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研究

更新时间:2023-08-16 07:51:02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27T10:40:47.5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7期作者:贾海艳

[导读] 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目的:针对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共收治行为异常儿童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引导联合行为矫正疗法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则采用心理引导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异常行为;心理治疗;矫正;心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306-01

引言

在儿科的临床工作中,儿童行为异常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问题儿童是指儿童的行为表现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引起冲突影响个人发展的行为。儿童的异常行为主要包括:(1)行为功能异常,譬如遗尿、遗便、失眠多梦、过分挑食以及食欲不良等;(2)行为问题,其中包括多动、咬指甲、磨牙、吮吸手指、咬衣服等;(3)性格行为异常,如社交恐惧、过于胆小和害羞、易惊恐与激动,与人交往不良,过分敏感与脾气暴躁等;(4)社交问题,如攻击、撒谎、破坏等[1];(5)语言问题,口齿不伶俐。异常行为对于儿童的正常发育存在巨大的影响,许多问题少年是由于儿童时期的异常行为没有及时得以治疗所导致,因此需正确处理儿童异常行为,本研究对出现异常行为的儿童治疗后进行临床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共收治行为异常儿童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10.3±3.6)岁;行为功能患者15例,行为问题5例,性格行为异常9例,性格行为异常5例。对照组患者34例,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9.8±6.5)岁,行为功能患者18例,行为问题9例,性格行为异常5例,社交、语言行为异常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脑电图等检查后,皆未发现身体出现异常。各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首先让家长明确儿童出现异常行为是一种病态,明确事情的性质及其重要性,引起监护人的足够重视,但应保持恰当的态度切忌过分严重估计,让其明确对于患儿的正确的引导方式,在对其进行引导时控制自身的情绪,不可采取过激行为对患儿进行打骂,应在充分平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于此同时,亲子间应保持恰当的交流,父母应预留合理的亲子时间,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了解,与孩子一起游戏、学习同时予以及时的鼓励与表扬。通过与孩子的交流,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与意愿,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当孩子由于犯错受到老师批评后,不应过分指责,与孩子沟通一起寻找原因,引导孩子改正,使其形成知错则改的习惯。家长应持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犯错,给予孩子改正的机会[2]。心理引导应以鼓励为主,用耐心、包容以及爱心,给予患儿充分的呵护,理解其异常行为是病态所致。关注患儿的优点以及进步,给予患儿鼓励无关进步的大小,包容其犯错,但引导其发现原因进而改正。教育方面,老师应理解患儿的特殊性,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施教,不应对其过分苛刻。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心理引导的前提下,对患儿进行适当的行为矫正,具体为对于患儿做出适宜的行为时给予适当的奖励,相反对不良行为加以惩罚,促进患儿强化记忆正确的行为以及纠正不适宜行为。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根据相关标准将治疗疗效分为:(1)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2)有效:患者症状部分得以改善;(3)无效:患者症状没有改变或进展。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中的各项数据都使用SPSS 19.0加以分析,结合(%)的形式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给予χ2检测,若(P<0.05)则证明数据间差异巨大,存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合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在本次治疗中整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表(%)

3.讨论

儿童行为异常问题是常见的儿科疾病,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保持在10~15%之间,大部分为行为功能问题与社交问题,其次为性格问题。男孩行为异常检出率高于女孩。异常行为对于儿童的正常发育存在巨大的影响,许多问题少年是由于儿童时期的异常行为没有及时得以治疗所导致。本研究通过对68例行为问题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nw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