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身体素质

更新时间:2023-09-14 10:50: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一章 身体素质 一、判断题:

1、发展力量,必须不断地增加运动负荷。( ) 2、最大摄氧量的大小与有氧耐力的能力大小无关。( ) 3、超负荷原则就是超过自己的最大力量。( )

4、从接受刺激时起,到完成动作时止,这一段时间叫做运动时或动作时。( ) 5、进行等动练习时,器械所产生的阻力与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 二、选择题:

1、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很快( ),重复次数多而阻力中等或小的练 习,可以( )。

A、增大肌肉体积 B、增加肌肉运动的耐力 C、增加力量 2、通常人们认为( )是其它素质的基础

A、速度 B、耐力 C、灵敏 D、柔韧 E、力量 3、有氧耐力的生理指标是( )

A、摄氧量 B、最大摄氧量 C、无氧阈

4、训练初期,最大摄氧量的增大主要依靠( );后期则主要依靠( )。 A、动静脉氧差的增加 B、心输出量的增大

5、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时,由( )代谢供能开始大量运用( ) 代谢供能的临界点。 A、无氧 B、有氧 6、( )可以反映反应速度的快慢,而( )可以反映动作速度的快慢。 A、反应时 B、动作时

7、无氧耐力是指人体处于( )情况下,( )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能力。 A、缺氧 B、有氧 C、较长 D、短 8、静力性训练主要是提高( )

A、绝对力量 B、相对力量 C、速度性力量 D 肌肉耐力 9、骨关节柔韧的好坏( )短跑运动员的( ) A、影响 B、不影响 C、步频 D、步长

10、决定有氧耐力最主要的生理因素是( )

A、肺通气量 B、最高心率 C、肌红蛋白含量 D、最大摄氧量

11、短跑训练应以强度大的无氧训练为主,其主要的训练手段是( )训练法。 A、间歇 B、重复 C、持续

12、采用较低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的练习或用长段落的间歇训练方法主要是发展运动 员的( )

A、无氧耐力 B、有氧耐力 C、速度耐力 13、评定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常可采用( ) A、测定无氧阈 B、测定晨脉

C、测定最大摄氧量 D、测定最大负氧债能力 14、优秀耐力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率可低于( ) A、65 次/分 B、60 次/分 C、50 次/分 15、速度主要依靠( )

A、ATP—CP 供能 B、乳酸能供能 C、有氧供能 16、提高有氧能力训练的关键因素是( )

A、运动强度 B、持续时间 C、短间歇 D、周次数 17、耐力练习主要能发展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 ) 三、概念题: 1、身体素质 2、有氧耐力 3、无氧耐力 4、反应速度 5、RM

6、无氧阈强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发展肌肉力量的原则? 2、力量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3、简述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

4、简述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五、问答题:

1、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2、试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第十二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 状态变化的规律 一、是非判断题:

1、赛前状态有利于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

2、条件反射形成后,只要与比赛相联的有关刺激一出现,赛前反映也就会发生。( ) 3、适宜的准备活动和良好的赛前状态都能推迟“极点”的出现。( ) 4、人体的躯体性机能惰性大于植物性机能惰性。( )

5、“极点”的产生是由于肌肉活动不能满足内脏器官活动的需要。( )

6、“第二次呼吸”出现时,躯体性和植物性动力定型的协调关系不一定恢复。( ) 7、“极点”出现的迟早、反应强弱与运动强度有关,与训练水平无关。( ) 8、真稳定状态下运动是由有氧代谢供能,可维持很长时间。( ) 9、疲劳时由卧姿转变为坐姿能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并且恢复减慢。( ) 10、运动时所消耗的物质只有在运动后才开始逐渐恢复。( ) 二、选择题:

1、运动员赛前兴奋性过高,常表现为赛前反应过( ) A、强 B、弱 C、早 D、迟

2、赛前状态是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各器官系统发生的一系列( )变化。 A、条件反射性 B、非条件反射性 3、影响赛前关状态的重要因素是( )。

A、比赛规模 B、对手强弱 C、心理活动 D、观众情绪 4、准备活动可使体温升高,肌肉粘滞性( ),肌肉收缩速度( ),肌力(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5、“第二次呼吸”出现,说明( )结束,( )开始。 A、赛前状态 B、进入工作状态 C、稳定状态 6、准备活动可调节( ),使( )的时间缩短。 A、赛前状态 B、进入工作状态 C、稳定状态

7、优秀运动员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比一般运动员( ) A、长 B、短 C、差不多

8、做好准备活动,调整好( ),就能有效地缩短( )的时间。 A、赛前状态 B、进入工作状态 C、稳定状态

9、人体运动时,躯体性机能惰性比植物性机能惰性( )。 A、大 B、小 C、差不多

10、“第二次呼吸”出现时,内脏器官机能惰性( ),供氧量( ),血乳酸( )。 A、得到克服 B、尚未克服 C、增加 D、减少 11、运动过程中,“极点”出现在( )

A、赛前状态 B、稳定状态 C、进入工作状态 12、真稳定状态,( )可满足需氧量的要求,( )氧债积累。 A、吸氧量 B、最大吸氧量 C、有 D、没有

13、中长跑是在( )下进行的运动,超长跑是在( )下进行的运动。 A、稳定状态 B、真稳定状态 C、假稳定状态

14、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时所摄取的氧量受( )水平的限制。

A、吸氧量 B、最大吸氧量 C、耗氧量 D、最大通气量 15、判断疲劳的方法有( )

A、生理指标测定 B、运动医学检查

C、教育学观察 D、生理指标测定、运动医学检查和教学观察 16、运动时物质的( )占优势,运动后物质的( )占优势。 A、消耗过程 B、恢复过程

17、运动量大,消耗的物质越多,超量恢复越( ),出现的时间( )。 A、明显 B、不明显 C、较早 D、较晚

18、运动后,不同的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 ),程度( )。 A、不同 B、相同

19、整理活动可使人体更好地由( )过渡到( )。

A、安静状态 B、赛前状态 C、进入工作状态 D、紧张运动状态 三、概念题: 1、赛前状态 2、进入工作状态 3、稳定状态 4、运动性疲劳 5、恢复过程 6、准备活动 7、“极点”

8、“第二次呼吸” 9、真稳定状态 10、超量恢复 四、简答题:

1、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 2、比赛或运动前,人体发生哪些机能变化? 3、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4、判断疲劳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5、促进体力恢复的措施有哪些?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极点”?

2、为什么“极点”出现以后继续坚技运动会产生“第二次呼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mf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