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更新时间:2024-03-20 08: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在宋代多达一千四百三十余词家中,她是位极有艺术个性和独特魅力的“婉约派”出类拔萃的词人,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女作家。她的诗、词、文俱佳,而以词最为突出,享誉文坛。她一生的创作横跨北南两宋,词以北宋灭亡南渡为界线,分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涉闺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后期词将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入于所作,多慨叹孤独、凄凉、清冷之身世,感怀离乡、丧夫、失国之悲痛,风格转为低回宛转,凄苦深沉。其诗虽为数不多,却足见超凡脱俗、卓然一家之特色。本文侧重就“情景交融,别具神韵”、“语言清丽,别具一格”、“构思新奇,别是一家”三方面来阐述 一.情景交融 别具神韵

与欣赏诗歌一样,品评词的高雅崇尚的是神韵。神者何?精气不灭者是。韵者何?余味不尽者是。有神,方有容光焕发,故曰“神采”。有韵,方有言外之味,故曰“韵味”。李清照的创作一直遵循以诗言志,以词抒情的原则,她极善于将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恰切地倾注于笔端,泼洒于纸面。她的很多名篇佳句,长久以来一直感天地泣鬼神,一直传诵于一代代的口碑上,尤以写离愁别恨、思乡念国的深情与当时所处景物,环境自然地融合起来表情达意的这类作品更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达到情景交融,别具神韵的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寓情于景,委婉含蓄。《醉花阴》(薄雾浓云悉永昼)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这首词很能体现其词寓情于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情意委婉,含蓄蕴藉的特点。李清照结婚后不久,她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生活的孤寂,使她时常怀念游宦在外的丈夫。其时正值重阳佳节,李清照因思夫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这首词表面上写李清照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她所表现的是自己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薄雾浓云愁永昼”,从早到晚的天空都是布满“薄雾浓云”,天气是阴沉沉的;这种天气下,人的心情也是愁思绵绵、孤寂难捱。胸中之情——“愁”情,与眼前之景“薄雾浓云”自然融合。外景诱思,室内又如何?“瑞脑消金兽”,她在屋里独自接连点燃瑞脑(香料,传说烧出之香气能辟邪),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甚为聊赖。寂静中的缕缕轻烟之“景”与凝神相思之“情”十分暗合。

接下来,无论是“佳节重阳”更能撩拨“思亲”情怀,“纱厨”下的夫妻同“玉枕”共眠之睹物思人,触物感怀,因“半夜”秋凉无夫温床而“冷”醒(外感),更有夫妻离别一番凄冷孤寂之滋味在心头(内感)。还是“黄昏”时分(晚景),“把酒”“东篱”下(屋外),原本希望借酒稀释“思愁”,借菊香冲淡“怀情”,偏偏事与愿违。黄昏、黄酒、黄菊(景物)平添了离愁别恨之旺情,不得不转回闺房觅静,怎奈晚来西风瑟瑟卷帘起,顿觉东篱下受着风残的菊花,花瓣纤长,修条长枝的瘦得可惜,而房内伫立帘子旁的“人比黄花瘦”。这一切都天衣无缝地将依依愁情寓于秋云、秋风、秋菊等等景物之中,情因景而生,景为情而置,情景交融,相辅相成,浑然成篇。 李清照的词,体现寓情于景,表意含储蓄蕴藉特点的还有不少篇章。如:《一剪梅》中“红藕香残”(夏末初秋)之景,与“玉簟秋”之感(人睡竹席感出凉意),吻合了因丈夫远游不在身边之孤寂闲愁之情;《声声慢》中的“冷冷清清”(景)与“凄凄惨惨戚戚”(凄惨忧戚之情),“雁过”与“伤心”,“黄花堆积”与“谁堪摘”,“细雨”点滴与“愁字”了不得等都是情景相生,委婉含蓄。

2、点染得体,形神兼备。点染,本是国画上的术语,借用到词的创作上大致意思是:“点”,就是正面点出事物的本质,“染”就是侧面描写,体现本质的生动丰富的形象。或说,点和染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一般在特殊中得到表现,点也在染当中得到表现。现就以李清照后期词作名篇《声声慢》为例证。这首词真切地表达了李清照晚年凄凉孤寂的处境和悲苦的心情。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起始,她一起床就百无聊赖,非要东张西望、入心入肺地寻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结果是“冷冷清清”,不但毫无所获,反而被无名的孤寂清冷气氛加重了自己凄惨忧戚的感受,即“凄凄惨惨戚戚”。开头三句正面点出凄惨清冷的心境来总领全篇。接着从秋晨难养身,晨酒难浇愁、南来秋雁勾心伤、无心摘菊憔悴损、守窗难等天黑、雨滴桐叶愁煞人等多方面多角度点染,铺衬人死家破国亡的死别愁情。“乍暖还寒”

和“晓来风急”结合,侧面点明“秋凉”、“风急”印证环境“冷清”,共同烘托“凄惨悲戚”的心情。此为一染。“正伤心”三字点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所隐含的愁情。空中南来秋雁,是李清照的旧日相识,含意有二:一是鸿雁和她均生长于北方,鸿雁因天寒而南飞,她因国破而南渡,李清照在临安看到的来自沦陷区的北雁,心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悲叹;二是鸿雁因曾为她和离家出仕的丈夫间的信使:“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如今夫亡楼空,“征鸿过尽,万千心事谁寄”(《念奴娇》),收信者已不在人间,看到昔日为己传情之雁,怎不伤心落泪呢?旧识过雁勾悲情,此为二染。不堪仰望辽天过雁,便转而俯视满地黄菊。词人于菊独衰,好以菊自喻:“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当年黄花虽瘦,尚能摇曳西风中,而眼下无心摘那满地堆积的“黄花”,花当自萎而“憔悴损”,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正是她客居生活孤独郁闷心情之侧露。“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守”字和“独自”一词,突现词人形单只影,孤苦无靠,更深一层染渲了“凄惨悲戚”之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单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这一,笔更直而情更切,凄戚之情与点滴之声相互点染、应和。“怎一个愁字了得!”,以蹊径独辟之笔收结全词,为再好不过也。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总之是极言其多。此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 思绪纷繁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不说明一个“愁”字外更有何心情,即嘎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一个“愁”字是全词精神的总概括,回应开篇“寻觅”之举,至此,主人公形象圆满,形神兼备。

具有如此异曲同工之手法的还体现在其《醉花阴》、《凤凰台上乙吹箫》等词作。

3、张弛有度,意境浑然。词的填写各种限制不少,形式对内容的自由表达框框较多。李清照的词不但想象丰富奇特,内容舒展得开,收束也恰到好处。而且其大多词所描摹的意境都出神入化,浑然一体。我国古典词较注重意境的创设。“意”即是情意,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是境界,典型的画面境界。词的意境,既蕴含词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蕴含着客观景物。情景交融,便是词通常意境所要求达到的主要目的。李清照词的意境大都达到形象化、典型化,有真情实感,言尽而意无穷,浑然一体的境界。如《凤凰台上忆吹箫》:这是一首抒“写其一腔临别心神”的词(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李清照新婚不久,丈夫外出,虽是小别,也使她心中难于平静。 词的上片写将别愁情。但写得曲折含蓄,尽写在词人懒散心情上。这种心情蕴含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你看,词人无心继续焚香,所以狮形铜香炉的香燃尽了、冷了;起床后也无心叠折堆在床上的红锦被;日上帘钩,也不梳妆,无心抹拭妆奁上的尘埃。行文至此,可谓松驰散漫,很是放得开。词人为何这样精神不振,心事重重?那是“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所引起的。“生怕”,即“最怕”。明明丈夫要出门了,要和自己分别了,这是客观事实,但词人不直接点明。这欲言又止的情态更显得形象、曲折。一肚子愁情苦水欲诉又止,能收到一切“尽在不言”中,很是收得拢。而对即将离别情景,词人内心极为忧愁凄怆。这种心情体现在“新来瘦”上。新近瘦了,显然是“离怀别苦”所致。但词人不是直说(可谓是收得密),而是说不是因喝酒多了而生病,也不是因秋而悲凉那是什么使词人形容憔悴,身体消瘦、“欲说难休”呢?除夫妻离别之处,不是包含着更多复杂的社会内容吗(可谓是放得纵)?

词的下片写离别已无可更易的事实。面对临别之际,词人即使唱千万遍《阳关三叠》,“也则难留”丈夫。所以词人痛苦而绝望地发出哀叹——“休休”,一种失望和沮丧之情随别离悠然而生。最后写词人在“空闺独守”的情况下寂寞难耐心境,于是“终日凝眸”,盼着武陵人(丈夫)的归来。只有楼前的流水是自己的知音,益见痴情之深。词的开头以一个“慵”字突出了离愁之苦,词的结尾以一个“新愁”与上片的“新瘦”相呼应,二者融为一体。情与景交融。主观与客观的融化,构成了浓郁浑然的艺术意境。

二.语言清丽 别具一格

李清照词的语言运用,可以说是达到 了超凡入圣的境地,体现出语言清丽,别具一格的特色。 1.语言通俗,言浅意深。彭孙橘《金粟词话》说李清照的词是“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就拿一个“愁”来说,她的相当部分词作都用到“愁”字,不同词作的“愁”有不同的意义和情感,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论何处用“愁”都点化得通俗易懂、恰如其分。自不说其晚年名篇《声声慢》中怎一个愁字了得之“愁”如何传神,也不道《醉花阴》中“愁永昼”之“愁”如何耐人寻味,随意就《点绛唇》(寂寞深闺)、《武陵春》、《凤凰台上忆吹箫》篇章里提及的“愁”字无不用得寻常浅俗、蕴意深刻。“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搭配,令人产生强烈的反差和压抑感,可见李清照此“愁”何等细软绵密,否则方寸之肠何以挤载得下千缕之思愁?可见这驱不散、扯不断的愁情压在深闺孤寂弱质女流之心头,使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的凄清景象,发语自然、生动、清新。置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向来受人称道,只可意会的“愁”被作者赋予形质,能装船能过称,从具体化、形象化上说,此“愁”比“离愁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愁”更通俗、形象、贴切,更受人青睐,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媲美;而凝眸处何以又添“一段新愁”?此盖痴痴凝眸之必然结果。自从得知丈夫出游信息,李清照就产生了“新愁”。这新愁既是离情思愁的升华,又与上片的“新来瘦”,前后照应,合情合理。

同是一个“愁”字包含了纷繁而生动的实体,使这个再寻常不过的字产生了神奇的功效。纵观李清照的词作就不难发现,其几乎每首词,都能找到语言通俗,言浅意赅的例子。

2.比喻贴切,生动自然。李清照词作常常运用比喻手法,而且既抓准喻体和本体两物有极其相类似点,又严格区分两物整体极其相异处。使其所运用的比喻句无不自然而恰当,生动而传神。除了《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形象富于创新,比喻贴切、生动自然历来被人们赞许。以花木之“瘦”比喻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如:“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程垓《摊破江城子》),然而它们都远不及“人比黄花瘦”精彩,何也?《瑯嬛记》提到赵明诚那位友人陆德夫,在谈到这首《醉花阴》词时:“三句绝佳。”他不是单拈出一句“人比黄花瘦”来,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是直接对“东篱把酒”说的,使“人似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而且极有情思。“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像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如果没有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孤零零地打一个比喻“人比黄花瘦”,就与说“人与绿杨俱瘦”、“人比梅花瘦几分”一样,是简单的类比,没有多少深厚的意境了。《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比喻也一向被人称道。这句比喻的好处是用得新颖,自然妥帖,不着痕迹。就以形容“愁”和“恨”来说,词史上有不少名句,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这些优美的词句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里,李清照同样是以夸张的比喻来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且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作者在前人生动比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于是“愁”便有形体有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船来装载。这便是这句比喻的新颖之处。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孤雁儿》中的“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句中“玉炉寒”既实指香炉冷却,也指环境凄冷,暗寓心境凄清阴冷,故用料峭的春水喻比词人凄苦情怀,具体可感而贴切,与朱敦儒《念奴娇》的“照我藤床凉似水”之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3.善用叠字,清新独到。为使词篇增加音律美、修辞美,李清照往往运用叠字咏怀状物。如“寒月萧萧上琐窗”(《鹧鸪天》)、“淡云来往月疏疏”(《浣溪沙》), “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行香子》)等等,这类叠字在易安词中占了不小的比重。有的用来状物写景,有的用来表意抒情,景中含情,境中寓景,使词章倍增光彩。最有代表性的,当推《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名篇。在这首词中,集中了作者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实际。全词悲凉低沉,一连串叠字的运用,把女词人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展示出来了。词的开篇连用十四字组成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开端,在宋词中是绝无仅有的。它不仅使词的声调整抑扬顿挫,和谐悦耳,也在表情达意上层层深入步步加浓。“寻寻觅觅”是写在找寻着能寄托的东西,寻觅的结果是“冷冷清清”,这既是写残秋,也是在写自己的心神无主。接下去的三组叠词更使悲苦情怀加剧。使人感到女主人公丢失的东西太多,太珍贵了。七组叠字由舒徐的单调转入急促的音调,形成了高下起伏的节奏,婉转有致,恰到好处地推动着感情的波澜。整首词中,九十七个字里,舌音字和齿音字多至五十七个,显然是词人特意运用这种音调来描写沉郁凄惶的心情;渲染冷落的气氛来反映这种心情。读《声声慢》犹如弹奏一支凄婉哀绝的抒情曲,让人不能不有共鸣。词评家们纷纷给它戴上桂冠。陆蓥评它“气机流动前无古人”(《问花楼词话》),徐 形容它“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词苑丛谈》)。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孤雁儿》)、“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摊破浣溪沙》)等,均同用了一个“萧萧”叠字,其在不同句子中的寓意各不相同,所表露的情感也各有不同,然而无论咏怀状物都体现出清新独到的特点。“小风”二句,将外境与心境融为一体,门外细雨淅沥,风声夹杂雨声,下个不停,门内词人枯寂独坐,泪下千行。以风雨声“萧萧”衬泪,更催人泪下。“萧萧”叠字使颠沛流离的词人因沦落“海角天涯”而头发和两鬓花白稀疏之老妪形貌活灵活现。而同样是一种含义的“病起”二句中的“萧萧”所形容的则是另一种情景——染病久卧初起,对镜端详,才瞅出自己因大病才使头发花白了许多,也掉了不少的枯黄憔悴的容颜。类似这样运用叠词、叠句婉转恰切地表情达意的李清照的词作还有不少。如“起来慵整纤纤手”(《点绛唇· 蹴罢秋千》、“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庭院深深深几许?”(《临江仙》)、“永夜恹恹欢意少”“随意杯盘虽草草”(《蝶恋花·上巳召亲族》)、“纵浮槎来,浮槎去”“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等等。 三.构思新奇 别是一家

李清照在她的《词语》中说到“词别是一家”,这不仅反映在词的看法上,也体现在她的创作中。其词作以独特的构思,清新活泼的词句,朴素自然、明白如语的“当行本色”,形成了自己的“易安体”之风格,以其鲜明的形象新颖独特的个性在北南宋朝的词坛上熠熠生辉,流传千古。 1.李清照的词风格清丽,魅力强大。在李清照婉约清丽的词句中,特别是她的一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蕴含着豪迈激昂之气。《渔家傲》充满浪漫情调,词借梦境寄寓自己的情怀,倾诉自己的大鹏高飞之志,表现了词人对光明、自由、幸福的热烈憧憬和追求。词的意境深远,格调雄健,感情激越,想象丰富,有魔力般引人入胜之魅力,充分显示了词人豪迈气概和卓越才情。这首词在李清照词中别具一格,具有豪放词风。梁启超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乙卷)。这类词在易安词中毕竟是个别的,与豪放派扩体拓境的苏轼和异军突起集豪放之大成的辛弃疾在词风上有本质的不同。李清照就是李清照自己。更难能可贵的是,李清照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珍宝一般的词章,还有《词论》流传于世,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说。她在《词论》中,最先明确了词“别是一家”,词要能立于其它文学样式之外,还强调了词必协音律、宗婉约,主张铺叙、典重、情致、故实。

2.李清照的词匠心独运,自成一家。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中“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以咏桂花来抒发怀抱,在文人词中是少见的。桂花只有淡黄的颜色居处僻远,鲜为人知,独秀高山,自成桂林。桂没梅、菊的娇丽鲜艳的风姿牵惹耳目,却有持久的淡雅之风和芳香之气。在女词人眼里“浅碧深红”虽耀目却未必是魁首,“情疏迹远”者可堪称为“花中第一流。”清照以桂花为百花之冠显然是移情于桂,其

中蕴含着作者的文艺观,渗透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从她真挚动人的华章,清新酣畅的佳句中,早已领会了似桂花般疏朗清雅而又芬馨袅袅的意味了。

文如其人。女词人堪与桂花媲美。先有其人品,方有其词品。李清照生于仕宦之家,嫁在仕宦之家,其父李格非工于词章,对文学创作有独立见解,其母是状元之后,亦善文,丈夫赵明诚品行好,才学高。家庭中浓厚的文学氛围,使她得天独厚,也使她的天赋得以培养、发展,为她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婚后,她也并未沉醉于温柔之乡,而是“食去熏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秀之具。”(《金石录后序》),夫妇二人着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鉴赏、研究。“意会心谋,目注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金石录后序》)这又使她的艺术修养得以提高,审美经验更加丰富。她在文学上的建树,应当看成是不断追求,不断提高的结果。初涉文坛,她就超群不俗,词成之后,多有险韵妙辞。她一生笔耕不辍,即便在孤苦无依的晚年,虽是穷困凄凉,却并没有潦倒,给后人留下了一枝独秀的《漱玉词集》。

李清照是被公认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思妇言情的作品也为数不少,与前人相比,她自写闺情别有洞天,毫无越俎代庖,隔靴搔痒之弊,她敢于越出“非礼”的雷池,尽情尽性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她的词多是婉中见直,绝无浮辞艳语,不是轻飘飘的卿卿我我,也不是言不由衷的故作伤感。如《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永遇乐》、《声声慢》等,明显地有别于花间,尊前之作。李清照词中这些珍品,以其特有情意真切给婉约派词章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了新的生命。因而造就了自成一体的风格。

李调元说清照词自成一家。不在秦观,黄庭坚之下,其凝练超出吴文英,它的清丽与奇妙可与周邦彦的《片玉词》比美。但是清照以何压倒须眉呢?又如何具“倜傥丈夫气”呢?我以为,清照之所以能压倒须眉,是因为她的作品代表了婉约派的本色。她深知,循前人的足印亦步亦趋,不会有所造就,吃别人嚼过的渣屑是最乏味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思妇、言情之作不乏其多,也有不少传世佳作。以词而论,温庭筠、韦庄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秦观也与清照一样被推为婉约派代表词人;周邦彦则被称为婉约派集大成者。诚然,他们在词史上的贡献是明显的。温、韦在唐末齐名,温庭筠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但他们的词题材极狭,多是花间月下,词情香软密丽。如温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韦词《菩萨蛮》“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等,都体现了浓而艳,香而软的格调。

秦观词也离不开情、怨。“主情致”(《词论》)是他的长处,但他的词婉转中带有柔弱之情,追求一种迷离、幽微境界,秦观远师南唐,近承晏欧,又受柳永的影响,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作家,对于后来的词人包括李清照在内都产生过一定影响。虽如此,秦词也终未越出花间的樊篱,有浓重的脂粉气。如《望海潮》“别来怎表相思,有分香帕子,令数松儿,红粉脆痕青笺嫩约,丁宁莫遣人知。”再如他脍灸人口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诸句,具有典型的柔弱之感。

以上可举言情之词虽然缠绵感伤,但总让人有矫揉造作之感。他们大都模仿闺情,但因生活感受的角度不同,难以写出女子离愁的独特感受。更何况词中涉及的女性,多为风尘女子,在自然真切方面就更显逊色了。

3.李清照的词化典精妙,尽得风流。为了丰富自己语言的表现能力,作为一个有自己风格的词家,她在语言的运用上,还十分注意吸取前辈名家的精华。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曾被李清照多处化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多丽》)“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

《醉花阴》一首,又被题作《九日》或《重阳》,而“佳节又重阳”一句又暗寓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暗香盈袖”又是用了《古诗十九首》中“庭中有奇树”的“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典故。《醉花阴》一词将典故有机地联在一起,婉转地表达了思念远人的深情。《孤雁儿》中“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化用了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

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情)晚来风急(景)”,写其凄寒难挨之情;末三句,“雁过也(景),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情)”,表现益加痛苦悲伤之情。下片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情)”,表现其凄怅落寞之情;次三句,“守着窗儿(景),独自怎生得黑(情)”,表现其孤寂之情;再次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景)”,蕴其愁闷忧愤之情;“这次第(全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情),总述愁情之浓深。综观全词,层层面面无不染上愁之色彩,多层次言愁。缘情布景,情随境迁,情也各有微妙之不同,但归结一个“愁”字。情景婉绝,浑然一体。 再如她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和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是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品之一。这一时期的作品,感情极其沉痛,内容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带有社会和时代的因素。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晚年生活的一个细节。当时南宋政权南渡后建立了小朝廷,依旧过着犬马声色、歌舞生平的生活,抗金复土大计全抛脑后。作者心中却时时充盈着家事、国事的忧伤。词中描写了面对元宵佳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繁闹景象,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外出游玩,而独自坐在帘儿底下回首往事,听人笑语时的凄怆心境。

这首词写得深沉、含蓄、凄婉动人。既表达了时代环境的今非昔比,又抒发了作者遭受离乱、饱经忧患后的悲愤情感。透过今昔的变化,表达了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词中表现的个人深愁惨痛,正是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二 善用白描法

李清照的词,很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这是她用来抒发真挚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她的《念奴娇》:

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头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末。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词人早期作品。调中塑造了一个刻意伤春而又伤别的女主人公形象。因为当时赵明诚不在家,适逢清明,李清照感慨所作。全诗以白描手法勾画出词人与丈夫离别后深闺寂寞之情,以及寂寞的闺中人从伤春的你落情绪到盼望游春的心理转变过程。李攀龙《草堂余隽》云:“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对我们理解本词之意蕴有启迪作用。上片开头几句描绘斜见细雨的萧条景象,以景抒情。“险韵诗成,扶头酒醒”两句属生活细节。作诗饮酒只为遣愁,为下文蓄势。歇拍两句点明主旨,原来是丈夫不在身边,信中又“万千心事难寄”。下片开头说春寒料峭,无心凭阑,终日垂帘,烦闷心绪难以消遣。末尾几句陡转,因天气转晴,忽然又产生游春之意。结构上开合动宕,深得吞吐腾挪之妙。 又如她的《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又如她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写得

清新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

李清照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她匠心独运,特别善于创造这种平淡而绝妙的境界,这应该是李清照词作的重要特色。此小令似乎信手拈来,毫无雕啄,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日暮酒醒归舟图,清秀淡雅,静中有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令人神思飞扬。你看:溶溶的落“日”,苍茫的“暮”色,逶迤的“溪”水,婷婷的“藕花”,翼然的“溪亭”,芳草萋萋的干“滩”,群栖待宿的“鸥鹭”,幽雅恬淡。女主人公沉醉其中,茫然“不知归路”,“兴尽晚回”,短楫轻舟,“误入藕花深处”,以至“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一幅多么生机盎然而又绝妙无比的图画,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她——便是年轻的李清照。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这正是白描手法运用的妙处! 三 熔炼家常语

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把一些家常语熔炼在她的词中,不着痕迹。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高远,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

如她的《念奴娇》(原词见前文)一词中,应运而生的日常口语就很多,如“种种恼人天气”、“不许愁人不起”、“更看今日晴未”等,浅畅自然。

黄蓼园《蓼园诗选》评曰:“至前阕云‘重门须闭’,次阕云‘不许’‘不起’,一开一合,情各戛戛生新。起处雨,结句晴,局法深成”。堪称闺情诗中的上品。

清代澎孙鹆《金粟词话》评《念奴娇》:“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和《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时说:“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声声慢》“守窗独坐”以下,完全口语化,却表现出极丰富的感情,尾句更是直截了当,仿佛是灵魂的呼喊,震颤人心。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评》说:“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全词情景相生,巧用“黑”、“得”等险韵,工妙自然,笔力矫健。九组叠字的运用也增强了音韵效果,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宋代张端义《贵耳集》评《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时说:“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巧者难”,都推崇易安词的“浅俗”、“清新”、“寻常”。这一特点,在《怨王孙》这首词中更有充分的体现,通篇明白如话,一目了然。 还有她的《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藉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至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语出《诗·小雅·庭

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如何其?夜未艾”、“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清晨。“聊问”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状写词人情态。情状已出,心事亦露,词转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藉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在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以寻常言语入词,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总之,无论是李清照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风格——易安体。为词苑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为后代作出了榜样,在词的创作实践上独树一帜。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精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远。此外,她也精通音律,所以她的词声调和谐,音韵流传。易安的词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mx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