱。与传统工艺的风管相比,它还能为用户节省管道系统投资20%左右。

复合玻纤风管的接口形式有角铁法兰式、金属压制件承插式、阴阳榫承插式、冲制法兰快装式、戟型接口插条工等多种形式。 保温性能

高强度复合玻纤保温消音风管的主材是离心玻璃棉板,用它加工制作而成的风管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经测试,风管板材的导热系数仅为0.030W/m.K。其隔热性能优于常用的保温材料如岩棉、矿渣棉。

风管板材在环境温度24℃±3℃时导热系数及其它物理性能见下表:

36

高强度复合玻纤导热系数-密度关系 消音性能

高强度复合玻纤保温消音风管的消音效果是目前利用其它任何材料做成的风管无法相比的。复合风管因材质的特性,其风管系统实际就是一个全系统的管式消音器,不仅能消除机械噪声,而且能消除空气动力噪声。风管系统中不需要另外安装消声器和消声弯头,为您节省了宝贵的建筑空间和资金。经中国空调设备监督检测中心声学试验室外测试,消音效果非常理想。 防火性能

制作高强度复合玻纤保温消音风管的材料是选用离心玻纤棉板、玻璃纤维布、铝箔等各种A级不燃性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用的粘接剂是防火粘合剂。因此,成品风管具备合格的防火性能。经消防科学研究所燃烧性能测试,认定为A级不燃性材料。 耐压性能

复合玻纤保温消音风管的承压强度是设计人员和用户关心的重要参数,也是各生产厂家着力解决的难题之一。经过多年的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的风管加工制作和风管加固方法,使各节风管幸免形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保证受到风压时不产生明显变形。风管的

37

四边角除有包角外,根据截面的不同,在风管外部增加横向的加固扁铁或角钢。对于呈宽、扁截面的风管则设计了一种工字形支撑,特别适用于随负压的回风管和新风管。在通常情况下,风管在随1500pa压力时四壁无明显变形,风管中心位移量不大于1%。 漏风量

高强度复合玻纤保温消音风管在制作成型 过程中全部用防火粘合剂粘接。安装时风管接口处均匀垫上密封胶条。管壁穿孔时涂以密封胶密封,使风管形成完全封闭的空间。经国家空调设备监督检测中心测定,风道系统整体漏风量不大于2%。 沿程阻力

高强度复合玻纤保温消音风管的绝对粗糙度经国家空调设备监督检测中心测定为0.22mm,比光滑金属风管沿程阻力增加10%左右,如扣除消声器产生的局部阻力因素,使用高强度复合玻纤保温消音风管后阻力总和同金属风管相比,实际不增加阻力损耗。因此对原已设计的金属风管系统在改用复合玻纤风管时,风机与各项参数可以不变。对于设计直接选用复合玻纤风管的,风管的沿程阻力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R'=R(KV)0.25pa/m

R'-复合玻纤保温消音风管的沿程磨擦阻力(pa/m) R-标准空气状态下光滑风管的沿程阻力(pa/m) K-复合玻纤保温消音风管内壁绝对粗糙度(mm) V-风管中空气流速(m/s)

防玻纤飞散性能

防止玻纤脱落是复合玻纤保温消音风管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做法是:在风管内表面以专门研制的防火粘合剂复合玻璃纤维布密闭屏障层,使风管内部的纤维固化并得到屏蔽。在风管两端面百分之百包裹起来,安全杜绝纤维端口处飞散的可能。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测试,在风速20m/s条件下,无纤维脱落。 防潮

高强度复合玻纤保温消音风管,当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6%以下时,吸湿率不大于

38

1%,憎水率大于98%。对于湿度较高的空气系统,如纺织厂、室内泳池等,在风管内层增加防水层,完全可以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六、水蓄冷系统节能分析

本工程采用消防水池作为蓄冷水池(见下图)。

6.1水蓄冷系统的原理

1、空调水蓄冷的构成和原理流程图

水蓄冷的主要组成部分:制冷机组、蓄冷水池、板式换热器、供冷水泵、蓄冷水泵、放冷水泵、冷却塔和冷却水泵。与常规制冷系统相比,水蓄冷系统比常规系统多蓄冷水池、板式换热器、蓄冷水泵和放冷水泵等设备。

39

2、水蓄冷空调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水蓄冷是利用3-7℃的低温水进行蓄冷,可直接与常规系统区配,无需其它专门设备。其优点是:投资省,维修费用少,管理比较简单。但由于水的蓄能密度低,只能储存水的显热,故蓄水槽上地面积大。如本工程建筑内的消防水池,在确定制冷机容量与蓄冷槽的容量时,可根据消防水池的容量来计算出蓄冷量,然后根据剩余负荷量来确定制冷机组的制冷量。最后校核一下冷水机组能否满足夜间蓄冷的需要。

6.2水蓄冷空调系统的技术特点

1、获取分时供电政策的电价差,“高抛低吸”,大量节省运行电费; 2、节约电能;

A、年总的开机台时数少于常规系统;

B、当夜间蓄冷时,气温降低,冷却效果提高,机组处于高效运转,效率可提高6-8%,空调系统总的节电率不低于10%。

3、由于夜间已蓄冷,白天在突然停电时,只需较少的动力驱动水泵和末端空调马达,即可维持空调系统供冷。

4、提高了空调的品质,即需即供,供冷速度快。可按需调节供冷量,对供冷量的调节快捷而方便,系统运行稳定、安全。

5、适用于空调系统的扩容改造,可不增加制冷机组容量而达到增加供冷量的目的,只需在原系统中添加水蓄冷设备和所需的管路即可,对原有系统没有任何影响。

6、对于新装系统,可以减少装机容量,节约机组和配电设施的投资。 7、可利用消防水池以及现有的蓄水设施或建筑物地下室等作为蓄冷池。 8、蓄冷池可实现蓄热和蓄冷双重用途。

9、与常规空调一样,操作和维修方便,操作人员无需专门技术培训。

6.3水蓄冷空调的特点和优点

1、水蓄冷空调的特点

◆ 经济:制冷系统的容量只需按照日平均负荷选择即可,通过利用消防水池、原有蓄水设施或建筑物地下室等作为蓄冷容器在避免“大马拉小车”的同时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q03.html

微信扫码分享

《建筑节能方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