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80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28 10: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80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2)

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80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13)

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80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23)

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80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31)

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80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39)

第1 页,共48 页

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80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

及答案(一)

注意:①本试题所有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②答卷需用黑色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书写,用铅笔、红色笔等其他颜色笔答题,

试题作废;

③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特殊符号或者标记,否则按零分处理;

④考试结束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一、名词解释

1.流动性陷阱

【答案】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出现了类似于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2.非自愿失业

【答案】非自愿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但仍得不到工作。

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对传统失业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直接研究的对象。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3.LM曲线

【答案】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

件为:,推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为:

第2 页,共48 页

第 3 页,共 48 页

LM 曲线如图所示。LM 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图 LM 曲线

4. 对外贸易乘数

【答案】对外贸易乘数是指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由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公式可得对外贸易乘数,即为:

式中,刀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 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进口倾向越小,则对外贸易乘数越大。

根据对外贸易乘数计算公式可知,有了对外贸易之后,不仅出口的变动,而且投资、政府支出、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与封闭经济相比,也发生了变化。在封闭经济中,投资、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而现在成了,乘数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

5.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答案】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S , I=S+(T-G )和I=S+(T-G )+(M-X+K r )。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二、简答题

6.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并分析它们影响总需求的基本机制。

【答案】(1)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有改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2)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

①再贴现率政策。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称为再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称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改变再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再贴现率,扩大再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再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再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供给。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再贴现率时,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相应地降低或提高贷款利率。

②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而债券价格的上涨就等于利率的下降。反之,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过多,因而价格水平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下降。

③改变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称为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法定准各率。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也就是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也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贷款能力。反之,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时,可以提高法定准备率,使商业银行必须按更高的准备金率也就是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也使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从而减少了贷款能力。

(3)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的基本机制

货币政策通过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在货币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水平变化,利率变化影响投资需求,继而影响社会总产出。所以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机制可以表达为: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投资需求→社会总需求

第4 页,共48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i7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