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性年表及事件

更新时间:2024-06-03 16: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透明性”重要事件年表

1941------ | ------基迪恩《空间、时间与建筑》出版,首次将现代建筑与绘画发生关联

1944------ | ------凯普斯《视觉语言》出版,对“透明性”概念进行了定义 1952------ | ------基迪恩在《Art News》杂志发表“透明性:原初与现代”(Transparency:Primitive and Modern)一文

1955------ | ------柯林?罗和斯拉茨基完成“透明性1”一文,将透明性定义为“字面的”和“现象的”两个方面

1963------ | ------“透明性1”一文发表在Perspecta第8期

1968------ | ------ ETH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出版在勒柯布西耶研究专号收录瑞士版《透明性》(Transparenz)。同书中收入霍伊斯理就“透明性1”的“评论”,认为“透明性”是创造空间秩序的一种工具

1970------ | ------Stanislaus von Moos发表一文言辞激烈,形容“透明性”这一词汇的创制是出于不可遏制的恋物情节

1971------ | ------“透明性2”发表在Perspecta第13/14期 1975------ | ------ETH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召开“透明性”讨论会

1976------ | ------柯林?罗的文集《理想别墅的数学》收录“透明性1”,但和之后的其他文集一样都未收录“透明性2”

1978------ | ------ Rosemarie Haag Bletter的批评文章“Opaque Transparency”发表在《oppositions》杂志第13期

1982------ | ------霍伊斯理就透明性写作“补遗”,再次认为“透明性”可以成为普世的设计方法

1983------ | ------柯林?罗在《康奈尔建筑杂志》上发表“程序对范例”(Program vs. Paradigm)一文攻击霍伊斯理将透明性概念作为所谓“程序”性的研究 1989------ | ------斯拉茨基在《Daidalos》第33期发表“再读透明性”

(?Transparenz?- Wiedergelesen)明确指出此概念出 自基迪恩的《空间、时间与建筑》。杂志同一期发表Harmen Thies的文章“玻璃的角落”(Glasecken)反驳了柯林?罗和斯拉茨基对包豪斯校舍的“误读”

1994------ | ------ Robert Somol,的文章“忘记罗(”Oublier Rowe)发表在《Any》杂志第7/8期,对柯林?罗的工作进行综述。

2002------ | ------《建筑学与立体主义》(Architecture and Cubism)文集出版,是理论家们对基迪恩和柯林?罗之间关于“透明性”的大论战。《轻建筑读本》(The Light Construction Reader)文集出版,其中收入围绕柯林?罗的“透明性”的讨论,也收入对“透明性”不同解读的文章

以下文字来自Rosemarie Haag Bletter, Opaque Transparency, The Light Construction Reader, The Monacelli Press, 2002: 115-120草译,仅供参考

1963年柯林?罗(Colin Rowe)和罗伯特?斯拉茨基(Robert Slutzky)在耶鲁建筑杂志Perspecta第8期发表了“透明性:字面的及现象的”的第一篇。1968年这篇文章以德文形式出现在苏黎世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Institut für Geschichte und Theorie der Architektur of the 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出版的第一本勒?柯布西耶研究专号《Transparenz》一书中。这一版本除了伯纳德?霍伊斯理(Bernhard Hoesli)的评论外还包含了在Perspecta英语版本删去的注释。这篇文章的Perspecta版本后来还第三次出现在了1976年柯林?罗的文集《理想别墅的数学》文集中。“透明性”的第二篇在第一篇发表的八年之后出现在Perspecta1971年的13/14期内。第二部分之后再没有公开发表,甚至没有出现在柯林?罗的文集中。以下将会说明为什么第二部分被忽略,但是本文更重要的是要讨论第一部分中有趣的和重要的部分,从而重新定义建筑批评的话语,特别是针对勒?柯布西耶作品的评论。

第一篇的三个版本文字内容相同,区别仅仅是在后面出版中增加了一些图片。(瑞士小册子的注释复原了英语手稿中被删去的一部分,假如探究柯林?罗和斯拉茨基的特殊立场的话这就显得非常有趣,但是由于这些删除部分后来也没有出现在任何英语版本的“透明性”中,而且在德语版本中注释也以英文方式出现,因此对于本文整体的讨论来说可以忽略。)

本文的质疑对象不是 “透明性”的结论而是两位作者使用的特殊方法论。简要回顾历史,柯林?罗和斯拉茨基发现希格弗里德?基迪恩(Sigfried Giedion)将德绍包豪斯校舍“彼此交叠的平面的透明性”与分析立体主义的透明性联系起来不足以令人信服。为了精炼基迪恩的术语,他们转向戈尔杰?凯普斯(Gy?rgy Kepes)对视觉透明性的定义:“不同空间位置的同时感知”(《视觉语言》)。接着沿用基迪恩和凯普斯关于设想的两种形式透明性:一种是基迪恩描述的“字面的”(真实的),以及凯普斯提到的“现象的”(幻觉的illusionistic)透明性。这两个透明性的不同概念通过一系列绘画的比较中进一步说明。最具代表的是莫霍

里-纳吉(Moholy-Nagy)的构成主义作品展示了字面的透明性,而在莱热(Leger)的立体主义作品的暧昧空间变化中可以辨识出现象的透明性。然后,进一步的,一组相似的区别出现在受构成主义影响的包豪斯校舍和勒?柯布西耶具有一些立体主义空间感受的加歇别墅。此处必须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两种透明性概念的分类是否可以成为如作者所谓的有效批评工具?这种分类是否足够普世地告诉我们格罗皮乌斯(Gropius)的建筑与勒?柯布西耶的差别?字面的和现象的透明性概念是否可以普遍应用到现代建筑研究中,如基迪恩在他的术语学(terminology)中所清楚表明的?

László Moholy-Nagy, La Sarraz, 1930.

Fernand Léger, Three Faces, 1926.

Gropius? Bauhaus

Le Corbusier?s Villa Stein

既然柯林?罗和斯拉茨基的分类建立在绘画上,有必要从这里开始检视他们的论据。表面上看,将格罗皮乌斯和构成主义打包与勒?柯布西耶和立体主义打包做对比很有意义,但是在莫霍里-纳吉的绘画和莱热的作品比较中从一开始就有利于立体主义。莫霍里-纳吉的才华在于作为概念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绘画家。总体看来,两位作者似乎认为栅格化浅空间的现象透明性比字面透明性中的静态二维空间更为有趣。这大概是因为现象透明性具有明显的建筑术(architectonic)品质,他们在文章的最后宣称在这种分类范畴中,另一种透明性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地方。无论怎么看待两种透明性,字面透明性总是处于弱势甚至不利的境地。在描述莫霍里-纳吉和格罗皮乌斯时,作者告诉我们“两人……都从风格派与俄国构成主义的实验中得到一些启发;但他们显然都不愿意接受来自巴黎方面的形式探索结果。”“不愿意接受”听上去像是艺术本身的缺陷,而事实上构成主义和风格派艺术的倾向完全不同,而且也不可能与立体主义走到一起。于是,这种比较就显得很不公平。其他风格仅仅被用作立体主义的陪衬,而它们本身独特的有价值方面被忽视了。同样的,柯林?罗和斯拉茨基还写道“反观康定斯基(Kandinsky)、马列维奇(Malevich)、李西茨基(EL Lissitsky)或凡?杜伊斯堡(Van Doesburg)的代表作中的任何一件,都揭示出这些画家,就像莫霍里-纳吉一样,几乎从未意识到为他们的画中的主体提供一套独特的空间矩阵的必要性。他们倾向于简化处理立体主义者的绘画,将其视作几何平面的构成练习,但都抛弃了对立体主义来说同样重要的空间抽象。正因如此,在他们的绘画中,几何构成漂浮于无尽的、稀薄的、自然主义的虚空之中,毫无巴黎画家那些丰富的体量层化结构。”又一次,读者被告知这些艺术家如何没有追随立体主义。如此亲法的分析很明显阻碍了任何客观的分类体系创造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o4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