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沉甸甸的东林小学档案

更新时间:2024-04-06 02: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翻开沉甸甸的东林小学档案

无锡市东林小学,原为“东林学堂”,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夏,其前身即历史上著名的“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是我国最著名的古代书院之一。院内松柏苍翠,黉舍朴雅,环境清幽。它的创始人是北宋的学者杨时(1053—1135年),号龟山。今福建蒋乐县人,1076年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1111年他来无锡讲学,因讲舍前临清流,周围古木丛秀,深得庐山东林寺之胜,故名“东林书院”。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顾宪成、高攀龙倡议,得官府邑绅资助,重建东林书院,工程于是年九月告成。

清光绪二十七年八月(1901年)清廷下诏,将各洲、县的书院改设小学堂。

1902年—1949年

1902年5月由邑绅陶云祖(号黼升)秀才禀准,改东林书院为东林高等小学堂,于1902年十月一日正式开学。由陶云祖任总耋,不久由陶世风(东林书院最后一任山长)继任。

1903年,东林选派顾倬(1872-1938年,号述之)去日本弘文学院学习师范科一年,回国后任东林小学堂校长,仿效日本办学,施教新学。

自1902年东林小学创始起至民国成立,在教学内容上,基本上仍是实施清政府规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教育宗旨。校训是\质朴\,后改为\勤毅朴诚\。在课程上逐步加上了史、地、数理、体操、图画、唱歌、手工等课,重视国民观念和科学知识的教育。

1913年改名为无锡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学制四年。 1921年起兼收男女学生。1922年起废除文言文,教材改用语体文。

1927年又增办初级,更名为无锡县立第二小学校,学制改为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在此期间,学校由原来五个班级增至八个班级,学生三百八十四人(其中女生仅十八人,年龄最大的学生十八岁)。教师十五人,校医一人。 1933年又更名为将军小学。

东林历史悠久,校风优良,英才辈出。其中较著名的有秦邦宪(博古)、陈翰笙、薛暮桥、钱钟书、杨荫浏等。还有留英的辛一星、留美的辛一英,都是当年东林学子。

1937的11月无锡沦陷,百姓流离失所,学校陷于瘫痪状态。至1938年下半年,东林才勉强开学,校名又恢复为东林小学。全校师生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教学,暗里仍进行民族抗日教育。这时学校有九个班级,学生四百余人,教师十余人。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4月无锡解放,由顾希炯(顾宪成第十四代孙)任校长。经日军蹂躏后的东林小学,年久失

修,校舍破坏不堪。由顾氏族长等二十余人发起重修东林书院,至1946年冬,重修竣工,把\依庸堂\与\丽泽堂\联成一片,改建成可容千人的大礼堂。全校教室、办公室、厨房、厕所也修饰一新,还添置了图书、挂图、运动器具。同时从惠山顾宪成专祠拓来顾宪成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制成抱对悬挂在依庸堂内。

1947年起全县实施中心辅导制,学校更名为无锡县一镇中心国民学校。无锡师范毕业班学生每年在东林小学试教实习。这期间全校有十五个班级,学生九百余人,教师二十五人。

1949年—1979年

1949年4月无锡解放。东林小学获得了新生。教职工当家作主人,劳动人民的子女背起了书包,跨进了东林的大门。党的阳光雨露使东林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生机。

1951年更名为无锡市东林中心小学。1961年被省教育厅定为\五年一贯制\试点小学。教学上主要进行低级分散识字教学和集中识字教学试点,以形象、大量、快速记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识记、运用能力。

这一时期,东林小学的知名度日趋提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以及各方面人士的关注。董必武、徐特立、肖华、邓拓、陈翰笙等名人都先后来过东林。1962年在东林六十周年校庆之际,董必武赠诗

一首致贺:\东林讲学继龟山,高顾声名旧史传,景仰昔贤风节著,瞻楹履阈学弥坚。\无锡市副市长徐静渔步董老诗韵应诗一首:\东林名校薄名山,古今黉教遐尔传。寄语师生须记取,专深红透两同坚。\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学校更名为无锡市红卫兵小学。期间,虽然学生停课,教师靠边,校舍受到破坏,但东林师生冒着危险保护学校,保护文物。他们用石灰将牌坊、庭柱、石碑等上面的古迹覆盖住,免遭毁坏。致使在文革后,文物古迹很快恢复了原貌。 1970年春崇安区民办小河上小学并入。1972年9月崇安区人民路小学并入。1977年恢复校名无锡市东林小学,并设崇安区少年体校,隶属崇安区教育局管辖。这一时期学校的体育工作相当突出。学校坚持贯彻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训练方针,使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队训练保质保量地进行,学生体质增强,体育运动水平提高。田径、乒乓等屡屡在区、市级比赛中夺魁。校乒乓球队在市级比赛中先后获单打冠军十次,男女团体冠军十次,为市、省、国家队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校友惠钧在八七年三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混双冠军,达国际运动健将级。校友丁玲玲在八五年举行的罗马尼亚国际乒乓球赛中分别参加团体、单打、双打、混双等项目比赛,获三项冠军,达国际运动健将级。他们为祖国,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市政府为表彰我校乒乓运动的成就,于1983年拨款为我校建造了乒乓馆。

1979年—1994年

1979年与无锡市第二中学合并为东林学校,并归属市教育局领导。1983年,与市二中分开,恢复原名,为无锡市教委直属小学。1984年6月,定为江苏省无锡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改革使古老的东林校园焕发青春。学校坚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乡土教材和东林校史的教育作用,树立校友秦邦宪(博古)、陈翰笙、薛暮桥、钱钟书等楷模形象,提出\爱我祖国、家我家乡、爱我东林、爱我班级\的教育主题,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无锡市第一届思品教育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多种教本的实验。语文教学中,主要开展\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读写能力。数学教学中,采用中央教科所的实验教材进行试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1985年开始,从一年级第二学期起即开设英语兴趣课,教师自编教材,自制教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79年起学校每年12月举行英语节活动,成为学校一项特色,获得社会的好评。

这时,东林小学有十八个班级(含幼儿园三个班)八百多名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po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