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一附中2013届高一(新课标)学年教案必修(1)第一章 - 1.3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二)

更新时间:2024-01-05 03: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数学教案(新课标)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华中师大一附中 黄松生

课 题: 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教学目的: 函数单调性的研究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以图识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

探究活动,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真谛,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掌握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使学生体会、理解到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

能够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单调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教学重点: 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 教学难点: 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二、讲解新课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知识点1 复合函数

如果y是u的函数,而u又是x的函数,即y=f(u),u=g(x),那么y关于x的函数y=f[g(x)]叫做函数f和g的复合函数,u叫做中间变量.

若f(u)的定义域是集合A,g(x)的值域是集合B,当且仅当A?B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是g(x)的定义域.

知识点2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函数y?f(u)和u?g(x),如果u?g(x)在区间(a,b)上是具有单调性,当x?(a,b)时,

u?(m,n),且y?f(u)在区间(m,n)上也具有单调性,则复合函数y?f(g(x))在区间(a,b)具有单调

性的规律见下表:

y?f(u) u?g(x) y?f(g(x)) 增 ↗ 增 ↗ 增 ↗ 减 ↘ 减 ↘ 减 ↘ 增 ↗ 减 ↘ 减 ↘ 增 ↗ 以上规律还可总结为:“同向得增,异向得减”或“同增异减”.

证:① 设x1,x2?(a,b),且x1?x2,∵u?g(x)在(a,b)上是增函数,∴g(x1)?g(x2), 且g(x1),g(x2)?(m,n).∵y?f(u)在(m,n)上是增函数,∴f(g(x1))?g((x2)).所以复合函数

y?f(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② 设x1,x2?(a,b),且x1?x2,∵u?g(x)在(a,b)上是增函数,∴g(x1)?g(x2),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1

高中数学教案(新课标)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华中师大一附中 黄松生

且g(x1),g(x2)?(m,n),∵y?f(u)在(m,n)上是减函数,∴f(g(x1))?g((x2)).所以复合函数

y?f(g(x))在区间(a,b)上是减函数。

③ 设x1,x2?(a,b),且x1?x2,∵u?g(x)在(a,b)上是减函数,∴g(x1)?g(x2),

且g(x1),g(x2)?(m,n),∵y?f(u)在(m,n)上是增函数,∴f(g(x1))?g((x2)).所以复合函数

y?f(g(x))在区间(a,b)上是减函数。

④ 设x1,x2?(a,b),且x1?x2,∵u?g(x)在(a,b)上是减函数,∴g(x1)?g(x2),

且g(x1),g(x2)?(m,n),∵y?f(u)在(m,n)上是减函数,∴f(g(x1))?g((x2)).所以复合函数

y?f(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三、典例解析

例1 设f(x)?x2?1?ax,当a?[1, ??)时,试证明函数f(x)在区间[0, ??)上为单调减函数。 解:设0?x1?x2,则f(x1)?f(x2)?(x1?x22x12x1?1?2x2?1)?a(x1?x2)?22x1?xx2x1?1?2x2?1?(x1?x2)

?(x1?x2)(?1?2x2?122?a),∵0?x1?x2,∴x1?x1?1,x2?xx?1,∴

x1?x22x1?1?2x2?1?1,又

∵a?1,∴

x1?x22x1?1?2x2?1?a?0,又x1?x2?0,∴f(x1)?f(x2)?0,即f(x1)?f(x2).

∴f(x)在[0, ??)(a?1)上是单调减函数。

例2 求函数f(x)=x2-1的单调区间.

解:函数的定义域是(-∞,-1]∪[1,+∞).设y=u,u=x2-1,当x≥0时,u=x2-1是增函数,y=u也是增函数,又∵函数的定义域是(-∞,-1]∪[1,+∞),∴函数f(x)=x2-1在[1,+∞)上是增函数.当x≤0时,u=x2-1是减函数,y=u也是增函数,又∵函数的定义域是(-∞,-1]∪[1,+∞),∴函数f(x)=x2-1在(-∞,-1]上是减函数,

即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单调递减区间是(-∞,-1]. 指出:讨论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步骤是: ① 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讨论函数的性质要遵守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② 把复合函数分解成若干个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并判断其单调性;

③ 依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规律口诀:“同增异减”,判断或写出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2

高中数学教案(新课标)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华中师大一附中 黄松生

例3 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满足f(?x)?1?0,又g(x)?f(x)?c(c为常数)在[a, b](a

证:设?b?x1?x2??a,则b??x1?x2??a,∵g(x)在[a, b]上为减函数,∴g(?x1)?g(?x2), ∴g(?x1)?g(?x2)?0.而g(?x1)?g(?x2)?f(?x1)?f(?x2)?又f(?x)?f(x2)?f(?x1)11???0 f(x1)f(x2)f(x1)f(x2)1?0,∴f(x1)?0,同理f(x2)?0,∴f(x2)?f(x1)?0,∴f(x1)?f(x2)?0, f(x)于是g(x1)?g(x2)?f(x1)?f(x2)?0,∴g(x)在[?b, ?a]上也是减函数。

综合x?3得3?x?4.

例4 函数f(x)=x2-2ax+a在区间(-∞,1)上有最小值,判断函数g(x)=

f(x)在区间(1,+∞)上的x单调性.

解:函数f(x)=x2-2ax+a的对称轴是直线x=a,由于函数f(x)在开区间(-∞,1)上有最小值,所以直线x=a位于区间(-∞,1)内,即a<1。∴g(x)=间(1,+∞)上的单调性.

设1

f(x)a=x??2。下面用定义法判断函数g(x)在区 xxaaaaa-2)-(x2+-2)=(x1-x2)+()=(x1-x2)(1?) ?x1x2x1x2x1x2=(x1-x2)

x1x2?a. ∵11>0.又∵a<1,∴x1x2>a.∴x1x2-a>0. ∴g(x1)-g(x2)<0.

x1x2∴g(x1)

例5 已知函数f(x)定义域是(0,??),当x?1时,f(x)?0且f(x?y)?f(x)?f(y). (1)求f(1); (2)证明f(x)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3)如果f()??1,求满足不等式f(x)?f(131)?2的x的取值范围。 x?2解:(1)令x?y?1,得f(1)?2f(1),故f(1)?0. (2)令y?111,得f(1)?f(x)?f()?0,故f()??f(x).任取x1,x2?(0,??),且x1?x2,则

xxxf(x2)?f(x1)?f(x2)?f((0,??)上是增函数.

xxx1)?f(2).由于2?1,故f(2)?0,从而f(x2)?f(x1).?f(x)在x1x1x1x1(3)由于f()??1,而f()??f(3),故f(3)?1.在f(x?y)?f(x)?f(y)中,令x?y?3,得

1313f(9)?f(3)?f(2)?2.又?f(1)?f(x?2),故所给不等式可化为f(x)?f(x?2)?f(9),即x?23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高中数学教案(新课标)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华中师大一附中 黄松生

x?0,??f[x(x?2)]?f(9).??x?2?0,解得x?1?10.?x的取值范围是[1?10,??).

??x(x?2)?9四、课堂练习

1.(1)证明函数f(x)=-x2+2x+3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

(2)当函数f(x)在区间(-∞,m]上是增函数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1)设x1、x2∈(-∞,1],且x10. ∴f(x1)-f(x2)<0.∴f(x1)

(2)函数f(x)=-x2+2x+3的对称轴是直线x=1,在对称轴的左侧是增函数,那么当区间(-∞,m]位于对称轴的左侧时满足题意,则有m≤1,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

指出:讨论有关二次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时,常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来分析;二次函数在对称轴两侧的单调性相反;二次函数在区间D上是单调函数,那么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不在区间D内.判断函数单调性时,通常先画出其图象,由图象观察出单调区间,最后用单调性的定义证明.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第一步,画出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描述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第二步,结合图象来发现函数的单调区间;

第三步,用数学符号即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来证明发现的结论.

2. 函数y=f(x)满足以下条件: ①定义域是R; ②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 ③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 试写出函数y=f(x)的一个解析式f(x)=(只需写出一个即可,不必考虑所有情况).

解: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的函数解析式满足:f(x)=f(2-x),基本初等函数中有对称轴的仅有二次函数,则由①②想到了二次函数;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说明开口必定向上,且正好满足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直线x=1不在区间[2,+∞)内,故函数的解析式可能是y=a(x-1)2+b(a>0).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知这三条都可满足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有:形如y=a(x-1)2+b(a>0),或为y=a|x-1|+b(a>0)等都可以,答案不唯一.

五、备选习题

1.证明f(x)=x2-2x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

2证:设x1,x2是区间(1,+∝)上的任意两个值,且x1

2= x22- x1-2x2+2x1=(x2-x1)(x2+x1)-2(x2-x1)=(x2-x1)(x2+x1-2).∵x2>x1,∴x2-x1>0.又∵x1、x2∈(1,+∝),

∴x2>x1>1,即有x1+x2>2,∴x1+x2-2>0.∴f(x2)-f(x1)>0,即有f(x2)>f(x1).故f(x)=x2-2x在(1,+∝)上是增函数.

证法二:(导数法)f′(x)=2x-2=2(x-1).∵x>1,∴f′(x)>0,∴f(x)在(1,+∝)上为增函数. 2.已知f(x)=x2?6x?9+x2?6x?9,求f(x)的单调区间.

??2x(x??3),?解:原来函数可化为f(x)=|x-3|+|x+3|=?6(?3?x?3),如图2-3-1所示,可得(-∝,-3)为f(x)的递减区

?2x(x?3)?间;[3,+∝]为f(x)的递增区间.而f(x)在[-3,3]上为常数函数. 3. 求函数y=

3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x2?43x解:(判别式法)由y=2得yx2-3x+4y=0,∵x∈R,∴ 关于x的方程yx2-3x+4y=0必有实数根.

x?4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4

高中数学教案(新课标)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华中师大一附中 黄松生

当y=0时,则x=0.故y=0是一个函数值;

当y≠0时,则关于x的方程yx2-3x+4y=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有Δ=(-3)2-4×4y2≥0.∴0

93.∴?≤y<01643. 4333x33≤y≤.∴函数y=2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 4444x?4综上所得,?4. 定义R上的函数y?f(x),f(0)?0,当x?0时,f(x)?1,且对任意的a,b?R都有

f(a?b)?f(a)?f(b)。

(1)证明:f(0)?1;

(2)证明:对任意的x?R,恒有f(x)?0;

(3)证明:f(x)是R上的增函数; (4)若f(x)?f(2x?x2)?1,求x的增值范围。 解:(1)证明:令a?b?0,则f(0)?f2(0).又f(0)?0,?f(0)?1. (2)当x?0时,?x?0,?f(0)?f(x)?f(?x)?1.?f(?x)?1?0,又x?0时f(x)f(x)?1?0,?x?R时,恒有f(x)?0.

(3)设x1?x2,则x2?x1?0.?f(x2)?f(x2?x1?x1)?f(x2?x1)?f(x1).

?x2?x1?0,?f(x2?x1)?1,?f(x2)?f(x1),?f(x)是又f(x1)?0,?(x2?x1)?f(x1)?f(x1),

R上的增函数.

(4)由f(x)?f(2x?x)?1,f(0)?1得f(3x?x)?f(0),又f(x)是R上的增函数.

22?3x?x2?0,?0?x?3.

5.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对m、n∈R,恒有f(m+n)=f(m)+f(n)-1,且f(-

(1)求证 f(x)是单调递增函数;

(2)试举出具有这种性质的一个函数,并加以验证

11)=0,当x>-时,f(x)>0 22111>-,由题意f(x2-x1-)>0,∵f(x2)-f(x1) 2221=f[(x2-x1)+x1]-f(x1)=f(x2-x1)+f(x1)-1-f(x1)=f(x2-x1)-1=f(x2-x1)+f(-)-1

21=f[(x2-x1)-]>0,∴f(x)是单调递增函数

2证 (1) 设x1<x2,则x2-x1-

(2) f(x)=2x+1 验证过程略

6.函数f(x) 对任意的a, b∈R,都有f(a+b)=f(a)+f(b)-1,并且当x>0时,f(x)>1。 (1)求证:f(x)是R上的增函数;

(2)若f(4)=5,解不等式f(3m2-m-2)<3.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5

高中数学教案(新课标)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华中师大一附中 黄松生

解:(1)设x1、x2∈R,且x10. ∵f(x2-x1)>1.f(x2)-f(x1)=f[(x2-x1)+x1]-f(x1) =f(x2-x1)+f(x1)-1-f(x1)=f(x2-x1)-1>0, ∴f(x1)

(2)f(4)=f(2+2)=f(2)+f(2)-1=5. ∴f(2)=3. ∴不等式即为f(3m2-m-2)

4. 37.f(x)是定义在(0, +∞)上的增函数,且f((1)求f(1)的值;

(2)若f(6)=1,解不等式f(x+3)-f(

解:(1)令x=y,得f(1)=0。 (2)由x+3>0及

x)=f(x)-f(y). y1)<2. x11>0,得x>0,由f(6)=1及f(x+3)-f()<2, 得f[x(x+3)]<2f(6), 即f[x(x+4)]-f(6)

x(x?3)x(x?3)?3?317?3?317

?3?317}.

2六、教学小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6

高中数学教案(新课标)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华中师大一附中 黄松生

解:(1)设x1、x2∈R,且x10. ∵f(x2-x1)>1.f(x2)-f(x1)=f[(x2-x1)+x1]-f(x1) =f(x2-x1)+f(x1)-1-f(x1)=f(x2-x1)-1>0, ∴f(x1)

(2)f(4)=f(2+2)=f(2)+f(2)-1=5. ∴f(2)=3. ∴不等式即为f(3m2-m-2)

4. 37.f(x)是定义在(0, +∞)上的增函数,且f((1)求f(1)的值;

(2)若f(6)=1,解不等式f(x+3)-f(

解:(1)令x=y,得f(1)=0。 (2)由x+3>0及

x)=f(x)-f(y). y1)<2. x11>0,得x>0,由f(6)=1及f(x+3)-f()<2, 得f[x(x+3)]<2f(6), 即f[x(x+4)]-f(6)

x(x?3)x(x?3)?3?317?3?317

?3?317}.

2六、教学小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第2课时)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l8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