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2-03 21: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们该如何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首先,习惯培养具有微观性,必须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习惯关乎人的一生,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大处着眼,从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一切为了塑造未来的有用之材。

习惯培养是具体、微观的,教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

如: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学生耳儒目染,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又如:指导学生写字必须抓住“关键点”。一年级学生手小力小,写字时往往握笔处离笔尖太近,结果因要看清笔尖的运行而导致眼睛距离本子太近。因此,保证“一寸”到位是“三个一”中的关键。教师若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引起重视,严格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的形成定会指日可待。 其次,习惯培养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怎么握笔、簿本摆放的角度、眼睛和簿本的距离等等。老师交待、讲解、示范、纠正好多遍,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记不住,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不躁、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时也会出现“反复”。

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走样,这就需要抓“反复”,进行再纠正。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激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第三,习惯培养具有随机性,必须注意“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新大纲”指出: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成教育的随机性尤其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学校老师的指导训练固然重要,家长的督促检查更是必不可少。就拿写字来说,学校与家庭就要齐心合力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可见,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随时随地、全方位地予以重视,家庭与学校必须齐抓共管。就本册教材的“习惯篇”而言,我们的教学该注意什么呢?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的重要性:课文读错了可以重读,字写错了可以重写,而不良的读写姿势一旦定型就较难改变;读写姿势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读好书、写好字,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骨骼是否正常发育,视力能否保持正常等等,对自己一生能一否健康成长关系重大。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学习效果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直接影响其性格、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 认真倾听的习惯

只有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才能使学生与老师教好的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 二、 阅读课本的习惯

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一年级小学生自觉性差,意志力差,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但只要坚持不懈,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自然,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习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A o e

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新的发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很有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的画面进行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像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画面编顺口溜记忆字形。学生在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形式中,愉快地学习。

(一)字母教学

教学a、o、e的发音,可以从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入手。利用插图学习a、o、e的音。教师要重点指导发音方法,做好示范,在学生观察、模仿的基础上反复练读。还可以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如,“张大嘴巴a a a,拢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要告诉学生发单韵母a、o、e的音时,口形不能变动。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ɑ和e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与字母形状相似的部分。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记忆方法也不同。可让学生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字母的音和形吗?

声调教学,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第一声起音高高一路平,第二声由低到高往上升,第三声先降然后再扬起,第四声从高降到最底层。可以借助图画学习a、o、e的四声:“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教师示范读声调时,开始可以读得夸张一点,还可以用手势表示,帮助学生掌握四声的变化。练读四声,可以先按顺序读,再变序读,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用语,借助汉字的读音帮助读准四声,尽可能减少机械重复。读准第二声和第三声比较难,要反复练习,矫正读音,还可以通过对比练读,以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书写指导

先让学生认识四线格,观察a、o、e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再指导书写。 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两笔写成。 o占中格,从左上起笔,一笔写成。 e占中格,从里面起笔,一笔写成。

这是第一次学写字母,学生会有困难,教师要多示范,加强个别辅导。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打开课本,最吸引我的是那幅生动的情境图。早晨,路边的小公鸡站在篱笆上向着红日o o啼。阿姨领我到村西的池塘边去玩。池塘里可爱的小白鹅e e叫着,好象在说:“小朋友,早上好!”生动活泼的画面上,“ɑ o e ”三个字母也出现在相应的位置上,一目了然。

情境图下面是字母的书写教材,十分清楚地标明了字母的书写笔顺。接下来安排的是字母ɑ o e的表音表形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上的表音表形图,从音、形两方面入手,比如ɑ 的教学,可以先出示左边阿姨的头像,问小朋友:“图上画的是谁?”“阿姨”。“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拼音字母和阿姨的阿有关,请小朋友再说一边‘阿姨’这个词语。”然后老师再教学ɑ的发音。

读音学会后,让学生观察字母a和阿姨的头像,看看发现了什么?这样,把音、形结合起来教学,学生比较容易记忆,学生也能较快地学会字母的书写。

一开始学习四声,学生可能接受较慢,教学时可以联系下面小兔骑车图,先让学生弄四声,然后给字母戴上四顶“小帽子”练读,同时让学生伸出食指比划四声,边读边比划,几次下来,学生就能较快地区分清四声了。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但是他们一入小学就要从幼儿比较自由的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转入小学有计划的系统的以多门学科知识和各种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并且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一些游戏、儿歌、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拼音第一课画面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教师要选择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掌握字母。比如:小女孩河边练嗓,开口唱aa a ,公鸡啼叫 o o o,鹅在水中倒影 e e e。 声调教学中,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以借助编说童话学习四声:有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你长大了,帮妈妈去市场买菜,好吗?”小兔高兴地答应。到了市场,小兔买了许多东西,背着就往家里跑。一路上,小兔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一边高兴的哼着歌“āāā”,走在平坦的大道。这时,走到了一个斜坡,小兔有点累了,可想到妈妈还在家里等着呢!就使劲走上坡,嘴里“ááá地喊着加油。没想到,刚过了第一个斜坡,又碰到了另一个陡坡,小兔为难了,“ǎǎǎ”直挠头。这时,熊伯伯推着自行车正准备上坡,看见小兔背着大袋东西在哭着,就帮小兔推着爬上陡坡。小兔高兴得直叫:“ààà,谢谢熊伯伯。再见!熊伯伯。”就这样,在故事中学会了四声的读法。

处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活泼好动的。单靠图片和活动教具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这主要体现于手口脑耳互动互助,和谐合作加强记忆。

拍手记忆法 每一个拼音字母都配上儿歌口诀,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再加上拍起小手伴奏,很容易记住。比如:霹僻啪?拍起小手念儿歌。小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一、用好情境图、语境歌,让拼音教学化难为易

打开课本,最吸引学生的是那幅生动的情境图。早晨,路边的小公鸡站在篱笆上向着红日o o啼。阿姨领我到村西的池塘边去玩。池塘里可爱的小白鹅e e叫着,好象在说:“小朋友,早上好!”生动活泼的画面上,“ɑ o e ”三个字母也出现在相应的位置上,一目了然。

情境图下面是字母的书写教材,十分清楚地标明了字母的书写笔顺。接下来安排的是字母ɑ o e的表音表形图,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上的表音表形图,从音、形两方面入手,比如ɑ 的教学,可以先出示左边阿姨的头像,问小朋友:“图上画的是谁?”“阿姨”。“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拼音字母和阿姨的阿有关,请小朋友再说一边‘阿姨’这个词语。”然后再教学ɑ的发音。

读音学会后,让学生观察字母a和阿姨的头像,看看发现了什么?这样,把音、形结合起来教学,学生比较容易记忆,学生也能较快地学会字母的书写。

一开始学习四声,学生可能接受较慢,教学时我联系下面小兔骑车图,先让学生弄四声,然后给字母戴上四顶“小帽子”练读,同时让学生伸出食指比划四声,边读边比划,几次下来,学生就能较快地区分清四声了。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但是他们一入小学就要从幼儿比较自由的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转入小学有计划的系统的以多门学科知识和各种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并且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一些游戏、儿歌、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1、图片 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于抽象的字母的学习,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需要借助直观教具这一外部的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图片能把抽象的无意义的字母和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上课时,我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课本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再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字形和图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们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

2、儿歌 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ɑ o e”时,教学朗读儿歌:“张大嘴巴ɑ ɑ ɑ,圆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 3、游戏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猜一猜”(根据口形猜字母)、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考一考(拿字母卡片去考别人)等。通过游戏,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ɑoe》是一年级孩子的第一堂拼音课,经过精心的设计,整堂课下来,我教得得心应手,孩子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反思这堂课,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伊始,我就面带微笑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从现在开始,老师就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黑板上画一座城堡)拼音王国里住着许许多多的拼音娃娃,我们今天要先去认识最最可爱的三个孩子。你瞧,他们来啦!(出示aoe的卡通形象)谁来和他们打打招呼?”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将拼音字母拟人化,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枯燥无味的拼音字母的距离,把孩子自然而然地领进了拼音王国,激发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热情,激发了孩子主动参与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纷纷很有礼貌地和aoe打招呼,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自主发现,享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上,我说:“三位朋友特别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就偷偷地躲到画中去了。小朋友们,快点仔细找找,你发现谁啦?”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马上主动地去观察书上的插图。不一会儿,小手如林,个个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班里的同学呢!这一环节的设计,就顺应了孩子的需求,诱发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孩子通过自己去发现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再加上老师的激励表扬,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互动探究,激发思维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课堂教学不在于老师讲解的精彩程度,而重在适时激起孩子的思维,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唤起求知欲望,给孩子施展才能的机会,给他们最大的自由空间。课中,“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想想?”出乎意料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很快编出了顺口溜:“眼珠圆圆,ooo”“鸡蛋圆圆,ooo”“阿姨阿姨,aaa”??由此,孩子的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到了无限张扬,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相信他们一定回放飞可爱的童心,给你一份惊喜的。 四、游戏活动,愉悦课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保持,我们要尽一切所能让孩子感觉到他们不是在上课,而是在玩,在享受课堂。本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巩固,在巩固中玩,使孩子学得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 五、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尽量把目光撒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采用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读,小组读,小老师教读等多种形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这节课是我对新课标精神的初步实践,以后要更进一步努力!

给学生起字母名字,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记住aoe这三个字母,而且还得到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以后每一课的教学都有起字母名字这个环节,所以孩子们都盼着快点学新的字母,好轮到自己起字母名字。这样每个孩子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他们觉得很高兴。这个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随他们。这种并非刻意去记忆但却很有意思的内容学生反而记得牢,也许有些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以及同学的字母名字。

让每个字母都走到孩子们的身边为了让每个字母能真正走到孩子们的身边,我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拼音头饰。每个头饰上都写有一个明显的字母,那就是孩子们的拼音字母名字。每个头饰做得很有特色,各不相同,孩子很喜欢。我让孩子戴着拼音头饰在课间玩耍时注意观察所看到的字母之间有什么不同,并记住对方的拼音名字。上课时孩子又戴着头饰来学习和做游戏。

让每个字母都能派上用场语言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将拼音教学生活化,让每个字母都能派上用场,能使学生更熟悉更容易记住拼音这套工具。 i u ü

一、融入游戏,融入故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课堂中,40分钟学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根据学生爱玩的特性,我在教学中穿插了一些游戏,如“摘苹果”“闯关”等,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故事是孩子们最愿意听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也能极大地激活孩子的语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教i的四声时,我设计了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学生明白 i在标调时要将上面的点去掉,给抽象的拼音赋予了实在的意义,这不能不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和学习趣。 二、关注学生,面向全体。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注意,课堂上没有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本节课我采用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老师在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中,还能即时发现学习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 三、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结束时,我通过摘苹果游戏引导学生说说在书本中在生活中寻找i u ü ,如生活用品、家具、同学的姓名等都藏有i u ü。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与理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使用,用它来识字,用它来学习普通话。

认一认1

1、指导观察图画,认识汉字。

让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教师相机出示汉字第一、二两组中,第一个字“人”上面画的是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其余的7个字都是表示人体的某一部分,让学生认识自己身体某一部分的名称。第三、四组的字所表示的也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这种认汉的方法也是继承了传统的字块识字方法的优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字与图画间的联系,为理解字义打下基础。 2、教学汉字读音,指导理解字义。

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读。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读准每个字的音“人”、“金”、“山”是前鼻音,“手”、“舌”、“水”、“山”、“石”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 3.指导诵读。

先指导学生对这一组四言韵语的整体诵读。当学生读熟时,可采取击节而诵的方法让学生牢记读音。每一个字都要从看图入手,由图到字认真指导学生认读。注意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可以通过看图、读卡片等形式,巩固认识本课汉字。 一、“认一认”对小学生识字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所谓“承前”,就是将小学生在学前通过各种渠道学到的生字来一个小结。(当然其中也可能有一些字是他们不认识的。)所谓“启后”,就是为他们今后识字、查字典做好铺垫。所认的这80个字,绝大部分是部首字。让学生首先认识一批部首字是有重要意义的。汉字是组合式的,绝大多数汉字是合体字,学生掌握了这一批部首字,就为今后学习合体字准备了部分常用部件。过去教材中安排生字,都是据文定字的,也就是说课文中有的字才能安排。这样就会造成生字出现顺序的不合理。如学了“妈”、“好”、“姐”,“女”还没有出现,学了“叫”、“吃”、“可”,“口”还没有出现。先认一部分部首字,这问题就解决了。此外,认识了一批部首字,也有利于以后学习部首查字法。 二、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双线并进”,以拼音助识字,通过拼读生字又巩固了拼音,可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之效。 三、发挥韵文识字的优势。

“认一认”吸收了韵语识字的经验,每课编成四言韵语。如“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复习记诵。

四、小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汉字的热情很高。可是过去一入学,就要学习一两个月的汉语拼音,感到枯燥乏味,负担很重,挫伤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汉语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就满足了小学生(包括家长)渴望学习汉字的心理。

教“认一认”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利用图画以及其他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字义。 “认一认”是看图识字,要充分发挥看图识字的优势。大部分看图识字都一目了然,只有少部分需要略加指点。如“足”学生看了图可能误读成“脚”,就要告诉儿童:“足”就是“脚”,“足球“就是用脚踢的球。”“目”,学生看了图很有可能读成“眼”,就要告诉儿童:“目”就是眼睛。有的图不易看清,如“丝”,就要告诉儿童:这是蚕宝宝吐的丝,我们穿的真丝衣服就是用蚕宝宝吐的丝织的。

有的生字光用图还不够,还可以给儿童看看实物。如城市的孩子没有见过小麦、豆子,最好拿麦穗、豆荚让他们看看。 有的生字还须配合动作。如“出入开关”,就可以让儿童实地演示一下出门、进门、开灯、关灯的动作。有的生字,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效果更好。如“前后左右”,便可以让儿童说说,“你前面的同学是谁?”“你后面的同学是谁?”“你写字是用哪一只手?”“把你的右手举起来!” 我们在教学时,可以用连词或列举句子的方式帮助儿童理解字义,如学习“羽角齿革”,可以告诉儿童:这个字就是“羽毛”的“羽”。这就是“牛角”的“角”。“公象有一对很长的牙齿”。这就是“牙齿”的“齿”。这个字是“皮革”的“革”。 第二,要注意发挥识字与学习汉语拼音的协同作用。

“认一认”中的生字注音,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黑色的。红色的表示是儿童已经学过的拼音,可以放手让儿童自己练习拼读。黑色的表示没有学过的,教师要带领儿童拼读。学过的拼音就让儿童在识字的实践中练习运用,既帮助了儿童识字,又锻炼了他们的拼读技能,可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效。 第三,要引导儿童诵读,以发挥韵文识字的优势。

“认一认”是四言韵语,每行的四个字,椭圆形的浅蓝色块串连在一起,就表示这是韵语的“一句”。有的就是成语或固定词组,如衣食住行、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等;最起码也是表示同一类的事物,如云电风雨、瓜果麦豆、羊犬龟鹿等。

一课书的16个字学完了,要引导儿童练习诵读。为了增加学习兴趣,可以用碰铃敲打着节奏来念,就像念一首儿歌。寓学于玩,真是其乐融融!学了“认一认2”,就可以跟“认一认1”连起来念,学习了“认一认3”可以跟“认一认1”、

“认一认2”连起来捻??课本最后有一个整合的“生字表(一)”,其实就是一篇四言韵语,可供学生复习时诵读。

b p m f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把汉语拼音的要求放在“识字与写字”中,核心要求是学会拼音。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读准声母,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今天我开始声母b p m f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我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法、学法。上课完毕,有很多感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大纲提出,在这一单元要开始学习通过比较鉴别事物,学会区别的方法。本课的四个声母b和p发音接近,形也相近,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发b、p时,在嘴边放一张纸,通过纸的动与静,使学生体验发b音时气流在口腔内,发p音时气流则冲出口腔,冲出的气流使白纸飘动起来。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效仿,于是这两个声母的发音区别也就在游戏中掌握了,学生还学护了怎样区别它们。

在讲解形的时候,我注重图文结合。让学生仔细观察字母与图的相近处。通过仔细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方式。在交流时,把收音机的形状和声母b联系起来的记忆方式占了绝大多数。在记忆p时,最为精彩的是学生提出,冬冬泼水,脸盆是p的圆形,泼出的水就是p的竖线。这个记忆方式一经提出,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认可。b和p的区别也就清楚了。在下一个游戏中,学生通过摆放小树棍和半圆形,区别p和b,正确率很高。 教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提出,要知道学习拼音对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和运用普通话。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示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童话、科普读物等书,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学生提出不认识字,我借机指出,如果认识声母的话,加上学过的韵母,就可以自己读书了。这种方式使学生意识到拼音学习是很有用的,能自然的接受要好好学的概念。

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一般在20分钟左右,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就给教学组织带来一定的难度。怎么样让他们学得扎实,记得牢固呢?我想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组织好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好新的知识,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创设故事情境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听故事是他们最爱的一件事。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就想,何不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串成一个故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情境,方便他们学习。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来同学们去拼音王国交新朋友去,逐步把学生们带入到要学的内容中去。 二、充分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的自然语言

书上每一课都会有精美的情境图,这些图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编写意图。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情境图的出现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情境图来帮助学生学习。因此,在出示b p m f之前,我先呈现了书上的情境图,并指导学生看图,分别回答我的问题“爸爸带着芳芳爬了一段什么?”“他们要去干什么?”“你看芳芳正在干什么呢?爸爸会对她说什么呢?”,并要求学生把句子说完整,在看图的过程中随机引出要教学的声母b p m f。这样做,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图画,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感知图和所学声母之间的联系,并在看图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盎然。

三、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从教学的过程与行为上看,我着重训练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如一位同学说,让另一个学生来复述。同时也注意了利用直观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从图到形的迁移。我也特别注重声母发音的讲解与训练,主张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重视了写的指导。我还注意了力争以游戏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了奖励性的评价。对待不同的学生表现作出不同的评价。

四、利用儿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帮学生记忆新知

我注意课堂气氛的活跃,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使课堂教学张驰结合。因为孩子小,他们的注意力,不能很长时间的集中,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的大脑有放松的时候。例如让学生自己编儿歌,记住声母。孩子们不喜欢接受性学习,不喜欢老师说,他们记。启发孩子们自己编儿歌,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角色也由“领唱”变成了“伴奏”,把舞台让给了学生。采用游戏来巩固复习,让学生在游戏中记住了声母的字形,都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但这节课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孩子认识声母b p m f,但是他们对发音要领知道得不是很清楚,有很多学生发音还不够准确。例如声母的b p m f的发音都应该是又轻又短,而有一些孩子发音又重又长,这是不正确的。透过问题,引起我的思考是:对发音的训练强化的不够,教师光范读还不行,要把发音要领讲得再清楚些,强调声母发音的特点,

还要注意领读,要体现由领到放的过程。学习汉语拼音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方音。对学生的训练既要注意个别较差的加强辅导,又要注意训练的面要广。

d t n l

本次课力求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在声母音形教学上,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间、师生间尝试学、互相教学、讨论研究学,学生主体地位凸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深知学情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学单一的呈现方式,及各个字母按音形义讲解,采取了集中训练,减少头绪,加强综合的教学思路。一些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感召下得以彰显。

3、拼音教学生活化、情境化。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g k h

1.童话中漫游,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内容贯穿在童话故事之中,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在童真、童趣中教师与学生心灵融合、平等对话,摒弃脱离学生感情基础的空泛地说教,注重情感的渗透。通过情境的营造、视听感官的感受达到学生的心灵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境界。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学生多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拼读,找到对应卡片,并说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然后交流反馈。同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创设的情境中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授之以渔。 j q x

一.用激励的语言,适当的课中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只有15分钟,如何保证学生一节课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我采用了激励的语言,比如,谁最棒,我最棒,谁会拼,我会拼,谁举手,我举手等,听到这些,学生的注意力又集中到老师这里了。另外学生在学了半节课后,身心都有点累,做做课中操,可以缓解一下,学生就又可以投入到学习中。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我创设了一个V告状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JQV与V相拼的特殊规则。 三.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在刚开始出现 l—ǘ→lǘ b—ù → bù m—ǎ → mǎ n—ǚ →nǚ等音节后,我们做了总结,接着我又呈现j—ü→ju q—ü →qu x—ü→xu卡片,问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说有什么问题,让他们去发现,去找问题,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一年级的孩子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喜欢听故事、做游戏。他们非常喜欢此类教学方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了jqx与ü的省写规律,比单纯的死记应背效果要好的多!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的问题,往往比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具有吸引力。巧设问题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于,积极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欲望,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将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位置,符合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认一认 2

一、创设情境: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对于入学才一二十天的孩子来说,我们老师更应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来诱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一开始,我就抓住孩子们爱玩的特点,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当导游,带领大家到动物乐园认识几位新朋友。接下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物乐园画面,并配以动物叫声、动物图片,刺激孩子们的听觉视觉感官,让他们入情入境,认识并练读生字。巩固时,我采用三种形式进行:(1)轻松驿站。孩子学习了25分钟左右,已经疲倦了,我先领他们做了一下头部韵律操,然后让他们在舒缓优美的钢琴声中静息,同时,我有感情地为他们朗读了我围绕着本课生字编写的小儿歌。坐正后让学生观察儿歌,说说有什么发现(为了加深印象,我把生字设成了红色),之后读出儿歌中的生字,我领读小儿歌。这一环节,配以音乐和童声朗读,既创设了轻松的课堂气氛,又照顾到一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从而更好地进入新的学习。(2)找朋友。把生字卡片和动物图片分发给学生,让拿生字卡片的孩子迅速找到相应的图片。(3)捉迷藏。“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生字的学习,要始终与生活紧密联系。所以,我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出示动画片的名字及一些诗句,让孩子从中找到这节课及认一认一中所学的汉字。最后,该下课时,我又回应开头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要离开动物乐园了,让我们用英语来一一向这些新朋友告别吧。这种形式,既练习了生字的认读,又巩固了英语中“再见”的三种说法,孩子们乐此不疲。

二、引导探索与协作:

孩子们虽小,但我觉得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所以,在读准字音之后,我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记字形,有些孩子根据动物的外形特点记字形,有些孩子编故事来记住生字; “鹿”字笔画较多,比较难记,我让同桌商量记字的好办法。在讨论、交流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探索,学会了团结、协作,更得到了能力的培养。 三、适时拓展

为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课堂上,我还引导孩子交流对一些动物的了解,并适时补充了相关资料,使大语文观渗入一年级的课堂中。 z c s

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1、一开始,我用歌曲导入法。播放歌曲〈〈郊游〉〉,与学生边歌边舞,在美妙的歌声中走进拼音王国。

2、能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在这堂课中,我能体现课改新理念,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

一、善于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1、一开始,我用歌曲导入法。播放歌曲《郊游》,与学生边歌边舞,在美妙的歌声中走进拼音王国。

2、我能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我能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用火柴棒和红线摆一摆字母,记忆字形。做游戏“摘苹果”,苹果背面注有音节或字,读对了苹果就是他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二、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

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柴可夫斯基语)课堂上,我热情的语言不离口,如:“你真棒!太厉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个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个鼓励、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

此外,音节的拼读比较枯燥,我就采用夺红旗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夺的红旗比较多。学生的竞争意识立刻得到了张扬。

三、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1、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像个半圆C、C、C……”

2、在教学第一组音节的拼读之后,我让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我课前发下去的音节卡片,一起学着拼读第二组音节。虽然,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合作意识开始了萌芽。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规培养需强化。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查,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二、难点的突破还不够。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学的难点。虽然前几节课一直学习三拼法,但学生很容易忘记。本节课中,我的示范不够多,学生的练读还不到位。

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探索,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zh ch sh r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本课出现的声母zh、ch、sh以及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和上一节课的声母z、c、s、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在教学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发音和形状上稍稍做了变化,因此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我先让同学抽读拼音卡片,重点复习z、c、s的读音和发音要领,强调z、c、s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接着再让同学抽读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强调音要读长些,读响亮些。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对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一定的联系。 2、借助图画,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对于拼音教学,课本中有许多的插图,非常的精美、形象,我充分运用书中的图片结合教学拼音,如:学习zh的时候,我出示图片后提问:小朋友,你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生答:图上画的是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接着我就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得zh,接着我就带学生学习zh的读音,由于有了看图说话的铺垫,再把发音的要领讲解清楚,学生们的发音基本都准确了。

读完后继续看图提问:zh与图的哪部分很像呢?有同学回答:“z”很像妈妈旁边的小凳子。还有同学回答:“h”很像妈妈坐着的椅子。我及时进行总结:大家说得很对,凳子和椅子合在一起便成了声母zh,这样将抽象的字母与具体的实物联系在一起,使同学们对字形记忆更加深刻。 3、对比练读,分清平、翘舌音:

通过图片初步感知了这三个声母之后,为了进一步发好它们的音,掌握它们的发音要领,我将zh、ch、sh与z、c 、s进行了对比练读,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在观察中学生不难发现,zh、ch、sh都比z、c、s多了一个h,接着我进行总结,由于它们都多了一个h,所以它们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平舌音变成了翘舌音,接着进行多种多样地练读,这样学生在练读中体会到发音要领,掌握发音方法。

学习了zhi、chi、shi后,可以把zhi、chi、shi和zh、ch、sh也进行了对比练读,通过不断的对比读中区分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翘舌音发音的记忆。 4、游戏巩固拼音的发音:

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简单的游戏,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激起学生的兴趣。 游戏一 听音取卡

老师将zhi、chi、shi、zh、ch、sh、z、c 、s和zi、ci、si等卡片贴在黑板上,老师念一个音学生上来取卡片,取对了小朋友一起念一遍,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拼音的发音。 游戏二 双轨火车

把平舌音和翘舌音(或者是声母与其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写在小黑板上,同桌一起站起来,每人读一个,学生们兴趣浓厚,都拼命把自己的那个读好,要和同桌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而且不光同桌有竞争意识,组与组之间也展开了比赛,都希望自己读得好。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最高处,接着,便利用“情境图”创设情境,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和学生共同讲故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枝”到zh,由“吃”到ch,由“狮”到sh,由“日”到r的过程,由已有

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新的联系过程,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寓学于玩。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富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此,在学生学习“语境歌”的基础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联系表音表形图,探究字母的发音方法,并让学生互相说说,在发音时发现了些什么,让学生在体会发音的过程中探究发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寻找新的未知点。在区别平翘舌音的发音时,我又设计了游戏“看谁听得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通过“找朋友”的方法来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当“小老师”为主线让学生读好整体认读音节及它的四声。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在课的结尾处我把语境歌,以歌曲的形式弹奏出来,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再一次读一读语境歌,唱一唱语境歌,把课堂的教学气氛推向高潮。巧妙地运用“情境图”和“语境歌”体现了汉语拼音教学是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也使一堂课的内容首尾呼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饱满的情绪中进入新课教学,又在欢乐的歌声里结束一堂课的学习。 y w

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决定了我们应该把学习同生活联系起来,把所学的知识用具体的形象展示出来。所以学习声yw时的导入我们从问题情境入手,并加入了情景图,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又容易让学生把将学的声母同现实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同时又复习了学过的声母。

Y、w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声母,他们同韵母i、u读音相似而且与i、u联合组成整体认读音节。所以在学习新的课文前先复习了六个单韵母。强调发音的特点也有利于讲课过程中与声母y、w的发音区别开来。

在讲解字母字形时,启发诱导学生联想,今天所学字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东西相像,这样即训练了学生思维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新学字母的印象。 二、对比 加深印象

鉴于yw的特殊性,在讲解时要注意将他们同i、u区别,分为大y小i大w小u,大y和大w读音轻短而小i小u读音响长,口型也不能变,对比中学生能较好地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多种方式教学,在引入整体认读音节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学生整体认读音节是如何形成的,究竟应该怎么写。 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整体认读,经过前两课的学习,虽然学生对整体认读音节有一定的印象,但并不深刻,很多孩子在碰到时仍然会分开来拼,针对这一现象,本课我重点放在巩固整体认读音节上,采取了以下方法: 1、儿歌巩固。为了帮助学生记住整体音节的写法,我读了个儿歌“大y带小i,组成音节yi,大w带小u组成音节wu。” 2、故事巩固。

yu比较难记住,于是我讲了一个故事,小ü看见小i和小u北大y和大w带走了,它急得哭了。这时候大y看见了,于是来帮助它,牵着小ü的手,将它泪珠儿擦干,这就是yu。 3、用音节说字音。

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各种形式的读,并能够对于学生的读音予以及时的反馈。注意了学生知识的拓展。如让学生用带调音节说字音。这样做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适当的联系也有利于牢固的掌握知识。 4、游戏巩固。

课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生拼读的兴趣,同时也巩固了本课的知识。 四、及时肯定,增强学习兴趣。

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声母在展台上展示,并进行互评时,学生就显得异常激动,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一旦得到其他组同学的肯定,脸上幸福快乐的光芒就情不自禁的显露出来。

认一认 3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的活泼天性。整节课,我以生动的故事情境贯穿始终并用律动、游戏、操作等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眼、耳、手、口的充分参与,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情境,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本节课我努力在教学上打破以往枯燥、单调的拼音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适应时代要求,适合儿童年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的拼音教学。在声母的发音、字形的记忆、拼读音节的方法、拼读的练习、渗透识字等学习中,都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发现,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从“认字”这一要求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力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这一课的8个新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且当新字在脱离图画及生活中出现时都能熟练认读;同时让他们根据图画初步了解字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显然是这一课的重点;而“星、风”两字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后鼻音,加上吴地方言前后鼻音不分的影响,这两字的教学无疑成为本课的难点。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对于这些入学才一个月的新生,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如针对“星”这一读音教学的难点,我借助多媒体,显示星星闪动的画面,让星娃娃开口说话,跟小朋友交朋友。这一小小的情境,激起学生要读好“星”字,与星娃娃交上朋友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愿望。利用情境导语教学“风”字,显示不同季节的风的画面,让“风”字发生颜色的变化,一次次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并配以风声,让学生入情入境,认识并练读“风”字。巩固时,以8位新朋友考考小朋友的形式,通过媒体辅助,创设小朋友念对新朋友的名字,就显示对应图画和小朋友见面,并用中、英文评价夸奖的方式,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快乐。自编儿歌,配以音乐和童声朗读,让学生听听、学学、动动,既创设了轻松的课堂气氛,又照顾到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更好地进入新的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8个新字时,我分为两步: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带着学,体现老师“导”的作用;轻松易学的就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人人争当小老师,把认识的字介绍给小朋友。在群体的讨论、交流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探究,学会了团结、协作,更得到了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特级教师徐鹄的教学感言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走生活化、实用化、社会化的道路,这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所必须的。新授生字时,不管是导学还是自学,始终与生活紧密联系。从广告、标语牌、物品名称以及词语、古诗、句子中找字圈字,都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巩固、在生活中认字这一思想,而且游戏比赛的形式,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的状态,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充分体验、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ai ei ui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想象力丰富,喜动好奇,喜欢模仿,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随着兴趣的波动而变化。

汉语拼音的教学进入复韵母的教学后,应该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激趣就是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融进新鲜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之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愉悦,使知识的传授有生气,在可感知的情景氛围中被学生乐意接受,从愉快走向成功。回顾这节课,我认为最突出的就是在游戏活动中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乐学氛围,从而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孩子们在会心的笑声中动手动脑,合作探究。例如,在练读ai的四声后,我设计了一个拍手游戏,把枯燥的拼音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联系口语的语音自主的复习所学内容,从中体会复韵母ai 四声的读法。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等能力,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从孩子们响亮的回答,开心的微笑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喜爱游戏,记得又快又牢。 二、传授方法。

授法就是要讲究教师的教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质量的要求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

学生已经有了单韵母的发音基础了,重点学习复韵母ai ,教给他们复韵母的发音要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习效果显著,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又激活学生的大脑,促使他们动脑筋想办法。

这样,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多思、深思、会思,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引导练习。

导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正确引导学生练习。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方法为中心、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如:在学习完ui的四声后,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着小卡片认读中,我更深地感受到游戏的魅力,既能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我还注意让孩子们在合作中练习拼音,例如在读ai的四声及ei的四声时,我让孩子们利用手中的小卡片在自主合作中与同位小伙伴互相拼读,互相帮助,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汉语拼音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能动则动,能静则静,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铺好道路,打牢基础。

ao ou iu

1、趣:拼音课可以是一堂活动课

这堂课借助媒体的音画效果、老师的语言,将课堂变成一个广阔瑰丽的海洋世界,让孩子们经历了一次愉快的海底旅行。“猜字母游戏”、“合力推动潜艇”??使学生心中始终充满美好的期待。识字、书写、拼读、说话等一系列学习任务都因有了游戏活动的外壳而变得妙趣横生。 2、韵:拼音课也是一堂语言课

拼音课也是语文课,自然也要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服务。利用有节奏的、形象的、趣味性的儿歌或诗歌语言来组织教学,能使学生在听听说说中感受到语言的韵律之美,积累丰富的语言。 3、实:拼音课终究还是拼音课

一堂拼音课是否成功,主要还是要看学生是否学会了拼音,因此,所有的活动设计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有着充分的识记、拼读实践,只是这些练习都因穿上了学生感兴趣的“外衣”而显得不露痕迹。 4、疑惑与不足:愉快的课堂中仍有几个孩子只将目光集中在图片和动作性较强的活动上,一遇拼读、说话等活动就难坚持到底。怎样才能将活动设计和教学内容更好地结合,从而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深入研究。

ie üe er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本堂课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1、结合教材,创设童话: 根据儿歌《月儿弯弯》,创设了一个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月亮姐姐形象,并以月亮姐姐邀请我们上月亮玩为线索,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将枯燥乏味的拼音复习和识字教学内容贯穿在童话故事之中。并赋予生字以生命,借助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兴趣,在童贞、童趣中教师与学生心灵融合,平等对话,摒弃脱离学生感情基础的空泛地说教,重感情的渗透。通过情境的营造,视觉感受达到学生的心灵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境界。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

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学生多次和同桌合作拼读生字,小组检查句子的朗读。然后交流反馈。同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会读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授之以渔。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学生识字、阅读、说好普通话的工具。但因为拼音字母比较抽象、枯燥,对刚刚人学的儿童来说死记硬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灵活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汉语拼音ie ue er》一课的教学中,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媒体手段,编织了一个有拼音、有图形、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教学语言力求儿童化,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及鼓动性。孩子们在掌握拼音的发音、书写和运用的环节时,我以多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发挥小组团结、合作学习的功效。以形式活泼的发音练习、动手实践及突破难关游戏展开了教学活动,这一过程激发了孩子们的主体精神。同时,针对低年级拼音教学应本着以读为主,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这一原则,兼

顾多种方式的体验。在教学形式上我插入了不同环节的设计,运用创新的精神、灵活的方法巧记拼音字母,使学生形成知识组块,加快识记拼音字母的速度,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我在教学的设计上,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游戏活动为课堂主线展开与小动物的学习竞赛),让学生在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与小动物展开第一轮的学习挑战。让孩子们在以自己为学习主导者的课堂上把知识落到实处,同时渗透团结互助的精神。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枯燥的字母符号毫无内涵和具体意义,机械识记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虽记得快,但忘得也快。所以我在将字母的形状和发音与插图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与过往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变化。让学生发现新的学习方法,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 另外,多种游戏形式贯穿课堂,导入自然,尽量避免了节外生枝的活动,使各环节间的衔接紧凑有效。直观、形象的衔接和引导能激起学习的高潮。在这三个复韵母的学习过程中,自然流畅的过渡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利用卡通动物小布偶作为过渡的桥梁,引线搭桥,作为完成下面学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巧妙的设计,异于寻常,别有情趣。学会运用贯穿于游戏中的知识,作为最终胜利的终点,必定要通过比较、发现、感悟三个环节。读,写,记是这节课的另一重点。由于课堂上拼读的次数很多,如果方法与形式单一,孩子们会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习效果,由此不同形式的读与读出新、异,成为师生互动的又一乐趣。

根据一年级的孩子记得快、忘的快的规律和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拼读方法换成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游戏形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将暂时记忆有效化,变成长期记忆。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既对不同字母的拼合加深了了解,同时也加深了记忆,整合了思维的灵活性。

上完这节课,我感觉到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我颇有感慨,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我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兴致勃勃地探究着、激励着、回味着。我在反思中明白了《课程标准》给汉语拼音教学的准确定位,“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为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从实际出发,根据儿童天性好奇、好动的心理乐于模仿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将枯燥的拼音教学融入到“拼音乐园”情境中,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始终,学生学得有趣,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在编儿歌、找朋友的游戏中,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得以培养与锻炼,教学灵活开放,形成了师生学习的共同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 我在处理教材上还自主扩展学习内容。如教材在编排上只是呈现出声母与 üe 的拼读,我就把 ie 的拼读也加了进去。在学习每一个韵母的过程中,我以边新授边巩固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分层次设计练习,循序渐进,使训练目标形成一个不断上升的坡度。如在拼读环节中,我就形成了2个层次的训练: 1、结合课件,练习不带调的简单拼读。

2、开展游戏,巩固强化声母与 ie üe 的带调拼读。 3、书写ie üe er,加深孩子对它们的认识。

4、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以及让孩子自己拼读我穿插的几个巩固ye yue声调的音节词语,再出示词语,同桌之间交流所认识字这对书上30页的音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用打气球游戏巩固本课的教学,也是在这堂课的结尾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说,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拼读训练,即学得扎实,又觉得生动有趣。另外,对于这节课的难点er的发音我采用了借助手势辅助发音的方法,并通过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er是一个特殊韵母。

认一认4

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低年级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上得生动、活泼、有趣,低年级的孩子才可能真正地喜欢上识字课,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

在《认一认4》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识字”、“直观演示识字”、“自主尝试识字”、“联系生活实际识字”、“联系语境识字”和“做游戏识字”等多种方法,让静态的文字,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让课堂变成了学生游戏、活动、学习的舞台。学生接触的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没有一点活力的铅块,而是一个个充满生机、充满丰富蕴涵的可亲可近的小精灵。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情绪很激昂,注意力一直很集中。 在学习开关两个汉字时,我们可以直接让学生读出字音,但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让他上台演示一下开灯、关灯,来表示字的意义,学生更感兴趣,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更直观。同时教育学生节约用电,我感觉是水到渠成。 在学习“坐”、“卧”、“立”、“走”时,我请四个学生帮我的忙,做出这几个动作,让学生演示什么是躺,什么是卧,什么是爬,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学生在学“前”、“后”、“左”、“右”时,在桌子上放生字卡,看似没有必要,但细细体味,在游戏中汉字音、形、意

教学的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这几个汉字的完整认识。转身再放生字卡,再指明方位,自身的位置变了,前、后、左、右所表示的方向就变了。自己所处的位置、角度不一样,所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这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小小的游戏中蕴涵着多么深刻的哲理啊!然而,这一切都是悄悄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领悟的,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那么就让那个绝妙的世界在鲜明的色彩中,在嘹亮颤动的音响中,在童话和游戏中,在自己的创作中,在激动她的美景中,在为人们进入做好事的意愿中展开。通过童话,幻想和游戏,通过儿童独特的创作——这才是通向孩子心灵的正确道路。”我们要讲好课必须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是充满师生思维、智慧之光和才情的学习。学生在识字中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能有效地培养识字能力,发展智力,获得生动、主动地发展。教学中要激发儿童的识字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会发现,探求规律,以创新形式解决识字问题,让他们善于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发掘一切可利用资源,持之以恒地学习。

1、深入了解学生,把握教材。教材处于拼音学习期间,但学生的学习不是零起点,尤其是本班学生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具备了阅读纯汉字读物的能力,而有的学生则只能“画”自己的姓名。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学到什么,如何组织学习,怎样保护好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认字的环节中,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我就设计了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这样既使课堂生动起来又能使学习资源共享,调动并激发了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的知识有所升华。

3、注重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有赖于点点滴滴的积累。理解字的意思的环节中,在最后的复习巩固环节中,我提供了大量的优美词语和诗文。学生开始只是机械的重复着词语跟读,因为要找字必须记住词语。当我说到诗句时,学生就情绪高涨,随口就背起自己熟悉的诗文。这样随风潜入式地熏陶感染,把语言的积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了。

4、课内向课外延伸。小学阶段要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在识字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识字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发现和选取身边的素材,促进孩子主动识字,乐于识字。听故事,说儿歌,背唐诗,逛大街,看风景,在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都蕴涵着无尽的学习资源。游览时认地名,看地图;逛商场时看商品名称;当他们看到自己学会的字能派上用处,幼小的心灵会有多么激动啊。实践证明,识字量大的学生都有在生活中识字的经验。

an en in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科性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石作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要有利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年级本册语文书是新教材,首先从内容上做可很大的调整。在拼音教学中插入了有趣的儿歌,并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画,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在本册《an en in 》的教学中,我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景,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

在导入本课时,我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小动物在表演马戏,是怎样表演的。以直观的图画引入拼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相继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机出示相关的要学习的韵母“an en in ”让学生懂得拼音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这样,以学生所能看到的熟悉的事物出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核心。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被动性,依赖性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句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不断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一年级开始,我们便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是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方法的良好开端。在本课掌握an en in 的发音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试读这几个韵母,思考发音规律,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相互进行讨论,互相学习,掌握发音规律。学生间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学生学习得快,掌握得好。在检测时,发现学生个个都能准确地读出读音。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提高。

三、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爱玩,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级的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在课堂中,为调节学生的学习,再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an en in 的读音巩固环节与声母拼读的环节中,我分别与学生进行了两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和“找朋友”。学生高举着卡片,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在玩中,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学得比较扎实。学生学得高兴,乐于学习,使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乐趣,对学习会更感兴趣。

四、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善于总结的能力

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更积极地思考,而问题却来源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总结问题,才能有发现,才能有创新。在本课学习中,我让学生说说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个个踊跃举手回答:“我学会了an en in这三个韵母的发音。”“我学会了当你不懂的时候,要勇敢地向别人请教。”“我学会了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字的拼音里都有这几个韵母”,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积累,自己的发现,相信他们将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将会不断地进步。

当然,在教学中,由于经验的不足,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课堂时间设计不太合理,致使巩固环节显得仓促,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没进行有效的指导,课堂有点乱。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努力改正的地方。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的新的联系过程,汉语拼音字母标识的语音,其实是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学中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难为易,这样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

在这教学中,我综合了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为了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教学。 (一)创新情境,复习引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所以一上课老师放一首歌曲引入。学生自由地做动作,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接着让他们做摘苹果游戏,将学生带入拼音乐园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对拼音的兴趣。

(二)联系语境,教学发音,指导书写。

出示情境图,在看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学习an这个前韵母时,老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的方法,让学生模仿、交流。小组学习,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学习后面的二个前鼻韵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的过程,探究发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指导书写时,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看清五个前鼻韵母的位置,再让学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几个,这样学生记住字母的形,讲练结合。

(三)合作探究,拼读音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声母与ɑn en in 相拼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第一组拼读音节,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其它的三组音节,然后交流反馈。

Un ün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建议,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正确认读字母,学会拼读。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故事、动画、游戏等一些儿童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汉语拼音教学枯燥无味、单调重复的弊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ün与jqx的拼读,两点省略的规则是本节课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常常会忽略,因此一开始就把这个作为到导入来进行,使学生加深印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来突破难点:

ün是一个害羞有非常要强的小姑娘,她呀在默默地流眼泪,想知道为什么吗?老师去问问她吧。哟,她说她自己不能给汉字注音,觉得很没面子,正在伤心发愁呢。小朋友们,大家快来想想办法帮帮她吧。

对呀,找大y来帮忙吧,这样读的还和原来的音差不多,就是响一些,长一些。大y是个热心肠,立刻站到ün的身边。ün一见这样,擦去眼泪,破涕为笑。

相信这样的讲解会让很多孩子迅速记住ün ,记住yun。

另外,我在课堂上注意对个别学困生进行指导,要求孩子把前鼻音发准,把三拼音节读到位,也力图把发言的面通过开火车等方式拉得广一些,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而我也体会到,对于学困生的指导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要每天都进行。虽然是一些音节,但对于个别孩子来说很难,既难拼读准确,也难以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多给予个别孩子单独指导。

ang eng ing ong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我是这样来实施汉语拼音教学的。 一、融入游戏,融入故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课堂中,35分钟学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根据学生爱玩的特性,我在教学中穿插了一些游戏,如“摘桃子”、“闯关”等,在课堂中引入了孙悟空,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童话般的情境中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故事是孩子们最愿意听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也能极大地激活孩子的语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教“ying”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设计了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把ying的四个声调的音节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给抽象的音节赋予了实在的意义,这不能不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和学习趣。 二、抓住难点,以点带面

在后鼻韵母的教学,关键在于“ng”的发音,我在教学中对本课难点进行准确的定位。首先出示“ng”,教师说清楚发音的方法,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利用小班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发音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ang、eng、ing、ong、ying”的发音,以点带面,面向全体。这种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中,教师逐个指导后鼻韵母的发音相比,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教者在教学后鼻韵母时,让学生根据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尝试自己读出后鼻音,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关注学生,面向全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注意,课堂上没有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本节课采用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老师在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中,还能即时发现学习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此外还通过个人的思考,小组的讨论,大组交流等层层的互动环节,促进教与学两类活动间、学生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使每个学生自觉地自动的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团结合作,运用已有的方法,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 四、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结束时,我通过摘桃子游戏引导学生说说在书本中在生活中寻找后鼻音的音节,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家具、

电器、同学的姓名动植物名称等都藏有后鼻音。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与理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使用,用它来识字,用它来学习普通话。

认一认5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对于这些入学才一个月的新生,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如针对“弓、矢”这一教学的难点,我借助实物,通过演示,让学生更好的分辨识记。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8个新字时,我分为两步: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带着学,体现老师“导”的作用;轻松易学的就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人人争当小老师,把认识的字介绍给小朋友。在群体的讨论、交流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探究,学会了团结、协作,更得到了能力的培养。

汉语拼音复习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的,尤其是拼音复习课的教学,因为拼音教学从来都是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名经验尚浅的一年级教师来讲,我的复习教学手段可能比较单一,感悟有三: 1、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过程即是以自身整体素质和能力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完全真实的,教学的进程必须以此为基准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而不是单凭自己主观想象或猜测,脱离学生实际的学习、接受能力将教学过程过度理想化,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等等。

2、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得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只有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学生,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教学语言也是知识呈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还有限,抽象深奥的概念还不会,对形象化的语言反应就比较积极灵敏。课堂上应多运用他们能听懂、感兴趣的语言授课。将学习目标拟人化,个性化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一点从“拼音宝宝”、“双胞胎”对我班学生学习相似拼音字母的积极作用可以看出。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行发现知识点、解决问题比单纯的口耳相传更重要,也更有趣,更有挑战性。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我们也将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展示知识点之前不妨先提个问题,打个问号,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动脑筋,自己观察、想点子、总结归纳,钻研学习内容,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从而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拼音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字符变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在拼音王国里尽情驰骋并乐此不疲!

汉语拼音作为孩子学习知识的启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地位,针对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有以下一些收获: 一、联系生活,学习拼音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教师应该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例如,在复习形近声母“b”“d”“p”“q”时,我让孩子伸出自己的左右手,观察当左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伸出时,变化大拇指向上与向下的方向,孩子们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双手与这四个声母是多么的相像,他们一下子就能通过自编的儿歌记住这四个声母。“左手大拇指朝上bbb,左手大拇指朝下ppp,右手大拇指朝上ddd,右手大拇指朝下qqq。”另外在复习“m”的形状时,孩子们有的说:“像个城门”;有的说:“像两个桥洞”;甚至有一个孩子还用这样两句非常精彩的话来概括出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他们像商店的门,我要进去吃麦当劳”。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二、制作教具,辅助教学。

这堂课,我设计了练习题,如何让孩子在感兴趣的前提下,接受并乐意完成这些习题呢?思量后,决定制作教具,让

学生手握这些教具,快乐地穿梭于座位与讲台之间,从另一种形式检验了学生的所学。例如,在复习语境歌“中秋夜,月儿明,妈妈讲故事,孩儿静静听”时,我就把这些音节全部剪裁下来,发到学生的手中,让他们随机地拼读自己手中地音节,如果念正确了,就奖励他贴到黑板上,此时,黑板上的音节是无序的,学生们自然就产生了要把这些无序的音节排整齐的想法,因而把音节排列整齐这道习题,教师还没有讲,学生就自己提出来了。相比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如果是孩子自主提出的学习要求,效果肯定是不一样,课堂上,要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地让孩子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三、游戏活动,提高兴趣

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游戏教学,例如,在教“爸爸带我爬上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你的动作来表现这条语境歌呢?”于是,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孩子们兴奋不已,不到两遍的功夫,学生就能熟背了。可见他们小小的躯体里潜藏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只要教师善于引领、挖掘,孩子的学习兴趣会一下子被提升。我在课堂上还开展“找朋友”、“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起来轻松。

汉语拼音的复习,必须在把握\课标\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可以突出重点,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每一学段的汉语拼音教学目标要求最基本的定位有三个:一是准确认读字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是准确拼读音节;三是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独立识字。从目标定位我们不难看出,汉语拼音学习的重点是拼读,这个重点与人们学习汉语拼音的主要用途是完全一致的。当然,要想能正确拼读,过好认读关是前提。

根据“课标”的汉语拼音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建议,我们觉得,汉语拼音的复习应该和学习时一样,将快乐贯穿于复习的始终。在复习时如能注意以下三个策略,应有利于汉语拼音复习效率的提高。 一、多活动策略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温,活泼好动,枯燥的复习必然导致他们失去对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复习汉语拼音时,应努力贴近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多样化的活动,寓汉语拼音的复习于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下面介绍两个常用易行的活动。

歌谣说诵比赛。说诵歌谣是低年级儿童特有的爱好和本领,琅琅上口的歌谣,常常是儿童口中的“甜点”,咀嚼得津津有味。我们可以根据复习的需要,引用和编写一些有针对性的歌谣,组织开展说诵竞赛活动.如:b p m f的表音表形辨识强化记忆,可以编成这样的歌谣:帆船冲浪 b b b ,小猴推车p p p ,兔采蘑菇m m m,手扶拐杖f f f. 再如:拼读要领能帮助学生忙掌握拼读方法, b a 的拼读可以编成这样的歌谣: 个一个猴子推着b,一个猴子推着a.前音轻,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b-a--ba ,b-a--ba,ba ba ba.

音节拼读擂台.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比赛,我们可以利用打擂台的办法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达到帮助孩子们练习拼读,提高拼读速度的目的.可以做成志变韵不变,声不变韵变的台历式拼音翻读学具,巧用思维定势,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拼读技能.打擂时,可以选用两本同样的台历式学具,边翻动边大声拼读,看谁读得快,读得正确,胜者为擂主.也可以采用单人计时的方式,谁翻读得又快又正确就是新擂主. 二、多游戏策略

许多教师在汉语拼音的教学过程中,创造了很多简便易行的游戏,多用这些游戏,可以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可以让孩子们对所学的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了拼音,巩固了拼音技能。游戏已经成了汉语拼音教学的得力助手和帮手。下面介绍两个行这有效的游戏。

“摘果子”游戏。在汉语拼音学习开始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教室的后面“种下”一棵大树,随着学习的进程,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学会的拼音,做成自己喜欢的果实挂在大树上。进入复习阶段后,让学生将自己学过的“声母果”和“韵母果”摘下来拼成“音节果”,再将这些“音节果”放在自己的“拼音果实筐”里,看谁摘的果子多。

“打扑克”游戏。汉语拼音复习忌空对空,如果能让孩子手里有些学具,可以大大地提高复习效率。有些老师创造的“打扑克”游戏,就是一个好办法。具体这样玩:两个小朋友对着玩。一个拿着有声母的扑克,一个拿着有韵母的扑克。两人同时出牌。谁先拼出由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工,这两张扑克就归谁。最后,看谁手里的扑克多,谁多谁就赢了。

三、多运用策略。

汉语拼音本来就来自于实际生活,我们复习汉语拼音时,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相结合,这就是要让学生多实践,在使用汉语拼音的实践中,使所学的拼音本领得到巩固和提高。也只有通过这样,才是真正的掌握。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复习汉语拼音和识字结合起来。在学习汉语拼音阶段,可以根据教材的安排和要求,边学拼音边识字。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需要,选择一些常用字,让学生用汉语拼音来拼读识记。当然,学生借助汉语拼音

认识这些字就可以了,不可以拔高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能够识字、增加识字量,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的拼音技能日益熟化,两者相得益彰.

识字1

本课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的第一篇识字教材,在课前,有很多小朋友就已经熟读成诵了,因此在课文教学上难度不高。课堂气氛较好,学生也很愿意读。但是对于刚接手一年级的我,刚涉及文章的孩子们来说,都存在彼此的不足。我对识字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同时也感到很迷茫。以下就我对上完本课后产生的感想作一小结: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激发读书的兴趣。

他们刚开始接触一行拼音一行汉字的“双行”课文,还是避免不了有不少小朋友不知如何去读,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来。为了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读书情感,我便利用了边看图边读书的方法。但是我感觉效果不是很好,他的感觉和口还是对不上号,不会表现不会停顿。为了以后会读书,能更好地读好书,便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你读书的时候眼睛要看着一个一个的汉字,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就读读拼音,读准了,再接连着句子往下读。在课堂上我多次运用了范读来他们领会读、跟读,让他们自己读的机会并没有很好的创设。自主练习朗读是关键,要学生自己愿意读、想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备加留心,在课后也多创造机会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 二、重抓写字

拼音已经学完,大多数小朋友对习字是充满了好奇感,有的小朋友甚至在教拼音时就来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写字啊?”终于可以写字了,他们有激动,有迷惑,对于这一点来说,是有利有弊。在我教的时候,有很多小朋友挣着好奇的眼睛盯着我,也有一些小朋友我刚动笔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起来。本课十个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联系数学课学习的阿拉伯数字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语文学习的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此基础上,我注意了开掘生活的源头,让孩子感受本课语文学习的独特快乐。为此,生动的导语引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由这十个数字组成的诗歌的意趣;精选学生常见的生活形象如“雨点”、“竹叶”等帮助学生形象认识笔画;通过弯折一截胶线使学生准确掌握一些复杂笔画,将抽象的符号学习与形象、游戏有机结合。总之,让学生从开始学习汉字的时候就喜欢学习汉字,让他们爱上写字,写好字从第一课开始。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在写字教学时,我着力做到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示范指导三结合来扎实地完成孩子们第一次书写汉字,重视了学生基本功的学习。由于是第一次,所以写字用了四课时,其中二课时指导认识田字格和书写笔画,另两个用于训练学生的写字习惯和书写生字。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总受到情感的熏陶。首先是反复吟诵,

品读韵语的语言美。在反复的吟诵品味中体会韵文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韵律,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其二,要开展想象,再现韵文的意境美。韵语言约义丰,凝聚丰富,只要用心去读,眼前便会展现出一幅山村美丽的画面: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路边盛开着美丽的野花。只有通过反复咀嚼,展开想象,才能领会其言外之意,词外之情,感受语言的凝练美。

根据课标的精神,所以这节课我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的教学上。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看图听读:自己听一听,边听边看,感受诗句的美丽。让学生充分领略音乐美、语言美。 2、多种形式阅读:师生对接读(半句、一句),同桌对接读,组内开展擂台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学生年龄小,对于同一样东西很容易厌倦,因此,多种形式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文的美,体现山村的美景。) 3、配乐朗读表演。让学生边朗诵表听音乐边表演诗文内容。(为了再现韵文的意境美,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对韵文的理解,用自己能表现的方式表演出来,学生很高兴,一下子就来兴趣了,纷纷走出位子去表演。并且很形象很有创意。有些动作都出乎意料。)

《识字一》这个单元,是继学习拼音之后,第一个识字单元。本课《一去二三里》是这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又注意采取韵语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认字,受到美的熏陶。体现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本课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重在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和“去”和“里”这两个汉字。

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

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一个情境,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丁丁和明明他们约好要到郊外去旅游,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在语言发展中识字。

在进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看书上的图来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我问学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认识了十个字,此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预先的任务,我正准备过渡到另一环节时,听到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我还想说!\看着他那急着想说话的样子,我就让他说了,\我还看到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很美丽。\听着他奶声奶气的话,好像自己也被一种童真童趣所感染,经常能看到的蓝天白云似乎也变得更美了,我表扬了他\嗯,虽然今天天阴沉沉的,可听你这么一说,就像看到了蓝天白云一样,真美,你说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细。\其它小朋友见我表扬他,也刷刷地举起了小小的手,有的说:\篮球场后面有一片树林。\她把前面学过的\一片树林\给用了起来,我就忍不住又表扬了她,没想到她听到我的表扬,歪着脑袋笑了一下说:\老师,我可以不可以再说一次啊!\我点点头,她就开始说了,\篮球场后面有一片树林,那里有很多绿油油的小树,还有许多小动物住在里面。\

学生们越说越起劲,说到后面,他们就说到了十个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势,还说到了他们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别是当他们说到十个小朋友不同的姿势时,我很意外,没想到他们观察得这么仔细,说实在的,当我看图时,我没去注意图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势。

由于孩子刚接触汉字,所以写字用了四课时,其中二课时指导认识田字格和书写笔画,另两个用于训练学生的写字习惯和书写生字。

识字2 《识字2》是以词串的形式,围绕小学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规这一中心内容,将一组组词语组成韵语歌,读起来押韵上口,便于诵读记忆,课文配以相应的插图,图文对照,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我将这节识字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会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能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健康生活常规的意识。而识字和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识字起步的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龄儿童来说,识字的关键在于建立字形与音形的联系,我充分发挥教材看图识字的优势,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结合平日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边看画面边识字、学词,并相机进行说话训练,力求识用结合。同时还鼓励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通过想象,补充和扩展词串内容,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带来的快乐,提高识字的效率。

由于《识字2》是学生书写汉字的起步阶段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坚持手、口、脑并用,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记忆字形,掌握常见的基本笔画名称及笔顺规则,让学生在描红、读帖和临写的实际操作中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教学生字时我用了多种方法,比如在教学“太”时我先找出孩子们熟悉的字“大”然后告诉他们“太”是“大”加了一点形成的,他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在教学“鸟”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那一撇是小鸟头上地羽毛,横折钩是小鸟的头,点是小鸟的眼睛,竖折折钩是小鸟的身子,最后一横是小鸟长长地尾巴,用这样形象的方法,他们很快就记住了,效果不错。

识字3

这是识字课文,通过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地理解、感知,在学文的过程中有机地进行识字教学,多次、多角度让学生与生字见面,加深孩子们对于生字的掌握程度。综合前面几节识字课的教学,通过课下反思,现针对《识字3》一课,做简单分析如下:

一、 悟中识字,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孩子们对生字的短时记忆的情况,孩子们在学字时记得很好、很快,但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那么。又如何使孩子们对识的字记得牢呢?

其实我们教学中国汉字,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将文化融入汉字,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所以

在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演变、来历,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

而且,我在教学中还倡导学生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做到随文识字,学以致用。我又鼓励孩子们去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利用阅读来巩固所学生字。

识字教学是一个探索过程,我们只有努力使那些单薄的汉字慢慢丰满起来,才能保持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鼓励孩子,方法多样,但应选择适当。

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孩子过于内向,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所在,不失时机的给他们与表扬和鼓励。例如:有些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可是他坐的笔直,听讲认真,我们就可以鼓励他:你坐的真好,老师相信回答问题也会很棒的,勇敢一点,试试看!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偏离了答题方向,我们可以说: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试试看,根据老师的提示,会不会答的再好些呢?

练习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上课伊始,

我以“交新朋友”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来介绍小动物,当小老师领读小动物名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模仿叫

声、动作表演,寓教于乐的贴字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得快乐又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应强调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前,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向父母请教、上网查阅”等各种途径搜集、整合信息;课上,我又组织学生同桌交流、组内合作。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提高了素养,真可谓“一举三得”

苏教版小语教材国标本第一册一改以往单纯的字词句训练形式,在练习安排中渗透了“综合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我多次创设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我又引导学生课外搜集处理信息,课内合作、讨论、交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最后,我又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渗透自我保护意识,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在轻松中习得,在探究中成长。

1. 人有两个宝

1.我注意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会读、课文大概读通后,请他读给小组的小伙伴听,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帮他指出读得不对的地方,并帮他改正。学习生字“人、个、大”时,请小组讨论这三个字中的“人”在写时有什么变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从阅读和写作,修订版大纲对儿童识字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就接触汉字,且汉字数量多,易混淆,给学生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等方式使学生主动认识生字,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1)注意分析字形,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帮助识字。

最初的字形分析,是分析笔画,分析笔画的先后和位置,如“人”的笔顺是“撇、捺”,当学生认识“人”后,就适当地指导学生,按字的组成进行分析,如教“个”时,直接让学生分析为“上边一个‘人’,下边一个‘│’”,不必再一笔一画地分析了。汉字中还有许多的形近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识字,如 “大─太”、“人─八”。这样,不仅学习了新字,又复习了学过的字。

(2)在识字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对于要求学生会写的字,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写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看清字的笔顺,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笔画,适时鼓励认真写字的学生。

一、改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那么用什么启发?讨论、探究、研究什么?——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再是老师发问学生被动作答,教师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教师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到底有哪两个宝呢?”、“为什么说它们是 个 宝?”、“我们怎样用

这两个宝?”三个有效性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教师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简短的小结适时地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此外,学生每次读过课文后,教师都组织学生展开互相间的评价,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的双手会??”、“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自己曾经创造了什么新东西?”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

儿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在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中体验的。手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学生可以说出手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学生不能想象自己如果没有了双手会是什么样?课堂上我让学生尝试把双手背在后面,直接用嘴吃已经剥好的桔子,学生在大家的注视下根本无法吃到。随后问该同学有何感觉:“难!”。这样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手”的确是人的“宝”。再如:一年级学生对“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中的“创造”一词难以理解,老师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搭积木,学生们有的在搭小汽车、有的搭房子,有的在搭红绿灯,运用自己的智慧搭出了一个个闪现着创造火花的东西,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了创造的含义。

2、升国旗

平时听到一堂好课,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在课堂上,他们与学生会不分彼此,似乎自己就是学生中的一员,随着学生激动而激动,随着学生兴奋而兴奋,细想那是原于他们对课文的投入,对教学的投入,对学生的投入,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产生持久肯定情感,那么学生就能自觉的,积极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受到情感的熏陶。

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升国旗》一课,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告诉孩子们国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升旗时要奏国歌,我们要敬礼的生活知识,短短三句话,知识融入其中,饱含浓浓爱国之情。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感悟到文中的爱国之情,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那么如何通过这三句话来感悟文情,激发生情呢?曾读过崔峦同志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一文,很受启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位生动形象的语言。因此,我注重了感情的熏陶, 情境的创设,给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表演得舞台,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发展,具体是这样做的:

第一创设情境性:在课题引入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入题,到精读感悟,诵读升华,每一环节都不忘对教学情境的渲染,诵读升华,自始至终都将学生置于这样浓浓爱国的“课场”之中,学生阅读说话,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了文体,爱国之情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阅读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朗读,指导学生一句句朗读,图景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读书学习的主人。课堂上都能先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展示读书成果,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得到有效的尊重,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学生学习状态积极,氛围浓厚。

第三实践性:阅读活动是心智的内在实践活动,外在表现于学生诵时的语调、语速、表情等,我让学生从读准每一个字词入手,再到朗读感悟文中之情,每一环节都让学生在读书实践中完成。实践出真知,学生在朗读中,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当然这堂课还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但我相信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不断的探索中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具有儿童化的行为和特征,求知欲、好奇心强,但是自制力差,经历很难集中,学习不够主动。经过入校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逐渐适应了课堂常规,喜欢发言,喜欢表现,喜欢教师的表扬,想象力丰富,好动爱玩,但缺乏生活经验,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生理、心理特征,应多运用直观教具,多用语言鼓励,积极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有意识引导他们想象、朗读、游戏、表演等综合手段,让他们在快乐、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主要以读感悟,用各种方式促读。 一、创设情趣,激情导趣。

在学习课文前,先创设情境,从录相中知道升国旗的小知识,向录相中的小朋友学习,产生对国旗的尊敬之情。学习第一句话时,做小游戏,找出6面旗中哪一面是我们中国的国旗,讨论国旗的颜色、样子,听老师讲解国旗的象

征性。直观的国旗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国旗来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形间拉近了学生与国旗的距离,再次唤起学生对国旗的热爱情感,从而读出拥有国旗自豪、激动的语气。 二、创设多元的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思考、想象、表达,最大极限地激活学生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一幅插图、一段录音、一个表演都可以成为直观形象的教具,都可以成为教学时的“情境”。

教学二、三句时,我两次播放课件,还运用直观的图片来达到教学目的,起到了良好的接受效果。首先播放一段小朋友升国旗时的动画,使学生明白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小朋友们要立正、敬礼,不是少先队员的小朋友们要行注目礼,就是眼睛不能东张西望,看着国旗慢慢升上去,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之情。同时问:“向您敬礼”是“向谁敬礼”?为什么不说“向你敬礼”?启发学生知道向国旗立正、敬礼,表示我们对国旗的尊敬和爱。这时让学生听录音配升旗动画的朗读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听,出示去拼音的课文内容,让学生练读,怎样读出感情?提示重音用红色字显示出来了。进行个人读、男女生赛读及背诵的过程,达到感情朗读、背诵,最后送一句话给国旗:五星红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说出来了。

最后在识字教学后,学生有感情朗读后,产生了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来加深对国旗的热爱情感的升华。问:“小朋友们,你们想看到解放军叔叔在天安门升国旗的情景吗?”学生从中更深一层地体会到国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我们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尊敬、热爱国旗,从而达到教育教学效果。

经过这样的教学,我认为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充分地运用声音、图画、动画等穿插在朗读教学中,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没时间乱翻书或做小动作了。完全被老师的每一个环节所吸引,一直都在专注地听课,使整个课堂中听、说、读、写运用得恰到好处,读课文也能体会出感情了,这是我所没想到的。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要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而丰富多彩的课堂中,去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动静交替,语言鼓励,情景交融,亲身体验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听、赏、想、动、看的实践中感受课文,理解课文。

3.江南

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不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 把课文读通顺只是读文的开始,重要的是把课文读熟。因为朗读是识字的有效途径,反复地读文,能提高生字的复现率,有利于对识字的强化和巩固;因为熟读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提高学生语言的敏感性,增加词汇的积累量,这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们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于是在指导背诵上,采用了表演背的方法,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于是在这里设计了“如果你是小鱼,你会干什么?”的环节,学生跃跃欲试,争着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表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孩子的思维。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于是,我想,能不能把我们的课堂也充满情趣,让我们的课堂也变成一种游戏呢?所以,在教一年级学生学这首汉代的民歌时,我没有采用死板地朗读,而是带着一群天真的孩子做了一场有趣的捉迷藏游戏。课堂上虽少了讲解,少了问答,但学生参与的热情是空前的高涨,思维也非常活跃。那一刻,每个孩子都成了一条活泼、调皮的小鱼。这样的情境,我想,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一刻,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陶醉了。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

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故意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部分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

4 我叫“神舟号”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确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知识的来源。 例如今天教学《我叫“神舟号”》一课时,我就尝试着从以下两方面来促进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自主性,效果还不错。 一、激:激发阅读兴趣,使之乐于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课一开始,我便以兴奋的口气说:“小朋友,去年的十月份,咱们中国有一件举国欢庆的大喜事,是什么呀?”孩子们小手如林:“‘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又成功返回了!”“对,那你们想知道飞船在太空中遇到了谁,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吗?”“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我叫‘神舟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题。”学生的朗读个性飞扬,精彩纷呈。有的说:“飞船成功发射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所以要用特别高兴的语气来读。”有的说:“这可是好多国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我们中国却做到了,我觉得特别自豪,所以要用自豪的语气来读。”还有的说:“我觉得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很高了,我对中国很有信心,所以要用自信的语气来读。”??

诚然,如果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以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闻为引子,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的话,那么,学生将会有更自主的个性化表达。 二、放:放手自主阅读,使之思维发散。

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口,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着让这些刚从幼儿园进来不久的小朋友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于是便出现了如下对话。师:“读了课文,小朋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甲:“太空是指哪里?”生乙:“嫦娥姐姐是谁?”生丙:“什么叫‘散步’?”生丁:“科学家为什么要派飞船弟弟去做试验?”??可以说,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被孩子们自己解决了。有的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解决了关于“嫦娥”的问题;有的讲了关于宇宙太空的故事解决了“飞船”的问题;有的上来做了一个小表演解决了什么叫“散步”的问题??尽管孩子们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他们的独特感受,听来令人动容。

确实,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个性化的所思所感,应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自主表达、展现自我!

《我叫神舟号》用童话的体裁,通过嫦娥姐姐和“神舟号”弟弟的对话,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励学生从小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赋予人以遐想,非常适合儿童心理特点。本课比前几篇课文要长,学生刚接触课文不久,学起来稍有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读为本,读时注意创设情境促读,在读中感悟,读中激情。在本课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另一方面在读中感受美的情趣。《我叫神舟号》是一篇文章,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教师要在指导朗读上多下工夫,或者范读,或者听

录音,让学生对如何朗读文章有一个准确而感性的认识,并且自己学着朗读,逐步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等。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好“嫦娥姐姐”和“神舟号”飞船的对话。为了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好,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本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就懂,主要引导学生多读,读好了,自然能体会嫦娥姐姐看到“神舟号”飞船的惊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科技进步,教师可以提供我国刚刚成功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图片以及有关消息。在学生熟读课文基础上,要以组织学生联系从电视、报纸上的所见所闻,展开想象:嫦娥姐姐回到家乡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然感受到祖国在发展,在不断繁荣,从而激发爱国之情。

练习2

1、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故事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中我相机作了引导。如:“你们注意看,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做到了观看有目的、有重点,为后面的学习作了有益的铺垫。

2、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诱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扮演图画中的角色,通过有层次地演练,并采用师生合作,再生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在评价中初步学会人际交往的知识。

3、口语交际实践性得到了体现。在示范、熟悉交际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表演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交际活动,灵活得体地使用语言技巧完成交际任务,并拓展交际内容,提高了交际水平。

4、课堂即生活,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很有实用价值。因此,我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练习分角色表演借铅笔的基础上,教师拓宽了交际的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平时同学间还要互借哪些学习用品?该怎样借?并分小组演一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成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5家

《家》是是一首儿童诗,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握了儿童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多读对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组织学生阅读儿童诗,我采用多种方式,既有集中读,也有分散读;既有个人读,又有小组读;既有有感情的读,又有做动作的读。例如在教学《家》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住哪儿,家里都有哪些人,他们分别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了家的初步感受以此唤起他们对自己生活和经验的联想。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登上讲台朗读,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讨论。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通过相互启发,一个比一个读得美。孩子们学会了用“读”来诠释对诗歌的理解。实践表明,在儿童诗的教学中走好“四步曲”,让孩子们在教学中欣赏音色美、感受声韵美、品赏文字美、领略结构美、鉴赏形象美、体验情感美、领悟意蕴美、探求哲理美,从而启迪心智、陶冶情感,可以有效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句式迁移,突破难点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是“(什么)是(谁)的家”,我进行了两次迁移。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从蓝天之于白云、树林之于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给出图片,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1、 教学中,我 “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欣赏,寻找最佳的教学“捷径”,使学生在浏览佳作,欣赏佳品,培养和加深语文课地感情,对祖国语言文字地无比热爱。”

(1)教师当好向导,帮助学生阅读文中的文质兼美、能使之“解渴”的语句,使学生亲近教材。比如教学开始我就问:“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能告诉老师,你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感到怎样?”在情感上让学生知道“家”的温馨,感受“家”的温暖,从心底油然而生出阅读的“渴望”。

(2)教师当好教练,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欣赏课文的方法。比如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性;阅读时可以“像老师一样美美地把这首儿歌读一读呢?”“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注意词儿连读。”“1、把这首儿歌读正确、读流利。2、边

读边想: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3)教师还要当好裁判,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受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假如你现在就是快乐的白云、小鸟、鱼儿或者种子,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小朋友们把自己说的和想的连起来编成一首儿歌,行吗?”等等。

2、教学应当施展多元的评价,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在教学课文,感知文意的时候,教者出示了多媒体(动画课件),配乐范背课文,给学生提出朗读要求。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生活在爸爸***身边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幸福,感受到“家”的温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进行迁移练习,使得学生在快乐中乐于接受知识,真正做到“我要学”。

(2)学生普遍都怕念错字、错句。惧怕是学习中的第一个心理障碍,也是第一个要排除的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让学生学习一些复杂而又精准的语言,而是极力恢复学生原有的语言能力,比如:“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能告诉老师,你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感到怎样?”“哪个小朋友告诉我们这首儿歌有几句话?”这些简单的心理引导使得学生从情感深处对自己的语言智能有了一个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与文本真正走向内心,让学生切实感受语感。

6东方明珠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有了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小朋友就能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多媒体,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 二、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简单浅显,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而且在每次读书之前老师都精心设置了一个导入过程,或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或借助画面、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三、注重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中,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拼音能力自读课文,处理好了识与读的关系。以读为本,随读书活动的展开使生字的音、形、义逐步深化。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又给配上了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东方明珠》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我对学生的课前了解,知道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东方明珠塔是什么,可谓一无所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先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看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录像。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并对东方明珠塔有了一个总体印象。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录像和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这样,我少费了口舌,学生有很好的理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简单浅显,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多媒体屏幕上课文和相应的图片一起出现。让学生在朗读体悟时有感可依。例如学生再读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时,就读出了气势,这和图片的引导作用分不开。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三、 注重识字、写字。

生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笔顺,然后书空,再观察田字格位置,这样学生对生字就掌握了整体。最后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自己描写练写学会生字。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还通过表扬写得好的学生,鼓励写字欠佳的学生来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7秋姑娘的信

一、激发兴趣,亲身体验,感受阅读乐趣

在教学中,本人以挂图激趣,看图贴词,图文结合,在读通读顺的情况下,以演导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中亲身体验,“走进文本”,在演中质疑,读中导思,“感悟文本”,演后自读,拓展延伸,“走向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走好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二、读通读顺,启发思考,引导提问理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阅读训练,他们直呼的技能还不熟练,识的字又很少,所以学习阅读困难极大,如何扶好非常关键。因此,在课堂伊始,事先扫除障碍,把比较生疏的字、词、句、难度大的长句等揭示出来,逐一指导练读,等这些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读熟了,读顺了,学生再练读全文,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读通读顺。在阅读训练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抽象思维差、好奇爱动等特点,以演为线索,在演中导读,在演中质疑,边演边读,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理解,在演、问、说中,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

三、动身动脑,诵读悟情,提高阅读能力

40分钟时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挺长的,如何让好动的孩子们上好阅读课?因此在后半节课时,我就是让学生站起来,动起来,说起来,读起来,在动作的配合下有节奏的读,学习有韵味的读,有感情的读,在琅琅的书声中,反复朗读成诵,在读中了解阅读乐趣,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8 看菊花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阅读训练,他们直呼的技能还不熟练,识的字又很少,所以学习阅读困难极大,如何扶好非常关键。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事先扫除障碍,把比较生疏的字、词、句、难度大的长句等揭示出来,逐一指导练读,等这些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读熟了,读顺了,在第二课时再让学生练读全文,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读通读顺。例如:在“写给大雁的信”这一段中,我设计这样的提问:“飞到南方去的路途可远了,想想看,大雁会遇到什么危险呢?”小朋友答案众多,他们认为会遇到猎人用枪打他们,会撞到飞机,撞到高楼??从而引出“路上多加小心”,这样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危险重重要小心,再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体现出来。

在学习其它三封信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那封信来读一读,他们读的兴趣更浓,同时对于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更加愿意去读。

在阅读训练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抽象思维差、好奇爱动等特点,以演为线索,在演中导读,在读中质疑,边演边读,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理解,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在琅琅的书声中,反复朗读成诵,在读中了解阅读乐趣,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看菊花》是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秋天之美。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菊花的热爱,对秋天和大自然的赞美。根据以上目标,将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秋天之美。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1、多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来学习课文,我精心设计了导入语“让我们跟小作者一家去公园看菊花好吗?”再真实的录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 2、同桌合作,互动探索。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重点句,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后动笔圈一圈能够表示菊花好看的词句,再同桌互相交流来补充自己片面思考的漏洞。

3、拓展视眼,勤于思考。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重点句,描写了菊花的颜色多,“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那菊花颜色那么多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等词语又丰富了学生的视眼。 4、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注重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我让学生反复的朗读,通过“你读的菊花真美,还有谁能比他读得还要美,你读得菊花开的可真多,有谁能够读得比他还要多的”这样的话来激励学生不断的投入感情来感知这段文字。另外,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也是课文的重点,我精心设计了重叠式投影片,方便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他们的含义。 5、深化课文,演一演。

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说前来看菊花的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人们还会说些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演一演。通过说说,演演当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菊花的美。 6、联系前文,加深理解。

在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爸爸说的一句话“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爱它。”知道菊花不怕冷,而在前文中也有描写菊花不怕冷的一句话“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我让他们找一找,读一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回顾全文,进行说话。

学完课文,总要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些东西,我设计了用“因为——,所以我喜欢菊花。”和“我喜欢菊花,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顾全文,回顾整堂课。

三、板书设计

我抓住菊花的三个特点:色多、花多、不怕冷,表现出菊花的美。

录象再现了课文情境,那绚丽的色彩,繁多的姿态,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置身于菊花的海洋,思维被激活了,情感调动了,怎么能不为之深深赞叹,为之动情呢?他们忍不住要把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老师的作用就是适当地组织、点拨、启发、鼓动,让他们畅所欲言,反复诵读。自己的表达受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可能是零散的,不太规范的。而书上的语言正是他们想说的,所以,出声的朗读既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又使他们找到了表达的凭借。反复的诵读中,老师的引导,同学的评价又使他们的认识有所提高,较好地完成了课时第一个目标。中间对颜色和形态的认识,老师提供了一些美词,起到了积累的作用,又为下面当小导游服务。最后想象的设计,换取学生生活经验,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了课文,产生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教后反思:

《看菊花》这篇课文文字比较优美,层次比较清楚,生字较多。两课时的教学,课堂容量比较饱满,我精心设计环节,将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一、抓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阅读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十分重要,但是孩子年龄小,还不能够完全凭借句子的意思与情感把握自己的语感。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公园里的菊花美在哪儿”这个问题,通过看画面、反复朗读找句子,重点抓住“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迎着寒风、舍不得”等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菊花不怕冷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在词句的反复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逐步深化,语感得到培养。我想,逐步的培养,学生的语感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深。 二、见缝插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一直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的,这篇课文有着很多的契机。比如,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让学生观察图,说说看懂些什么?比如教学第二课时,感受菊花的美,说说你觉得菊花美在哪儿?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喜欢那一朵菊花?为什么?等等。学生的写话能力的培养应融汇在课堂教学的点滴环节中,才能达到汇聚成海的目标。

三、能突出识字写字这一重点

在课堂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识字写字。在读中识字,说说记忆方法,说笔顺,范写、描红、临写等方式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本课的生字。

当然,也不足的地方,如朗读的指导可再到位时,方式也可再丰富些。

练习3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进行,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和任务。”学生只有在各种各样的言语情境中进行言语活动,才能从模拟的角色中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水平,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想说、爱说、敢说。

打电话是一种十分便洁的通信方式,两个人在电话的两方交流着信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练习3中的口语交际课就是《打电话》,对于这个大家都熟悉的事物,我还是在课前找来了两部电话机,并在课末设计了三个情境,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作为教师,从管理者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名合作者,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人,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那么,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变得想说、爱说、敢说。口语交际无处不在,我们孩子的言语一定也会更加精彩。 儿歌<<打电话>> 打 电 话

打电话,先拨号 电话号码拨准确 拿起电话说“您好” 抓紧时间把事谈 使用文明礼貌语 不要占线把天聊 使用公话要爱护 特殊号码别乱拨 紧急情况“110” 急救中心“120” 查询号码“114” 发生火灾“119” 通话结束说“再见” 注意电话要放好

识字4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金老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她在课上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例如,老师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契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二、寓学于动,在识字中巧妙进行语言训练。

有的老师上到识字课,总是就汉字学汉字,读汉字,默汉字,颠来倒去就那几个字,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单调枯燥,味同嚼蜡,兴趣全无。金老师在这节识字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练说话,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如:接着上面认读昆虫的词语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上来捉一捉这些昆虫?”小手立即举起了一大片。“把你捉到的昆虫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们兴致勃勃,走上台去,有的捉到了“蝴蝶”(贴图,下同),有的捉到了“蚂蚁”,有的捉了“天牛”……拿着这些“战利品”,仔细观察外形后,学生的发言令人惊讶: 生1:我捉到了天牛,天牛穿了件硬硬的衣服,它头上还有两根长长的触角。 生2我抓到了一只蝴蝶,蝴蝶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 生3:我好不容易捉到了这只小蚂蚁它很小,穿着一件黑黑的衣服。 ……

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上来捉,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高明的老师总是把游戏和教育糅合得天衣无缝。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孩子们既认识、了解了事物,复习、巩固了词语,又丰富、发展了语言。

三、自探究,在感悟中发现汉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金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

如,在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金老师让小朋友认真朗读韵文,仔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学生认真自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蚂蚁两个字,只要在“马”和“义”旁都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 生2:我发现“蜻蜓”两个字,也只要在“青”和“廷”旁都加上“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 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 师:呀!你真了不起,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

生4:我教大家记“林”字,一个“木”,再加一个“木”就是“林”,大是林子里树木比较多。 生5:我教大家记“”字,只要把“青菜”的“菜”字去掉草字头,就是“采”。 生6:我们家用的洗发水是“采乐”牌,就是这个“采集”的“采”。

生7:我奶奶家在昆山,“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 ……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平时认识了那么多汉字,今天每个人又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新的汉字,我们一再来读一读。 这是教学的一个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尽管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但对于许多汉字,他们并都是白纸一张,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有了了不起的“伟大发现”!真的,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处处都有汉字。

识字教学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枯燥、乏味。其实识字教学趣味性很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时机,应使学生在识中渗透写,在写中深化识,在识字教学中为求将教师的“教”转成学生的学,重在全面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识写结合,相辅相成

在识字教学中应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识写结合,以写促识,以评助写。 1、因字施教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因“字”施教,每一课生字都各有特色,每个字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根据字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测重点(音、形、义),使识字教学有层次,有变化,富有趣味性,汉字的数量繁多,构字的方法不同,形体又比较复杂,注意挖掘汉字本身固有的趣味因素,因字而异,设计训练方法。找难点,抓特点,寻差异,选取突破口,使每个字的训练都能一步到位。

2、以写促识,巩固识字

写字训练是识字教学的关键环节,指导学生把字写好的具体步骤:(1)观察字形特点(2)分析部件间的比例结构(3)找关键笔画给字定位(4)找主笔(5)书空,实写。

二、识写训练,务实求精

依据识字教学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优化课堂教学。 1、抓细微处,严格训练 (1)分散难点,分步训练

分散难点,分步到位的训练方法,把难点化化解为学生能操作,可运用的方式,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识字教学的速度。

(2)抓关键处,重点训练

在基本笔画的教学中抓关键处的训练,教学目标明确,笔笔有重点,在独体字和合体字的教学中抓主笔,以主笔带辅笔;在相似笔画的教学中抓区别,有顺序的进行训练。

三、识写教学,探源求法 1、探究字的形体找规律

语文教学心理研究发现,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是字形,所以低年级教学应从研究字形入手,探究构字的规律。 2、总结指导写字的方法 3、教给学生识字的规律

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抓住汉字的音、形、义的不同,教学生识字的方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识字量。抓形声字构字的规律,教识字方法。探究字源,借助偏旁理解字义,教学生识字的方法。利用字形特点,创造方法自

行识记。

总之,识字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会认字,会写字,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会独力识字。

上完识字4这篇课文已经一天多了,可是上课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每每想起,心中既有激动又有遗憾。下面我便说说自己上完课后的感受。我觉得自己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一、情境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儿童是情感的王子”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以言语作品为中介展开的一次情感交流的对话,感悟过程。在特定语言情境中领略文章的景、情、人物,体会作者的思想。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兴趣盎然,深有体会。叶老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教学开始我播放儿童捕捉昆虫的录像,那螳螂、天牛、蝴蝶、蚂蚁等有趣的昆虫形象便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在识字过程中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符号加以还原,以游戏创设情境,通过唱歌,图画再观情境。在这样的教学中,大家可以看到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人格的构建。 二、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教学对象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努力做到教学开放,还学生自主权,我上的《识字4》这堂课中有2个教学环节注意到了这点。第一环节是:学生自读课文,你想自己读也行,想和同桌读也行,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我请小朋友读课文中的4组词。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听完后进行评价。第二个环节是这四组词中你最喜欢读哪组词就读哪组词。我记得在教学第一个环节时,有一个小朋友读完“观察、采集、昆虫”这组词时,马上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要给你提个小建议,你的“昆虫”的“虫”读成了平舌音,这是翘舌音。”听得多仔细,评价多好。当另一个小朋友读到“螳螂、蚂蚁、天牛”时,别的小朋友又评价了:“你的声音很响亮,但是你要读得响亮一点。”然后非常有表情地带读起来。站在学生中的我一阵阵地惊喜,一阵阵的感动,多么充满童真,充满个性的语言,像清晨荷叶上的露水那样新鲜。很难想象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滔滔不绝的课堂上全洋溢着这样的童趣。这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人文素养”吗?看似一个浩大的工程,其实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只要我们将心比心,以情唤情,这样,我们的课堂内外,将永远阳光灿烂,充满欢笑。我学生出色的表现也同样令听课的老师点头赞叹。

本课识字主要以创设情境,看图学词为主

1、教师引导谈话: “今天,我们到野外去的任务是什么呢?”(随机出示词语:观察采集 昆虫) (1)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词语。

(2)指导看图:“瞧,已经有一些小朋友在观察、采集昆虫了,谁能把这两个词语 贴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两人合作在图中贴卡片词)齐读词语。 让学生联系图画,说说“观察、采集”的意思。

文中的插图和表示事物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教师借助图画创设虚拟的探究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动手贴卡片的活动中,自主识字和解疑。

2、引导读词:“我们要观察、采集哪些昆虫呢?”(随机出示词语:螳螂蚂蚁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 (1)让学生自由认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引导质疑:“在大自然中采集昆虫,首先要学会观察和寻找,课文中哪些昆虫自己从未见过?”(学生质疑、解疑。)同座讨论,在图中哪些地方能找到这些昆虫。(课前将昆虫模型贴在图中相应位置上) (3)指名“采集昆虫”。(要求学生将“采集”到的“昆虫”摆在黑板上相应的词语下面。去拼音认读词语。

(4)拓展延伸。电脑出示昆虫图片,让学生说说昆虫的名字,听听蟋蟀的叫声,看看蜻蜓捕捉害虫的样子。(出示标本)谈话:这是小朋友们采集的昆虫做成的标本。这些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供人们欣赏和研究。让学生说出6种昆虫中,谁是“除害能手”?(小结:像蜻蜓、螳螂这样的益虫,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同学们可以到课外书中查阅有关资料,并向身边的人发出倡议,不要伤害益虫。)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践的活动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认识事物合起来,将课内外知识相互渗透,既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又适时给予指导,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

识字5

这一课就是围绕大海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的,经过精心组织,12个词之间产生了联系,并形成一个极为生动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在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想象去体会、感悟,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

一、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

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认为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想象,还可以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风”是后鼻音,“晚”和“湾”声调的差别,“鱼”和“渔”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二、词图对照,认知事物。

在学生能正确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词义的理解去观察课文插图,从图中找出词语所指的具体事物。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情境图贴词卡。

师:字音读准了,词也会读了,这些词都懂了吗?现在我们到大海边辨认一下。(出示小黑板上贴着的大幅情境图)老师把这些词卡发给同学们,请你们给大海边的景物挂牌子。(学生很兴奋,小手举得高高,师发词卡)拿到词卡的同学先把手中的词读给大家听,再想想该贴在哪儿,没发到的同学别不高兴,你们当小老师,看他们贴得对不对。 生挂词卡,其中一位同学举着写有“海风”的词卡不知所措。 师:哪位小老师愿意来帮帮他? 生又纷纷举手,师指名上台。

学生将“海风”挂在桅杆上飘动的小旗旁。

师:海风看不见摸不着,你为什么要挂在这儿? 生:因为我看到了小旗子在飘,一定是海风吹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又爱动脑筋,真棒!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挂对了没有?(学生读词) 这一设计将文字与事物相匹配,既巩固了对字词的认识,又理解了词义,认识了事物。

三、诵读词串,展开想象,进入情境,品味欣赏。

诵读词串是词串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可以先分别进行横排朗读,注意各排词语间的联系,再连贯起来诵读整篇词串,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调与停顿,注意末尾押韵,读出轻重缓急的韵味和乐感。如指导读第一行“沙滩 贝壳 脚丫”:

师:大海美吗?好玩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吧!捧好书,读第一行词。读一个词就要在头脑中想象一个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行。

师:这处景点谁喜欢?来读读。 学生朗读。

师:“沙滩”能读得再大一点吗?“贝壳”能读得再美一些吗? 生:能!(生再读)

当我发现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就借机指导——

师:怎样才能读出画面来呢?老师是这样边读边想的,读“沙滩”这个词时,我就想沙滩多大呀,沙子软软的,踩在上面可舒服啦!读“贝壳”这个词时,我又想沙滩上贝壳真多呀,千奇百怪,五颜六色。读“脚丫”这个词时,我眼前就看到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拣贝壳,玩得可高兴了!就这样,我由词想到了图画,又由图画想到了词。来,听老师读,跟老师一起想。 ……

引导学生诵读词串,激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四、指导写字,笔笔到位。

苏教版教材每课生字后面都安排了笔顺表,可见非常重视汉字的书写过程。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笔画

顺序来书写,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在教学生字“沙、浪、渔”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三点水)归纳出来后让学生看“练习四”后的笔顺表,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然后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写前先唱写字歌,摆好写字姿势。我在巡视过程中适当指点,并给学生写得好的字画个小红星。这对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孩子来说却有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课后反思:

片段一:识字,学韵文。

1、听文想象。 我们来到了海底世界,闭上眼睛,想一下,你会看到什么? 教师边播放音乐,边朗诵第三行。 2、交流。

1、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海勾勒画面。 2、个别说一说,集体交流,评议。

教学反思:动听的音乐,诗般的语言,带领学生走入再造想象的天地,愉悦身心,受到启示。 片段二:

1、海底世界还会有什么呢? 播放音乐,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指名一组上台操作。 2、把自己的“海底世界”学着课文创编韵文。 (1)、自由选择,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的跟这个词有关的事情。 (2)、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朗读第三行。 (3)、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用采彩色笔在图纸(大海)图上画一画,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海底动物、植物图,到图上贴一贴,并想象说话。

3、分四人小组创编韵文。 集体交流。 选择1—3组作品上台展示、朗读。

教学反思: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寻找、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人性之美在升腾,创造的火花在闪耀。

苏教版新教材的词串识字是一个亮点,它是以特定的时空物事为中心,选定相关词语,包含要学的生字,按意义连接,组成词串,再分行列,末尾押韵,近似一篇“小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那一串串词组都具有鲜活的力量,能使学生在识字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它具有识字、认知、审美、铺垫等多重功能。

这一课就是围绕大海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的,经过精心组织,12个词之间产生了联系,并形成一个极为生动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在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想象去体会、感悟,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 一、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

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认为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想象,还可以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风”是后鼻音,“晚”和“湾”声调的差别,“鱼”和“渔”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二、词图对照,认知事物。 在学生能正确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词义的理解去观察课文插图,从图中找出词语所指的具体事物。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情境图贴词卡。

师:字音读准了,词也会读了,这些词都懂了吗?现在我们到大海边辨认一下。(出示小黑板上贴着的大幅情境图)老师把这些词卡发给同学们,请你们给大海边的景物挂牌子。(学生很兴奋,小手举得高高,师发词卡)拿到词卡的同学先把手中的词读给大家听,再想想该贴在哪儿,没发到的同学别不高兴,你们当小老师,看他们贴得对不对。 生挂词卡,其中一位同学举着写有“海风”的词卡不知所措。 师:哪位小老师愿意来帮帮他? 生又纷纷举手,师指名上台。

学生将“海风”挂在桅杆上飘动的小旗旁。 师:海风看不见摸不着,你为什么要挂在这儿? 生:因为我看到了小旗子在飘,一定是海风吹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又爱动脑筋,真棒!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挂对了没有?(学生读词) 这一设计将文字与事物相匹配,既巩固了对字词的认识,又理解了词义,认识了事物。

三、诵读词串,展开想象,进入情境,品味欣赏。

诵读词串是词串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可以先分别进行横排朗读,注意各排词语间的联系,再连贯起来诵读整篇词串,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调与停顿,注意末尾押韵,读出轻重缓急的韵味和乐感。如指导读第一行“沙滩 贝壳脚丫”:

师:大海美吗?好玩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吧!捧好书,读第一行词。读一个词就要在头脑中想象一个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行。

师:这处景点谁喜欢?来读读。 学生朗读。 师:“沙滩”能读得再大一点吗?“贝壳”能读得再美一些吗? 生:能!(生再读)

当我发现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就借机指导——

师:怎样才能读出画面来呢?老师是这样边读边想的,读“沙滩”这个词时,我就想沙滩多大呀,沙子软软的,踩在上面可舒服啦!读“贝壳”这个词时,我又想沙滩上贝壳真多呀,千奇百怪,五颜六色。读“脚丫”这个词时,我眼前就看到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拣贝壳,玩得可高兴了!就这样,我由词想到了图画,又由图画想到了词。来,听老师读,跟老师一起想。 ??

引导学生诵读词串,激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四、指导写字,笔笔到位。

苏教版教材每课生字后面都安排了笔顺表,可见非常重视汉字的书写过程。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在教学生字“沙、浪、渔”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三点水)归纳出来后让学生看“练习四”后的笔顺表,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然后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写前先唱写字歌,摆好写字姿势。我在巡视过程中适当指点,并给学生写得好的字画个小红星。这对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孩子来说却有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识字6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课标要求树立这样的理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在识字方面,社会生活中也有十分广阔的资源,我们应当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一是在课外阅读中识字。读物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古诗、儿歌、谜语、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及儿童图书报刊等。这是比课本更广阔的识字教材,读这些读物时,儿童比课本有更浓厚的兴趣,又没有作业负担和思想压力,精神是愉悦的和放松的,教师、家长如果组织得当和善于鼓励,儿童从中所识的字可能比课本还多。

二是在生活中识字。例如,看电视,电视的字幕;逛大街,街上的广告标牌;买东西,商品的说明书。上其他各科的课,亦可当作语文课识字。还有新课标所列举的网络,报告会、演讲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像这样的识字作为为教师应大力支持。让学生自己建立识字标本,用粘贴、图画等形式把习得的字放进识字本里。在生活中识字,这是一个更大的课堂。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识字,效益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提高识字量,也提高阅读能力,为尽早进入写作做好准备。还有:(1)可以满足儿童知道更多“故事”的欲望,初步获得读书的感情体验,提高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之母,这对学生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2)能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取知识信息的习惯,也养成积累的习惯,这也是让我们的学生受益终生的。

练习4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口语交际”内涵,我们还得分析一下其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而又自如地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归纳起来,“口语交际”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即时性

口语交际一开始,“思想”就必须紧紧跟上,大多是现想现说的,由于时间急迫,就要求说者尽快地把思维转换成言语,听者才能‘相当敏捷地把对方的话语转换成认知。如果交际中讲完上句,还没想好下句,就会造成口语的间断,有时还会发生“等待”现象,如“嗯、嗯??”、“这个、这个??”之类的“口头禅”,就是用冗余信息在等待思维的

现象。

口语交际的“即时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思维训练,耍想办法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且“想得快说得准”。另外,由于口语交际的即时性,口语表达时的句子要短,结构也要简单,还允许学生在急切的情况下,借助手势来表情达意。 2、情景性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其所谈的话题、交际的对象、交际的场合都是特定的,并受情景的控制。同样的话题,不同的场合和对象,言语表达的方式就可能不一样。例如,简单的“叫人吃饭”,如果在正规礼仪情况下,诸如国宴之类的,我们可以说:“开宴了,请入席”;如果是在彼此都熟悉的非正式场合,则可以讲:“嗨,我们吃饭喽”。说话既看场合,又看听众,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取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口语交际的“情景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6Jj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3、复合性

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口语本身既是传递承载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它不只是简单地念出词句,还要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缓急、长短,从而使有声语言充满一定的感情色彩;同时还可以借助体态语(面部表情、首语、手势语等)的帮助来传递信息。反过来讲,听人说话,既要听语音、辨词义、品情调,还要学会从对方的表情动作领会其精神实质。另外,我们还要知道,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仅仅是“说”的能力。还必须历练人格修养,拓宽知识视野,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复合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口语形式的表达训练,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注重生活的积累;重视日常举止谈吐的修养;重视自信心、勇气、诚恳、有创见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重视并加强和各学科之间的配合,以便综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后反思:

学用字词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体现这个过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到教学过程,在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看图片,把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想把自己看到的水果告诉大家,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学生有了这样的参与热情,使接下来的教学能更加有效的展开。可见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堂课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始终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就成了我们教师要讨论的话题了。

教师是一堂课的有效组织者,而学生则是一堂精彩课的表现者,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可以反映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突发事件,如果教师一言堂,那么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表现的天地,学生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让学生也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体验做老师的感受,学生就能体会到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了。让学生来做一回老师,我发现学生非常投入,从他们那可爱的表情中,我能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做做学生,和学生换位,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进行传话游戏是一个非常好教育内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大家都能积极地投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总是在他那里出现问题,总是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说好一句话。于是我就发挥大家的智慧,让大家来想想办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启发,得到了锻炼。

9、大海睡了

一、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学生反复朗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将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巧妙点拨,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同时,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这个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大家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得了知识,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 二、在游戏中巩固生字、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生字的教学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在巩固生字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如朗读抢答赛、摘星星,给生字宝宝找朋友。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轻松、有趣的玩耍中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巩固知识,增加参与的积极性。 三、分组协作,合作交流

本堂课在处理学生识写生字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请同学们把你记忆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吸取众长,引发了思维的交叉,补充,使学生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习的快乐。同时,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以及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全班交流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识字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字形。

四、注意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想象力需要保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时刻注意这一点,相信学生就会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也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在学生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听着轻柔的音乐趴在桌子上和大海妈妈一起进入甜甜的梦乡,然后让大伙说说大海妈妈都梦见了什么?轻柔的音乐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发开去,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对小朋友的不同想象,我都用赞赏的目光、鼓励的言语给予肯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自主、舒展的平台。

《大海睡了》一课是一篇儿童诗歌,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诗歌共8行两句话,语言流畅,富于想象。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体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上了这一课有如下感受:

一、 教材所描绘的意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展现。

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了两段大海的情景,分别是“动”时的大海与“静”时的大海。让学生通过体会“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场面,然后进“宁静祥和”的大海情景,通过感官的对比感受,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然后再通过大海宁静的画面,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真正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 二、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提问与解决问题。 诗歌中有这样一句“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于是我让学生朗读体会完其中的意境后,我就问学生:“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要问的吗?”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不能很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意思,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还是可以提出问题来的,大概意思就是:“大海怎么能抱明月,背星星?”于是我紧接着问:“是呀,明月和星星的家在天上,它们与大海是天地之分,那么大海是怎么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从图中学生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明月与星星的倒影倒映在海面上,看上去就好像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问题的解决是在师生的互相合作下完成的。

三、 学生的朗读指导还需进一步加强。

整堂的设计应该说课文的情境渲染是到位的,但是学生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要求下能够有感情地、身临其境地进行朗读,如果一但脱离了老师的要求与情境,学生的感情也就消失了,好像我们的学生对于朗读时的语文味还没有找到,需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加强训练。

上完了大海睡了这节课,我觉得这节课在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学习这首诗歌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感情。我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关键字、词和句,促进学生感悟课文。分别采用了指名读、个人读、评价读、小组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达到学生情感与诗歌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的境地。最后是精读课文,进入意境。我通过配乐范读把学生引入课文表达的意境,然后引导和积极鼓励学生配乐朗读和背诵,创造性地表达大海妈妈的意境。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经常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听课、读书、说话等习惯。 教学不足之处是:

朗读指导有些地方不到位,要随机运用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10、冰花

课文的导入应能充分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一朵朵美丽多姿、洁白的纸“冰花”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把他们引入了课文的意境,激发起孩子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阶段的课文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此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自读活动,但在学生自读前,教师要把要求说清楚,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刚学读书,培养他们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非常重要,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及时纠正。

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通过指导学生读好词句,来体味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和晶莹透亮,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并受到了美的熏陶。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做做说说,意在让学

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

语文课堂体现开放性,应注意与自然等其他学科的综合。这样就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热情。

指导学生写字是本学期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对于生字的笔顺、结构、位置安排等都要通过教师范写来一一落实。学生书写时,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11、北风和小鱼 课前思考:

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个维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既能巩固汉语拼音,又能复习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力求在玩中学,玩中巩固,寓教于乐。

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首先,我注重了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单靠理性的分析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儿童更是如此。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的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读有层次。初读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在小组讨论中读一读,讲一讲自己最想读的句子。然后,通过学生看图,逐段反复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读有目标。在每一次朗读的过程中,我都以对话形式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读有所依。如:我在初读时,向学生提出了:把你们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并向小组的同学讲一讲。让学生在读中有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读的方法,形式多。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较多读的方式。比如,小组互相交流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的轻松,读得有趣。

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

其次,我注重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融合。

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是统一的,因此,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读、演、看、说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以达到实现情感目标并与认知目标相结合。

我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

教学设计中,注重提供学生宽泛的学习空间,给他们绝对的自由,和教师朋友般的相处。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或商量的语气表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乐于思考。

多种激励手段的运用,教师赞扬,肯定的话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将自己的身份定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同由未知走向已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探讨小河与青草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会这么幸福快乐,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我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与突破重难点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课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北风和小鱼》是一篇精彩的童话寓言故事,在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主要采用“读、悟、演、再读”的步骤进行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读中感悟。

画面是引领儿童入境生情,增强内心体验的有效手段。在引领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调来描述这个画面。这样做是比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及心理特点的,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例如为使孩子们体会到北风“气极了”,引导他们观察多媒体画面,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北风“气极了”。有的学生说:“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有的学生说:“他的脸都气得发青了。”有的学生说:“他吹的气更大了,把大雪吹来,河面都结冰了。”??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感同身受,读起书来更倍加用情。

二、发挥想像,进行角色表演。

让儿童扮演文中的角色是诱发其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儿童通过角色置换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具体丰富的形象。他们从中能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了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三自然段中北风和小鱼的对话,我先请学生做北风,学一学北风“哈哈”的笑声,做一做北风得意的样子,读出北风骄傲得意的语气,再请学生做小鱼,做一做小鱼“就不怕”的样子,读出小鱼的勇敢。在此基础上,同桌合作,一个演北风,一个演小鱼,加上自己想像的动作表演对话。之后,我拿出了“北风”头饰,分别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北风,其余学生站起来演小鱼,学生们兴致盎然,读得入情入味,演得惟妙惟肖,把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感受到了读书的情趣。 三、发挥评价作用,激发学生“读”、“演”的兴趣。

给儿童提供平等、温馨的人文阅读环境,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可引领儿童走进一个自信的阅读空间。“你吹得这阵北风好厉害啊!”“敢和老师比一比谁读得好吗?”“我们看出了你这条小鱼真的是很勇敢。”??老师的爱心、激励和信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活跃着儿童的情绪,给予了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使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享受,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整篇课文教学,没有老师琐碎的讲解,围绕“读”,学生已经透彻地理解了课文,所以,我觉得自己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今后,围绕这种教学方法,我将继续努力探索,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功。 课后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课文《北风和小鱼》是一篇童话,说的是北风自以为了不得,妄想让世上的一切都怕它,屈服于它,而小鱼却敢于跟北风斗争,使北风无奈。故事生动有趣,文字简洁明了,是一篇小学生喜欢而且文化色彩很浓的课文。教学时,应该围绕“读”来做文章。

1、教师范读。教师的范读,可以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带着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想学习的兴趣。另外,老师范读,学生就能对全文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方便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同时也降低了学生读准字音的难度(读准字音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2、学生自读。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按拼音读准字音,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正好音,多读几遍,力求达到把课文读通顺。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体现了“标准”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精神。

3、反复熟读。把课文读通顺只是读文的开始,重要的是把课文读熟。因为朗读是识字的有效途径,反复地读文,能提高生字的复现率,有利于对识字的强化和巩固;因为熟读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提高学生语言的敏感性,增加词汇的积累量,这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们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 本课的反复熟读可以有哪些办法呢?

(1)比较悟读。在全员读通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处进行比较读。如课文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都有“得意”一词,但表达的程度是有区别的。老师引导学生把有关的句子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前后小节去读,要求他们读出北风为什么得意,此时得意的口气应该怎么读,然后比一比北风两次得意不同的内涵。通过比较读,学生就能逐步悟出前面的“得意”是因为别人怕它而得意洋洋;后面的“得意”是北风以为它把敢于反对它的小鱼冻死了(实际上小鱼在冰冻下面玩耍呢),表现了北风一副不可一世、凶残而愚蠢的嘴脸。又比如第三小节“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我们可以请同学以单个的身份对北风说话。同学们在老师的激励下会接二连三地站起来读:“我就不怕!”老师抓准机会创设情境:“同学们不就是敢跟北风斗争的小鱼吗?大家一起游出水面会怎么对北风说?”(同学们全体起立大声齐读)“我们就不怕!”通过比较读,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句子,又悟出了“我”和“我们”的异同与联系,更有意思的是这样做能巧妙地组织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在玩耍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教育,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2)角色对读。课文有不可一世的北风,有屈服于寒冷的青草、树叶、小鸟,有不怕寒冷敢于跟北风抗争的小鱼。由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角色,把握角色,进人情景对话般地读。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验一下角色,朗读语气很容易从学生嘴巴流出,反过来读的语气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

(3)感情演读。有了角色对读的基础,大家都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之中。此时,可以顺水推舟问:“大家想不想演一演呀?”还是自由组合,自行分配角色,有表情地演一演,但要求以读好课文为前提,演时用上书中的词语。如果比一比哪组演读最好,课堂效果当然会更好。 4、迁移编读。经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反复熟读”,学生已经把课文读了个透。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不难发现低年级教材有构段相似的特点,这正是迁移学习的最好切入点。课文第一小节写北风吹一吹,小草变黄了,树叶落了,小鸟躲起来了。让学生用上课文的句式“它向吹一吹,(变成了什么和怎么样了)”进行语言重组训练。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的经验联想开去,编出一个个具有儿童情趣的而且是规范的句子。老师让学生把这些句子串联起来,粘贴到课文上。再让学生连起来读,此时,学生读的课文里有了自己“创作”的文字,对学生来说这是何等的自豪!想一想学生此时读书的热情会有多么高!又如,课文的结尾处“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

藏呢。”此时写小鱼在冰冻的水底下自由自在地生活,突出了小鱼不被北风的凶恶所吓倒。引导学生想象小鱼在水底如何快乐地生活,试编一句话说一说,给大家评一评,再粘贴到课文里读一读,这样的编读,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调动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更可贵的是对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练习5

12怀素写字

《怀素写字》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了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本文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情感发掘因素。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习理解文中的字词,关键还在于要激发学生喜爱读书写字的情感,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读、识字”的能力和理解课文、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文章时代遥远,内容枯燥、陌生,缺乏童话类课文的情趣因素,学生很难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怀素认真写字、好学上进的精神,并受到感染。如何发挥文本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消化不利因素,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读、识字”的能力呢?

我分两课时进行了教学,第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会文中13个生字,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进行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怀素写字》,本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了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紧紧围绕“怀素写字非常认真、练字十分刻苦”展开,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第一段总起,点明了怀素从小就喜欢写字,好学上进。第二、三两段展开具体描写,分别以“怀素写字非常认真”“怀素练字十分刻苦”为中心,以事例进行铺陈。第四段顺理成章,有因才有果,写怀素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我出示了挂图。一是怀素小时候在木板上认真写字的摸样;二是怀素长大之后在墙上挥毫的样子。由说图入手,分别引入对课文第一段、第四段的学习,不仅感受了怀素所写的字的形神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好奇心:为什么怀素可以写这样一手好字呢?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埋下伏笔,也使倒叙式教学设计得以实施,即先知果,后探因。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了积极因素,提高教学实效。 二、联系实际,催化情感。

学生是学习生活的小主人,他们才刚刚开始体验学校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学习写字对他们而言既是必修课也是一种展示自己的方式。我设计了一环——照着怀素的方法,我们也来学写字以及后来的三步法填空。一是加强学生对怀素的写字方法——三步法的理解,明确具体步骤写字;二来,也为指导背诵打基础,使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多读课文,熟读成诵。我当场用怀素的办法来写字,当孩子们得出“怀素的写字法真有效”的结论时,我立刻将之引向他们的学习生活,请他们今后写字的时候也用上怀素的好办法,产生情感共鸣。 三、积极评价,调节情感。

低年级的学生持久性差,兴趣容易转移,他们积极情感的内需,还需要外界激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评价为“调节器”,不断刺激学生。我教学时从夸怀素引导到夸我们自己班上的孩子,不断调节着学生的情感,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课后反思:

一、我与学生的对话

很多大教育家都倡导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我看来,师生之间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也在教学中努力地实践这一点。首先我尽量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微笑、点头以及在学生答错时善意的夸张表情等。其次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尽量用激励性的评价语,如“真不错!”“太厉害了!”“(字)真漂亮!”“来,老师和你握个手。”等。对于学生不太好的回答,我也能给予肯定,同时加以正确的导向,如“能说得更生动些吗?”“能说得更具体些吗?”再次能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一水平处,话语中常用“我们”,如“让我们一起来一遍!”“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我来当大家的开头炮!”

如果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有效对话的第一个重要,还有两个条件也不容忽视的。一是教师对教材、教学设了然于心。只有超脱了文本以及设计对你的束缚,教师才会听清学生的话,才可以与学生对话。二是教师应具备相当的教

学应变机智。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比较缺乏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些担心学生的回答出差、出错,害怕课堂上出现我应付不了的局面。因此在教学中几次出现了“递词”现象,如理解“好学上进”一词时。想象当年自己当学生时就非常害怕教师这一招,因为它会让自己手足无措,自己想说的不敢说,而老师提醒的又不会说那种紧张和局促犹在心头。 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曾看过一篇叫《语文教学的“冷”思考》讲的是如今的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拓展过泛,课堂上学生伶牙俐齿、口若悬河、唇枪舌战,场面热闹非凡,却没有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和思考。所以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力避这种华而不实的现象。争取更多的契机让学生去读、去思、然后再读,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同时,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我尽量关注的是全体而不是个人,如“自己在下面试试!”、“我们一起来一遍!” 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主要出现在第一课时),如学生对这一类文本兴趣不大,其吸引力远不如童话、诗歌等。这对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第二课时)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在词语理解上尽量联系他们的实际,又创设了“小小怀素在成长”的书法比赛环节,还拿出毛笔、木板让学生直观感受写穿的不易,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我的教学中,生生对话的场面不多见,这是教学中最大的遗憾。究其原因,还在于我对学生的不信任,以及对自己应变能力的怀疑。在学习第二小节时,我设计了一个用怀素方法练字的环节,考虑到平行班学生在学习这课时不会应用的现状,我在让学生尝试之前就先做示范。事后想来,此举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能让学生先作尝试,在出现问题后,再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间充分对话,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这该多么理想啊!

13小河与青草

复习旧知,为后面学生的学习新知扫清字词的障碍。

设计多种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互。

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的游戏、成果的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多种途径。

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领悟自然界事物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小河与青草》一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我觉得自己在执教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注重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小草为什么要感谢小河?”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小草怎么就能抱住泥土”,“浑浊的泥水是什么样子的”,“干枯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小河与小草相互依存的关系,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读中,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 三、注重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重组。

本课教学中,我将课文进行了重组,首先学习小河与小草互相夸奖的话,在读好这两句话之后,再学习“小河与小草为什么要互相赞美对方呢?”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比较容易接受,而且重组后流程设计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

课后反思:

《小河与青草》是一则童话故事,课文的寓意很深,意在让学生领悟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彼此欣赏、共同进步。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我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然而课堂上还是出现了不足的地方,反映出了我自身教学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法,“读”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适时组织、引导、点拨,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读入手,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初读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在小组讨论中读一读,讲一讲自己最想读的句子。然后,通过学生看图,逐段反复

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如:学习本课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四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学习到积累,综合运用了绘画、朗读、品评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学中,我采用了较多读的方式。比如,小组互相交流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的轻松,读得有趣。

可是,课堂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因为教学过于多样化而分散了学生学习的精力。

2、在每一次朗读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对话形式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

让学生读有所依。如:我在初读时,向学生提出了:把你们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并向小组的同学讲一讲。让学生在读中有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一些过渡语、引导语使用不恰当等等。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在这过程中使我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

练习6

在设计教案时,我本着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积极,向40分钟要效率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抓住学生的原始资源,教得实在,让学生学得轻松。 一、质疑问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教师要做的是精心准备几个有意义的关键问题,通过这几个关键问题达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展思路的功效。在这篇课文中,我通过“小猫钓到了鱼吗?”、“小猫为什么钓不到鱼?”这两个问题,来展开对课文的学习,重点理解“三心二意”,通过自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悟“三心二意”的意思,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了它的反义词“一心一意”。 二、识字学习

在本文的识字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分散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在出示课题之后,随机学习生字“钓”。在短短的第一小节中,就有三个生字“带、河、边”。学生想出了不同的办法识记这三个字。课文的二、三,两小节主要告诉我们小猫怎么会三心二意的,这里有三个生字“意、蜻、蜓”。“蜻、蜓“二字都是“虫字旁”,我就让学生交流带有“虫字旁”的字。学生们都很积极、踊跃,讲出了好多,我随机写在了黑板上,这样,识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又认识了很多字。最后,集中识字“了、空、条”。“了”和“空”重点放在了它们都是多音字上,学生了解了这两个字的两种读音,并且根据不同的读音进行组词,培养了学生运用生字的能力。“条”的重点是作为量词的运用,学生说出很多,如“一条狗”、“一条小河”、“一条毛巾”、“一条丝带”??在所有十个生字的学习中,我都十分重视拼音的复习巩固,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提醒大家在读音上的注意点,最后在巩固字词环节中设计了“比谁反应快”。 三、朗读训练

课文中分别有小猫和猫妈***两句话。这两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我先请生读一读,然后大家议一议,最后得出结论,有一位小朋友还说到了“垂头丧气”等好词语。然后,我让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读出了小猫和猫妈***不同语气。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字词,熟悉了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四、说话拓展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我来说一说”环节中,请学生讲讲,如果你是猫妈妈,你会对小猫怎么说。这一环节不仅是对课文的理解,还训练了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和表达能力。在“请你想一想”的环节中,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听了猫妈***话,如果你是小猫,你会怎么做?然后给出句型,请小朋友们讨论。在最后,“我明白了”环节里,请大家说说,学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基本都围绕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可以说对课文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发言也积极,面也非常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也力求让学生学得扎实、充实,把整堂课上得丰实、平实、真实,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所得,有所进步。

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如:学习本课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四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学习到积累,综合运用了绘画、朗读、品评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学中,我采用了较多读的方式。比如,小组互相交流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的轻松,读得有趣。

可是,课堂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因为教学过于多样化而分散了学生学习的精力。

2、在每一次朗读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对话形式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

让学生读有所依。如:我在初读时,向学生提出了:把你们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并向小组的同学讲一讲。让学生在读中有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一些过渡语、引导语使用不恰当等等。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在这过程中使我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

练习6

在设计教案时,我本着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积极,向40分钟要效率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抓住学生的原始资源,教得实在,让学生学得轻松。 一、质疑问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教师要做的是精心准备几个有意义的关键问题,通过这几个关键问题达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展思路的功效。在这篇课文中,我通过“小猫钓到了鱼吗?”、“小猫为什么钓不到鱼?”这两个问题,来展开对课文的学习,重点理解“三心二意”,通过自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悟“三心二意”的意思,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了它的反义词“一心一意”。 二、识字学习

在本文的识字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分散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在出示课题之后,随机学习生字“钓”。在短短的第一小节中,就有三个生字“带、河、边”。学生想出了不同的办法识记这三个字。课文的二、三,两小节主要告诉我们小猫怎么会三心二意的,这里有三个生字“意、蜻、蜓”。“蜻、蜓“二字都是“虫字旁”,我就让学生交流带有“虫字旁”的字。学生们都很积极、踊跃,讲出了好多,我随机写在了黑板上,这样,识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又认识了很多字。最后,集中识字“了、空、条”。“了”和“空”重点放在了它们都是多音字上,学生了解了这两个字的两种读音,并且根据不同的读音进行组词,培养了学生运用生字的能力。“条”的重点是作为量词的运用,学生说出很多,如“一条狗”、“一条小河”、“一条毛巾”、“一条丝带”??在所有十个生字的学习中,我都十分重视拼音的复习巩固,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提醒大家在读音上的注意点,最后在巩固字词环节中设计了“比谁反应快”。 三、朗读训练

课文中分别有小猫和猫妈***两句话。这两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我先请生读一读,然后大家议一议,最后得出结论,有一位小朋友还说到了“垂头丧气”等好词语。然后,我让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读出了小猫和猫妈***不同语气。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字词,熟悉了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四、说话拓展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我来说一说”环节中,请学生讲讲,如果你是猫妈妈,你会对小猫怎么说。这一环节不仅是对课文的理解,还训练了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和表达能力。在“请你想一想”的环节中,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听了猫妈***话,如果你是小猫,你会怎么做?然后给出句型,请小朋友们讨论。在最后,“我明白了”环节里,请大家说说,学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基本都围绕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可以说对课文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发言也积极,面也非常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也力求让学生学得扎实、充实,把整堂课上得丰实、平实、真实,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所得,有所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p5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