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更新时间:2023-10-13 00: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在教育部以及专家的领导和指导下,从2004年就开始组织有关《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实验情况的全国性调查和相应的修订工作,此后又多次组织修订工作,直至2011年春最后修订和审查。
2003年至2004年第一次修订,修订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学科课程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在课程的内容标准中增加了环境和生态教育等内容,并对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修订。整体而言没有大的调整,但有些地方作了文字修改和标点修改,删除了个别案例。
2007年至2008年第二次修订,修订字数较多的方面是增加了对“课程性质”的描述,并精简了教学案例、降低了个别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对评价建议进行了少量文字修改。
2009年至2011年第三次修订,修订的主要任务是“凸显重要的科学概念”,并进一步修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交流内容
一、 修订的主要内容 二、增加了“重要概念”
三、增加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教学建议
四、增加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 ”评价建议
? 一、修订的主要内容 《标准》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较,在“具体内容”(原称为“具体内容标准” )部分进行了一定的修订,主要体现在降低部分具体内容要求和增加部分具体内容等方面。 1、降低部分具体内容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据此,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在修订过程中,一直关注一线教师的意见,降低了部分具体内容要求。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主题: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将“实施计划”中的“评价证据、数据”改为“尝试评价证据、数据”,适当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出于同样的考虑,将“表达交流”中的“撰写探究报告”改为“写出探究报告”。
技能性目标动词 知识性目标动词 ?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 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 尝试 ? 评价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 原“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的要求提的比较高,这意味着不仅要求学生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还要能从光学和成像原理的角度加以说明。这样的要求对高中学生比较适合。修订后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显然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出 说明 “生物与环境”主题: 原“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要求提的比较高,改为“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原要求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学生能“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而现要求属于了解水平,只要求学生“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现要求明显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举例说出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解释 “生物多样性”主题:
原“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的要求提的比较高,改为“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这就使原先要求达到“领悟水
—
——
平”(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的高级的情感目标要求,变为“反应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的中级情感目标要求。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认同 形成 2、增加部分具体内容:
《标准》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较,“生物多样性”主题的变化包括具体内容增加了: “苔藓植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主要特征以及它们 “软体动物”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两栖类” “爬行类”
这部分内容在世界各国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受到一定的重视。
例如,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初中阶段相比较,相当于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专题,他们的教材专门有一章讲述“地球上的生物”。
其中包括“生物的命名与分类”、“病毒、原核生物与原生生物”、“菌物界”、“植物界(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动物界(包括刺丝胞动物门、扁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内容比较广泛,学生学习后对地球上的生物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相关的比较研究外,《标准》这部分内容变化比较大的另一个原因主要是许多生物学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感觉到,如果学生缺乏“苔藓植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两栖类”、“爬行类”的相关基础知识和观察体验,就难以通过“利用自制的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游戏板开展拼图竞赛”等活动,进而完成后续的“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具体内容的学习。
同样,如果学生缺乏这些相关知识和体验,也很难形成相应的生物科学素养。所以,增加这些内容并不是要加大教学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课程标准的难度要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目标指向是公民素养而不是专业素养。 1.生物的多样性 具体内容 活 动 建 议 概述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生活的关系。 挂牌。 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物的相关资料。 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修订、删除或添加部分活动建议 “生物圈中的人”主题:
对应于“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具体内容,原“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原活动难度较大,涉及动物的饲养、观察和探究。新活动可以涉及动物饲养也可以不涉及动物饲养,将“探究”改为“观察”,难度也明显降低,给予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更大的自主选择的余地。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
对应于“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具体内容,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活动建议。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加这一活动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活动实施目的更多的体现在“关爱班级”、“关爱家庭”、“关爱植物”等情感目标上。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主题:
对应于“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内容,原“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了解鸡的产卵、孵化过程”被删除,原因主要是养鸡场的防疫要求不允许该活动的开展。 (4) 删除了部分实例
—
——
《标准》将原先分散在各部分的12个教学实例(原先称为“案例”)集中到附录中。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教学实例中制作小肠结构模型的方法不太科学,主要是皱襞的方向应该是横向的,而实例中纸的皱褶方向是纵向的。其实,这一实例没有错误,因为这仅仅是一个模型。所谓“模型”就是模拟所要研究事物原型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是事物原型的某个表征和体现,同时又是事物原型的抽象和概括。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体现原型的本质特征。“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中的“皱襞”只是一种“抽象和概括”,体现了“皱襞增大小肠内表面积”的“本质特征”。考虑到部分生物学教师的想法,因而修订时删除了“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这一实例。有些教师也对“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游戏提出质疑,认为拼图活动更适合小学生而不是初中学生。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游戏是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都适合的学习方式,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学生是在经历、感悟或体验,而不是仅仅在游戏。
为此,在“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相关内容:
(5 ).探究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对“前言”的文字作了较多的修改。 《标准(实验稿)》认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而《标准》则改动为“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修改后不仅文字更加通顺、更富逻辑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的重视。 对“课程性质”的文字作了较多的修改。 《标准(实验稿)》用两段话描述课程性质为:
?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
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
的重要领域之一。”而《标准》则改动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
——
?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
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 修改增加的内容更加强调生物学时科学课程,反映了自然科学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 ? 二、 增加了“重要概念”
? 实验稿标准中共有113项内容要求,此次修订在原有内容中精选了其中50个重要概念作为学生学习的要点和
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的基础,突出了重点。 ? 《课标》为什么要突出“重要概念”?
? 1.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少而精”是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对知识爆炸所做出的必然回应。
“精”,就包括了强调学生的理解而不是背诵,强调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达到“举一反三”。
? 2.如果将科学知识分为事实和概念两部分,人们发现两者对学习者来说有着轻重不同的价值。 ? 3.《标准( 2011年版)》突出“重要概念”,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明确地告诉教材编写人员、教师和教研人员,教学的重点在哪里,教学的深度有怎样的要求,有助于他们梳理教学思路,构建结构清晰的知识框架,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把握评价要点,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 三、 增加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教学建议 ? 1、为什么要关注概念教学
? (1)传统教育往往强调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和背诵,要达到深层理解的程度仅凭大量的事实记忆是远远不够的,
必然要涉及到对核心概念或重要概念的精心学习。
? 在教学中,事实性知识一般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即可获得,其学习的主要形式为记忆,检测时主要是复述;
而概念性知识一般需要学生归纳推理,需要逻辑加工,需要学生去理解,检测评价时一般需要在新的情境中应用。
? 当然,这种关注核心概念(包括重要概念)的教学并不是忽视对事实的学习,它是给学习者提供了某些途径,
使他们能够组织、保持并应用对于理解核心概念至关重要的那些事实,从而为学好生物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 (2)重要概念的内涵决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 《标准》认为,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
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期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实现重要概念的螺旋式发展。 ? 当我们都知道术语指代的内容时,术语可以指代概念,否则不可以。
例如,在初中和高中的生物学课程中,都会有“光合作用”的内容,也都可能使用“阐明”来代表这个内容要达到“理解”层次的要求。但初中和高中的教学中所涉及“光合作用”的内容和深度显然不同。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更加准确地对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描述。这样的方式就是使用命题或者陈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描述特定学段对某一科学概念的教学要求。
例如,说到“遗传物质”的概念,在小学阶段是让学生理解“每个生物个体都有一套指令或者密码来决定它的可以遗传的性状”;而在中学阶段就要让学生接受“遗传信息是包含在基因之中;基因位于每一条细胞的染色体上”的概念。这样就可以把不同学段的要求更准确地表述出来。用这样的方式在课程标准中表述概念,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和领悟概念的实质,也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并准确地进行评价。
? 课程标准这样处理体现小、初、高的衔接。 ? 还要注意的是,《标准》提出的50个重要概念并没有超过“具体内容”的要求,而仅仅是采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
式来传递概念”的,也是某些“具体内容”的进一步综合和概括。 ? (3)关注重要概念可以纠正教学误区
?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把某个概念等同于一个词或术语,进而把某个概念的教学等同于理解词
义和识记词义的教学。例如,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 但学生知道了某个名词术语绝不意味着理解了这个概念,如果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将注意力过分集中
—
——
于“概念”的“替身”——名词或术语上而不是对概念的理解上,学生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记忆概念上,认为众多科学概念恰似一堆“死知识”,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去提出和解答有关真实世界中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上。这就陷入了误区。
?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一些国家或地区在课程和教材编制过程中已经有意识地在弱化专业名词和术语的使
用。
? 例如,美国的某些研究者只将“光合作用”作为概念列入,即要求学生理解“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分
子合成糖 (碳水化合物) ”,但是并没有提出“光合作用”这个名词,也不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正确拼写这个词。 ? 2、如何实施“重要概念”的教学? ? (1)《标准》认为,“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
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
? 这段描述实际上是认为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与重要概念的教学有密切关系。
? 传统的概念教学着重从生物学概念的文本出发,着力从讲清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强调生物学概念的外延和理清
有关概念的联系和相近概念的区别上展开。这样的教学严谨扎实,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积累的大量知识,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进而运用知识。
? 但是,概念的引入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学生大脑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交替进行,
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念不是实体的东西,不可能从书本上直接搬来,也不可能从教师的头脑直接移进学生的头脑中,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分析、消化、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 ? 生物学概念教学的高效性不仅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上,更体现在概念教学目标的达成。概念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文
本的识记”,更重要的概念的形成和应用。 ? 所以,《标准》认为,“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
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概念学习的效果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很大关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原有
的认知结构越完善,获得新概念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学习概念的情境,提供或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新概念。 ? (2)《标准》认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
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 这样的描述是从教学活动的方式而言的。 ? 《标准》提出“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具体内容,也提出“观察某种原生动物(如草履虫)
的取食、运动、趋性”的活动建议,又提出“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的重要概念。 ?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两种主要的教学观点。
? 一些教师认为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比较困难,同时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挂图或多媒体来开展教学。
? 另一部分教师认为通过观察草履虫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易化了概念的理解,促进了概念的形成,并对
今后学习细菌、酵母、衣藻等单细胞生物的知识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 所以教师设计让学生通过展示的单细胞生物的图片、组织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播放草履虫生活的视频等多
种方法,构建起“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和“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的重要概念形成的通道,符合概念形成的基本过程,有利于概念的建立。
3、概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 (1)理解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
? 有研究也表明,概念难度也是对概念形成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概念难度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影响在不同
教法条件下存在差异。在概念难度较低的情况下,不同的教法都能使学生掌握概念,因此不同教法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效果不存在差异;相反当概念有一定难度时,不同教法对概念形成过程的作用得已显现;而当概念过难时不同教法对概念形成效果的差别又随之消失。
? 《标准》建议概念教学的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而在具体操作时还需要开展
教学研究。
? 过去认为客观世界似乎通过感官输入大脑,然后大脑建构起客观世界的映象。而大脑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这
种看法是错误的。事实是,大脑仅仅是以其通过感官获取少量的甚至还是歪曲的、有缺陷的客观世界信息来建构对客观实在的认识的。
—
正在阅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修订解读10-13
2010苏北四市二模数学答案10-30
漫说唐诗12-05
放羊小学作文06-15
科研认定加分标准 - 图文05-29
小学生一年级关于我的好朋友的作文06-14
刑法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必读刑法书目05-28
老师您好作文800字07-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初中生
- 修订
- 解读
- 课程
- 标准
- 刘占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设计基础》(10177)大纲考点复习《设计艺术鉴赏》 - 图文
- 大学语文题库
- 小学五年级举一反三电子教材
-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
- 2015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课例展示交流活动获奖名单详解
- 2010年通州区讲解员大赛竞赛题
- 设备题
-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2 - 图文
- 二语习得理论作用论文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 初中英语语法之现在完成时讲解 - 练习 - 答案
- 录用公务员(参照单位工作人员)考察(政审)表
- 检测- 副本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
- 基于单片机的二氧化碳浓度器设计(1)
- 青春正能量设计方案
- 于课文“留白”之处,生成无言的精彩
- 高速分散机的应用及分散效果 - 图文
- 08建筑工程概预算练习题
- 换热器型号大全`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