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3-12-15 13: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文学理论期末考复习
1、 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人的创造是依靠自己头脑的思考,在创造过程开始之前就已考虑到了自己创造的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① 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对象”指客体,“诗意情感”是指诗化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化是指外化,呈现,形式化。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样才能生发出诗化的关系,而不像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从属于自然。在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地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又是多样化的,人的生活活动除了经济技术和革命实践意义之外,就是审美创造意义。 ② 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自觉”在哲学意义上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指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③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认”。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
力量的确认,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审己”。同时,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使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 模仿论和表现论有什么区别。
① 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我流露。”
② 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式的批评。
③ 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3、 劳动在文学发生中的意义。
①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②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如,史前人类在集体进行的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③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
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生动地描写了制作武器去狩猎的过程。
④ 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这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由劳动过程衍化为舞蹈,劳动喊的口号为歌。 4、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① 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观念地创造世界”是与“现实地创造”相对的,精神生产根植与人的精神需要,它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
② 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精神生产体现在符号之中,通过符号加以体现。而符号又是一种形式。是标志事物的代码,如文字、语言等。精神生产以符号为手段,因而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③ 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创造。
5、 作为创作的主体,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①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始终属于精神生产者。 ②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他主要通过
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③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任何作家诗人都具有社会生命、社会灵魂的“单个人”,或者说,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社会人。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既是个人的,又是一定时代精神和社会意识的折光。 6、 文学和非文学的标准
① 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如“那么甜”与“那么凉”别含深意;
② 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例如《便条》建构了一个想象的人际关系状况;
③ 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④ 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7、 艺术发现具有哪些方面的心理特征。
① 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蓦然领悟的发生,只不过是内心经验酝酿后从阈限下的破土而出。
② 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这种独特的眼光和非凡观察力是和作家内在蕴藉有关的深层心理内容的外射,他们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是彼时彼境的需要、情绪、态度、价值观和凝聚成团的早先经验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无意导向。
③ 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种机缘,是在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④ 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通过独特眼光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创造一个新的创造物。这个创造物灌注着作家的内心经验,近似原物实际却是世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
8、 审美意象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① 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由于意象本质上是“表意之象”,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的艺术作品,往往就是意象艺术,这就使它与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意境区别开来,形成人类审美理想表现形态的又一类型。
② 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象征往往是审美意象最基本的表现手段。象征一般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
③ 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荒诞的概念可以从两层上来理解,其一是指形象上的荒诞性,其二是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 ④ 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这种意象已是一种“人心营构之象”,这种主观性在抽象型意象中往往会发生到极致。
⑤ 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由于在创造象征意象时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使意象鉴赏思维的特点变成了审美“求解”的过程。作者为思想创造自己的“对应物”,读者只能凭借自己
的经验和知识去“猜想”,不同的读者猜出不同的意义。 9、 文学形象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①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形象既是主观的产物,又有客观的根据,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 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条件,但又是有一定限度的,要和真实性结合起来,即需合情合理。“合理”即符号万事万物的本质规律,“合情”即合乎情感的真实,文学形象要在合情合理的尺度内,实现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③ 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立足于个性显现共性。
④ 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从总体而言具有确定性,但在形象之内 又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文学形象更富有魅力。 10、 意境表现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①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法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却历历在目。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成了浑然一体的程度。 ② 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达,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加工。
③ 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指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11、 文学典型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①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②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来自它显示的灵魂的深度。灵魂的深度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可从三方面来理解,意识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二是,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典型人物“灵魂的深度”,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三是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文
学典型更集中地体现了审美理想,审美理想的魅力,也造成了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造成了它的灵魂的深度。 12、 社会生活具有什么特点。
①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所谓整体性的生活是指既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也不局限与某一层次,而是多方面生活的交融、渗透,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相统一的的社会生活。文学给人提供的是生活的全部丰富性。
②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所谓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指的是那些本身就具有美的属性的生活,即富于诗意的生活,如社会美、自然美。 ③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实际客体。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而审美体验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被体验过的社会生活尽管仍具有客体性的品格,但已被作家的心灵浸泡过而充满主管色彩。 13、 文学消费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
【文学消费既是一种商品消费,同时也具有精神享受以及意识形态,再生产的二重性质 。文学消费的特殊性:
(1) 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一般商品的消费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是相同的,并具有同样的衡量标准。而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具有不同的作用,因而具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2) 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
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而与作品中蕴含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后者的独特性价值往往难以作定量评估,尤其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常常是独创的不可重复的。
(3) 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损耗,其使用价值随着消费中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有一个必然会淘汰的过程。而各个时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超时代性,则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为历代消费者所共享。 (4) 一般商品消费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而文学产品的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 】
14、文学接受具有哪些动机。
① 审美动机,即求美。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怡情悦性的娱乐动机,即是读者通过文学作品而获得情感愉悦、心情畅快并使人感到自由、轻松、平衡、协调的阅读期待。
② 求知动机,即求真。这是人们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发现历史规律、社会本质,熟悉人类某种生活状态,了解各类知识的动机。 ③ 受教动机,即求善。这是人们力图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情感,得到人生启迪、道德教育、精神鼓舞的动机。 ④ 批评动机,这主要表现在从事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文学教育的专业工作者那里,除了获得审美享受之外,会更关注于把握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的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以期对文学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
⑤ 借鉴动机。这主要表现在作家,尤其是初学写作者的阅读过程中,
这些读者,常常是为了模仿借鉴他人的艺术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质量,而积极投身阅读,反复阅读,仔细揣摩,甚至记忆背诵。 15、文学接受中的异变有哪些表现。
① 首先是作品形象的异变。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在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他有关形象时,总要把自己熟悉的人物或事物,附着到作品的形象上,总要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兴趣爱好,对文本潜在的形象进行个人色彩的加工。
② 其次是情感的异变。在某一特定文本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确定的,但是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
③ 再次是思想观念的异变。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总要赋予作品一定的思想内涵,然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观念内涵的把握却并非一定与作者的本义相合。 16、 文学传播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从而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作品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文学传播是沟通文学创造者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
① 文学传播方式的改变,最初的文学传播工作是由作者本人担任的,那时候作家在公开场合宣读自己的作品。后来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的职业说书人。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口头文学传播方式早已让位于文学书籍传播方式。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机械印刷术得到发展,作家创作的手稿印刷成文学书籍。文学书籍的出版、印刷、发行意味着一部依附于作家的观念
形态的文学文本开始取得了物质外壳,与它的作者分离。在现代社会,批量复制的文学书籍和刊物已经成为最广泛运用的文学传播方式之一。20世纪20年代之后,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以及电子媒体等新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当代文学传播方式呈现出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试听传播以及电子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并存和相互渗透的态势。
② 文学传播方式的现代化进程是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现代化进程相吻合的。自近代以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文学欣赏不再像手抄本时代那样属于少数贵族阶级或骚人墨客的特权,而日益成为广大平民阶层精神生活的需要。加之现代大众传播媒体与文学的结合,使得读者大众迅猛增加。文学传播方式作为作家创作与读者消费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双方都已经或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 新闻传播的是新近变动的事实信息; 广告传播的是产品和企业信息。这些传播的基本特征是具体性、真实性、确定性和及时传播性。文学传播与一般信息传播有所不同, 它既有减少不确定性的成分也有留存不确定性的成分, 这是文学传播区别于其他传播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这是由文学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它要求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和虚构性。 ④ 重复、长效、多介质传播,产生叠加效应,文学传播所特有特征. ⑤ 文艺批评对文学的传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有了文艺批评的存在, 文学传播内容的意义空间显著扩充, 传播效果
大大增强。
17、 文学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关系。
①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当它一与实践和客观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② 创作个性是位于日常个性和文学风格之间的中间环节,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灵魂。成熟的创作个性决定了对世界的审美把握,从而自然而然地而非刻意地转化为风格。 18、 如何理解“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表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利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相互渗透状况。
① 无功利与功利。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审美的正是无功利的。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文学史无功利的,但是这种无功利又间接指向某种功利。无功利是
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
② 形象与理性。从方式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形象,这里指艺术形象,即外在的感性形式,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理性,与感性相对,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程,即思想和思维。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 ③ 情感与认识。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文学是情感的。情感,是指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审美情感往往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情性的情感。同时,文学也会表达客观理智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19、 形式创造、情感评价、艺术概括、灵感、现实主义、浪漫主
义
(1) 形式创造
① 艺术的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在文学作品呈现的具体情境中,内容是它的这一形式的内容,形式是它的这一内容的形式,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和根据,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 ② 所谓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指的是逻辑上的含义而不是时间上的概念。内容形式化,形式内容化的互动,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A、 内容形式化。即内容符号化。李泽厚的“积淀说”,逐渐的积
累沉淀,内容的逐渐转化成形式的东西,“由内而外”的一种呈现。
B、 形式内容化。由外而内的铸造。无限的形式长期沉淀下来可以
为内容,内化为内容,有机的内化。形式创造还具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成的作用。文学创造并非在物化阶段作家才运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形式创造。艺术构思即文学创造之初,甚至是体察生活阶段,形式创造实际上已经开始。由于形式的生成作用,内容确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 C、 作为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形式创造是一个内容形式
化与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它既体现为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又体现为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
(2)情感评价
①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需要与态度,以及上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②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所谓“诗意的裁判”就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1) 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
为真、善、美。
A、高尚品格:所谓高尚品格,是指情感的态度方式给社会生活作出的“裁判”,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阴暗事物的拒斥。
B、功力的取向: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情感评价带有助益社会人生的功利性。对社会生活的情感评价所隐含的功利性质,是文学审美价值创造的必然要求。
2) 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作为现实方式,情感评价在文学作品里是个立体结构:诚挚的内在情态与外在的艺术呈示。 A、诚挚的情态: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学作品的情感评价属真情而非假意,不是“无病呻吟”。
B、艺术的呈示:是文学审美价值实现的方式,其情与境的融合,让读者从中获取的不仅是思想上的教益,同时还有精神上的享受。
3)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一)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管住认得全棉发展,生存状态极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人文关怀从来就是也应该是文学创造的永恒主题,是其尚“善”的终极价值追求。(二)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作家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
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
③ 艺术概括。所谓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与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艺术概括的具体规定:A、“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艺术概括是以对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物关照和描述为途径的。“在特殊中显现出一般”,产生由有限见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通过个别的有限的现象来表现普遍的、无限的事物。
B、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作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对富有特征的“特殊”事物进行开掘、提炼、补充和改造。这是“价值”的创造,给与这些事物予改造和提高。
④ 灵感:柏拉图视“灵感”为“迷狂”,揭示出了灵感的表象和特征,并没有科学地指出灵感的本质。从思维角度来说,灵感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致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心理学发现,灵感往往发生于创造性思维久久酝酿并接近成熟的阶段。 ⑤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按照现实生活的实际存在样式,对生活进行逼真的艺术描写。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
现实主义都竭力忠实于描写对象的实际情形,真实地将其再现于读者的眼前。第二,对于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来说,现实主义要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现实主义要求作家只能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描写,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来表现作家的理想和愿望。第四,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注重逼真的刻画和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
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写作,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现实主义作家倡导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再现生活的真实。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题材、描写范围全面地、充分地面向现实社会。现实主义文学全面地深入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既要惊醒精细入微的刻画,又要进行历史长卷式的宏观展示。19世纪的现实主义也被称作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作家在现实的相互联系、不断发展中去观察人与人之间、人与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⑥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性”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
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浪漫主义的口号是“回归自然”。浪漫主义文学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致。
正在阅读: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12-15
生产安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06-11
回生源地申请表02-27
房屋租赁合同范本的格式02-24
我学会了溜旱冰作文400字06-28
新生见面会总结12-13
工 具 书 练习一06-21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实践09-29
保护青蛙作文450字07-07
材料热力学知识点01-1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文学理论
- 期末
- 整理
- 重点
- 考试
- 精馏计算题
- 护士个人简历模板精品
-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 从苦难的角度浅谈基督的救赎
- 2011届高考地理暑期测试训练题2 - 图文
- 石油地质学基础各章节复习重点
- 党支部预备党员转正会议流程及记录 - 图文
-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浅谈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 定西市卫生学校2013年招生简章
- 合肥市建委关于节能材料推广、限制、禁止使用材料目录文件 - 图文
- 知识扶贫比经济扶贫重要 三辩 稿子
- 浅谈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前的准备
- 医用物理学练习改页面
- 2.蒙牛年中报2018-持续增长之道
- 日本核辐射对中日经贸发展的影响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
- 党员教师学习系列讲话强化四个意识心得体会精品三篇
- 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制度
- 定制网站和模板的优缺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