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读书笔记(DOC)

更新时间:2024-04-16 21: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读《目送》有感 黄雨薇 时钟上指针缓缓地转,伴随着滴答的声音桥在这静谧的房间,仿佛一声又一声沉重的脚步,警示时间的流失,生命的消逝。

《目送》的后记说这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龙女士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然而,这一切,无外乎于时间长河上,生与死的较量。因此,整本书,便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龙女士在这本生死笔记里,由父亲的死开篇,虽是一场无异于常的葬礼,却因为躺着的人是至亲的血脉相连,龙女士将心中对亲情的感恩表达得尽致淋漓,让读者产生一股浓厚的悲伤。作为父母的儿女,“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不想再次经历,龙女士便开始对渐渐痴傻的母亲格外关怀和包容。又从和母亲的相处中理解她的痛苦,“物是人非,事随境迁。”便是龙女士对此人的感慨。 人生无非是一个循环,“传宗接代”这样庸俗的传统思想却是解释了自然规律。龙女士和她的儿子华安这一对母子的沟通,相类似的便是我们青少年与父母的交流。随着时光的飞逝,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日益先进。我们的父母兴许已跟不上我们的步伐,沉默和不舍使矛盾渐深,孩子的嫌弃,或不善言辞,都成了无奈和难过。而只有等到我们成为了父母,才能懂得这一份幸福又酸楚的爱。 这时,人便开始发出人生的感慨,怨时间的无情,生命的渺小。可是,这怨恨在广阔的时间上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龙女士说:“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因此,这一抹想说却又说不出的“懂”,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那么,面对无言的时间和对生命的目送,我们又该做什么呢?龙女士的人生观广为流传——“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如果我们正确认识到这个道理,坦然接受时间的流失和生命的消逝,用人生的苦难磨练自己的内心。

珍惜时间,活在当下。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

目送过去,珍惜现在

——读《目送》有感 钟穗斌

《目送》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的感悟人生的书。十八毫米厚的书中,写了什么呢?

其实,不过是写了对亲人传递的奉献的爱,对朋友牵挂的惜别的爱,对社会冷眼的或悲悯的爱,对自然的向往与沉醉的爱。但是两行字,能不能概括完一本书呢?这就像用生老病死概括人们的一生。于是我们发现,上面干巴巴的概述性的词,少了喜怒哀乐,少了我们生活着的一切,少了作者看到的记下来的我们看到有了共鸣的情感。我们可以看见,作者的心是很细很细的。作者与我们一样,都有两只眼睛,但是作者看到临摹的梵高的星夜,就想到临摹不出来的梵高遗世独立的情感,而我们却看不到呢?但是这也无从羡慕,属于二十世纪的眼睛,毕竟异于二十一世纪的;未满十八的眼睛,终究不及经历几十年沧桑的。也许,我们在自己的道路上走着,学着记下自己的所见,没准自己也会成为另一个心很细很细的人。

书中,作者叙述质朴,有款款深情,也有万丈豪气,有些冷,同时也让你温暖无比。她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对亲情延续与生死别离的思考,如花枝春满,让人悲喜交集。刚柔之间,漫溢出幽微与深邃,忧伤与美丽。作者的凄清与渴望,用最朴素的方式绽放出了最动人的诗意,令人难以忘怀!她所有的哀婉与忧愁都被云淡风轻的呢喃低吟与朴实无华的轻言细语覆盖,没有华丽的词藻与腻人的蜜意柔情,也没有无病呻吟的哀叹与恸哭,不事喧哗,也无需喧哗,而文章中每一处细节却让你分明倾听到作者的心声。在写作中,我们未尝不可以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用细节来带动抒情,含蓄中不失真切,平实中饱含深情。

第一篇是《目送》,最后一篇,其实也是“目送”。前面的,写华安如何变成安德烈,写儿子的独立,疏离,是必然的过程。后面的,写父亲如何老去,像崖上的人抓不住落崖者的手,慢慢地滑落。这也是必然的过程。两个都是必然,作者的孤单是必然的吗?那该多么可悲可叹!原来目送,是离别的手段。一人离开,另一人在原地看着,伸长脖子远眺着——要是那人不再见面呢?这么想着,终于那人走出目力所及,才舍得迈步——走着那个先走而不回头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的路。这样两人就算分别了。人生路上的分别,怕是不少吧。还好我们在分别的时候,带着各自的回忆,这样就能不孤单了吧——还是这才是感觉孤单的来源?

在相信与不相信中逐渐徘徊,我们渐渐长大。不断地目送着与我们相交的人们逐渐远去,更是不断地目送着无数个曾经的自己远去。不必追,也追不回来。唯一能做的,只有珍惜现在,将目送作为盛大的告别式。世界这么大,我们这么渺小,相遇在一起是多么幸运,所以,别让爱你的人经历太多的目送,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你决然的背影,而是你正对的脸,和你脸上幸福的笑容……

女孩子的友情

----观电影《牛仔裤的夏天》有感 邝佳彦

《牛仔裤的夏天》这部电影讲的是四个妙龄少女和一条牛仔裤之间的故事。在一个旧货店,他们发现一条适合四个人体型的牛仔裤,虽然四个女孩会在不同的地方度过这个夏天,但是他们决定用这条牛仔裤来维系他们之间的感情。

卡门到离异的父亲家想要和父亲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却惊讶地发现父亲准备再婚,和父亲以及准继母相处的日子让她觉得十分难受,父亲似乎为了所谓的继母在生活习惯上改变了许多,这让她深切地觉得陌生与不习惯。从小到大她都深深爱着父亲,呆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她感觉不到任何爱与温暖。每次父亲与继母谈论婚礼的事情,她都表现得异常不舒服。她觉得是继母把爸爸夺走了,为此他感到非常的烦恼与困惑。选参加婚礼的礼服的当天,因为自己臃肿的身材,她夺路而逃。她伤心极了,以至后来在提碧的鼓励下给爸爸打电话道歉时泣不成声。最后,她原谅并理解了爸爸,也学会了体谅与尊重。

莉娜的假期是在希腊的外婆家度过的,那是一个沿海的考捕鱼为生的小城市,她的外婆和外公都十分想念她,她在那里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爱上了外公仇家的孙子—卡斯托。表现最为保守的她感到十分困惑,不知该何去何从。觉得牛仔裤有魔力的她穿上牛仔裤后,鼓足了勇气跟祖父争取,祖父终于同意了他们交往。

布莉姬从小是一个超级明星,她爱上了女子足球队的教练,她极尽一切地表现自己以吸引教练的注意,最终她成功了,却又迷茫空虚了,因为她的母亲离开了她。在卡门的鼓励下,她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并勇敢地生活了下去。

提碧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烦恼,她和公司的老板的相处得不太融洽,在她 正准备放弃这份工作的时候,三个朋友给予了她鼓励,让她鼓足勇气回到公司继续工作。

我觉得这条牛仔裤的真正魔力在于它见证了四个女孩的一切。当一切都在改变的时候,它还能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给予她们强大的勇气与力量。

影片中有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成长中的坎坷和困难都变得美好,因为有你------我的好朋友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们四个好朋友、好姐妹有人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有人拥有了勇气,有人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有人坚强地面对失去。在爱情、亲情、事业等诸多困难前,她们彼此鼓励,彼此成长,陪伴着彼此走过那段难忘的时光。

经过挫折磨砺的她们变得成熟,变得自信,变得有勇气去面对生活。四人紧紧相依、互相扶持的温暖的感情带给彼此勇气。可见,友谊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挫折与失败。在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助时,我们应该学会找我们的朋友来倾诉。真正的朋友,能给予你爱与温暖,能给你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抵御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让困难迎刃而解,使你变得积极与快乐,有信心坚强地在生活的道路上走下去。

种下友谊之树吧,当你失意、经受挫折时,奄奄一息时,你的身旁有朋友的搀扶与鼓舞,有朋友倾听你内心的苦难,那么你的生活就不是一种负担,将是生机勃勃、散发光彩的春天。

边城,那一抹爱的忧愁

——读《边城》有

感 管玮婷

拿到这本书,捧在手中,翻开书页,随着那淡淡的、轻轻的描写,进入那时的世界。

文章在第一节便已这样描写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首次描写翠翠,便已把作者对翠翠的爱展露无遗,她似乎倾注了作者所有的爱,像一个纯真的天使,又像一个山间的女神,还像一只奔跑的麋鹿,跑进了我的心中。

可是,她却是不幸的:早早地没了母亲和父亲,只是和爷爷二人相依为命,“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也是点出了这个可爱的孩子成长的不易。当读到“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看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这一段时,这个在山间长大的小姑娘把它那淳朴天真活泼善良的性格展露在我们眼前,她爱小动物,她爱新娘子,她爱一切美的事物,可是,最后的两个“独自”却又那么刺眼,那么令人无奈,无论她多可爱,她有多爱这一切,她都只有一个人,没有人与她分享,那是多么令人惋惜和可怜。

接着读下去,“再过一会,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对河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小斑鼓弹月琴唱曲子。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划拳行酒的吵嚷声音。同时停泊在吊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类,倒进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唦——的声音。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象只有一只白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当赛龙船已尽,众人离去颇有一些“曲终人散”之感,可这冷清之意却又被那琴声歌声,猜拳行酒声,炒菜声驱得一干二净,在这种空灵、寂静而又朦胧的如世外桃源般美丽的环境中,翠翠与二老相遇了。这像是一个标志,暗示着翠翠与二老的爱情终会是淡淡的,空灵寂静,朦胧而又美好。

相遇后,“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起云一颗星凝眸。祖父若问:‘翠翠,想什么?’她便带着点儿害羞情绪,轻轻的说:‘在看水鸭子打架!’照当地习惯意思就是‘翠翠不想什么’。但在心里却同时又自问: ‘翠翠,你真在想什么?’同是自己也在心里答着:‘我想的很远,很多。可是我不知想些什么。’”不可不说,这里的描写很细腻,通过语言、神态、心理描写,通过那自问自答、没有逻辑的话,突出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心中的迷蒙,她虽感到不知所措,但心中却早已有了自己答案。接着写道:“那首歌声音既极柔和,快乐中又微带忧郁。唱完了这歌,翠翠觉得心上有一丝儿凄凉。她想起秋末酬神还愿时田其中的火燎同鼓角。”这里给人一种很干净的感觉,一种远离世俗污染的纯洁,让人感觉平静而清新,就如处在一片空旷的田野中,但那感情虽是那么淡,却又丝丝飘进心中,浓得化不开。再到后来,文章写道:“二老不能逼迫翠翠回去,到后便各自走开了。翠翠到河下时,小小心中充满了一种说不分明的东西。是烦恼吧,不是!是忧愁吧,不是!是快

乐吧,不,有什么事情使这个女孩子快乐呢?是生气了吧,——是的,她当真仿佛觉得自己是在生一个人的气,又象是在生自己的气。”这里的翠翠,不知自己对二老已经产生了情愫,一直问自己:“我怎么了?”,此时的她感情仍是淡淡的,不像二老那么浓烈,但那懵懂可爱的劲儿也确是让人感到十分惊喜。 在翠翠的情愫淡淡地发展中时,二老对翠翠的爱越来越浓,当读到“翠翠不明白这陌生人的好意,不懂得为什么一定要到他家中去看船,抿着小嘴笑笑,就把船拉回去了。到了家中一边溪岸后,只见那个人还正在对溪小山上,好象等待什么,不即走开。”我似乎看见一位俊朗的青年,站在那高高的山头上,眺望着对岸的姑娘,似乎是想看着他回到家中,又似乎只是想多看几眼这可爱的人儿。虽无言,却更加表达出那相遇后产生的无言的情愫与不言的爱。“有钱船总儿子,爱上一个弄渡船的穷人家女儿,不能成为希罕的新闻,有一点困难处,只是这两兄弟到了谁应取得这个女人作媳妇时,是不是也还得照茶峒人规矩,来一次流血的挣扎? 兄弟两人在这方面是不至于动刀的,但也不作兴有‘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对面时作出的可笑行为。”这里体现的是兄弟二人的争取,他们二人的爱很朴实也很理智,所以既没有“情人奉让”,也“不至于动刀”,很好地指出了他们对待爱情的朴实,理智但绝不退让,爱但绝不疯狂的品质。 最后最后,以“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写出爷爷逝世,大老永远地离开,翠翠只是在无穷无尽中等待她心中的那个人结尾,虽是让人遗憾,可那个人,却如那座白塔一样,永远地伫立在翠翠心中。

这本书,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却有十分鲜明的人物,没有浓烈激烈的爱情,一切的一切都是淡淡的,轻描淡写,可就在这平淡的描写中,在一片静谧之下,茶峒、小溪、一只黄狗、一个女孩,很孤独,但却满怀希望,很悲伤,但却是生活的真谛。

父母爱情(采访手记) 邓楚烨

现在的爱情讲求轰轰烈烈,爱对了,爱错了都是青春,都浓得化不开。看的出来,父母是相爱的,但是却是那么地波澜不惊,是岁月使然吗?他们那个年代,爱情是怎样的?对于父母的爱情,我充满了好奇,于是,我采访了我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给我讲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一个村的,是的,他们并不是城里人。两个人是邻居,从小就认识,却并不熟悉,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所以他们并不是小说中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由于家庭原因,俩人都早早辍学来到广州打工,爸爸在家中亲戚的工地工作,妈妈则在那个工地中管理杂货铺。两人是老乡,又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便少不了互相帮忙。妈妈的杂货铺要进货时便会找爸爸帮忙,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悉起来了,但也只是熟悉,一般朋友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周围的朋友都成了家,他们便成了各自圈子里的剩男剩女,被家里人催促着成家。周围的人就开玩笑,让他们在一起得了,也有人专门为他们俩做媒,撮合他们在一起,却遭到了家中亲戚的反对。因为两人是一个村的,结婚不合规矩。

这一反对,倒让两人越走越近,妈妈又在爸爸摔伤腿时送他去医院,照顾他。爸爸又在腿好后追求妈妈。妈妈喜欢王菲、张学友的歌,爸爸就在为数不多的工资里省钱下来给妈妈在杂货铺里装音响。最终,他们越走越近,结婚了。

这是个很俗套很平淡的爱情故事,听完,我甚至在这个故事里面都几乎找不到爱情的影子,但是故事的男女主角,我的爸爸妈妈最终还是在一起了。 初听到他们的这个爱情故事,我觉得有些闷,那时的他们还是二十岁上下的年纪,但是我却觉得这个故事一点也不激动人心,毫无波澜。这是爱情

吗?妈妈告诉我,等我再长大些,再经历一些事情,再回头重新看看这个故事,就会懂的。

他们会心一笑,说,这才是好的爱情,你情我愿,我愿意花心思去追求你,你也愿意靠近我,不需要轰轰烈烈也可以是一段好姻缘。好姻缘也看往后的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不是谈恋爱,只需互相宠爱便够。

爸爸妈妈结婚时很穷,爸爸是长子,打工赚到的钱大多都寄回乡下;妈妈是幺女,只有为数不多的积蓄。两人结婚时没钱摆喜酒,只拍了张简单的婚纱照。一张婚纱照,两本结婚证,就是一个家。起初,两个人是住在地下室的,早出晚归的工作,苦中作乐,积蓄也有了点,也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我的姐姐。生活的担子也因此变重了,妈妈要兼顾工作和带孩子,爸爸为了让妈妈不要那么辛苦,除了白天在工地工作之外,晚上还帮妈妈管理铺子、点货、运货……很辛苦,他们没有挂在嘴边,但我听着都觉得很辛苦。可是他们从未停止奋斗,从未停止过对这个家的奉献。在我出生的那年,爸爸身体不好,要做手术,好不容易存下来的积蓄又花光了。对于妈妈来说,那是一段更加艰苦的日子:要照顾两个孩子,丈夫身体又不好。可是她坚持下来了,她没有抛弃这个家,她当了一个好妈妈、好妻子。现在谈起那段日子,她总是忍不住红了眼眶,却仍然没有把辛苦挂在嘴边。

如今,我们家的条件状况好了很多,家庭幸福美满。

我的父母的爱情,真正的是细水长流的那种。到哪里去找那些细水长流,平凡而又平静又温暖的爱情呢?其实这些爱就在我们身边,我的父母的爱情便是。这也是我想要的爱情,不浓烈却深沉。

活着,为了什么?

——《活着》读后

感 林杰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出自余华的短篇小说《活着》的自序。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每当读这本书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其实都不算什么,人总是这样,如果他没有体会到真正的痛苦,他会天真的以为他所面临的是天大的困难,所以便忧郁困惑,一筹莫展。读了这本书便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去追求我想要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在追求的东西,也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所在,但往往还是有很多人找不到他们想要的幸福。而我就以读了《活着》这本书后的感悟来浅谈我对“幸福”的一些看法吧!

活着,是为了什么而活?还是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基本的能力,简单的两个字却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幸福的追求,但往往现实却给了我们太多的苦难、无聊和平庸。而我们只能一点一点的去忍受,

去担负起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在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披荆斩棘后才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朵幸福之花。正因为得来不易,所以才更加渴望和珍惜。

主人公叫“福贵”,一个在现代人看来略显俗气的名字,可是却代表了那个年代天下父母亲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但什么是福?什么是贵?也许他们并不知晓,他们既单纯得可爱,也愚昧到可悲。于是一个个悲剧就此诞生,出生在富贵家庭的福贵并没有那么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富贵,他的人生还是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到最后才知道好好地活着才是老百姓真正的福贵。想来也是警醒我们每个人:今天你所拥有的如果不努力抓紧,明天也许就不是你的了。要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福贵的一生可谓当时底层社会的一个缩影,劳苦大众对于生活的磨难只有坚忍,而没有力量去改变他。赌光家财,气死老父,他的人生从平坦大道走向了死胡同,但最可贵的是他乘着自己年轻气盛,以狂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他这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家珍。他的幸福大门为家珍而开,也从未关过。

福贵的一生是那么的漫长也是那么的短暂,让我强忍悲痛来复述他的一生吧!成亲不久,赌光家财,气死老父,同时失去了最有力的精神之柱和物质之柱;家道中落,岳父强行带走怀孕的媳妇,好在家珍最后回来了;外出买药,不幸被国民党抓壮丁,战场上捡了一命,但也许是他的母亲一命换一命的吧;回到家以为全家四口人可以安心过上好日子了,不料儿子有庆十三岁时却因为救人献血过多而死,生活再次陷入悲痛;女儿凤霞人机灵漂亮,但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高烧变成了聋哑人,本来就不舒心的日子更加难过,还好找到了一个能当半个儿子的女婿—二喜;在以后的这段时间里恐怕是福贵一辈子中最快乐的时候了,女婿对他们很好,全家其乐融融,但可怕的事又发生了,女儿凤霞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死去了;不久之后他生命中最珍爱的人,终于承受不了打击离他而去;但好歹他还有爷孙三人相依为命,没过几年二喜因为一次建筑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原本一个六口之家,还剩两个人,但命运觉得给他的痛苦还不够多,再一次夺走了他只有六岁大的外孙的生命。一个迟暮之年的老人,经历了如此多的生死离别,却依然坚强得活着。因为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需要他,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因为他知道,上天让他活着是去努力追求幸福的,尽管幸福离他很远,尽管只剩他一个人,但只要他自己不放弃,明天也许幸福就来到他身边了。有人说过幸福就像一只翩翩蝴蝶,你永远也追不上它,但它却在不经意间落在你的肩上。

宽容、善良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福贵的儿子有庆是为了救他战友春生的老婆才不幸死去的,一开始家珍不肯原谅春生,但大家经历了提心吊胆的文革后,命运悲苦的他们还是重归于好,所以遭遇不幸却依然懂得宽容的福贵仍然是幸福的,他用宽容和忘却来清除痛苦,让内心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幸福。 也许我们所看到的,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但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被他这种坚强所打动,从而来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也许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但也许能宽若天地。

幸福只是内心对生命流转的一种感受和领悟,而这种感觉不在于它的长短,但只要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存在,珍惜它的存在就已经获得了幸福。

在贫苦的边缘,幸福仍然可以光顾,在光鲜的背后,幸福也许仍然味同嚼蜡。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所营造的心境,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什么,而是在于你内心感觉到了什么。做事遵循于本心,幸福就可以很简单,幸福的内心才是成就我们幸福人生的主体。

积极追求幸福是没有错的,但我们在匆忙赶路的时候,却忘记了祝福。现在的我们似乎都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一直在忙,一直在往前赶,以为拼命赶路的我们会在某个终点获得幸福。于是在这种不能停止的追求当中,我们深感疲惫,却一直不曾追到我们希冀中的幸福。生命本就是一个过程,如果我们只是匆匆忙忙、平平庸庸的追求幸福,然而却忘却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那么我们是否幸福,都早已没有了感觉。所以当你不停向前奔跑的时候,适当慢下来,欣赏沿途的景和人,也许你会收获不一样的东西。

人生痛并快乐着

——读《活着》有

感 冯烨 想起以前问过大人:“人为什么要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充满了力量,在每个人心中它充满生机。《活着》这本书,它讲述的故事,更让人深切感到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活着”使人具有忍受的能力。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描述了主人公福贵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他从年轻时吃喝嫖赌的狂妄无知,到经受了家庭败落的自暴自弃,再到父亲病逝、母亲年老染病的猛然觉醒从而认真生活,之后却又面临更多足以令人丧失活着的勇气的困难。生生死死,往事如烟,练就的是一个宁静待世的沧桑老人,过往的苦痛不堪不过是更让福贵明白活着这一意义。

第一次读此书,我为福贵而悲,为他患得患失。福贵的最终,不应该是一个人怀念所有人的事,不应该这样!我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可是,我那时忘了,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痛并快乐着,活着必然也是如此。因此现在我又释然了,想必福贵当临死时也觉得幸福无憾吧。

福贵年轻时活着的形式在读者看来一定是“烂泥扶不上墙”。为了面子、为了所谓尊严,他对怀着孩子的媳妇又踢又打,只因媳妇劝他放弃赌博回家。更不顾父母亲年迈力不从心,连日继夜留在妓院赌博嬉闹,一步步耗尽家中几代积蓄的财产。然后,终于有一日,他醒悟了,这时候读者该会忘记他过去的混蛋了,因为对命运的疑惑占据了读者的心。改过自新的福贵在去县城的路上惨遭兵役;九死一生回到家,母亲已经去陪伴了早在坟下的父亲,母亲死前念念不忘的是儿子的去处;昔日给这个清凄的家带了几处欢声笑语的伶俐女儿又聋又哑,只因生病无钱医治;儿子全然不认识这位父亲,还带有些惧怕,或者是福贵所说因为当初儿子在妻子肚子里时他踢打了这儿子……刻意去忽略这一切苦难,不管怎么说,人也总聚在一起了,家还算是有家的样子。

可是,以为已经结束了一切,可以美美满满,却原来那不过是南柯一梦。噩梦般的生活紧接来临:儿子为县长产后大出血的妻子输血过量而死;女儿历尽旁人耻辱嫁得一好夫君,却在生孩子时死了;妻子也没办法再做些什么,她得了软骨症。家已不似家,四分五裂,可人还在这世界一日,不论是苦是乐也得活下去。福贵那好转的妻子突然间撒手离去;忠厚的女婿做工时意外身亡;带着仅有的孙子苦根,苦根却吃豆子撑死了。一切那么突然,让人不知所措,又那么理所当然,看起来因果有序。

年幼的苦根不知生死是什么,在他父亲死了时外公带他去埋葬了一个个亲人,在坟边,外公一一讲述这些坟,他还没等外公说完就伸手指着他爹的坟哭着说:“这是我爹的。”读到这,我的眼泪好像就在这一瞬间要崩塌了,但又好

似习惯这不过是书中的故事。可是那时不时透露的细节,那书中不经意的“可惜啊”“早知道”“如果”又将人带入故事如经其事。

《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那偶尔的美好足以让人揪心。那么多的不幸,当福贵讲述这个故事时,那么淡然,从那淡然我们似已明白,活着并不一定是平平淡淡,我们承担了活着赋予的责任,要忍受了苦痛快乐并夹的生活,没有比这更好的活着了。

于是,又想到了那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那就是,人不需要为活着找什么理由,如果一定要说,人就是为了经历生活这整个人生过程而活着的,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我们的冲击、平庸。不必每一天都满足,至少人生这一过程是神奇而最终使人满意的。

我知道,《活着》要讲述的远不止这些,每个人读它都会可以得到不同的感受,可以从一个个命运中感受到自己的命运。阅读过来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懂得的或许不多,让我们记住的却绝对不少。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试着去理解《活着》。

醒醒吧!被操控的我们

——读《娱乐至死》有感

邓敬南

在这学期的读书月活动中,我主要读了尼尔·波兹曼写的《娱乐至死》,这本书主要写了作者对美国的各种文化变化感到悲哀,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从以前的工业时代变到现在的信息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人们渐渐地学会了娱乐,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娱乐,对人们影响最大的自然就是存在我们身边的很多媒体了,我们身边的电视、电脑等都属于媒体,人们都愿意在媒体中获取快乐,但却不知道我们已经被这种东西控制着,我们媒体都会看电视,看电脑,媒体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操控着我们,渐渐地让我们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悟,确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有一部分时间去看电视电视带给我们很多东西,它带来了音乐、电视节目、新闻等信息,生活中我们几乎都离不开电视,可见电视对我们的重要性。那么假如电视消失了,人们的生活可能因此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可能变得平淡无奇,没有一点乐趣,也没有媒体供我们快乐。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在这种离不开媒体的世界中生存着,时时刻刻都在被媒体操控。

电视等媒体的出现,是社会发展而取得的结果。社会发展得越快,我们能获得的实惠越多,飞机的出现让我们能在空中自由飞翔;地铁的出现能让我们在地下自由穿梭;电脑的出现使我们更加方便地与人交流,更加方便地在网上浏览信息。这些都是社会发展迅速带来的好处。可是,社会发展得快难道没有坏处吗?有的,许多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电脑和手机几乎主宰着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能和在很远很远地方的人交流,还可以跟周围的人交上朋友。但是,在这个时代中,很多人都会出现“拿笔忘字”的现象,现在会写字的人变少了,很多人都沉迷在电脑和手机中,已经很少人写字了。人们能在网上,手机上交流,也不必写信了;人们的工作也可以在网上完成或提交;

人们所需要的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只需复制粘贴,再发送给别人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写字了。“拿笔忘字”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了。

目前,娱乐业也渐渐增多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精神文化生活,正因如此,娱乐业的服务也越来越多了。在这潜移默化中,我们就越来越容易被娱乐控制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仍然得迫于无奈地生活在这个娱乐化社会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渐渐减轻它对我们的操控,要时刻地保持头脑清醒,懂得思考一切,学会控制自己,不要沉迷在娱乐之中,不要让我们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人,非人?

-----《我,机器人》影评 张羡美

在如今科技发达的社会下,科技的发展一次次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惊奇,科技制造手机、电脑、电视、汽车、船、飞机等等这都不算什么,如今科技创造机器人来代替人们工作,这才是至高境界。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机器人可以接受人类指挥,运用到各个行业中,例如建筑、服务等等,协助人类的工作。有时候,机器人甚至可以取代人类干活。人类对机器人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但这真的好吗?有人说,总有一天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主宰这世界;也有人说,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是人类的得力助手……

在现代社会中机器人影响了我们生活许多方面,那我就为大家介绍一部关于机器人的电影——《我,机器人》,讲述的是公元2035年,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美国USR公司开发出超能机器人产品--NS-5。随着NS-5被大量销售,机器人开始充当起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角色。但警探史普纳始终留恋以往简单的生活,爱听老歌,喜欢老式的打扮。专门从事机器人心理研究的科学家苏珊向来崇尚逻辑与科学,她坚信总有一天机器人会胜过人类。生活观念南辕北辙的史普纳和苏珊却在调查一桩疑似NS-5谋杀人类的案件中不期而遇。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觉机器人似乎已经学会了自我思考,并且解开了控制他们的密码,成为了完全独立的“机器类”

影片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从一开始讨厌机器人的男主角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半机器人的人类,后来他与机器人桑尼协力破坏了控制机器人的系统viky 保护了人类,恢复和平与宁静。可笑的是人类创造机器人的最初目的是服务人类,后来反而被自己创造的机器人背叛,想要控制人类,主宰地球。电影中的机器人为什么想统治人类?因为电影上给了机器人三条定律:第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第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给的任何命令;第三,机器人可以自卫,但前提是不与前两条冲突。而最终,机器人对这三个定律的解释则是:为了人类的发展,为了人类的安全,人类某些自由必须放弃,因为人类的自相残杀、战争、欺诈、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人心的冷漠、人性的丑陋……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机器人并不是人类最大的敌人,至始至终,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自己。

许多电影都是讲述人类被机器人、外星人统治,或许你可能觉得这只是电影,但是现实中你确定不会发生吗?如果人类足够的强大和团结,那么又怎么会害怕会有被统治的一天呢?

那一种难言的痛,能回避吗?

——读《中国人在梁庄》有

感 吴晓棠 在书本的前言部分,作者就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从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了民族的累赘,成了改革、发展与现代化追求的负担?从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了底层边缘的代名词?又是从什么时候起,一想起那日渐荒凉、寂寞的乡村,想起那在城市黑暗边缘忙碌,在火车站奋力挤拼的无数农民工,就有悲怆欲泣的感觉?这一切,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又是如何发生的?它包含着多少历史的矛盾与错误?包含着多少生命的痛苦与呼喊?这些问题连作者也很难找到答案。这本书正是写了农村留守儿童与老人的状况、农村医疗的落后与农村环境遭到破坏等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出现的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中国传统的乡村遭到了如此严重的破坏。虽然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农村将不再是从前的模样,但我们仍应保留下乡村的人情味;仍应该多照顾家庭而不仅仅是在以金钱;仍应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多关于农村城镇化中的问题应该被曝光,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危害呢?

其一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会增加社会犯罪率,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医疗的落后、环境的污染会使更多的人只愿远离乡村,不利于乡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乡村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乡村的消失会使中华文化的传承受阻。

城里的月光是那么的柔和,城里的生活是那么的繁华。但现在的许多乡村,已不再是我们想象中的田园牧歌,这样的痛,是发展所带来的,虽无可避免,但却绝不能回避,绝不能无视。是时候该停下来好好思考解决的办法了,我们!

那一种难言的痛,能回避吗?

——读《中国人在梁庄》有

感 吴晓棠 在书本的前言部分,作者就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从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了民族的累赘,成了改革、发展与现代化追求的负担?从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了底层边缘的代名词?又是从什么时候起,一想起那日渐荒凉、寂寞的乡村,想起那在城市黑暗边缘忙碌,在火车站奋力挤拼的无数农民工,就有悲怆欲泣的感觉?这一切,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又是如何发生的?它包含着多少历史的矛盾与错误?包含着多少生命的痛苦与呼喊?这些问题连作者也很难找到答案。这本书正是写了农村留守儿童与老人的状况、农村医疗的落后与农村环境遭到破坏等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出现的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中国传统的乡村遭到了如此严重的破坏。虽然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农村将不再是从前的模样,但我们仍应保留下乡村的人情味;仍应该多照顾家庭而不仅仅是在以金钱;仍应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多关于农村城镇化中的问题应该被曝光,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危害呢?

其一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会增加社会犯罪率,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医疗的落后、环境的污染会使更多的人只愿远离乡村,不利于乡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乡村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乡村的消失会使中华文化的传承受阻。

城里的月光是那么的柔和,城里的生活是那么的繁华。但现在的许多乡村,已不再是我们想象中的田园牧歌,这样的痛,是发展所带来的,虽无可避免,但却绝不能回避,绝不能无视。是时候该停下来好好思考解决的办法了,我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nm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