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育公共基础知识2

更新时间:2024-01-22 02: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基础知识》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 )。 A.因材施教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2.“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 )传承的。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3.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角色认知 B.角色体验 C.角色期待 D.角色评价 4.学科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 )。 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 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单一性 B.多样性 C.模糊性 D.低级性

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7.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心理防卫机制是经常表现与使用的心理方法,较为成熟的积极的防卫形式是( )。

A.合理化 B.否认 C.认同 D.升华

9.当人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们在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定势影响 B.功能固着 C.认知策略 D.都不是

10.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 )。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模仿 1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迁移 D.普遍迁移

1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动机和( )。

A.追求利益的动机 B.避免失败的动机 C.避免困难的动机 D.追求刺激的动机 13.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4.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 A.产生成就感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15.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

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 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16.对我国教师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 )。 A.《教师法》 B.《义务教育法》

C.《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7.《教师法》于何时起开始施行?( )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7年9月10日 D.1996年1月1日

18.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学记》 B.《论语·子路》 C.《大学》 D.《孟子·尽心上》

19.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

判,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 )。 A.利托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马斯洛

20.(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21.对教育功能类型的划分,可以从多个角度着手,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的功能可分为( )。

A.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个体功能与群体功能 22.( )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A.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D.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23.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 A.教育目的 B.课堂教学 C.教师与学生 D.学校教育制度 24.下列不是现代学制三种主要类型之一的是(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多轨学制 D.分支型学制

25.美国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其特点是( )。

A.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B.一个系列、一个分段 C.多个系列、多种分段 D.多个系列、一个分段 26.下列不是学生的本质特点的是( )。

A.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C.努力形成健全人格 D.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27.在课程评价领域,( )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28.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育评价主要包含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管理评价等几个领域,其中,( )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 A.学业评价 B.品德评价 C.学生评价 D.教师评价

29.( )作为教育伦理的一个重要范畴,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又是教师道德自律的最高实现形式。 A.诲人不倦 B.教育威信 C.教育良心 D.教育公正

30.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1995年3月18日通过并颁布的(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31.教育法律关系的形成以( )的存在为前提。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事实 C.教育权利义务关系 D.教育主体与客体

32.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于公元前407年编成的。

A.《开皇令》 B.《法典》 C.《法经》 D.《法言·学行》 33.( )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A.人才强国 B.科教兴国 C.教育先行 D.依法治教

34.对于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 A.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赫尔巴特的《心理学》 C.冯特的心理学 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35.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起源于( )。 A.先天的成熟 B.后天的经验 C.一种心理建构过程 D.教育与环境的作用

36.奥苏贝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这两个教学原则,提出了( )。

A.“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B.发现法教学模式 C.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D.学习双机制理论

37.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方法是由( )第一次完整陈述出来的。 A.约翰·杜威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罗伯特·塞尔曼 38.总的来讲,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业成绩之间( )。 A.有因果关系 B.有负相关关系 C.有正相关关系 D.基本没有关系

39.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一般来说应该秉持( )的学生观。 A.评价性 B.稳定性 C.发展性 D.移情性 40.( )是教育法制运行的中心环节。 A.教育法规制定 B.教育法规解释 C.教育法规实施 D.教育行政执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

A.家庭教育 B.终身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即( )。 A.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B.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C.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D.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和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表现在( )。

A.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B.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C.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D.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4.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 )。 A.泛化阶段 B.分化阶段 C.综合阶段 D.自动化阶段 5.教育法规的工具价值体现在( )等方面。 A.分配与确认 B.指导与评价 C.惩罚与教育 D.规范与保护 6.教育法律规范的内在构成要素有( )。 A.假定 B.关系 C.处理 D.制裁 7.教育立法科学化的标准有( )。

A.是否符合教育规律 B.是否具有可行性C.是否有实效 D.是否具有针对性8.桑代克在其前期总结出的几条主要的学习律有( A.效果律 B.准备律 C.练习律 D.巩固律

9.中国封建社会出现过的学校教育的类型有( )。A.官学 B.私学 C.骑士学校 D.书院

. ) 10.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 11.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包括( )。 A.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B.有利于因材施教

C.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1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

A.教育的自身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 D.社会发展的状况 13.拓展型课程适合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 A.“读、写、算”的基础课程教学

B.注重加强学生文艺、艺术鉴赏方面教育与拓展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 C.提供目标、结论,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研究的课程 D.培养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环境保护课程

1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分别是(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字形直观 15.目前最有影响、也最权威的智力量表有( )。 A.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B.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C.绘人测验 D.投射测验 16.下列属于个性的是( )。

A.需要 B.性格 C.动机 D.世界观 17.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 )。 A.问题情境 B.定势 C.功能固着 D.知识经验

18.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过程 D.教育影响

19.在教师期望的应用中,教师信念的差异可以阻止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的发展,影响教师期望的信念有( )。 A.教师道德感 B.教师情感 C.教学效能感 D.教师控制点

20.下列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A.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

B.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有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的倾向,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

C.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

降,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

D.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 ) 2.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 ) 3.人的情感不仅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 )

4.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 ) 5.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 ( ) 6.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 ) 7.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功利性和人文性的价值问题上不 可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 ) 8.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 ) 9.《教师法》的适用对象是教师,遵守《教师法》的主体也仅仅是教师。 ( ) 10.创造力应该是所有人都共同具有的一种能力品质,并非天才和伟人所独有。 ( )

降,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

D.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 ) 2.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 ) 3.人的情感不仅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 )

4.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 ) 5.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 ( ) 6.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 ) 7.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功利性和人文性的价值问题上不 可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 ) 8.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 ) 9.《教师法》的适用对象是教师,遵守《教师法》的主体也仅仅是教师。 ( ) 10.创造力应该是所有人都共同具有的一种能力品质,并非天才和伟人所独有。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n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