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编码 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01 15: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二十三 时分复用与解复用实验

实验项目一 256K时分复用帧信号观测

(1)帧同步码观测:用示波器连接复用输出,观测帧头的巴克码。

对比观测实验出现的码元,发现为011100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串码即为帧头的观测码。

(2)帧内PN序列信号观测:用示波器接复用输出,利用储存功能观测3个周期

中的第一时隙的信号。

思考题:PN15序列的数据是如何分配到复用信号中的? 分析分时复用的实质,可知,在模拟传送时,一位用户的数据根据复用划分的时隙以一帧为周期,逐次将8位数据插入每个帧相同的时隙处。对于此次实验中的PN15序列,检测到帧同步信号的帧头时,便插入第一帧数据,在第二次检测到帧头时插入第二帧数据,以此类推,将信号分配到复用信号中,以达到提高信道利用率的目的。 实验项目二 256K时分复用及解复用

(1)帧内PCM编码信号观测:将PCM信号输入DIN2,观测PCM数据。以帧同

步为触发分别观测PCM编码数据和复用输出的数据。

上图分别为PCM编码输入和复用输出的波形。仔细观察可知,对比复用输入信号, 复用输出有2帧的延时,且在复用输出的第0时隙为帧头的巴克码,第1时隙没有数据,第2时隙有了数据的存放,即PCM复用编码时被插在了一帧的第2时隙中,在解复用时先寻找巴克码,再按照每一帧的数据存放的相应的时隙进行解复用,之后拼接起来,便实现了PCM的数据恢复。 思考题:PCM数据是如何分配到复用信号中去的? 时分多路复用以时间作为信号分割的参量,将各路输入变为变为并行数据,然后按照给端口数据所在的时隙进行帧的拼接,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帧。而在本实验中,PCM的数据输入到DIN2,将其插入到复用信号的第2个时隙,与其它3个时隙拼接为一帧,从而实现了PCM信号分配到复用信号中。 (2)解复用帧同步信号观测:PCM对正弦波进行编译码。观测复用输出与FSOUT,观测帧同步上跳沿与帧同步信号的时序关系。

仔细观察发现,帧同步的上升沿到来后,延时约1个码元,帧同步信号会发生。

(3)解复用PCM信号观测:对比观测复用前与解复用后的PCM序列;对比观测PCM编译码前后的正弦波信号。

复用前与解复用后的PCM序列 PCM编译码前后

对比观测解复用前后的PCM序列,发现约有4个码元的延时。 对于解调的PCM译码结果发现在相位上有一定的延时,幅度上,在峰峰值处有一定的失真。 (4)将信号源换成耳麦的音频输出,感受语音效果:

将原来联想·连线做一些相应的修改,将21号模块的话筒输出连接到音频输入,再将音频输出接到耳机输入,之后插上耳机,对着麦克说话,能够很清楚的分辨出语音内容,先比·相比之前在高频课程中的模拟电路,此次实验电路的辨析度更高。

实验项目三 2M时分复用及解复用

(1)以帧同步信号作为触发,用示波器观测2048M复用输出信号。改变7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1,观测复用输出中信号变化情况。

00000000

00000011

00001001

00000001

00001111

10101010

观察以上8张图片,不难发现,在改变s1开关的时候,复用输出信号会有相应变化。 即在2M时分复用及解复用的模式下,复用帧结构为,第0时隙为巴克码,第1、2、3、4时隙分别存放4个用户的数据,在第5时隙为7号模块拨码开关的数据,从实验结果也很容易分析出,通过改变开关的具体值,第5时隙的波形会有相应的变化。与实验预测相同。 (2)在主控菜单中选择“第5时隙加”和“第5时隙减”,观测拨码开关S1对

应数据在复用输出信号中的所在帧位置变化情况。

分析可知在第5时隙加时拨码开关所改变的信号位于第5时隙处,第5时隙 减时会在第4时隙出现信号。 (3)用示波器对比观测信号源A-OUT和21号模块音频输出,观测信号的恢复情

况。

由实验发现,对信号源信号的恢复情况如左图,观察恢复的音频输出,发现相位上有接近180°的延时,同时幅度也有一定的失真。具体表现在恢复信号的峰峰处并不是严格按照正弦波的变化趋势,而是先平缓下降后陡峭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的噪声 干扰或者连线太多造成的干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k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