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龙镇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文本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23 1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东莞市石龙镇地图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1995)制订,是东莞市石龙镇全镇范围内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法定指 导性文件,凡在本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 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作办公室和忠维村、林屋村、新维村、蒲溪村、西湖村、王屋洲村、黄家山村7个农村管理区,23个居民委员会,全镇总面积为13.08平方公里。
第5条 本规划是1992年《东莞市石龙镇建设总体规划修订及黄洲区规划
(1991—2005)》的修编。凡原规划与本规划有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第6条 对上版规划的评价
第2条 第3条 第4条 规划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2000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建设部2002(218)号文: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 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6、《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建委1996); 7、《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东莞市人民政府,1999); 8、《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 9、《东莞市村镇规划管理规定》(2001年);
10、《东莞市石龙镇建设总体规划修订及黄洲区规划(1991—2005)》,1992 年;
11、《东莞市石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000; 12、石龙镇各职能部门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规划期限
1、近期:2002——2005 2、中期:2006——2010 3、远期:2011——2020
规划区范围
注*
本次规划的规划区即石龙镇的行政辖区,包括东区、西区、兴龙3个街道工
第7条 石龙镇从八十年代起,已作过两版规划,即86年版《东莞市石龙镇建设总体规划(1982—2000)》和92年版《东莞市石龙镇建设总体规划修订及黄洲区规划(1991—2005)》。
86年版规划以老城区主体和西湖区一部分为依托,提出了在规划期内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城镇建设的总目标,确定了城镇性质、人口及用地规模,对公共设施布点及道路骨架作出了具体布署,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城镇建设。但是,该规划引导城镇跨广九铁路向西发展,规划区域纳入了跨行政区界的石碣、茶山镇,最终因行政区划的矛盾致使规划无法完全实施。
92年版规划纳入了黄洲区用地,总规划用地为10.38平方公里。该版规划除对总规划用地指标、人口规模有所调整外,对黄洲区用地性质、人口容量、道路系统及断面、城市形态、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作出布署,较好地指导了黄洲区的规划建设。但是,规划在实施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有规划本身的原因,也有管理的原因。首先是规划对人口规模的发展预测估计不足,其次是规划的深度不够,对总体发展思路、三个区综合协调关系、公共市政设施总体布局、城镇总体形态都未作考虑,难以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致使城镇建设、投资分散,三是各层次规划衔接不力;同时,近年来石龙经济发展迅速,客观变化因素太多,该版规划的超前性、科学预见性不够,城镇建设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的速度。
本次规划的修编重点
1、进一步研究石龙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及战略; 2、明确城市性质,调整城市规模;
第8条 第9条 第10条 2 3 4
第11条
3、适应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镇形态由村 镇型向城市型转变。
4、明确三区定位,统筹考虑三区关系,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结构。 5、解决石龙对外交通出入口,梳理内部交通问题,形成层次清晰、等级分明 的道路系统。
6、加强城镇形象建设,找准特色,重振古镇风采。
7、加强中心镇的行政、商业及文化功能,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 8、明确城市发展时序,做好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石龙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建设,把石龙镇建设成为城市文明和滨水风貌有机结合的现代化经济强镇,塑造名镇新貌,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地区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规划指导思想
1、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整体素质; 2、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3、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规划原则
、整体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经营城市的原则 、弹性的原则 第二章 城镇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导向
1、经济发展模式:未来经济的增长模式仍主要依靠外向带动的战略。同时,
第12条随着地方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内聚扩张能力将大大增强,逐步形成外向带动和内聚扩张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产业布局和发展中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坚持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聚集力; 2)调整目前分散的工业布局,真正实现“工业进园”;
3)加快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由高新技术聚集区向产业的族群中心发展。 4)坚持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策略。 2、产业发展对策:
1)第一产业:易地安置基本农田,继续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逐步实现农业的地区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2)第二产业:积极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为龙头的制造业,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有“三来一补”工业转型。
3)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成规模、上档次、特色鲜明的商业区,同时加大服务力度;充分利用本地充足的货运需求和优越交通条件,积极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服务业;结合城市环境建设、旧城改造稳步发展房地产业;远期进一步发展信息、咨询、金融等第三产业,重点是信息服务业。 3、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本次规划确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商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兼顾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1、“内优、外拓”--发挥区位、交通、产业与环境优势,提高城镇区域竞争力;
2、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向集约型转变;
3、通过经济集约化发展,带动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4、以人为本,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5、城市化战略:以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基础,增强城市化的后劲;贯彻建设历 1
史名城、生态江城的原则,提高石龙城市建设的质量和品位;处理好农村集 体所有制土地和城市建设的矛盾,实现全镇范围内各项建设的统筹安排;解 决外来人口的城市化问题,消除城市化中的泡沫成分。以此促进城市化发展由村镇型向城市型改进。
第13条 经济发展目标
1、考虑到经济发展因素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本次规划确定了两个经济预测方案,即快速发展方案和高速发展方案。快速发展方案中经济总量增长率的确定主要依据广东省、东莞市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趋势的相关资料和分析。高速发展方案的主要支撑条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的整体提升取得重大突破和是石龙镇信息产业园的建设、第三产业的升级达到相当规模,形成了“推进型”的 主导产业体系,以及以石龙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产业整合、发展形成广阔的市场空间。经济总量预测如下:
表2-1 石龙镇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单位:亿元) 经济发展方案 经济指标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快速发展方案 国内生产总值(GDP) 20.31 35.8 57.6 136.3 增长率% 18 12 10 9 高速发展方案 国内生产总值(GDP) 20.31 40.8 72 186.6 增长率% 18 15 12 10 2、产业结构:本次规划确定2005年石龙镇三次产业结构为0.1:53:46.9左右,2020年为0.1:47.9:52左右,商业服务业占据城镇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各类产业的生产方式和水平将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
第三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14条 城市性质
东莞市东北部重要的中心城镇,珠三角水铁联运中心之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第三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滨江城镇。
第15条 人口规模
第16条 第17条 1、人口现状
1) 总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至2000年11月,石龙镇总人口为12.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6.68万人,外来暂住人口为6.22万人。 2) 基础设施配套人口:根据石龙镇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和对人口规模的弹性控制,本次现状用地平衡的外来人口不折减,全镇人口仍按12.9万人计算。 2、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石龙的人口现状特征、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确定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全镇总人口应分别控制在138200人、139000人和145000人左右。人口的户籍构成为:
2005年,户籍人口70200人,外来暂住人口68000人。 2010年,户籍人口76300人,外来暂住人口62700人。 2020年,户籍人口85600人,外来暂住人口59400人。
用地规模
注*
1、用地现状
截止2002年末,全镇建设用地规模7.3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56.6平方米/人。
2、用地发展控制规模
2005年控制在8.6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超过63平方米/人。2020年控制在10.6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超过73.3平方米/人。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原则
1、以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
2、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审批制度,以供给制约引导需求。处理好建设用
地与非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确保耕地容量的动态平衡。
3、以集约利用土地为目标,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
4、协调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非农建设用地的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18条 根据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以及城镇建设发展的需求,将全镇土地分为:城市
第五章 城镇建设用地的整理、引导和控制
第24条 为了方便规划管理,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本次规划采用用地区划控制方法
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实行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用地分区控制。通过对土地用途的区划和管制,对城镇建设提出明确的控制引导要求,提出规划发展控制及引导措施,将建设用地分为控制建设区、整理建设区及引导建设区。
第19条 第20条 第21条 第22条 第23条
建设用地、水域、发展备用地、生态绿地及其它等四大类。
农业保护用地:农业保护用地指为保护农业生产而划定的专项用地。根据《东
莞市石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划定石龙镇基本农田保护区为20 公顷。东莞市国土资源局2002年5月10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基本农田易地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出:省国土资源厅决定采取“以工补农”的方式,对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基本农田可以实行易地保护的措施。本规划充分利用该优惠政策,对镇域内的农田保护区进行了易地开发和保护。
水域:主要包括东江北干流和南支流用地等自然水体用地。水域用地为
182.37公顷。
发展备用地:指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基础上,预留发展弹性并主要作为远景
开发的部分可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应严格控制该类用地的开发建设。全镇控制发展备用地为10.74公顷。
自然生态绿地及其它:主要指分布于石龙镇边缘的自然山体、植被用地和应
恢复植被的空地、荒地,及少量的农业用地,要严格限制建设行为的侵入,严格限制进一步破坏自然山体行为。全镇控制生态绿地及其它用地为52.39公顷。
注*
建设用地:指可用于城镇开发建设的土地,其开发建设应以现代化城镇为目
标,开发模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形成合理的城镇结构和功能布局,促进全镇建设形态由村镇型向城市型转变。规划建设用地1062.8公顷。
第25条 第26条 第27条 第28条 1控制建设区
1、旧城、旧村用地:建筑质量普遍低下,有待全部拆迁重建的现状建设区; 2、保护用地:具有一定保留价值的文物古迹、古城等历史地段; 3、公园绿地:城市公园、广场、绿地;
4、公建设施用地:公共配套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用地;
5、新增规划用地:主要是由农田保护区异地置换所新增加的建设用地; 6、发展备用地。
整理建设区
1、闲置用地:尚未建设的闲置用地
2、改造用地:基本建成,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少部分质量低下的建设区; 3、插花用地:部分建成,尚有部分土地未建的建设区。
引导建设区
1、新村建设用地:农村非农住宅用地; 2、乡村非农工商用地;
3、近期建设用地:镇近期重点开发的建设用地。
第六章 城镇布局结构
规划结构:根据现状发展特征、空间联系的密切性和整体布局的要求,石龙
镇确立四个城市组团、四条发展轴线、一条蓝带的结构。
、四大组团:新城组团:建设用地面积4.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47万人,
3第29条 2 3
分为综合生活区和新城工业区,特色----城市行政、科技、信息、文化中心 老城组团: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75万人,分为生活居住区和新维工业区,特色----以日用消费型商业为依托
西湖组团:建设用地面积3.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28万人,分为综合功能区和高新产业园区,特色----以高新技术园区和批发为主的大商业区为依托
红海组团:建设用地面积0.7平方公里,规划为物流园区
2、四条发展轴线:由交通集散条件的引导,确立四条发展轴线,串联新城、老城、西湖三大组团,以此轴线为依托,引导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条蓝带:东江北干流、南支流迂回贯穿其中,形成“工”字形结构,
成为城市重要的蓝色开敞空间,结合滨江绿化,对提升城市形象、调节城市气候起着重要作用。
功能布局:根据石龙的现状条件、交通条件、环境特征及发展趋势,分别赋
予各个组团不同的功能,因此又将四个组团划为七大功能片区:新城综合生
活区、新城工业区、老城生活居住区、新维工业区、西湖综合功能区、西湖高新产业园区、红海物流园区。
1、新城综合生活区:该区功能上应强化行政办公、金融信息、商业服务及
文、教、体、卫的城市中心作用,不仅服务本镇居民,从长远看,还将服务
于周边地区。
、新城工业区:新城工业区以几家大型企业为主导,应积极发展光学电子、
生物制药为龙头的制造业,有选择地发展一部分配套工业,形成产业集群,
并通过技术创新和争取外资的“技术溢出”,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老城生活居住区:该区近期以控制为主,远期结合东莞石龙铁路客运站
的设立为契机,宜成片改造,并在满足现代居住功能的前提下保留古镇商业
街的空间形式,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内工业全部外迁或改换用地性质。
4、新维工业区:该区内为石龙木材厂、华南制药厂等大型企业和工交工业
第30条第31条区驻地,均为现状。该区应进一步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地均产出效益,并整治周边居住环境。
5、西湖综合功能区:该区生态环境优越,产业重点应以西北部大型批发商业为依托,结合滨江景观、郊野公园发展部分房地产业。区内乡村居住应结合村宅统建上楼、村委会改居委会的进程逐步改造、过渡,与城市居住融为一体。
6、西湖高新产业园区:区内未开发用地有28.3公顷,包括一部分购买、租用茶山镇的土地共计有44公顷的土地储备,具备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建立生产基地的承载力,宜发展光学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
7、红海物流园区:位于红海组团,作为石龙远期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储备。
第七章 城镇建设用地规划
全镇建设用地分为九大类,规划各类用地规模、人均用地指标见附表。
居住用地规划
1、全镇规划居住用地面积34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根据人口数量
和分布合理规划居住用地,总体上符合功能片区设置要求,在综合功能区和
综合生活区里集中安排居住用地。
2、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原则,为居民创造优美、文明、舒适、
方便、安全的现代化生活居住环境。
3、因地制宜地创造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居住环境。
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方便条件。
4、新建住宅区应成组成团开发建设,分级配套建设各级公共配套设施和市
政公用设施,提高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水平,使居住区功能明确,建设有
序,方便生活、美化环境、便于社会化管理。
5、旧城、旧村改造必须以镇域建设用地规划为指导,编制详细规划,按照
正在阅读:
东莞市石龙镇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文本 - 图文10-23
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时的主要优缺点04-22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育兴趣方法03-07
四旋翼飞行器结构和原理08-31
2010自考英语二试卷及答案06-08
变电所二次部分说明书05-15
北师大模块高一英语复习 Module 1 Unit 1 Lifestyles重点归纳07-03
西南大学汉译英0169作业及答案05-19
物资设备管理办法04-24
农业标准化试题库07-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石龙镇
- 修编
- 东莞市
- 总体规划
- 文本
- 图文
- 2002
- 2020
- Exam14 - C作业与实验14
- 儿童诗歌欣赏与创作 7稿
-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错题总结
- JAVA程序设计实验报告4(全)
- 分类汇编:2014 年中考数学代数几何综合压轴题
-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作业新人教版20170830354
- NCV61-协同配置技术红皮书
- 第四届南华大学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重点范围及评分标准 - 图文
- 宁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师资队伍信息 - 图文
- 操作系统习题第一章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选学课文阅读题
- 诗朗诵《十八岁,献给青春!》
- 2010-11江科大vc阶段测试1-4章
- 淘宝大学美工考试答案与试题
- 单片机
- 路虎仪表提示信息中英文速查对照表
- 概述急白
- 西藏天路交通股份有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业绩激励方案
- 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外文文献翻译
- 脱乙烷塔塔强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