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催生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

更新时间:2024-05-25 16:4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校共育催生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

作者:李晓蓉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第03期

若想“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还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方共同参与,因为教育从来都不可能是狭义、单向、孤立的。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携手,形成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互联网+”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之后,探索全方位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体系者层出不穷。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核心理念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可见,教育信息化是必然趋势。但若想“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还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方共同参与,因为教育从来都不可能是狭义、单向、孤立的,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携手,形成合力。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如何构建共同体,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实践。

人机互联、人机互动、统计数据自动生成展示、学读写一体化——这是“思维发展型课程”实验呈现出的特点。“教客”平台通过记录在线阅读、点评、打写、修改、排行榜等内容,跳出固定思维框架,重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家长留下的“足迹”,教师有了更多维度来审视学情,调整教学设计。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提供的自主建构的平台+多元评价激励,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转化。而“互联网+”因跨时空边界时时可学的特点,也成了家校共育的新的重要阵地。 快速传播,创作变资源

通过“教客”平台,每个学生的拓展阅读情况、同主题打写及修改情况、修改次数、使用时间、排行榜等信息被记录下来。即便不在一间教室内,不在一个家庭中,这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快速传播,能使所有人打破地域限制,共享彼此思考的成果,使以往独处一室的作业实现异地同时共享,这些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使“打破时空界限,共享优质资源”的设计变成现实。

项目学习,育人变常态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教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当“项目学习”的理念与育人结合,再基于“教客”平台,家校育人就出现了课程化、常态化的特点。“学生活本领、促亲子交流、提写作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o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