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更新时间:2023-09-24 17: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摘要】: 小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是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而逐步形成的。教学中应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让计算这座大厦稳如泰山。数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计算技能的训练不是机械的重复劳动。算法是解决问题时求结果的实际操作程序,而算理则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只有熟练掌握算理才能灵活驾驭算法,也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 新堡中心小学

【关键词】: 小学生 情境兴趣 数感 解题方法 自信心 计算习惯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我认为,在情境兴趣、数感、计算习惯等三方面,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数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1、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批评会引起学生自我评价过低,从而导致不良自我形象和自卑心理的形成,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是压抑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表扬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积极的评价能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愉悦,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使他们个性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和展现,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乐趣。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断强化它。对于那些有畏惧自卑心理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他们回答问题时,在言语给予肯定的同时,辅以赞许的目光,欣喜的微笑,爱意的抚摸都会使他们获得愉快的体验和自豪感,从而信心倍增,并获得成功,增加学习动力。 2、尊重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法;皮亚杰认为“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的”。教师试图以成人的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实际效果并不佳,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学生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以自己“发明”方法为快乐,解题时通常自主建构模型,有的教师此时可能会“强扭”学生接受成人的形式化思维,这都是不明智的,不如因势利导,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肯定学生具有的新奇想法和创新火花,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和愉悦感,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3、变指责为呵护;小学生年龄小,考虑问题不会很全面,有时会突发奇想,提问题只不过只着点边甚至是错误的。这时,做为教师决不应该去讽刺、挖苦、指责学生,而应该呵护他们创新的萌芽,及时、耐心地对其加以引导或顺错纠正,让学生体面坐下。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建立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更深地体验数感。 1、建立数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标志。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学会“数学地”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在学生中往往出现一张床的长2厘米、一个鸡蛋的重2吨、学校操场的面积1平方米等笑话。《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目的就在于克服数学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倾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感能让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怀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例如,一位学生家里收到8袋花生,如果出售可以换到多少人民币,就要估计每袋有多少千克,每千克是多少元。又如,一位学生去文具店买练习本、铅笔、墨水等学习用品,就要考虑购买每种文具的数量、单价,应带多少钱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这这个过程可以逐步地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一种以上策略,必须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建构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数学模型。具备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例如,怎样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全体动员编码,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编,而不同的编排方案可能在实用性和简捷性上是不同的。如从号码上就可以分辨出班级,区分出男女生,或很快地知道一名队员是参加哪一类项目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在培养运算能力时,注意严格要求,对于重要的基本功,如加法表、乘法表、约分、通分,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十、百、千倍等,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熟练掌握,不能有丝毫差错。书面作业,严格要求书写端正、清楚、整洁,还要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有些学生在计算中书写潦草,0与6分不清,5与8看不出区别,数位不对齐,漏写小数点,约分、通分不准确,这些现象都是马虎所致,是计算错误的根源。因此,从低年级起就应严格要求,养成他们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此外,在批改作业中,我也从严掌握。如在混合运算中,只

要有一步做错就算全错,促使学生从小养成对自己计算负责的态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订正的习惯。凡是做错的题目,必须找出错的原因,认真订正,严禁抄袭他人作业的行为。不会的可向老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使学生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通过严格的训练,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

加强学生运算速度的训练,形成熟练的运算技巧,在正确的前提下做到灵活、迅速,就是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计算法则指导运算,灵活运用运算性质、定律,使运算简便。在运算过程中,正确是首要的,但迅速也非常重要。所以,在学生能合理运用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运算的基础上,应该进行速度训练。我首先教会学生注意看清题目要求,并注重看清数字和计算符号,然后合理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全班学生都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如:让全班同学同时做几道题(选题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精心编制练习题),规定一定时间完成,到时间就交卷,注意阅卷后表扬做得好的,鼓励有进步的,辅导做得差的。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常规运算速度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罗秋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8期唐玉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9期 季立功:加强计算教学 提高计算能力[J];学理论;2010年22期

胡懿健;罗琼;;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2期 张浩懿;;浅谈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hs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