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终结)

更新时间:2024-06-28 18: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 伤 科

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目 录

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 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25 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29 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3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7 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4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47 踝关节扭伤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5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54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59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64 髌骨软化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7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73

1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跟骨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编码:S92.0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骨折分类

(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 (3)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 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诊断标准的新鲜骨折患者。 2.除外开放性骨折、跟距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2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跟骨正侧位、轴位X线片; (2)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 (八)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钢针撬拨经皮内固定及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3.外治法。 4.功能锻炼。 5.其它疗法。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骨折局部疼痛缓解,肿胀减轻。 2.进针点无感染征象。

3.X线片检查显示B?hler’s角、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或达到功能复位。 4.无需要住院治疗的其他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并发其他部位损伤致使治疗时间或卧床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者,退出本路径。

2.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内科疾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出现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3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92.0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门诊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14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年 月 日 (第1~3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制定诊疗方案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级医师查房等医疗文书 □完成必要理化检查并评估病情 □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 □手法复位 □撬拨复位固定 □夹板或石膏固定 □中药内服 □中药外敷 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 □患肢夹板或石膏固定 □中药内服 □中药外敷 重 点 医 嘱 临时医嘱: □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 □血常规、尿常规 □凝血功能 □肝功能、肾功能 □胸部X线片、心电图 或三维重建)或MRI □手法复位 □麻醉下行跟骨骨折手法复位钢针撬拨固定术 □对症处理 4

年 月 日 (第4~7天) □上级医师查房 □中药内服 □中药外敷 运动情况等并作出相应处理 □调整固定 □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 □完成常规病程记录等医疗文件 年 月 日 (第8~14天) □上级医师查房 □中药内服 □中药外敷 运动情况等并作出相应处理 □调整固定 □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 □完成常规病程记录、出院小结等医疗文件 □出院指导 □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观察进针点、患肢远端感觉□观察进针点、患肢远端感觉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 □夹板或石膏屈膝跖屈位固定 □患肢抬高 □中药内服 □中药外敷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 □换药 □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 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 □夹板或石膏屈膝跖屈位固定 □患肢抬高 □中药内服 □中药外敷 临时医嘱: □换药 □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 □对症处理 □出院带药 □继续夹板或石膏屈膝跖屈位固定 □出院后门诊复查 □根据病情:跟骨CT(平扫□对症处理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等)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护理评估 □观察患肢制动情况及护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师 □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运动情况并作相关记录 □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运动情况并作相关记录 □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宣教 5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诊断为腰椎骨性关节炎的门诊患者。 一、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47.9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寒湿阻络证 湿热蕴结证 血瘀气滞证 肾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2.患者伴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腰椎骨性关节炎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者。 (2)腰椎骨性关节炎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者。

6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3)腰椎骨性关节炎合并脊柱肿瘤,结核者。

(4)腰椎骨性关节炎合并腰椎峡部裂、滑脱大于Ⅱ°以上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功能位X线片;

(2)介入治疗需行血糖、凝血功能、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胸部透视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腰椎CT或MRI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2.针灸疗法。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寒湿阻络证: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2)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3)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4)肾虚证:

①肾阴虚证: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②肾阳虚证:补肾壮阳,温经通脉。 4.物理治疗。 5.针刀治疗。 6.射频治疗。 7.其它外治法。 8.对症治疗。 9.康复治疗。 10.辨证施护。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腰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2.腰部活动改善或恢复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7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1.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时,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出现其他新发的严重疾病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8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腰椎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47.96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门诊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结束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时间≤14天 实际治疗日: 天 时间 年 月 日 (第1天)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腰椎X线片 □必要的辅助检查项目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案 □手法治疗 □针灸治疗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物理治疗 □针刀松解治疗 □对症治疗 □其他外治法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与患者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无 □有,原因: 1. 2.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2~7天) (第8~13天)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病情评估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手法治疗 □针灸治疗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物理治疗 □针刀松解治疗 □对症治疗 □其他外治法 □具备适应症者可行射频治疗 □康复治疗 □完成复诊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病情评估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手法治疗 □针灸治疗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物理治疗 □针刀松解治疗 □对症治疗 □其他外治法 □必要时可再次行射频治疗 □康复治疗 □完成复诊记录 年 月 日 (第14天) □全面病情评估 □判定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 □指导康复锻炼 □完成诊疗记录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医师 签字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1. 1. 1. 2. 2. 2. 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腰扭伤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腰扭伤(ICD-10编码:S33.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腰扭伤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湿热内蕴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腰扭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腰扭伤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严重肌肉、韧带撕裂、骶髂关节脱位、腰椎关节脱位等,不进入本门诊治疗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0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腰椎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CT或MRI和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检查。

(八)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2.敷贴治疗。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湿热内蕴证:清湿利热,化瘀止痛。 4.针灸疗法。 5.封闭疗法。 6.物理疗法。 7.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腰痛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 2.腰部活动、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神经损害症状,需要延长门诊时间,门诊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2.合并腰椎管狭窄、骨质疏松症和其他系统疾病者,门诊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

3.出现皮肤过敏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11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急性腰扭伤 (ICD-10编码:S33.501 )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门诊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门诊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门诊日≤14天 实际门诊日: 天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时间 (第1天) (第2~10天) (第11~14天) □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 □明确诊断及诊疗评估。 □上级医师明确指导治疗及□完成中医征候指标和病情□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诊疗评估。 情况评价 疗方案。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完成初步诊断 □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指导疗方案。 □制定治疗方案 诊治。 □中医辨证治疗 □完成门诊病历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 主 □腰椎正侧位X线片 □中医辨证治疗 □中药敷贴 要 □腰椎CT、MRI检查(必要□中药敷贴 □物理治疗 诊 时) □物理治疗 □针灸治疗 疗 □手法治疗 □针灸治疗 □对症治疗 工 □中医辨证治疗 □对症治疗 □其他治疗 作 □针灸治疗 □其他治疗 □健康宣教 □中药敷贴 □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物理治疗 □对症治疗 □其他治疗 □健康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12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孟氏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孟氏骨折(ICD-10编码:S52.2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孟氏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孟氏骨折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孟氏骨折。

3.符合外固定器适应证的开放、合并多发骨折、不稳定或局部软组织条件较差者,或伴有糖尿病并发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3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整复、外固定。 2.中药外用。 3.中药内服。 4.康复治疗。 5.并发症防治。 6.护理。 7.其它治疗。 (九)出院标准

1.局部疼痛减轻或消失。

2.局部肿胀减退或消失,压痛、纵轴叩击痛减轻。 3.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尺骨复位不理想、桡骨头反复脱位,需行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

3.外固定期间出现张力性水疱、压迫性溃疡、皮肤过敏、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需换用外固定器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14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孟氏骨折(TCD编码: BGG000、ICD-10 编码:S52.203)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天 实际住院日: 天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时间 (第1天) (第2天)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记录 □下达医嘱、开具各项检查单 □骨折复位评估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观察血运、感觉、功能活动、夹板松紧□完成入院记录 度等情况 主 □完成初步诊断 □外固定调整(必要时) 要 □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诊 □臂麻或局部麻醉(必要时)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疗 □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必要时在X线透视□相关科室会诊与治疗( 必要时) 工 下复位) 作 □骨折复位评估,如需再次复位,由上级医师完成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或臂麻后6小时普食) □普食 □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 重 点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医 □血常规 □尿常规 □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复查 嘱 □肝功能 □心电图 □肾功能 □凝血功能 □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X线检查(必要时行CT三维重建) □其他: □入院介绍 □按医嘱进行诊疗护理 □入院健康教育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介绍入院检查注意事项 □饮食指导 主要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护理 □完成麻醉前各项护理操作(必要时) 度等情况及护理 工作 □观察肢体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度□指导功能锻炼 等情况及护理 □夜间巡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病情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变异 1. 1. 记录 2.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15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时间 年 月 日 (第3~7天)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舌脉象、肿胀、疼痛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 □更换中药外用制剂(必要时) □外固定调整(必要时) □应用外固定器(必要时)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调整夹板外固定 □复查X线片(必要时) □按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度等情况及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无 □有,原因: 1. 2. 年 月 日 (第8~13天)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出院时间 □观察舌脉象、肿胀、疼痛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 □更换中药外用制剂(必要时) □外固定调整(必要时) 年 月 日 (出院日,第14天)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 变异 记录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调整夹板外固定 □复查X线片(必要时) □按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度等情况及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无 □有,原因: 1. 2.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介绍康复计划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无 □有,原因: 1. 2. 16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肱骨外科颈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外展型骨折。 (2)内收型骨折。 (3)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肱骨外科颈骨折。

17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适应症。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4.除外以下情况:

(1)合并有腋神经、血管损伤者。 (2)开放性骨折。 (3)多发骨折。

(4)同时有严重的其他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肩关节正侧位片(穿胸位片); (2)血常规、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检查; (5)肝功能、肾功能; (6)心电图;

(7)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MRI、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 2. 外固定治疗

(1)三角巾悬吊:适用于无移位骨折或不全骨折。

(2)超肩关节夹板固定:适用于复位后骨折处稳定的外展型骨折或粉碎型骨折。 (3)外展支架固定:适用于复位后骨折处稳定的内收型骨折。 3. 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适用于复位后骨折处不稳定的患者。 4.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配合外敷中药膏剂或洗剂。

18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2)瘀血凝滞证: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3)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调养气血。 5. 针灸治疗。 6. 其它疗法。 7. 功能锻炼。 8. 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 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 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或解剖复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手法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未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或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需要手术者退出本路径。

2. 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在住院期间病情进一步加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3. 发生药物反应等不良反应需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1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肱骨外科颈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2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天 实际住院日: 天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时间 (第1天) (第2天)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记录 □下达医嘱、开具各项检查单 □骨折复位评估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观察血运、感觉、功能活动、外固定□完成入院记录 松紧度等情况, □完成初步诊断 □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要(必要时) □相关科室会诊与治疗(必要时) 诊□颈丛麻醉或联合麻醉或局部麻醉(必要时) 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必要时在X线透视下工作进行复位)或手术治疗 □骨折复位评估,如需要再次复位或保守治疗改为手术治疗,由上级医师完成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或臂麻后6小时普食) □普食 □中药辨证施治 □中药辨证施治 重 点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医□血常规 □尿常规 □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复嘱□肝功能 □心电图 查 □肾功能 □凝血功能 □心脏彩超、肺功能试验、支气管扩张□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试验等(必要时) □复位后X线片检查 □其他: □入院介绍 □按医嘱进行治疗 □入院健康教育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介绍入院检查前注意事项 □饮食指导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主要 紧度等情况及护理 护理 □完成麻醉前各项护理操作(必要时)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度等□指导功能锻炼 工作 情况及护理 □夜间巡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病情 变异 记录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1. 2. 20

□无 □有,原因: 1. 2.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时间 年 月 日 (第3~7天)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舌脉象、肿胀、疼痛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或术后换药 □更换中药外用制剂(必要时) □术后拔除引流管、导尿管等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调整夹板外固定或换药 □X线片检查 □按医嘱进行护理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度等情况及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无 □有,原因: 1. 2. 年 月 日 (第8~13天)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出院时间 □观察舌脉象、肿胀、疼痛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或术后换药 □更换中药外用制剂(必要时) 年 月 日 (出院日,第14天)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如期拆线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调整夹板外固定或换药 □X线片检查 □按医嘱进行护理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度等情况及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无 □有,原因: 1. 2.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介绍康复计划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无 □有,原因: 1. 2.

21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胫腓骨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腓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82.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横断骨折; (2)斜形骨折; (3)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胫腓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胫腓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22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胫腓骨骨折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骨折,有闭合复位的适应症。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4.除外以下情况:

(1)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者或筋膜间室综合征等。 (2)开放性骨折。 (3)多发骨折。

(4)同时有严重的其他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胫腓骨正侧位片; (2)血常规、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病毒系列; (5)肝功能、肾功能; (6)心电图;

(7)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MRI、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胫腓骨骨折。 2. 外固定治疗

(1)石膏固定:适用于无移位稳定骨折或不全骨折。 (2)夹板固定:适用于复位后稳定的骨折。 3. 闭合穿针内固定

(1)弹性钉固定:适用于小儿骨折。

(2)髓内针固定:适用于成人横断或斜形骨折。 4. 闭合穿针外固定架固定:适用于粉碎性骨折。

5.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配合外敷中药膏剂或洗剂。

23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2)瘀血凝滞证: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3)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调养气血。 6. 针灸治疗。 7. 其它疗法。 8. 功能锻炼。 9. 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 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 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标准。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手法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未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或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需要手术者退出本路径。

2. 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在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3. 发生药物反应等不良反应需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24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胫腓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82.2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天 实际住院日: 天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时间 (第1天) (第2天)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记录 □下达医嘱、开具各项检查单 □骨折复位评估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观察血运、感觉、功能活动、外固定□完成入院记录 松紧度等情况, □完成初步诊断 □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要(必要时) □相关科室会诊与治疗(必要时) 诊疗□麻醉(必要时),根据需要选择 工□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必要时在X线透视下作进行复位) □骨折复位评估,如需要再次复位或保守治疗改为手术治疗,由上级医师完成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或腰麻后饮食) □普食 □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 重 点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医□血常规 □尿常规 □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复嘱□肝功能 □心电图 查 □肾功能 □凝血功能 □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复位后X线片检查 □其他 □入院介绍 □按医嘱进行护理 □入院健康教育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介绍入院检查注意事项 □饮食指导 主要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护理 □完成麻醉前各项护理(必要时) 紧度等情况及护理 工作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度等□指导功能锻炼 情况及护理 □夜间巡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25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病情 变异 记录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26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时间 年 月 日 (第3~10天)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舌脉象、肿胀、疼痛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或术后换药 □更换中药外用制剂(必要时) □术后拔除引流管、导尿管等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调整外固定或术后换药 □X线片检查 □按医嘱进行护理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度等情况及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无 □有,原因: 1. 2. 年 月 日 (第11~19天)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出院时间 □观察舌脉象、肿胀、疼痛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或术后换药 □更换中药外用制剂(必要时) 年 月 日 (出院日,第20天)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如期拆线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调整外固定或术后换药 □X线片检查 □按医嘱进行护理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度等情况及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无 □有,原因: 1. 2.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介绍康复计划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无 □有,原因: 1. 2.

28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门诊患者。 一、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ICD-10编码:M54.5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 风寒阻络证 湿热痹阻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2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X线片。

(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核磁或CT等。 (八)治疗方法 1.推拿治疗。 2.针灸治疗。

3.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舒筋理气。 (2)风寒阻络证: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3)湿热痹阻证:清热化湿,宣通经络。 (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4.运动疗法。 5.针刀、封闭治疗。 6.其它疗法。 7.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病情反复,需要延长门诊时间,门诊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门诊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门诊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3.出现其它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30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ICD-10编码:M54.563)

患者姓名: ; 性别: ; 年 龄: 岁; 门诊号: ;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就诊日期: 年 月 日;治疗结束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日≤7天 实际治疗日: 天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时间 (第1-2天) (第3-5天)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开出各项检查单 疗 主要□完成门诊记录 □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诊□完成初步诊断 意事项 疗□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实施手法等治疗措施 工作像学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明确诊断 整治疗方案。 □腰椎正侧位X线片 □推拿治疗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椎核磁或CT等 中成药 □推拿治疗 □运动疗法 重□针灸治疗 □针刀、封闭治疗 点医□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其它疗法 嘱中成药 □运动疗法 □针刀、封闭治疗 □其它疗法 主要 □护理调摄 □护理调摄 护理 工作 □无 □有,原因: 病情 □无 □有,原因: 1. 变异 1. 2. 记录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年 月 日 (第6-7天) □进行诊疗评估 □交代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完成门诊记录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治疗后期功能锻炼 □推拿治疗 □针灸治疗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运动疗法 □针刀、封闭治疗 □其它疗法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护理调摄 □无 □有,原因: 1. 2.

31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踝关节扭伤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踝关节扭伤的门诊患者。 一、踝关节扭伤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踝关节扭伤(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踝关节扭伤(ICD-10编码:S93.4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9-94)和《临床骨伤科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所述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病情分类 (1)内翻损伤。 (2)外翻损伤。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踝关节扭伤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筋脉失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踝关节扭伤(无骨折、脱位)。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门诊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踝关节扭伤的患者。

2.内翻位或外翻位X线片检查,踝关节无骨折、脱位,或内外踝尖处有小撕脱骨折。踝关节间隙不对称。

3.足部无其它畸形。

4.除外皮肤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影响治疗的疾病。

32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6.踝关节扭伤合并有踝关节骨折、脱位等,需进行其他手术治疗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踝关节应力位(内翻或外翻)正、侧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踝关节CT、核磁共振、踝关节造影、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凝血四项等。

(八)治疗方法 1.外治法 (1)手法治疗。

(2)应力位弹性绷带或矫形支具固定治疗。 (3)练功疗法治疗。 (4)中药外洗。 (5)其它外治法。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2)筋脉失养证:滋补肝肾、养血壮筋 3.护理:辨证施护。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踝关节疼痛、肿胀缓解或消失。

2.踝关节处无压痛,跖屈、背伸、内翻、外翻等活动良好。 3.踝关节应力位X线片复查踝穴完整,关节间隙对称。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并发皮肤疾病、药物过敏或不适应外固定等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其他内科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

3.经治疗后踝关节疼痛加重、经MRI证实韧带断裂时,须改复杂手术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33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踝关节筋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踝关节扭伤(TCD: BGS000;ICD10:S93.4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 门诊号: ;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 结束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实际治疗时间: 天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日期 (第1天) (第2-3天) □询问病史与完成体格检查 □询问足趾端血运情况 □完成中医征候指标和病情□照射应力位X线片,必要时加主 情况评价 照CT或MRI 要 □确定是否出路径 □完成中医征候指标和病情情况诊 □根据病情可查相关指标 评价 疗 □继续固定治疗,根据证候变□初步拟定治疗方案 工 化调整辨证用药 □完成门诊病历 作 年 月 日 (第3-7天) □询问踝关节疼痛变化情况 □完成中医征候指标和病情情况评价 □确定是否出路径 □根据病情可查相关指标 □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根据证候变化调整辨证用药 □中药汤药口服 □中成药 □再次更换外敷中药、调整固定松紧度 □健康宣教 □无 □有,原因: 1. 2. 中医综合治疗 病情 变异 记录 医师 签名 □根据辨证使用中药汤药口服 □根据辨证使用中成药 □根据皮损情况配合合适的外治法(外覆药物/绷带/支具夹板、物理治疗等) □健康宣教 □无 □有,原因: 1. 2. □中药汤药口服 □中成药 □更换外敷中药、调整固定松紧度 □健康宣教 □无 □有,原因: 1. 2. 34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日期 年 月 日 (第7-14天) □询问踝关节疼痛变化情况 □确定是否出路径 □根据病情复查X线片,必要时加照CT或MRI □继续外固定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踝关节、足趾功能活动锻炼 □中药汤药口服 □中成药 □继续外固定,但不再外敷中药 □健康宣教 □无 □有,原因: 1. 2. 年 月 日 第14-28天) □询问踝关节疼痛及活动变化情况 □完成中医征候指标和病情情况评价 □考虑去除外固定 □确定是否出路径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及根据证候变化辨证用中药外洗治疗 □中药汤剂外洗 □口服滋补肝肾中成药 □指导功能锻炼 □健康宣教 □无 □有,原因: 1. 2. 主要 诊疗 工作 中医 综合 治疗 病情 变异 记录 医师 签名 35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血瘀气滞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36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 BNS050、ICD-10编码: 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

(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 (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管造影、肌电图、骨密度、血脂、电解质、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a、俯卧拔伸法;b、斜扳腰椎法;c、牵引按压法;d、腰椎旋转扳法 (3)其他特色手法。 2.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2)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3)湿热痹阻证: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3.辨证选择中成药口服。

37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4.辨证选择中药外治。

5.腰椎牵引治疗:电动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等牵引方式。 6.针灸治疗:选择应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等。

7.物理治疗:激光红外线照射、蜡疗、中药离子导入、电脑中频、电磁疗法等。 8.运动疗法:“游泳疗法”、“ 仰卧架桥”、 “飞燕式”等方法。

9.其它治疗: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

10.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腰部及下肢痹痛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按照JOA评价标准:治疗改善率≥50%。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出现下肢神经明显损伤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38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天 实际住院日: 天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6天) 主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下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学检查 及诊疗评估。 要 □完成入院记录初步诊断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诊 疗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调整治疗方案。 □密切观察基础疾病,必要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意 工 请专科会诊 事项 作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专科护理常规 □专科护理常规 □饮食调摄 □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 □卧床休息 □饮食调摄 □饮食调摄 □疾病分期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 □辨证分型 □疾病分期: □疾病分期: □腰椎牵引疗法 □辨证分型: □辨证分型: □物理治疗: □中药汤剂辨证口服: □中药汤剂辨证口服: □其他治疗方法 □中成药辨证口服: □中成药辨证口服: 重 临时医嘱 □中药辨证外治: □中药辨证外治: 点 □血、尿、便常规 □松解类手法治疗: □松解类手法治疗: 医 □腰椎X线片、CT/MRI □整复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嘱 □生化检查 □心电图 □其他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胸部X线片 □腰椎牵引疗法 □腰椎牵引疗法 □对症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 □针刺 □针刺 □灸法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 □对症治疗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入院介绍 □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日常□按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治疗 □饮食指导 护理 □入院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监测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工作 □介绍检查前注意事项 □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功能指导训练 □功能指导训练 病情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变异 1. 1. 1. 记录 2. 2. 2. 责任护 士签名 医师 签名 3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7天) (8-13天) □分析总结临床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的诊疗评估。 □强调运动疗法及康复疗法的应用。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 □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 □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辨证口服: □中成药辨证口服: □中药辨证外治: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功能指导训练 □无 □有,原因: 1. 2. 年 月 日 (出院日 第14天)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开具出院诊断书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护理工作病情 变异 记录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 □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 □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辨证口服: □中成药辨证口服: □中药辨证外治: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施 □ □送病人出院。 □饮食指导 □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 □功能指导训练 □功能指导训练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1. 1. 2. 2.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jg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