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策略自我使用情况分析及其启示

更新时间:2023-11-05 03: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英语学习策略自我使用情况分析及其启示

引言:

20世纪70年代初.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为了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必须对语言学者本体进行研究.即研究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的普遍规律以及学习者个别特征对语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影响。这种研究很快发展为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那么,什么是语言学习策略?语言学习策略有哪些分类?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因素有哪些?语言学习策略对学生个体的具体语言学习情况有哪影响?本文将对这四个问题进行不同程度的详细阐述。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一)对学习策略的定义:

由于对学习策略质的认定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根据国内外知名学者(Rubin, Stern, Weinstein and Mayer, Chamot, Oxford, Rod Ellis,文秋芳,Cohen,王立非等)对学习策略的界定(见表一),学习策略可被概括为学习者有效的获取、加工、储存、检索所学语言知识和信息的各种计划、行为、步骤、方法和过程,它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知识和信息有意识或潜意识的输入过程。通俗

的说,就是学生为了获取学习机会、巩固学习效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种种反应和采取的对策。

表 一

来源 Stern,1983 定义 策略最好用于泛指语言学习者采样方法的一般趋势和总体特点,而学习技巧用于描述可视行为的具体形式。 Weinstein and Mayer,1986 Chamot,1987 学习策略指学习语言时的做法或想法,这些做法或想法旨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 学习策略指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易于记忆的形式及内容。 Rubin, 1987 学习策略指有助于学习者自我构建的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这些策略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 Oxford,1989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动或行为。 Rod Ellis,1994 学习策略指是由与整个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过程中某个具体阶段相关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组成的。 文秋芳,1996 Cohen,1998 学习策略指有效学习而采取的措施。 学习策略指外语学习策略和应用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意选择的步骤和行动。 王立非,2000 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所从事的有意或无意的过程。 (二)对学习策略定义的概括总结: 综合前人所述,我们认为英语学习策略是认知方式的一种体现,是指一个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化了的、受本人偏爱的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二、学习策略有哪些分类 学习策略的类别划分及策略描述: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学习策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O`Malley和Chamot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自己脑力活动的了解及反应如何学的能力的策略,起着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作用;它包括预先组织机制、集中注意力、自我管理、自我监察和自我评估等。认知策略用于语言学习的活动中,主要用于获得、储存、恢复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它包括重复、翻译、演绎、推理等。社会情感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多接触语言的机会,它包合作、请求说明、参与小组活动和练习等。

(二)秋芳根据Skehan(1989)的观点将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前者与学习过程有关,后者与语言学习材料有关;管理

策略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处于语言学习策略之上,具体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鉴定、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等;此策略的能力具有很强的迁移性,能跨学科、专业和时空发挥作用,使学习者不仅在语言学习上受益,而且可能在其他方面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受益。

(三)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传统和非传统两大类,其理论依据是Stern提出的三大争端,即母语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作为媒介语还是使用目的语的语教学:外语学习究竟是无意识或且意识的行为还是有意识自觉的行为:学习者交际时注意力应放在语言的准确性上还是语言的流利程度上。

(四)Oxford(1990)按照策略和语言的关系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是指被使用的策略与所学语言间存在直接联系。间接策略是指被使用的策略与所学语言间不存在直接联系。这两大分类又各自包括三个亚类。

1直接策略分为

(1)记忆策略:建立联系网路,应用声音和形象,认真复习,应用身体动作等来增强记忆是策略。

(2)认知策略:练习、接受和传送信息,分析与推理,为信息输入输出建立相关规则等;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3)补偿策略:通过聪明的推测等以克服说写过程中语言知识不足的学习策略。

2间接策略分为

(1)元认知策略:包括建立学习重点、安排计划和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学习策略,它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2)情感策略:有效降低焦虑与紧张,自我鼓励以及了解自我情绪和情感状态等以用来提高学习兴趣的策略,例如多给与正面鼓励和反馈。

(3)社会策略;用来促进学生间学习的策略;一来可提高学习兴趣,二来可通过相互学习增强理解能力,例如询问问题,与别人协作,同情别人等。

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固然重要,但学习策略研究更重要的目的是探讨哪些因素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如何对学习者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

三、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

英语学习策略系统的运行,除了内部因素(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相互作用外(文秋芳,2003),还要受到一系列环境和学习者因素的影响(Cohen,1998),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文化背景、英语学习条件、教学环境、学习任务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了外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及其策略使用的成效。 1文化背景

跨文化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学习策略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Rossi.Le,1995)。与西方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更相信外语成绩的好坏主要靠自身的努力,更善于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乐意使用记忆策略帮助记单词、背课文,更倾向于使用逻辑推理式的外语学习策略。(Wen,1993) 2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可以指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人学习的物质条件。如果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条件和在说英语国家的中国移民相比,我们的条件仍然相差甚远。例如他们整天听到的是英语,日常生活的交际都要用英语。而我们除了教室门,几乎就没有用英语的真实交际需要。如果是自学,那条件就更差了。因此在这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学习英语,策略自然会有差别。学习者很难选择自己的英语学习条件。但我们可以分析现有学习条件,扬长避短,选择恰当的策略,从而取得现有条件下的最佳学习效果。 3教学环境

外语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外语水教师的外语教学策略等,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例如某个教师经常用解释(paraphrase)的策略

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另一位教师则经常用翻译的策略。被前一个教师教的学生很可能形成这样的观念:“paraphrase”是理解课文的好策略。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课后预复习课文时会多用“paraphrase”的策略;被后一个教师教的学生则可能形成不同的观念:“翻译是理解课文的好策略”,受其观念的影响,他在实践中会多用翻译的策略去理解课文。一般来说,“paraphrase'’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母语的依赖性,而翻译会强化学生把母语作为中介语的不良习惯,因此前一个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策略产生了正面影响,而后一个则产生了负面影响。 4学习任务

这里外语学习任务是指教学大纲、学校或者教师要求学生在英语课程中所应完成的学习内容。当教师向学生布置某一项学习任务时,往往任务的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规定了某一种学习策略。例如要学生完成的任务是快速阅读,学生一般就不会逐字逐句地深究其意思。反之,如果所要完成的任务是精读,学生一般就不会只挑部分自认为重要的句子来阅读。由此可见,当教学任务安排得当时,就会对学习策略的选择起正面的推动作用;当教学任务安排不当时,就会对学习策略的选择起负面影响。 (二)学习者因素

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有先天的、后天的,也有先天和后天混合的。先天因素一般包括智力、语能、性别等。后天因素有学习动机。先天和

后天混合的因素有学习风格、性格类型等。这三类因素都可能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1学习动机

外语学习动机包括两个部分:(1)学习外语的动力;(2)努力程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英语的原因不外乎两类:(1)是因为表层的物质刺激,例如文凭、好工作、高工资等;(2)是因为深层的非物质刺激,例如兴趣、增加知识等。前者称为表层动力(surfacemotive),后者为深层动力(deep motive)。从逻辑上说,表层动力没有深层动力有持久性,因为表层的刺激有一定的时限。例如文凭拿到了,好工作找到了,原有的刺激就不起作用了。而深层的非物质刺激通常没有极限,例如知识的增加是不可能有尽头的。 2努力程度

学习的动力只能激发学习的愿望,而要将愿望转化成具体的行为必须要付出努力。努力程度直接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例如愿意在英语学习上花时间的人,通常乐于采用那些比较费时的策略,如背诵课文、操练句型、反复朗读课文、经常复习学过的生词,大量阅读英文报刊,收听英语广播等。而那些不努力的学生只希望用最少时间完成作业,有时甚至想出法子逃避作业。从逻辑上说,英语学习动力越强的人,在英语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 3.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指个人自然的、习惯性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信息和技能的偏爱方式,这种偏爱方式不受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影响(Kinsella,1995)。

Cohen(1998)指出学习策略不是孤立在运行,它和学习风格直接相连。Reid(1995)认为,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关系非常紧密,一方面学习风格能够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Rossie-Le,1995),另一方面学习者也可以通过有意识地使用不同策略来拓展自己的学习风格,增加自己学习风格的灵活性。 4.性别

性别对外语学习策略的影响通常不是直接的。它通过对学习风格的影响,间接影响了学习策略的使用。Odord(1995)指出男女学习者在学习风格上表现出系列差别,同时她还进一步指出:无论是从统计的角度,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看,语言学习策略与学习风格都紧密相连。

四、英语学习策略自我使用情况分析 一)调查对象:学生本人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SILL,Version 7.0中的全部50个题目。此问卷依据Oxford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关于记忆策略,共9个题目,涉及“思维联系”(Q1)、“通过语境学单

词”(Q2)、“运用声音和形象记单词”(Qs3, 4, 5, 9)、“运用卡片”(Q6)、“使用动作”(Q7)、“经常复习”(Q8)等具体策略。第二部分关于认知策略,共14个题目,主要涉及认知策略中的“重复”(Q10)、“练习语音” (Qs 11,12)、“重新组织”(Q13)、“自然运用英语” (Qs14, 17)、“利用资源接受或发送信息”(Qs15, 16)、“略读”(Q18)、“对比”(Q19)、“演绎推理”(Q20)、“分析结构”(Q21)、“避免逐字翻译”(Q22)和“概括”(Q23)。第三部分关于补偿策略,共6个题目,包括“猜测”(Qs 24, 27, 28)、“使用手势”(Q25)、“造词”(Q26)、“使用近义词”等内容(Q29)。第四部分关于元认知策略,共9个题目,主要涉及“寻找练习机会”(Qs30, 35, 36)、“评估学习”(Qs31, 38)、“关注”(Q32)和“计划安排学习”(Qs33, 34, 37)。第五部分关于情感策略,共6个题目,涉及“减轻焦虑”(Q39)、“自我鼓励”(Qs40, 41)、“关注情感状态”(Qs42, 43, 44)等具体方法。第六部分关于社交策略,共6个题目,具体内容有“提问澄清”(Qs45, 49)、“请求更正”(Qs46, 48)、“合作学习”(Q47)和“移情”(Q50)。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按5分制计入:1分为从不或几乎从不(never or almost never);2分为通常不(usually not);3分为有时候(sometimes);4分为通常(usually);5分为总是或几乎总是(always

or almost always)。回答结果按策略类别计算出每一部分的平均分,对此平均分的解释是:4.5分至5.0分(总是或几乎总是),3.5分至4.4分(通常)为高频使用;2.5分至3.4分(有时侯)为中等使用频率;1.5分至2.4分(通常不),1.0分至1.4分(从不或几乎从不)为低频使用。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方式,在课堂上进行。首先由老师就问卷调查进行解释和说明,然后开始书面回答,时间约40分钟。 四)结果与分析 1. 我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总体情况和特点 各类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算术平均数 策略 记忆 认知 补偿 元认知 情感 社交 总体平均结果 2.3 3.2 3.3 5 3.5 2.7 总体情况:我总体上较多地使用英语学习策略,对各类策略的使用基本属于中等频率范围。在各类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低上,使用频率最高的都为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有的接近高频使用下限),其后依次为补偿策略、认知策略、社交策略和记忆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通过计划、监控、评估等方法来调整、控制学习过程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可以说是一种管理策略,而管理策略具有很强的迁移性,能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地发挥作用(文秋芳,1993)。我多次在校外担任家教和小班式教学的老师,承担学习、工作等多种责任,这些责任训练了学生本人的管理能力,这种能力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来,就可能转化成一些元认知策略,尤其是对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总体“计划”和“评估”的策略。需要指出的是,本次采用的调查问卷中关于元认知策略的题目大多与对英语学习过程的总体“安排”和“评估”有关,而针对学习任务的一些更具体的策略,如“建立学习重点”,“对学习任务的预先准备”,“选择性关注”等却较少涉及,因此,调查结果只部分反映了我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

情感策略是由自尊、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及动机、对学习所产生的焦虑、冒险精神、对模糊的容忍度等因素共同构成语言学习者的情感状态(Oxford, 1990)。我性格豁达乐观,很少担心犯错而受到他人的笑话;具有学习者应有的冒险精神; 对英语学习时刻保持兴趣和

新鲜感,对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积极性较;主动探索学习的动力比较强;善于扼制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和能有意识地培养有助于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

补偿策略是学习者为填补语言知识缺陷而使用的策略,目的在于解决因知识不足而产生的理解上或交流上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策略属于“交际”范畴,更多的是和语言的使用有关,它帮助学习者在面对知识空缺时设法完成对语言的使用。因为我课外有较多英语语言实际运用实践(在校外担任家教和小班式教学的老师),需要使用英语而知识储备又不足的情况就相对较多,就有更多机会被激发去使用各种补偿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分析对比、演绎推理、概括总结等方法。我本

人在英语学习中对认知策略的使用相对较少。我经查看对中国科技大学本科生所做过的类似调查中发现,理科学生对认知策略的使用最好。所以我推测:专业学习可能会影响学习者的思维习惯。另外,我在大学阶段之前一直存在严重的理科偏科现象(尤其是数学),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认知策略的使用状况产生影响。

另外,我对社交策略和记忆策略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尤其

是记忆策略。我比较不善于使用社交策略,不大乐于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习。这与我一直认为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偏重自主学习,

倾向于独立自主解决各类学习问题的观念有关。从年龄上看,我本人在英语学习上似乎应该更多地使用记忆策略。但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其它策略的使用情况,记忆策略使用不够。总之,我的实际英语水平、年龄、知识结构和动机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我特定的英语学习方式和习惯,同时也反映了我英语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2. 我英语学习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启示

关于记忆策略 今后我应多注意了解记忆的特点及掌握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如归类、联想、适时复习等等。

关于社交策略 以后我应注意培养并不断实践自己的沟通、联系、合作意识。具体来说:(1)注意充分利用与他人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的协作学习机会,充分利用与其他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评估的机会,对自己的英语学习形成客观认识。(2)还需要注意将学习形式与具体的语言学习目的相结合,寻求教师的指导、督促。(3)同时还可以从英文报刊杂志及Internet上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时事新闻、故事、文体消息、广告等等。

关于认知策略 为加强和优化学生认知策略的使用,我以后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抓好课前预习。(2)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注意观察、分析和归纳,主动发现语言规律。(3)抓好课后复习。首先要及时复习,其次是

循环复习。同时要运用多种感官协同复习,做到眼看、耳听、口讲、手写。

五、结束语

一个人良好的学习策略应当及早培养,越早越好。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

能够努力培育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的学生就是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希望大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策略上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一l1O.

[2]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文秋芳.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的构建[A].文秋芳、王立非编.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oo3. [4]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Rebecca L. Oxfor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 New 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89.

[6]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Britai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

[7]Andrew D. Cohen.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8

[8]J. Michael O’Malley, Anna Uhl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Britai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6]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Britai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

[7]Andrew D. Cohen.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8

[8]J. Michael O’Malley, Anna Uhl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Britai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oa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