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龙煤矿铁路专用线 改移道路路面工程施工组织与计划

更新时间:2023-12-27 12: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丰龙煤矿铁路专用线

改移道路路面工程施工组织与计划

南昌铁路天河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元月

编制者:复核者:批准者:

丰龙煤矿铁路专用线

改移道路路面工程施工组织与计划

文杰

南昌铁路天河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元月

目 录

工程概况 编制依据

第一章 基层与垫层铺设技术标准 第二章 基层与垫层铺设作业要求 第三章 基层与垫层施工质量标准 第四章 面层铺设技术标准 第五章 面层铺设作业要求 第六章 面层施工质量标准

第七章 施工机械设备、仪器、劳动力组织和工期

工程概况

丰龙煤矿铁路专用线与既有通往丰龙矿内混凝土道路为斜交,且交角小。为铁路运输与道路通行安全,道路平交道应尽量与铁路正交,因此将既有通往丰龙矿的道路改移。改移道路长221m,路面宽12m。改移道路设计工程量如下:

改移道路工程设计工程量

设计技术参数 序号 路面结构名称 宽度 (m) 12 数量(m) 技术参数 C25混凝土,厚度22cm。 水泥碎石,厚度20cm。 碎石,厚度15cm。 584 553 414 1 2 3

面层 基层 垫层

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计划编制依据主要有:

一、《江西丰龙煤矿铁路专用线工程施工设计》。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昌院,2012.5。

二、《江西丰龙煤矿铁路专用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南昌铁路天河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2.8。

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交公路发【2000】278号。

四、《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交公路【2008】)173号。

第一章 基层与垫层铺设技术标准

1.0.1路面基层、垫层设计技术标准如下:

路面基层与垫层设计技术标准

序号 2 3

路面结构名称 基层 垫层 设计技术标准 水泥碎石,厚度20cm。 碎石,厚度15cm。 1.0.2 基层、垫层使用原材料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 、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用于稳定土,但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6h以上水泥。不得使用块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标号宜选用32.5、42.5强度等级的水泥。

2 碎石。基层、垫层所选用碎石应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性膨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基层碎石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垫层碎石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

3 水。凡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土施工。 5.0.3 基层用水泥碎石土的组成设计要求: 1 水泥碎石土的7d 浸水抗压强度值不低于4Mpa。

2 水泥碎石土的组成设计应根据稳定土抗压强度标准,通过试验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时,还应确定掺加料的比例。

3 水泥碎石土中水泥使用剂量最大值不宜超过6%。水泥使用剂量最小值:

路拌法不得小于4%,集中厂拌法不得小于3%。

1.0.4 水泥碎石土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进行。 1.0.5 原材料的试验:

1 在水泥碎石土层施工前,应取所选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土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进行下列试验: (1)颗粒分析; (2)相对密度; (3)击实试验; (4)碎石压碎值。

2 对级配不良的碎石,宜改善级配。 3 应检验水泥的强度等级和终凝时间。

1.0.6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优先选用集中拌制。 1.0.7 集中搅拌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集料应过筛,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合料配合比符合要求,计量准确、含水量符合施工要求、搅拌均匀。

3 搅拌厂应向现场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水泥用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R7强度标准值。

4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损失。 1.0.8 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水泥稳定碎石的压实系数宜为

1.30~1.35。

2 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械摊铺。

3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应按当班施工长度计算用料量。

4 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1.0.9 基层、垫层土结构施工时,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下列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压实度要求,且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

1 碎石垫层土压实度:≥97%; 2 水泥碎石基层土压实度:≥98%。

1.0.10 水泥碎石基层纵、横施工接缝均应设直茬。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施工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接缝应做成阶梯形,梯级宽不得小于1/2层厚。

2 横向施工接缝应尽量减少。 1.0.11 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层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采用乳化沥青养护,应在其上撒布适量石屑。

2 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3 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路面层。

第二章 基层与垫层铺设作业要求

第一节 垫层铺设作业要求

2.1.1垫层铺设作业流程如下: 1 准备下承层。 2 摊铺。 3 整平和轻压 4 整形。 5 碾压。

2.1.2垫层碎石摊铺前,应用12—15t三轮压路机械对土基面进行3—4遍碾压检验。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面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挖开晾晒、换填、掺石灰或水泥等措施进行处理。 2.1.3 在路基面上恢复中线,直线段应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注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设计高程。

2.1.4 垫层可不分层铺筑。施工时,松铺碎石厚度宜控制在垫层厚度的1.3—1.35倍,垫层应铺至路基同宽。垫层应使用18—20t重型三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使用轻型压路机碾压时,垫层应分层铺筑,且每层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0cm。

2.1.5 垫层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横断面从低到高”的原则进行。

1 摊铺碎石层表面平整后,应用6—8t轻型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具有一定的压实度后改用重型三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 2 一次碾压长度宜控制在50—80m。碾压时应重叠1/3轮宽。垫层应有不少于10cm的超宽压实。

4 经过碾压后的稳定土,应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2.1.7 经过碾压后的垫层,其表面应平整、坚实,具备规定的路拱,表面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技术规定。

第二节 基层铺设作业要求

2.2.1基层铺设作业流程如下: 1 准备下承层。

2水泥碎石混合料拌制和摊铺。 3平整和轻压。 4整形。 5 碾压。

6 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7 养生。

2.2.2 水泥碎石混合料拌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混合料的拌制应尽可能使用集中厂拌法,确无法实现集中厂拌的也可使用路拌法施工。

2 配料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且计量准确。 3 路拌法施工时,水泥应摊铺均匀。

3.1.2一般项目

4 表面应平整、坚实,无松散和粗、细集料集中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5 碎石垫层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碎石垫层允许偏差 项目 中线偏位(mm) 纵断高程(mm) 平整度(mm) 宽度(mm) 横 坡 允许偏差 ≤20 ±20 ≤15 不小于设计规定+B ±0.3%且不反坡 +20 -10%层厚 范围 100m 20m 20m 40m 20m 1000m2 检验频率 点数 1 1 路宽 9~15 (m) 1 路宽 9~15 (m) 1 4 2 检验方法 用经纬仪测量 用水准仪测量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 用钢尺量测 用水准仪测量 厚度(mm) 碎石 用钢尺量

第二节 基层施工质量标准

3.2.1 主控项目

1 原材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泥:

1)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2)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3)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碎石材料:

1)土的均匀系数不得小于5,宜大于10; 2)土中小于0.6mm颗粒的含量应小于30%; 3)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

4)碎石粒料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泥稳定碎石的粒料范围及技术指标

项 目 53 37.5 31.5 26.5 筛孔 尺寸 (mm) 19 9.5 4.75 2.36 1.18 0.60 0.075 0.002 通过质量百分率(%) - 100 90~100 - 67~90 45~68 29~50 18~38 - 8~22 0~7 - (4)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厂批次,每批次抽查1次; 检查方法:查检验报告、复称。 2 基层的压实度应大于等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查1组(1点)。 检查方法:查检验报告(灌砂法或灌水法)。 3 基层7d的饱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2000m2 1组(6块)。

检查方法:现场取样试验。 3.2.2 一般项目

1 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平顺,无明显粗、细骨料集中现象,无推移、裂缝、贴皮、松散、浮料。

2 基层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层允许偏差 项目 中线偏位(mm) 纵断高程(mm) 平整度(mm) 宽度(mm) 横 坡 允许偏差 ≤20 ±15 ≤10 不小于设计规定+B ±0.3%且不反坡 +20 -10%层厚 范围 100m 20m 20m 40m 20m 1000m2

检验频率 点数 1 1 路宽 9~15 (m) 1 路宽 9~15 (m) 1 4 2 检验方法 用经纬仪测量 用水准仪测量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 用钢尺量测 用水准仪测量 厚度(mm) 碎石 用钢尺量

第四章 面层铺设技术标准

4.0.1 改移道路面层设计技术标准如下表:

改移道路面层设计技术标准

面层设计技术标准 序号 路面结构名称 面层宽度(m) 1

面层 12 技术参数 C25混凝土,厚度22cm。 4.0.2面层混凝土使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不小于42.5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 2细骨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细骨料应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的天然河砂。

(2)宜优先采用中砂。

(3)细骨料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有关规定。 3 粗骨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粗骨料应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的碎石。

(2)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31.5mm。

(3)粗骨料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有关规定。

4 水。可用饮用水。当使用其他来源的水时,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有关规定。

5 减加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有关规定。

4.0.3 面层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技术要求,并符合下列技术规定:

1 混凝土单位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360kg/m3。 2 最大水灰比不大于0.46。 3 混凝土坍落度20—40mm。

4 混凝土配制强度不小于30Mpa。

4.0.4 混凝土板面接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胀缝间距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道路在与结构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和填挖土方变化处应设胀缝。胀缝应与道路中线垂直。胀缝深应贯穿基层,胀缝宽度宜为20—25mm。胀缝构造形式如下图。

传力杆(滑动)型胀缝,传力杆应采用光圆钢筋,直径不小于¢28mm,最小长度400mm。传力杆布置最大间距300mm。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宜为150—250mm。

补强钢筋的设置。混凝土面板纵、横向自由边缘下的基础,当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塑形变形时,宜在板边缘加设补强钢筋,角隅处加设发形针钢筋或

钢筋网。

混凝土面板边缘部分的补强,一般采用12—16mm螺纹钢筋,布置在板的下部,距底板一般 为板厚的1/4,并不少于5cm,间距为10cm,钢筋两端应向上弯起。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小于5cm。

混凝土板的角隅补强,可选用2根直径12—16mm的螺纹钢筋,布置在板的上部,距板顶不小于5cm,距板边为10cm。板角小于900时,也可采用双层直径为6mm的钢筋网补强,布置在板的上、下部,距板顶和板底5—10cm为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cm。

2 横向缩缝应与道路中线垂直。横向缩缝间距(即板长)一般为4—6m,最大间距不得超过6m,且板宽与板长之比不宜超过1:1.3,平面尺寸不宜大于25m2。缝宽为3—8mm。缝深为板厚的1/5—1/4,且不小于6cm。 横向缩缝结构可为不设传力杆的假缝形式,但在邻近胀缝或路面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内,均宜加设传力杆。横向缩缝构造如下图所示:

3 纵向缩缝必须与线路中线平行。纵向缩缝间距(即板宽)可按路面宽度和每个车道宽度而定。纵向缩缝间距一般宜为3—4.5m,最大间距不得超过4.5m。纵向缩缝宽为3—8mm,缝深为板厚的1/3—2/5。

纵向缩缝结构应采用设拉杆的假缝形式。纵向缩缝构造如下图所示:

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厚的中央,并应对拉杆中部100mm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拉杆直径应不小于¢14mm,最小长度700mm。拉杆布置时,间距应不大于700mm。最外侧的拉杆距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 4.0.5传力杆(拉杆)、滑动套材质、规格应符合规定。可用镀锌铁皮管、硬塑料管等制作滑动套。

4.0.6 胀缝板宜采用厚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经防腐处理。

4.0.7 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加入耐老化剂。

4.0.8 混凝土板面应平整、密实,边角应整齐、无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踏痕、积水等现象。

4.0.9 板面混凝土成活后,应及时养生。混凝土弯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填缝完成后,方可开放交通。

第五章 面层铺设作业要求

5.0.1 面层混凝土铺设作业流程如下: 1 基层面处理。

2 安装模板、胀缝板、拉杆和纵缝拉杆。 3 浇筑面板混凝土。

4 纹理制作。 5 混凝土养生、拆模。 6 切缝。 7 填缝。

一、施工准备

5.0.2 混凝土摊铺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已获监理工程师批准,搅拌站经试运转,确认合格。

2 模板支设、安装完毕,检验合格。

3 混凝土摊铺、养护、成形等机具试运行合格。专用器材已准备就绪。 4 运输与现场浇筑通道已修筑,且符合要求。

二、模 板

5.0.3 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应与混凝土的摊铺机械相匹配。模板高度应为混凝土板设计厚度。

2 钢模板应直顺、平整,每1m设置1处支撑装置。

3 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cm,每0.8~1m设1处支撑装置;弯道部分板厚宜为1.5~3cm,每0.5~0.8m设1处支撑装置,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及模板顶面应刨光。

4 模板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模板制作允许偏差 检测项目 高度 局部变形 两垂直边夹角 顶面平整度 允许偏差值(mm) ±2 ±3 90±3° ±2

侧面平整度 纵向直顺度 ±3 ±3

5.04 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模前应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

2 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

3 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

5 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其安装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检测项目 中线偏位(mm) 宽度(mm) 顶面高程(mm) 横坡(%) 相邻板高差(mm) 模板接缝宽度(mm) 侧面垂直度(mm) 纵向顺直度(mm) 顶面平整度(mm) 允许偏差 ≤15 ≤15 ±10 ±0.20 ≤2 ≤3 ≤4 ≤4 ≤2 检验频率 范围 100m 20m 20m 20m 每缝 每缝 20m 40m 每两缝间 点数 2 1 1 1 1 1 1 1 1 检验方法 用经纬仪、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水准仪具量测 用钢尺量 用水平尺、塞尺量 用钢尺量 用水平尺、卡尺量 用20m线和钢尺量 用3m直尺、塞尺量 5.0.5 混凝土抗压强度达8.0MPa及以上方可拆模。当缺乏强度实测数据时,

侧模允许最早拆模时间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面板的允许最早拆模时间(h)

昼夜平均气温 普通硅酸盐水泥 -5℃ 360 0℃ 168 5℃ 72 10℃ 48 15℃ 36 20℃ 30 25℃ 24 ≥30℃ 18 注:允许最早拆侧模时间从混凝土面板精整成形后开始计算。

三、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5.0.6 面层混凝土宜优先选用具备资质、混凝土质量稳定的集中搅拌站供应。确无条件时,也可采用现场自行拌制。 5.0.7 现场自行设立搅拌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搅拌站应具备供水、供电、排水、运输道路和分仓堆放砂石料及搭建水泥仓的条件。

2 搅拌站管理、生产和运输能力,应满足浇筑作业需要。从搅拌站至浇筑地点搅拌料的运输时间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

水泥混凝土搅拌料运输时间 气温(℃) 30~35 20~30 10~20 5~10 无搅拌设施运输(min) 15 30 45 60 有搅拌设施运输(min) 45 60 75 90 注:1当运距较远时,宜用搅拌运输车干拌料到浇筑地点后再加水搅拌; 2掺用外加剂应通过试验,根据所配制水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确定运输时间限制;

3 表列时间系指从加水搅拌到入模时间。

3 搅拌站宜设有计算机控制数据信息采集系统。搅拌设备配料计量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搅拌设备的计量(每盘)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粗集料 水 外加剂 其他等级道路 ±2 ±3 ±3 ±2 ±2

4水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同水源检查1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分析报告。 5 混凝土面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混凝土弯拉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每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1次;不足100 m3时按1次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1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2)混凝土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误差为±5mm。 检查数量;每1000m21组(1点)。 检验方法:查试验报告、复测。

6.0.2一般项目

1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板面平整、密实,边角应整齐、无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踏痕、积水等现象,蜂窝麻面面积不得大于总面积的0.5%。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2伸缩缝应垂直、直顺,缝内不得有杂物。伸缩缝在规定的深度和宽度范围内应全部贯通,传力杆应与缝面垂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混凝土路面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路面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项 目 允许偏差与规定值 范围 点数 检验方法

纵断高程(mm) 中线偏位(mm) 平整度 标准差 σ(mm) 最大间隙(mm) 宽度(mm) 横坡(%) 井框与路面高差(mm) 相邻板高差(mm) 纵缝直顺度(mm) 横缝直顺度 蜂窝麻面面积①(%) 注:①每20m查1块板的侧面。

1.2 3 ±15 ≤20 2 5 0 –20 ±0.30%且不反坡 ≤3 ≤3 ≤10 ≤10 ≤2 20m 100m 100m 20m 40m 20m 每座 20m 1 1 1 1 1 1 1 1 用水准仪测量 用经纬仪测量 用测平仪检测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 用钢尺量 用水准仪测量 十字法,用直尺和塞尺量最大值 用钢板尺和塞尺量 用20m线和钢尺量 观察和用钢板尺量 100m 40m 20m 1 1 第七章 施工机械设备、仪器、劳动力组织和工期

7.0.1 施工所需施工机械设备如下表:

需用施工机械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机械设备名称 三轮压路机 三轮压路机 平板振动器 插入式振动器 平地机 挖掘机 装载机 规格型号 6—8t 12—20t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1 2 2 4 1 1 1

8

柴油发电机组 30kw 台 1 7.0.2 施工所需仪器如下:

施工所需用仪器

序号 1 2 3 仪器名称 经纬仪 水平仪 规格型号 单位 台 台 数量 1 1 7.0.3 劳动力组织和工期如下:

劳动力组织和工期

序号 1 2 3 工程项目名称 碎石底基层 水泥碎石基层 混凝土面层 平均出工人数 8 16 16 持续时间(d) 3 10 36 49 工期(d)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hs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