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册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15 02: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 解释概念 : 1、政治经济学 2、经济规律 二 、 单选题 :

1、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大卫 ·李嘉图 D、蒙克莱田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是( )

A、威廉 · 配第 B、亚当 ·斯密 C、大卫 ·李嘉图 D、蒙克莱田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 )

A、18世纪初 B、18世纪中 C、19世纪初 D、19世纪中 4、创立帝国主义理论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 )

A、生产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 、劳动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生产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劳动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分析框架是分析( ) A、生产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生产与消费矛盾

C、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 D、资本与货币的矛盾

8、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 )

A、生产过程 B、商品经济 C、经济规律 D、资本主义的本质 9、以《 资本论》体系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10、下列属于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三、 多选题: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 ) A、蒙克莱田 B、威廉 ·配第

C、亚当 ·斯密 D、大卫 ·李嘉图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份主要表现在( )

A、认为自利是人的本能 B、提出劳动创造价值思想 C、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 D、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制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根本的改造,表现在( ) A、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B、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C、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D、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

4、社会再生产包括的环节有( )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1

5 、经济学对某个经济体分析可分为两个层次,它们是( )

A、生产关系层次 B、经济运行层次 C、微观经济层次 D、宏观经济层次

四、判断题:

1、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不需要涉及生产力。

2、古典经济学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但未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3、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揭示经济规律。

五、简答题:

1、 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2、 简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六、论述题:

如何科学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概念

1、生产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 3、生产方式 4、生产力 二、单选题

1、生产关系包括四环节,它们依次是( )

A、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B、生产、消费、分配、交换 C、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D、交换、分配、生产、消费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 ) A、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决定生产

B、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C、消费决定生产,生产受消费的支配

D、生产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消费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 3、交换决定生产表现在( ) A、交换的性质决定着生产的性质

B、交换的发展程度决定生产的发展程度

C、生产之前离开生产要素的交换,生产就无法进行

D、交换的方式决定生产的方式

4、分配有两种,其中之一是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这种分配属于( ) A、产品分配 B、资源分配 C、按劳分配 D、计划分配 5、消费的内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个方面。属于生产消费的是( )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 B、消费对象不断拓展 C、消费品的结构和数量 D、消费水平的高低

2

6、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工具的性质 C、生产资料所有制 D、劳动者的相互关系 7、衡量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是( )

A、生产资料的构成 B、劳动资料的状况 C、劳动者的技能 D、劳动对象的种类 8、先进的生产力是指( )

A、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生产力 B、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力 C、现代科技和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的生产力 D、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生产力

9、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与消费是( )

A、既统一又对立 B、对立的 C、同一的 D、没有关系 1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

A、社会形态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1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构成所有制关系的主要内容是( ) A、所有 B、占有 C、支配 D、使用 12、在现代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权能结构的典型特征是( )

A、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合二而一 B、使用权与支配权的分离 C、所有权与使用权、支配权的分离 D、占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13、市场经济的基础是( )

A、商品归不同的生产所有者所有 B、诚实守信 C、竞争 D、平等原则 14、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是( )

A、权能结构的合一 B、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分离 C、出资人权利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分离 D、财产归属上的排他性 15、新经济时代是( )

A、以现代科技革命为支撑,以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体系为基础的时代 B、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时代

C、以机器体系为基础的时代 D、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时代 16、协作所产生的新的生产力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 ) A、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B、统一的指挥和管理 C、开展有序的竞争 D、利益分配合理化 17、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1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先进与落后的矛盾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C、个人与集体的矛盾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19、推动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的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先进正确的思想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市场经济的发展

3

20、在生产关系范畴中,属于经济运行层次的是( )

A、经济制度 B、经济体制 C、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D、宏观调控 三、多选题

1、消费决定着生产,表现为( )

A、消费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 B、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C、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D、消费能够形成新的产品需求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表现在( ) A、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B、它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关系 C、它决定着产品的交换关系 D、它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性质

3、经济学中的分工有多种形式,主要有( )

A、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 B、劳动职能的分工 C、机器体系中的分工 D、专业化分工 4、社会分工和个别分工的区别在于( )

A、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 B、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 C、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

D、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

5、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表现在( ) A、它促使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和发展,拓展了生产的广度和深度 B、它使原有的传统工业不断得到改造,激发了活力 C、它促进了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 D、它促进了社会分工向更高层次发展 6、生产方式包括(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体制 D、管理制度 7、实现先进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 A、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C、加快产业升级 D、扩大再生产

8、判断我国经济体制合理有效的标准是(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生产关系是否先进 9、生产关系就是( )

A、生产过程中人同自然的关系

B、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C、社会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总和

D、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1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4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四、判断题

1、 所有制和所有权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2、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运行的方式无关。 3、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 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力。 5、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6、个别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 五、简答题

1、 简述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之间的关系。

2、 简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3、 简述社会分工和个别分工的相互关系。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从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一、解释概念

1、价值 2、劳动生产率 3、抽象劳动 4、商品 5、商品经济 二、单选题

1、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发展 C、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D、私有制的发展 2、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

A、价值构成的 B、货币构成的 C、资金构成的 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3、商品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它的主要特点是( )

A、商品是非劳动产品 B、商品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C、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D、商品是用来交纳租税的劳动产品

5

4、商品价值( )

A、体现商品生产者彼此交换劳动产品的关系 B、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

C、体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D、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5、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是( ) A、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 B、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C、充当等价物的商品 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不同的具体劳动能创造出不同的( )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交换价值 C、商品的价值 D、商品的个别价值 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8、商品的价值实体是( )

A、脑力劳动 B、体力劳动 C、抽象劳动 D、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动 9、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的根源是( )

A、价值和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0、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 A、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价值 B、价值表现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决定价值

C、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价值表现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11、商品、价值、价格三者的关系应该是( ) A、商品必然有价值,有价值的未必有价格 B、商品未必有价值,有价值的必有价格 C、商品必然有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D、商品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不一定有价格

12、商品的价值量是用劳动时间衡量,可见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 A、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 D、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决定

13、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

A、脑力劳动 B、体力劳动

C、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动 14、任何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在货币产生之前商品的价值是在交换中通过( ) A、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的 B、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 C、买和卖表现出来的 D、双方的意愿表现出来的

15、商品的价值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常随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

生产率的关系是( )

6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16、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是( ) A、自然的或生理条件决定的

B、由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决定的 C、由人们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D、由政府的政策决定的

17、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起着(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的公平

18、在商品经济中,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使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这说明( A、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

B、价值规律是在私有制条件下的作用受到制约 C、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的变动实现的

D、价格与价值不存在任何联系

19、正确说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B、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C、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D、二者根本对立

20、企业要获得更多盈利,必须努力降低成本。企业要降低成本( ) A、就必须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就必须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就必须减少商品的价值量

D、就必须减少商品的交换价值 三、多选题

1、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

A、社会分工 B、由一定社会机构出面协调 C、一定社会的人们有进行交换的愿望和要求 D、剩余产品的出现及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

2、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A、自主性 B、平等性 C、竞争性 D、开放性 3、不同商品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 )

A、它们有相同的效用 B、它们在市场上有相同的需求 C、它们有等量的价值 D、它们都凝结着等量的劳动 4、作为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它们是( )

A、商品价值的实体 B、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C、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商品使用价值的实体 5、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 C、科技的发展水平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D、劳动对象的状况和生产的自然条件

6、在马克思看来,总体工人包括( )

7

) A、直接从事社会化商品生产的生产工人 B、管理人员 C、科学工程技术人员 D、政府工作人员 7、价值规律具有( )

A、调节作用 B、刺激作用 C、分化作用 D、联系作用 8、在现代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 独立的市场主体进行决策 B、生产要素在企业间自由流动

C、生产的规模和结构取决于市场需求

D、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进行调控的 四、判断题

1、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商品本身的效用大小决定的。 2、 体力劳动是具体劳动,脑力劳动是抽象劳动。

3、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凡是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4、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使用价值。

5、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

6、价值的实体是劳动,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7、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效率。

8、马克思认为资源配置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的配置。 五、简答题

1、 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2、 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3、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4、 如何理解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商品经济条件

下价值规律作用形式?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如何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 货币与信用

一、解释概念

1、货币 2、价格 3、通货膨胀

8

二、单选题

1、从本质上看,货币是( )

A、一般等价物 B、商品 C、金银 D、媒介 2、一般等价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

A、能够表现商品价值的商品 B、能够进行商品交换的商品 C、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并能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D、把金和银作为货币的商品

3、货币之所以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A、金银天然是货币 B、货币能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C、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D、货币是国家发行的 4、关于货币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C、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产物 D、纸币是货币符号

5、在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表现为( )

A、交换价值 B、价格 C、物物交换 D、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 C、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这是因为( ) A、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要表明商品价值的大小 B、只有通过现实的货币,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 C、观念上的货币,不能表明商品的价值的大小 D、想象中的货币和现实的货币有着本质的区别 8、能够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货币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9、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说明( )

A、价值是价格的表现形式 B、价值的高低是由价格决定的 C、价格的高低,一般与商品价值大小成正比 D、价格的高低,一般与商品价值大小成反比 10、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关系是( ) A、商品流通也是一种商品交换

B、商品交换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C、商品交换也是一种商品流通 D、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商品

11、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赊帐买卖的出现,使货币具有了( )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支付手段的职能 C、流通手段的职能 D、储藏手段的职能 12、由借贷行为产生的信用货币,其基本特征是( )

9

A、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B、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C、代替金属货币充当储藏手段 D、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 13、货币不同层次的差别在于( )

A、适用性 B、流动性 C、便捷性 D、稳定性 14、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是( )

A、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基础,商品流通为货币流通服务 B、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且服务于商品流通 C、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是分离的 D、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互为前提

15、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这表明( ) A、纸币发行量多少都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相一致 B、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国家规定的

C、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D、只要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不发生变化,纸币的购买力就不会发生变化 16、纸币之所以能够买到一定数量的商品,是因为( )

A、纸币是国家发行的 B、纸币就是货币 C、纸币是劳动产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D、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17、“纸币发行量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得数量”,这意味着( A、纸币发行量越多越好

B、金银货币仍然执行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C、在流通领域中的金银货币量和纸币量应该一致 D、纸币发行量要受到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的制约 18、对通货膨胀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商品供不应求,以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B、由于商品供过于求,必须大量发行纸币,刺激居民的购买力

C、由于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得数量,引起纸币贬值 D、由于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数量,引起纸币贬值 19、商品的“致命飞跃”是指( ) A、从货币到商品的转化 B、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

C、从价值到使用价值的转化

D、从抽象劳动到具体劳动的转化

三、多选题

1、从货币产生的过程来看,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 ) A、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 ) A、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B、买和卖两种行为在同一空间和时间进行

C、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D、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3、关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三者的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有( )

10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

B、价值是交换价值、价格的基础,交换价值、价格的大小由价值决定 C、价值是交换价值、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 D、交换价值、价格都是价值的表现

4、一定时期内的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以下因素决定( ) A、流通中的商品数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的流通速度 D、居民货币持有量

5、在不同的货币层次中,属于广义货币的有( ) A、M1 B、M2 C、M3 D、M4 6、以下关于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货币本身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B、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C、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货币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 四、辨析题

1、 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2、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因此,价值减少价格必然降低。 3、货币形式替代一般价值形式没有质的变化。 4、纸币发行有随意性,而纸币流通无随意性。 5、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五、简答题

1、 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2、 简述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六、论述题

如何认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七、计算题

现假定某国当年要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00亿元,其中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450亿元,当年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600亿元,其中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350亿元,该年市场上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为6次,若发行纸币400亿元,试计算:

(1) 当年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 纸币贬值后,每元纸币价值多少?

第四章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11

一、解释概念

1、资本积聚 2、资本集中 3、利润率 4、资本循环 5、资本有机构成 二、单选题

1、资本流通公式是( )。

A、G—G B、W—W 2、利润率是( )。

C、W—G—W

D、G—W—G′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生产成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3、直接带来利润的是(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4、资本的生产过程是( )。

C、预付总资本

D、生产成本

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与财富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实现剩余价值的统一 5、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实现量的扩大就是( )。 A、资本集中 B、资本积聚 C、资本积累 6、所费资本是指( )。 A、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本 C、在生产过程中预付的资本

D、资本原始积累

B、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本 D、在生产过程中追加的资本

7、下列属于资本经营的是( )。

A、购买生产资料 B、购买劳动力 C、购买股权

D、出售产品

8、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 A、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资本不同部分磨损方式的不同

D、资本不同部分价值周转速度的不同 9、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的关系是( )。 A、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量上相等

B、后者小于前者 D、二者无关系

10、资本的周转时间是( )。

A、生产资料储备时间、劳动时间和停工时间的总和 B、采购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

1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 )。 A、货币资本的构成部分 B、生产资本的构成部分 C、商品资本的构成部分 12、资本周转速度( )。

A、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资本次数成正比 B、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资本周转资本次数成反比

12

D、借贷资本的构成部分

C、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资本周转资本次数成正比 D、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资本次数成反比 1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由于( )。

A、同一部门各个企业为追求更高利润率而展开的竞争引起的 B、不同部门之间为追求更高利润率而展开的竞争引起的

C、所有企业都要求得到同样利润引起的

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向资本机构成高的部门转移资本引起的 三、多选题

1、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 A、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 B、运动的媒介是商品 C、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 D、运动的目的是价值增殖 2、下列属于无形资产的有( )。 A、信用货币 B、无人车间

C、专利权 D、商标权

3、促进资本集中的强有力杠杆是( )。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竞争 D、信用 4、企业发行股票是属于( )。

A、间接融资 B、直接融资 C、权益融资 5、产业资本现实循环包括( )。 A、货币资本循环 D、商品资本循环

6、下列属于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是( )。

A、生产原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因而其价值下降 B、厂房年久失修,日益破旧 C、刀具使用磨损 D、新机器取代旧机器,原机器设备贬值 7、生产资本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 D、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 8、从资本的物质形态看( )。 A、固定资本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B、不变资本是固定资本的一部分

C、可变资本是流通资本的一部分

D、流动资本既包括了可变资本,又包括了一部分不变资本 四、辨析题

1、 企业发行股票属于负债融资。

2、 资本经营和一般的资本运动都是以资本增殖为目的,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3、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资本形态发生变化但量不变。

4、企业正常休工时间属于生产时间。

5、研究资本周转的重点在于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 6、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

7、自然力作用导致的机器生锈属于无形损耗。 8、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方式叫间接融资。

13

D、负债融资

B、生产资本循环 C、生息资本循环

9、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资本形态发生变化但量不变。 五、简答题

1、 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2、 简述资本经营及其主要方式。

3、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六、论述题

1、试分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2、试述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

七、计算题

1、 假定某企业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亿元,其中固定资本8000万元,平均周转时间为10年;

流动资本为2000万元,周转时间为2个月。试计算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2、 某企业投资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固定资本占其不变资本的80%,平均周转

时间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0次。试计算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3、 某工厂全部固定资本为400万元,其中厂房为120万元,平均可使用30年,机器设备为

200万元,平均可使用10年,小型工具等为80万元,平均可使用5年,另外还投入流动

资本200万元,平均每年可周转7次。 计算:该厂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

4、 某企业投资300万元建厂房,使用30年;300万元购机器,使用10年,100万元购工具,

使用5年;300万元购原材料和劳动力,每个生产周期为3个月。求预付资本的平均周转

次数。

14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一、解释概念

1、单个资本 2、社会资本 3、卖方市场 4、买方市场 二、单选题

1、所谓社会资本,是指( )。

A、在资本循环和周转中互为条件,互为交替的单个资本的总和

B、社会现有的所有货币资本的总和 C、属于全社会所有的资本 D、相对于单个资本不同运动特点的资本

2、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是( )。 A、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和三次产业 B、把社会总产品划分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C、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D、按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形态上分成三个部分 3、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在任何条件下,再生产都要连续进行 C、物质替换有保障

B、社会总产出的实现

D、计划要科学可行

B、Ⅰ(c+v+m)<Ⅰc+Ⅱc

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是( )。 A、Ⅰ(c+v+m)=Ⅰc+Ⅱc

C、Ⅰ(c+v+m)=Ⅰc+Ⅱc D、Ⅰ(c+v+m)=Ⅰ(v+m)+Ⅱ(v+m) 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是( )。

A、Ⅱ(c+v+m)=Ⅰ(v+m)+Ⅱ(v+m) B、Ⅱ(c+v+m)>Ⅰ(v+m)+Ⅱ(v+m) C、Ⅱ(c+v+m)<Ⅰ(v+m)+Ⅱ(v+m) D、Ⅱ(c+v+m)=Ⅰc+Ⅱ(v+m) 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Ⅰ(v+m)=Ⅱc B、Ⅰ(c+v+m)>Ⅱc C、Ⅰ(c+v+m)<Ⅰc D、Ⅰ(c+v+m)=Ⅱ(v+m)+Ⅰc 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第一部类产出实现条件是( )。 A、Ⅰ(v+m)=Ⅱ(c+△c)+Ⅰ△c B、Ⅰ(v+m)=Ⅱ△c+Ⅰ△c C、Ⅰ(v+m)>Ⅱc+△c D、Ⅰ(v+m)<Ⅱc+△c 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是( )。 A、Ⅱ[c+(m- B、Ⅱ[c+(m- C、Ⅱ[c+(m-mxmxmxmx

)=Ⅰ△c+Ⅱ(v+△v+)=Ⅰ(v+△v+)>Ⅰv+△v

mx)

)+Ⅱ△v

mx D、Ⅱ[c+(m-)<Ⅰv+△v

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Ⅰ(v+△v+

mx)=Ⅱ(c+△c) B、Ⅰ(c+△c)=Ⅱ(v+△v+

mx)

15

C、Ⅰ(v+△v+

mx)>Ⅱ(c+△c) D、Ⅰ(c+△c)>Ⅱ(v+△v+

mx)

10、经济学上的所谓均衡,是指( )。 A、买卖双方等价有偿的交换关系 C、市场体系中各市场间的联系

B、市场运作中的一种常态

D、供求关系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协调一致的市场形势 11、卖方市场是指( )。 A、由于产品短缺而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形势

B、由商厂垄断价格的市场行为 C、由消费者购买倾向主宰的市场格局 D、由各市场主体介入市场,参与交换的市场状态

12、在卖方市场格局下,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 )。 A、买卖双方的竞争 B、卖方之间的竞争 C、买方之间的竞争

D、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

B、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形势

13、买方市场指的是( )。

A、由消费者说了算的市场形势

C、只存在买者之间竞争的市场形势

D、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市场价格的市场形势 14、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是指( )。 A、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

B、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精神产品的生产

C、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 D、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社会总产品 D、社会总资本 16、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 D、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17、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属于 A、价值补偿 B、实物替换 C、劳动力的补偿 D、资金的补偿 18、第二产业主要是指( )。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所有产业

19、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是( )。

A、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 B、人类文化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 C、人类生产活动中的资源配置方式 D、人类生产的产品是否用交换 20、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区别在于( )。 A、是否要追加一定的投入

B、是否以改善要素的质量和结构为实验扩大生产规模的主要方式 C、是否增加第三产业的投入

D、是否具备社会总产品的实验条件

三、多选题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 A、Ⅱ(c+v+m)>Ⅰ(v+m) B、Ⅰ(v+m)>Ⅱc+Ⅰc

16

C、Ⅰ(v+m)>Ⅱc D、Ⅱ [c+(m-

mx)>Ⅰ(v+

mx)

2、社会再生产运动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

A、价值补偿 B、使用价值补偿 C、总量补偿 D、结构性补 3、按照供求矛盾的展开形式,市场基本形态可划分为( )。 A、供给市场 B、卖方市场 C、需求市场 D、买方市场 4、社会资本运动和个别资本运动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A、不包括生产消费和由此形成的资本流通 B、包括生产消费和由此形成的资本流通

C、不包括个人消费以及由此引起的一般商品流通

D、包括个人消费以及由此此起的一般商品流通

5、社会总产品在再生产条件下的三大交换过程是( )。

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B、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C、资本家之间的交换 D、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6、社会简单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表明了社会生产(供给)和社会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具体是( )。

A、生产资料的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 B、消费资料的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 C、第一部类要向第二部类提供所需的生产资料总量 D、第二部类要向第一部类提供所需的消费资料总量 7、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 )。

A、追加的生产资料 B、追加的货币基金 C、追加的消费资料 D、追加的折旧基金

8、社会总产出的ⅡC部分,( )。

A、在价值上表示第二部类生产中所消费的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性服务

B、其产品的使用价值形态是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 C、是通过与Ⅰ(v+m)相交换而得到实现的 D、其交换过程属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9、买方市场( )

A、指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

B、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C、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

D、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四、判断题

1、 把社会再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是马克思的划分法,它和三次产业的划分是根本对立的。 2、 市场均衡只是对经常性不均衡状态的一种抽象。 3、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是C+V+M。

4、市场实现问题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问题。

5、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失衡主要表现为过剩。 6、买方市场一定好与卖方市场。 五、简答题

17

1、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2、 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3、 如何理解社会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六、论述题

1、试述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比较分析。

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一、解释概念

1、虚拟资本 2、实体资本 二、单选题

1、银行利润等于( )。

A、银行贷款利息 B、吸收存款数量减去发放贷款数量的余额 C、银行存贷款利息差 D、银行存贷款利息差减去银行业务费用 2、银行利润率是( )。 A、银行利润同银行存款的比率 B、银行利润同银行贷款的比率 C、银行利润同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

D、银行利润同银行存贷款总额的比率 3、银行利润的来源是( )。 A、银行存贷款利息差 B、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C、劳动者在生产领域创造的剩余价值 D、银行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 4、股份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 )。 A、社会资本代替了单个的私人资本 B、出现了资本民主化 C、劳动者也成了企业的主人 D、生产资料公有制日益形成 5、股票是( )。 A、可以随时抽回投资的凭证 B、投资入股和按期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C、取得一般贷款利息的凭证 D、不能买卖的无价证券 6、股票价格是( )。

A、股票票面额的货币表现 C、股息的货币表现 A、股息/利息 C、股息/利润率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D、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7、股票价格等于( )。

B、股息/利息率

D、股息/投入的资本

18

8、有一张股票,当股息为200元时,其价格为4000元,当利息率不变,股息下降到100元时,其价格为( )。

A、3500元

B、3000元

C、2500元

D、2000元

9、股票价格( )。

A、和股票票面额完全相一致

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 D、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10、银行垄断形成后,银行具有了新作用,这一作用是( )。 A、普通中介人 C、规定垄断价格

B、万能垄断者 D、加速资本周转

C、原材料

D、股票

D、非银行金融机构

11、下面属于虚拟资本的是( )。 A、货币资本 B、机器设备

12、在银行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政策性银行 13、最具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商业资本 三、多选题

1、银行是( )。

A、充当货币资本借贷中介的企业 C、充当商品赊销的中介人

B、充当货币支付中介的企业

D、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

C、借贷资本 D、农业资本

2、银行资本由下列部分构成( )。 A、吸收存款即借入资本 B、职能资本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C、居民存款 D、银行自有资本 3、银行利润( )。

A、由银行存贷款利息差减去银行业务费用构成

B、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C、来源于劳动者在生产领域创造的剩余价值 D、在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4、银行利润率

A、是存款利息和存款总额的比率 B、是贷款利息和贷款总额的比率 C、是存贷款利息差减去银行业务费用后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 D、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5、股票是( )。

A、投资入股和按期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B、一经购买就不能退股的一种证券

C、可以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卖的有价证券 D、可以随时收回股金的凭证

6、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 A、公司的经营状况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人为投机因素

7、下列关于资本的形式和类别的划分是科学的( )。

A、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9

B、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按资本是否具有生产或实现剩余价值的作用,把资本区分为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 D、按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执行的职能不同,把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8、职能资本包括( )。 A、工业资本 B、商业资本 9、虚拟资本( )。 A、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

C、农业资本

D、借贷资本

B、能定期带来收入

C、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副本 D、以股票、债券等形式存在 10、虚拟资本价格变动( )。 A、与实体资本价值变动成正比 B、与实体资本价值变动成反比 C、与预期收益大小和预期收益的可靠程度成正比 D、与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有密切联系

四、判断题

1、 银行资本和借贷资本一样,并不要求获取平均利润。

2、 股票和债券都是有价证券,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3、虚拟经济的负效应集中表现在投机过度引发的泡沫经济。 五、简答题

简述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关系。

六、论述题

试述虚拟资本的相对独立运动,对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解释概念

1、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 3、不变资本 4、可变资本 二、单选题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 )

A、剩余价值产生于流通过程中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

D、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本身成为商品 D、劳动力成为商品

4、劳动力作为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B、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20

C、能保存资本价值 D、能转移资本价值 5、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它包括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 )

A、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形成过程

B、一方面是价值形成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殖过程

C、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D、一方面是价值形成过程,另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

7、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之所以被称为不变资本,是因为( ) A、这部分资本的物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变的 B、这部分资本的价值不因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C、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改变自己的价值量而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不变地存在于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中 8、绝对剩余价值是指( )

A、工作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C、绝对延长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D、只要绝对延长工作日长度而必然产生的剩余价值 9、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A、一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一个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0、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1、超额剩余价值是指( )

A、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B、把劳动力价格降到劳动力价值以下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C、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D、降低劳动力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12、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平均利润率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3、资本运动的原动力和目标是( )

A、社会进步 B、发展生产 C、价值增值 D、创造财富 14、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的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节约劳动时间规律

1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 )。

A、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

B、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相分离 C、雇佣劳动制度

21

D、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 )。

A、由工业革命引起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B、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的剥削 D、雇佣劳动制度 17、资本主义与其他剥削制度相区别的特征是( )。

A、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 B、剥削者占有生产资料

C、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 D、被剥削阶级没有人身自由 三、多选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 )

A、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人身必须依附于资本家 C、劳动者失去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D、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A、资本家既参加劳动又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

B、雇佣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C、劳动产品归劳动者所有 D、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3、构成资本主义劳动力价值的要素有(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在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 C、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接受教育与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4、所谓可变资本是( )

A、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由工人购买生活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B、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C、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D、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价值中属于支付原材料价值的那部分资本 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是( ) A、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B、阐明了不同资本有不同的周转方式

C、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D、划清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6、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

A、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B、可变资本 / 剩余价值 C、剩余价值 / 不变资本 D、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 7、下列属于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是( )

A、延长工作日 B、提高劳动强度 C、提高劳动力价值 D、提高劳动生产率

8、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因为这一规律决定了( ) A、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 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22

A、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C、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D、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前提

10、相对剩余价值是( )

A、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C、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1、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包括(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可变以资本的比率

四、判断题

1、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3、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所以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就是资本。 4、资本主义的基础是机器大工业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 6、资本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W-G阶段的商品上。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便可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五、简答题

1、 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

4、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六、论述题

1、试述两种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七、计算题

1、 某资本家纺织厂原属于社会中等生产条件,月产棉纱1万斤。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价值

6万元,一年耗费1.2万元;每月消耗原材料价值1.6万元;雇佣工人50名,每人月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100%。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劳动生产率比社会一般企业劳动生产率高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按比例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试问:①每斤棉纱社会价 值是多少?②该资本家本月获得多少超额剩余价值?③本月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3

2、 某纺纱厂,机器设备价值23万元,每年机器设备损耗1万元,耗费原材料价值15万元,工人工资总额2万元,工人一年生产的产品总价值为22万元。试问:①该厂一年生产多少剩余价值?②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 某企业投资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8:2,每个生产过程获剩余价值300万元。求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一、解释概念

1、 工资 2、平均利润 3、生产价格 4、 级差地租 5、绝对地租 6、平均利润率 二、单选题

1、资本主义的名义工资是( )

A、雇佣工人从资本家那里得到的货币工资的数量

B、以劳动时间长短来计算的工资额

C、雇佣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D、以劳动产品数量计算的工资额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成是( ) A、可变资本的产物 B、不变资本的产物

C、固定资本的产物 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利润率( )

A、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 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是利润与全部不变资本的比率 D、反映了雇佣劳动被剥削的程度

4、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 A、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年利润率越低 B、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年利润率越高 C、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年利润率越高 D、利润率的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无关 5、平均利润率是( )

A、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24

C、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总量的比率 6、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 )

A、是一种量上的转化 B、是一种质上的转化, C、既是一种质上的转化,也是一种量上的转化 D、既不是质上的转化,也不是量上的转化 7、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也可以称之为( ) A、平均利润率下降同时剩余价值率也下降的规律 B、平均利润率下降但利润率不下降的规律 C、平均利润率下降但利润量同时增长的规律 D、平均利润率下降同时利润量也下降的规律 8、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市场价格( ) A、仍然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仍在起作用 B、不再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不起作用了 C、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与价值规律无关了

D、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起作用 9、商业利润来源于( )

A、商品购买价格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B、商品的流通过程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10、商业利润率一般是( )

A、高于平均利润率 B、低于平均利润率

C、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D、与平均利润率没有关系 11、借贷资本是一种(

A、能够直接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 B、在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化的资本 C、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D、由商品资本独立化而形成的资本 12、资本主义利息率是( )

A、利息量与产业资本的比率 B、利息量与商业资本的比率

C、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 D、利息量与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 13、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C、农业工人创造的被农业资本家占有的平均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缴给土地所有者的平均利润 1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本身质量的好坏 D、土地离市场的远近程度 15、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某种土地特殊优越性的垄断 D、对土地价格的垄断 16、商业利润在量上( )

25

A、小于平均利润 B、大于平均利润

C、等于平均利润 D、不等于平均利润

三、多选题

1、成本价格这个范畴( )

A、与商品价值形成过程和资本价值增殖过程有关 B、与商品价值生产中耗费的资本价值的补偿有关 C、与价值形成过程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无关 D、与价值形成过程有关,与价值增殖过程无关

2、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区别是( )

A、前者反映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后者则不能 B、前者反映了资本的增殖程度,后者则不能 C、前者的量总是小于后者

D、前者掩盖了雇佣劳动被剥削的程度,后者则不然

3、利润率表明了( )

A、资本对自身的关系 B、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 C、剩余价值好象来自于全部预付资本 D、资本增殖的程度

4、影响利润率高低诸因素的具体情况是(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与利润率成正比例变动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与利润率成正比例变动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利润率按反方向变动 D、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与利润率按反方向变动 5、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A、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B、使各部门的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不一致,因而使价值规律的作用消失 C、使价值规律以生产价格的形式发生作用

D、使生产价格受制于平均利润率而与价值变动无关 6、商业资本的独立存在有如下作用( )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增加利润总量 B、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领域的资本 C、有利于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利润率 D、有利于产业资本周转的加快

7、商业流通费用中的纯粹流通费用包含( ) A、与商品买卖有关的广告费用 B、运输费用 C、与商品买卖有关的家具、邮资、通讯费用 D、商店建筑、商业薄记费用 8、资本主义的利息是( ) A、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B、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转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D、体现了各资本家集团共同剥削工人阶级的关系

26

9、级差地租是( )

A、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B、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 C、农产品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 D、因为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10、绝对地租是( )

A、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 B、因为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造成的

C、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租种土地所有者的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11、剩余价值被不同的剥削集团以不同的形式占有,这些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有(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借贷利息 D、地租 四、辨析题

1、 工资表现为全部劳动的报酬。

2、平均利润是利润在全社会平均分配的结果。 3、生产价格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形成为前提的。 4、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5、从量上看,商业利润和借贷利息都相等于平均利润。 6、商业资本属于职能资本。

7、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优劣。 8、劣等地不需要交纳绝对地租。 五、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2、 简述影响利润的因素。

3、 简述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六、论述题

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七、计算题

1、假定社会上有机器制造、纺织和食品工业三个部门,投资额都是100亿元。资本有机构

成分别是9∶1;4∶1和7∶3;剩余价值率都是100%,并且不变资本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去,资本总周转次数一次。试问:①三个部门的利润各是多少?利润率各是百分之多少?②部门之间竞争后平均利润率是百分之多少?③三个部门各取得多少平均利润?

2、 假定一年内预付的产业资本为9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为4∶1,剩余价值率为100%,假

27

定资本价值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再假定为出售全部社会产品,商业部门投入资本100亿元。试问:①产业部门平均利润率是多少?②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多少?③产业部门应得产业利润是多少?④商业部门应得商业利润是多少?⑤商业部门出售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多少?

3、彼德先生为还债,需出售每年地租为200美元的一块地和12张面额为100美元的股票,预期股息率为6%,当时银行利息率为5%,按以上行情交易,正好还清债务。计算彼德欠款金额。

4、某工厂有资本50000万元,其中厂房10000万元,用10年;机器10000万元,用5年;工具5000万元,用2年;原材料10000万元,可变资本15000万元。流动资本3个月周转一次,剩余价值率为100%。计算:①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是多少?②年利润率和年剩余价值率各是多少?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一、解释概念: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金融资本 3、金融寡头 二、单选题:

1、垄断资本的最高形式是( )

A、工业垄断资本 B、银行垄断资本 C、金融资本 D、跨国公司 2、最早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概念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凯恩斯 3、凯恩斯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制度 C、供给太多 D、有效需求不足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是( )

A、国有企业 B、国私共有企业 C、私营企业 D、股份制度企业 5、资本主义国有企业最早存在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初期 B、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初期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初期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6、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的是( )

A、美国市场经济模式 B、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C、英国市场经济模式 D、德国市场经济模式

7、二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基础是( ) A、斯密经济理论 B、萨伊定律

28

C、凯恩斯主义 D、经济全球化理论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

A、已经超出资本主义的范畴 B、仍然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C、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D、具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双重性质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普遍发展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以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商品市场上,竞争的最主要手段是( )。 A、价格竞争 B、生产的技术水平的竞争 C、经营管理方法的竞争 D、规模经营的竞争 1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是( )。 A、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18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12、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走入困境,主要表现在( A、出现了知识经济这一新现象

B、工人罢工遍布资本主义世界,且愈演愈烈

C、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并导致经济自由化浪潮 D、出现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三、多选题

1、加速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是( )

A、信用 B、垄断 C、竞争 D、市场 2、资本主义国家的微观经济管制的类型包括( )

A、反托拉斯 B、公共事业管制 C、社会经济管制 D、企业管制

3、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 A、财政政策 B、货币信贷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4、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主要有( )

A、美国市场经济模式 B、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C、英国市场经济模式 D、德国市场经济模式

5、市场调节不能解决的社会再生产中的矛盾,可以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 A、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 B、产业结构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 C、两大部类生产之间的矛盾 D、资本周转与社会再生产的矛盾 6、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国私共有合营企业形成的途径有( )

A、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票出售给私人 B、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 C、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相互参股

D、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而成、国有企业转由私人租赁或承包经营 7、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市场机制( )。 A、对经济起着全面调节作用

B、由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构成

29

。) C、以价格机制为核心

D、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都随供求关系变动而波动 四、判断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是“公有”企业。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由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3、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形成金融资本。

4、垄断时期不存在自由竞争,只存在垄断竞争。 5、垄断价格=生产价格+垄断利润。

6、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 7、日本市场经济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 五、简答题

1、 资本主义垄断是如何形成的?

2、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六、论述题

1、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后果,为什么说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2、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有何借鉴意义?

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一、解释概念

1、经济全球化 2、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单选题

1、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开始于( )

A、资本主义产生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战后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开始于(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为生产全球化奠定基础的是( )

A、垂直型国际分工 B、水平型国际分工 C、资本密集型生产 D、技术密集型生产

4、从生产关系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的全球化

A、资本主义关系 B、资源配置 C、垄断 D、经济合作 6、世贸组织成立于( )

30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7月1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1日 7、经济全球化( )了世界经济中的差距

A、缩小 B、溶合 C、加剧 D、制约 三、多选题

1、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跨国公司的发展

C、国家对各国经济的干预 D、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有( )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全球化 3、下列属于区域经济联盟的有(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金融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表现在( ) A、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B、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C、国际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迅速发展 D、世界银行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5、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A、资本流动的冲击 B、人员流动的广泛 C、降低国内政策的有效性 D、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使民族经济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利益包括(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规则获得好处 B、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C、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得好处 D、从反恐斗争中获得好处 7、经济全球化在带给当代世界积极变化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伴随和产生一系列严重问题( )

A、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进步,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同步

B、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C、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存在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D、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断加剧

四、判断题

1、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都能获得一定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获利最大。

2、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使经济风险全球化。 3、战后经济全球化第二次高潮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4、水平型国际分工以跨国组织生产为标志。

5、建立国际新秩序最核心的问题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五、简答题

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31

2、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3、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4、 经济全球化的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

1、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何意义?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3、试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和原则。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解释概念

1、资本积累的实质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单选题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B、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D、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2、由于存在着对新产品的旺盛需求,新产品的社会价值是由( )决定的。 A、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企业 B、劳动生产率最低的企业 C、劳动生产率中等的企业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的危机。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绝对过剩 C、需求相对不足 D、需求绝对不足

4、经济危机的萌芽包含于货币的( )

A、支付手段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价值尺度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5、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6、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是(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C、固定资本更新 D、资本循环与周转

7、股份公司的出现,私人资本具有了社会化的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 ) A、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2

C、克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8、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三、多选题

1、资本积累( )

A、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C、是资本积聚的前提和基础

D、实质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获得更多剩余价值 2、相对人口过剩( )

A、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B、资本积累的杠杆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3、资本积累的两个经济后果是( )

A、相对人口过剩 B、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

4、对经济发展周期性研究的成果中影响较大且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 ) A、主周期 B、次周期 C、新周期 D、建筑周期 5、资本的社会化的两种基本的形式是( )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国有化 D、股份公司 6、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四、判断题

1、 虽然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但是它的历史功绩并不能否定。 2、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必然意味着利润总量将不断减少。 3、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4、决定资本积累的内在因素是实现价值增殖。 5、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

6、相对过剩人口只有资本主义才会出现。

五、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

2、 简述相对人口过剩的形成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意义?

3、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部分质变?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怎样认识平均利润率下降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本表现形式?

33

各章选择题答案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单选题

1、A 2、C 3、D 4、C 5、A 6、B 7、A 8、C 9、A 10、B 二、多选题

1、BCD 2、CD 3、ABCD 4、ABCD 5、AB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单选题

1、A 8、C 15、B 二、多选题

1、ABD 6、AB

2、ABCD 7、ABC

3、ABC 8、ABC

4、ABCD 9、BD

5、ABCD

2、A 9、A

3、C 10、B

4、B 11、A

5、A 12、C

6、C 13、A

7、B 14、B

16、B 17、C 18、B 19、C 20、B

10、AD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一、单选题

1、A 8、C 15、B 二、多选题

1、AD

2、ABCD 8、ABCD

3、CD

4、ABC

5、ABCD

6、ABC

2、D 9、C

3、C 10、A

4、B 11、C

5、B 12、B

6、A 13、C

7、B 14、B

16、B 17、A 18、C 19、C 20、B

7、ABC

第三章 货币与信用

一、单选题

1、A 2、C 12、A 二、多选题

1、ABCD

2、AC

3、BD

4、ABC

5、BCD 6、ABCD

3、C

4、C

5、B

6、D

7、B 8、C

18、D

9、C

10、A 11、B

13、B 14、B 15、C 16、D 17、D 19、B

第四章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一、单选题

34

1、D 2、D 12、A 二、多选题 1、ABD

3、B 4、C 5、B 6、B 7、C 8、B 9、C 10、C 11、B

13、B

2、CD 3、CD 4、BC 5、ABD 6、BC 7、AB 8、AD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一、单选题

1、A 8、B 15、C 二、多选题

1、CD 7、AC

2、AB 8、ABCD

3、BD 9、ABCD

4、BD

5、ABD

6、ABCD

2、D 9、A

3、B 10、D

4、C 11、A

5、A 12、C

6、A 13、B

7、A 14、C

16、B 17、B 18、B 19、A 20、B

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一、单选题

1、D 8、D 二、多选题

1、ABD 6、ABCD

2、AD 7、ABCD

3、ABCD 8、ABC

4、CD

5、ABC 10、CD

2、C 9、 D

3、C

4、A 11、D

5、 B 12、B

6、 D

13、C

7、B

10、B

9、ABCD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单选题

1、D 10、D 二、多选题

1、A C

2、BD 9、AB

3、ACD

4、ABC

5、AC

6、AD

7、AB

2、D

3、D

4、B

5、B

6、C

7、C

8、B

9、D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C

8、ABCD 10、ACD 11、ACD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一、单选题

1、A 11、C 二、多选题

1、DB

2、D

3、B

4、C 13、B

5、C

6、B 7、C 8、D 9、C 10、C

12、C 14、B 15、B 16、C

2、BCD 3、ACD 4、AD 5、AC 6、ABCD 7、ACD

35

8、ABD

9、ACD 10、ABCD 11、ABCD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一、单选题

1、C 2、C 3、D 4、A 5、A 6、D 7、C 8、B 9、C 10、A 11、B 12、D 二、多选题

1、A C

2、ABC 3、ABCD 4、ABD 5、ABD 6、ABCD 7、ABC

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一、单选题

1、A 二、多选题

1、ABD 7、ABCD

2、ABCD

3、BCD

4、ABC

5、ACD 6、ABC

2、C

3、B

4、A

5、C

6、C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单选题

1、C 2、B 二、多选题

1、A BCD 2、ABCD 3、AD

4、ABD

5、CD 6、ABCD

3、A

4、B

5、A

6、C

7、B 8、B

36

9、ACD 10、ABCD 11、ABCD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一、单选题

1、C 2、C 3、D 4、A 5、A 6、D 7、C 8、B 9、C 10、A 11、B 12、D 二、多选题

1、A C

2、ABC 3、ABCD 4、ABD 5、ABD 6、ABCD 7、ABC

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一、单选题

1、A 二、多选题

1、ABD 7、ABCD

2、ABCD

3、BCD

4、ABC

5、ACD 6、ABC

2、C

3、B

4、A

5、C

6、C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单选题

1、C 2、B 二、多选题

1、A BCD 2、ABCD 3、AD

4、ABD

5、CD 6、ABCD

3、A

4、B

5、A

6、C

7、B 8、B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kq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