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03 21: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

1.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车厢绕着点C转动,所以点C为支点;

当物体放在车厢的后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省力,所以选项ABD都不正确,故答案为 C.

2.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平衡的是

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

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

【答案】C

【解析】

设杠杆的分度值为 L,一个钩码的重为G.原来4G×2L=2G×4L;

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动一格,左边=4G×L=4GL,右边=2G×3L=6GL,左边<右边,杠杆向右端下沉,A不符合题意;

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左边=3G×2L=6GL,右边=G×4L=4GL,左边>右边,杠杆向左下沉,B 不符合题意;

左、右钩码各减少一半法码,左边=2G×2L=4GL,右边=G×4L=4GL,左边=右边,杠杆平衡;

C 符合题意;

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左边=6G ×2L =12GL ,右边=4G×4L =16GL ,左边<右边,杠杆右边下沉,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3.AC 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 、C 两点施加力F 1、F 2,F 2的方向沿OO'线,棒在图所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F 1

B .F 1=221

s F s C .F 1力臂等于s 1

D .F 2方向沿OO '线向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

AC .由图知,F 2的方向沿OO ′线,其力臂最长,为s 2;而F 1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其力臂L 1是从A 点到F 1的垂线段,小于s 1,更小于s 2, 由F 1L 1=F 2L 2知,L 1<s 2,所以F 1一定大于F 2,故AC 不符合题意;

B .由F 1L 1=F 2L 2知,

F 1L 1=F 2s 2,

2211

F s F L

故B 不符合题意; D .已知F 1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为保持杠杆平衡,F 2的方向应该沿OO′向上,故D 符合题意。

4.如图甲是制作面团的情景,把竹竿的一端固定在绳扣中,人骑在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大小为F 的力,面团被不断挤压后变得更有韧性,图乙为压面团原理图.关于压面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面团对杆的作用力方向向下

B.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大小等于F

C.面团被压扁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A点向下移动的距离小于B点向下移动的距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杆对面团的作用力向下,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向上,故A错误;

B.由于面团B点到支点C的距离小于A点到C的距离,根据杠杆定律F1L1=F2L2,可知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大于F,故B错误;

C.面团被压扁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正确;

D.C为支点,A点向下移动的距离大于B点向下移动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5.如图所示为一轻质杠杆。机翼模型固定在直杆上,它们总重 6N,直杆挂在杠杆上并保持与杠杆垂直。同一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情形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力计在a位置时的示数为 1.5N

B.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后,示数将会变小

C.测力计在a位置时示数为Fa,移至c位置时示数为Fc,则Fa∶Fc=4∶1

D.测力计在c位置时,对模型水平向右吹风,示数将会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我们将杠杆左边受到的拉力定义为阻力,右边受到的拉力定义为动力。因为动力臂为阻力臂的14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我们可以知道,动力应为阻力6N 的4倍,即为24N ,A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测力计a 位置时,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测力计在b 位置时,动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即测力计从a 位置转到b 位置,动力臂变小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以知道,在阻力与阻力臂均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减小,要使杠杆继续平衡,动力应该增大。B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当测力计从a 位置转到c 位置时,动力臂变为原来的4倍。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以知道,在阻力与阻力臂均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变为原来的4倍,要使杠杆继续平衡,动力应变为原来的14

,即Fa ∶Fc =4∶1。C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 .对模型向右吹风,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以知道,模型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即杠杆左边受到的拉力会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以知道,在力臂均不变的情况下,阻力减小了,要使杠杆继续平衡,动力也应减小。D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6.如图所示,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吊桥搭在河对岸.一个人从桥的左端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桥面始终是水平的,不计吊桥和绳的重力,人从吊桥左端出发时开始计时.则人在吊桥上行走过程中,吊桥右端所受地面支持力F 与人行走时间t 的关系图像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

吊桥相当于一个杠杆,以吊桥的左端为支点,人从吊桥左端出发,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杠杆受到人的压力(阻力)等于人的重力,动力臂为

OA =L ,

杠杆受到物体的压力(阻力)

F ′=

G ,

阻力臂为

OB =vt ,

因为杠杆平衡,所以满足

F ×OA =F ′×OB =

G ×vt ,

即:

F ×L =

G ×vt , Gvt F L

= 由此可知,当t =0时,F =0.当t 增大时,F 变大,F 与人行走时间t 是正比例关系,故图象B 正确,符合题意为答案.

7.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挂在中点时刚好处于平衡,如图(a )所示,如果将右端弯成如图(b )所示的情况,铁棒将( )

A .顺时针转动

B .逆时针转动

C .静止不动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

可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a 中,水平铁棒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G l G l =右右左左

图b 中,将铁棒右端弯折,此时铁棒右边的重力不变,右端铁棒的重心将向左移动,力臂l '右减小,而左边的力和力臂不变;因此

G l G l '>右右左左

所以铁棒左端下沉,右端上升,即铁棒将沿逆时针转动。

故选B 。

8.如图杠杆AOB 用细线悬挂起来,分别在A 、B 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1m 、2m 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 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 BO =,不计杠杆重力,则1m 、2m 的关系为

A .12m m >

B .12m m =

C .12m m <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杠杆示意图如下: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 L F L =可知,

1122G L G L =

1122m gL m gL =

即1122m L m L =

因为力与相应的力臂成反比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力臂12L L >,所以物体的重力12G G <,即12m m <,故选C 。

9.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 400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 段距离.F 1、F 2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 BO =2AO ,图乙中动滑轮重为 50N ,重物上升速度 为 0.02m/s .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方式 F 1由 150N 逐渐变大

B .乙方式 F 2的功率为 3W

C .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

D .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88.9%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图知道,重力即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动力F 1 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 1221L O

B L OA =

= 所以,动力F 1 的大小始终不变,故A 错误;

BC .由于在甲图中, OB =2OA ,即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由于不计摩擦及杠杆自重,所以,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动力为阻力的一半,即

111400N 200N 22

F G ==?= 由图乙知道,承担物重是绳子的段数是n =3,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211500N+50N 150N 22

F G G =+=?=动, 即乙中不是省力一半;所以,绳子的自由端的速度是:

v 绳 =0.02m/s×3=0.06m/s , 故乙方式F 2 的功率是:

P=F 2 v 绳 =150N×0.06m/s=9W ,

故BC 错误;

D .不计绳重和摩擦,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400N 100%=100%=100%88.9%400N 50N

W Gh W Gh G h η=

???≈++有用总轮 故D 正确.

10.在我国古代书籍《墨经》中,对杠杆有精辟论述,并有许多巧妙的应用.如下图所示是在井上汲水的桔槔,下列对其在使用中正确的解释是

A .桔槔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B .向井内放送水桶时,人用的力气一定小于水桶的重力,所以省力

C .桔槔是不等臂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 .往上提水时,人用的力气一定小于桶与水的总重,所以省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

【详解】

AC.由图可见,桔槔是不等臂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C错误;B.向井内放送水桶时,人用的力通过杠杆原理,与石头的重力相关,一般比木桶的重力要大,故B错误;

D.往上提水时,因为有石头帮忙,人的力气比水和桶的总重力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简单机械的认识,要掌握杠杆的要素。

11.如图所示,用不同的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时,最省力的是(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图所示,物体重力为G,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各图的力F大小分别如下:

A.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则F1=2G;

B.图中为斜面,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h为斜边s的一半,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总功与有用功相等,则

F2s=Gh

所以

2

1

2 h

F G G

s

== C.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轮上,则

31 2

F G

=

D.图中为杠杆,O 为支点,动力臂为3l,阻力臂为l,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4×3l=Gl

41 3

F G

=

由此可得,最省力的为F4。

故选D。

12.如图,用橇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小于阻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

B.手在A点竖直向下施力时,撬棒是个省力杠杆

C.手在A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力的大小都相等

D.手分别在A、B两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时,在B点比在A点费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用撬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所以动力对撬棒的转动效果等于于阻力对撬棒的转动效,A选项错误;

B.手在A点竖直向下施力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小于阻力,撬棒是个省力杠杆,B选项正确;

C.手在A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动力的力臂大小随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而阻力和阻力臂大小不变,所以动力的大小不相等,C选项错误;

D.手分别在A、B两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时,在A点的动力臂小于在B点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手在A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大于在B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加的力,即在A点比在B点费力,D选项错误。

故选B。

13.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

()

A.一直是省力的B.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C.一直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图可知动力F的力臂l1始终保持不变,物体的重力G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l2逐渐增大,在l2<l1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2>l1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故选B。

14.如图所示,AC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点悬挂一个重物,在棒的C点施加一个方向沿OO'的力F,棒在力F的作用下从水平位置被缓慢提升到图示位置。则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力F的方向沿OO'向下B.ABC是费力杠杆

C.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悬挂在杠杆上的物体的重力D.在提升过程中,力F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F1对杠杆的拉力向下,则为了将杠杆抬起,力F的方向应沿OO'向上,故A错误;B.由于力F的方向应沿OO'向上,则动力臂为S2,阻力臂小于动力臂,则杠杆为省力杠杆,故B错误;

C.与杠杆接触的是悬挂在杠杆上的绳子,则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绳子对杠杆的拉力,故C错误;

D.在移动过程中,F1的力臂逐渐变小,拉力F力臂不变,则由杠杆平衡公式F1l1=F2l2可知力F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

15.如图所示,有一个轻质硬杆,两端分别为A ,D 点,一重物悬挂于B 点,力F 作用在D 点使硬杆平衡,为了使力F 最小,支点O 应选择在(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支点O 不会在B 点,否则有力F 的存在,轻质硬杆不能平衡;支点O 也不会在D 点,否则无论力F 大小如何,轻质硬杆也不能平衡;假设支点O 在C 点,那么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可知 BC CD Gl Fl =,

变换可得 BC

CD Gl F l =; 假设支点O 在A 位置时,那么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可知

AB AD Gl Fl =,

变换可得

AB AD

Gl F l =, 从图中可以看到,动力F 的力臂l AD 最长,那么力F 最小;故选A 。

16.C 点为硬棒AD 的重心,硬棒可绕A 点转动。在棒的B 点施加力F 1,F 1的方向沿OO '线,棒在图所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A .F 1>G

B .F 1=12G s s

C .重力的力臂等于S 1

D .F 1方向沿OO ′线向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图像可得,A 点到F 1的距离为s 2,若令A 点到重力的距离为s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

123F s G s ?=?

可以推出 3

12

s F G s =

由于 32s s >

可得

1F G >

故A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 .重力的力臂为支点A 到重力的距离,重力竖直向下,因此力臂为水平方向,故C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 .F 1与G 在支点同侧,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F 1的方向应该向上,故D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17.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 1、F 2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 .F 1>F 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

B .F 1

C .F 1>F 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

D .F 1=F 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把水泥板看做一个杠杆,抬起一端,则另一端为支点;由于水泥板是一个厚度、密度都均匀的物体,所以,其重力的作用点在其中心上,此时动力F 克服的是水泥板的重力,即此时的阻力臂等于动力臂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确定F 1与F 2的大小关系。

【详解】

两次抬起水泥板时的情况如图所示: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动力克服的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两图中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依据Fl Gl =阻动可得, 1

2

l F G G l ==阻动, 所以,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即12F F =,故ABC 都错误,D 正确。

【点睛】

本题作为考查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的一道经典例题,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印象中选错,一定要仔细分析,重点记忆!

18.如图,小明用一轻质杠杆自制简易密度秤的过程中,在A 端的空桶内分别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体,改变物体M 悬挂点B 的位置,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M 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下列关于密度秤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质量相同

B .秤的刻度值分布不均匀

C .增大M 的质量,秤的量程会减小

D .悬点O 适当左移,秤的量程会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轻质杠杆自身的质量不计,假如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质量相同,那么液体的重力是相同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M M OA G l G l =液,G 液、OA l 、M G 不变,则M l 不变,物体M 悬挂点

B 的位置是不变的,这样不能知道液体的密度,密度秤不能正常使用,A 错误; B .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体积相同,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M M OA G l G l =液,即

M M OA V gl G l ρ=液液

化简可得M M OA

G l V gl ρ=液液,可知ρ液与M l 成正比,则秤的刻度值分布是均匀的,B 错误; C .增大M 的质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M M OA G l G l =液可知,秤的量程会变大,C 错误;

D .悬点O 适当左移,阻力臂是增大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M M OA G l G l =液可知,秤的量程会变大,D 正确。

故选D 。

19.如图所示,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B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下列可行的操作是______。(选填字母)

A .减少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

B .增加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

C .将悬挂在A 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

D .将悬挂A 处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假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 ,杠杆一格为l ,杠杆平衡时

32236G l G l Gl ?=?=

若在B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右边为

339G l Gl ?=

A .减少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则左边为

224G l Gl ?=

左边小于右边,杠杆不能平衡,故A 项不符合题意;

B .增加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则左边为

428G l Gl ?=

左边小于右边,杠杆不能平衡,故B 项不符合题意;

C .将悬挂在A 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则左边为

339G l Gl ?=

左边等于右边,杠杆能再次平衡,故C 项符合题意;

D .将悬挂A 处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则左边为

313G l Gl ?=

左边小于右边,杠杆能再次平衡,故D 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0.能使杠杆OA 水平平衡的最小力的方向为( )

A.AB B.AC C.AD D.AE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由图知,O为支点,动力作用在A点,连接OA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动力方向应向上,所以最小力方向为AB.

故选A.

【点睛】

在通常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就是最长力臂.

二、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2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沿同一水平木板滑动,如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两次具有的动能一样大B.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C.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较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第一次物体的速度较大,第一次物体的动能较大,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不同,所以木块两次所做的功不同,由W=Fs可知,但是在没有指出是相同时间内,因此不能比较二者做功多少,故B错误;

C.由A分析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相等,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由功率的变形公式P=Fv可知,力F相同,第一次速度v大,所以功率大,故D正确。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已经不存在了,推力对它没有做功,A错误;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是竖直向上的,水桶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即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手的拉力对水桶没有做功,B 错误;

C.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是向上的,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正确;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汽车在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没有做功,D错误。

故选C。

23.如图所示,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 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对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可能大于C点的动能

D.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大,势能减少,因为存在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

B.A和C、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则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到D 点减少的重力势能,故B错误;

C.斜面粗糙,则AB段有可能匀速,但因摩擦力的存在B的速度一定大于C的速度,所

以,B 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 点的动能,一定大于C 点的动能,故C 正确;

D .木块从B 到C ,因为有摩擦,则C 处的动能小于B 处的动能,从C 到D ,由于忽略空气阻力,木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D 点动能大于C 点动能,B 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 点的动能,但与A 点的动能大小不确定,故D 错误。

故选C 。

24.如图所示,动滑轮的质量为m ,所挂重物的质量为M ,重物在时间t 内被提升的高度为h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

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M M m +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M M m + C .拉力F 的功率为

Mgh t D .拉力F 的功率为

()2M m gh t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W G h Mgh ==物有用

总功为

()()W G G h M m gh =+=+总物动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W Mgh M W M m gh M m

η==

+=+总有用 故A 正确,B 错误;

CD .拉力F 的功率为 ()M m gh W P t t +==总总

故CD错误。

故选A。

2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木块两次都是作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因木板受到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两次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相等,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而木块的质量不变,所以第一次木块具有的动能多,故C选项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不同,所以木块两次所做的功不同,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26.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静止3秒钟,在这3秒钟内

()

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运动员在用力向上支持杠铃,因此他对杠铃做了功

D.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详解】

A .杠铃受到的重力和对它的支持力符号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A 正确;

B .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 错误;

C .因为做功需要对物体施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需要移动距离,而运动员向上支持杠铃,但没有发生位移,故C 错误;

D .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 错误。

故选A 。

27.如图是一个光滑的轨道.某小球从轨道的O 点出发,由静止开始下滑,小球始终没有离开轨道,你认为小球最远可以运动到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实验中,由于轨道是光滑的,没有摩擦力,所以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故小球从O 点由静止释放,始终没有离开轨道,最远可以滚到与O 点等高的c 点,故选C 。

28.九年级的小黄同学一口气从一楼跑到四楼教室,所用时间为 30 s 。他上楼过程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 )

A .1.5 W

B .15 W

C .150 W

D .1500 W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 ,三层高度约为9m ,九年级的同学体重大约为50kg ,则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约为

W =Gh =mgh =50kg ×10N/kg ×9m=4500J

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4500J 150W 30s

W P t === 故ABD ,都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29.关于能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够做功,所以子弹具有能

B.悬吊着的小球,从竖直方向拉开一个角度后,因为小球不能做功,所以小球不具有能C.甲物体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

D.甲物体的位置比乙物体的位置高,则甲物体的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势能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够做功,所以具有能,A正确;

B.悬吊着的小球,从竖直方向拉开一个角度后,尽管小球不能做功,但是它具有一定高度,具有重力势能,B错误;

C.甲物体比乙物体的速度大,但是如果甲物体的质量比乙物体的质量小很多,那么甲物体的动能将会比乙物体的动能小,C错误;

D.甲物体的位置比乙物体的位置高,但是如果甲物体的质量比乙物体的质量小,那么甲物体的势能可能比乙物体的势能小,D错误。

故选A。

30.把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下列关于乒乓球机械能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由水的内能转化来的B.是由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C.是由乒乓球的内能转化来的D.是由乒乓球的化学能转化来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详解】

松手后,乒乓球上升到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水的重心不断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故选B。

31.如图,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落到一端固定在地面的轻质弹簧上,在A处开始与弹簧接

触,下降到最低点B处后弹回,则小球的动能变化情况是()

A.从A到B,动能不断减小B.从B到A,动能不断增大

C.从A到B,动能先变大后变小,到B处为零D.从B到A,动能先变大后变小,到A处为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从A点接触弹簧开始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达到B点)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过程为:在物体刚接触弹簧的时候,弹簧的弹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合力向下,物体还是向下加速,当弹簧的弹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时,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弹力大于重力,物体开始减速,直至减为零。弹簧从压缩到最短B点到弹簧弹回原长A点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过程: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弹力最大,大于重力,合力方向向上,物体加速上升;当弹簧的弹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弹力小于重力,物体开始减速。AC.物体从A到B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至0,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到B处为零,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D.物体从B到A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达A位置时速度不为0,因此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到A处为不为零,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3N的力F.物体经过M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F在MN、OP段做功分别为W MN、W OP,功率分别为P MN、P OP,则

A.W MN

B.W MN>W OP

C.P MN>P OP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oq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