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更新时间:2023-10-12 06: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2014级3班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第二单元 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所守或匪亲。 ( 通 ,含义: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以手抚膺坐长叹 (古义: 今义: 。) 2、丛菊两开他日泪 (古义: 今义: 。) 3、无边落木萧萧下 (古义: 今义: 。) 4、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 今义: 。)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 今义: 。) 6、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 。) 7、朝来暮去颜色故。 (古义: 今义: 。) 8、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 今义: 。) 9、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今义: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1、言:感斯人言( ) 2、为:因为长句( )

凡六百一十六言 ( ) 初为《霓裳》后《六么》( ) 自言本是京城女 ( ) 为君翻作《琵琶行》( ) 3、命:遂命酒 ( ) 4、暂:凝觉不通声暂歇( ) 命曰《琵琶行》( ) 如听仙乐耳暂明( ) 5、语:琵琶声停欲语迟( ) 6、转: 砯崖转石万壑雷 ( ) 今夜闻君琵琶语( ) 却坐促弦弦转急 (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7、幽:别有幽愁暗恨生 ( ) 8、 暗:寻声暗问弹者谁( )

幽咽泉流冰下难 ( ) 别有幽愁暗恨生( ) 野芳发而幽香 ( ) 偏听则暗 (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9、可:畏途巉岩不可攀 ( )

此情可待成追忆 ( )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使人听此凋.朱颜( ) 2、 猿猱欲度愁.攀援( 3、侧身西.望长咨嗟( ) 4、砯.崖转.石万壑雷( 5、玉露凋伤..枫树林( ) 6、闻舟中夜.谈琵琶声( 7、遂命酒. ( ) 8、歌.以赠之 ( )9、 商人重.利轻.别离( )

1

)) )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2014级3班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句子

1、难于上青天 句式: 翻译: 2、感斯人言 句式: 翻译: 3、转徙于江湖间 句式: 翻译: 4、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句式: 翻译: 5、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句式: 翻译: 6、送客湓浦口 句式: 翻译: 7、使快弹数曲 句式: 翻译: 8、沉吟放拨插弦中 句式: 翻译: 六、要点选析

1、李白,盛唐诗人,字 ,号 。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 。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 诗人。杜甫曾称赞他“ , 。”

2、杜甫,字 ,号 ,后世称为 。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 ,代表了我国古代 诗歌的高峰。其诗形成了特有的 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 。 3、白居易,中唐诗人,字 ,自号 。他是 的倡导者。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乐府》50首全都列入“讽喻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反对穷兵黩武,为妇女鸣不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 》《 》。

7、李商隐, 时期著名诗人,字 ,号 。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与杜牧并称“ ”,与温庭筠齐名“ ”。

第三单元 文言常识

一、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直不百步耳。( 通 ,含义: 。)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含义: 。)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含义: 。) 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通 ,含义: 。) 5、輮以为轮。( 通 ,含义: 。) 6、虽有槁暴。( 通 ,含义: 。)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含义: 。) 8、君子生非异也。( 通 ,含义: 。)

2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2014级3班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9、合从缔交。( 通 ,含义: 。) 10、威振四海。( 通 ,含义: 。) 1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通 ,含义: 。) 12、陈利兵而谁何。 ( 通 ,含义: 。) 13、始皇既没。( 通 ,含义: 。) 14、而倔起阡陌之中。( 通 ,含义: 。) 1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含义: 。) 16、赢粮而景从。( 通 ,含义: 。) 17、或师焉,或不焉。( 通 ,含义: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义: 。 今义: 。)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 。 今义: 。) 3、弃甲曳兵而走.。(古义: 。 今义: 。)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 。 今义: 。)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义: 。 今义: 。)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义: 。 今义: 。)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义: 。 今义: 。) 8、金.就砺则利。(古义: 。 今义: 。)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义: 。 今义: 。) 10、用心..一也。(古义: 。 今义: 。) 11、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 今义: 。) 1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 今义: 。) 13、流血漂橹.(古义: 。 今义: 。) 14、以为..桂林、象郡(古义: 。 今义: 。) 15、赢.粮而景从。 (古义: 。 今义: 。) 1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 。 今义: 。) 17、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 今义: 。) 18、吾从而..师之。 (古义: 。 今义: 。) 1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 。 今义: 。) 20、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 。 今义: 。)2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义: 。 今义: 。) 22、小学..而大遗。 (古义: 。 今义: 。) 23、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 今义: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1、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2、 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3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2014级3班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数罟不入洿池 ( )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 百发百中 ( ) 扶苏以数谏故 ( ) 野芳发而幽香( ) 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 4、兵:非我也,兵也(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 穷兵黩武(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草木皆兵 (兵士)

5、胜:谷不可胜食也 ( ) 6、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驴不胜怒,蹄之 (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7、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8、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挽弓当挽强,( ) 以为绝妙 (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 佛印绝类弥勒( )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

9、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 10、望:吾尝跂而望矣,(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日夜望将军至( ) 乃悟前狼假寐( ) 先达德隆望尊( ) 七月既望( )

11、闻: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 12、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

博闻强志 (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 终岁不制衣则寒 ( ) 13、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 14、 利:因利乘便( )

秦无亡矢遗鏃之费 (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 河曲智叟以应 ( )

15、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16、 度:内立法度(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 汝心固之,固不可彻 (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 17、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18、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19、从:惑而不从师 ( ) 20、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 圣人之所以为圣( )

4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2014级3班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21、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22、于:师不必贤于弟子 (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 而耻学于师( ) 吾师道也( ) 不拘于时( )

师必退 ( ) 其皆出于此乎 ( )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填然鼓之 ( ) 2、树之以桑 ( )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 4、谨庠序之教( ) ....5、然而不王.者( )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7、非能水.也( )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9.、輮..以为轮( ) 10、用心一.也( 1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12、履.至尊而制六合( 13、序.八州而朝.同列( ) 1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5、内立法度 ( )

1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

17、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 )

1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 尊贤而重土 ( 19、天下云集响应 ( ) 20、赢粮而景从 ( ) 21、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 22、外连衡而斗诸侯 ( ) 23、流血漂橹 ( ) 24、却匈奴七百余里 ( )

2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 26、会盟而谋弱秦 ( ) 27、 约从离衡( ) 28、以愚黔首 ( ) 29、 吞二周而亡诸侯( ) 30、以弱天下之民( ) 31、吾师道也( )) 3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33、传道受业解惑也 ( ) 34、是故圣益圣 ( )) 35、愚益愚 ( ) 36、则耻师焉 ( ) 37、吾从而师之 ( )

5

) )) ) ) )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2014级3班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38、孔子师郯子(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句子。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2、申之以孝悌之义。( )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7、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 )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9、师不必贤于弟子 ( ) 10、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 六、单元文学常识

1、孟子: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 ”。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 ”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而且善于雄辩,气势磅礴。

3、荀子: 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尊称他荀卿。他是 的最后代表人物,与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 论”、“明礼义而化之”,强调教育的作用。荀子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凝练。《劝学》为代表作。

5、贾谊, 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他的政论文如《 》《 》等,分析形势,切中时弊,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的辞赋也很有名,以《 》《 》为代表。

7、韩愈,字 ,世称“ ”,死后谥号文,后世又称韩文公,中唐杰出的散文家。在文学上主要倡导“ ”,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的文风,主张“唯陈言之务去”。其散文被列为“ ”,同时他又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影响颇大。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ol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