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习题集

更新时间:2024-01-12 17: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卫生学习题集

使用说明

1. A型题 (1)

A1型题(单项最佳选择题)

每道试题由一个叙述性题干和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选择,称为正确答案,其余4个均为干扰答案,从中选择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备选答案。

(2)

A2型题(案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试题由一个叙述性主体(如简要案例)和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答题时,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3)

A3型题(案例组型最佳选择题)

其结构是开始叙述一个事件的情景,然后提出2~3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事件情景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每个问题由5个备选答案组成。答题时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4)

A4型题(案例串型最佳选择题)

开始叙述一个案例情景,然后提出3~6个相关问题,问题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当案例逐渐展开时,可逐步增加新的信息。有时陈述了一些次要的或有前提的假设信息,这些信息与案例中叙述的具体事件并不一定有联系。提供信息的顺序对回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案例情景有关,又与随后的改变有关。回答这样的试题一定要以试题提供的信息为基础。

此类型试题,每个问题均由5个备选答案组成,回答每个问题时均需从相应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答案。

2. B型题(配伍题)

B型题的基本结构是先列出5个备选答案,接着是至少2道用数字标明的试题,需从备选答案中为每题配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3. X型题(多项选择题)

此种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有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且答案的数目和组合均无规律性。需选择出所有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被认为错误。

4. 名词解释

解释名词时,只需对该词作出明确解释,不需进一步讨论。

-1-

5. 问答题

问答题分为简答题和论述题,对简答题只需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内容的要点,不需展开讨论。论述题则需进一步展开讨论。

6. 应用题

医学统计方法部分增加了应用题题型。答题时应按要求做出正确解答。

-2-

目 录

绪论及第一章 人和环境……………………………………………(1)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40) 食物与健康……………………………………………(74) 生产环境与健康……………………………………(150)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228)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预防保健策略…………………………………………(236) 社区卫生服务…………………………………………(240) 医学统计基本内容……………………………………(248)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258)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278)

秩和检验…………………………………………(288) 直线相关与回归………………………………………(294) 医学科研设计…………………………………………(300) -3-

绪论及第一章 人和环境

【A1型题】

1.医学科学的目标是

A.减轻痛苦 B.恢复健康 C.维护健康 D.促进健康 E.防止伤残

2.卫生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独立课程,重点研究

A.自然环境与健康关系 B.社会环境与健康关系 C.环境与健康关系 D.原生环境与健康关系 E.次生环境与健康关系 3.正确的健康概念是

A.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B.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好状态 C.无病就是健康 D.没有疾病和虚弱

E.有健康的躯体和正常的智商

4.公元前370多年以前,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提出

A.人体的结构 B.消毒原理

C.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D.免疫接种的方法 E.大卫生的观念

5.20世纪人们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是由于

A.传染病死亡率太高

B.发明了治疗传染病的抗菌素 C.环境严重污染 D.城市人口增多

-1-

E.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6.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

A.11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B.1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1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C.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D.20km深的地壳、海洋及3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E.1km深的地壳、海洋及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7.对原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其中存在有许多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有利的因素

C.其中良好的微小气候和优美的绿化等对健康都起促进作用 D.有些原生环境中存在某些异常现象 E.原生环境中不会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8.由于地球地质化学条件的区域性差异而使当地水、土壤或食物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该元素的量,使出现居民体内该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并引起疾病。该病被称为 A.地方病 B.传染病 C.职业病 D.流行病 E.公害病

9.对次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B.与原生环境相比,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

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C.次生环境比原生环境差

D.人类活动时不重视物质、能量平衡,就会使次生环境的质量

变劣

E.大量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将使次生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10.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体之间关系为

A.相互依存

B.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相互制约 D.相互对抗

-2-

E.相互独立

11.绿色植物从空气、水、土壤中吸取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自

身成分,必须要进行 A.日光作用 B.光合作用 C.浓缩作用 D.中和作用 E.以上都不是

12.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可传递

A.能量 B.物质 C.物质和能量 D.有机物 E.无机物

13.对食物链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食物链的关键是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 B.可传递物质和能量

C.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无机界向有机界转移 D.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有机界向无机界转移 E.食物链只传递物质和能量,不传递疾病

14.人类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方式是

A.新陈代谢 B.生物转化 C.生物富集 D.化学反应 E.以上都不是

15.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何物质增加引起

A.SO2 B.CO C.CO2 D.NO2

E.NO

16.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A.自然灾害

-3-

B.环境污染 C.生态破坏 D.社会生活问题

E.以上都不是

17.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A.地方病 B.环境污染 C.生态破坏 D.社会生活问题

E.以上都不是

18.下列哪项是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A.地方病

B.自然灾害 C.生态破坏 D.社会生活问题

E.以上都不是

19.原生环境问题主要由何原因引起

A.自然力作用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

B.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 C.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破坏 D.由于经济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

E.由于社会发展水平或结构的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 20.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

A.公害病 B.职业病 C.地方病 D.疫源性疾病 E.以上都不是

21.对生态系统描述错.误.的.是

A.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B.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

C.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局部范围,甚至一座

-4-

山一个池塘

D.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

E.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所组成 22.生态系统中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有机界和无机界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 C.生产者、消费者、合成者和无机界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有机界 E.生产者、合成者、分解者和无机界

23.生态系统中,流动、传递、交换最频繁的物质包括

A.碳、氢、氧、氮、氯、氟六大元素 B.碳、氢、氧、氮、硫、砷六大元素 C.碳、氢、氧、氟、硫、磷六大元素 D.碳、氢、氧、钠、钾、铁六大元素 E.碳、氢、氧、氮、硫、磷六大元素 24.对生态平衡描述错.误.的.是

A.是生物生存、活动、繁衍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B.人类的健康有赖于生态平衡 C.自然和人为因素均可影响生态平衡 D.生态平衡一旦形成,就不易破坏

E.人类必须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和环节保持动态平衡 25.哪种人为活动不.会.造成生态平衡破坏

A.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B.过度开发水利资源 C.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 D.适当海水淡化,解决缺水问题 E.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

26.水体富营养化与下述何种物质增加有关

A.氟、磷 B.氮、磷 C.碘、磷 D.氟、氮 E.碘、氮

-5-

27.某些物质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传递,并浓度逐级增高,超

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做 A.富营养化 B.生物转化 C.生物富集 D.环境自净 E.生物迁移

28.DDT在环境中可发生生物浓集,经过食物链四级浓集后,可使鸟

类体内的DDT含量为水中含量的 A.11万倍 B.51万倍 C.101万倍 D.151万倍 E.201万倍

29.下述哪项不.是.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富集作用的必备条件

A.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吸收

B.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 C.生物浓集过程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D.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

E.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

30.英国地球化学家Hanmil分析了220名英国人血液与地壳中元素

的含量,发现人体血液约多少种元素与地壳中的含量呈明显的相关性 A.20 B.30 C.40 D.50 E.60

31.对环境污染描述错.误.的是

A.可由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引起 B.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 C.不会造成环境理化结构的改变

D.对人类健康可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6-

E.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32.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无害的简单化合物 B.大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合物 C.污染物在环境中不会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 D.污染物在环境中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E.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是有限的 33.环境的物理自净作用不.包.括.

A.稀释 B.逸散 C.中和 D.凝聚 E.挥发

34.环境的物理自净作用不.包.括.

A.混合 B.扩散 C.凝聚 D.沉降 E.还原

35.环境的化学自净作用不.包.括.

A.氧化 B.水解 C.凝聚 D.吸附 E.还原

36.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生物作用净化

B.净化能力的大小受环境物理条件的影响 C.环境的自净作用是有限的

D.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污染物较易通过环境自净作用达到完全

自净

E.一些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等,很难通过环境自

身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

37.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较易自净

-7-

A.有机氯农药 B.镉 C.多氯联苯 D.碳氧化物 E.汞

38.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不.易.自净

A.多氯联苯 B.碳氧化物 C.氮氧化物 D.光气 E.漂尘

39.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被称为

A.吸收 B.分布 C.转移 D.蓄积 E.代谢

40.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

A.皮 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 腺 E.眼 睛

41.呼吸道是环境污染物主要吸收途径的原因,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肺泡的总表观面积很大 B.肺泡壁很薄

C.肺泡间毛细血管丰富

D.吸收的污染物,可不经过肝的转化

E.气体及蒸气状态污染物多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入血流 42.污染物在消化道中主要吸收部位是

A.口腔 B.食道 C.胃

-8-

D.小肠 E.大肠

43.环境污染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A.水溶性 B.脂溶性

C.水溶性和脂溶性 D.分子量小于500 E.分子量大于1000

44.能阻止水、电解质和某些水溶性差的物质进入机体的屏障是

A.表皮角质层 B.连接角质层

C.表皮和真皮连接处的基膜 D.上皮角质层 E.真皮角质层

45.下列物质中可经皮肤吸收最快的环境污染物是

A.苯 B.苯胺 C.甲苯 D.二甲苯 E.甲醛

46.环境污染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污染物与器官亲和力 B.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C.脂肪组织分布的量 D.器官和组织所在的部位 E.以上都不是

47.哪种物质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A.汞蒸汽 B.汞离子 C.氯化汞 D.甲基汞 E.升 汞

48.环境污染物在血浆中大部分与哪种蛋白结合,再转运贮存

A.球蛋白

-9-

B.白蛋白 C.组织蛋白 D.血红蛋白 E.肌红蛋白

49.金属硫蛋白,分子量约为为6000~10000,主要由肝脏合成,其

中富含 A.胱氨酸 B.半胱氨酸 C.组氨酸 D.蛋氨酸 E.羟脯氨酸

50.镉、汞、锌、铜、铁等金属离子常以金属硫蛋白形式贮存在

A.肝、肾 B.肺、脑 C.心、脑 D.胃、肠 E.心、肺

51.有机氯农药氯丹、DDT、六六六及多氯联苯(PCB)等环境污染物

多贮存在何种组织 A.脂肪 B.肌肉 C.骨骼 D.肝脏 E.肾脏

52.接触某种化学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由该物质引起

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这种情况称为 A.体内蓄积 B.物质蓄积 C.功能蓄积 D.生物浓集 E.生物转化

53.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物质蓄积可能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10-

B.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C.化学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

D.有效地排除体内的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

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

E.在体内检出环境污染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

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

54.环境化学物体内生物转化第一阶段反应的酶主要存在

A.内质网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E.细胞壁

55.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经过体内的转化,多数情况下环境化学物的毒性降低 B.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C.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均有重大影响

D.多数化学物进入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可毒性增强 E.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 56.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未解离的和脂溶性的化学物可重新吸收入血液而不易排除 B.尿中某些化学物的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

C.测定尿中某些物质或其代谢产物能间接衡量一定时间内接触和吸收该物质的情况

D.化学物的解离度与尿的pH无关

E.解离的和水溶性的化学物一般可通过被动扩散排入尿中 57.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环境化学物,对其排泄描述正确的是

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速度成正比 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泡中毒气压力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E.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58.可经毛发排出的化学物是

A.一氧化碳

-11-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D.苯 E.砷

59.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E.急性阈剂量(Limac)

60.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E.急性阈剂量(Limac)

61.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E.急性阈剂量(Limac)

62.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E.急性阈剂量(Limac)

63.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E.急性阈剂量(Limac)

-12-

64.对LD50描述错.误.的是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B.又称致死中量

C.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D.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E.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正比 65.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在此剂量下的任何量都不应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 C.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D.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E.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 66.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A.是表示化学毒物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 B.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C.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D.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E.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67.急性毒作用带为

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E.以上都不是 68.慢性毒作用带为

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E.以上都不是

69.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大

A.LD50

-13-

B.LD0 C.LD01 D.LD100 E.ED0

70.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

A.LD50 B.LD0 C.LD01 D.LD100 E.ED0

71.衡量化学物质毒性大小的毒性指标数值由大到小的次序为

A.LD50> LD01 > LD0>ED0>Limac

B.LD100> LD50> LD0> LD01>Limch C.LD01> LD50> LD01> Limch > Limac D.LD100> LD50>MLD> LD01> LD0 E.ED0> Limch > LD0> LD50> LD100

72.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出现机率最大的是

A.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B.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C.机体代偿疾病前状态 D.患病 E.死亡

73.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出现机率最小的是

A.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B.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C.机体代偿疾病前状态 D.患病 E.死亡

74.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A.伦敦烟雾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水俣病事件

-14-

D.米糠油事件 E.以上都不是

75.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慢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B.四日市哮喘病 C.痛痛病事件

D.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 E.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76.痛痛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A.铅 B.铬 C.镉 D.锰 E.锌

77.水俣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A.砷 B.汞 C.碘 D.氟 E.氯

78.米糠油事件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A.甲醛 B.甲苯 C.多氯联苯 D.异氰酸甲酯 E.以上都不是

79.第1类人类致癌物不.包.括.:

A.黄曲霉毒素 B.联苯胺 C.砷化合物 D.2-萘胺 E.甲醛

80.第1类人类致癌物必须有

A.对人致癌方面充分的证据

-15-

B.充分动物实验结果证明

C.经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有一定的线索 D.有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 E.已建立了动物模型

81.在众多的环境致癌因素中,化学性致癌因素约占

A.50% B.60% C.70% D.80% E.90%

82.在众多的环境致癌因素中,物理性致癌因素约占

A.5% B.10% C.15% D.20% E.25%

83.60年代初期,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首人们认识到

A.药物的副作用 B.化学物的致畸性 C.化学物的致癌性 D.化学物的致突变性 E.药物的致癌性

84.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结局不.包.括.

A.畸形 B.早产 C.肿瘤 D.死胎 E.遗传性疾病

85.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结局主要是

A.发生肿瘤 B.抵抗力下降 C.常见病增多 D.发生畸形

-16-

次让E.以上都不是

86.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非特异性损害不.包.括.

A.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加 B.人体抵抗力下降 C.肿瘤的发生率增加 D.多发病的发病率增加 E.劳动能力降低

87.可影响环境污染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污染物的

A.理化特性 B.剂量 C.强度

D.作用持续时间 E.联合作用

88.下列毒物毒性最大的是

A.CCl4 B.CHCl3 C.CH2Cl2 D.CH3Cl E.CH4

89.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

A.最低需要量 B.最高需要量 C.最高容许限量 D.最低容许限量 E.以上都不是

90.人体必需的元素及化合物,其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呈现出一种

A.S形曲线 B.抛物线 C.直线 D.V形曲线 E.以上都不是

91.人体必需的元素及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

A.最高容许浓度

-17-

B.最低供给的限量 C.最低容许限量

D.最高容许浓度及最低供给的限量 E.最高需要量

92.体内毒物蓄积若要达到最大蓄积量,至少需要几个生物半减期

A.4 B.5 C.6 D.7 E.8

93.人体红细胞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的人,对哪种

化学物特别敏感 A.硝基苯类化合物 B.多氯联苯 C.甲苯 D.三氯乙烯 E.以上都不是

94.对人体有毒的元素及化合物,其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常呈现出一种

A.S形曲线、抛物线、直线 B.抛物线、抛物线、V形曲线 C.S形曲线、直线、V形曲线 D.抛物线、直线、V形曲线 E.以上都不是

95.剂量-效应关系,它表示化学物

A.摄入量(剂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B.毒性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C.摄入量(剂量)与生物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D.摄入量(剂量)与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E.以上都不是

96.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8-

A.毒性、摄入量、生物半减期 B.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 C.理化特性、毒性、摄入量 D.摄入量、理化特性、作用时间 E.蓄积部位、摄入量、生物半减期

97.在每日摄入量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一个生物半减期时,体内蓄积量就可达到最大蓄积量的

A.25% B.30% C.50% D.75% E.90%

98.在每日摄入量一定的条件下,经过2个生物半减期时,体内蓄积量就可达到最大蓄积量的

A.25% B.30% C.50% D.75% E.90%

99.异丙醇本无肝毒性,但异丙醇与肝毒物四氯化碳同时作用于机体时,后者的肝毒性比其单独作用于机体更强,这种现象被称为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加强作用 D.拮抗作用 E.独立作用

100.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阿托品,这是利用了阿托品对有机磷农药的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加强作用 D.拮抗作用 E.独立作用

-19-

【A2型题】

101.卫生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生活环境、食物、生产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B.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C.医学统计方法

D.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预防措施的原则

E.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02.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在日本富山神通川下游

地区,因某锌冶炼厂排出废水,使水及水稻受到污染,造成居民中出现以骨骼系统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疾病,该病可能是 A.水俣病 B.痛痛病 C.地甲病 D.克山病 E.大骨关节病

103.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在日本富山神通川下游地

区,因某锌冶炼厂排出废水,使水及水稻受到污染,造成居民中出现以骨骼系统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疾病,该病可能由何污染物引起 A.铅 B.铬 C.镉 D.锰 E.锌

104.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石油化工厂废水污染,

并通过水-鱼-人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引起居民中大量出现以感觉障碍、共济运动失调、视野缩小、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眼球运动异常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疾病,该病可能由何污染物引起 A.汞 B.镉 C.铅 D.砷

-20-

E.铬

105.1984年,在印度博帕尔某化工厂,由于贮气罐泄漏,造成厂周

围居民区15万多人中毒, 250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此次泄漏的化学物是 A.异氰酸甲酯 B.三氧化二砷 C.多氯联苯 D.四氯乙烯 E.三氯乙烯

106.1968年日本某一食用油厂在炼油时,食用油被污染,造成1万

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色素沉着、无力、呕吐等中毒症状,且有16人死亡。此次公害事件是由于食用油被何种化学物污染 A.异氰酸甲酯 B.三氧化二砷 C.多氯联苯 D.四氯乙烯 E.三氯乙烯

107.20世纪60年代初,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造成28个国家地区中出生8000多个短肢畸形儿。此事件的发生,使医学界首次认识到母体安全的化学药物不一定对胎儿安全,此后人们开始重视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的

A.慢性作用 B.急性作用 C.致畸作用 D.致癌作用 E.致突变作用

【B型题】

A.地球化学性疾病 B.寄生虫病 C.大气污染 D.酗酒 E.传染病

-21-

108.主要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109.主要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110.主要属于社会环境问题

A.粉尘 B.氰化合物 C.苯等有机溶剂 D.病原微生物 E.硫化氢

111.火力发电站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 112.电镀厂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 113.皮革制造厂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 114.家具、制鞋等企业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

A.生物转化 B.生物富集 C.食物链 D.富营养化 E.生态平衡

115.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为 116.生物体之间,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并为其提供物质

和能量的这种链状关系为

117.含有大量氮、磷的污染物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

繁殖,水的感官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这种现象为

118.有些污染物,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

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 A.极毒 B.剧毒 C.中等毒 D.低毒 E.无毒

119.大鼠口服LD50 (mg/kg)为1~50属于 120.大鼠口服LD50 (mg/kg)为51~500属于

-22-

121.大鼠口服LD50 (mg/kg)>15,000属于

A.第1类的对人类致癌物 B.动物致癌物 C.可疑致癌物 D.免疫抑制物 E.致畸物 122.联苯胺 123.铅 124.甲基汞

A.公害病 B.职业病 C.传染病 D.食物中毒 E.地方病 125.痛痛病属于 126.克山病属于 127.矽肺属于

A.联合作用 B.相加作用 C.协同作用 D.加强作用 E.拮抗作用

128.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129.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130.一种化学物对某一器官或系统无毒作用,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作用时,使其毒作用增强

131.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使得毒效应大于或小于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132.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小于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23-

C.致癌作用 D.致畸作用 E.非特异损害作用

133.1984年发生在印度博泊尔的异氰酸甲脂中毒事件的健康损害属于

134.20世纪60年代初,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的健康损害属于

135.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属于

136.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居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增加的现象属于 【X型题】

137.卫生学的目的是

A.预防疾病

B.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C.提高生命质量 D.促进健康 E.使人类不患病 138.生物圈含有

A.空气 B.水 C.日光 D.土壤 E.岩石 139.环境可分为

A.原生环境 B.次生环境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E.污染环境

140.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A.生物因素 B.社会心理因素 C.人文因素 D.化学因素

-24-

E.物理因素 141.自然环境中包括

A.大气圈 B.社会圈 C.岩石圈 D.水圈 E.生物圈

142.生态系统四要素中的无机界包括

A.空气 B.水 C.绿色植物 D.土壤 E.太阳辐射

14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全面的考虑应包括

A.互相联系 B.互相制约 C.互相作用 D.互相依存 E.互相适应

144.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A.大气污染 B.酸雨

C.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危机 D.土壤资源破坏与生态恶化 E.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锐减

145.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有

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

D.四日市工业废气污染引起哮喘病事件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146.生态系统由下述哪些要素组成

A.生产者 B.消费者

-25-

C.有机界 D.分解者 E.无机界

147.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分为

A.一级消费者 B.二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四级消费者 E.五级消费者

148.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进行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A.流动 B.传递 C.交换 D.消耗 E.循环

149.工业“三废”是指

A.废气 B.废烟 C.废水 D.废尘 E.废渣

150.环境污染物可来源于

A.工业生产“三废” B.日常生活“三废” C.农业生产 D.交通运输 E.自然灾害

151.与食物链有关的公害病是

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 D.化学烟雾事件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26-

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之间

152.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流入水体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

A.氮 B.氟 C.碘 D.磷 E.砷

153.在环境中,污染物发生富集作用时,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A.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吸收

B.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 C.有食物链存在

D.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

E.对环境产生污染

154.环境污染物在生物环境条件中进行分布、迁移、代谢时有哪些特点

A.比非生物环境条件复杂 B.与食物链有关

C.大部分污染物可通过生物转化,转变成无害或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合物

D.迁移方式以稀释、扩散、溶解、沉降等物理作用为主 E.有一些物质可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 155.环境污染物的自净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环境结构 B.环境状态 C.污染物性质 D.污染物种类 E.污染物数量

156.环境污染物物理净化的方式有

A.稀释 B.混合 C.扩散 D.沉降 E.挥发

157.环境污染物化学净化的方式有

-27-

A.氧化 B.还原 C.水解 D.吸附 E.中和

158.环境污染物生物净化的方式有

A.吸收 B.分解 C.降解 D.蓄积 E.转化

159.较难自净的环境污染物有

A.铅 B.二氧化硫 C.汞

D.有机氯农药 E.多氯联苯

160.呼吸道作为主要吸收途径的原因是

A.肺泡的总表观面积大 B.肺泡上皮细胞富含代谢酶 C.肺泡间富含毛细血管 D.可直接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E.肺泡壁很薄

161.环境污染物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体内

A.呼吸道 B.消化道 C.毛发 D.皮肤 E.指甲

162.经皮肤吸收的环境污染物可受哪些因素影响

A.污染物的浓度 B.接触面积 C.接触时间 D.环境温湿度

-28-

E.皮肤的完整性

163.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哪些屏障的影响

A.血脑屏障 B.胎盘屏障 C.血眼屏障 D.血睾丸屏障 E.血肺屏障

164.金属硫蛋白易与哪些物质结合

A.镉 B.氟 C.汞 D.锌 E.砷

165.主要贮存在脂肪组织中的环境污染物有

A.氯丹 B.DDT C.六六六 D.多氯联苯 E.苯

166.在哪些情况下,环境毒物引起的慢性中毒可急性发作

A.疲倦 B.患病 C.酗酒 D.用药不当 E.吸烟

167.环境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内排出的途径有

A.经肾脏随尿排出

B.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 C.经汗液、乳汁、唾液、月经排出 D.经呼吸道排出 E.经毛发指甲排出

168.常用的急性致死毒性指标有

A.绝对致死剂量 B.最大耐受剂量

-29-

C.最小致死剂量 D.半数致死剂 E.阈剂量

169.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有

A.范围大,受影响的人数多 B.损伤形式多样

C.健康损害多属多因多果,关系复杂 D.影响具有长期性 E.受环境因素影响

170.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致癌物分为

A.对人类是致癌物

B.对人类很可能或可能是致癌物 C.尚不能就其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 D.半致癌物

E.对人类很可能不是致癌物

171.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慢性作用包括

A.慢性中毒 B.致癌 C.致畸 D.致突变 E.免疫抑制

172.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主要贮存场所有

A.肝 B.肾 C.脂肪组织 D.血液 E.肌肉

173.较易贮存在体脂和含脂肪丰富器官内的环境污染物有

A.氯丹 B.氟 C.DDT D.六六六

E.多氯联苯(PCB)

174.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反应包括

-30-

A.结合 B.氧化 C.还原 D.水解 E.中和

175.环境化学物在环境中的联合作用包括

A.独立作用 B.相加作用 C.协同作用 D.加强作用 E.拮抗作用

【名词解释】 176.卫生学 177.生物圈 178.环境 179.原生环境 180.次生环境 181.食物链 182.生态系统 183.生态平衡 184.环境污染 185.公害 186.公害病 187.环境污染物 188.水体富营养化 189.生物富集 190.环境自净 191.金属硫蛋白 192.物质蓄积 193.功能蓄积 194.生物转化 195.毒性 196.毒物

-31-

197.阈剂量

198.最大无作用剂量 199.剂量-效应关系 200.剂量-反应关系

【简答题】

201.简述卫生学的作用与任务。 202.卫生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3.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有何不同? 204.环境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 205.举例说明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206.举例说明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 207.环境问题可分为哪三类?

208.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209.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10.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介质中的分布、迁移与自净有何特点? 211.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生物富集作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12.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哪些方式自净?

213.为什么说呼吸道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入

体内的主要途径?

214.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体内? 215.环境污染物如何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 216.为什么把健康效应谱看成连续谱? 217.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有何特点? 218.环境污染物的慢性作用是指哪些? 219.致突变作用包括哪些方面? 220.环境污染可引起哪些疾病?

【论述题】

221.举例说明人和环境的关系?

222.目前存在哪些主要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23.环境污染物如何在环境中分布、迁移和自净? 224.试述环境污染物在体内代谢的过程? 225.如何评价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大小?

-32-

226.试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27.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28.如何理解人体必需元素及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29.为什么说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受个体感受性的影响,举例说明?

230.如何防治环境污染?

-33-

参考答案

【A1型题】 1. D 2. C 3. A 4. C 5. E 6. A 7. E 8. A 9. C 10. B 11. B 12. C 13. E 14. A 15. C 16. A 17. A

【A2型题】101. E 102. B

【B型题】108. A 109. C 110. D 111. A 112. B 113. D 114. C 115. E

18. C 19. A 20. A 21. D 22. B 23. E 24. D 25. D 26. B 27. C 28. .D 29. E 30. E 31. C 32. C 33. C 34.

E

103. C 104. A

116. C 117. D 118. B 119. B 120. C 121. E 122. A 123. D

35. C 52. 36. D 53. 37. D 54. 38. A 55. 39. A 56. 40. B 57. 41. E 58. 42. D 59. 43. C 60. 44. B 61. 45. B 62. 46. A 63. 47. D 64. 48. B 65. 49. B 66. 50. A 67. 51.

A

68.

105. A 107.106. C

124. E 132.125. A 133.126. E 134.127. B 135.128. C 136.129. B 130. D 131. A

-34-

C 69. E 70. A 71. D 72. D 73. E 74. E 75. A 76. B 77. C 78. D 79. D 80. E 81. E 82. D 83. A 84. C

85.

C

E A D B E

D 86. E 87. D 88. A 89. E 90. A 91. C 92. C 93. B 94. C 95. E 96. A 97. E 98. A 99.

B 100.C A

C A A C D D C A A A B C D C

D

【X型题】 137. ACD 138. ABCDE 139. ABCD 140. ABDE 141. ACDE 142. ABDE 143. ABCDE 144. ABCDE 145. ABCD 146. ABDE 147. AB 148. ABCE 149. ACE

150. ABCDE 151. AB 152. AD 153. ABCD 154. ABCE 155. ABCDE 156. ABCDE 157. ABCDE 158. ABCE 159. ACDE 160. ACDE 161. ABD 162. ABCDE

-39- 163. ABCD 164. ACD 165. ABCDE 166. ABC 167. ABCDE 168. ABCD 169. ABCDE 170. ABCE 171. ABCD 172. ABC 173. ACDE 174. BCD 175. BCDE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A1型题】

1. 大气圈中与人类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平流层 B. 外大气层 C. 热层 D. 对流层 E. 中间层 2. 臭氧层位于 A. 平流层 B. 对流层 C. 外大气层 D. 热层 E. 中间层

3. 大气正常组成中的三大组分为 A. 氮、氧、氢 B. 氮、氧、二氧化碳 C. 氮、氧、氖 D. 氮、氧、臭氧 E. 氮、氧、氩

4. 下列哪种大气成分超过正常水平 A. 氮78% B. 氧 20% C. 氩 0.9% D. 二氧化碳 0.1% E. 水蒸汽 4.0%

5. 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的紫外线是 A. A段 B. B段 C. C段 D. A段和B段 E. B段和C段

6. 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波长是

-40-

A. 200nm ~275nm B. 275nm ~320nm C. 320nm ~400nm D. 400nm ~500nm E. 300nm ~400nm

7. 对机体具有红斑作用的紫外线是 A. A段 B. B段 C. C段 D. A段和B段 E. B段和C段

8. 红外线生物学作用的基础是 A. 免疫增强作用 B. 促进生物氧化过程 C. 蛋白质变性 D. 热效应 E. 色素沉着

9. 清洁空气中重轻离子比值应是 A. 小于50 B. 大于50 C. 等于100 D. 小于100 E. 大于100

10. 空气离子可与中性气体分子吸附在一起形成 A. 正离子 B. 负离子 C. 中性离子 D. 重离子 E. 轻离子

11. 不论正离子或负离子,清洁空气中的离子浓度应低于 A. 106个/cm3 B. 105个/cm3 C. 104个/cm3 D. 103个/cm3

-41-

E. 10个/cm

12. 重轻离子比值大于50的最可能场所是 A. 海滨 B. 树林 C. 影院 D. 喷泉 E. 瀑布

13.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A. 生活废气 B. 工业废气 C. 燃料燃烧 D. 森林火灾 E. 汽车尾气

14. 总悬浮颗粒物的粒径为 A. ≥100μm B. ≤50μm C. 0.4μm ~10μm D. ≤10μm E. 0.1μm ~100μm 15. 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为 A. ≤10μm B. ≥5μm C. 5μm ~15μm D. 1μm ~5μm E. 0.1μm ~4μm

16. 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主要是指 A. NOx B. CO C. N2O D. CO2 E. O3

17. 二次污染物是指

A. 直接从污染源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 B. 比一次污染物毒性变小的污染物

23

-42-

C. 空气中长期存在的难于降解的污染物

D. 一次污染物受某些因素作用后,转变成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 E. 一次污染物沉降后,再次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 18. 形成煤烟型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 A. 烟尘和NOx B. 汽车废气和SOx C. 烟尘和PANs D. 烟尘和O3 E. 烟尘和SO2

19. 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 A. SO2和颗粒物 B. SO2和NOx C. CO和NOx D. 颗粒物和烃类 E. 烃类和NOx 20. 光化学烟雾是 A. 强还原物 B. 强氧化物 C. 还原物 D. 非氧化物 E. 催化物

21. 过氧乙酰硝酸酯是 A.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剂 B. 空气消毒剂

C.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D. 光化学氧化剂 E. 强还原剂

22. 光化学烟雾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 A. 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B. 神经系统损害 C. 对胃肠道的腐蚀作用 D. 肝肾损害 E. 皮肤损害

23. 引起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初始污染物主要来自

-43-

A. 燃烧排放的烟尘 B. 工厂排放的废气 C. 汽车尾气

D. 生产事故排出的毒气 E. 火灾事故排出的烟气 24. COPD是下列三种疾病的统称 A.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水肿 B. 慢性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C.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水肿 D.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E.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扩张 25. 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 A. <5.6 B. <6.6 C. <7.6 D. 5.6~6.6 E. 6.6~7.6

26. 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A. SOX和NOX B. CO2和O3 C. NO2和C1O D. HC和CFC E. NO和SO2

27. NOX对人体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A. 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 B. 上呼吸道 C. 眼结膜 D. 皮肤 E. 食管

28.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 A. PAN B. 丙烯醛 C. 甲醛 D. 过氧化物

-44-

E. 臭氧

29. 光化学烟雾对眼睛产生强烈刺激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 NOx和O3 B. PAN和醛类 C. SO2和O3

D. NO2和各种自由基 E. 醛类和NOx

30. 受生物性污染的水体最易引起 A. 介水传染病 B. 急性中毒 C. 慢性中毒 D. 公害病 E. 恶性肿瘤

31.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是 A. Ca、Mg B. P、N C. P、Pb D. N、Cu E. As、Zn

32. 引发赤潮(水华)的生物是 A. 软体动物 B. 鱼类 C. 线虫 D. 蚊虫 E. 藻类

33. 水俣病是由于食入被下列哪种物质污染的水体中生长的鱼贝类所致 A. 砷 B. 甲基汞 C. 有机铅 D. 酚 E. 有机氯

34. 甲基汞在机体主要毒作用的靶器官是 A. 大脑 B. 肝脏

-45-

C. 脾脏 D. 肾脏 E. 骨骼

35. 水俣病的病因物质是 A. 无机汞 B. 有机汞 C. 甲基汞 D. 硫酸汞 E. 乙基汞

36. 军团菌病的病因是 A. 酵母菌 B. 霉菌 C. 细菌 D. 病毒 E. 放线菌

37. 饮用水卫生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不发生 ...A. 消化道疾病 B. 介水传染病 C. 食物中毒 D. 急慢性中毒 E. 水型地方病

38. 水质是否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的重要指标是 A. 细菌总数和痢疾杆菌 B. 痢疾杆菌和总大肠菌群 C. 伤寒、副伤寒杆菌总数 D. 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 E. 总大肠菌群和伤寒杆菌 39. 汞污染水源的严重危害是 A. 使鱼贝类产生特殊臭味 B.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C. 引起某些介水传染病的流行 D. 使水体产生金属涩味或浑浊 E. 可能引起水俣病的发生 40. 饮用水净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46-

A. 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B. 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

C. 使水质达到细菌学检验项目的限值 D. 降低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 E. 使水质达到卫生学要求 41. 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余氯 B. 改善水质的感官性状 C. 除去水中有毒物质

D. 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 E. 预防水型地方病的发生

42. 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 氯化消毒 B. 紫外线消毒 C. 臭氧消毒 D. 碘消毒 E. 煮沸消毒

43. 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 A. Cl2 B. HOCl C. Cl— D. Ca (OCl)2 E. OCl—

44. 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是 A. 加氯量 B. 有效氯 C. 余氯量 D. 水的浑浊度 E. 细菌学指标

45. 比较理想的饮用水水源是 A. 降水 B. 江、河水 C. 泉水 D. 深层地下水

-47-

E. 水库水

46. 关于地方性氟中毒,错误的是 ..A. 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B. 氟斑牙多见于恒牙

C. 从非病区搬入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 D. 随年龄增加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 E. 氟骨症多见于16岁以后的成年人 47. 克山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可能是 A. 缺钙 B. 缺硒 C. 高钙 D. 缺碘 E. 高硒 48. 水俣病属于 A. 职业病 B. 公害病 C. 地方病 D. 传染病 E. 食物中毒

49. 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指标中,细菌指标多采用 A. 肺炎球菌总数 B. 结核杆菌总数 C. 细菌总数 D. 溶血性链球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

5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对多少种有害物质制定了限值标准 A. 6种 B. 10种 C. 12种 D. 25种 E. 34种

51. 我国居住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 A. 0.001mg/m3

-48-

B. 0.010mg/m C. 0.015mg/m3 D. 0.100mg/m3 E. 0.150mg/m3

52. 我国居住区大气中SO2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 A. 0.01mg/m3 B. 0.05mg/m3 C. 0.10mg/m3 D. 0.15mg/m3 E. 0.50mg/m3

53. 碘缺乏病对人体产生的多种危害之中不包括 ...A. 胎儿早产、死产 B. 单纯性聋哑 C. 视野缩小 D. 甲状腺肿 E. 克汀病

54. 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明显增加一般在 A. 6岁以后 B. 16岁以后 C. 26岁以后 D. 36岁以后 E. 46岁以后

55. 黑脚病是由于长期饮用的水中含有 A. 高氟 B. 低碘 C. 高砷 D. 高汞 E. 高碘

56. 地方性砷中毒可能发生何种症状 A. 全身皮肤瘙痒 B. 恶心呕吐、全身不适 C. 骨质疏松 D. 心脏肥大

E. 皮肤色素沉着和过度角化

3

-49-

57. 我国2001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规定pH值的范围为 A. 5.5~7.5 B. 6.5~8.5 C. 6.0~8.0 D. 4.5~8.5 E. 7.5~9.5

58. 集中式给水水源选择的几个原则之中不包括 ...A. 水量充足 B. 靠近居住区 C. 水质良好 D. 便于防护

E. 技术和经济上合理

59.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细菌总数应低于 A. 3 CFU/ml B. 100 CFU/ml C. 1000 CFU /ml D. 3 CFU /L E. 100 CFU /L

60. 对水源水进行混凝沉淀的主要目的是 A. 调节水温 B. 除去有毒物质 C. 降低水的浑浊度 D. 杀灭病原菌 E. 调节水的pH值 61. 慢性镉中毒主要影响 A. 神经 B. 心脏 C. 肝脏 D. 肾脏 E. 甲状腺

62. 引起痛痛病的化学物质是 A. F B. Cd C. Cr

-50-

D. Hg E. Pb

63. 痛痛病患者的尿中可检出含量增多的物质之中不包括 ...A. 低分子蛋白 B. 氨基酸 C. 钙 D. 糖 E. 管型

64. 痛痛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之中不包括 ...A. 骨质疏松 B. 多发性骨折

C. 四肢弯曲变形、脊柱变形 D. 全身疼痛、行动困难 E. 多发性神经炎 65. 属于公害病的疾病是 A. 痛痛病 B. 克山病 C. 大骨节病 D. 碘缺乏病 E. 黑脚病

66.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最常用的指标是 A. NO B. O3 C. SO2 D. CO2 E. IP

67. 集中式给水河流取水点,规定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防护带范围包括

A. 上游100米至下游50米 B. 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 C. 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 D. 上游50米至下游100米 E. 上游100米至下游1000米

68. 可使Hb变为高铁血红蛋白的大气污染物为

-5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nq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