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金融学联考试题详解

更新时间:2024-03-14 22: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3年金融学联考试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商品的需求量和这种商品的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趋势,是因为( )。 A 替代效应的作用 B 收入效应的作用 C 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答案:C 对于一般的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变化存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呈正向变化。若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说明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但两种效应都同时在发挥作用。

2.如果一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上有一点,其弹性Ed=-2,产品价格P=20元,则边际收益MR为( )。

A 30元 B 10元 C 60元

答案:B 根据公式P=MR/[1-1/︱Ed︱]可知,MR为10元。

3.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IS 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区域时,就有可能( )。

A 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 利率下降,收入上升

答案:B 若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说明利率偏低,则投资会增多,必然使收入增加。同理,若组合点位于LM曲线的右下方,说明M>L,则利率会上升。

4.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的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 A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 C 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也下降

答案:A 当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减税会使AD曲线向右移动,又因为AS曲线有正的斜率,所以价格水平会上升,实际产出会增大。

5.从鲍莫尔的模型可得实际平均交易余额同下面哪个量无关( )。 A 利率 B 偏好 C 手续费

答案:B 鲍莫尔的货币交易需求理论中,货币交易需求M= /2。 其中,T为月收入,C为每次变现数,b为每次变现的手续费,i为市场利率,n为每月变现次数(n=T/C),所以,该需求与偏好是无关的。

6.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变动中,使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增加的是( )。 A 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B 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C 流通中的通货减少

答案:C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变动,在决定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的规模上是起作用的。中央银行资产增加(或减少),在其他项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增加(或减少);而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或减少),在其他项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减少(或增加)。A和B选项都是使中央银行的负债增多的,必然使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减少。而准备金+通货=基础货币,在基础货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货减少必然使准备金增加。 7.SWIFT是( )。

A 瑞士银行 B 社会保险基金 C 一种资产清算体系

答案:C 环球银行电信协会SWIFT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是国际上最重要的金融通信网络之一。通过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把原本互不往来的金融机构全部串联起来,进行信息交换。该系统主要提供通信服务,专为其成员金融机构传送同汇兑有关的各种信息。成员在接收到这种信息后,将其转送到相应的资金调拨系统或清算系统内,再由后者进行必要的资金转账处理。

8.下列有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条件的假设前提是进口供给弹性和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

B 满足此条件,意味着出口数量增加和进口数量减少幅度之和大于汇率上升导致的出口外币价格下降和进口本币价格上升幅度之和

C 此条件是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充要条件,即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

答案:C 马歇尔-勒纳条件只是“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 9.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完全流动,则( )。 A 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B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 C 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答案:C 在固定汇率下,如果资本完全开放,则货币政策完全无效。例如,若本国欲降低物价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在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后,在固定汇率下,若本国的物价降低必然会一起外国居民对本国产品的大量购买,这样的话本国的物价水平又上来了。所以,在开放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往往是无效的。但财政政策还是有效的。 10.下列有关金融期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期货交易具有标准化的合同,每份合同的金额、到期日都是标准化的 B 期货合同的价格是在交易大厅由期货交易所以买价和卖价方式报出

C 期货合同真正进行实际交割资产的现象很少,大多都在到期日之前采用对冲交易方式 答案:B 期货交易的价格是在交易所内由很多买者和卖者通过其经纪人在场内公开竞价确定的,有关价格的信息较为充分、对称,由此产生的期货价格较为合理、统一,它的定价效率是很高的。

二、名词解释 1.边际产量

增加或减少1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如果用△TP 表示总产量的增量,△x表示生产要素的增量,那么MP=△TP/△x。 2.外部性

又称外部影响,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者说收益)或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都不是消费者或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外部性的实质在于,一个当事人对其他当事人的福利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没有从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3.回购协议

指资金的融入方在将证券出售给资金贷出方融入资金的时候,双方约定,在将来的某一时期,由融入方按照约定的回购利率计算的金额向贷出方返还资金,贷出方向融入方返还其原来出售的证券的融资行为。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其抵押品为证券。 4.准货币

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 5.非抛补利率平价

汇率决定理论中利率平价的一种,一般形式为:E(esi)/es=(1+is)/(1+id),其中, E(esi)为投资者对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值。该理论认为,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抛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本币在远期将贬

值。

6.特里芬难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成了唯一的世界货币。随着世界各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但世界黄金产出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美元发行过多,必然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则维持充足的美元储备与美元兑换黄金的信心的两难问题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二、简答题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不管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的还是外国的。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的概念,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不管这种生产是在国内进行的还是在国外进行的。 若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雨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与一国的税收及就业联系更紧密,所以现在常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标志。 2.货币主义者为什么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答:货币主义认为,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货币是一种代表一般购买力的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货币也有其外在的或隐含的收益率。服务和收入的现值也可以按一个适当的利率进行折现。

当货币量增加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资产持有者会把货币转化为其他资产,直到各项资产的利率相等。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投资者除购买金融资产,使其价格上升,利率降低外,还可以购买各种消费品和资本品,促使价格上升,生产扩张,从而产出和收入上升,因此,货币在金融领域内的替代程度很低。因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3.简述一国汇率制度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答:所谓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最主要的汇率制度类型是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⑴本国经济结构特征。例如,对小国经济而言,它一般与少数几个大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汇率波动会给它的国际贸易带来不便,且小国经济内部价格调整的成本较低,故小国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相反,对于大国经济而言,对外贸易的多元化、经济内部价格调整的成本较高且倾向于追求独立的经济政策,故一般以浮动性较强的汇率制度为宜。 ⑵特定的政策目标。例如,政府在面临高通胀问题时,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制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现象,因为本国高通胀会使本币贬值,本币贬值通过成本机制、收入工资机制等因素,又进一步加剧本国的通货膨胀。而如果采用固定汇率制,由于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的宏观政策调整就比较容易收到效果,故有利于控制国内的高通胀。

⑶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例如,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货币间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各自经济的发展。

⑷国际经济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国际资金流动量非常大的背景下,对于一国内部金融市场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家来说,如果对本国外汇市场干预的实力不是非常强的话,那么采用固定性较强的汇率制度的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

四、计算题 1.某完全竞争行业中一个代表性企业的产品的价格是640元,其成本函数为TC=240Q-20Q2 +Q3 。⑴求该企业的均衡产品以及产品平均成本和总利润;⑵这一行业是否处于均衡状态? 解:⑴ 由成本函数得到边际成本函数:MC=d TC/d Q=240-40Q+3Q2 当MC=P时,该产品处于市场均衡之中。则240-40Q+3QQ=640Q2 得Q=20 和Q=-20/3 (舍去),可知 Q=20

则AC=TC/Q=240-20*Q+Q2=240

利润π=TR-TC=640*20-(240*20-20*202+203)=8000(元)

⑵ 当P等于AC的最小值时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先求AC的最小值

令d AC/d Q=0,即-20+20*Q=0,所以,Q=10。将此代入AC,得AC=240-20*10+102=140 而P=640>140,所以说该行业还未达到长期均衡状态。

2.某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300亿元,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为1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非个人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分别为15%和10%。 根据测算,流通中现金漏损率(现金/活期存款)为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5%,而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为50%。试求:⑴活期存款乘数;⑵货币乘数(指狭义货币M1);⑶狭义货币供应量M1。 解:⑴ 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总量为:Dd=[1/(rd+e+k+rt*t)]*H

其中,rd是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e是超额准备率,k是活期存款中现金漏损率,t是非个人定期存款的准备率。

存款乘数=1/(0.15+0.05+0.25+0.5*0.10)=2 ⑵ 货币乘数m=(1+k)/(rd+e+k+rt*t)=2.5

⑶ 狭义货币供应量M1=m*H ,其中,基础货币H=K+C,R 是商业银行准备金,C是公众持有的通货 基础货币=400 狭义货币量=1000

3.某股票的当前价格是94美元,以该股票为标的,协议价格为95美元、三个月买权当前的售价为4.7美元。某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将会上升,他有两个投资策略可供选择,买入100股股票,或者买入20份买权,拥有以协议价格买入2000股股票的权利,投资额均为9400美元。你会提什么样的建议?股票价格上升到多少时期权投资策略赢利多少?

解:⑴只要股价超过94美元,第一种策略(直接买入100股股票,再以新价格即期卖出)就可赢利;而买入期权,假设使投资者不赔不赚的股价为P1,则P1满足(P1 -95)*2000-9400=0,得P1=99.7美元,即第二种策略赢利的条件是股价涨到99.7美元以上.当预期股价在94~99.7之间时,应选第一种策略。

⑵设股价涨到P2时,两种策略的赢利相同,即(P2-94)*100=(P2-95)*2000-9400 得到P2=100美元,若当期股价涨到100美元,两种策略均可。

⑶ 预期股价大于或等于99.7美元、小于100美元时,两种策略均赢利。但第三钟策略赢利更多,而大于100美元时,第二种策略比第一种策略赢利多。

五、论述题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胀关系问题上观点的主要差异。 答:在20世纪50年代末,宏观经济学中出现了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其基本含义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就较低,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就较高。那么,政府就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就可以通过增加总需求是通账率上升来实现。或者为了降低通胀率,可以通过减少总需求使失业率上升来实现。这种看法受到了不同学派的批评。

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但短期内,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总需求管理政策是可行的。由于公众存在货币幻觉,货币工资具有刚性,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非常缓慢。因此,政府在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时,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成本就会很大。因此,凯恩斯主义者主张采用收入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问题。当政府在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时,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政府可以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

货币主义也认为总需求的管理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他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速度比凯恩斯主义者所设想的要快,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很低。所以,货币主义者不主张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也不主张用收入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问题。货币主义者强调中央银行在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从而保持物价稳定方面的重要性。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但在长期内不存在交替关系,即使在短期,他们之间也不存在任何的交替关系。因为,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时,人们会意识到这将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并将自己的价格水平预期相应提高。结果,当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时,总供给曲线也向右移动相同的幅度。结果,在价格水平上升时,产出和就业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2.试比较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关于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调节效应的观点。

答:弹性论认为,在收入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影响一国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本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即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的大小。弹性分析法纠正了以往认为只要本币贬值就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狭隘观点,用微观分析的方法推导出: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弹性论已成为当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它适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需要,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只考虑了汇率变化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该理论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这与当今的事实不符;若应用该理论,也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弹性的估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吸收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出发,着重考虑总收入和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贬值能否降低吸收、提高国民收入,即取决于贬值对收入和通过收入对吸收产生的影响以及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吸收论的优点在于:采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将国际收支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克服了弹性论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应用性很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即用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并加以适当的搭配和协调,从而使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该理论的不足在于,它是建立在国民收入核算会计恒等式的基础上,并没有对收入吸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它也忽略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此外,它对本币贬值效应的分析建立在如下两个假定的基础上,即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和生产要素的转移很顺畅,这与现实是存在巨大的差距的。 货币论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它将国际资本流动也考虑在内,从货币的角度而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它认为在充分就业情况下,本币贬值国的国内价格上涨,实际现金余额减少,为使现金余额恢复到希望持有的水平,人们变卖国外证券,减少对国外商品需求来寻求额外货币,从而造成国际收支赢余。因此,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其重要的贡献是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区分为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认为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有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是货币供给政策来解决,而贬值只有当

其能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因此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 3.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我国自1996年以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可供选择的改革方向。 答: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影响中介目标进而实现最终目标的途径和过程的机能。对这个问题,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依赖于利率。在粘性工资和价格的假设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首先影响的是真实的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利率的变动,然后使投资和总支出发生变化,最后导致总收入的变化。用公式表示:M→r→I→E→Y。式中,E表示总支出,Y表示总收入,其中,特别强调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最后影响社会总收入的变化。

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并不起重要作用,而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具有真效果。用符号表示如下:M→E→Y。其中,E为总支出,Y为总收入。该理论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量时会降低利率,但这是暂时的,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使产出和收入增加。随着产出的增加,货币需求又会增加,从而利率开始回升,且有可能回到并稳定在原先的水平上。有此可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而是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社会的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

尽管两者在具体分析时存在分歧,但也存在着一些基本的东西:货币供给量变化以后,会引起市场利率的变化,由于利率发生了变化,才进一步刺激了企业的投资和消费者个人的消费欲望。当投资和消费发生变化后,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也会发生改变。 ⑵货币政策的效应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是货币政策经过传导于经济过程之后的必然结果。但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效应是一种综合结果。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主要有: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微观主体预期、社会政治团体的利益。衡量货币政策效应,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是看发挥效应的大小。 我国自1997年以来,处于谷低的宏观经济一直面临着内需不足的局面,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为治理内需不足和和通货紧缩,我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财经领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赤字、国债发行和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期望拉动国内需求;在金融领域则不断深化金融体质改革,努力发挥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和治理通货膨胀方面的积极作用。1999年三季度开始,基础货币收缩的趋势得到了根本扭转,物价负增长的局面有所改观。1999年6月份中央银行下调利率以来,货币流动性不断上升。多种宏观经济指标显示,通货紧缩正在缓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促使当前通货紧缩趋于缓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尽管自1996年、特别是1998年以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质上处于不断放松阶段,货币政策也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通货紧缩持续了两年多,宏观经济一直未能走出低谷。这一轮周期的谷底显得过长,说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通畅。

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利率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居民个人对货币信号反应迟钝。可以参考的改革措施有:①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以再贴现率为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②加快货币市场的基础建设,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减少或消除市场分割的无效率状态。③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④利率市场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适时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改为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其能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因此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 3.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我国自1996年以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可供选择的改革方向。 答: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影响中介目标进而实现最终目标的途径和过程的机能。对这个问题,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依赖于利率。在粘性工资和价格的假设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首先影响的是真实的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利率的变动,然后使投资和总支出发生变化,最后导致总收入的变化。用公式表示:M→r→I→E→Y。式中,E表示总支出,Y表示总收入,其中,特别强调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最后影响社会总收入的变化。

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并不起重要作用,而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具有真效果。用符号表示如下:M→E→Y。其中,E为总支出,Y为总收入。该理论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量时会降低利率,但这是暂时的,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使产出和收入增加。随着产出的增加,货币需求又会增加,从而利率开始回升,且有可能回到并稳定在原先的水平上。有此可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而是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社会的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

尽管两者在具体分析时存在分歧,但也存在着一些基本的东西:货币供给量变化以后,会引起市场利率的变化,由于利率发生了变化,才进一步刺激了企业的投资和消费者个人的消费欲望。当投资和消费发生变化后,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也会发生改变。 ⑵货币政策的效应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是货币政策经过传导于经济过程之后的必然结果。但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效应是一种综合结果。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主要有: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微观主体预期、社会政治团体的利益。衡量货币政策效应,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是看发挥效应的大小。 我国自1997年以来,处于谷低的宏观经济一直面临着内需不足的局面,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为治理内需不足和和通货紧缩,我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财经领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赤字、国债发行和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期望拉动国内需求;在金融领域则不断深化金融体质改革,努力发挥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和治理通货膨胀方面的积极作用。1999年三季度开始,基础货币收缩的趋势得到了根本扭转,物价负增长的局面有所改观。1999年6月份中央银行下调利率以来,货币流动性不断上升。多种宏观经济指标显示,通货紧缩正在缓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促使当前通货紧缩趋于缓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尽管自1996年、特别是1998年以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质上处于不断放松阶段,货币政策也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通货紧缩持续了两年多,宏观经济一直未能走出低谷。这一轮周期的谷底显得过长,说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通畅。

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利率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居民个人对货币信号反应迟钝。可以参考的改革措施有:①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以再贴现率为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②加快货币市场的基础建设,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减少或消除市场分割的无效率状态。③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④利率市场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适时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改为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l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