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史

更新时间:2024-06-08 21: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数学史

研究中国数学的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代的数学成果、数学学术活动、数学思想、数学的历史背景以及一切记录等。根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说明上古时候,先有结绳记事或记数,然后易之以企刻,三国时代虞翮《易九家义》也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不但有很多书籍上有结绳、企刻的记载,而近代也发现不少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实物,因此可以说《易·系辞》的记载是可以信的。这也说明中国数学史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了记数的工作。许多出土的原始社会的陶器上,可以发现刻画着很多不同的几何图形和数字符号,有菱形、圆形、鱼形、矩形、三角形等、还有一、五、七、十、二十、三十等数目字。通过这些实物,说明在原始社会就形成了初步几何图形及数字的概念。

因此可以说中国数学起源于原始社会,而中国数学史则也是起源于原始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殷商、西周时代,由甲骨、青铜器皿上,可以发现许多数学资料,不但有完整的整数及部分分数记录,还有简单的数字运算。这说明到殷商、西周时代,已积累了很多数学知识,所可惜的是,尚没有发现有关的书籍。

从春秋到西汉末期,在一些典籍中记载着丰富的数学内容。例如,《周易》、《管子》、《墨子》、《考工记》等,都有一些记载。在《周易》里,记载了由阴、阳爻组成的八卦、六十四卦,实际上相当于是重复排列;在《管子》里记载着一些乘、除法例证;在《墨子》里则记载一些逻辑学、力学、光学以及一些几何方面的内容,企图用逻辑的方法论述几何的概念;在《考工记》里,除有一些工件的大小尺寸外,还涉及分数的运算、角度的概念、容量的进位等。这些书籍虽不是数学专著,但却记载了某些数学的片断知识,足证春秋时代的数学水平;

1983年,在湖北出土一部《算数书》,根据初步考证,是成书于西汉初期的数学专著。其中有整数的各种运算、分数的运算、比例算法、简单的方程算法以及利息算法等。其内容虽比较零散,但自古以来这是第一部流传至今的数学书籍,由此说明,由于社会的需要,数学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

两汉时期,数学有了长足的进展,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如《周髀》、《九章算术》都是传世的名著;在《周髀》里,记载有繁难的分数运算、等差级数算法、勾股原理的论述、重差算法以及用矩之道。在《九章算术》里,论述了完整的分数算法、平面图形面积算法、立体图形体积算法、比例算法、开方算法、配分比例算法、均输算法、盈不足算法?quot;方程\

算法、正负数算法、勾股算法以及简单的测量算法等。此外,在一批汉简中,也记录有相应的数学知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数学有了飞跃的发展,三国吴人赵爽为《周髀》作注,魏人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不仅有许多创造、发明,还为中国传统数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数学理论体系。使得中国传统数学进入第一次高峰;刘宋祖冲之及其子祖暅在圆周率方面取得惊人的成就,并巧妙地求得球的体积。《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分别记载了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百鸡问题\;即使《元嘉历》、《大明历》也有一些数学成就。在隋唐时代,太史丞王孝通撰写《缉古算经》一部,从而建立一套列三次方程、解三次方程的方法;为了给国子监选定教科学,李淳风奉命校勘十部算经,而隋唐的数学教育逐渐走向制度化。一方面吸收了大批留学生,一方面与朝鲜、日本、印度开拓了学术交流活动。 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数学形成了第二次高峰;北宋沈括首创垛积术,刘益、贾宪提出解方程的新方法,并创立了二项式系数表,南宋秦九韶给予一次同余式组的一般解法,还提出高次方程数值解的一般方法,杨辉对纵横图提出一些造术方法,元代李冶对天元术即一元代数学给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朱世杰创立了四元术,即是四元代数学,并发挥了垛积术,即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所有这些成果,都遥遥领先于世界。

明代政治腐败,重技巧而轻理论,商业数学逐渐代替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在计算方面,珠算代替了筹算,并得到了普及。到明末时期,西方数学便乘隙而入,先后传入欧几里得《原本》、克拉维斯《实用算术》、三角学以及对数等知识。到清代,除西方数学继续输入外,清代学人,如梅文鼎家族、汪莱、明安图、李善兰等人,也有许多建树;由于整理、收集四库全书,有一些人如戴震、李潢、李锐、罗士琳等人,挖掘出一批古算书,从而为复兴古算作出了贡献。

中国传统数学,由上古时代开始,至清末为止,共经历了数千年之久,独自形成了以算为主、形数结合、程序化的特色。到清末之后,就走向中、西数学汇合的道路,从而进入世界数学的行列。 中国古代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是指在秦汉之前的数学。在殷商时代的甲骨上,记载了完整的十进制系统,并有了\十\、\百\、\千\、\万\等数名,而且有最大的数字\三万\还有\五十犬,五十羊,五十豚;三十犬,三十羊,三十豚;二十犬,二十羊,二十豚;十五犬,十五羊,十五豚\。的记载。从这些甲骨文记载来看,殷商时代已有完整的十进制,而且具备了简单的运算法则。 春秋战国时代在书籍里,包含有一些数学知识。如在《周易》里,以阴爻\--\、阳爻\为元素,进行重复排列,从而得到\八卦\、\六十四卦\。实即每取三个元素、每取六个元素的排列数。

即U32=23,U82=26。

在《墨子》里,有\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四篇,通称为《墨经》,包括十数条相当于几何命题的记述,\经上\:\圜,一中同长也\。\经说上\:\圜,规写交也\。其中,\圜\与圆相通,是说\圜\是从一个中心到周围等距离的图形。这相当于圆的定义。后面是说圆是用圆规画出来的。又如,\经上\穷,或有前不容尺也\。\经说上\:\穷: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其中,\或\即是域,表示区域或路程,\尺\是度量的单位,这里相当于给出\有穷\、\无穷\的概念。其余尚有平:同高也(高度相等);方:柱隅四灌也(四边四止)等记述。

在《庄子·天下篇》征引了名家惠施的论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其中\大一\、\小一\是惠施提出的两个名词,并用\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分别予以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当于现今所说无穷大、无穷小的概念。此外《庄子·天下篇》还引用名家之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说,有一尺长的木棰,每日取其前一天剩余的一半,虽取一万年,也取不足一尺。在《考工记》里,除记载了工件的规格、尺寸外,还涉及一些数学的知识。如用\句\表示锐,用\倨\表示钝,用\倨句\表示角;在《考工记》里,称直角为\倨句中矩\或称作\矩\,并称\半矩\(45°)为\宣\;称\一宣有半\(67°30′)为\欘\;称\一欘有半\(101°15′)为\柯\;称\一柯有半\(151°52′5)为\磬折\;也称\一矩有半\(135°)为\磬折\;还用圆心角的大小描述弓形的曲率,如\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之弓,合AE?而成规\;\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规\;\士之弓,合三而成规\。也记载了一些分数的简单运算。此外,在《管子》、《荀子》、《法经》里也有一些数学知识的零星记载。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虽未发现有数学专著问世,但从这些记载来看,在某些方面,中国古代数学已达到成熟的境界。

秦汉数学

秦汉数学,指秦汉时代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在《汉书·艺文志》里称:\《许商算术》二十六卷\。\《杜忠算术》一十六卷\可惜这两部早已散失,现传本只有《周髀》、《九章算术》以及新出土的《算数书》等著作。

由《周髀》表面看来,记载有很多西周周公、商高、陈子、荣方等人的对话,也记载了吕不韦的论说,又因盖天学说是西汉初期天文学家创建的一种宇宙学说,所以初步考证,《周髀》可能成书于西汉时期。它虽是一部盖天学说的天文书籍,但其中却记载了不少数学知识;例如,由于天文历法的需要,书中有相当繁杂的分数运算;书中还记载?quot;七衡六间\、二

十四节气晷影长度的计算问题,是涉及到等差级数的问题。在计算二十四节气晷影长度时,也是按等差级数算法计算的。在《周髀》里,还记载了六条\用矩之道\,即\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其前四句是说利用相似勾股形性质,进行的一次测量问题,后两句则是说用矩绘制圆、方的问题。《周髀》还记载说?quot;若求斜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斜至日\。即: 斜至日(弦)=√ 勾2+股2

这就是所谓\勾股原理\,可是在《周髀》里却缺乏严格的证明。《九章算术》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全书共246问,202术,厘为九类,计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方田章,38问21术,主要论述各种AE?面图形如方田、直田、圭田、邪田、箕田、圆田、宛田、弧田、环田的面积算法,除宛田、弧田是近似算法外,其余都是正确算法。方田章还论及分数的通分、约分、扩分、加、减、乘、除、比较大小、求平均数的各种运算;粟米章,46问33术,主要论述了20种粮食、饭食的兑换比率表以及四项比例算法。四项比例算法,当时称之?quot;今有术\,即\以所有数乘所求率为实,以所有率为法,实如法而一\。即:所求数=(所有数×所求率)X所有率。在章末并论述了四项比例算法的特殊情形,即\经率术\、\经术术\、\其率术\、\反其率术\;衰分章,20问22术,主要论述配分比例算法,有的问题是按等差级数计算,也有的问题是按等比级数计算的;少广章,24问16术,主要论述已知长方形宽边及其面积,推求其长边的算法,其特殊情形即是已知正方形面积求其一边之长,实即开平方算法,推广此法即是开立方算法,还列有根据圆面积、球体积求其直径的算法;商功章,28问24术,主要论述立体图形的体积算法;均输章,28问28术,主要论述比较复杂的配分比例算法;盈不足章,20问17术,主要论述中国特有的盈亏算法,按现今说法,即是\双设法\或\弦位法\;方程章,18问19术,主要论述\方程\的解法,所谓\方程\,即今之线性方程组,其解法即相当于加减消元法,由于需要,还论及正、负数的运算法则;勾股章,24问22术,主要论述有关勾股问题的解法,并论及简单的勾股测量问题。

1983年,在湖北出土一部数学著作,一般称之为《算数书》,其中包括有60多个小标题,标题之下列有算题,题下有答,答下有术,《算数书》也是一部问题集。在《算数书·少广》有一问与《九章算术·少广》之第一问极为相似,而《算数书·钱息》有一问与《九章算术·衰分》第二十问完全一致。由这两对问题可看出,《九章算术》是在《算数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算数书》乃是《九章算术》的母本之一。

在《九章算术》成书之前,已有《许商算术》、《杜忠算术》。而《九章算术》必然参考过这些著作,虽不便认为\许商、杜忠《算术》即是《九章》\,但认为《九章算术》是由《算数书》、《许商算术》、《杜忠算术》演变而成的,并非毫无根据。《九章算术》既记录了秦汉时代的数学成就,也反映了秦汉时期的各种章典制度和社会情况。可见,秦汉数学的学术是有一定水平的。

魏晋南北朝数学

从三国时代到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前的数学各项成就辉煌,是中国数学的第一个高峰期。三国时代吴人赵爽,AE?字君卿,身世不详。曾为《周髀》作注,在\注\中,补绘了\日高图\及\七衡图\;赵爽撰写了\勾股圆方图\注、\日高图\注、\七衡图\注;在\勾股圆方图\注中,他用500余字,论证了勾股原理,还论证了有关勾、股、弦的20多条命题,在\日高图\注中,他对所谓\日高术\即重差术,也给予几何证明,在\七衡图\注中,他对盖天学说的理论作了说明,所有这些,对后世研讨《周髀》者都有很大裨益。例如\勾股圆方图\注说:\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案弦图又可以勾、股相乘焓刀吨焓邓摹R怨础⒐芍钭韵喑宋谢剖怠<硬钍狄唬喑上沂?quot;。其前一句是重复论述勾股原理,而后一句则是以面积概念证明了勾股原理。设勾、股、弦分别为a、b、c 勾股原理即 √a2+b2 =c其证明过程为: 勾、股相乘为朱实二,ab; 倍之为朱实四,2ab;

以勾、股之差自相乘为中黄实,(b-a)2。 加差实一,亦成弦实。 2ab+(b-a)2=c2。

这是中国对勾股原理第一次严密的证明。

略晚于赵爽的是刘徽,刘徽是魏、晋期间杰出布衣数学家,其身世不详,初步考证,当是现今山东人,曾为《九章算术》作过注解;刘徽《九章算术注》中,在数学理论上、方法上、技巧上、程序上多所建树和发明,为中国传统数学奠定了理论

基础,为中国传统数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即利用图形的分、合、移、补的方法证明平面图形如圭田、邪田、箕田、圆田、宛田、弧田、环田的面积算法,还用以证明勾股原理以及整数勾股弦的一般公式。设勾、股、弦分别为a、b、c,整数勾弦一般公式为: a∶b∶c=[m2-1/2(m2+n2)]∶mn∶1/2(m2+n2)

至于直线型柱体如城、垣、堤、沟、堑、渠的体积或容积算法,也以出入相补原理予以证明;刘徽把出入相补原理作为一条普遍的原理,应用于几乎全部的几何理论之中。刘徽又利用三种基本几何体,即堑堵、阳马、鳖臑,他先证明三种基本几何体的体积算法,再把直线型非柱体的立体分割为三种基本几何体,然后证明其体积算法。可见,刘徽把三种基本几何体作为多面体体积算法的理论关键。对于圆型AE?面图形如圆田、弧田的面积算法,刘徽则是利用极限观念和出入相补原理证明其面积算法,并求得圆周率较精密之值分别为 π=157/50=3.14,

π=3927/1250=3.1416。

对于环田,乃是将环田之周拉直,使变为等积的梯形,再用出入相补原理证明其面积算法。刘徽在推证圆型立体时,采用了截割原理,即是在圆柱、圆锥、圆台上,各作一外切方柱、方锥、方台,以圆型立体与其外切方型立体体积之比为π:4,从方型立体可证得圆型立体的体积算法。刘徽在正方体上,作相互垂直的两圆柱,称两圆柱的公共部分?quot;牟合方盖\,在\牟合方盖\里作内切球,刘徽深知\牟合方盖\与其内切球体的体积之比为4∶π,他虽未求得球体积算法,但他提出其体积之比,在算法理论上是十分珍贵的。刘徽在推证勾股原理的基础上,还用面积理论推证有关勾、股的各种线段的求法,还用相似勾股形性质推证\勾股容方\、\勾股容圆\的求法,也证明了简单的测量算法。刘徽对数学名词改变了\约定俗成\的惯例,对一些名词给予明确的定义,如?quot;率\定义为\凡数相与者,谓之率。等除法实,相与率也。即是说,凡数与数之比,称之为\率\,约简两数之比,则称为相与率\。并把\率\概念几乎应用到所有算法之中,作为各种算法的主线。给正负数所下定义为:\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还给\方程\下了正确的定义,既给出\方程\有确切解的条件,又给出\方程\的同解理论,并创造性的给出\方程\的新解法。此外,刘徽还对幂、齐同通、列衰、开平方、开立方、鳖臑、阳马、堑堵、勾、股、弦等数学名词都给出正确的定义。刘徽的这些定义,不但没有含混不清之词,也没有循环定义之举,都合于逻辑,因而成为演绎论证的理论依据。刘徽在推理演绎与证明方法上,既有归纳,也在演绎;既有综合法,也有分析法,还有反证

法;在逻辑方面是十分丰富的。于是在中国传统数学理论的发展上,形成了第一次高峰。西汉时期,主张盖天学说的天文学家创造了测量日高、远的方法,称之为重差术,到刘徽时代,几乎失传。刘徽乃潜心研究测量原理,使重差术加以发展,并由两次测望推广至三次、四次测望,编撰九道测量问题,缀于《九章算术》之终。唐代,李淳风为国子监审定数学教材,使另行单本,因其第一问\今有望海岛\,故称之为《海岛算经》。可见刘徽在测量理论上的成就是卓著的。

生活在南北朝宋、齐时代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及其子祖暅,对数学有很出色的贡献,例如他们父子曾作《缀术》一书,可惜早已失传。保留至今的,只有祖冲之所创造的圆周率,即介于盈朒二限: 3.1415926<π<3.1415927, 密率:π=355/113,约率:π=22/7。

还有其子祖暅解决了刘徽所提出的\牟合方盖\体积问题,从而得到球体积的巧妙证法。

在南北朝成书的《孙子算经》三卷,是一部数学普及著作,其卷下除有\鸡兔同笼\问题外,还有著名的\物不知数\题,即\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也即现今之一次同余式组问题;设所求之物数为N,则有NQ2(qpo3),NQ3(qpo5),NQ2(qpo7),《孙子算经》给出N的最小解为N=23,西方学者一直称这问题为中国剩余定理,我们则称之为\孙子定理\。《张邱建算经》也是一部数学普及著作,书中涉及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正确求法,还有七道问题涉及等差级数及其解法,有的固是继承《九章算术》的成果,但等差级数更多的内容则是创新;《张邱建算经》卷下,有一\百鸡问题\,是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即\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书中共给出四组答案。虽然《九章算术》已有不定方程的记载,但一题数答却始自《张邱建算经》。 隋唐数学

唐代初期,太史丞、历算家王孝通编撰《缉古算经》一书,全书由二十问集成。其第一问是算术问题,已知日月合朔时刻及夜半时日所在赤道经度,推求夜半时月所在赤道经度。第二至十四问,是土木建筑问题;需用三次方程求解。第十五至二十问,是勾股问题;需用三次方程或双二次方程求n解。《缉古算经》虽未给出解三次方程的具体计算步聚,但王孝通必然是用带从开立方法来解的,这显然是一项辉煌成就;他还用自注形式给出方程各项系数的组成方法,这一作法,也是难能

可贵的。唐代沿袭隋代的办学制度,建立国子监,设立数学专业,天算家李淳风奉命选定并校注数学专业教材,因此选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夏侯阳算经》等10部算经,作为教科书。在唐代,还规定了学制,也规定了考试制度和考试成绩即是及格、不及格的标准。

自隋代建立国子寺之后,到唐代才逐渐形成一定的教育制度,不但影响隋唐以后的各代,这种教育制度也直接传入朝鲜、日本等国。随着教育制度的传播,一些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也传入朝鲜、日本;对朝鲜、日本的数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佛教及其经典的传入,印度的一些数学知识也传入中国,例如印度数码随着《开元占经·九执历》传入,由于没有把印度数码写法刊刻出来,以致印度数码当时没有在中国流传下来;又如,在《九执历》里记载有从0度到90度每隔3.75度的正弦线值表(其半径取为3438),由于此表没有引起当时中国历算家的重视,此表在中国也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中国数学是否传播到印度,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宋元数学

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中,宋元数学达到了较高水平,并遥遥领先于世界,成为中国传统数学的第二次高峰。北宋数学家刘益,著有《议古根源》,现已失传。只能从南宋杨辉的著作中看到一些端倪。《议古根源》打AEAE了古代对方程系数的一些限制,提出新解法,即正负开方术,经后世数学家的发展,即形成著称的增乘开方法。北宋另一数学家贾宪,著有《算法斅古集》、《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二书,此二书均已失传;只能从杨辉的著作中,了解其中的梗概。对于方程解法,贾宪提出\立成释锁平方法\、\增乘开平方法\、\立成释锁立方法\、\增乘(开立)方法\四法,其中释锁平方、释锁立方与《九章算术》相似,而增乘开方法却比旧法简明得多。另外贾宪还提出\开方作法本源\图,现称为\贾宪三角\,实即二项式展开系数表,这是中国传统数学的优秀成果之一,也是方程理论的重要内容。沈括,字存中,号梦溪,钱塘(今杭州)人,著有《梦溪笔谈》、《梦溪补笔谈》,其中给出隙积术、会圆术、AE?局都数,这三项都是中国传统数学上的杰出成就。隙积术,是推求累棋、层坛、积罂的求和公式,也即垛积术的开端;会圆术即是由弦、矢求弧的算法;棋局都数是计算棋局的总数。如清代《畴人传》称:\隙积、会圆二术,补《九章》所未及\。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著有《数书九章》,其中集有81问,分为18卷,厘为九类,每类九题。《数书九章》对数学的

主要贡献计有:\大衍总数术\,即一次同余式组的一般解法;书中给出了三个乃至八个模数的问题;\正负开方术\,即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书中也给出了8次乃至10次方程的问题;而这两项代表了中国传统数学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当时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另外,秦九韶还改进了《九章算术》的\方程\术,即改进线性方程组解法为\互乘对减\消元法。他也独立地由三角形三边求得三角形的面积,即所谓\三斜求积\术,这与古希腊海伦公式是等价的。

南宋数学家杨辉,著有《详解九章算法》12卷、《日用算法》2卷、《乘除通变本末》3卷、《田亩比类乘除捷法》2卷、《续古摘奇算法》2卷,共计5种算书,其后三种一般称为《杨辉算法》。在《详解九章算法》中,选《九章算术》80问作为典范,进行详解,并增添\图草\、\乘除算法\、\篡类\三卷;在\篡类\里,引述了刘益的\正负开方术\贾宪的\增乘开方法\与\开方作法本源都是十分珍贵的数学史料。在《日用算法》里,把数学内容编成韵文,便于记诵,成为中国民间数学的特色。《乘除通变本末》是论述乘除算法、加减算法、求一算法诸术。《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可看作是《详解九章算法》的延续。而《续古摘奇算法》则是搜?quot;诸家算法奇题及旧刊遗忘之文,其上卷主要论述纵横图,下卷主要论说《海岛算经》。

杨辉对一些纵横图给出了造术方法,为古代数学著作之所缺;杨辉用面积概念论证《海岛算经》的\日高\、\日远\公式,成为后人研究《海岛算经》造术的依据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算筹表示方程的方法,但是,关于建立方程的一般方法则是当务之急;由于方程理论的高度发展,北方一些数学家开创了\天元术\,\天元术\就是用文字表示未知数以建立一元方程的方法。李冶虽不是天元术的首创学者,但是,他的著作《测圆海镜》12卷、《益古演段》3卷,都是天元术的专门著作,对于天元术的发展和推广却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测圆海镜》里,李冶太字表示常数项,或以元字表示一次项,用\太\不用\元\,用\元\不用\太\,这就是他改进原来天元术建立方程的方法;他还把建立方程方法的步骤制度化,首先是\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然后依题意列出一多项式,称为天元筹式\;再依据题意列出另一多项式,称为\同数\;最后天元筹式与同数两式相消,即是相减,即得一元高次方程。用这种方法建立方程,不但改变古代用几何法建立方程的繁难,而且所建方程之次数也不受限制。对于高次方程,则采?quot;增乘开方法\以求其解。

李冶在《测圆海镜》里,先提出692条几何命题,作为全书的理论依据,又给出得自\洞渊九容之说\,连同《九章算术》的\勾股容圆\,共计十种容圆公式,作为此书170问的基础。在《益古演段》中,一方面用天元术来解所列64问几何题,一方面对比蒋周《益古集》的旧解法,从而看出李冶在天元术方面的贡献。随着天元术的发展,北方数学家又创立了

二元术、三元术,即是二元代数学、三元代数学,基于此,元代中期朱世杰创立了四元术,即四元代数学。朱世杰著有《四元玉鉴》、《算学启蒙》二书,书中用\天\、\地\、\人\、\物\四字分别表示四种未知数,根据题意,可以列出四个未知数的高次方程组,而四元术的精华是\消元\,通过\消元\,使四元方程化为三元方程,再使三元方程化为二元方程,由二元方程化为一元高次方程,然后将用\增乘开方法\以求其解。朱世杰的\消元\法,是中国传统数学的一项杰出成就,不但领先于西方四百余年,用\消元\法解多元高次方程组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在《四元玉鉴》及《算学启蒙》里,还在另项杰出的成就,就是在沈括隙积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发展了垛积术及其相关的内插;也就是开创性地对高阶等差级数作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领先于西方三四百年之久。在宋元期间,中国传统数学取得非常丰富的辉煌成果,可以说中国传统数学达到了全盛时期。 明清数学

在明代,由于政治腐败、不注重理论、废除数学考试等原因,使得中国传统数学逐渐走向缓慢发展的道路。在当n时,社会上流传着数十种数学著作,这些著作大都是反映日常应用数学和商业贸易数学,其内容比较浅显,文字通俗易懂,还编撰了各种歌诀,便于记忆,其算法也容易掌握,因此促使这种数学广为流传,而古代的《九章》、天元术、四元术等则几乎成了绝学。当时的代表作计有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王文素《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三书,这些书籍虽然采用《九章算术》各章的名目,但其内容却多是日用或商业的数学知识,还有一大部分内容属于珠算的技巧和算法。于是珠算之盛行与普及代替了古代的筹算法,以筹算为基础的传统数学也渐次匿迹、消失。

在中国传统数学走向低谷的时候,西方教士利玛窦首先来华,一方面传播教义,一方面传入西方的科学以及数学知识。万历三十五年(1607),他便与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名著,称为《几何原本》前6卷。继利玛窦之后,有大批西方教士接踵来华,有的在政府部门里工作,有的在教堂传播教义,他们编撰、翻译了不少西方科学著作,仅就数学而论,所编、译的著作多属于初等数学范畴,因而对中国传统数学产生了一定挠跋臁?

在中算濒于失传,西算刚刚输入之际,中国学者的态度极不一致,有人以为\薄古法为不足观\,有人以为\斥西人为异学\,而清初数学家梅文鼎则主张:\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于是他融会贯通中西之学,自成一家之言。其著作颇丰,粗略统计,约88种之多,达200余卷。主要著作有:《筹算》、《笔算》、《度算释例》、《平三角举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lx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