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3-05-27 09: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Ⅱ指导老师:张德华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波形分解与合成实验类型:模拟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有源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特点;

2.掌握有源带通滤波器典型电路的设计、分析与实现;

3.学习有源带通滤波器典型电路的频率特性测量方法、电路调试与参数测试,了解其滤波性能; 4.了解非正弦信号离散频谱的含义;

5.利用有源带通滤波器、放大器实现波形的分解与合成; 6.通过仿真方法进一步研究有源带通滤波电路,了解不同的有源带通滤波器结构、参数对滤波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 1.原理分析; 2.频率特性; 3.滤波效果;

4.波形的分解与合成。 实验原理: 0.滤波器

⑴定义:

让指定频段的信号通过,而将其余频段上的信号加以抑制,或使其急剧衰减。(选频电路)

⑵分类:

a)按照器件类型分类:

无源滤波器: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等无源元件组成; 有源滤波器:采用集成运放和RC网络为主体; b)按照频段分类:

低通滤波器(LPF)、高通滤波器(HPF)、带通滤波器(BPF)、带阻滤波器(BEF);

通带:能够通过(或在一定范围内衰减)的信号频率范围; 阻带:被抑制(或急剧衰减)的信号频率范围; 过渡带越窄,说明滤波电路的选频特性越好。

P.2

实验名称:波形分解与合成

⑷关键指标:

传递函数(频率响应特性函数)Av:反映滤波器增益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固有频率(谐振频率)fc、ωc:电路无损耗时的频率参数,其值由电路器件决定; 通带增益:A0(针对LPF)、A∞(针对HPF)、Ar(针对BPF); 截止频率(-3dB频率)fp、ωp:增益下降到通带增益时所对应的频率;

品质因数Q:反映滤波器频率特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类型滤波器的定义不同(低通、高通滤波器中,定义为当f = fc时增益模与通带增益模之比)。

1.二阶多重负反馈型有源带通滤波器

⑴电路原理图:

⑵关键指标:

2.二阶单一正反馈型有源带通滤波器

⑴电路原理图:

⑵关键指标:

P.3

实验名称:波形分解与合成 3.波形分解与合成

⑴傅里叶级数:

满足狄里赫利条件(即在一个周期内,具有有限个极值点、有限个间断点和绝对可积)的周期函数均可分解为傅里叶级数。利用傅里叶级数,可以将非正弦周期信号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分量(即直流信号、基波和各次谐波信号的叠加)。

定义一周期信号:f(t)=f(t+kT),其中T为周期,k为任意整数;对应的傅里叶级数(三角函数形式)为:

其中,ω1=2π/T称为基波角频率,a0、an、bn称为傅里叶系数。

傅里叶级数的另种表示方式:

其中,A0=a0/2称为直流分量;A1cos(ω1t+φ1)称为基波分量;n>2以后的分量分别称为二次、三次至高次谐波分量。 ⑵波形分解与合成:

波形分解:将周期信号分解为直流、基波和高次谐波。(滤波器)

波形合成:将直流、基波和足够多的高次谐波叠加(逼近)成波形。(移相器+加法器) 方波信号(峰值为Vm)的傅里叶级数:

P.4

实验名称:波形分解与合成 三、主要仪器设备

1.ACL-ZD-II型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 2.TDS1002C-EDU型数字示波器; 3.LM358集成运放;

4.DG1022U信号发生器; 5.万用表。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二阶多重负反馈型有源带通滤波器

取R1=30kΩ,R2=60kΩ,R3=155.78Ω,R=0kΩ,C1=0.1μF,C2=0.1μF,按照原理图连接电路,输入Vpp=3V(实测为3.04V)正弦信号,逐渐改变频率,测量各点幅值与相位值;输入混频信号(由加法器电路实现),观察滤波效果。

2.波形分解与合成

输入采用方波信号,用两个中心频率分别为fm和3fm的带通滤波器实现波形分解;用移相器与加法器实现波形合成。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二阶多重负反馈型有源带通滤波器

Δφ/º

-91.2

-93.2

-101

-104

-178

107

100

96.8

92

91.4

90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P.5

实验名称:波形分解与合成

滤波效果

PSpice仿真:

P.6

实验名称:波形分解与合成 2.波形分解与合成

⑴电路原理图:

左上为一次谐波电路,左下为三次谐波电路,右上为五次谐波电路,右下为七次谐波电路。

一次谐波与原信号

P.7

实验名称:波形分解与合成

三次谐波与原信号

一次谐波与三次谐波叠加

一次谐波与五次谐波叠加

P.8

实验名称:波形分解与合成

PSpice仿真: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二阶多重负反馈型有源带通滤波器

本次实验所用滤波器为波形分解实验中一次谐波电路,标称中心频率500Hz,由幅频曲线可得电路基本满足要求。

2.波形分解与合成

一次谐波实验效果较好,但仿真的一次谐波幅值未达到理论值,原因待查。三次谐波实验效果也较好,五次谐波的实验效果较差。因此合成效果一般。

七、讨论、心得

本次实验的一大挑战就是电路的设计。虽然理论计算并没有什么难度,但是由于实验箱电位器个数的限制,电路中所用电阻的阻值很难精确实现。我采用的方法是先把理论计算值进行近似,例如一次谐波中的R2,用60kΩ的电阻替代63661的精确值。对于近似后仍然难以匹配的电阻,则用串并联的方法实现。而近似导致的误差显然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效果。一次谐波的效果好是因为实际操作时R3是用电位器实现,可调出最理想的波形,但是三次谐波、五次谐波的电路中没有电位器,效果明显较差。

另外,仿真中我把每个电阻值都调成与理论值相同的参数,原理图如下:

但是结果却是幅值不达标,我自己没有找到原因。

因为花了过多时间在凑出各个电阻上面,导致没有时间做其他想做的扩展实验,如其他类型的带通滤波器等,实在是令人遗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nb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