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新加坡先进城市管理经验

更新时间:2024-06-29 16: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借鉴新加坡先进城市管理经验

2009-09-07 21:05:18| 分类: 城市管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学习借鉴新加坡先进城市管理经验 努力把深圳打造成最干净最美丽城市

——新加坡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管理考察报告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

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市城管局组成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管理专项考察组,于2007年8

月27日至31日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5天的对口学习考察。

为确保取到“真经”,考察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收集了大量参考资料,按专业分成三个小组,白天分头考察,晚上集中分析归纳情况,做到一天一小结。通过看、听、问、辩等形式,对新加坡城市管理进行

了比较、分析与研究。下面分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要特点

整洁干净的街道 完好整洁、保养如新的建筑 车容整洁

满眼皆绿 满目皆花 城在园中

新加坡优美的市容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给人爽心悦目的感觉。从平面角度看,路面、街面平整干净,大部分道路没有人行护栏,以绿化带隔离;灯杆、箱盖、指示牌排列整齐、色彩一致;很少有占据道路从事经营性的亭棚;从立面角度看,各类建筑物外立面完好整洁,见不到一块楼顶广告,见不到乱拉挂的空中管线;除主要商业街外,沿街建筑基本没有广告牌和店面招牌;从动态角度看,机动车辆车容整洁,车貌美观,特别是环卫、渣土车辆,见不到飞扬洒落和滴漏现象;从生态角度看,无论站在哪个地方,满眼皆绿,满目皆花;道路两旁大树成荫,小树如林,大街小巷到处是花圃草坪,楼顶、阳台草茂花繁,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认为,新加坡城市管理主要有五大特点:

一是规范高效。城市管理机构设置科学,编制配备合理,层级管理明确,分工具体细致,制度规范严谨,协调配合有力。比如园林绿化由公园管理局负责,环境卫生由国家环境局负责,道路设施由陆路交通管理局负责,同类管理事项只有“一个婆婆”,层级少,没有机构重叠、交叉管理和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

象。

为加强社区的城市管理,1998年,新加坡成立了市镇理事会,该会类似于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在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下,负责管理社区内公共环境的日常清洁、园林保养、日常与周期性的维修工程、社区改进计划、中期翻新计划、建筑物日常管理与定期维修服务、以及与居民交流等工作。该会由政府任命官员、选区国会议员和专业人士组成,属半官方半民营性质,目前新加坡将国家划分为16个区域,每个

区均成立了1个市镇理事会。

二是精心精细。

树木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 竹竿小孔盖防止积水和滋生蚊蝇

方便简洁的晒衣架

新加坡政府像管家一样管理城市,市民像爱家一样爱护城市。政府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每个家庭。比如,新加坡多数家庭有用竹杆晒衣服的习惯,政府在房屋设计和建设时,不仅在阳台上统一设置了安插竹杆的地方,而且给竹杆配置了小盖子,防止竹筒积水后滋生细菌蚊蝇。再比如对树木的保护,不仅发布专门的法令,而且给树木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对每棵树的地点、种类、年龄、施肥、修剪等情

况,都一目了然。

新加坡对建筑物立面的管理措施行之有效。一是外墙清洗。对于大理石、玻璃幕墙等外立面必须进行清洗保洁的墙面,政府工作人员对大楼进行巡视,如发现状况不良,就会要求大楼业主对其楼宇进行清洗和保养。二是外墙粉刷。新加坡,建筑和公共物业维修保养与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建筑物和公共物业的业主必须保证建筑外墙整齐清洁,至少五年涂刷一次。三是政府组屋区外墙管理。新加坡约85%的国民住在政府组屋区,为保证组屋区外墙完好干净,政府专门投入资金研发成功了适合本地使用的、具有很好耐热带日光照射、抗暴雨冲刷和抗藻菌生长性能的涂料,并应用在政府组屋区,可以确保七年里不需要重新粉刷,政府组屋区外墙涂以粉红、淡黄、浅蓝等各色涂料,色彩丰富、鲜艳,长年保持美好的装饰效果。

三是以人为本。

遮阳又可防雨淋的有盖走廊 人性化的公交候车亭

新加坡由于人口密集、高度城市化、土地资源短缺,国家环境局提出垃圾管理要以人为本,实施“3R”策略(即reduce、reuse、recycle),即将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置于垃圾管理的最高层次,通过源头控制最大程度减少垃圾产生量、通过循环回收减少垃圾焚烧和填埋处理量、采用全量焚烧大幅度减少垃圾填埋量,建设“零垃圾填埋和零废物增长(zero landfill and zero waste)”的循环型社会。在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方面,一是实施“废物循环利用计划”,给每户居民发放专用垃圾袋,在人流众多的公共场合也安放废品分类回收箱。二是推广使用产品绿色标签,并鼓励消费者选购。三是与主要超市联合发起自带购物袋活动,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三为活动日。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2001年至2004年,新加坡垃圾产生量连续呈现负增长,2004年垃圾产生量比2000年约减少10%,2006年,垃圾回收利用率从2000年的

40%提高到了51%。

新加坡绿色计划中提出到2012年实现以下目标:全国再循环率达到60%,私人公寓再循环参与率90%,家庭再循环参与率70%,学校再循环参与率100%。此外,在公交系统中,设置带有空调的室内公交候车室,候车环境非常舒适;步行系统中,到处可见路与楼宇之间、公交与地铁接驳处既可遮阳又可防

雨淋的有盖走廓(连廊)。在停车场专门设有方便残疾人停车的位置;公园昼夜免费对市民开放。 四是法制严格。新加坡城市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法律(Act),由国家制定,国会通过;第二层次为条例(Regulation),由各部制定,部长批准;第三层次为指南、规则、准则等制

度,由部下属的各局制定并发布实施。

新加坡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每一方面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环境公共卫生法》对保持公共场所、市场管理、建筑物、公厕、建筑工地、游泳池的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管理进行了全面规定;《环境污染控制法》对烟气排放、污水排放、噪声、土地污染控制、有害物污染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环境卫生实施准则》对垃圾收集、转运与丢弃,对不同场所垃圾量的计算标准、垃圾槽、压缩箱、垃圾房、转运站的规格尺寸、材质作了详细规定;《一般废物收集商许可实施准则》对政府向私营公司发放许可证、公司垃圾收集、运输管理作了详细规定;《环境监理员实施准则》对环境监理员及项目承包人的具体职责、

工作要求作了详细规定,等等。这些法规和制度也根据需要及时进行修订。

严格的执法是新加坡环境清洁卫生的重要保障。新加坡对环境卫生违法行为大量采用罚款处罚措

施,罚款范围广、名目繁多,数额大,执法严,足以使受罚者不敢再犯,如对于随地吐痰者,初犯罚款150新元;对于没有提供合适的垃圾桶或妥当包裹垃圾者,初犯罚款100新元;对于非法丢弃建筑垃圾的,可以最高处以罚款50000新元和监禁12个月,而且车辆将被充公;对乱扔垃圾者,初犯时罚款200新元,重犯时,要除以劳役3-12小时,责令他们穿上标有“我是垃圾虫”字样的特制服装,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一般人流量大的地段)打扫公共卫生,一次至少3小时以上,还要在媒体上曝光。对擅自砍伐树木的处罚也非常严厉,2003年某公司擅自砍伐了一棵大树,结果被判决罚款8000新元并赔偿7万新元的树木景观价值费。此外,在交通要道、地铁、组屋区、公共场所安装很多电子监控探头,记录违法行为,如对垃圾清

扫车和运输车进行实时、全程监控,掌握运作情况。

五是社会参与。

双溪布落湿地保留区中上课的学生 公园内开展文体活动

新加坡市容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形式多样。一是“从娃娃抓起”,新加坡将环境卫生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不同特点制作不同的教材。二是针对不同人群以及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如针对外国游客、居民、外国女佣等不同人群编写语言及内容各不相同的材料,针对组屋区、私人住宅区等不同区域也制作并发放不同的宣传材料。三是利用传媒开展宣传工作,如制作广告对全民实行普遍的经常性的清洁、绿化美化家园教育,向传媒公司“Arts Central”提供资金和信息,制作了一系列名称为“绿色侦探”的电视节目,宣传废物管理和循环利用方面的知识。四是结合新法规颁布实施,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五是经常开展各种全国性运动,如自立国以来,新加坡由政治领袖发起了“反吐痰运动”、“取缔乱抛垃圾运动”、“保持新加坡清洁”“清洁公厕运动”等几十次全国性运动,一举由“脏乱差”城市成为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六是采用 “3P”模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即“people(市民)、private(企业)、public(政府)”,通过公众教育、社会志愿者、全国性的宣传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市民、企业及全社会投入到建设环境、爱护环境之中。由于教育的常态化,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公民爱护环境的自觉

性很强。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这些共性特点,与市领导对深圳城市管理提出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八字方针异曲同工。只是他们抓得早、保持了系统性和连续性,而我们起步晚,正处在不断探索积累的阶段。

二、新加坡环卫、绿化、市政管理经验及深圳差距分析

我们认为,新加坡城市管理之所以搞得好,最主要是在环卫、绿化、市政管理上取得了成功经验。

(一)环卫管理实行“空地一体化”,市容环境卫生优质长效

新加坡无论大街小巷,到处干干净净,很难见到暴露垃圾,也很少见到环卫工人。其管理经验主要

有六个方面:

1、全天候全时空覆盖的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新加坡经过40多年的持续努力,现已在环境卫生的辖区管理、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一套高效、协调运作的全覆盖系统,在学习和考察期间,无论是白天与晚上、繁华市区与偏僻镇区、陆地与水域、地面与楼房立面、天面、内部,所到之处均干净、整洁,而在立国之初,新加坡也曾以“环境脏乱差”闻名。与之比较,目前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全覆盖系统尚未完全建成,特别是在宝安、龙岗两区的环境卫生,内街、城中村、公路铁路沿线、待建地、预留地、集贸市场、水域以及建筑物立面的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一是市对区、区对街宏观管理力度不足,使得管理效能层层递减,市主管部门的目标难以完全实现,辖区管理责任制难以完全落实。二是部门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不完善,对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奖励不到位,对工作做得差的单位惩处不到位。四是经费保障机制

不健全。许多区域的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运等日常环卫业务经费严重不足。五是市民环境卫生素质

与新加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2、全效可靠的垃圾处理系统。

新加坡垃圾处理系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具体如下:一是因地制宜、客观适用的垃圾管理政策。结合自身地域狭小、土地紧缺的实际,总体确定了“减量化、资源化、全量焚烧处理”垃圾管理策略。二是周密规划。选址远离居民区,体现以人为本;按照实际处理量和设施寿命更替的需求超前规划设施;三是集约化、规模化。新加坡日均产生8588吨的垃圾,全国统筹规划仅建设5座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均大于1000吨,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约了土地、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四是工艺选择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每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时都选择当时最先进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保障了设施运作的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能。五是适度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利用近海地域较好的大气扩散条件,用较高的烟囱和适中的环保排放标准既有效控制了焚烧厂烟气污染又降低了成本。六是提供全时效的公共服务。各处理设施全时效、全天候运行,全年不间断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服务对象自行选择处理设施,方便了社会。七是预留了足够的应急处理能力。已建成的垃圾处理规模超实际需求30%,确保垃圾处理系统拥有足够的故障、检修调配和危

机峰值垃圾处理能力,除此而外,卫生填埋场还备有应急填埋区域。

3、先进实用的道路机扫保洁系统。

新加坡能进行机械化清扫的道路包括人行道、内街等路面均采用了扫路车清扫保洁,大中小机械配套齐全。由于全部实行了市场化,为保证企业采用机扫方式清扫保洁道路,国家环境局招标时首先明确能机扫的道路必须采用机扫方式;其次不以最低价中标,而是以服务质量、企业信誉、实力、经测算的合理价格等综合选择企业;第三考虑到机扫设备投入较大,合同期限不低于5年。与之比较,深圳全市道路机扫率仅为28.6%,差距很大。分析原因:一是道路清扫保洁经费不足是制约全市机扫率提高的关键因素。由于机扫比人扫的成本高,许多区街由于受经费限制不能采用机扫。二是根据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道路清扫保洁服务的合同年限为1年半,为此,企业担心难以收回投资,不愿投资购置机扫设备。三是价格成

了中标的主要因素,普遍以最低价中标,有的区在招标时还限制总经费数额。

4、规范有序的清洁服务市场。新加坡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全部实行了市场化,国家环境局运用许可证、合同、人力和电子监查、记分及扣减承包费等措施形成了严密的监管和奖惩体系,企业之间虽竞争激烈但并未降低服务质量和牺牲工人待遇,市场管理井井有条,与之比较,虽然深圳清洁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也较高,但企业经营规模小,设施设备差,技术含量低,作业过程中二次污染严重,违法克扣工人工

资和社保等,究其原因深圳尚未形成制度严密监督到位奖罚有力的市场管理体系。

5、完善的环境卫生政策法规体系。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完全法制化,依法依规治国,首先是不断检讨和完善环境卫生政策法规体系,然后严格执法。相比较,我们的环境卫生立法还跟不上社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一是法律框架不够完整,如在环境卫生市场管理方面,缺乏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作业服务招投标以及道路清扫、垃圾收运和处理等各环节监管的规定等,在推进环卫行业产业化方面,缺乏环卫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价格补贴政策、技术政策等;二是法律制度的设计上,以末端治理为主导,较少体现源头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三是法律体系的构建上,缺乏配套的技术规范,法规可操作性不够;四是相关处罚规定不够细致和严厉,如对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处罚过轻,无威慑力,对突出的门店外扫垃圾及旧屋村卫生管理差等难点问题无明确规定;五是尚未解决对自然人的环卫执法难题。

6、市民良好的环境卫生素质。

新加坡无论是繁华市区还是其它区域的道路均非常整洁,从环卫企业作业频率及保洁时间的安排来看,其清扫保洁难度及要求均远没有深圳高,分析其原因除新加坡人口数量比深圳少、执法严等因素外,主要得益于市民良好的素质。新加坡认为法制化管理只能“治标”,“治本”要从根本上减少环境卫生的破坏行为。因此,政府长期不遗余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卫生管理,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由于我市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严重倒挂的特殊结构,大量的外来人员环境卫生意识普遍不高,乱丢乱吐、门店外扫、车窗外抛等违法行为较为常见,如要收到明显的成效,需要我们在宣传教育方面作

长期艰苦的努力。

(二)把“花园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品牌打造,全面提升城市的形象和价值。

新加坡城市的美是与绿化密切相联的。世界“花园城市”的品牌,不仅给它带来了知名度、美誉度,更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可以说,它的城市形象与价值是靠绿化建立起来的,离开了生机盎然的绿化

环境,其城市形象与价值将大大打折扣。

1、高度重视园林绿化,把绿化和环境建设作为国家的生命力和活力之源,作为一项战略资源和重要品牌培育。在新加坡地少人稠、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何以立市兴国,吸引外商、高级人才,吸引资金流,因此,新加坡的前总理李光耀在总结欧美等国家在通向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进程中解决城市问题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打造“花园城市”的品牌的目标,突出城市特点和魅力,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成适合居住、

工作、休闲娱乐的国际大都会(A place to live, work and play)。

确立这一目标后,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台阶,坚持不懈长期奋斗。概括地说,是上世纪60年代起步搞绿化,70年代搞美化,80年代抓多样化,90年代迈进艺术化,进入21世纪攀登特色化。基本上是每10年就有一次绿化发展上的大飞跃,实现了由“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的大转变。由此提高了新加坡的知名度,为其发展旅游业,广泛吸引外资,增加对外开放的实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新加坡的崛起来看,绿化规划与环境建设是国家发展之本,是新加坡的成功之路。现在新加坡已将园林绿化作为国家成功培育的一项重要资源,不仅有品牌价值、生态价值,使物业增值的价值,还有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国民身心健康,节约医疗开支的综合价值。在这种认识的指引下,形成了全民爱绿,支持促进园林绿化发展的良

好社会基础。 2、规划建设立意高远。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目前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在它立国最初期,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各个时期的概念规划都围绕“花园城市”这一总目标而展开,再根据当时的国情设定不同的具体目标。新加坡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贯穿于城市规划体系的每一个阶段。公园绿地规划划分为两个层次:公园绿地概念图属于概念规划专项;公园绿地总蓝图属于总体规划专项。公园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统一协调,保障了规划的顺畅衔接、全面覆盖和有效实施。2002年完成了公园、水体规划及个性规划,充分合理地利用大部分自然开敞空间资源,认识到各特定地域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其特色是丰富公园与自然区域的多样性,

提高自然区域的可达性,加强湿地保护,发展公园串联网络,推动建筑天面绿化。

3、精心养护,用自然生态和节约的思想指导建设和管理。

育木师给树木做体检 屋顶绿化

新加坡绿地植被完整,乔木歪斜断枝少,灌木残缺少,草地破挖、黄土裸露少,绿地设施破损少。绿地内少见与绿化无关设施,草地干净自然,管理精细之处随处可见。新加坡在绿化上还有一个特殊的工种——育木师,共有80人,主要对植物进行培育和病虫害保护。每棵树每18个月,必须由育木师对其进行一次“体检”。除了精心管理外,特别注重在绿化中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在园林绿化中,很少见到平板规整的绿篱、灌木、草坪,行道树和灌木皆无刻意修剪的痕迹,尽可能使植物品种保持自然生长和发

育的状态。既保持了自然风貌,又减少了由于大量修剪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4、全方位体现人文关怀,发展立体绿化。

新加坡把园林绿化不仅作为对环境的美化,更当成是为市民提供的“绿色服务”,使市民充分得到“环境享福”。新加坡气候炎热,在早期行道树乔木品种选择上,相对集中在遮阳效果好的雨树、黄花盾柱木、大叶桃花心木、印度紫檀几种上;在植物造景空间的营造上,除了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呈现多层次多品种的植物景观外,城市绿地大多以大树、草坪为主,仅在建筑周边作精心、多层次的植物设计;块状绿地多为大面积的草坪上布置孤植树或树丛,树丛如同绿色的屏障,对建筑起着屏蔽建筑的作用,使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形成大气魄、简练的植物空间。同时,优化平面植物配置,发展空中绿量。利用攀援观叶植物装饰水泥建筑,尽量减少暴露的水泥面积,减少热量向周围扩散。在大型立交桥两侧种植高大的树木遮

挡,种植攀援植物盖住立交桥的侧面,并在立交桥下种植喜阴植物带。

深圳与新加坡相比,在园林绿化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园林绿化发展不平衡,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目前,我市园林绿化水平仍然参差不一,尤其是特区内外的园林绿化水平仍差距较大。同时还面临人

口的快速增长,可增长的绿地却非常有限,人均公共绿地可能不增反降;

北环沙河西立交 深南大道

二是品味和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新加坡的城市绿化富有层次感,林相结构、树种搭配、品种选育等都经过专题研究、精心组织,其品味和内涵已经提升到“卓越热带都会城市”的高度,例如新加坡有专门的机构——植物引种单位PIU(Plant Introduction Unit)负责植物的引种和筛选工作,该机构以新加坡植物园为基础,大力推广新优品种在园林绿地上的应用,仅2005-2006年就引入379种新植物。而我市在规划设计、树种选育方面还比较粗放,对园林植物的应用还多数凭经验,对园艺品种的研究和筛选都还很欠缺。另外,深圳多数园林工人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加上待遇低等原因,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培训课程,推行行业认证计划,培养和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园艺

培训费90%由政府支付。

深圳机场前绿地 新加坡机场路

(三)实行统一、高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道路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科学规范。 市政管理在新加坡称为陆路交通设施管理。其经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管理体制顺畅,行政效率高。

新加坡道路管理区域划分

新加坡目前拥有长达3188公里的公共道路,138公里的地铁线,以及全世界最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新加坡的陆路交通管理机构为陆路交通管理局。该局为新加坡交通部属下的一个法定机构,全权负责综合管理国内所有陆路交通,管理业务范围包括私人与公共交通、公共道路与地铁系统等,职责范围包括制定政策、规划、实施建设和维修养护管理等。在公共道路管理方面,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与道路结构设施管理、道路使用管理以及道路资产管理等。道路与道路结构设施管理的具体范围包括道路、道路结构(包括桥梁、高架桥、天桥、地下通道、地下排水道、挡土墙、隧道等)、公共路灯、交通设施(包括公交车总站、候车亭、的士站、停车设施、路标、交通信号设备、有盖走廊等)以及有关电气、机械系统(包括电扶梯、抽水机、机械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电气系统)等;道路使用管理的职能和内容包括执行相关的道路工程法令、协调与控制道路开挖、执行管理公共道路障碍、执行管理公共道路广告执照、执行管理公共道路占用(包括户外饮食亭、迷你市场与大型活动等占用道路行为)以及照明与设施管理等;公共道路资产管理除了常规的资产管理外,还包括检讨与监督道路养护相关的技术与材料,评估政府投资资金使用

的科学和合理性,防止浪费,确保经费使用效果。

2、 规划设计科学,长期效果好。

一是统筹规划,道路规划建设具有前瞻性。新加坡道路规划建设非常超前,整个城市的道路规划都提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预留城市发展的空间,又充分考虑各种管线建设的需要,规划建设一步到位。因此在道路建设中基本上不会出现同一区域或同一条道路的多次改造现象,不象国内的一些城市,今天这么改造,明天又那么整治。一方面浪费纳税人的钱,另一方面使有关道路附属物受到破坏。如对道路绿地、树木的破坏尤为突出;二是各种市政管线铺设的位置规划设计合理。在新加坡的道路上很少看到各种市政管线的检查井,原因是各种市政管线的铺设位置基本上是在绿化带(绿地)上。这种规划设计比较科学合理,一方面可以增加路面视觉美感,消除路面各类井盖给行车造成的安全隐患,使行车顺畅,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管线破挖施工对道路造成的损害;三是公交停靠站的路面结构设计科学。目前大多数公交车为柴油车,这些车辆停靠时往往会出现漏油现象。由于柴油对沥青砼路面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为解决该问题,

新加坡的公交停靠站及路口斑马线停车范围基本上都是采用不易受柴油腐蚀水泥砼结构的路面。

3、 设施简洁实用,管理精细化。

一是路灯设施简洁实用,灯杆、灯具的造型、颜色比较简洁,不刻意追求外观的华丽和高照度;二是人行道建设因地制宜。新加坡的人行道建设具有多样性,根据不同的路段、不同的地形、不同的使用功能分别采取不同的铺装方式,有铺设高级花岗岩,有铺设透水砖,有铺设普通砼道板,还有直接浇筑水泥砼面层(可以防止被车辆压坏)。目前我市的人行道都是单一的铺装道板,还没有直接浇筑水泥砼面层的人行道;三是精细化管理城市桥梁。桥梁美化讲究科学、安全。新加坡非常重视桥梁的美化,但在具体实施中非常讲究科学,把桥梁安全放在首位。如为了避免攀爬植物影响桥梁结构以及影响正常的检测和维修,他们基本上不在桥梁的柱、梁、底板、剪力墙等结构上种植攀爬植物,一般是在桥梁的两侧地面种植具有屏障作用的植物或者采取悬挂绿化对桥梁进行绿化美化。此外,新加坡更多的采用对桥体进行清洗和粉刷

油漆的方法,确保桥梁的美观。如每年对桥体进行两次清洗,每两年粉刷油漆一次。

4、维修养护规范,实行市场化。编制维修养护规划,制定具体维修养护计划和资金安排计划,同时

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市政设施维修养护单位。

我市市政建设管理与新加坡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距:一是管理层级多,管理相对分散,部门协调较多,有推诿扯皮现象,制约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和管理效果。二是城市道路、公路建设和管理标准不统一,制约了道路建设、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人性化的建设理念有待加强,有盖连廊、行人过街

设施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精细化管理还不到位。 三、借鉴新加坡经验打造最干净最美丽城市的初步构想

通过对新加坡的学习考察,我们强烈感受到城市管理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

在城市管理中必须“坚定一个目标、强化两种意识、推进四项工作”。

坚定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宗衡市长提出的“把深圳打造成全国最干净最美丽的城市”,作为城市管理上

台阶的目标、整体推进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定任务、抓落实。

强化两种意识:一是要有开拓创新意识。既不能满足现状沾沾自喜,又不能对新加坡的经验生搬硬套。要结合实际吸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鲜明的特色。二是要有争第一、创一流的意识。目前提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不只我们一家,杭州等城市也提出了同样的口号。在前有标兵、后

有追兵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有当标杆的决心和勇气,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做工作。

推进四项工作:

(一)强力推进市容环境质量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干净水平。

我市环境卫生从大面上看过得去,从细微处看不过硬,尤其特区外的差距明显,必须把“过得去”变成

“过得硬”。

1、建设全天候全时空覆盖的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把深圳打造成全国最干净的城市。一是提高宝安、龙岗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使其在三年内赶上特区内,实现全市环境卫生水平的均衡发展。二是狠抓辖区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消除内街、城中村、公路铁路沿线、待建地、预留地、集贸市场的卫生死角和暴露垃圾。三是继续加强建筑工地和运土车辆的管理,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四是采用完善立法和加强监查等措施,推动业主和物管公司加强建筑立面的环境卫生管理。五是完善环境卫生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针对各有关部

门、辖区政府和办事处、社会建立多层次的考评监督管理机制。

2、打造国际先进的垃圾处理系统。 l 2010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l 2015年,可燃垃圾全量焚烧,焚烧处理能力达

14275吨/日,填埋场处理惰性垃圾和应急之用。 深圳老虎坑焚烧厂 深圳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

一是按照“源头垃圾减量最大化、可回收垃圾循环利用、可燃垃圾全量焚烧”的垃圾管理策略,力争把深圳尽早建成“零垃圾产生量增长和零可燃垃圾填埋”的循环经济型城市。二是继续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2010年要实现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的目标。按全效、可靠、先进、环保、应急、安全的要求,尽快规划建设超大型垃圾焚烧处理厂,满足社会需求。若厂址难定,建议在牺牲一定经济性的许可下,建在深圳东北或蛇口西面的海岛上;加快建设在建的龙岗大工业区、白鸽湖垃圾焚烧处理厂、坪山环境园以及扩建南山、老虎坑垃圾焚烧处理厂等处理设施。三是与环保、贸工等多部门协作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规范废品回收管理等措施推进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推进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粪渣污

泥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3、完善中小型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配套系统。一是提高全市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水平。到2010年,全市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从明年起三年内,全市每年机械化清扫增长率不低于20%。二是尽快建成覆盖全市的现代化垃圾收运系统。三是引进国际先进的封闭式垃圾管道自动收集系统,并选择有关区域建设示范工程。四是制定相关政策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沿街商场、酒楼、宾馆等公共场所业主和经营者

配套建设、提升和开放公厕,完善全市公厕管理系统。

4、大力推进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化、产业化,建立优质、高效、规范、有序的清洁服务市场。一是做大做强环卫服务产业。借鉴新加坡做法,对属于公共区域内街的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划块招标,推进特区外环卫作业服务的公开招投标。二是建立培优汰劣机制,培育一批信誉好、质量优、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现代化企业。如采取提高招投标门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保障合理单价等措施。三是严格管理,保障市场秩序。如完善政策,对企业实施行政许可、合同管理、记分、罚款和扣减承包费、禁入市场等措施规

范市场行为。

5、健全环卫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根据当前我市的实际情况,先抓紧完善以下政策:一是针对环卫市场较为混乱的现状,对从事城市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业务的公司,依据国务院412号,制定《环卫服务企业行政许可实施制度》,从而建立环卫服务公司的准入制度。二是针对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垃圾转运站、公厕等中小型环卫设施不配套问题,联合市规划局制定《中小型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与设计标准》,实施中小型环卫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即对新区开发、旧区改造的建设项目,垃圾转运站、公厕等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是制定《深圳市公厕管理办法》,明确凡商店、

酒店、宾馆等公众出入的公共场所业主和经营者必须按有关标准配套建设、提升和维护公厕。 6、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全民环境卫生素质和环卫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一是把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工作来抓。如联合市教育局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学生编制不同的环境卫生宣传手册,定期开展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参观环卫设施、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等。二是向社会

常年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环境卫生素质。如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报导、发布公益广告,开展清洁深圳月、举办市民走近环卫等形式开展环境卫生宣传。三是开展针对性强的专项宣传活动,如针对大量外来人员缺乏家园意识、垃圾乱丢乱弃严重等现象,组织区街城管环卫部门联合富士康等各大企业开展宣传活动。四是开展宣传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活动。如针对随地吐痰、车辆乱抛垃圾、门店外扫垃圾等行为开展以宣传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专项活动。五是与新加坡相关部门开展人才培训合作和交流。如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开展与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合作培训和交流,从而提高市、区、街城管及环卫部门

骨干的先进管理意识和业务素质。

(二)坚定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品牌建设,打造一流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

深圳自2000年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荣誉后,2006年又被建设部确定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城市,是全国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内涵丰富,意义广泛深远,是国际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目前深圳最具个性化的城市品牌。因此,我们要像新加坡当年打造“花园城市”品牌一样,制订专项实施方案,全面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品牌,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公园之城”,用五年的时间,从品味、内涵、数量、质量等各方面,围绕建设园林式花园式、现代化国际性城市、高品位文化和生态城市目标,

实现园林绿化水平的大跨越。

1、 制订打造最美丽城市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园林绿化周期性较长要按照近期、短期、中期、长期四个阶段,制定打造最美丽城市的建设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力争用5年的时间,从品味、内涵、数量、质量等各方面,实现园林绿化水平的大跨越。

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市绿化规划内容并跟踪规划的实施情况。我市曾先后三次修编绿地系统规划,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目前的规划还是存在绿地分布不均匀,布局不合理,特区内外差距大的情况,如人民南、新洲南、白石洲等地区没有一个市政公园,已规划的公园四边已完全开

发,削成陡壁,连设置一个出入口都困难,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相关的内容。

2、 加强植物选育,大力发展立体绿化。

一是培育深圳特色植物景观。 新加坡1876年从热带美洲引进的雨树

根据深圳的自然气候条件,适量引进抗台风灾害和抗病害能力强的植物品种,引种原则上应以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为主,形成深圳的特色植物景观。新加坡成功地引入了以雨树为代表的特色树种,雨树、印度紫檀、黄花盾柱木我市都有引种,已发现部分树种的抗风性较差,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方面仍持谨慎态度。 二是提高立体绿化水平。

新加坡屋顶绿化 我市可绿化屋顶面积7000多万平方米

目前垂直绿化形式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立交桥和挡土墙。要突出屋顶绿化,向空中发展。深圳可进行绿化的屋顶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全部绿化后既能降低一定区域的热岛效应,又可形成新的绿化景观。建议市政府及早推出屋顶绿化管理办法,强制符合条件的新建楼宇都要建设屋顶绿化,安排专项资金解决现有屋顶绿化施工及管养费用问题。同时,要制定在建筑物墙体、阳台设置花槽的规定,将绿化意识传达到每个家庭。要在立交桥和人行天桥设置专门的种植槽或安放花钵的槽,全面进行立交桥和人行天桥绿化。目前深圳部分立交桥、高架桥上设置了悬挂绿化,但都是在检修通道中悬挂的花钵,没有前期的设

计。

三是大力实施停车场绿化。

新加坡停车场绿化 我市停车场都种上乔木可增加绿化覆盖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 深圳现有大量地面停车场,但多是连片的沥青和混凝土,没有一点绿化,已成为城市“热岛效应”的热源点。建议采用强制和鼓励相结合的办法对地面停车场进行绿化和生态化改造,可增加绿化覆盖面积1000

万平方米,要将绿化作为今后审批设立停车场的一个必要条件。

3、 以市花簕杜鹃为特色,同时促进花卉的多样化。

簕杜鹃在新加坡常年开花的原因有三:一是当地的气候条件与该植物原产地气候相似,适宜其生长;二是簕杜鹃的种植方式多为花槽、种植池,或以盆栽摆设为主,容易控制水分;三是管理方式恰当,促使簕杜鹃的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深圳从80年代开始种植簕杜鹃,多以紫花和大红品种为主,花期集中在11月至翌年2月,因深圳的气候条件所限,难见四季开花的景观。为促使簕杜鹃多开花,一要系统规划,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尽量选用花槽、屋顶、阳台等种植方式。在大片绿地采用以盆栽摆种方式,这样容易通过控水手段达到开花目的;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一些易开花、花期长、花色鲜艳的簕杜鹃品种并推

广种植;三要通过科学修剪、肥水、控制浇水等管理方法,促使簕杜鹃多开花。

在以市花簕杜鹃为主调的同时,我们建议发展多样化的花卉景观。适合我市生长的木本和宿根草本花卉种类均较多,如紫薇、金凤花、决明、扶桑花、赫蕉等均表现非常优良。可以通过不同高度、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花卉植物来丰富我市园林绿地的色彩。我们相信,通过三年至五年的努力,深圳将出现以

市花簕杜鹃盛开为主题,各色花卉异彩纷呈的花卉景观。

4、 保护绿化成果,培育大树景观。 新加坡设立了五条保护大树的遗产路

新加坡对于绿化管理的立法深度与执法力度也是其花园城市成功的因素之一,1973年通过了公园与树木法令,保护公园内的树木,1990年政府通过自然保护区法令,为了更有效的保护城市中的所有大树,1992年新加坡政府还颁布了树木保存法令,规定所有树围大于1米的大树,在未获得专业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不得砍伐。当时对于违反规定的罚款是1万-5万新币。新加坡将Mandai路、Lim Chu Kang路等五条拥有大树的道路列为遗产路(Heritage Road),这种保护大树的决心和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我市由于超常规的发展,道路屡经改造,行道树迁移的情况较多,甚至有的被迁移2-3次。特区成立种植有的树木已所剩无几,大树景观自然难以实现。今年皇岗路改造保留原分车带的大叶榕就是一个很好的作法。建设部今年发布《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禁止因道路改造随意迁移和砍伐树木。将来的道路改造、轨道交通建设均应以保护大树为前提,我市也可参照新加坡的办法,更严格地限制和惩罚迁移和砍伐树木

的行为,要让破坏绿化者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加大对园林绿地和树木的保护力度。

(三)综合整治市政设施,全面提升市政设施管理整体水平。

璀璨的灯光夜景 亮丽的深南大道

以推进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为动力,大力实施市政设施综合整治,统一标准,缩短差距。 1、继续推行建、管分离模式,实行相对统一的一体化管理。我市是市政设施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城市,建设主体包括市、区、街、企业等,如果按照谁建设谁管理的模式,势必出现管理机构多、标准规范不统一、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为此,要继续全面推行建、管分离的管理模式,在建设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

实行相对集中、统一的一体化管理,以提高效率、确保整体效果。

2、改造不适应城市化发展要求的公路,提高我市道路整体水平。随着我市农村的城市化,公路功能基本不复存在,特别是一些国道、省道、乡道等一般公路,实际上已承担了城市道路功能。由于公路设计建设标准低、功能配套不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城市道路设施建设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建议从

城市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我市公路(特别是宝安龙岗两区)按照市政道路的标准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按

照市政道路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维护管理。

3、继续实施道路修缮,打造更多的人文之路。按照道路修缮计划,借鉴深南路改造的成功经验,继续全面实施道路修缮工程,并将人文关怀与绿色环保贯穿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 4、建立道路管线协调机制,防止道路反复破挖。为减少协调,防止扯皮,尽量避免因各类管线改造施工造成道路反复开挖,建议借鉴新加坡的做法,成立专门的管线协调机构,从宏观上协调、处理全市管

线铺设施工有关问题。

(四)大力推进法规制度建设,为城市管理健康有序开展提供法规保障。

一是建议修改整合深圳《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深圳经济特区园林条例》,进一步完善绿地系统规划,加大对园林绿地和树木的保护。二是制定《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行政许可制度》,从而建立环卫服务公司的准入制度。三是针对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垃圾转运站、公厕等中小型环卫设施不配套问题,制定《中小型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与设计标准》。四是制定《深圳市公厕管理办

法》,切实解决市民和游客上厕所难问题。

二○○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城市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我市公路(特别是宝安龙岗两区)按照市政道路的标准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按

照市政道路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维护管理。

3、继续实施道路修缮,打造更多的人文之路。按照道路修缮计划,借鉴深南路改造的成功经验,继续全面实施道路修缮工程,并将人文关怀与绿色环保贯穿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 4、建立道路管线协调机制,防止道路反复破挖。为减少协调,防止扯皮,尽量避免因各类管线改造施工造成道路反复开挖,建议借鉴新加坡的做法,成立专门的管线协调机构,从宏观上协调、处理全市管

线铺设施工有关问题。

(四)大力推进法规制度建设,为城市管理健康有序开展提供法规保障。

一是建议修改整合深圳《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深圳经济特区园林条例》,进一步完善绿地系统规划,加大对园林绿地和树木的保护。二是制定《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行政许可制度》,从而建立环卫服务公司的准入制度。三是针对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垃圾转运站、公厕等中小型环卫设施不配套问题,制定《中小型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与设计标准》。四是制定《深圳市公厕管理办

法》,切实解决市民和游客上厕所难问题。

二○○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i6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