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投融资诈骗陷阱

更新时间:2024-04-16 16: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谨防投融资诈骗陷阱

引资之惑

在北京打工的刘荣甫学历不高但酷爱发明,经多年努力完了一项“全风能弹性风叶低成本发电机”技术,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因为研发经费紧张,再加上专利实施所需费用较高,刘荣甫考虑通过网络途径寻求投资者,出让或共同开发专利,于是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专利信息。

今年五月,一名自称某(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晟睿”)经理的王女士给刘荣甫打电话,称公司对刘荣甫的专利项目很感兴趣有意收购,并邀请刘荣甫来公司面谈。随后,刘荣甫来到东城区东四十条南新仓商务大厦与中和晟睿的代表李琳面谈。李琳告诉刘荣甫,他的项目前景极好,估计市值过亿,而他们的收购价也在市值的10%-15%之间。经过沟通中和晟睿与他签订《投资项目立项函》愿意投资,前提必须提交《专利价值分析报告》才能开展后续工作。

在接下来的洽谈过程中,李琳告知刘荣甫必须找中和晟睿认可的公司做《专利价值分析报告》,并向刘荣甫推荐了联智和(北京)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当天,刘荣甫就来到联智和(北京)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提出做一份这样的报告费用5万元,为了拿到这笔投资,刘荣甫到处筹钱分两次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

刘荣甫的报告完成后交至中和晟睿,双方又签订《合作意向合约》,合约中提到“项目总投资为3946万人民币”“自双方签名正式合作合同之日起十个银行工作日内,甲方(中和晟睿)将项目资金根据使用计划一次划拨到乙方(刘荣甫)项目运营专用账户”。

但中和晟睿又提出,要求刘荣甫提供权威部门的“法律论证材料”证明专利的有效性和价值。几天后,刘荣甫向中和晟睿提交了国家专利局出具的《专利登记簿副本》,证明专利权有效。中和晟睿公司代表李琳告诉刘荣甫,还需要找律师完成“法律论证材料”才行。刘荣甫当即提出质疑:你们之前没有提到过还要做其他的材料啊?是否做了这次“法律论证材料”后就可以完成收购条件?李琳提出这个法律意见是必须要的,否则我就没办法继续谈下去,要通过这个律师的调查才能证明你的专利是否合法有效,没有抵押给别人,没有任何经济纠纷、法律风险是低的,才可能完成收购条件。至此,之前的一切承诺该不作数,面临的所有问题必须做了这个法律调查函才能解决。李琳告知法律调查函的费用大概在10-30万,刘荣甫无力支付,一切不了了之。

记者随刘荣甫到做报告的公司调查,发现联智和(北京)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早已人去楼空,固定电话无人接听,手机打不通,物业说这家公司房租还未到期就已经搬走了。

随后记者又陪同刘荣甫来到中和晟睿公司,见到了项目经理李琳。记者询问他们公司的实力及投资情况时,李琳介绍他们公司是非常有

实力的一家投资公司,海外资产上百亿,中国投资大概在50亿左右,有很多个项目部,他们一个项目部每年能投资10多个项目,能源、医药都是他们投资的领域。

记者询问医药类如何投资、需要多长时间时,她给出了惊人的答复:我们从其他地方把项目买过来再投资建厂,从投资到市场销售两到三个月就行。而记者了解情况是,医药类项目一般需要经过毒理和药理实验,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等环节最终获得药准字号才能投放市场销售,而且这个过程最快也需要一到两年,有的甚至更长。

当记者第二次来到中和晟睿想见见公司的领导了解详细情况时发现,这家公司已经不是之前的“中和晟睿”而变成了“中合晟瑞(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号称总经理助理的李小姐告诉记者,中和晟睿效益非常好,刚刚增资扩股,所以公司改名了。对于刘荣甫反映的情况,则有了另外一套说法:第一,需要你做的法律意见书你没有做;第二,这个项目早已过期了;第三,做材料的公司不是我们推荐的,是你在哪里或者网上找的我们不知道,跟我们没一点关系。这套说辞气得刘荣甫半天说不出话来,见记者要拍照,这个李助理马上制止,说要报警,并要求查看记者证件。记者出示完记者证后,李助理又改口说自己是刚来几天,还是实习生,一个月工资才2000多元,一切和自己无关。至于证明因增资扩股而更换公司名称的相关文件,一直未提供。

无独有偶,2012年底,美籍华人张博士在熟人的引荐下与中江汇金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江汇金”)取得联系,向中江汇金推荐山西某科技开发公司的“光伏并网发电站建设项目”。

张博士讲述,在这家山西企业的负责人多次到京洽谈后,中江汇金称此项目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好,可作为中江汇金2013年的一号项目,准备投资9亿元。随后,项目部经理吴城(也就是项目引荐人)要求张博士找具备“权威机构颁发相关资质”的专业公司编订《项目风险评估报告》,作为投资的必经程序。

张博士本人从事金融服务工作多年,对于投融资市场的骗局也有所耳闻,所以合作过程中一直很谨慎。虽然中江汇金是熟人引荐,但张博士还是决定自己找公司做相关材料,不想让他们推荐的公司做。中江汇金工作人员告诉张博士,自己找公司可以,但是必须经过中江汇金认可对方资质才行。

借助网络,张博士找到了三家策划公司供中江汇金筛选,最终中江汇金确认中天建诚(北京)投资策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建诚”)的资质符合要求。中天建诚对于《项目风险评估报告》的报价20多万,经过砍价最终19.5万元成交。

花19.5万元编写的报告,四天就完成了。张博士告诉记者:“看到电子版报告时,我心里发凉,第一次有一种可能是骗局的感觉。报告格式及内容跟几年前另一个骗子公司所做的基本一样,所使用的行

业数据错误很多,报告和项目提供的数据本身也没有直接联系,完全是拼凑的,无奈已经付款,花了这么多钱买来这个报告,只能按照协议要求送到中江汇金。”可结果却是,中江汇金出具书面文件并盖章再一次认可了中天建诚的资质及这份报告,确认报告内容及结果符合投资所需达到的风险级别。

与刘荣甫的经历相似,约定的进程此时也发生了变化,想获得投资并不那么容易。张博士告诉记者,为获得投资他先后去中江汇金近二十趟无果,做报告签协议之前反复明确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都是问题了,拿到预期的投资很难。

报告确认后,中江汇金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未能提供相关证照,企业财务状况及自筹资金方面存漏洞,未能提供土地出让程序、各项税费及出让金缴清的证明文件等。张博士告诉记者:“我和项目方针对上述问题的书面回复和补充材料及时交付后,中江汇金又提出大量违反事实的理由拒绝投资,整个过程跟事先所标榜的程序充满矛盾。”

张博士告诉记者,他去中江汇金办公原址交涉项目投资事宜的过程中发现,公司的墙上挂着国金中鼎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中控股”)的营业执照,人员、固定电话、办公地址未变。工作人员的解释是公司增资扩股所以换名。当张博士要求对方书面证明用中江汇金名义签署的所有协议法律上由国中控股负责时,对方拒绝提供,只说“这个不需要提供,我们又不会搬家,而且一查就知道了”。

张博士要求对方提供法律依据书面证明中江汇金和国中控股是一回事时,对方当场复印了一套国中控股营业执照和相关手续资料交给张博士,但并没有证明两者的关系。

记者随张博士实地调查时发现,中天建诚也早已不在原办公地址,固定电话为空号,手机打不通,室内换成了另一家公司,按门铃却一直没人回应。

随后,记者跟随张博士来到位于朝阳CBD核心商务区华彬大厦到中江汇金暗访。前台人员一见张博士很熟练地将记者一行领进会议室。不同的是,这次接待的不是以往接待张博士的评审部刘部长,也不是之前的吴城,二人手机都不接,而是公司执行总裁武增田接待了张博士和记者。

谈话中,这位总裁坚称不知道中江汇金,国中控股跟中江汇金没有任何关系,国中控股今年4月份才搬到现在的办公地址。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武增田又改口称知道这家公司,在国中控股装修时看到过。张博士一听这个说法提出质疑,“你们的多个负责人都说是一家你怎么就说不是一家?如果不是一家中江汇金怎么会在你们所谓搬到这里之前就有国中控股的所有资质原件?”随后,拿出国中控股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资质资料,交给武增田查看。

当张博士询问是否认识刘部长和吴城时,武增田回答:“吴城不认识,我们公司有100多人,评审部有3个刘部长,不知道说的是哪

位。”张博士描述刘部长50多岁女性时,武增田提出公司确实有符合特征的部长,但不确实是否是一个人。

记者提问:为什么国中控股的企业资质材料会在中江汇金工作人员手里?张博士2月份到单位怎么能看见国中控股的营业执照?为什么张博士在5月份来时还看见中江汇金的工作人员?现在前台的两个人为什么从中江汇金公司一直呆到现在国中控股,而且办公家具都没有更换?为什么每次刘部长给张博士打电话还是原座机号码?针对上述问题,武增田没有当面回答,只说调查后会在第二天给出答复,并向随行记者索要了联系电话。到发稿时至记者并未接到公司总裁武增田的任何电话。

据张博士介绍,2013年1月份与中江汇金签约时,吴城告诉张博士中江汇金正在增资扩股,公司名称将改为“国中控股”,且中江汇金办公区墙面悬挂有“国中控股”的营业执照。四五月份,张博士及项目方多人多次前来协商时公司门口标识依然是中江汇金,接待人员也大部分未变。张博士向记者出具了一份“国中控股”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记者借助百度搜索“中和晟睿”,搜索结果中发现,多个网址中的内容显示:山东一家新能源企业与中和晟睿合作,被要求提供《项目投资风险论证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商业企划书》、《项目实施方案》、《投资稳定回报论证》、《投资价值与风险分析报告》、《项目综合分析报告》、《律师尽职调查》等多种报告,花费17万

却依然没有获得事前约定的投资。此外,四川某项目方也在网上发帖指责中合晟瑞(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借编写《项目投资风险论证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商业企划书》,骗取前期费用20多万。

在采访中,记者没有看到张博士的报告,但查看到了报告编写企业中天建诚出具的风险评定资质证书。证书显示发证单位是“中国招商引资研究院”,但所盖公章显示的是“中国招商投资研究院”,一字之差却漏洞百出。此外,证书中所使用的标识为黑白两色与中国招商引资研究院的红黄色标识明显区别。经张博士与中国招商引资研究院联系,该研究院证实并未出具过这份资质证明。另外,中天建诚完成报告后向张博士出具的发票,由另外一个广告公司开出,经朝阳区地税举报中心负责人核查该发票早在2012年9月份已被禁用且为地税发票,属于废票。

假投资的真面目

一位曾经在某大型投融资机构呆过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上述两个案例并不少见,很多所谓的投融资公司其实并不具备投资实力,包括所谓的投资顾问公司或者律师事务所,都是与投融资公司合作的配套公司”。

知情人讲述,这些所谓的投资公司一般选择在国贸CBD商务区、金融街、王府井等地的高端商务大厦租用写字间办公,装修豪华,面积都在上千平米甚至几千平米,每年租金百万以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给项目方造成假象,公司非常有实力。为规避风险,一般都注册两家公司,每个公司名称最多用一年,然后换名或者重新注册一个新的公司,如果客户知道公司名不一样就告诉他公司增资扩股所以换名了。

那么这些注册资金上亿元的投资公司是哪来的注册资金?知情人告诉记者,50万可以买注册资金一个亿的公司,而且股东法人都不需要购买方提供,只要给钱,中介公司会将一个合法的国内外投融资公司的全套手续资料提供给你。

所以很多公司的员工都没见过公司法人或者股东,真正的幕后老板是不出现的。这些人员分工明确,有人专门对外发布信息、有人专门联系客户、有人负责谈判、有人处理后期。发布信息多选择知名的报纸或者网络平台,通过媒体或者网络搜寻客户,把客户约到投资公司,而投资公司会有项目总监或者其他管理头衔的人员负责谈判,都会认为项目非常好符合投资条件,然后签署一些所谓的合作协议或者意向书。有的甚至邀请项目方到公司考察,考察的差旅费用由项目方承担,也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投资公司、自己承担差旅费,目的只有一个,让项目方相信他们真的对你项目感兴趣,会对你进行投资。

随后,要求项目方提供各种材料包括《商业计划书》等各种报告。如果你有报告他一定会找一个你没有的,再编造一个新的报告名称让你提供,而且必须是投资方认可的公司提供。如果你不知道在哪做,投资方会给你提供一个或者两个单位供选择。如果你说自己找一个公司做,他会让你提供这家公司的相关资质供他们审核认可。当你自己

找到这家公司时候,他们会背着项目方你跟这家公司联系分成比例,谈好后他们就认可这家公司,否则就不认可这家公司,直到项目方提供的公司与他们达成合作为止。

知情人还介绍,他们根据客户的资金实力分三步走:第一次做材料报价从五六万到二十几万不等,当客户嫌贵没有那么多资金时,投资公司就会出面帮助垫部分资金,这个时候项目持有人会觉得对方一定会投资,否则不可能帮着垫资。

第一次材料做完后第二次开始了,一般第二次都是跟律师事务所合作,让你出具法律意见书、资质调查或者其他法律调查类资料。这次报价一般都在十万到三十万之间,有的甚至更高,如果你愿意做就继续往下走,如果你不按照他们要求做,他们刚好找到不给你投资的理由,反正第一笔钱已经赚到手。

第二次材料做完后第三次又来了,这次会根据客户情况,做其他材料再一次收费,比如需要找评估公司做资产评估报告等,名称花样繁多,大概四十万到五十万。如果项目方公司实力雄厚,就会以项目时间快到期为由,直接把你推到投资方在香港公司总部,等你到香港后会跟你签署投资合同,也同意资金到位,甚至将投资支票都给你开出来,但是必须找担保公司担保或者香港的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公正等手续。这次手续费用大概100万到300万元不等,要求你在一个月内提供所要求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你在一个月内是根本提供不了的,或者根本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至此这次投资合作会因项目方的原因

终止合作。知情人所知道的一家山东企业就被骗了300多万,更多的一个企业曾被骗去500多万。

那么,这一系列投资方合作企业所获得的资金是如何分配的呢?知情人告诉记者:做材料的公司或者律师事务所一般分到15%到25%,将客户拉到北京的项目经理可得到25%到35%,负责谈判的工作人员一般能拿到15%,其余的为投资公司所有。而那些项目经理或者所谓的投资总监是没有底薪工资的,所有收入全靠提成。一般大点的盘(投资公司)每年的流水都在五六千万,少的也在两三千万,几乎是一本万利。

知情人还告诉记者,如果你发现被骗或者不想继续协商下去了,项目经理会把你推到他们所谓的领导那处理。这些“公司领导”在行业里叫做“处理后期,”也是老板雇佣的,一般年龄较大在50岁以上,看上去比较稳重的、有派头的、负责与技术方谈判,不说不投也不说投,就是一直拖,拖到投融资公司换名或者搬走为止。洽谈合作事宜的项目经理会经常换投资公司,他们做几单就换到另外一家公司,甚至有些做材料的公司员工也去投资公司当项目经理。

一般而言,如果技术方与投资方谈崩了去报警,警察看到双方签署合同,而且合同履约或者公司真实,都不会立案,这些所谓的投资公司也正是利用了立案难这一点到处诈骗。

那么这些公司难道一点也不怕吗?知情人提到,去年就有几个受骗的企业联合报案,朝阳警方抓了一批。还有的受骗企业报案解决不了问题就在网上发帖,这也令投资机构很头疼,这时只能花钱删帖,一直删到这个公司换名或者不用为止,有的公司每年删帖费用大概在10多万元。

为了验证知情人所说的真伪,记者拨通了一家注册代理公司负责人的电话,电话中记者提出需要注册或购买一家注册资金1亿的投资公司,对方回复:只需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和约55万的费用,即可在22个工作日完成公司注册,无需任何其他手续,但直接购买现成公司时间会稍长一些,其他手续一样。如果确实有意向注册,价格还可协商。

记者以“投融资诈骗”为关键词百度搜索,很多案例显示:打着投融资幌子的空壳企业不在少数,以提供大额资金投资为诱饵,骗取项目所有人和中小微企业主的信任,交纳各种报告和评估费用的不再少数,几乎所有到市场引资融资的企业都被骗过,然后设置种种难以达到的标准或者要求,迫使项目方知难而退。这样的现象不仅使本就缺少资金的项目方雪上加霜,更扰乱了我国的投融资市场,加剧中小微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难度。

那么,到底有多少法律界人士又是如何看待上述问题的?又有多少企业在这些投资公司所设置的骗局中上当受骗?本报记者将继续跟踪报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o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