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并无权威来源个人整理仅作参考

更新时间:2023-05-25 06: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文化概论

P24

1、如何认识古代希腊文明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

(1)、地域范围:

古代希腊的概念是一个大希腊的概念,包括希腊本土、小亚细亚和西亚沿海地区、南意大利地区,甚至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

(2)、时间跨度:

古代希腊文化包括三个发展阶段:

A、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的文化(公元前26-前12世纪)

黑暗时代(公元前12-前8世纪)

B、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公元前8-前4世纪)

C、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公元前4-前2世纪)

2、赫西俄德的《神谱》具有什么文化学意义?

赫西俄德的《神谱》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论。希腊神话的神谱不仅仅是神的家族史,同时也反映了希腊人的宇宙生成观和自然观,神的衍生和交替也就是自然过程的发生和演进。这种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来说明宇宙起源和自然演化过程的神话思维图景,构成了哲学和科学产生之前人们唯一的世界观。

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以内在的自我否定作为神系延续和发展的契机是希腊神话的又一个基本特征。这种维系神系更新和发展的自我否定机制使希腊神话表现出一种新陈代谢的社会进化思想,神权的替代和神系的更迭揭示了一种深刻的命运观。这种通过“命运”来实现的神系神系的更迭和自然进化的思想,构成了希腊神话中最深刻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整个西方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形而上的动力。

P60

2.希腊神话的“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A、神人同形--希腊人的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崇尚完美的形体。

B、神人同性--神与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像人一样会犯错误,经常到人间 来滋生是非、拈花惹草。

由此导致了希腊神话和整个希腊文化的和谐之美的基本特点。

在希腊宗教和希腊文化中,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构成了最基本特征。

肉体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4.希腊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A、自然哲学-发展从泰勒斯到原子论者-强调质料或具象性的元素

当希腊“哲学之父”泰勒斯宣称万物都是从水中产生时,他用一种新的形式——哲学形式表述了神话中的内容。在以后的希腊哲学中,米利都学派的“水”、“气”等自然形态的物质概念进一步发展为赫拉克利特的“火”,恩培多克勒的“四根”(火、气、水、土)和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最终以还原的形式表现为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超越了现象性的物质概念“原子”。在希腊自然哲学的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神话的影响呈逐渐减弱之势,而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则不断提高。

B、形而上学-发展从毕达哥拉斯到柏拉图-强调形式或抽象性的本质、实体。构成了希腊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主流

希腊第一个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哲学家是克罗顿城邦的毕达哥拉斯,他是奥尔弗斯宗教

西方文化概论

的一个改革者。毕达哥拉斯把万物的本原说成是一种超自然形态的东西——“数”。“数”,与奥林匹斯宗教的“命运”、“定数”以及奥尔弗斯神秘祭所强调的“亚男克”(Ananke,即“必然”或“强制”)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毕达哥拉斯的“数”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就被表述为一个更加哲学化和抽象化的概念——“逻各斯”(logos)。奥尔弗斯宗教的灵魂与肉体的直观对立到巴门尼德那里演化为“存在”与“非存在”的抽象对立,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的对立。至于希腊最重要的思想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其哲学思想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一种与希腊的感性直观宗教截然相反的形而上学特点,并且把奥尔弗斯宗教中的唯灵主义倾向和灵肉对立思想推向了极端,从而成为希腊多神教向基督教转化的重要理论中介。到亚里斯多德那里,一个充满了理性色彩的形而上学体系和自然物质世界成为人们所面对的唯一真实的思想背景和生活世界。

P78

2.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所谓希腊化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公元前334-前323年)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时间范围通常认为开始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吞并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托勒密王朝为止。 其重要性是成为西方文化的基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被囊括在亚历山大的帝国之下。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他的帝国迅即崩溃,被他的部将们瓜分一空,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大大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

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丝绸之路的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而且此时距亚历山大东征已经有两个世纪之久,东部希腊化世界的政治格局和文化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希腊人控制与影响的地区,已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希腊文化因素为主,同时融合其他东方文化因素的多元混合文化,即近代学术界所称的“希腊化文化”或“希腊化文明”。

希腊化时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政治、文化、哲学和科学方面的扩展和创造阶段;第二阶段是创造冲动消耗殆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表现了东方对西方的反动阶段。希腊化对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一时期,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伊壁鸠鲁。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这一文明阶段的后期(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战争结束后,迈锡尼文明衰落。希腊社会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历史倒退后,继而进入主要以雅典为中心的新的文明发展时期,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古典时期。公元前四世纪后期,希腊被新崛起的马其顿征服。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古希腊文明进入“希腊化”时期,在东方各国文明的的影响下,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新的发展。古代希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曾经在科技、数学、医学、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成为后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源头。

3.如何评价希腊化时期的文化精神?

希腊化时期的文化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崩溃,进入了一个萎靡不正的时代,他们开始以一种消极颓废的姿态来对待生存的问题,以一种玩世不恭的行为方式和冷嘲冷风的口吻来揶

西方文化概论

揄生活中一切神圣的东西,希腊化时代的种“后现代”的文化氛围是与希腊城邦时代崇高典雅的悲剧精神背道而驰的。

从表面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在地狱上的推广和扩展,但从实质上看,希腊化时代却是希腊文化精神的颓废和没落。希腊文化的辉雄壮丽、动人魂魄的悲剧时代结束了,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低吟浅唱、醉生梦死的平庸时代。

在政治方面,希腊的政治向着东方的专制主义、官僚主义的腐化堕落的方向发展,亚力山大帝国分裂成的三个帝国——希腊的马其顿王国、埃及的托勒密帝国、西亚的塞琉西帝国——陷入了无休无止和徒劳无功的冲突中;希腊的文化则向着繁缛华丽和虚浮无聊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融入了东方文化骄奢的成分。在经济生活方面,希腊化世界的中心从希腊半岛移至西亚的安提阿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在公元前1世纪,那里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文化时期。期间出过最著名的几何学家欧几里得等,还有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也在这里亚历山大里亚工作生活过。在思想方面,希腊化时代产生了大儒主义、怀疑主义、伊壁鸠鲁主义等各种哲学派别,他们的主张各不相同。后哲学堕落为伦理学,在宗教方面转向神秘主义。奥林匹斯宗教衰落,或遭受东方宗教的排挤,更无处栖身。尽管希腊的雕塑、戏剧和体育活动远远传播到埃及、西亚、中亚和印度。但是希腊的文化精神却正在一点点的被东方根深蒂固的文化所侵蚀、渗透和替代。下了城邦文化所独具有的那种和谐之美出现了裂痕,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原始同一被打破,从而产生明显的分裂和二元合一。其结果一方面是疯狂的放纵和物欲,另一方面是悲观弃世的神秘,肉体和精神陷入到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之中,于是不得不向东方文化的阴影中去寻找解脱。在这个融合过程中,一种神秘主义的和彼岸行的宗教正在悄然兴起。他与希腊文化本身已丧失了意义,需要外来力量来给予一击。这种力量充当两种宗教信仰或文化精神将希腊化世界那种不死不活的精神推入绝望,以否定的方式,为基督教文化最终确立创造条件。

P95

2.“前三头同盟”与“后三头同盟”对于罗马政治制度有什么影响?

“前三头同盟”对罗马政治制度主要的影响有三点。

第一,公开地表达了实际掌握政权的骑士阶层对徒有虚名的元老院权利的蔑视。凯撒更是击溃了庞培与元老院的同盟,自任终身独裁官,集执政官、保民官和大祭司长之职于一身,把元老院降低为名存实亡的傀儡。

第二,“前三头同盟”中的凯撒亲自试探了罗马人所习惯的共和国原则,做出了罗马由共和国制度向专制帝国制度转变的第一步尝试,为后来屋大维的独裁以及帝国制度的最终形成初步奠定了基础。

第三,“|前三头同盟”中的凯撒所形成的个人关系网直接为“后三头同盟”提供了组织基础。“后三头”中,屋大维是凯撒的甥孙、养子和继承人,马克安东尼和雷必达都是凯撒部下大将。

“后三头同盟”对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响主要有两点。

第一,“后三头”之间频繁的内战令罗马人怨声载道,他们希望变换一种“游戏规则”,他们渴望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来取代终日争吵无所建树的元老院。也就是说,“后三头”之间的争战,为罗马政治体制由共和国制转向帝国制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二,“后三头”中的屋大维被封为“奥古斯都”,他将凯撒的尝试做了实质上的推进,为帝制的形成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P121

1.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西方文化概论

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有:

一、哲学上,罗马的哲学思想是希腊哲学的余绪,其特点是把希腊的理性主义与东方的神秘 主义相糅杂。

二、文学上,文字是受希腊文字影响形成的拉丁字母;文学内容主要是记录历史;情感上早期喜好歌功颂德,后期偏于描述现实、愤世嫉俗。

三、建筑上,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但主要表现为凯旋门、斗兽场、下水道系统等实用性的世俗作品。雕塑上,具有明显的写实风格,多以人物雕像为主,通常以大理石为材料,同时也注重宏大建筑局部的精雕细琢。罗马的艺术风格典型地表现了罗马民族功利、务实、凝重和恢弘的特点。

四、科学上,科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实际应用服务。

P121

2.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包括什么?

一、从内容上看

罗马法已经广泛涉及民法、商法、刑法等诸多领域。罗马的民法体系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备的水平,它分为人法、财产法和程序法等三个部分。人法对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人在家庭和婚姻中的法律地位以及人的刑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财产法涉及所有权、经济义务、交易、契约和负债等问题,特别强调了私有财产所有权的绝对性、排他性和永续性;程序法则对司法诉讼程序、审理制度和刑法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二、从法律规范的范围来看

罗马法又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他构成了罗马法的核心。万民法是应罗马帝国治理外邦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他的适用对象是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之间以及外邦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纠纷。万民法的法律条文主要来自于各行省总督和法官们处理各类法律纠纷时所颁布的法令和法规,它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反映了极其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属于罗马法中常变常新的动态部分。至于自然法,则构成了罗马法的一般性的哲学基础或法理学基础,它是斯多葛主义的哲学思想对罗马文化发生影响的产物。

P168

1题: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基督教接受了律法,而不拘泥于外在的律法,而是更侧重于内在的信仰。

2、 在道德观上,基督教加入了许多新的并往往是与犹太教的道德观相反的因素,特别是在

保罗派那里,提出了一种与犹太教的效果论针锋相对的动机论道德观。

3、 基督教已经具有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理论,它克服了犹太教的此岸性和直观性,成为

一种传播彼岸福音的唯灵主义宗教。

总的来说,基督教比犹太教更侧重个人的内在信仰和灵魂得救。

附:以上是主要的,但还有其他的一些区别,我把它列出来,你们有用的话可以看下:

4、 犹太教的核心是律法和祭祀,基督教的核心则是信仰和道德。

5、 在道德观方面,基督教也有许多不同。在男女关系上,犹太教虽然明令禁止淫乱,但从

未提倡禁欲,且鼓励“要繁殖和增多”。然而在基督教中,禁欲被当做一种崇高德行而加以赞美。

西方文化概论

6、 在贫富的问题上,犹太教采取一种劝人安于现状的态度,贫穷固然为上帝所愉悦,但富

裕也不是邪恶。基督教则把贫穷与富裕截然对立起来,贫穷是一种美德,富裕却是罪恶的象征。

7、 犹太教的上帝对世人爱憎分明,常常动怒要剪除恶人;而基督教则对一切人都充满了爱,

表现出极度的仁慈和宽容。

8、 犹太教的律法虽然也包含着道德的成分,但却明显的带有强制性,它是通过一种否定的

方式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它注重的是人们的外在行为及其效果;而基督教的道德则更多的基于人的内心自觉,它通过一种肯定的方式来协调人的行为,更侧重于人的内在的善良动机。

第3题:如何理解基督教和日耳曼蛮族之间的关系?

1、 在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帝国之时,基督教与日耳曼蛮族共同摧毁了罗马帝国。基督教在

内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罗马文化时,日耳曼蛮族则从外部对罗马帝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最终使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土崩瓦解。

2、 日耳曼蛮族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后,他们就陷入了长期的分裂之中。这种状况为基督教会

在精神上的全面控制提供了最合适的土壤,同时,帝国的权威被教会的权威所取代。

3、 基督教会对于落后的日耳曼蛮族来说,充当了“文明教师”的角色。这使得日耳曼蛮族

放弃原来氏族内部的多神教的信仰,改信了基督教,大大促进了氏族与氏族之间的融合过程。

4、 信仰基督教会对于日耳曼分裂的各个政权的独立与强大起到了重要作用。法兰克王国首

领皈依基督教后,得到了罗马教会和基督教们的全力支持,从而使他在对其他蛮族部落和蛮族王国的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P220

1. 基督教会对于促进中世纪文艺复兴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中世纪最初的文艺复兴是由查理曼帝国的统治者推动的,但使欧洲文化免于湮灭的主要功劳还是应该归功于基督教会,正是由于基督教会在普遍蒙昧的“黑暗时代”保存了古典文化的火种,才使得蛮族文明教会成为可能。

(1)在中世纪,当作为侵略者而入主西欧的日耳曼蛮族们试图以北方森林中带来的野蛮习俗代替罗马世界的文明制度时,是基督教会这个唯一的有教养的教师,以上帝的名义把扭曲了的古典文化因子注入到蛮族体内,而使后者逐渐放弃野性,慢慢走上文明化的道路。

(2)在西欧封建社会中,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把基督教信仰当作至高无上的真理来加以维护,基督教的基本精神——唯灵主义深入人心,从国家的行政事务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事无巨细均打上了基督教信仰的深深烙印。

(3)于基督教教义对于现实世界的贬抑态度以及长期停滞不前的生产力水平和封闭狭隘的文化视野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物质想象力。中世纪的西欧人在物质生活方面并不抱有太多的奢望,缺乏一种关于社会进步的观念。对于他们来说,宗教活动成为平淡无味的现实生活中的唯一调味品。演出宗教剧和举行节庆游行等等娱乐性的插曲,成为中世纪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娱乐活动。天国与人间的这种强烈反差表现在中世纪的一切文化作品中(尤其典型地表现在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并且培育了一种置根于基督教特有的“痛苦的极乐”的精神氛围之中的浪漫主义。

(4)欧洲的大学最初是从教会的母体中产生的,但它后来成为了孕育、传播新思想的温床。 “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时期,查理曼大帝开始鼓励教会扩大教育内容的范围,而其中修道院、主教教堂和教区教会所设立的学校主要承担起一般知识的教育职责。

早期的大学都是隶属于教会的,管理者是教堂和修道院的教士或僧侣,教师通常是地位

西方文化概论

较低的教士。13世纪托钵僧团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发展。虽然法兰西斯修会和多米尼克修会构成了罗马教廷镇压异端运动和组建宗教裁判所的中坚力量,但是它们也为促进欧洲的大学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3、14世纪的许多重要的经院哲学家均属于托钵僧团。

2.如何从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理解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1)中世纪的骑士是一个居于贵族与平民间的社会团体,通常家室和血统来决定其身份。骑士的前身是蛮族统治者的军事仆从—武士,非常的粗野,后在加洛林王朝,武士在教会的教化下变为日益文雅的骑士。

在基督教的唯灵主义的影响下,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所表现的那种忠诚、勇敢、高尚、纯洁的骑士精神正好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基督教的骑士都胸怀崇高的宗教理想,不仅对世俗首领(国王)的忠诚,更有一种对天国首领(上帝)的虔诚。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新兴的骑士理想专注于罗曼谛克的爱情和高雅优美的言行,构成了中世纪盛期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骑士文学中所表现的骑士的三大美德:武士的忠诚勇敢、基督徒的谦恭虔敬,以及对理想中的女性的纯洁爱情,也是基督教努力培育和宣扬的骑士精神,这些对于近代法国上流社会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从法国扩展到整个欧洲。

(2)然而,中世纪基督教精神的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还不是骑士文学,而是哥特式建筑。12世纪以后,哥特式艺术——它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哥特式教堂建筑中——作为一种熔铸了浓厚的基督教唯灵主义意韵的新颖形式,成为风靡欧洲的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在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作品——天主教堂中,不仅是那高耸入云的尖顶、充满了怪诞和夸张特点的巨大肋拱、五光十色的花窗隔屏,甚至连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玻璃和每一个精雕细缕的局部都在宣扬着基督教的彼岸精神和灵性理想。

P285

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1.)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条件之一

(2.)新航路的开辟

(3.)教会对人们精神的控制

(4.)根本原因是新兴资本主义的壮大

(5.)直接原因,导火线:黑死病的爆发

(6.)文艺复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大批受到东方文化影响,还保留古罗马帝国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带回许多新鲜思想和艺术,在罗马开办教授希腊语的学校,促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

文艺复兴产生的特点:感性的解放。即以感性意义上的人性来反对抽象的神性,以生机盎然的现世生活来反对枯燥冷漠的天国理想,以正常情欲和感官享乐来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变态虚伪。

2. “因信申义”思想实质

凡相信“耶稣是基督”的就得救,没有任何外在条件或者人的行为可以改变这一点。

4.宗教宽容的历史意义

宗教的宽容主张从实质上看,是与社会世俗道德精神相一致的, 是普世的道德, 不管有无宗教信仰,都可以接受。因此, 不论对当今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 还是对扭转社会风气, 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友爱,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从世界范围看, 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南北贫富的悬殊, 生态环境的恶化, 恐怖活动的猖獗, 地区性的角逐, 乃至世界性的冲突等等, 如果人们能借用宗教

西方文化概论

的宽容精神, 从人类的共同福祉出发, 不带偏见和狭隘, 互相理解和沟通, 互相欣赏和宽容, 紧握仁慈和善良, 就能避免敌视和仇恨, 消除暴力与战争, 那么世界就会太平, 人类才有幸福。

在当前社会主义时期, 宗教的宽容主张在客观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的。在现实生活中, 如果我们能平等对待他人, 多替他人着想, 多拿出一些真诚与友善、怜爱与同情给对方, 也就是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宽容、忍让、善待,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多了, 社会风气也会好转起来。

当然, 我们在充分肯定宗教宽容主张的积极作用的同时, 还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因素, 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利的一面。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引导,引导的好, 其积极的一面发挥出来, 可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力工具; 如果引导不好,就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 如不分敌我的博爱, 没有原则性的宽容等, 就会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5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有:

(一)用人权反对神权。人文主义者热情洋溢地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歌颂人的精神和肉体美,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有无穷的求知欲,可以创造一切。“人”“神”之争,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阶级之间的斗争。

(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人文主义者提出“个性解放”的口号,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对于爱情予以热情歌颂,认为“爱情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莎士比亚)。人文主义者公开宣称,人可以努力追求物质财富和生活享受。

(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人文主义者强调理性,重视人的聪明才智,主张发展科学文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快乐的源泉”等口号。

(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封建贵族割据,战乱不休,妨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民的不断起义也威胁着资产阶级的财产安全。当资产阶级还无力掌握国家政权时,就迫切要求有一个强大的王权出来消灭封建割据,并镇压人民起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所以人文主义者的政治要求是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

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是:人性的解放,它讴歌曾经被基督教加倍贬抑的自然人性和世俗生活,它的目的是要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和感性享乐由教士阶层的偷偷摸摸的勾当转变为所有人的理直气壮的行为。

P315

3 在近代民族国家崛起的过程中,宗教信仰发挥了什么作用?

民族意识和爱国心与宗教结合起来,成为促进西方近代国家主义产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与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固的联系,使得宗教信仰与民族意识、爱国热情互相激励,彼此促进,最终导致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普通民众关于一个政治统一体和文化统一体的心理认同,这是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而这种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认同最初是与宗教改革所造成的信仰认同紧密相关。例如加尔文教使尼德兰人民团结起来,从共同的宗教信仰中培养出共同的民族感情,终于使荷兰共和国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而独立;而天主教使得爱尔兰人否认自己是英国的臣属,这种抵触情绪至今仍在北爱尔兰地区明显存在。

P344

西方文化概论

1:17世纪理性精神的兴起表现在哪些方面?

17世纪哲学与科学的兴盛弘扬着一种清新的理性主义精神。在17世纪,理性主义的生长表现为一种普遍的怀疑精神和经验立场,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而经验的立场则是他们共同的出发点。

17世纪的怀疑精神不同于古希腊的怀疑主义,它的目的不是要否定外在世界的真实性,而是要通过怀疑的手段去摧毁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从而在确切的经验事实(外在经验或内在经验)和自主判断的基础上去重建一个真实的世界。

17世纪的哲学中,对亚里士多德的演绎三段式的怀疑使得近代经验论哲学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建立了经验归纳法,它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重要工具。另外,唯理论哲学奠基者笛卡尔从普遍怀疑的原则出发,根据无可怀疑的内在经验,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第一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整个哲学大厦。

17世纪的科学中,正是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开始走向公开化和理直气壮,从而使得“日心说”最终在伽利略和开普勒那里得以确立;对盖仑的动、静脉血液“涨落说”的怀疑导致了哈维血液循环学说的产生。这一切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建立在与抽象的玄思相对立的实验基础之上。

2:自然神论的只要特点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自然神论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把上帝说成是一个理性的创世者,把一切神学教义尽可能地纳入理性规范内来加以解释,从而限制甚至根本取消启示的作用,因此自然神论又被称为理性主义神学。

精神实质:自然神论将上帝置于自然之外,用自然来排挤上帝,用理性来限制信仰,通过剥夺上帝的具体内容而使其成为一个抽象的符号。

3: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何在?

历史意义:法国的启蒙家们对基督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法国知识界掀起了一股无神论的时代大潮,在思想领域上把天上的国王(上帝)送上了断头台,摧毁了封建专制赖以维系的宗教基础,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局限性:法国启蒙运动缺乏深刻的哲学基础,把宗教归结为欺骗和愚昧的结果,而忽视了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人的道德本性和情感需求。如伏尔泰把上帝说成“第一个傻子遇到的第一个骗子”,简单将宗教归于认识论的问题。

P379

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包含哪些基本观点?

人类最初生活早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人们之间除了年龄、体质、生理上存在差异、不存在奴役和被奴役,服从和被服从以及其他任何不平等。人们履行诺言,承认人类平等及公正原则、履行父母责任和遵守婚姻忠诚的原则;人们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人类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私有制产生,出现的“所有权”使得人类的不平等由此根深蒂固起来,富人为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对穷人的奴役,用法律将私有制和不平等肯定下来,使不平等合法化。国家机关和官吏产生,人类不平等进一步加深,随着国家权力的腐败,出现了专制暴政和与之相联系的主人和奴隶的对立,在不平等的状态下,只能用法律来帮助实现自由和平等。立法的根本任务就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幸福、福利、自由和平等。而实现自由和平等则是一切立法体系的最终目的和全体人民的最大幸福。

坚持性善论,认为人生而具有对他人温暖的同情心,认为自然状态平和的生活知识源于人的天性。自然状态被描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黄金时代”。然而私有制和不平等产生使人们相互仇恨、残害,自然法不能发挥它的功能,无法在原来的状下继续生活,于是人们相互

西方文化概论

约定“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益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共同体就是国家。

主张公民的权利是让给人民全体,由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因为转让部分权利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一旦人民的权利有所保留,就会滥用权利,最终影响公益的公正性,导致专制。

政府是基于主权而存在的,不过是执行公益的机关,无论它掌握多大的权力也不能替代主权者。政府从一开始只有接受全民公益的资格,而自主决定的权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ht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