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参考资料文教师的建议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0 23: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教师编制参考资料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一): 只有转变思维,才能走得更远
作为教师的责任在于:确立自由精神的教育观,培养有自由胸怀的民主主义下的公民,并以自身作为表率。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是什么?简而言之,培养思想上自由的文化人,培养行动上妥协的公民人。 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思维,才能走得更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同样,有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行为。对于语文是什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都能说出个一二来,我们也许正陷于语文到底是什么的争论中,我们也许在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左右摇摆中。但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有没有想到:我是语文教师,但我首先是一个教师,那么教师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教师首先是引领者。知识的传授,其实是末技,而学习方法的习得、习惯的养成、思想的引领是最为重要的。从这个意义出发,作为教师的责任在于:确立自由精神的教育观,培养有自由胸怀的民主主义下的公民,并以自身作为表率。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是什么?简而言之,培养思想上自由的文化人,培养行动上妥协的公民人。 思想上崇尚自由,即必须在思想方面敢于怀疑,勇于批评、坚持独立的思考,并对于不同的学说有尊重心,养成民主式的思想习惯与治学态度。对于不同的学说与主义,学生都应该彻底了解,决不能以教师的学说为唯一。在众多的学说面前,然后自己做一番分析,由自己的反复思考能力,从独立自主的观点,加以选择,如此方能免于盲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的人。
行动上必须妥协。妥协不是抛弃自己的思想追求,而是在行动方面必须使受教育者养成尊重异派存在的态度,必须学会协调、合作、折衷、让步,乃至严复所说的“屈己以为公”。
既然我们明确了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那么,我们如何来行动,如何在行动唤起大踏步走的冲动。不妨,你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1、 不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所教给学生的东西未必是“真理”。
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工具性见长、人文性见长)千万不要认为:你所教给学生的是唯一的真理,是千真万确的定论。所以,你不妨告诉你的学生,老师所讲得未必是真实。教科书上所说得未必也是真实,作为学生所要做的,那就是:多一双明眸擅辨的双眼,在慧眼的基础上,善于用“第三只眼”来看问题。
1
2、 把问题放在更大的时空坐标中来思考,力求给事物以真实。
这个问题是以怀疑和争辩作为基础的。比如你在讲授《杨修之死》时,千万不要认为教学参考书上所认为的“杨修最终被杀,是因为它卷入了曹家的家庭事务。”这样的分析是千真万确的。你可以不妨这样启迪你的学生,“同学们是否同意教学参考书上的分析,不同意的话,请说出你的理由”。这样的一个怀疑,这样的一个争论,不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吗?不就是培养学生的自由之精神吗?不就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吗?如果,还是以教学参考书为“真理”。那么,作为教师的你,只是一个“工具”而已,那么你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会不知不觉中变成的“奴化”的人。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我们语文教师一个个变成“工具”,我们的学生一个个变成了“奴化”的人。那么,就从多一份怀疑出发,你越来越会发现,事情并不是如谁所说,你会更加接近真实。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二): 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张扬
解决了共性的问题(在单位获得了一定的认同感),那你就可以在共性的基础上尽情地和你的学生飞翔了,我们知道,这个飞翔叫“张扬”。张扬有度,张扬有法,张扬有果,这样的张扬那就是个性。个性的个体多了,语文才称之为语文。
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张扬
昨天晚上看了炳峰下面的文字,非常有同感。(现摘录如下)
“也不要忘记了,在张扬你的个性同时,一定要遵循教育的共性。换言之,在你无拘无束地邀领你的学生一起在语文的天地遨游的同时,你还必须有一双坚实的翅膀。这翅膀,就是语言文字的基础。因此,我们提倡的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飞扬。”
那么,我们所认为的共性是什么?如何才能在共性的基础上做到个性的张扬?其方向在哪里?
我认为:认识共性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语文是什么的问题。多年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争论过后,各人还是教自己的书,还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陶醉地舞蹈。有的,教学成绩好但缺少反思,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适合学生的,几十年就这样“无畏”地走过;教学成绩一般不得不反思的,拘囿在自己的圈子里挣扎,挣脱而不得解。到底语文教师应该走哪一条路?哪一条
2
才是我们的真路?今天的专家这样说,明天的教授那样说,我们真的无所适从了,于是,到最后就作罢了,还是觉得自己的路最适合自己了。
这样的焦灼和因此所养成的“无所谓”的态度,占据了我们语文教师的心。但是,在我们的内心,渴望变革,渴望走“正道”的希望从未熄灭。我们在反思,我的教学是不是走歪了;我们在忏悔,我的教育是不是“非教育”的。是啊,我们是该全面反思和忏悔的时候了。反思的方向在于:我走得或快或慢,但这是一条背道而驰的路;忏悔的方向在于:在自己的田地里,做的是“不得人心”的所谓“好事”。
那么,在这里我坚决地提出:只有认识了语文是什么的问题,才能解决如此多的弊病。那么,语文是什么?在我看来,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不要陷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论争中让自己无所适从。一线教师自有我们自己的理解,语文就是两种认识,你说的语文是小语文还是大语文,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在大语文观认识的基础上,语文其实就是三个语词:“文字、文学、文化”。文字,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这需要像考据家一样仔仔细细不得马虎;文学,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田地滋润和熏陶,培养书卷气,在这里,要的是涉猎和碰撞;文化,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问题要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来解读,来品味,来判断,来接纳,来创建,在这里,要的是交融和碰发。
解决了语文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就要扎实地前进。我们不妨把语文教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部分。通过感悟,亲近作者思想,体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这是“大学”。识记字词,掌握语法,熟悉文章的写作规律,这是“小学”。“大学”教学应舍弃一切条条框框,彻底摆脱匠气,或作慷慨激昂的演讲,或创设如临其境的氛围,或民主平等的讨论,以融动心灵为目的。“小学”教学则应如学者一般,仔细辩析,认真分类,全面总结,以准确运用为目的。两种课程分清,合理安排,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我想基于以上的实践,我们所提出的: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分数,进入高一级学习平台;要给学生一个思想的天空,进入一个思想的境界,是能够实现的!! 解决了共性的问题(在单位获得了一定的认同感),那你就可以在共性的基础上尽情地和你的学生飞翔了,我们知道,这个飞翔叫“张扬”。张扬有度,张扬有法,张扬有果,这样的张扬那就是个性。个性的个体多了,语文才称之为语文。
张扬有度:我们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通病,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以前是强加于学生教参的观点,现在是强加于学生自己主观的想法,殊不知这样的倾向是极其危险的。危险在于,你可能给学生带去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宣泄,而
3
不是一种兼容并包的胸怀。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给学生一个思想自由的天空,而不是把你的思想和做法强加于学生的身上。让师生在自由思想的天空下,汲取一切人类文化的成果,在不断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张扬有法:一切文学都已经失去了她存在的现场。我们语文教师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必须信一种他人对文章的解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文学活在当下。简而言之,那就是要链接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字里行间参透当下的人生百味。也许,你要说:人生百味,学生尚且过早。过早的给学生一些灰色的东西,不利于他的成长。但我始终坚信:只有接触真相的人,才越来越坚强。也许,你要说:那么深奥的东西老师都接受不了,学生能接受吗?我说能!!!其实,你说出“不能”的根由还在于:你所认为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教师永远比学生能在作祟而已。在这里,我还是恳求各位老师,其实学生比我们更优秀。我们不能拿着我们仅有的一点知识横亘在学生求知的路上,这样做就是扼杀。 张扬有果:课堂张扬了,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了。但是在这里,不要融洽过了,否则就成了随便。我们不学那些“以学生的怕老师赢得课堂的敬畏”,我们要力求:让思想使师生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有了思想的交流,有了沉静的课堂做基础,那必须有“有效的果”做结,才是完美的。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上,我们做到了个性的张扬但是学生所谓的成绩平平,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我想:你所认为的个性张扬,只是你教师一个人的个性张扬而已,课堂上,根本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参与。这样的课堂,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在你的潇潇洒洒中变成附属。你总认为,他们的成绩肯定会好的,殊不知,大相径庭。那么,在这种焦虑面前,我们要做的是:个性张扬的目标是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妨,可以和学生一天背一段优美的文字,取消读书笔记;不妨,可以和学生隔天背一首课外诗词,取消周记的写作;不妨可以和学生两周一次背一些文章的好题目,取消写作提纲练习。所有这些不妨要指向教学实际。优美的文字,可以用在哪一类的作文中;课外诗词,可以做哪类作文的大小标题等等。实际上,还是我在第一条建议里所说的:我们追求思想的自由,而行动上要妥协。
写了上面的文字,是给广大语文教师一个看得见的希望,那样,我们将走在一条没有悬念的路上。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三): 无奈之下,不可盲从 无奈之下,不可盲从 初踏讲台,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想成为一个好老师,但事实是,在经历了最初七年左右的调整磨合和适应发展期后,教师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原发展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小部分人通过再学习、再创造,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效果出现第二个上升期,逐步成为所谓“学者型”教师,这个比例不高,大约15%;而大
4
部分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先后开始下降,虽然下降的速度与幅度不同,但一直是平平的“教书匠”,比例在85%左右。于是,天天进课堂,却难以对教学做出深刻的理解与独创性的探索;天天面对学生,却难以走进学生心灵,成为他们人生的导师;天天面对教材,却难以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天天面对困惑,却习以为常,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很好地解决,这成了大多数教师的真实写照。 看到过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踌躇满志地要在三尺讲台挥洒青春实现教育理想的时候,被开学仅两个月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一棒打闷,于是,痛定思痛,立志要狠抓双基,扎扎实实地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我担心年轻的你即将走上的是一条自认为不是弯路的弯路.担心年轻的你仅仅是一个专注于应试的好老师,仅仅是学校考核意义上的好老师。
为什么有些老师沉溺于在“自我陶醉”似的讲课无法自拔;为什么,为什么有些老师热衷于课上天花乱坠的旁征博引……难道回归语文,就仅仅是语言文字?难道做一个好老师,就一定奔着考试的常胜冠军努力奋斗?
诚然,在这个教育被异化了的时代,教育,被赋予了太多与之并无多大干系的社会的烙印,涂抹了太多功利的色彩。但是,如果你还心存那份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对教师职业的许多期待,对语文的些许眷恋,对学生深切的期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么,你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平庸的语文教师,一个语文教育的专家。
也不要忘记了,在张扬你的个性同时,一定要遵循教育的共性。换言之,在你无拘无束地邀领你的学生一起在语文的天地遨游的同时,你还必须有一双坚实的翅膀。这翅膀,就是语言文字的基础。因此,我们提倡的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飞扬。
打造精品课堂,夯实语文双基,注重能力培养,彰显学生个性……语文老师,你要做的还很多。语文老师,你很累,做个好的语文老师,其实很难。 我衷心地希望,在教学之路起始的时候,不要迷失了,不要盲从了……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四): 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
作文问题是我们语文老师心中的痛。不得不来关注,回避她就是回避我们的语文教育生活。我从事语文教学11年,对于作文的认识经历了从惧怕到茫然到摸索到从容到本真的不断求索的过程。那还是说说我们心中的痛吧!!痛定思痛,趟出路来,继续前进。
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
作文问题是我们语文老师心中的痛。不得不来关注,回避她就是回避我们
5
的语文教育生活。我从事语文教学11年,对于作文的认识经历了从惧怕到茫然到摸索到从容到本真的不断求索的过程。 那还是说说我们心中的痛吧!! 痛定思痛,趟出路来,继续前进。
痛在于,没有分清考场作文和性情作文的区别。自己和学生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到头来,学生的作文成绩还是平平。我想,这里面有一个考场作文和性情作文的区别问题。考场作文,在现今阶段还是衡量学生作文水平的唯一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写出规范考场作文的能力(这还是我说的行动上要妥协的例子)。性情作文,就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就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只可惜在现阶段这样的作文在考场上是不受欢迎的。实际上我们语文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培养学生的性情作文上了,学生确实是才思敏捷、思如泉涌、措万物于笔端,但你不要忘了这一切都不是规范的考场作文,这样的作文是不会得高分的。
痛定思痛,在最初的阶段,要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规范考场作文的能力。 痛在于,重在作文的写作而没有重视读书涵养。每周一篇作文写作,每周一篇周记练习,每周几篇阅读摘抄,一对一地面批,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还是收效甚微。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我想这里面有一个输入和输出的问题。学生不读书,材料来源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如此多的作文训练,哪有那么多的东西写出来,这也就是无源之水必定枯竭的问题。
痛定思痛,在低年级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读书涵养,要和学生一起读书,必要的时候,还要一起背书。我一直对美丽的文字充满感激,我常常将这种感激与学生一起分享:(下面的文字,是我和我的每一届学生背诵的)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痛在于,重大一统的集体写作而漠视个体言语的表达。可能我们存在这样的认识:既然是考场作文,当然是规范下的大一统了。你有没有想过,作为阅卷者,你也会对100多份千篇一律的文章“呕吐”的。那么,如何做才能百花齐放。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学生从政治的言语中逃离出来,让学生从不由自主地集体话语中突围出来书写带着个人标签的文字。当然,这还是在规范的指引下:
6
将学生的作文细细翻阅,逐个分析。
你要看你学生的作文是不是还是儿女情长的喋喋不休,校园颓废情感文学的絮语;
是不是还是科幻魔法的大比拼,星球大战的虚无世界; 是不是还是环保批判小河污水,教育批判减负的空洞的叫嚷; 是不是还是课本的翻版和摘抄;
是不是还是别人的语言、别人思想的落脚地; 是不是还是某种莫名情绪的乱无章法的表达; 是不是还是杂草丛生一看生厌的潦草表达;
是不是还有所谓人云亦云的“道德文章”而无半点的个人情感。
如果,我们学生的作文就是上面所列举的类型。那么我们教师必须引导他们改变。要彻头彻尾地改变。取而代之的是: 为人生的写作要的是深度和思考; 为生活写作要的是情真意切和娓娓道来; 为人文的写作要的是独特的思维和角度。
这种改变必然是锥心的痛,刮骨的痛,但我们可以告慰的是我们的学生如果冲破自己给自己筑起的壁垒,迎接他们的必将是广阔的原野和快乐的旅行。 痛在于,重在语言的表达而忽视了思想的存在。作文主要的目的在于考察写作者的自由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人文精神储备情况。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受那些华美语言的影响,而忽略了文章思想的传达!那么,不妨教给我们的学生:
写作的原则:别人无,我独有;别人有,我精细(细节);想别人不敢想;新奇独特见解独到而符合常规。
别人笔下的学生情感琐碎的描述,我不写,我的选择是将视角转到人生、社会,尤其是有价值,有思想的人生,痛苦的人生,挣扎的人生,无助的人生,卑微而伟大的人生,独一无二的人生,诗意的人生;社会:我们可以去抒发真善美,
7
那些阳光奋进的东西,但是下面的东西,你也不能不关注这些,还是那句鲁迅的老话:中国不需要温文尔雅的士大夫,我们需要的是披枪的斗士;也许你关注的东西,理解的有些肤浅或者有些不理智,说那是以后的事情,那是大人的事情。但是,也许到了那时你有了想法,也会有了顾虑,等一等再说的念头,事不关己的想法,会限制了你的思想和手脚。青春的年纪要的是挥斥方酋、书生意气,要的是敢打敢拼。那么就拿起你的笔吧,为你的青春留下一段思考的清泉,沉思的文字,一段值得骄傲的思想足迹。 那么师生一起来关注下面的世界吧:
我们看起来风平浪静,幸福无比的家庭,其实,在生活的里层还有眼泪,巨大的痛苦和悲伤,双亲的冷战和隔代的障碍,毕竟张爱玲说过:“人生,是一披爬满虱子的华丽长袍”。
我们看到的美丽世界;高楼、霓虹灯、别墅、华灯初上、歌舞升平,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世界的构成是多角度的,下面的世界你接触了没有:患病无钱医治的母亲在家无望的等待;某河流域两岸的农民罹患癌症的人数盘升;失学儿童那双无助期待的双哞;城市街头身穿破衣烂衫的乞讨者;下岗的姐妹兄弟在小摊面前陪着笑脸待客------这一切是真实的,是理所当然关注的人生和社会。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惧欢颜”,同样是我们的期待。 我们快乐成长的同时,围绕着我们的不仅是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精神生活的围绕。毕竟,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生旅途的长短在于我们思想以及精神的含量和储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仅是父母的叮咛和教师教诲,还有那些故去先人的炳照千秋的精神和价值,还有新时代榜样支持他们的心灵世界,我们应该感知到屈原、李白、杜甫、孔子、老舍、等等在某一个角落注视着我们,让我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是啊,也许还太早,也许看起来过于深沉,但是我们毕竟被鲁迅的:“完美的苍蝇永远是苍蝇,满是伤口的战士永远是战士。”的话语滋养过。 我们在摒弃了父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古训”后,积极地伸开双手拥抱这个世界的同时,不要忘了人心的险恶,多一双明辩的双眸,走稳脚下的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谁不能陪谁一辈子,当你现在所要依靠的所有,一一在你的世界里消失的时候,也希望你能够坚定地在这个世界走下去。
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我把它作为了上面文字的题目,目的在于:让我们语文教师明白,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生活的折射。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五): “小学”与“大学”的圆融
“小学”只有与“大学”相统一,语文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大学”
8
只有以“小学”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育人的作用。语文素养就是在“小学”与“大学”的统一和融合之得到发展的。
“小学”与“大学”的圆融
崔老师把语文教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种形式,我是赞同的。从90年代的过分强调工具性而讳言人文性到突出人文熏陶忽略工具性,语文教育终于再回归到落实人文熏陶与语言训练的统一的大道上。何为“小学”,何为“大学”,崔老师的定义也是基本全面的:“通过感悟,亲近作者思想,体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这是‘大学’。识记字词,掌握语法,熟悉文章的写作规律,这是‘小学’。”我想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崔老师所讲的有所补充。
“小学”不可丢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其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包括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我们在为一些年轻教师在考试的压力之下所作出的要扎扎实实地夯实语言文字基础而担忧的同时,必须明确:语文,就是要乘着语言文字飞翔!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但是,丢掉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素养便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敢在语文课堂上讲基础知识,阅读教学时都不敢归纳中心、分段。其实,阅读教学只有以本为本,才是根本。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不能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不能忽视对文本语言的的理解。当然,我们要让学生在品位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智慧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只需要读懂文章内容,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人,表达了什么思想,再进一步有所感有所悟就可以了。而课堂阅读教学,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听话、说话、读书、习作,以及做这些的方法与习惯。课文是编者为学生精心挑选的“范文”,它承载着这么多任务,因此,阅读课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内容上,它真正的功能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祖国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的能力。课文是源头,让学生在清澈的源头中打下扎实的基础,是语文老师的职责。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我们所给予孩子的,就是帮他们发现语言这件表达世界外衣的美丽,喜欢它,并让它逐渐成为手中日趋熟练的理解和表达工
9
具。
我国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因此,“小学”还有它母语的特点:一是这一过程中要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二是母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生活处处时时都可以学习母语;三是应该以语文实践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大学”不可少
语文是一种文化,是和人的生命、心灵、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但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不准,造成了人文价值的失落,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爱学习语文、语文教学低效多耗等问题。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综合、梳理,总目标归纳为十条,这十条并不是随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大致而言,前五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后五条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在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这样,在课程目标中准确而恰当地落实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课程性质的定位,也保证了语文课程思想性的地位。
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包括三层意义:第一是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第二是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第三是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
长期以来,学生常常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处于被动的状态。即使在很多优秀的课例当中,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下,是教师对学习主体的漠视,是教师自我风采的展示!课堂气氛较以往变得喧嚣热闹了,以为这就是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以为这就是新课程、新理念所带来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程的挖掘,而这种抛开语言文字本体,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恰恰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是虚化语言文字学习的表现。所谓“小学”与“大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了“小学”又哪来“大学”?语文是融合了“小学”与“大学”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不可丢掉“小学”,亦不可舍去“大学”。 “小学”与“大学”的圆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也就是,在“小学”与“大学”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从
10
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小学”只有与“大学”相统一,语文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大学”只有以“小学”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育人的作用。语文素养就是在“小学”与“大学”的统一和融合之得到发展的。
课程教学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其中,前两个综合维度体现“小学”,后一个维度体现“大学”。三个维度的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就是“小学”与“大学”统一的体现。因此,我们不可以将“小学”与“大学”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即使同一堂课,“小学”与“大学”也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共生共存的。
具体到操作层面上来讲:从教师的角度看,如何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应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来促使“小学”与“大学”相融合,何谓两者圆融的最佳状态和最佳效果,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角度看,应具备什么态度、情感对待“小学”与“大学”,怎样处理教学的统一要求和个人的独特感悟、体验、理解的关系,如何通过探究活动,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去体会语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人文特征,这些问题都应当成为教师思考的关键。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六) 惟器惟新,人惟其“旧” 我鼓起勇气写下上面的题目。因为,我知道现在的年代需要的是“创新”。其实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葆有旧色”、“保持本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姿态。做语文教师11年了,我的本色绝没有发生些许的改变,而我的这种本色,现在已变成“创新”的原我。
我非常欣赏刘铁芳的一段文字:“人的内心许多时候是需要安顿和留恋的。比如怎样当老师,今天一个观念,明天一个口号,就会给人带来一种迷失。我们今天什么文化都好,什么新名称、新旗帜、新口号都来了,人人都求新,却失去了厚重的根基……”
这就让我们语文老师无所适从了,到底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是好老师,才是创新的教师,才是“保持本色”的老师,才是“葆有本色”的老师。我们常常说这样的一个名词:那就是生命在场。换句话说,那就是学生必须在场。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的评价,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态度、学生的性情、学生的评价。所以,一个被广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教师,基本上是一个“好”的教师了。
11
那我们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我们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教师,这个问题你考虑了没有?今天上课,我在班里做了一个“给教师提一个建议,给语文教师提一个建议”的问卷调查。现结合调查结果,来说说“好”(语文)教师的几个关键词。 敬天爱人 在电脑上非常轻易地打出这四个字,但我知道,我们的学生有90℅给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常常这样想:一个老师能够不人云亦云,独特富有创造性带领学生取得好成绩,这里面是不是缺了很多的东西。最主要的东西便是:敬天爱人。我们面前的学生是一个个不可复制的存在,是一个个不容忽视的个体,是每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全部。面对这样的学生,正如我们学生所说的:做老师不能太绝了!!一个“绝”字,爱心荡然无存。“绝”字当头的师生关系是可怕的,即使你的成绩是最高的,可你在学生的心里的地位可想而知。当然,以上的文字只是针对部分老师或老师的部分行为来说的,不能否定全部,但他(她)给了我们启示,把我们的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我们可能做不到“悲天悯人”,但是我们可以给任何的一个学生以善意的微笑;我们可能做不到给每一个学生善意的微笑,但是我们可以管住我们的嘴不说出任何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不要把诸如“你啊,也就这样了”的话语放在嘴边,你要知道,这样的语言多了,你就形成了一个习惯。这个习惯,就是挖苦。 平等待人 这是一个刚转来的学生,给老师的建议。他写道:教师应该以身教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万不可“己所不欲”或“己所欲”施与生。是啊,行动是行动的指南。在一切庸俗的行动面前再美丽的文字也是泡影。我们老师身体所传达每一种声音,都会在学生的行动中留下回响。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回响啊!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的身体要传达:敢于说真话,敢于说较真的话,敢于说独特的话,这一切切的表达,都指向了一个词语,那就是真实。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的身体要传达:对任何问题都要葆有期许,期待一个美好的出现,而不是在庸俗、无奈、彷徨、随波中淹没。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的身体要传达:走进任何的事物,要带着“三只眼”。一眼看物,一眼看物中实,一眼看实中物。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的身体要传达:享受当下。所谓的当下,就是人生。千万不是抱着“学生要长大成人”的旧观念不放,学生现在就是人,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什么给将来打好一个什么好的基础,只有充分享受拼搏、只有充分享受
12
着这种拼搏的艰辛,才能充分的享受人生的当下。其实,说白了你给学生的期许,过于渺茫。考高中,少一分要交2千元,把一切的努力变成了白费。四年的美好期待,四年的努力拼搏变成了金钱来衡量,这个世界变得疯狂。与其,学生日后的气急败坏,不如变个角度,告诉他(她):享受初中四年的美好,享受初中四年拼搏,你的人生变得非常有意义。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的身体要传达:诗意生活。我们教师其实很平凡,说白了,和别人也就是职业的不同而已。千万不要拿着“伟大”来禁锢自己。你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应该是苦行僧的角色,你首先是一个对生活葆有热情的人,会生活、诗一般的生活。你还必须是一个“佛者”,对人生的无常与艰辛,过后,报以微笑。
以上,没有过多地讲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教学层面的问题。我想,只有做到了以上的两点,在人格上你已经引导了学生。你和你的学生都走在一条共同面对的路上,彼此不孤单,痛苦有人分担,幸福有人分享。做这样的教师,是一件幸事。
忽然,想起了3年前写的一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归属》的文章。我改变我的观点,语文教师的归属,不应该变来变去,唯有葆有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本色,才能“旧中折射新锐”。
1、做一个有才情、有诗意的语文教师,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2、做一个会生活、感悟生活的语文教师,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本色。 3、做一个懂感情、用感情的语文教师,让真情为课堂注彩。 4、做一个懂历史,讲文史的语文教师,让历史人物活在课堂。 5、做一个关注人类心灵世界,关注人类精神世界的语文教师,让语文课堂充满哲思。
6、做一个会想象并让学生思维的语文教师,让课堂充满奇思妙想。 7、做一个知道有所为,知道有所不为的语文教师,让课堂达到最高境界。
8、做一个勤读书、勤写作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 9、做一个敢批判、敢创新的语文老师,让学生能够感知到你的存在,并能影响学生去批判、去创新,去真实的存在。
13
10,做一个知道语文是什么的语文教师。
把以上10条重新梳理了一遍,眼前急速闪现过去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也许,我永远走不出10条给我的樊篱。但是,如果我和我的学生能在其中,学习而有所得、生活而有所获,我愿意老此一生。
时间不早了,我那宝贝儿子,不知什么原因,在哭。有时候听到他的哭,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你能感知到真正的拥有。同一个道理,你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真正拥有你的学生吗?
明天,要去听刘良华教授的报告,心里在期许,他应该如我所想,是一个有职业操守、学术为业的人。他的语言会出乎我的意料,给我以震撼,让我看到我的小来。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七)现在,用沉静的心来备课
经常会看到:要上课了,语文老师匆匆忙忙地拿过课本和教参,粗略地浏览了几遍之后,在教参上圈圈划划,找到了“重难点”,然后,大步流星地奔向了教室;要出公开课了,老师不是先沉静下来研读课文,而是查教参、上网查名家教案,或者直接向教研组经验丰富的教师发出“求助”的邀请:我可是代表咱们组出课,大家可要帮我备课!
现在,用沉静的心来备课 经常会看到:要上课了,语文老师匆匆忙忙地拿过课本和教参,粗略地浏览了几遍之后,在教参上圈圈划划,找到了“重难点”,然后,大步流星地奔向了教室;要出公开课了,老师不是先沉静下来研读课文,而是查教参、上网查名家教案,或者直接向教研组经验丰富的教师发出“求助”的邀请:我可是代表咱们组出课,大家可要帮我备课!
以上,在我们的语文教师里面,恐怕还不是少数。新教师有之,从教数年的老教师亦有之。
匆忙地备课后,经过试讲,教师才真切地感受到:课堂分明是在走过场,仅有的是形式,全无文本内容的探究和学生学情的关注。教师好象是一位调度进度的总指挥,而学生则完全是没有思想的木头人,毫不情愿地被那位高高在上的指挥驱赶着,前进着。下课时,教师自豪地宣布,胜利到达目的地。但其实作为课堂真正主人的学生,却收获甚微,甚至一无所获。这样的课堂何来有效,师生的生命在这样的消磨中度过!!
14
那么,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备课呢?
文本:想让学生喜欢她,自己就要先爱上她。我喜欢,在静静的夜晚,捧起课文,把自己放得很低,想象成我就是我的学生,由无知地初读,到细细地品读,再到爱不释手地诵读。让自己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当中,在一点又一点的发现当中,慢慢地喜欢上这篇文章,慢慢地爱上她。在你带领着学生们去走进她之前,请你先问问自己,你是否喜欢她,你是否真的喜欢她,你是否真的非常喜欢她。如果是,那好,去带领你的学生们继续一起去发现她的美好吧。当然,对于同一个文本来说,每个人的解读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对于那些早已过时,没有了时代意义,索然无味,大家都不喜欢的文本,我们可以跟它说“不”!干脆,把她打入冷宫!当然,我们总要顾及那“必须的妥协”,对于基本的字词,知识要点等基础知识,如果它涉及到考试,我们还是要去落实好的。只是,我们还要思考,是否有一个更加合适的文本可以替代她的位置?我想,我们完全可以从更加广阔的课外,由师生一起去寻找,然后拿到我们的课堂上分享。因为,新课程改革的情形下,在教材自主选择的今天,我们的眼睛除了应接不暇地看到纷繁的文本之外,还必须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和善于分辨的眼睛。毕竟,城市与乡村有差异,沿海与内陆有差异,连今天和昨天都有差异,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教材,重新建构新的教材体系,呈现给学生最适宜今天的他们的教材。
设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常常赞叹于名家精彩的课堂教学,那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那令人心服口服的课堂机智,那妙语连珠的课堂问答,那巧夺天工的教学设计,在让我们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曾想通过复制名家的教案,也来打造一节完美的语文课。但是,我们总是事与愿违。于是,我们百思不解。其实,一节好课,是在一个特定的时刻,一群特定的学生,一个特定的地点,一个特定的环境,甚至是做课老师特定的状态下的偶然的发生。换言之,即使是同一位特级教师,用同一群学生,讲同样的一篇课文,也绝对不可能出现同样的效果,绝对不可能!名家的不一定适合你,同事的不一定适合你,杂志上的不一定适合你,另一个班的不一定适合你。更何况,你与他,这一刻与那一刻,还有这么多的不同。炳峰老师在2002年以一节《爬天都峰》获得全国一等奖,如果在时隔五年之后的今天让他再讲这课,他是绝对不敢再用原来的教案来上的。不是说当时的教学设计是不好的。只是,在语文课程与时俱进的今天,从教学设计的理念,指导思想到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方法等等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即使是在02年之后的两年内到外地重上这节课,每次他都会因了时间、地点的变化而调整教学设计。都说“课上得有灵气”。这里所谓的“灵气”其实就是明确了教者自身的特点,领会了教材真正的意图,熟悉了学者切实的需要,并且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在教者、教材和学者的不间断对话中完成了教与学的双赢和相长。 课堂:简约而不简单,轻灵而不轻浮。面对经典,可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太多
15
了,文字层面的,思想层面的,似乎哪样也割舍不得,于是我们往往会倾其所知,一股脑儿灌给学生,尽管都是精华,学生却无法消化。“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借鉴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追寻形式简约而内蕴丰盈的语文课堂。相对于数学设计的“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课的预设往往让人觉得“千头万绪一团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确立简洁集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主线。崔志老师在执教国家级公开课《甜甜的泥土》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前交流;初读文章,理清情节;小组探究、分析人物;文本之外,读母亲;“同行人”的思考。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简约而不简单、轻灵而不轻浮的教学艺术,感受到的是纯朴而不雕琢、创新而不因袭的美感,一个个细节,无不显示出一个教师的专业魅力。这课堂带给老师们的不仅仅是情的感染、艺术的享受、精神的满足,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的“精、气、神”。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崔老师说:“人生就是一次旅程,生命就是一趟列车,我们、我们的父母,以及我们周围的人都是同行的人。那么,既然如此,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旅客?如何对待他们给予我们的爱?”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充满张力,不仅紧紧地抓住了文章的重点,而且也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绽放出无限精彩。我们应让语文课堂简约朴实,实现语文课堂自然本色的回归。简约不是简单,它是一种课堂感受;简约不是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简约不是低能,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种教学境界。语文的本色应该是简朴的。简朴就是简单、朴实,不花哨,杜绝浮华,删繁就简,融听、说、读、写为一体,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浓厚的语文气息,实现本色的回归。
延伸:让生活成就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有教师在执教《成吉思汗和鹰》最后一个环节时,找到了文章的最后一句“不能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然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而著名特级教师张伟在执教时则在在课内拓展阅读,补充了《误杀爱犬》《钉钉子》两篇文章,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胸襟,丰富了他们的体验和经历。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是宽泛的语文和思考的课堂,在学语文与学做人的完美统一中,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升华。当然我们还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听课者的情况下,我们或许会放开胆量,信马由疆地自由发挥一番。但是,如果我们是带着任务执教公开课,那么我们还要聆听业务部门那些“权威们”的谆谆教诲,我想说,有时候,做课的老师真的很难,不仅是两难,甚至是多难,因为,有时候听课者的意见都是互相对立的。此时,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清醒地认清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可以坚持的。什么是可以坚持的呢?我想,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让语文走向生活始终都是合情合理的。学生的语文学习应当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师应当创设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沉睡的记忆,让学生已有的与当下学习相关的生活经验进入到
16
课程学习当中,让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作者的直接经验对接,使学生在比较、鉴别、发现和感悟中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冲破教参的囹圄,打破教材的局限,合理适度地拓展和延伸,将结构化的以符号为重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自然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的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的沟通。这样,才能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的富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
在这个所谓浮躁的今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的播种,精心的捉虫,满怀信心的等待果实盈满枝头的时刻!!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八)
向专业更深处漫溯
前面的话:
让心灵永远具有“生命的段落”意识,能够使你对远去的及时加以回顾和省视,知道哪儿深了,哪儿浅了,哪儿走歪了,哪儿跌过跤;这种意识,它虽不能包罗全部,但至少能让你比较清醒的生活,并且,由此可能引出纠正、调整、扭转、加倍努力等行为,从而使你的生命经常处在自觉有效的运行状态。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对下面的文字用什么题目而困惑:迟到的蜕变,痛并快乐地成长、涅磐,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最后我毅然选定用“向专业更深处漫溯”来做题目,因为她更能代表我近一断时间以来,以及11年来所走过来的每一节语文课,更能代表我的困惑,我的反思,我的追求及我的坚守,以期待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能够在专业化的路上走的更专业、更个性。 现象背后的真实:
事件起因:市教育局选我参加泰安市第二届青年教师创新课巡回讲课活动。 具体地点:泰安八中、泰山区南关中学、肥城新城中学、新泰新矿二中 具体人物:每个地市所有的语文教学同行及专家 执教内容:《声音》话题作文指导课 关键词:对话与发现
17
写作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关于写作教育的阐述,杂多纷繁、异彩纷呈。即使今天,写做与写作教育,仍然是一个几乎人人关注的持续的热点。于是就执教了话题作文指导课《声音》。短短40分钟,主要解决话题作文写什么,具体方法是:化题为象(抽象话题面前形象具体来说话)。短短40分钟,力图体现并实践(1)“对话”:一种生命运动(2)“发现”:生命的开发与提升。(3)师生的生命互动进而激发写作状态。
对话:一种生命运动。我们都在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作文就是对话。课中我不仅引导学生就《声音》与他者(他人、社会、以至自然)的对话:倾听他人走过坚实人生之路的铿锵之声;倾听文字跳动的声音,以此来触摸一个个鲜活的思想和灵魂;倾听社会、历史沉重的足音,以此来指导我们一步步坚实地走过;倾听自然界美妙动听的声音,以此来感受万物的伟大。还引导学生自己和自己对话:我喜欢什么样的声音,我为什么喜欢这种声音,我能不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那你听到了自己什么样的心跳声等.
发现:生命的开发与提升。我们都在面对写作不知如何下笔的学生时,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但我们是否想过:要真正有一双能够发现、感受美的眼睛、耳朵、手足与心灵,是需要长期的培育与训练的,而这样的培育与训练,在本质上是一个生命的开发、提升的过程。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我在课上引导学生“发现”并倾听周围世界的声音以及自我内心世界的声音,以此作为这一节作文课的重要内容。以“发现”为线索去发现(倾听)大自然(声音),发现(倾听)自我(声音),发现(倾听)社会(声音),与发现(倾听)大师(声音)。
师生的生命互动,激发写作状态。“老师出题,学生应命作文,老师批阅判分”在这样的模式里,学生是被动的。写作对于他当然谈不上是一个自觉的生命运动,从另一层意义上说,教师也是被动的,学生写作与他自我的生命运动是毫无关系的,这样很难有积极而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在《声音》这节课上,我把自己“摆进去”,树立参与写作的意识,向学生袒露自己的心灵世界,以自己的心声引发学生吐露的愿望,启发学生倾听,真正把写作看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对话。
教学片断:
[师]父亲由于白血病住院,我最惧怕寂静的病房内墙壁上钟摆的滴答声,输液管内药液一滴滴碰撞的声音。最惧怕父亲离我们远去的脚步声,最惧怕父亲那微弱的心跳声……(教师动情哽咽,学生受感染,内心思绪万千)。 [生]“老师,我是一名住校生,我也想起了我的爸爸,他多年卧病在床,最盼望我给他打电话的声音。(学生哽咽)
18
其他学生纷纷发言,适时引导点拨学生归纳总结出:有一种声音是爱,有一种声音是牵挂,有一种声音是亲情…… (最好的教育一定来源于感动). 关键词:追求语文教学的“三原色”
肥城仪阳教办宫涛老师评课语:红色,黄色,蓝色是色彩学上的三原色,语文教学也有属于自己的“三原色”:人性——给语文一抹温暖的红色,在《声音》这节课上我感受到了师生互相倾诉,相互倾听爱的声音,亲情的声音。也感受到8幅社会下层人生生活图片的声音里所流露出,所体验出的心怀天下,悲天悯人的人性;感性——给语文一道亮丽的黄色,在抽象的声音两字之后,师生向我们共同展示了声音所包含的大千世界,乐曲《二泉映月》给我们以悲伤和愁苦,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给我们以喜悦和快乐;个性——给语文一片深邃的蓝色,教师出口成章,旁征博引,游刃有余是其个性,学生启而不发,教师继而再启的决心是其个性,教师让学生给自己出问题,巧妙回答是其个性,学生深情演唱《潮湿的心》是其个性,学生站起回答他所想起的图画和由此听到的声音,因时间关系只能选择一幅来说,但学生不愿意,必须全部说出来是其个性。
感谢资深者的话语,让我能够在紧张一节课后能够看到自己虽不知道,但却无意识地渗透的教育理念。
人性的语文,感性的语文,个性的语文,支撑起一片绚烂多姿、光彩夺目的语文新天地。她是我的精神家园,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为人生”的个性老师
我,不再是把自己看成是钳制学生的工具和力量,我开始学会冷静地宽容地为学生着想。我的课堂,也不再乐于给学生些明明白白的答案,有时候甚至把他们搅和得一塌糊涂。我对自己也对学生说,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想问题,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我也不再去追求语文前辈们给我们创下的那些模式,我终于敢于丢弃那些完美的捆绑了。
曾几何时,我的课堂基调变了,由原来的轻松活跃变得有些沉重。但我喜欢这样的变化,对教育,对语文,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让我学会了不去搪塞,不去耽误,更不去愚弄和欺骗。上课时不多讲生活的阳光灿烂,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无偿和无奈;倾听历史的脚步声时,引导学生我们不光听到是繁荣、发展的声音而更多的是无奈、屈辱、苦难。不只是听到伟人的声音,更应该听到小人物墙角里的叹息。不仅要听到历史中看似强大的声音,而更应该听到微弱但真实的声音。
19
我始终坚信:在他们尚且稚嫩的心田中打上精神亮色,这比他眼下考多少分更重要的多!
关键词:切勿让“零界”现象进课堂
所谓“零界”现象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中人为归零的极端现象。接结合自己所教授的六节《声音》课谈对此现象的认识和防止。
零起点。所谓“零起点”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假定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一无所知。教师授课从零开始的一种现象。作为教师很多时候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你所要讲的内容对于你的学生来说,可能过于肤浅,过于表面。巡回课结束回校再次在初四九班讲《声音》,我认为《声音》这节课我讲了多遍,还是按照原先设计来讲,但到真正授课时,学生的认知能力远远超过预先设想。九班聂帅从开头一段声音剪辑中听出了人性,问及其他同学绝大部分认同。人性本是我设计的结尾语、主题语。他们一下子就打破了我的教学思路。那只好随机调整教学思路,从人性开始讲起……这节课过后我知道备课时或讲课时更应了解学生对所教授内容有多大的认知能力,不应在他们所熟知的知识上跑场子.
零书写:成功的课堂有两个表现:一是课堂因激烈思辩而忘记纪律律,忘记老师,甚至忘我,思想参与进去,发表意见.二是课堂之后,或者是纠缠老师不放,或者同学间继续探讨不停,或者进行相关的阅读.但我认为成功的语文课堂还有一点,那就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零书写的语文课并不是完整的语文课,无论师生如何热烈讨论,思维碰撞,落实不到纸上,终归一切为零.讲课过程中,虽然《声音》这一节作文指导课重点在于激活思维,不重在写,而重在想象、表达。但还是每节课安排了2分钟的小坏节,围绕着《声音》写一段话。
零生成:为师当谨记,学生的精彩方是课堂的精彩!泰安八中礼堂近400名听课老师。授课过程中某一教师杯子落地发出清脆的杯子破碎的声音,我及时抓住这无意的生成,让学生进行充分想象和联想。某个学生联想到友情、亲情的破裂让听课教师刮目相看。另一个学生想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不堪一击、理应珍惜生命,更引来听课教师热烈的鼓掌。新闻矿务局二中礼堂,授课中听课教师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学生脸上厌恶之情油然而生,我及时抓住他们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想到声音的另一层面:我们呼唤少一些什么样的声音,多一些什么样的声音。学生经过略微的思考,十几位学生一个接一个站起来回答,成了本节课最亮丽的的色彩。
关键词:放弃批判,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我们肯定下面的话:“对教材不断的批判、反思将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动力源泉”。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总是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却忽略了对学
20
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从严格意义上讲,创新思维是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批判精神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思维创新才是我们的目的。
教学片段:
[师]倾听文字跳动的声音,让我们触摸一个个思想的灵魂。
[生1]倾听岳飞12道金牌招他班师回朝前夜:“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生2]倾听陆游在孤灯残风中感慨:“此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生3]倾听杜甫在国破山河前仰首而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生4]倾听屈原汨罗江畔痛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屈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上面一位同学所说的著名诗句,但同时给我们留下了他投水的巨响。同学们,你是否赞同屈原投水呢?(设计问题,只是引导学生不拘泥于别人的观点,学会批判性思维)
[生1]赞同:在当时,他只有以死示节操,为理想而舍弃了生命,值得学习。 [生2]不赞同: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面对挫折放大了痛苦,他使我想起了太史公司马迁,他忍大辱而著《史记》。(所有师生的眼光在注视着他,倾听他的另类声音。) [生3]老师,历史中的伯夷叔齐拒食周粮而饿死。我认为他们和屈原的做法一样是不可取的,他们不懂得“事国实为事民”的道理。他们应受到批判,我想写一封信给屈原,题目叫《屈原:倾听你百年之后的声音》。(只是一个批判性思维的引子,学生却发表如此有深度的见解)
[师]同学们:三峡工程在一片大叫好声中,有一个批判的声音,我们不能忘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有没有“另类”批判的声音,韩国数十家民间组织集会反对2008北京奥运会,你又做何感想?------ 关键词:拒绝美的谎言
地点:泰安八中礼堂——谎言——哭的理由
[师]听身边亲人的声音,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样的声音?听到后你的感受
21
如何?
[生]是老师教育我们的声音。 [师]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哭了
[师]你为什么哭了?
[生]他教育我好好学习。(我想难道是简单的一句好好学习就让他泪流满面吗?这是学生一个美丽的谎言还是真实的内心世界?)
[师]我向学生讲述了我上初中时,我泪流满面的经历。原因是老师提到了我的父母,父母的含辛茹苦,父母的节衣缩食。
[生]是老师的一句“我们的父母不容易”让我泪流不止。 [师]让我们永远珍藏让我们心灵震撼的声音。
[生1]我永远忘不了父亲卖西瓜回来后说的那句话:“娃,看来今年我们家又赔了”。
[生2]孩子,我和你爹就全指望你了。
课后,我苦苦思索,为什么学生说的全是浮华的表面词语,说的全是政治性语很强的词语,而没有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自己真实的语言,是不是缘于老师上课没有自己真实的语言,师生共同操练着别人的语言,咀嚼着十几年来所谓的标准答案。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向大家倾诉了我中学时哭泣的真实理由,学生则敞开了心扉。进而我更加讨厌有些课堂上所发出的异口同声的“对”或“不对”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训练有素的结果,还是其他,我不得而知。
我忽然记起了梁卫星在《作文》一篇文章中的只言片语:“我必须为孩子们寻找失落的生活,并予以坚决持久的捍卫是作文的第一步;直面人生并升华人生,是我作文课的第二步;我们的作文不是历史书写法则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要构建自己的文化经典,要我写我思,这是第三步。愿梁君的作文三步时时敲击我们语文老师的心房。
关键词:突破、突破、再突破
突破之一:语文课可以突破学科的限制。只要教师有强烈的语文意识,他讲
22
的任何内容都会让学生受到语言文字魅力的吸引,都会对语言文字形式有着深厚的兴趣。在《声音》这节快上,通过声音两字,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接触各种知识,培养读书的兴趣。在这节课你可以听到教师个性化的《故乡的云》的歌声,学生个性化的《止战之殇》的歌声。也可以感觉到师生对历史事件的追问,用心去倾听历史沉重足音的思辩思想。让学生去感悟亲情,感受卑微子民中的有一种声音叫坚忍,有一种声音叫抗争。
突破二:语文课可以突破或拔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给予学生多大的期望值,他就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当然这并不是一节课或一段时间就能印证的东西。讲课时我引用印度大诗人泰戈尔《飞鸟集》中与声音有关的文字,完全是课外内容,也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学生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对它侃侃而谈。学生们倾听了泰戈尔文字跳动的声音,触摸了泰戈尔的灵魂。所以我想:只有大胆地突破教材、突破课堂、拔高于教材,方能向学生传授更高境界的知识和思想。
突破三:语文教师要敢于突破自己。我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引导者、是情景设计者、是平等的、独立思考的对话者。我不把自己的地位优势、年龄优势、知识优势用在树立感情上,而用在增强引导上。我对学生最大的希望不是“使劲信”,而是质疑和独立思考。我在学生面前不是“示强”而是“示弱”,不作“成竹在胸壮,而作“我也在探索状”。教师既要质疑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教师,让教学过程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中深入。
关键词:当自我反思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上海中语会会长、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在接受《教师之友》杂志社采访时曾说:我有两大‘致命伤’,一是缺乏古典文学素养,二是缺乏哲学素养。这两大‘致命伤’决定了我只能成为一个好老师,而不能成为一个教育大家。是陈老先生让我对反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我认为反思是反思一节课的得失;反思是虽围绕声音进行了联想和想象,但未点化;反思是让学生给教师提出问题进行了自我突破,但最后忘了解答学生给出的问题。现在想一想,那些反思只是停留在小得小失上,是那么的肤浅。我又进一步想到,如果我们的自我反思始终停留在细枝末节问题上,始终不能摆脱琐碎、肤浅、简单的趋向,这样的反思或许不会有多大的价值。
教学阶段到教育阶段,再到个性化教育阶段。是我给自己定下的人生之路。如果我能一路走好,我能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地,如果我能骑着思想的马儿,一路追问,那必定是得益于我迫切的需要——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随时、毕生的。
23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九) 不要如此\厉害\
这是一个不被公开的事实:在绝大多学校里,学生最怕的某位老师的学科成绩普遍较好。一言以蔽之,是这个老师的“厉害”发挥了作用。老师“厉害”了,学生害怕了,于是,由反抗到不满再到委屈再到抱歉再到愧疚再到忏悔再到保证而终至于感激涕零心悦诚服五体投地,学生们终于俯首帖耳了,成绩也在“水多泡倒墙”终被逼着提了上去。
给教师的建议(九) 不要如此“厉害” 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下面的话语:
“不能给学生笑脸,更不能和他们没大没小地在一起玩,不然他们就不怕你了,得对他们厉害点,这样他们才怕你,才好好学习。”
这是一个不被公开的事实:在绝大多学校里,学生最怕的某位老师的学科成绩普遍较好。一言以蔽之,是这个老师的“厉害”发挥了作用。老师“厉害”了,学生害怕了,于是,由反抗到不满再到委屈再到抱歉再到愧疚再到忏悔再到保证而终至于感激涕零心悦诚服五体投地,学生们终于俯首帖耳了,成绩也在“水多泡倒墙”终被逼着提了上去。
这个现象,是一个可怕的存在。可怕不在于学生被动的学习时间多了,挤占了其他学科学习的时间,而在于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对你产生了所谓的“敬畏”感,这样的“敬畏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表面服从,久而久之,怕占了第一位,“奴性”渐渐上升。不要认为这样的话语是危言耸听,如果这个老师是女教师,无论你是恶语相加还是怀柔招安,骨子里的你始终居高临下,内心深处总想主宰学生,那几乎所有的男生对这个女教师产生“敬畏”,乃至于惧怕。我想这样的男生,在如此强悍的女性面前会慢慢培养起“懦弱”的性格。这样的阴影,会对他今后的生活产生不可小觑的心理影响。如果这个老师是男教师,那几乎全部的女生,在如此暴虐的男性面前会慢慢培养起“顺从”的性格。同样,这样的阴影,一辈子是挥之不去的心结。
相对于体罚而言,也许这种精神上的最终收降,是更加可怕的。我们的学生逐渐适应了对老师畏首畏尾,惟命是从的心理角色,毫无条件地服从与老师。被驯服之后的学生,并不是从此不会再有叛逆的心理或行动了,而是只要有了,他就会在内心提醒自己:“我这样做,老师会很‘厉害’的。”于是,他们或者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或者被心灵的拷问煎熬得不得安宁。
我想,如果靠以教师所谓的“厉害”来驯服和教化我们的学生,难道不是对教育最大的讥讽吗?老师,请问问你自己,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就感到自己的
24
尊严受到了学生的冒犯呢?为什么不能容忍哪怕一个学生偶尔的一次对我们所指定的规定的违反呢?与其说是教师的自尊,不如说是我们心灵极度脆弱的表现,极其缺乏自信的表现。难道说,一个教师的力量,一定要体现在制服学生上吗?难道说,让学生接受你,就等同于无条件地服从你吗?难道说,教师曲意取悦于学生才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吗?我担心,长此以往,教师只能因此变得脆弱,学生,则成为负债的门徒而只能背负这样心灵的感愧,不忘所来从自,不敢师门造次。
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行为,造就的是一个充满“暴虐、顺从”的明天。这样的世界不是解放的世界,是心灵极端压抑的世界。 我们坚决不需要!!
“人的最高本质是人”,说白了,就是把人当人看。学生再幼稚,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心灵和思维。他们不是我们施恩的对象,更不是被动地等待我们救赎与塑造的苍白的灵魂。所以,如果是发自内心的爱,就不要再去做指引他们灵魂的牧师,体贴入微的保姆,刚正不阿的法官,俯下身来,倾听心的低语,触摸思想的律动。
老师们,尤其是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老师们,不要再固执地认为:让学生怕,是你的制胜法宝。我想,在韩愈“传道、授业、解惑”古训的面前,你的解惑要止于“厉害”了。也就是说,你在知识与思想的拥有上,要“厉害”于学生。并且,这样的“厉害”要以巧妙的方式加以“隐藏”,不要太过于“外显”,应该是“内隐”起来。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必须有高于学生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什么?我想应该有下面的内容所组成:心性的坚韧与善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坚持、知趣的高雅与特立等等。让上面的“厉害”处,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升师生双方的境界。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十) 追求何种生活方式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也就是说:在本质上,两者是相通的。能够体会到下面一些生活的真谛,也就是你越来越接近语文教育真实的时候。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要懂得生活,你应该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为理想的生活。你传达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状态来面对一天天的生活。那就让我们走进下面的文字,让我们参透文字背后的世界。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十)
25
不应失却的教育情怀(一) 追求何种生活方式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也就是说:在本质上,两者是相通的。能够体会到下面一些生活的真谛,也就是你越来越接近语文教育真实的时候。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要懂得生活,你应该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为理想的生活。你传达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状态来面对一天天的生活。那就让我们走进下面的文字,让我们参透文字背后的世界。 人活着要有人样,这个人样就是尊严。
作为教师的你,你有责任让你的学生有尊严地学习、有尊严地生活。 跟谁在一起,这很重要!
作为教师的你,你周围的教师朋友是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你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你周围六位教师的平均水平就是你的水平。 人活在开放中,才有生存的价值。
作为教师的你,你是不是多年以来把自己牢牢“绑缚”于班级和学生中,不能走出。如果是,那么从现在起,试着走出那个狭小的圈子,学习着过更丰富和有价值的生活。
明确你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让自己活在一个主题里。
作为教师的你,如果不想改变教师职业,那么,你就应该想一想:现在教育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如果不是,尝试着改变吧!让她变得更有激情、更温润。如果是,尝试着再改变,爱上这样的生活,活在“教育”的主题里,在这个教育的主题里,你的生命将因为你的热爱而拓宽距离。 人,要有焦虑的状态。
作为教师的你,是不是有一种“惧怕自己的言行阻碍学生成长轨迹”的焦虑。有了这样的焦虑,反思、忏悔、改变自己,得益的将不止是你的学生,当然,还有你。
人,因学习而不老。
这是个老话了。还有一句也是这个意思,是“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作
26
为教师的你,你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是什么?悟到的新思想是什么?学习吧,你的面容是你学习与否的第一面镜子。 人,要有旅游感。
哲人说过:60岁以后,游山玩水。60岁之前,读书写作。读书,就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在一本本中,领略万般人生。在一次次书的旅行中,心灵得到净化,进而宁静。
作为教师的你,坚持读书。你的教育人生,因为这样的旅行,将产生质的飞跃。 人,要满怀期望。
期望,不只是在困境中。她,还存在于平静的生活中。在平静的生活中,因为有了期待而变得越来越尽力地追求美好,这一切美好的交织,得到的将不只是美好,而是极致。
其实,作为教师的你,更重要的是: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让学生满怀期待去追求,在满怀期待中获得充盈。 人,要有羞涩之心。
越是最伟大的人,在事业的巅峰状态时,越感到一事无成。这是怎样的境界和信仰?女孩羞涩,出于娇嫩。而恰恰这“娇嫩”,营造了花的海洋。人的羞涩,是一种谦逊的外露,出于敬畏的心态使然。
作为教师的你,有没有回顾往事的习惯。如果有,你是否想一想,曾经的一句话给某个学生造成了伤害,你有没有一种负罪感涌上心头?
作为教师的你,越来越大的年轮,雕刻的不是世故,不是圆滑。而是,羞涩。对万事万物葆有羞涩,你的眼里满是春光,周围的世界将因为这一片春光而变成春的世界。
某种语言,造就某种习惯。
“忙死了,累死了”,这样的词语是不是每天都出现在你的嘴边。年复一年,太多的忙充斥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没有意义和幸福感的生活。一句话,抱怨的人生,是一蹴而就的人生,是由灰到黑的必然。
作为教师的你,是不是也把这样的话语挂在耳边。这样的话语,造就了你的凡事无为。这样的习惯,是学生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27
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各色人等,匆匆忙忙,人来人往,车来车往。方式,因为人的方向不同而有了质的区别。
作为教师的你,什么才是你最理想的生活?要有幸福感,有愉悦感。那就必须首先爱上这个职业。职业加上你的精神与信仰,演化成事业。事业再加上你宗教般的情怀,那便是伟大的人生。我们在这个山路上盘旋,在不断的盘旋与攀升中,实现作为人的追求。 当下就是历史。
其实,只有当下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都是胜利者来书写的。一部分被掩盖,被阉割,这是不必言说的事实。可是,不能够因为被掩盖和阉割,就认为是一段黑暗。在另一个世界,黑暗也许就是光明。
作为教师的你,必须告诉你的学生:一切的文字,都有虚假的、理想的愿景,都有扭曲的存在。你不可能去参透,但是必须保持一份怀疑,适当的时候要争辩,为事实而争辩。
你的出现,是不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好像,这是一个风花雪月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机缘的相遇。
作为教师的你,你的出现会不会是:出于好心,办了坏事。既然是坏事,那么再也不可能挽回。所以说:谨慎出口,谨慎行走。要追求:合适的时刻,出现合适的你,造就幸福的师生情感。
28
正在阅读:
给语参考资料文教师的建议 - 图文05-20
吉南小学《雷雨》教学设计05-15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 文 试 题 - 图文12-21
这件事真让我开心作文500字07-14
(选择题)电功和电功率易错题精选06-03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小学音乐教研组工作总结03-17
烟台潮水机场连接线(G206至荣乌高速)路桥工程评标结果 - 图文05-10
安徽省建设工程招标评标专家库人员名单(共5283名)01-22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05-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参考资料
- 建议
- 图文
- 教师
- 2010版苏州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人文社科类) - 图文
- 收付清算岗位资格准入考试复习要点
-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诗词36首 - 图文
- 中国笑林大全-嘲讽类
- 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体育特长生培养方案
- 上海2017年建筑施工C类安全员考试试卷
- 东丰县某小学改造工程项目施工设计方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练习题(七) - 10
- 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定稿
- 专题二十六 代代相传的生命 五年中考荟萃
-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 雅思作文常用论据素材
- 互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丝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案例范文)详
- 电路实验报告6 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
- 2018-2024年中国实木家具行业市场深度分析研究报告(目录) - 图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4.4化学式与化合价课时训练
- 是专业还是性格决定企业发展
- JAVA BS软件开发工程师招聘试题_V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