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复习资料历年真题答题答题电子版

更新时间:2024-05-31 14: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题大题技巧:(模仿一下例题进行答题)

一、针对该求助者的摄入性谈话,如何避免提问方式的失误?(10分)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2分)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1分) 3、避免多重问题。(1分) 4、避免修饰性反问。(2分) 5、避免责备性问题。(2分) 6、避免解释性问题。(2分)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其依据是什么?(20分)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5分) 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2分),排除精神病(1分)。

2、症状表现:认知错误(0.5分):没有根据地认为自己有肺部疾病(0.5分)。

行为(0.5分):反反复复的就医行为(0.5分)。 情绪(0.5分):焦虑、痛苦(0.5分)。

躯体症状(0.5分):咳嗽,胸闷,憋气,血压高,失眠,多梦,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0.5分)

3、存在变形冲突(1分),长期得不到解决(1分)。

4、病程(1分):症状持续时间长,已超过三个月,但不到一年(1分)。 5、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1分),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有泛化、回避出现(1分)。

6、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1分),该求助者在内心痛苦、严重程度、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1分) 三、对该求助者需做何鉴别诊断?(5分) 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是: 1、与精神病相鉴别。(1分) 2、与恐怖性神经症相鉴别。(1分)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1分)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1分) 5、与躯体疾病相鉴别。(1分)

四、咨询时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什么内容?(10分) 包括以下内容: 1、咨询目标(2分)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2分)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1分)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2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1分) 6、咨询的费用(1分)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1分)

五、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改变了认知,按照贝克的理论,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包括什么?(15分) 1、主观推断(1.5分)

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

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0.5分) 2、选择性概括(1.5分)

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0.5分) 3、过度概括(2分)

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1分) 4、夸大和缩小(1.5分)

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0.5分) 5、个性化(1.5分)

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0.5分)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1.5分)

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0.5分)

7、极端思维(1.5分)

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0.5分)

六、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面质技术,请说出其定义、求助者的常见矛盾及应用注意事项。(15分)

(一)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1分),是指

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3分)。 (二)常见矛盾有: 1、言行不一致(1.5分) 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1.5分) 3、前后言语不一致(1.5分) 4、咨访意见不一致(1.5分)

(三)使用面质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事实根据(1分) 2、避免个人发泄(1分) 3、避免无情攻击(1分)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1分) 5、可用尝试性面质(1分)

七、本案例中亦可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请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15分)

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2分)

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2分)

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3分) 第四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2分)

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2分)

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2分)

第七阶段: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2分)

八、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多种方法,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10分)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2分)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2分)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2分)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2分)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2分)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0分)

答:心理与行为症状:气愤、发脾气、内心痛苦、恐惧、吵闹。(4分,其中对3项以上给4分,对2项给2分,对1项给1分) 生理症状:呼吸困难、憋气、心慌、出冷汗、体重下降、头发变黄、皮肤粗糙。(4分,其中对3项以上给4分,对2项给2分,对1项给1分)

社会功能:不再找工作。(2分)

二、对该求助者应考虑哪些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理由。(30分) 答:1、精神障碍(2分)。

求助者出现内脏幻觉,并坚信不疑,可疑家族遗传病史(1个1分,共3分)。

2、人格障碍(2分)。

从小显得怪癖,不合群,与他人格格不入,以偏执为特点。(1分) 对挫折和遭遇敏感。(1分)

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1分) 人际关系异常。(1分)

开始于青少年,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1分) 3、严重心理问题(5分)。

内心痛苦,社会功能损害严重,体重明显下降,但没有器质性病变,不良情绪泛化到其他方面(共2分)。 4、疑病性神经症(7分)。

对健康过虑,对身体的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时间在3个月以上。(共2分)

5、躯体疾病(2分),体重明显下降。

三、对该求助者还应重点收集哪些资料?(10分) 答:1、对被公司开除的认识。(2分) 2、成长经历。(1分) 3、婚姻情况。(1分) 4、既往行为模式。(1分) 5、既往情绪状况。(1分) 6、既往身体状况。(1分)

7、体重明显下降有无器质性病变。(1分) 8、母亲及家族精神疾病史。(2分)

四、对该求助者可考虑做哪些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10分) 答:1、MMPI(1分),了解求助者的病理人格特征并做量化评估(1分)。

2、BPRS(1分),了解求助者精神疾病性症状严重程度(1分)。 3、SCL-90(1分),了解心理健康水平及躯体症状的特点(1分)。 4、EPQ(1分),了解人格特征(1分)。 5、16PF(1分),了解人格特点(1分)。

五、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其原理及特点是什么?(10分) 答:1、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2分),达到清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2分)。 2、其特点:

(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1.5分)

(2)假设心理痛苦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1.5分) (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1.5分)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1.5分)

六、若为鼓励求助者进食而使用阳性强化法,其原理及注意事项是什么?(10分)

答:1、原理: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2分)。以阳性刺激为强化

物,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最终促成行为改变(2分)。 2、注意事项:

a.靶行为要单一而具体。(1.5分) b.阳性刺激适时适当。(1.5分)

c.靶行为成为习惯后,可以将阳性刺激物质变精神强化,直至取消。(1.5分)

d.不能对多个靶行为,同时进行阳性强化。(1.5分)

七、若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请简述其咨询过程的七个阶段。(10分) 答: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需求治疗和帮助。(2分)

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1分)

3、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1分) 4、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1分)

5、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1分)

6、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哪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和情感变得协调一致。(2分)

7、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自我经验的排斥、歪曲越来越少,变得自由、开放了。(2分)

三、若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不匹配,应怎样处理?注意些什么?(10

分)

答:心理咨询师可以进行转介,将不适合自己咨询的求助者转介给其他心理咨询师。(2分) 注意事项:

1、不能顺利转介时,要学会调适,使心理咨询师适应求助者。(2分) 2、试着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多听、少说。(2分)

3、不断调整对问题的看法,尽量得保持客观、中立、理性态度。(2分)

4、不以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好恶是非为判断标准,善于接纳,减少冲突。(2分) 二)案例问答题

一、请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20分)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5分) 诊断依据:

1、排除精神病(1分),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心理学原则(1分),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1分)。

2、症状表现:认知错误(0.5分):没有根据地认为自己有心脏病(0.5分)。

行为(0.5分):反反复复的就医行为(0.5分)。

情绪(0.5分):因自己不能得到明确诊断而焦虑、痛苦(0.5分)。 躯体症状(0.5分):心慌、胸闷、憋气、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

中、食欲差等(0.5分)。 3、存在变形冲突(2分)。

4、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已超过三个月,但不到一年。(2分) 5、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有泛化、回避出现。(2分)

6、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标准(1分),该求助者在内心痛苦、严重程度、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1分) 二、针对该求助者的摄入性谈话,需注意哪些内容?(10分)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分) 2、提问中避免失误。(2分)

3、除提问和引导语言外,不能讲题外话。(1分)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2分) 5、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2分)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1分)

三、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0分) 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学原因(1分):女性,年龄56岁。(0.5分) 2、社会原因(2分):

(1)存在从工作繁忙到退休在家、独自生活的境况。(0.5分) (2)存在丈夫和朋友突发心脏病去世的负性生活事件。(0.5分) (3)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0.5分)

3、心理原因(2分):

(1)存在错误认知(0.5分),认为丈夫的心脏病是累出来的,没有根据地认为自己有病,认为医生检查不出来自己的病,认为自己有病查不出来是医生水平低(0.5分)。

(2)行为(0.5分):缺乏积极、合理、有效解决自己问题的行为模式(0.5分)。

(3)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一直被“有病查不出来”所困扰,自己不能调整、控制。(0.5分) (4)性格内向,敏感。(0.5分)

四、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目标应该包括哪些特征?(10分) 1、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1分) 2、具体(2分) 3、可行(1分) 4、积极(1分) 5、双方可以接受(1分) 6、属于心理学性质(2分) 7、可以评估(1分) 8、多层次统一(1分)

五、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使用了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了认知,该疗法的工作程序是什么?(10分)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的工作程序是: 1、建立咨询关系(2分) 2、确定咨询目标(1分)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1分)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2分)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2分)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1分) 7、巩固新观念:认真复习(1分)

六、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面质技术,请说出面质技术使用的注意事项。(15分)

使用面质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事实根据(3分) 2、避免个人发泄(3分) 3、避免无情攻击(3分)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3分) 5、可用尝试性面质(3分)

七、心理咨询师在本案例中可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人性观。(15分)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5分)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5分)

3、人是可以信任的(5分)

八、咨询结束一年后,应该对求助者进行效果评估,请说出远期疗效评估时自我接纳程度评估的内容和方法。(10分) 1、评估内容(2分)

(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1.5分) (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1.5分) 2、评估方法(2分) (1)求助者口头报告(1.5分) (2)量表评估(1.5分)

.二级历年全真问答题型及答题要点 (2005年5月—2011年5月)

第一题到第二十二题,见三级历年真题问答题。

二十三、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

答题要点:与其他类型的心理问题相区别,如案例诊断的严重心理问题,则答:

(1)与精神疾病相鉴别,排除精神病; (2)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3)与神经症鉴别,排除各类神经证。

(4)与躯体疾病鉴别,排除躯体疾病。

例:2009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真题问答题第一题 对该求助者应进行哪些鉴别诊断?

答:1.与神经疾病(障碍)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疾病(障碍)。

2.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抑郁性神经症主要表现兴趣下降或消失,情绪低落等症状,且病程两年以上。而本案例中,求助者虽然出现了兴趣下降及情绪低落,但病程持续时间半年,因此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3.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出现下身瘙痒等躯体症状,但经多次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因此可以排除躯体疾病。 二十四、咨询时怎样制定咨询目标? 答题要点:新版三级技能P68.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通过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双方共同接受的有效的咨询目标并加以整合。

(1) 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全部问题 (2) 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 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4) 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特征 (5) 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

二十五、心理咨询师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写出咨询方案的主

要内容。

答题要点:新版三级技能P82-84。

.咨询方案应由求助者与咨询师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主要包括以下7点: 1 .咨询目标

2 .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3 .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4 .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5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6 .咨询的相关费用

7 .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咨询中如有特殊情况,应具体说明。 双方商定的心理咨询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很有可能会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调整、改变。

二十六、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 答题要点:新版三级技能P160-165.

1、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精神防御与抵抗。其表现形式有: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赘言等。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等。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2. 阻抗产生的原因: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二十七、怎样区别依赖和移情? 答题要点:新版三级技能P157-159.

依赖正移情 主要成分信任好感

目的寻找对现实的帮助弥补过去的情感 时机一有困难就寻求帮助时常来访 寻求心理依托感情依托 对象现实目标替代人物

二十八、心理咨询过程中使用倾听技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题要点:新版三级技能P92-96.

正确的倾听要求咨询师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应。

倾听时应该避免出现以下错误: ( l )打断求助者,作道德或正确性判断。( 2 )急于下结论。( 3 )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 4 )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5 )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

二十九、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 答题要点:新版三级技能P175. 1.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绪而缓解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探询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 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三十、 简述系统脱敏疗法的过程、基本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59-62.

过程: 1.学习放松技巧(面部肌肉放松)2.构建焦虑等级(理想是各等级间级差均匀,小道能给全身松弛所拮抗——成败关键)3.实施

系统脱敏(分数超过25分需继续放松)

基本原理:让一个原本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次级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注意事项:

1.如果引发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根据不同的情境建立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情境的不同而变化。 3.焦虑等级应合理,应当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使每个等级之间的跨度不要太大。

4.当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时,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三十一、简述满灌疗法的原理。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62-64.

1.满灌疗法又称冲击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

2.满灌疗法的原理是:迅速地将求助者臵身于最恐惧的对象或情境中,必然引起求助者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咨询师不给予任何强化,任其自然,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直到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

三十二、请简述冲击疗法的基本过程。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63-64.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排除不适合的求助者;2.签订治疗协议;3.治疗准备工作; 4.实施冲击治疗。

三十三、若使用生物反馈法,说出其基本原理。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75.

1.使用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记录。

2.将这种记录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使求助者了解其生理状态。

3.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

4.通过调节生理状态,达到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防治其他疾病的目的。

三十四、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79. (例:二级技能模拟试卷二第五题)

三十五、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其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80-81.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三十六、按照贝克的理论,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包括什么?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87. 1.主观推断。 2.选择性概括。 3.过度概括。 4.夸大和缩小。 5.个性化。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7.极端思维。

三十七、请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103-105.

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

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 第四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

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

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

第七阶段: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

三十八、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人性观。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105-106.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3.人是可以信任的

三十九、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自我理论。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106-107.

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的惟一的动机。自我理论阐述了人格结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人格异化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经验。 (2)自我概念。 (3)价值的条件化。

四十、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具体程序是什么?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84.

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学习如何矫正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情境的策略。具体程序是: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像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

3.教给求助者察觉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 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四十一、如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新版二级技能P112-114. (一)社会接纳程度评估

1.评估内容:求助者的社会接纳程度,也可以看做其本人的社会适应程度。

2.评估方法:家属或四周人的观察、咨询师本身的审查。 (二)自我接纳程度评估

1.评估内容: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2.评估方法:求助者口头报告、量表评估。 (三)随访调查 1.追踪回访。

2.常用回访方式:追踪卡、通讯、面谈、电话。 四十二、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例:2009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第四题

答: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求助者病理人格特征并做量化评估。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16PF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心理健康水平及躯体

症状的特点。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6. 对该求助者可选用BPRS测验,了解求助者精神疾病性症状严重程度。

四十三、在本案中,求助者面临的压力按强度应如何分类? 例: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真题第三题。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又分为同时性叠加压力和继时行叠加压力 (3)破坏性压力

四十四、灾难综合征的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 例: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真题第四题

(1)惊吓期。在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恢复期中,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在此期间,受害者常常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正像电影“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表现。 (3)康复期。在康复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四十五、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如何鉴定? 例: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真题第五题

(1)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区别在于症状的持续时间以及症状与创伤事件的短暂联系。

(2)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表现有强烈情绪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在受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3)创伤后应激障碍也称延迟性应激障碍,指由异乎寻常的强烈的或灾难性心理创伤事件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其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1.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3.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 4.对创伤性经历选择性遗忘。

2.二级案例问答题题例及参考答案 案例一:

求助者,女性,汉族,22岁,未婚,大学三年级学生。

求助者自述:考入大学后,起初学习生活还比较适应,只是朋友较少,与人交往不多。一年半前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却总想着这件事,感觉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为此,爱胡思乱想,尽量避免与人接触,逐渐失眠多梦,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想尽快地摆脱这种现状,但就是摆脱不了,很痛苦,曾向父母和个别朋友诉说,并去校医院看医生,未见明显地改变。情

绪变得急躁,精神总是感到紧张,常常因很小的事情就发脾气。后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迫切地要求能够解决问题。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的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的变故。家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户由于是独女,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与同伴玩耍。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整理。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3.对该案例如何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4.对该案例应该选择何种心理测验? 5.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包括哪些?

6.请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 7.请确定该案例的咨询目标。

8.请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案例二:

求助者,女性,31岁,汉族,大学文化,国家机关公务员,未婚。 求助者自述: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到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地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害怕而不敢

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害怕,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我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是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害怕见咨询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上小学前有个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有一次上生理卫生课,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文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小时候那件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3.咨询师还需要了解哪些资料?

4.对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和依据是什么? 5.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6.可以拟订的咨询目标是什么?

7.结合该案例,请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8.结合该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案例三:

求助者,男性,30岁,汉族,大学学历,公务员,未婚。 求助者自述: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前两年学习、生.活如常,在大三时开始出现反复洗手,有时甚至连续洗十几遍,自己知道没有必要,却控制不住,只有做了才感到轻松。学生宿舍在巧层,有一个阳台,每当走到阳台时,就有一种想跳下去的冲动,感到焦虑、害怕,为此尽量避免去阳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耽误了许多时间,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性格变得孤僻,做事优柔寡断,不愿与人交往,没有要好的朋友,内心非常痛苦。来到心理门诊,迫切地希望能够消除这些问题,改善交往的状况。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生活在很传统的家庭。父母是小学教师,感情融洽,但对他管教很严厉,

从小要求他做一个懂事、规矩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得最好。慢慢地养成了做事情按部就班、追求完美的习惯,遇到做不好的事情,都要重新去做,直到做好为止。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伴玩耍,只是一心学习。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偶然一次考试不好,就非常难过,觉得对不起父母。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几乎挑不出什么缺点。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的疾病,少年时曾经有一次因为没有洗手就拿东西吃,被母亲严厉地训斥。母亲告诫他手上有成千上万的病菌,不洗手就会得病,最后在母亲的监督下,把手洗干净,才让吃东西。从那以后,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认为若不卫生就会染病。 求助者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同寝食的一位同学突然查出患了肝炎,因为这件事就联想起母亲的话,感到很紧张,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自此以后就开始反复洗手,有时要连续洗十几遍。自己也明白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了。为此,耽误了很多时间,即使这样,成绩仍然不错,顺利地毕业。

毕业后到一家大型私营公司任职,由于表现很好,两年后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至今已一年。近一年来,除前述症状加重外,还出现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担心事情没有做好而反复检查等现象,因怕别人知道而尽量地减少与人接触,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睡眠很差,做梦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急躁,爱发脾气,工作经常出差错,为此感到焦虑、不安,内心非常苦恼。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请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

2.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3.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4.对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和依据是什么? 5.请对该案例进行病因分析

6.请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

7.结合该案例,你认为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 8.结合该案例,你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原理是什么? 案例四:

求助者,男性,21岁,汉族,高校四年级学生。

主诉:觉得生活没意义,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情绪低落,失眠,烦躁近三年。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非常注重学习成绩,总是不断地追求第一。从小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中小学阶段非常顺利,学习成绩优异。读大学后由于成绩下降很自卑,认为自己成绩差,一切都完了,别人看不起自己。一直打不起精神,总想大哭一场。不能正常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极度地痛苦,觉得活着没有一点价值,感到自己的生物钟错乱。平素不太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学习很勤奋,但学习成绩一般,家长、邻里认为其不活泼,但很听话。几次去校医院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考虑其可能有“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建议看心理门诊。自己也认为有心理问题而主动地

前来求助。求助者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心理测验的结果: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抑郁为4分,焦虑为3.8分,人际关系为2.6分,躯体症状为2.8分。

(2)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标准分为73分。 (3)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标准分为65分。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和依据是什么? 3.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 4.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5.对该求助者还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6.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7.怎样选择摄入性谈话的切入点? 8.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案例五:

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

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睡眠障碍四个月。

求助者自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

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即使考试名列前茅,我也认为是别人没发挥好,担心自己是否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不能集中精力上课,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集中精力上课,而我却不能,这样下去,成绩就会很快地滑落下去,将来也许连普通大学都考不上了。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难受。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很紧张,一直低着头,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观察到奶扔总和母亲吵架,二叔家比自己家有钱,认为扔奶嫌自家里穷而偏向二叔家。父母亲都是高中毕业,没什么本事,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在家,因为没钱送礼,再就业的机会被别人抢去,家里确实挺困难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必须上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学金融专业,将来多挣钱孝敬父母。最近发现她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有时还偷偷地哭。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学习很用功,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历年体检正常。

心理测验的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80分。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进行初步诊断的程序是什么? 2.对该案例初步诊断及其依据是什么? 3.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4.该案例应选择什么方面的心理测验? 5.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6.在摄入性谈话中,要避免什么样的提问失误? 7.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8.在咨询过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案例六:

求助者,男性,45岁,已婚,大学文化,某部委公务员。 主诉:因右腹部不适觉得患了肝癌,但无人能诊治而痛苦两年。 求助者自述:出生于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在某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两年前,我发现一个下属总是捶右腹部,就建议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发现竟是肝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我很震惊。

我有时候右腹部也不舒服,也愿意捶打右腹部,联想到下属,我很害怕,我应酬较多,喝酒也多,喝酒伤肝我知道,可避免不了。我的下属不喝酒还得了肝癌,我喝酒,肝能好得了吗?我觉得自己也得了肝癌,就到医院去检查,他们查来查去,都说没什么问题几北京的大医院我基本上都去过了,可就是没人能查出我的病来。我是领导也不好和别人讲,和朋友一说起这事,他们就说我是祀人忧天。我也承认是有些祀人忧天,但还是想想就烦,这两年弄得我心情很不好。 原来我很有希望争一下副部长的职位,现在什么都不想了,有时连班都懒得上,晚上经常失眠.要贪安眠药才能勉强睡会儿。并且经常感到头、胸、肩等部位疼痛,医生给开了好多药物,无效。别人建议做心理咨询,就来了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双眉紧锁,面部表情及眼神表露出烦躁、疲倦。不爱讲话,但讲到自己的不适症状时,绘声绘色、滔

滔不绝,具体而形象。求助者出身于干部家庭,家教严格。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时其身体健康很重视。求助者从小就事事争第一,但性格偏内向,有些胆小怕事,人际关系尚可。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两年前,下属死于肝癌,感到自己也得了肝癌,因此到处看病,但没有一家医院诊断为肝癌,因此烦躁、易怒,有时为一点儿小事与家人或下属争吵。每日忧心忡忡,感到全身乏力,休息后也不能缓解,经常借故不参加集体活动。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谈求助者主要症状是什么?

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3.对该求助者应做哪些鉴别诊断? 4.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5.对该求助者需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6.怎样选择摄入性谈话的切入点? 7.在咨询过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8.咨询中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附:二级案例问答题参考答案 案例一:

1.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整理如下:

(1)精神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焦虑。

(2)生理状态,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头晕,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

(3)社会功能状态:学习的效率降低,社会交往很少。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如下: (1)易兴奋、易疲劳。 (2)烦恼。 (3)易激惹 (4)紧张,焦虑。 (5)注意力不集中。 (6)记忆力减退。 (7)回避行为 (8)睡眠障碍 (9)头部有不适感。 (10)食欲差。

3.对该案例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程序如下:

(1)根据既往病史或体检结果,判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自知力程度,是否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判断求助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问题。 (3)根据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症性问题。 (4)如果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是变形的,根据神经症简易评定法,判断

求助者是否可以确诊为神经症。

(5)根据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以及不同种类神经症的诊断要点,确定神经症的类型,形成初步诊断。

(6)与具有类似症状的其他类型神经症相鉴别。

按照上述程序,对该案例形成以下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1)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2)该求助者无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存在变形冲突,表现为:因与同学因一件小事争吵后,就总觉得人家跟自己过不去,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4)根据神经症简易评定法,该求助者病程一年以上,3分;精神痛苦无法自行摆脱,2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避免与他人接触,有回避行为,但仍能坚持上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2分。总分7分,可以确诊为神经症。

(5)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并伴有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和头部不适、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与神经衰弱的诊断要点相符合,据此初步诊断为神经衰弱。 (6)与其他类型神经症相鉴别:

①该求助者虽然心情不好,但是没有出现全天大部分时间的情绪低落或兴趣减少,可以排除抑郁发作和抑郁神经症。

②该求助者虽然有焦虑情绪,但是有具体内容,不是无名焦虑,可以排除广泛焦虑。

③该求助者虽然有回避他人的行为,但是其内心感受来源于总想着与

同学以前的矛盾,而不是与处境不相符的担心和害怕,可以排除恐怖神经症。

④该求助者虽然有想摆脱但摆脱不了的内心冲突,但是这种冲突继发于当前的痛苦状态,痛苦不是由于这种冲突引发的,可以排除强迫性神经症。

4.对该案例应该选择EPQ、SCL—90、SDS、SAS四种测验进行检查。 5.咨询师的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6.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的量化评定: (1)病程:1年以上,评为3分。

(2)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摆脱,评为2分。

(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显著地下降,回避社交场合,评为2分。 总分为7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改变超过3个月。

7.该案例的咨询目标如下: (1)近期目标:

①改变求助者认为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的错误认知。 ②缓解情绪症状。 ③改变社会交往状况。

(2)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8.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的评价如下: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拟定的咨询目标,从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都是可行的。

(4)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

(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案例二:

1.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整理如下:

(1)精神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自控能力差,易激惹,焦虑,恐怖。

(2)生理状态:睡眠不好,食欲下降。

(3)社会功能状态:工作中经常出差错,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

困难,恋爱失败。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如下: (1)恐怖。 (2)焦虑。 (3)易激惹。 (4)回避行为: (5)注意力不集中。 (6)记忆力减退。 (7)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3.咨询师还需了解的资料如下: (1)家族史。 (2)疾病史。 (3)既往心理咨询史。 (4)心理测验情况。 (5)家庭成员的关系。 (6)娱乐活动情况。 (7)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4.对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 社交恐怖症。 依据如下: (1)恐怖的症状。 (2)内心冲突变形。

(3)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地求医,按照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4)病程持续的时间较长。

(5)社会功能已经受损,有回避行为。 (6)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 (7)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5.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理原因:女性,31岁面临婚姻问题和工作问题 (2)社会原因:

①童年受母亲训斥,中学上生理卫生课时,因回忆童年的经历而感到下流、羞耻

②人际交往少,缺少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③家庭教养严厉

④文化因素对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心理原因:

①错误观念:认为童年期的经历是下流、无耻的;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

②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的评价:害怕他人从白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

③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童年事件一直困扰着自己,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 ④性格内向。

6.拟定的咨询目标如下: (1)近期目标:

①改变求助者认为童年经历是下流、无耻的及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的错误观念。

②改变求助者认为他人从白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的错误的评价。

③缓解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的行为,增加人际交往的次数。 (2)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7.对拟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的评价: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拟定的咨询目标,从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都是可行的。

(4)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错误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

(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拟定的咨询FJ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p0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