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区别特点

更新时间:2024-06-01 05: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例显得不很突出了。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而王伟和孟浩然便是这类诗的代表人物。

王维十五岁便离开家乡赴长安谋求进取,并以自己的才能博得了上流社会的青睐。开元九年,中进第,为太乐丞,年仅二十一岁。但同年秋,便因太乐署中伶人违制舞黄狮子事受到牵累,被贬为济州司参军,后又在淇上为官,但不久又弃官隐居于淇上,约在开元十七年.回到长安闲居。并从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后王维作《上张令公》诗献给张九龄,受到其推荐,官拜右拾遗。此后,他开

始了长期的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曾隐居终南山。又购置辋川别业,在公余暇时游息其中。到安史之乱前,他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长安陷落,他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虽被定罪下狱,但由于被俘时曾作《凝碧池》诗以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乱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仅降为太子中允,后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孟浩然出生于小庄园主家庭,自幼饱受正统的儒家教育。这一点从他的诗“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绍末躬。”(《书怀贻京邑故人》)中足以看出。四十岁以前,他在家闭门苦读,隐居于距鹿门山不远的岘山附近。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与王维、张九龄等人相交,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但却不幸落第,败必还乡。随后,满怀失意的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他的足迹遍布江东沿海一带的山山水水。此外,他还游历过江淮、湘桂、巴蜀(时间也集中在中年)。开元二十五年,人九龄幕,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还乡,两年后因“疾疹发背”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由王维、孟浩然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二者同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但是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却存在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王维与孟浩然也同样存在着差别。“王诗丰缛而不华靡,盂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麓堂诗话》)。“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胡鹿麟《诗薮》)。具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王维受佛、禅影响较深,其山水田园诗常能揭示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也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反映农村生活的情趣:孟浩然诗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 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的影响较大,晚年思想又接近南宗禅。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讲一切皆空.企图证明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这种思想对王维的影响很大,常常能揭示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特色。进而达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诗格》语)的意境创造。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显示出“临心境的空明与寂静。 当然王维的山水诗也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写得意境高远,气象开阔。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同单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全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从远处仰望、山中回望、峰顶了望三个不同的视觉角度,生动、

逼真地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幽深,笔力劲健,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此外。王维还有一些描写田园风光,反映农村生活情趣的田园诗。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锥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通过对农村日暮生活的真实、生动刻画。表现了农村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美。以及诗人对田家淳朴人情美的赞美。

孟浩然诗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主要是写他村居生活的高雅行径与闲情逸致。大多表现的是“高士孤怀、隐居幽寂、登临清兴、静夜相思”。如其代表作《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鸡黍待客.闲话桑麻,农家情谊表现得十分淳厚。绿树、青山、村舍场圃、田园等景物,组成一幅质朴而优美的图画。全诗用淡抹的笔法,描绘出敦厚的乡情和幽静的意境,渲染出一种恬淡和平的气氛。使人们既能看到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也能体会出诗人忘却名利得失,隐遁恬适的心境。

又如《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将晚钟、昼昏、月照、岩扉、松径等景物一一概括入诗,并且融为一个和谐、静谧的整体,而这些又与人们在渡头争渡的喧闹景象形成对照。表现诗人摆脱尘俗的思想,抒发了隐逸的幽趣,末句更是显现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独来独往的超然情态。全诗寄托着诗人高尚的志趣,和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理想。

其次,王维常刻画空寂的境界,寄怀山水以逃避现实;盂浩然对山水的描写,主观色彩甚浓,常融入游子的飘泊之感,在恬淡中缺乏热情。在政治上经历了张九龄罢相,安史之乱等一系列打击之后。王维的生活也由前期的积极出仕转变为后期的亦官亦隐,消极隐遁。这期间他寄怀山水以逃避现实,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隐居辋川、畅游山林、一心奉佛,唯以禅诵为事。因此他诗歌创作的基调也变为幽静恬淡,常常刻画空寂的境界。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就是王维隐居地辋川别墅的一景。诗人全用反衬法。以一阵人语晌,反衬空山空寂;义以一缕夕阳映照青苔,反衬树林深幽,写出了一种极其寂静清幽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沉浸在这一境界中的无限意趣。又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秋雨之后的山村晚景,宁静清幽,欢快清新。写出了一个极其优美的世外桃源。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世的空而寂的境界,隐含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首诗在艺术

上以动写静.以普通景物写高洁意趣,以自然美来表现理想美,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既写出秋日傍晚雨后山村的幽美景色,又表现了诗人陶醉于这种景色中的恬适心情。在孟浩然的诗中,诗人的形象是独立的,“我”、“余”等带有主观色彩的字样常常出现在诗中。诗人的情感波动往往由在对山水的描写中得以表现。而孟浩然的山水诗义多是写在离开长安之后。漫游秦中、吴越之时,因此考试落第、求仕不得的抑郁心情和烦闷激愤,常常表现在诗作之中。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羁旅的乡愁和仕途的失意,流露出游子的飘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不免染上一层冷清的色彩。如《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以木落、北风、孤帆、迷津、寒江、北雁南飞写初冬早寒时节的乡思和身世之感,先以木落雁归的景物起兴,引出乡思,接着抒发沦落天涯,路遥难归的凄凉。表现仕途渺茫,无由问津的忧伤。“孤帆”句更是寓情于景,极尽飘零的孤寂。旅途思乡的心情和初冬江上凄寒的景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怅惘迷茫之中,隐含着一种身世落拓之感。又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诗人日暮泊舟于建德江上,见到暮色苍茫,有感于独在异乡,不由得触景伤情.旧愁未去又添新愁,诗人又将这份愁绪融入后两句的景象之中,寓情于景,将诗人飘然一身、独在异乡的、孤寂无朋的羁旅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途次望乡》: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劳歌谁为媒。

这首诗以落日起兴,抒发日暮乡愁,并由此联想仕途失意,飘零异乡。“雪深”、“云暗”既是所见。又是暗喻仕途茫茫,诗人的失意之情溢于言表。再次,工维的山水田园诗善于创造意境,“诗中有画”;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清新秀丽.风格较为疏淡.“淡到看不到诗”。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诗中有画”是说王维的诗善于创造意境,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有形的图画。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通过对广阔无垠的大漠、垂直而上的孤烟、纵贯其中的长河、即将西沉的红日.四种景物的巧妙安排,构成了一幅壮丽、开阔的边塞风光图。另外,绘画中色彩的运用也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如“开畦分水,间柳发红桃“(《春园即事》),“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饱红欲

燃”(《辋川别业》)都以色彩的对照,组成一幅鲜艳明丽的图画。而捕捉和描摹大自然的音响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是他构成诗中画的又一个重要艺术手段。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闻一多曾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哩,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 是真正的盂浩然的诗。”(《唐诗杂论》)。盂浩然的山水诗都写得清新淡远,别具幽情。他在艺术上有较高造诣,善于采用朴素语言和白描手法,既不施浓彩重墨,也不求精雕细刻,淡淡写来,毫不费力,创造出清新秀丽的意境。如《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末停午,到家日已曛。 网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诗写出游归来,等待落后友人王白云的情景。先写“出谷”到“至家”用了半日时光。再写

回家后“同瞻”归途所见景象:牛羊下山,樵夫的身影被暮色隐没,秋虫畏寒不再发出声音,一片萧条,暗含对友人的惦念。最后写诗人伫立在门口等待好友归来。虽是一首“淡到看不见诗”的家常话,但却写得非常真实,清新秀丽。又如《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自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传说若耶溪是古代美女西施的故乡,那儿有浣纱石等西施的遗迹,所以又被称为浣纱溪。诗人漫游越地,在傍晚时分来到山明水秀的若耶溪,荡舟观景,贻然自得。诗中老翁与少女相对视,落落大方。情纯意沽。语句平淡,淡得几乎看不到作诗的痕迹,而诗意却很醇厚。再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锘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先写日影西沉。月色东升时。诗人悠然自得地在家中“散发乘夜凉”,再写荷香、竹露,引出诗人“欲取鸣琴弹”的想法,可是知音却不在身边,进而引发诗人的些许愁怅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整件事情看似平淡,却无处不浸透着一份风雅:明月、清风、荷香、竹露还有那诗人深深思念着的知音。全诗语句平淡自然而情致不减。王维、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代诗人,在诗歌意境的刻画,语言的锤炼等到方面,尤其是田园山水题材作品的创作上,都或多或少受到王、孟作品的启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kk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