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自然甜美就是音响六字箴言 访Audio Refinement黄祈本

更新时间:2023-07-21 13: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音响论坛》杂志1998年11月,总122期之《专题企划-十年音响十年情-音响论坛10周年》刘汉盛采访

輕鬆自然甜美就是音響六字箴言 訪Audio Refinement黃祈本(圖)

劉漢盛

文聲電子黃祈本在音響界一直是調聲秘技派人物,去年開始,他與博承的陳錦俊、法國的YBA合作生產Audio Refinement系列音響產品。第一批推出的產品不僅造型作工精細,為國產品所罕見;而且聲音表現不俗。因此,Audio Refinement雖然推出時間不長,但是已經在國外打出市場,尤其難得的是日本與韓國市場都已經進入。

從訪談中,可以瞭解影響他最大的就是YBA,他對Hi-End音響的思維幾乎都來自於此。而他對聲音的要求可以用六個字來形容:輕鬆自然甜美。他的經銷商一看到他,就會叫他「六字箴言黃先生」。

一、請向音響論壇的讀者介紹您以及您的公司。

我是民國三十七年次,今年剛好五十歲。因為平常喜歡運動的關係,所以看起來比較年輕。我在這個行業裡已經三十年了,還是不倦怠。許多人可能想一件事幹了三十年,應該會倦怠。對我而言,只有聲音調得不好聽時我才會倦怠,平常我很樂業。在我那個時代一齊做的人幾乎都收起來了,只有我沒間斷還在做。

我這家文聲公司成立在1972年,但是我卻在1969年就開始做音響了。本來我在松江路天使飯店當櫃檯主任,自己常跑中華路買音響DIY。當時中華商場有一家叫Trumiph的店,有一次我路過聽到他放鄧麗君,發現聲音很好聽。店員就跟我介紹,說那是OCL線路而非OTL。你知道當時技術不成熟,做OCL很容易燒機,所以我對他們的聲音印象深刻。

後來我就買了一部帶回天使飯店,大家聽了也喜歡,就有人乾脆託我幫他們組裝。於是我就去中華商場找機箱,當時文山做機箱相當有名,老闆黃先生在台視上班(到現在還在台視),我去找他買機箱,二人談得來,他就說乾脆我們來合作,我跑外面。就這樣,我成了文山的合夥人。

後來我發現他比較守成,由於理念不合,所以我們就拆夥,自己在承德路巷子裡開了文聲電子,黃先生與我的一個醫生朋友都合夥當股東。早期因為有些機種開發錯誤,沒賺錢。後來我就跑日本,去秋葉原帶一些新的東西回來仿。我還記得當時日本流行面板的燈會跳,

《音响论坛》杂志1998年11月,总122期之《专题企划-十年音响十年情-音响论坛10周年》刘汉盛采访

結果我仿了之後很受歡迎,從那時開始我才瞭解那種階層的客人要的是新鮮的東西,聲音有時不是那麼重要。

當時年輕人沒有電腦,也沒什麼消遣,所以音響生意很好做。我還記得當時中華路有人在店門口擺一張桌子,當場就銲起套件,很多學生就圍在那裡看,那種感覺真好。

在台灣限制日本音響進口的同時,我們剛好推出錄音座,當時許多人都想找我做,不過我都沒空,因為自己的錄音座好賣。那裡面只要一小片線路板,聲音會響,外表漂亮就能賣了。做錄音座也讓我們賺了不少錢。後來開始流行Surround 時,我們就進入另一個起點。當時我們看到環繞機器裡面很簡單,怎麼要賣那麼貴。所以我們就做了,一台賣六千元,也很受歡迎,又賺了不少錢。

環繞流行後,我們又進入卡拉OK。當時我們用類比方式做迴音效果,聲音飽滿好聽,很多人都認為我們的機器聲音很漂亮。我記得包括原野四重唱的王大空、搖滾歌手薛岳等等都跟我們買。還有愷銳音響朱守為都喜歡用,而且幫我們賣了很多。

我們一直做,做到先鋒牌推出換Key與混音在一起的機種之後,我們的生意才比較差下來,因為大家認為我們的比較不方便。到現在還很多人要我們的機器,因為他們懷念我們機器的聲音。

卡拉OK過後,我們就慢慢走比較高級的路線。例如我們做Tuner,為了聲音好聽,連RF都自己做,而不是買現成的。後來AX-200的擴大機很成功,與CD-600配起來很傑出,包括你們的劉名振與王榮助都覺得用它們推KEF Coda很好聽。

二、當初是什麼理由促使您進入Hi-End音響工業?

我一直自認自己的聲音做得很不錯,但是有一次,有一個客人帶了一部英國的 Mission Cyrus綜合擴大機來比。我一聽之下震驚怎麼別人的機器這麼簡單聲音卻那麼好!我這個人就是這樣,輸就是輸,別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當時,我就感覺到,是不是零件越簡單越好。我就跟我弟弟說,看來我們是走錯了,我們應該走歐洲路線。那時大概是十年前,從那時開始進入Hi-End的領域。

後來,有一次,博承的陳錦俊在音響展時租太子東宮工地自己展覽,我們就去看。老實講當時我還沒聽過YBA的名字,但是一聽之下,很驚訝它的聲音怎麼會這麼好。我還記得

《音响论坛》杂志1998年11月,总122期之《专题企划-十年音响十年情-音响论坛10周年》刘汉盛采访

那天放的是四兄弟的「花落誰家」LP。那種聲音真的是「輕鬆自然甜美」,以後我就很習慣以這六個字來形容聲音。到後來我的經銷商一看到我,就說「六字箴言黃先生」來了。那次之後,我才知道音響原來能夠做到這麼栩栩如生,因此也想買一台YBA來拆拆看。

後來我去台中開金耳族音響,賣Quick Silver,也一直認為真空管的聲音比較好。沒想到有一天,我的一位住和美的客人來聽,說我的聲音怎麼那麼難聽,比他家還難聽。當時我很不服氣,問他難道是用Jadis,因為我認為Jadis的聲音最好。他說他用YBA,這時我想起來在展覽聽過。我問他那個東西真的有那麼好嗎?他說「我不知道啦!聽起來就是比你的好聽。如果不相信,我可以載來比。」第二天,他真的用摩托車把機器載來。他自己還帶一張清芳的「水車姑娘」。結果一比,我發現自己的聲音全都擠在一起,聲音也不活,節奏感都沒有。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晶體機也可以做得那麼好。

我對YBA有興趣,可是,我要跟陳錦俊賣YBA,他還不給我賣,他懷疑我懂不懂。後來我到中環唱片城聽YBA的展示間,還是那麼好聽,所以我又去找他。他知道我是文聲之後才讓我賣。沒想到今天我們會與陳錦俊、YBA合作設計生產Audio Refinement。

開始賣YBA之後,我就開始研究YBA的做法,到現在,我們研究YBA的成果已經匯集了厚厚一疊。我們也瞭解原來越簡單的構造聲音越好聽,也從那裡學到很多。

三、在過去那些年,有哪些設計者或產品對您產生強烈的影響?

YBA可說是我的啟蒙。從YBA身上,我也學到了許多調聲秘技。我記得很清楚,每次展覽,都覺得YBA的房間很好聽,怎麼自己的就不一樣。有一次展覽,我在埋頭苦調,突然覺得聲音變好了,結果我發現我的後面站了一個人。我就請他出去再聽,結果又變不好聽,那時我才知道反射波對聲音的影響,從此我就深深體會到調聲的重要性,也開始注重各種調聲秘技起來。

還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提。當時我與「高傳真」很熟,每次都會把做好的機器拿去給黃智鈺他們聽。結果每次拿去聽都哭著回來,因為聲音真的很難聽。後來我瞭解原來一直在自己的空間中調整,就好像一直在吃補藥,吃錯了自己都不知道。從那裡我也瞭解調整聲音要客觀多方面聆聽。

《音响论坛》杂志1998年11月,总122期之《专题企划-十年音响十年情-音响论坛10周年》刘汉盛采访

就這樣經過學習,我開始真正瞭解好聲的秘訣。舉例來說,像YBA最注重的就是簡單的線路,他認為複雜的線路只不過是不斷的製造問題再去解決問題而已,那是沒必要的。他的理論是用一個很簡單的東西,然後把它發揮到百分之百。像他的 DAC到現在還是用18bit,但是聲音卻很好聽。還有,像他的機器幾乎都不用穩壓,因為他認為用了穩壓就好像把人綁住,這樣就會不自然。

再來,他還有一個理論,就是要讓機器適當的振動。他說樂器本來就是振動的東西,你不能把所有的振動都綁死,而是要讓它適當的振動,使它產生像樂器般和諧的振動,其實這就是最困難的地方。YBA說有些設計者遇上振動就殺掉,他說殺掉敵人並不高竿,利用敵人幫你做事才高竿。

由於我們研究YBA也相當有心得了,而我又是YBA的經銷商。加上我們替音寶做的黑色壓克力系列外表很美,YBA說如果給他改一改聲音,就可以拿到歐洲去賣了。當時我就想,如過這樣的話我們可以來合作。結果大家一拍即合,陳錦俊就入股,負責外銷,我與弟弟就負責製造。

我們跟他合作的Audio Refinement中,我們大概自己做到百分之九十,剩下的百分之十由YBA負責微調。其實我們把機器送到他那邊,他也沒改什麼,只不過這裡放點東西,那裡黏個黏膠而已,但是聲音就是改善了,他的改善就是一針見血。

我覺得YBA聲音最大的好處就是「氣息」,也就是活生生的感覺,這種表現我在其他機器上都聽不到。不過我也覺得YBA不是十全十美,就看你怎麼去搭配。像有些人認為YBA的聲音比較瘦,其實那不是瘦,而是精確。如果你用聲音瘦的喇叭配YBA,當然會認為它的聲音瘦,你應該用飽滿的喇叭去配YBA才對,這樣才能發揮它的長處。

除了YBA之外,對我產生影響的就是Jeff Rowland。我喜歡它的外表作工的精細,它的聲音紮實沈穩也很傑出。我就常跟我弟弟講,如果YBA的聲音能夠有Jeff Rowland那種底部,聲音就更完美了。可是我們都不敢跟YBA講,因為YBA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二種個性不可能兼得。

除此之外,Jeff Rowland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他用了很多電子控制與數位控制,但是聲音還是能夠那麼好,這是很難的。

《音响论坛》杂志1998年11月,总122期之《专题企划-十年音响十年情-音响论坛10周年》刘汉盛采访

四、在過去十年間,有哪些產品是您樂意給予現階段最高技藝成就(State of the Art)美譽的?

就是YBA的產品,這些我在前面已經講得很多了。

五、身為一位Hi-End的設計者,您認為科技與音樂之間有什麼關連?

我認為科技有它的極限,科技必須結合人性才有生命。如果你要把聲音弄得很好,重要的不是科技,而是對音樂的修養。像日本的科技很發達,但是有一次我在日本聽Denon最高級的系統,聽來聽去雖然覺得非常好,但就是缺乏一種東西。後來我才發現原來缺乏的就是人性,那種和諧性沒有出來。好的聲音聽了會讓人跟著打拍子,跟著節奏擺動,那就是活生生的感覺,那就是音樂。

六、當您在設計一件產品時,技術測試與聆聽測試哪一項最重要?

當然是人耳最重要,不過你必須先通過基本技術測試,那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猜想 YBA廠裡可能沒有很多測試儀器,但是他實在太會調聲了,這就是人耳會不會聽的差異。YBA的器材作出來並不是要去符合規格的,而是要符合耳朵的要求。他知道他要的東西可以用什麼方法去得到,這就是他的厲害之處。其實這也是我們Audio Refinement的作法。

七、當您在調整空間音響效果時,哪些是您認為必須優先處理的?

空間裡的電源處理最重要,再來就是機器放置的位置。很多人不注重放機器的地方,隨便擺,其實這是錯的。如果你的系統夠靈敏,機器擺在不同的地方就會聽出聲音不同。還有,喇叭擺位也很重要,像你提倡的「三一七比例法」其實與我的擺法一樣,只是我不叫做三一七而已,每次我都會教客人這樣擺。喇叭先抓寬度,寬度決定之後再移動前後位置。我每次都會先作喇叭擺位,擺位正確之後才決定器材擺那裡。等這些都正確之後,再調整聆聽位置。

至於壁面處理,我都是就地取材,例如我會用枕頭放在一些地方。還有用軟木,將它們捲起來,放在角落,幾乎百發百中。

八、當您在為新產品作最後的微調時,您喜歡用哪些CD?

《音响论坛》杂志1998年11月,总122期之《专题企划-十年音响十年情-音响论坛10周年》刘汉盛采访

我們用很多的CD來聽,並沒有特別用哪幾張。如果只用幾張CD去調聲,很容易聲音就會偏。

九、您的產品有哪些異於別人的特點?

我們的機器每一個地方都經過仔細的聆聽、微調,這是最大的不同。像我們很注重電源極性,你看,我們的保險絲是不一樣的,這些保險絲每一支都是我親自聽,然後作記號,決定哪一端向外向內。我作了一千多台,真的就聽了一千多根保險絲,聽得好辛苦。如果電源極性錯了,聽了聲音就會不好聽。

還有,你看這四個電容器。為什麼它們要架高起來銲呢?原來我們先用這種方式在換電容,因為這樣比較方便。等我們確定要用哪種電容之後,就用正常方式銲起來,沒想到聲音完全變了,那不是我們要的聲音。後來我們又把這四顆架起來銲,結果聲音就對了。

你看,在CD輸入的地方有黏一團像口香糖的東西,那是YBA黏的,為什麼不黏別的地方?或黏多一點?不行,YBA聽了之後,認為只能黏這裡,這就是用耳朵聽的微調。

我們的機箱都是無磁性的,也就是鋁機箱,因為鐵箱會有磁性,將會影響聲音。此外,我們的遙控器也是自己開發的,包括控制程式都是自己寫的。我就是很討厭日本遙控器的複雜與不人性,所以自己開發了這種簡單容易操作,功能又好的遙控器。甚至包裝遙控器的盒子我們都做成高級的紙盒,看起來像高級的名筆包裝。

我也認為機器的外型應該要有靈性。所以我們的Audio Refinement也很注重外表。你看這種面板的設計以及旋鈕都是我們長期研究設計的,我們甚至講究到面板上的按鈕要放在那裡。現在這四個按鈕分開二邊就是YBA的意見,原來是四個放在一起的。依照YBA的意見改了之後,真的看起來比較平衡。

我們就是每一個細節都很注重,每一個小地方都力求完美。包括有些零件,我們就堅持一定要找到某種零件才用,所以有時候就要等。

十、請給予我們的讀者一些建議,好讓他們能夠正確選購音響器材。

帶你自己的CD去聽,不論聽什麼音樂,自己要覺得聲音聽起來「輕鬆自然甜美」才對。

《音响论坛》杂志1998年11月,总122期之《專題企劃-十年音響十年情-音響論壇10

《音响论坛》杂志1998年11月,总122期之《专题企划-十年音响十年情-音响论坛10周年》刘汉盛采访

週年》

刘汉盛采访Audio Refinement黃祈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oy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