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主干知识解读word版
更新时间:2024-01-06 03: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文化生活》节目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逻辑结构
第一单元讲“文化是什么”,阐述文化的意义。教材根据唯物史观界定了文化概念的内涵,阐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强调了文化对国家兴衰和个人成长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二)网控全局 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什么对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作用对人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考点展示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二)主干构建·精要概览
1
(三)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核心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提示】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2.特点: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人的文化素质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提示】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自然界中的山水,但是人们以一定的目的去欣赏自然的时候,便具有了文化的意义。可见,文化离不开人的参与,为人所特有。 核心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易错易混点】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保持绝对的同步,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文化发展多数时候是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的,比如资本主义经济对应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对应社会主义文化。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有时候文化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则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2)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提示】新教材中增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命题探究
4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全国2011第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文化的作用。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39题(1) 也有主观题。主观题经常考查特定文化的作用、以原因类题目考查为什么要发展文化。 典例1 (2011年全国卷新课标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答案: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5
解析:本题以“妈祖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载体,从知识上看,侧重于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交流、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以及文化发展的措施等。从能力上看,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灵活性强。题目难度适中。本问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作用的原因。从材料和题目设问都可以得出妈祖文化对人的作用,所以首先要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妈祖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五)对点精练
1.(2013 江苏单科21)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B)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 天津卷4)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B )
6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3.(2013 海南卷16)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C )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3 浙江卷4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
7
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0分)
答案: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考点展示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3.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二)主干构建·精要概览
(三)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核心考点一 文化影响人(考点1、考点2)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
8
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提示】交往方式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人们如何思维,体现的是人们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
①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
①表现:影响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易混易错点】“潜移默化的特点”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看,“深远持久的特点”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看。“潜移默化”强调每时每刻、不知不觉,而“深远持久”则强调经年累月、难以抹去。 核心考点二 文化塑造人(考点3)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
9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易混易错点】要注意区别“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前者只停留在主观领域,而后者往往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成为人们行动的动力。 (四)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3全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文化影响人,命题形式灵活,既有选择卷I 20 题也有主观题,是高考中文化生活模块的高频考点之一,从主、客观题的设问上看主要考查原因类和意义类。 典例1(2013全国卷I 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作用,相对较容易。材料中“她因此慢慢摆脱??越来越强”体现出潜移默化的影响,①正确;小薇
10
由自卑向自信转变过程中“道德之星”的光荣称号和老师同学的赞扬所起的作用,体现优秀文化对人塑造作用,③选项正确。②和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答案选B 对点精练
1. (2013 江苏单科22)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D)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2. (2013福建卷30).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B) 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3. (2011山东文综卷29)汉阳纸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
11
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6)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7分)
答案: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2013 重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12分)
答案示例一:①人创造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②坚持喝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③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答案示例二:①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
12
的生活方式和行为。③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渊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逻辑结构
第二单元讲“文化为何发展、如何发展”,阐述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教材着眼于文化传承的理解,讲文化传播、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三个主题,帮助学生形成有关文化发展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二)网控全局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多样性要求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性要求?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传承文化创新要求实质文化发展原因、途径?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理解“学习型社会”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考点展示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3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主干构建·精要概览
(三)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核心考点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易混易错点】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的区别
(1)文化内涵不同: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
14
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的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2)民族节日中蕴含着一个民族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来展现。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保护文化遗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共性。
(2)文化是民族的: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个性。
(3)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15
(2)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3)原则要求和意义:
①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③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核心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
16
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的形式:现代社会中面向大众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就是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的特点: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推动文化交流
(1)意义:中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2)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提示】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和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
17
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四)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近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本课考点没有将本课的基础知识和当前考查,但各地高考题仍有涉及。如:2011的时事热点相结合,考查山东19,2011福建25,2011浙江3,2012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山东23,2012天津11,2012北京38(4),力,从题型看,主要是选2013年浙江卷31,等 择题,也有主观题。 典例1 (2011年,山东卷,19)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将我国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向世界,增进世界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增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①④正确;中外文化的交流能够丰富中华文化但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排除②;③与材料重复,排除。 对点精练
18
1.(2011年,北京卷,25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 B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2.(2011年,浙江卷,3)“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D )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3.(2013 浙江卷31)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与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C)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19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4.(2013 四川卷13)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8分)
答案:①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2分)②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药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3分)③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3分)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考点展示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主干构建·精要概览
20
含义 内容 特点 传统文化的作用 是什么 传统文化
为什么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坚持正确态度 批判继承,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怎么样 认清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三)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核心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继承的形式: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习俗 一定社会群包括在长期历史体中约定俗含成、世代相义 传的风尚、和道德观念等 礼节和习惯 的艺术 神的火炬 论观点、学术思想被称为凝固被称为民族精积淀中形成的理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21
中国古代建对人们的物筑在世界建质生活和精地神生活产生位持久的影作响,是传统用 文化的基本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标志 元宵节看花中国传统文灯吃汤圆、重要组成部分 现中国传统族灿烂文化的页,并成为展涵,是中华民了光辉的一富的文化内筑史上写下史,蕴藏着丰具有悠久的历中国传统文艺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艺,以古代文“大同”世界和典端午节赛龙北京菊儿胡学、传统戏曲、“天下为公”的例 舟吃粽子、同 传统绘画等为社会理想 中秋节赏月代表 吃月饼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民族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
22
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是什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为什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采取该态度的原因
①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 ②传统文化活跃在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③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国家兴旺、个人发展;是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决定着文化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决定着其是成为社会的推动力量还是阻碍力量,因此,必须正视传统文化。
(3)怎么办——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在文化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核心考点二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3
(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易混易错点】正确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根本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
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内在因素: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
24
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3)教育因素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提示:教育在文化中的作用,要结合教育在文化传播、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全面分析。 (四)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全国2012第本课对知识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的特点、39题(1),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知国卷Ⅱ2013第识上。一般以现实生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具体事39题(2) 例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本课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的考查,也有主观题的考查。 典例1 (2012新课标全国卷39)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
25
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12分)
答案: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解析: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结合材料,尤其是最后一段材料,联系设问中的“广大中医药”,可以确定属于“文
26
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别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对应相应的知识做答即可。
典例2(2013 全国卷II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答案:①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分)②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3分)③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对点精练
1.(2011北京卷 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D)
27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2013 北京卷24)“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C)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3. (2013 山东卷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8分)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8
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 4.(2013 福建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二 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观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9分)
答案: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②文化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考点展示
29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主干构建·精要概览
(三)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核心考点一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考点1、考点2)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
30
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核心考点二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考点3、考点4、考点5) 1.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1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a.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b.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2.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克服的错误倾向
①要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则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②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封闭主义”则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2)坚持的正确方向: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
32
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
(1)要求: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原因: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提示】文化创新的途径
(四)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全国2012第 39题(1) 命题特点 本课主要以文化创新的生动事例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是本课中的高频考点。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典例1 (2012浙江卷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
33
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说法明显错误。文化发展的关健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继承传统文化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且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说法错误。从题干《功夫熊猫》中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可以说明④,同时“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说明西方对我国熊猫文化既有借鉴,又有创新,说明②符合题意。答案选 B。 对点精练
1.(2011年,广东卷,30)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B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
2.(2011年,安徽卷,8)中国既是茶得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B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12年,福建卷,32)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B )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4.(2011浙江卷40)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35
(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答案: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逻辑线索
第三单元是全书的核心所在。一方面,本单元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逻辑延伸——了解文化的含义、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深刻地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独特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本单元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中华文化之根、之魂。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而中华文化之根、之魂,也只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发展,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本单元具体讲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主要阐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特有的包容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网控全局
36
三、命题探究 考点 知识内容 常考动态发布 题型 灿烂中华文化源选择选择题:2013新课以汉字、史书典籍、的 远流长、博大题 标卷Ⅱ19题;福建民族文化、地域文文综29题;安徽文化等为背景,多以综9题;2012北京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综26题;天津文中华文化源远流综2题;安徽文综长、博大精深的特7题;海南单科7点;从中华文化发题; 展角度,以选择题命题特点 中华精深;中华文 文化 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 对中华文化 的贡献 非选非选择题:2013新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择题 课标卷Ⅰ39题(1);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北京文综41(3);包容性
37
2011新课标卷39(3) 弘扬中华民族精选择选择题:2013四川以现实热点,如载和培 神的基本内题 育民涵;中华民族 文综6题;2012江人航天精神为背苏单科22题 景,考查民族精神族精 精神的核心;非选非选择题:2012江的基本内涵、为什神 民族精神的择题 苏单科37(3);海么弘扬和培育民族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四、知识详解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考点展示·精要概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见证 ①汉字 ②史书典籍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表现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38
南单科25(3);2010精神以及怎样弘扬北京文综40(3) 和培育民族精神。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①含义 ②意义 (二)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见证:
①汉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表现: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文学艺术: 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
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技术: 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 整体性的特点。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
39
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提示】中华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易错易混点】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区别 侧重点 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不同 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40
见证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不同 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联系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2)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3)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提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并不是说其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三)典例分析·对点精练
典例分析1.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A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1
【解析】考点定位:中华文化。地域可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决定文化的是经济和政治,故③错误。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但不能说融合统一,故④错误。
典例分析2.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
42
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赞成或不赞成,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本题,一要亮明观点,二要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赞成侧重于文化交流,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不赞成侧重于传统文化,汉字的重要性等知识。
对点精练1. (2012安徽文综,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对点精练2.(2012天津文综,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
43
“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C
对点精练3.(2013北京文综,41第3问,7分)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考点展示·精要概览
是什么——基本内涵及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要性及重要性 怎么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 (二)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44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和时代特征(是什么)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时代特征: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提示】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要注意区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 【易混易错点】
注意区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含 义 表 现 作 用 指一个民族为了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实现共同的理想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团结 和目标,凝聚全民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发展、兴旺发达的时统一 族的意志、智慧和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力量,同心同德、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难、生死存亡的关头,维护统一、顾全大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局的互助合作精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神
一精神 45
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
得逞 指一个民族在同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其他民族的交往好客、睦邻友好、崇尚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中,平等相待,友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作的共赢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指一个民族在改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爱好 好相处,求同存仪之邦”享誉于史 和平 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 勤劳 造客观世界的实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可摧的立业根基 勇敢 践中表现出来的朴素、不畏强暴、英勇不惧艰难的精神 顽强视为优良品格 指一个民族所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自强 有的独立自主、奋不息”反映了中华民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不息 发向上、不断进取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的精神 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力 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46
关 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提示】能与古诗词、成语等相联系判断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1)重要性: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必要性
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怎样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坚
47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让我们共同弘扬、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易错易混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崇高精神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三)典例分析·对点精练
典例分析1.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D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48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万众一心”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民族情怀”、“坚韧品格”“砥砺我们奋力前行”“生生不息”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是中华文化的特质,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 典例分析2.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须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答案: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
49
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解析】此题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回答材料体现的精神;第二步回答这种精神的作用。由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其作用可从精神支撑、精神动力、强大力量及力量源泉角度回答。 对点精练1. (2010·江苏单科)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对点精练2. (2012江苏单科,22)《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答案:C
50
正在阅读:
《文化生活》主干知识解读word版01-06
忻州市南云中河治理美化工程设计方案探讨05-21
水处理专业英语阅读1 Water Pollution and Pollutants06-09
2012年GCT考前辅导(1)05-1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教案11-02
大学生《女生贾梅》读后感合集03-25
中国十大精油品牌排行榜(2013最新)07-18
2016年上半年河南省高级抹灰工试题05-21
吊篮计算书01-1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文化生活
- 主干
- 解读
- 知识
- word
- 配套K12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 中传播音主持艺术学近年招多少人
- 中国地理 - 名词解释
- 浅析中国地方融资平台(上) 70分
- 2011高考 - 概率统计与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 中国涂料发表的论文(PP塑料漆)
- 2018幼儿园大班九月份工作总结范文
- 工科物理大作业08-恒定磁场(2)
- C实验报告模板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
-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湘教版)
- 新一年,收藏属于你的宝贵藏品
- 试论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来源
- 灌装车间操作规程
- 橡胶沥青流变性能研究进展
-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 新职工医保管理规定 - 图文
- 武汉理工新编英语研究生下册课后翻译 - 图文
- 高中临界生冲刺一本培养方案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