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更新时间:2024-03-30 16: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指导

一、名词概念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规律,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课程

2、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和各种有效地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以直接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3、会学习--不仅仅指 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会学习应该具备以下品质:(1)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2)具备必要的学习技能,恰当运用学习方法和策略(3)具有坚持学习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专家型教师--是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

5、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仪器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6、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7、测验法---是运用一套标准化题目,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心理测量的手段来搜集数据资料的方法。

8、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9、关键期: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少。

10、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11、顺应:即改变内部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的图式(认知结构)接受和解释新事物时,其认知结构由于新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即为顺应。

12、守恒:所谓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从一个概念的各

种具体变化中抓住实质的或本质的东西,不为其非本质变化所迷惑。

13、自我同一感: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

14、他律:指5-10岁儿童,进入了他律道德阶段,这时儿童有了遵守规则的意识。这个阶段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具有尊崇权威、根据后果来判断事物的好坏而非意图、看待行为非好即坏、相信内在公平等特点。 15、个性:个体在行为方式上区别于他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16、气质: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

17、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各个方面的意识,包括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往往体现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18、自我体验:是个体自我的情感成分,主要解决“我是否对自己满意”等问题,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为重要的方面。

19、自我控制:是指个体控制满足自己愿望的行为冲动,主动从事自己并不愿意但社会赞许行为的能力。

20、效果律:如果学习者对某一情景作出特定反应之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情景之间的联结就会加强;反之,如果反应之后得到的是烦恼的结果,那么,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21、练习律:刺激情景与特定反应之间的联结强度取决于使用该联结的频次,练习使用频次越多联结越强;反之,如果不使用该联结或没有练习,该联结变得越来越弱。

22、准备律:在学习者准备好是给予相应的活动,会感到满意,如果有准备而不给予相应的活动,或无准备而强制给予活动,都会感到烦恼。

23、正强化:是通过呈现行为者想要的、愉快的刺激以增强反应频率; 24、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25、发现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

26、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倾向,它

是成就动机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

27、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一定目标,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愿望。

28、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赢得教师或家长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搞好的需要。

29、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30、自我效能感:个体关于自己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胜任某项任务的信念。 31、负强化: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景,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的情境下发生的概率增加。

32、归因训练: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是学生掌握归因技能,有意识的进行归因,逐渐改变不良的归因模式,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33、知识: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34、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或者事实“是什么”的知识,比如事实和观点的描述。 35、程序性知识:关于事物“怎么做”的知识。

36、认知策略:是指个体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

37、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38、迁移: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39、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0、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41、横向迁移: 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42、特殊迁移: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43、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知识要点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规律,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课程。

2、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3、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4、如何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5、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成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两大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7、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景,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方法是实验法。

8、运用一套标准化题目,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心理测量的手段来搜集数据资料的方法是测验法。

9、“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无论其天赋、兴趣、能力、特长和祖先的种族等先天条件如何,都能把他们随机训练成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医师、律师、艺术家、商人、政治家,当然也可以是乞丐、小偷。”这段话的代表人物是华生,其主要观点是环境决定论。

10、横向研究的特点是同时可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多个样本进行观察。 11、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 12、“三山试验”反应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

13、研究者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仅起引发的作用,持这种观点的是遗传决定论者,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高尔顿。

14、格赛尔提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即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即学习—准备原则。 15、艾里克森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格发展阶段论,并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共有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一对主要矛盾。 16、当外部刺激作用于图式时,图式会对输入的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以使刺激纳入到现有的格式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同化。

1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自主感对羞怯感和怀疑感是1-3岁。

18、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00多年前就提出两种意义上的自我,即主体我和客体我。

19、托马斯和奇斯在1956年的纵向研究中提出的婴儿气质类型包括容易型、困难型、慢热型。

20、罗斯巴特和詹妮弗提出的气质模式与托马斯提出的9个维度有重叠部分,但增加了以下易怒性这个维度。

21、经典的点红实验说明24个月的大部分婴儿都能认出镜子里的自己。 22、自尊是儿童自我体验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作出判断,并由这种判断而引发的情感体验。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学业自尊对他们的总体自尊影响较大。

23、行为主义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在此后统治西方主流心理学达半个世纪之久,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24、对行为主义的创立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以桑代克为代表的动物心理学的研究。

25、格式塔心理学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对知觉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比较注重知觉的整体性。

2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 27、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28、罗杰斯提出的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为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29、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

30、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31、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机是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3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33、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34、根据维纳的三维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 35、“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这句话属于高成就需要的描述。

36、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 37、由于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内部学习动机。 38、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外部学习动机。 39、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40、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50%。 41、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班杜拉。 42、陈述性知识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43、知道“怎么打羽毛球”,属于策略性知识。

44、程序性知识,个体只能执行,不能用语言准确描述。 45、书本上的知识属于显性知识。 46、“师徒传授”的知识属于隐性知识。

47、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复述策略。

48、学习策略不属于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49、知道自己大概多长时间可以写完一篇作文应归类于元认知策略。

50、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这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规律或定律。这是学习迁移理论中的经验概括说。

51、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共同关系的结果。这是学习迁移理论中的关系转换说

52、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搜索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提升知识交互联结网络的丰富性的任何方法,都可以加大迁移的可能性。这是学习迁移理论中的认知迁移说。

5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教师教育类课程。

5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既不同于发展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心理学。

55、教师作为研究者所从事的研究与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研究者不同。 5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并不是将发展心理学内容与教育心理学内容的机械相加。

57、气质是先天的,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独特的气质特征。

58、自我意识是衡量个体个性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59、自我认识主要解决的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60、我国儿童的气质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但各维度不同,其中活动性维度是最稳定的维度。

61、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是否相匹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62、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的。

63、儿童早期,其自尊水平最高,而到了小学、初中阶段会有所下降。 64、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65、华生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把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组织起来,形成一定联系的过程。

6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言人华生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外显行为。 6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人的潜能和价值。 68、格式塔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和行为。 69、一种由于已知刺激引起的行为,称为应答性行为。

70、一种不需要刺激引发,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行为,被称为操作性行为。

71、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教师给予表扬,这是一种正强化。 72、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 73、通过间接经验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学习称为替代性学习。 74、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 75、附属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

76、马斯洛和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77、“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是由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 78、经验也是知识。 79、知识不是稳固不变的。

80、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知识和能力是必备的两样东西。 81、高压锅的功用说明是陈述性知识。

82、对于学习者而言,显性知识不一定比隐性知识更重要。

四、简答类问题: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教学有何意义? 3、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4、如何成为会学习的学生? 5、怎样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 6、 专家型教师有什么特点? 7、 何谓有意识的教师?

8、行动研究的特征及过程是什么? 9、简答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 10、简答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1、简答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基于此理论所提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2、简答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3、简答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14、简述如何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发展。 15、简述如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6、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关于环境决定论的一段名言。

17、简述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关于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的构成内容。 18、简述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19、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的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先决条件。 20、简述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内容包括哪些因素?

21、简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关于师生关系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2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3、简述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24、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P232) 25、简述自我价值感理论的基本思想。(P234) 26、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27、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28、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29、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有何区别和联系? 30、简述知识的学习过程。

31、认知策略学习需要具备的内在外在条件有哪些? 32、学习迁移的作用是什么? 33、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34、简述建构主义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五、论述类问题

1、论述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基于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主动性与被动性特征,在教育实践中该如何去对待?

3、试述如何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运用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 4、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5、 试述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6、如何利用认知策略的教学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7、结合实际论述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her.html

Top